导航:首页 > 穿越重生 > 穿越小说的叙事研究

穿越小说的叙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3 08:11:45

Ⅰ 小说的叙事特点是什么(写作)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物形象,展开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的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小说的特点】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 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小说塑造人物,可以以某一真人为模特儿,综合其他人的一些事迹,如鲁迅所说:“人物的模特儿,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任何一部优秀的小说,总有使人难忘的典型人物。人们可以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故事情节来源于生活,它是现实生活的提炼,它比现实生活更集中,更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矛盾是有始有终,有起有伏,并有一定发展过程的,因而小说情节的展开,也是有段落,有过程的。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还有序幕和尾声。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决定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有时可以省略某一部分,有时也可颠倒或交错。小说与作文一样,也注重描写和选材。一部好的小说就总能让人身临其境,而不像科学报告那样枯燥。作者总是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的描写和不可思议的想象把这个故事牢牢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以上说的是传统小说的一些特点。

Ⅱ 请问叙事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 小说的叙事特征又是什么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

1 “叙事学”一词最早是由托多罗夫提出的。他在1969年发表的《〈十日谈〉语法》中写道:“……这部著作属于一门尚未存在的科学,我们暂且将这门科学取名为叙事学,即关于叙事作品的科学。”实际在此之前,叙事学的研究设想和理论轮廓已经相当完整。叙事学的产生是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的结果。结构主义强调要从构成事物整体的内在各要素的关联上去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特别是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共时性角度,即语言的内在结构上,而不是历时性角度、历史的演变中去考察语言,这种研究思路对叙事学的产生起了重大影响
2、 叙事学的发展也给当代小说创作实践带来了重大影响。新时期小说特别是先锋小说,无疑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叙事革命。在他们的小说里,故事真实这一传统观念被打破,作者在叙述中对虚构的故事进行自我颠覆,甚至叙述者直接出面点破故事的虚构过程。马原是这种由故事转向叙事的肇始者,叙事时间突破了故事时间的自然程序而获得自由。80年代以来小说在叙事上另一大显著变化表现在叙事视角上,传统现实主义全知全能式的视角转移到叙事者所处的内视角,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叙事,或者采取内外视角交叉、多元叙事视角达到对全知视角的判离和超越。
3、上面有讲

Ⅲ 有哪些小说写女主从小被带去研究,什么事都不懂一直生活在研究所,然后女主穿越过去遇到男主。1V1,身

神秘娇妻,别凶猛 灵夜雨著

Ⅳ 关于网络穿越小说研究的外文文献

看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小说 近六年
在我看来
网络穿越小说应该就国内回文学反响最为强烈吧
如果硬答要去找些 外文文献翻译
那还不如找些 相关的哲学理论作为支撑
像 社会需求 人性欲望 事物存在价值作为佐证

再者国内网络小说可不止穿越红火
像起点的男主玄幻、官场文
晋江、红袖的总裁、职场、小白文
潇湘的女尊、女强以及虐心文
等等

网络文学本身流行是相通的
在整个网络文学面前穿越实际太单薄
对于长年看网络小说的我来说
穿越只能算网络文学的小入门

Ⅳ 穿越小说主要是依据什么样的构思抒写出来的

随便什么都可以,可以因为一首歌,一句词。重点看你的灵感!这类型的总是天马行空。

Ⅵ 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的介绍

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本书用叙事学、价值现象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学等方法,从性别话语、影像化、经典建构与时尚话语等方面,对当代小说情爱叙事进行了多维透视与研究,揭示了情爱问题在小说叙事中的深层内涵及其内在动因。【作者简介】- 中国当代小说情爱叙事研究周志雄,1973年生,湖北黄冈人。200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在《鲁迅研究月刊》、《文艺争鸣》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有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合著有《沂蒙文化与现代沂蒙文学》。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Ⅶ 关于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生存叙事的研究现状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指导教师:贺仲明 作者:张乐乐

摘要:

对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研读和思考,体察作者怎样从女性形象入手,探究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文化环境中的人性,通过塑造性情各异的女性形象表明自己独特的价值判断,从而关怀人生。

关键词:严歌苓 女性形象 人性 关怀

严歌苓是我欣赏的一位当代华文女作家。她自己本身的经历就是一部传奇。五十年代初,她生于上海,十几岁当了兵,学过舞蹈,数次随部队进藏巡回演出,踏进那片神秘的土地,还经历过共和国动乱时代的末期风云。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时,她强烈要求去前线做一名特派记者,目睹了许多生与死、血与火的场面。她三十岁才开始学习英语,之后移民美国,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学习写作,获硕士学位。在国外,她拒绝依靠有钱亲戚的资助,勤工俭学,当过餐馆服务员、保姆……她的经历对她的写作气质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江南女子的敏锐和细腻,在她作品中发挥到了极致,她所经历的时代和曲折丰富的情感体验,又在她的人格构建中打印着苦难意识和悲情意蕴,使她的作品透露出女性作家少有的广度和深度,既客观、冷静,又有调侃似的幽默。出国之前,她写了三部长篇小说,已是作家协会会员。出国之后,短片小说《少女小渔》、《女房东》、《海那边》、《红罗裙》频频摘取了台湾文学各种大奖的桂冠,长篇小说《扶桑》、《人寰》、《一个女人的史诗》、《第九个寡妇》在美国、台湾或内地都取得了较大的反响。

为什么喜欢严歌苓呢?是因为她的作品中的主角大多是女性形象,引起同样是女性的我的某种共鸣吗?是因为她作品涉及到绵长的时间和广阔的空间领域,让读者不由地随着她简练优美形象的文笔进入一个又一个未知的世界和心灵?还是因为被称为新移民作家的她通过作品带给我一种新异的价值标准和文化气息,让我警醒呢?

下面,谈谈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给我的一些思考。

女性形象的基本类型和特征——边缘人,体现出作者独特的价值判断。

正如她所说“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内地的年轻女人”①,她的作品中也活跃着一批中国内地的女性,她们生活在不同的时空领域,身份、性格迥异。按地域、时代来看,有跨度百年的新老移民,如扶桑、小渔、海云,在大洋彼岸演绎着自己的挣扎沉浮;有20世纪30年代河南农村的寡妇葡萄,有用一生守护爱情的女话剧演员田苏菲,她们无视身边的一场又一场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心中的“圣地”;有《白蛇》中的孙俪坤、《雌性的草地》中牧马班的姑娘们、《天浴》中的文秀等,为读者展现出一幕幕熟悉又陌生的触目惊心的文革画面;还有生活在当代的农村女子潘巧巧,被拐卖而沦落风尘,用她短暂的悲剧的一生,演绎着处于转型期的大陆人,人性与利益、欲望的争夺……

严歌苓1980 年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学习时,不但接受了严谨的英文写作的训练,而且开始吸收西方世界“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对“人”的价值观的透视,开始用西方文艺理论的价值判断来重新审视“东方人类”。 “这些‘中国女人’,首先有一个“中国”的身份,就带有西方社会对古老东方的‘弱族’判断,再加上一个‘女人’又是一层中国父权社会的凌越歧视,双重的‘ 压迫’感造就了她笔下更为‘弱上加弱’的女性人物形象” ⑴。不管是哪个时代的移民,还是生活在大陆的各色女子,她们的身份、思想都与主流文化的价值判断相去甚远,她们都是游走在社会主流之外的边缘人。作品中,这些女性人物,在各种文化、政治、观念的夹缝中磨砺辗转,呈现出令人震撼的丰富深邃的“人性”,引起读者深深的悲悯之情。

从女性形象入手探究人性,关怀人生。

文学就是人学。马克思认为人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当严歌苓用文学的形式,再现客观生活的原态,表达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切和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叩问时,她选择了怎样一个视角和锲入口呢?

在谈到以大陆文革为题材的作品时,严歌苓曾说:“我到了国外之后,发现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写的。我不想控诉某个人。我只想写这样一段不寻常带有荒谬的历史运动,让我们看到一种非凡的奇怪的人性。我对人性感兴趣,而对展示人性的舞台毫无兴趣。” 她还说,“女人比男人有写头,因为她们更无定数,更直觉,更性情化。”也许在严歌苓眼中,女性更敏感,通过女性这一斑,可窥见全豹吧。

严歌苓笔下的女性人物有一个共性,就是她们都有一点点迟钝,有一点点缺心眼,是边缘的,弱势的。可就是边缘弱势的女性却如一滴水一样折射出丰富复杂的现实和人性。

《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的小菲,她对爱很执著,不管社会对她的丈夫是如何的定性,如何的贬低与批判,打入十八层地狱,簇拥在丈夫身边的同性异性都“树倒猢狲散 ”,她都死心塌地地爱他、崇拜他。甚至庆幸于这个剥夺了丈夫一切权利荣誉,使丈夫依赖于自己的动荡时代。她对他的爱是一种本能的、直觉的爱。这种爱古典,原始,是与现在的功利社会隔绝的,像罗密欧和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

与这样的爱比起来,现在的“爱”显得猥亵和卑劣。在《扶桑》中严歌苓有一段有关“出卖”的感言:“人们认为你在出卖,而并不认为我周围这些女人在出卖。我的时代和你的不同了,你看,这么多女人暗暗为自己定了价格:车子、房产,多少万的年收入。好了,成交。这种出卖的概念被成功的偷换了,变成了婚嫁,这些女人每个晚上出卖给一个男人,她们的肉体像货物一样聋哑。这份出卖为她换来了无忧无虑的三餐,几柜子的衣服和首饰,不止这种出卖,有人卖自己给权势,有人买给名望。有人可以卖自己给一个城市户口或美国绿卡。有多少女人不再出卖?一一难道我没有出卖?多少次不甘愿中,我在男性的身体底下躺得像一堆货?那么,究竟什么是强奸与出卖?”② 现代社会离婚、婚外恋,一夜情,“才貌双全榜大款”,“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种种名目繁多的钱、权、性交易屡见不鲜,很多女人不是因为爱,是因为利益而出嫁。她等于买给这个男人,是一次性批发的,而妓女是零售的。“所以别去指责那些零售的,因为你是批发的。”

这真是正中时弊,而且超出了性别职业的限定。许多人不敢这么讲,不敢坦然面对,而严歌苓却很坦诚的喊了出来。这不仅表现了她的大胆,敢于直面现实,更是一种对人类生存现状的文化关怀。

《第九个寡妇》中葡萄在这一点上和田苏菲很相似,她的公公被土改队定性为地主恶霸,被枪毙,但葡萄不为所动,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还剩一口气的公公从刑场背回藏在红薯窖中,一藏就是近30年。在别人看来,葡萄有点不知时局、执迷不悟的感觉,但却表现出一种最本色的善良与大爱。 也许在作者眼中,这是人最自然的本质,没有被文明制度污染的本性。现在,我们回顾这段经岁月淘洗后的历史,关于阶级、政治、解放、地主恶霸这些观念显得陌生,这段岁月显得荒诞和残忍,但王葡萄身上所表现的善良与大爱,却美得炫目,以她蒙昧的行为方式,影响着当代人对信仰、对责任的反思,体现了其独有的文学与社会价值,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并引起我们的深思。
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人的本质在于人的自由选择。那么作为新移民的女性又是怎样的选择的呢?在以移民为题材的作品中,文化错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主旨。一方面,他们割断了与母语文化相连的脐带,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在新大陆上植根,适应异族文化的价值规范。

《花儿与少年》通过一个中国家庭的解体和一个美国家庭的建立,反映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与冲突,揭示了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征服和压抑,以及弱势文化的抗争和自守。10 年前,30多岁的前舞蹈演员徐晚江,为了摆脱眼前的生活困境,也为了寻求所谓的“幸福生活”,在无奈与憧憬的矛盾心境中,选择了离开她深爱的丈夫和儿子九华,带着4岁的女儿踏上了“新移民”的人生旅程。徐晚江这一女性作为一个弱势文化中的弱者,承受着文化的错位和失去自由所带来的身心压力。丈夫老瀚夫瑞把她当成财产的一部分,晚江“自由地”选择了“不自由”,用这种不自由换来丰裕的物质生活。她与路易(瀚夫瑞的儿子)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跨越最后的“雷池”,但那隐秘的心理活动和肌肤相亲的情调,却已明显地超出了继母与养子的关系。特别是路易为晚江捶背的场景,“一万种不可能使她和他十分安全。发生的只是肌肤和肌肤的事;肌肤偷着求欢,他们怎么办呢?肌肤是不够高贵,缺乏廉耻的……是怪不得他们的。”明明是自己在偷欢,却认为是肌肤在偷换,明明是自己不够高贵,却认为肌肤缺乏廉耻,这种自欺欺人式的开脱和安慰,是“天理”与“人欲”激烈交锋的心理表征。在灵与肉的撞击中,我们仿佛听到了人性的叹息和呻吟。晚江最后终于无法忍受掩饰与说谎,决定一了百了地与瀚夫瑞摊牌。但她没有勇气与美国丈夫面谈,于是写了一封信,通过挂号的方式寄到自己家里。奇怪的是决定命运的信却迟迟没有出现,晚江陷入了焦急不安地等待中。这说明晚江的不自信和犹豫。她厌倦了这种“奴隶”般的生活,可又对优越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不舍与留恋。小说结尾,瀚夫瑞洒上香水,暗示他想与晚江同房,晚江也开始洗漱,迎合瀚夫瑞的欲求,连她自己也觉得迷茫。她自己无法主动地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心灵迷失,无所归属。

晚江的内心世界,如一朵奇葩,一层一层次第展开,又交错缠绕,把读者挟裹着,卷进同样的迷失与挣扎。

女性形象担负着批判和拯救,但也透露出作者的一定程度的认同和妥协。

严歌苓从“文革”中一路走过的少年记忆使她过早地看到浩劫下急剧凸显的复杂人性。再加上西方世界“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关于“人”的价值观的影响,她坚信“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文化和文学的主流”③,“ 决心从足够的层面和角度,来旁证、反证‘人’这门学问。”(同上)严歌苓认为女性身上固有的品行是雌性,是人性中最为原始本真的一部分,雌性的被压抑和扭曲通常隐含着人性的缺失。一个不能让雌性有着本应有的归属的时代也不会产生健全的人性,进而引申出对时代的强烈控诉,呼唤能让雌性自然绽放的宽容的时代环境。

《雌性的草地》就是诞生在这样的反思与呼唤中。“文革”中,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0 岁的青春少女组成了女子牧马班,怀着荒诞的理想,庄严地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大草原上,从事着令男子都觉繁重的工作。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她们渐渐的自觉不自觉地退却了外表的雌性特征,长出了一张张饱经风霜的年轻老脸,但青春萌动的雌性本能却不可遏制,由于失去了正常的实现渠道,只能以变态扭曲的方式来发泄。老杜用不合适的马鞍和与身材魁梧的柯丹的一场场厮打来发泄她自己也不甚明了的情欲的冲动。渴望离开草地摆脱蒙昧落后的毛娅,却被整个集体所排挤和孤立,为了证明对理想的不背叛,毛娅坚决地嫁给了当地的藏族人,葬送了自己毕生的幸福。而沈红霞则完全消退了雌性特征,作为荒诞理想的殉道士,彻底扼杀了自己的人性,也压抑着牧马班其他成员的人性。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一切生命的性都是理想准则的对立面。

“多年后,我们听说那个指导员叔叔把牧马班里的每一个女孩都诱奸了。这是对女孩子们的青春萌动残酷、恐怖,却又是唯一合理的解决。”④

“当时我感到她们存在的不很真实,像是一个放在‘理想’这个培养皿里的活细胞;似乎人们并不拿她们的生命当回事,她们所受的肉体、情感之苦都不在话下,只要完成一个试验。”“这个试验以失败告终。‘性’毁掉了这个一度荣耀的集体。”(同上)

严歌苓认为,自己在写《天浴》时还带有控诉的情绪,但在写《穗子物语》时拉开了距离,虽然写的都是悲剧,“但全是嘻嘻哈哈讲的”,那是更高境界的批判,更冷静理性、更犀利深刻。

《灰舞鞋》中通过15岁的女兵穗子的初恋描写,揭露了人性的险恶和丑陋。穗子对年轻军官邵冬骏的爱是纯洁、热烈、真挚的。“每天在日记本上为他写一首情诗,还给他写两页纸的信,全是“永远”、“一生”、“至死”之类的词”。而邵冬骏却对这样停留在精神层面的中学生似的“爱”不满足,“几天前冬骏忽然问她:‘能不能把一切都给我?’他那封信字迹格外笨拙,每一笔画却都下了很大手劲,让十五岁的小穗子看出他的反常。”这引起了穗子的不安和委屈。她约邵冬俊在大家看电影的时候溜出来,说清楚。她哪里知道她的恋人早已被嫉妒她的副分队长高爱渝,这个“活泼、丰满、骚情的连级军官”所色诱,背叛了她,并为她设下了一个恶毒的陷阱。在错位的年代中,一切都在错位,穗子自然萌生的少女纯洁的情愫变成了“腐化”和“犯贱”,人之间互相的倾轧诋毁,成了对组织忠诚表现……人与人之间充斥着猜忌、仇恨与互相利用和背叛。

但穗子在曾指导员披着温情面纱的启发鼓动式的审问中,轻而决绝地说了声“没有”,坚持着少女的忠贞和真诚,如污泥中婷婷玉立的一支荷花,悠悠地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清香。这少女变得圣洁起来,如一尊汉白玉的塑像,与她所处的时代环境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反差。

严歌苓塑造的女性形象不少是在逆境当中成长的起来的女人,成了这个男权社会当中弱势中的更弱者。但是,她们的精神和灵魂却是伟大的,很有力量的,无论在什么时候,内心都是主动的、强大的、坚忍的。就女性角度来看,与生俱来的母性牺牲和奉献精神使她们在两性关系中本能地充当了保护和给予的角色,这种无私的给予越过世俗贞操的观念,躲过文明道德的谴责,上升为“女神”“地母”的形象⑵,宽容地接受了人性的弱点,用母性衍生的善良大度弥补被损坏的世界。严歌苓认为男人,破坏了世界,一次一次对世界造成创伤。女人总是疗伤者,总是在一片废墟上耕种、纺织,把世界又重新的建起来。这就是女人的更强处,她们多么坚韧。她们使生生不息的现象能够得到一再的实现。

《少女小渔》中,面对清清洁洁的小渔,原本无耻龌龊的意大利老头“悄悄找回了遗失了很久的一部分他自己,那一部分的他是宁静、文雅的”⑤。《扶桑》就是最具母性的女人,面对无求无欲的扶桑,暴戾的大勇放下了仇恨和罪恶,用生命偿还了血债。扶桑藏起美国男孩克里斯在参与轮奸她时,被她扯下的一枚铜纽扣,从未告诉他她掌握的这一罪证,而是“让那或许永远不实行的惩罚永远悬在他的生命上,永远笼罩着他的良心”,克里斯被扶桑古老的东方地母形象所感染,“克里斯还想到自己的一生,被扶桑改变的一生。他一生都在反对迫害华人……成了个中国学者……”⑥。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严歌苓笔下那些面对生存处境移位,在世界、文化、性别多重边缘挣扎的女性角色中,透露出一定程度的对西方主义和父权制度的认同和妥协。

严歌苓讴歌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温顺、谦卑、坚忍、善解人意。把这种美德命名为“母性”,包涵着受难、宽恕,和对于自身毁灭的情愿。但是一个东方女性,在西方主流文化和父权制度双重挤压下,不奋起反抗,甚至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像扶桑般全面迎合,甚至倒退回不会思维的原始状态,这是一条可以走的自我救赎之路吗?在严歌苓的移民文学创作中,女性不仅没有找到突围或颠覆中心的有效策略,相反她们找到了使自己安于被欺凌现状的良法——麻木+幻想中了。也许这是作为女性的严歌苓的伤感和矛盾的吧。

严歌苓,这位“窥视人性之深,文字历练之成熟”的作家,她的创作不仅在海外文坛树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且也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也注入了簇新的因子。她从“我是一位来自中国内地的年轻女人”出发,关注女性本质、女性境遇,书写着在文化与性别身份的焦虑中艰难求生的痛苦而真实的人生体验。“在黑暗的年代,知识分子经常被统一民族的成员指望挺身代表、陈述、见证那个民族的苦难”⑶。对于有着长期海外居住经历的严歌苓来说,她坚守着知识分子的立场,用她的敏感描画着,在大洋的那边对着这边深情地微笑。

Ⅷ 求一本小说的名字,主角从现代穿越到未来,出现在一个研究室里然后和

是新九灭重生,主角是岳阳,在街边拿了一本秘籍,修炼后也顺带带朋友梁超一起装逼一起飞,后去了寺庙穿越到未来。认识了一个美女军官,发现在未来自己被梁超奉武神,开始了统治三界之旅

Ⅸ 外国关于小说叙事学研究的著作,最好是网络小说叙事学著作

小说叙事学

阅读全文

与穿越小说的叙事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