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穿越重生 > 中国古代小说之父

中国古代小说之父

发布时间:2021-08-10 18:54:15

A. 中国古代三大小说之王

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拜托 三苏不是写小说

B. 现代文学之父叫什么,有什么成绩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郭沫若(1892――1978)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897年春入家塾“绥山山馆”,8岁时塾师教读唐诗和司空图《诗品》,后来他关于诗的见解大体还受着《诗品》的影响。9岁左右开始学作对句及五言、七言试帖诗,喜欢李白、柳宗元,而不喜欢杜甫,更有点痛恨韩退之。刚满13周岁,即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寄读。把《史记》读了一遍,“很喜欢太史公的笔调”。1907年秋升入嘉定府中学,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是“所嗜好”的一种读物,对其“后来文学倾向上有决定的影响”。此间,“喜欢读的书是《庄子》、《楚辞》、《文选》、《史记》、严几道译的《天演论》、《群学肆言》”,并“特别喜欢《庄子》”。1910年2月,投考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三年级插班学习。民国元年(1912), 经考成都高等学校理科、报考天津陆军军医学校,最终在长兄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14年1月中旬抵达东京,经过半年的努力,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医科,成为中国的官费留学生。到1915年7月,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第三部医科,与在第二部工科的成仿吾相识。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的德语课,由于教员以文学士居多,把他决心抛弃的文艺倾向又挑拨煽动了起来,而且使旧文艺和新文艺深深地结合了。因为德语课而喜欢歌德,进一步熟悉斯宾诺莎,由当时日本的“太戈尔”热而喜欢太戈尔,便和哲学上的泛神论(Pantheism)思想接近。泛神论思想不仅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和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还表现在他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论述中。1918年8月,免试升入在福冈的九州帝国医科大学。1919年9月发表新诗。在福冈4年半的学医生活,基本上被其诗歌创作、文学活动所取代,完完全全“凫进文艺的新潮”,走上“弃医从文”之路。与田汉、宗白华通信讨论诗歌创作、人生道路,与郁达夫、成仿吾方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往返于日本、上海之间,出版白话诗歌集《女神》,翻译出版《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太戈尔、海涅、惠特曼、雪莱等人的诗文,发表诗剧、历史剧作。坚持到1923年3月,在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毕业,获医学士学位。当时有人高薪聘其为医生,但却被拒绝。4月,携眷回国,到达上海。1926年3月郭沫若自上海赴广州,应聘为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即文科学院长)。6月,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上校军衔)。7月出征,8月,晋升为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1927年3月,蒋介石秘密委任其为“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则决定脱离蒋介石,写成《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发表。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郭沫若遭蒋介石政府通缉,再次东渡日本。此一去,海外十年,郭沫若一连写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卜辞通纂》、《古代铭刻汇考》、《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殷契粹编》等重要学术论著,奠定了他在甲骨文、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崇高学术地位。学术界以“四堂”----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郭鼎堂(沫若)、董彦堂(作宾)并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南京政府取消对郭沫若的通缉,郭沫若即“别妇抛雏”秘密回国。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0月下旬,撤离武汉,辗转长沙、桂林,于年底到达重庆。1940年9月,三厅被撤销。10月,重新组建文化工作委员会,继续担任主任之职,并请回三厅原班人马。此间,郭沫若一方面写下大量政论性的文章,另方面又在学术研究上写出《屈原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甲申三百年祭》、《历史人物》,在文艺创作上推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1949年--1959年,连选连任世界保卫和平理事会副主席(主席为约里奥·居里)。在50-70年代的20余年间,发表了学术论著《奴隶制时代》、《管子集校》、《替曹操翻案》、《李白与杜甫》和一些文物考古论文,以及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讨论《再生缘》及其作者的一系列论文等,并主编了《甲骨文合集》、《中国史稿》等。

C. 简述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中国古代“小说”概念的演变“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其意指“琐屑之言,非道术所在”,也就是所谓的“残丛小话”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概念出现于汉代,西汉刘歆编的《七略》中已有“小说家” 的明确类目。桓谭在他的《新论》中说:“若其小说家,合残丛小说,近取譬论,以作短书, 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段话,既说明小说的形态特点是短篇体制,运用比喻说事,又 强调了它的社会功用。东汉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进一步明确了小说的内涵及特点: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之所造也。 因此,在他的《汉书 艺文志》中,小说家被排斥在九流之外,排在十家的最后一家。 综合汉人对小说的理论,大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小说的内容来自民间传说,属“街谈巷语”、“道听途说”,是不符合“大道”、不见 于经典的琐闻杂说或神怪故事。 2.小说的形态特色是“残丛小语”,即短篇体制,运用比喻、夸张的虚构手法,因此具 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3.通过说故事或叙事对生活进行指导,既具有传奇性又具有知识性和说教性。 一、中国古代小说与神话的关系 小说究其根本,应来源与神话与传说。明代胡应麟说《山海经》是“古今语怪之祖”(《少 《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独具风貌的作品,自古被称为“奇书”,此书共十八卷,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 《山经》以纪五方山川为纲,系之以古史、草本、鸟兽、神话、宗教等内容;《海经》 除著录地理方位之外,还记载远方异人的状貌和风俗,夹杂着大量的神话片段。 《山海经》是录著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典籍,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西王 母”、“黄帝与蚩尤之战”、“鲧禹治水”等。是孕育后世小说的胚胎。 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山海经》乃“小说之最古者尔”。 西晋太康年间出土于河南汲县魏襄王冢中的《穆天子传》,以相当可观的篇幅描写了周 穆王以造父为驭者、以河伯为副车,驱八骏巡行天下。《穆天子传》代表着神话向小说的过 渡,并开了后世英雄传奇的先河。 中国的神话有一个历史化和宗教化的过程,神话人物常会被逐渐纳入帝王家谱和宗教神 谱,反映这种变化的,在中国小说史上有一种由神话过渡到“仙话”的现象。仙话更多地表 现了后世人的理想和欲望。这表现了小说一方面吸取神话的幻想,一方面,又开始脱离神话 那种先民心理,回归到现实的人情。 二、中国古代小说与子书的关系 古代小说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图书分类目录中一般属子部,故称子部小说。 《晏子春秋》在写作上很有特色,故事简洁完整,语言清新流畅,许多篇章已具有了小 说的叙事特点,如著名的“晏子使楚”。 先秦诸子为了形象地阐明道理,往往用寓言来说事。这些寓言既具有讽谕性、哲理性, 又具有故事性、形象性,有些寓言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已具有小说的特点。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韩非子》中的寓言,诸如“和氏璧”、“买椟还珠”、“自相 矛盾”。《庄子》中的寓言如“疱丁解牛”、“匠石运斤”、“佝偻者承蜩”等。宋代黄震说庄子 是“诙谐小说之祖也”。 三、中国古代小说与史书的关系 从《左传》开始,史家在著述历史的时候,便常杂以流传民间的遗闻佚事,使历史事件 故事化,而且叙事完整翔实,并运用逼真的细节来描写人物,使历史人物性格鲜明,形象生 动。如:出亡中的晋公子重耳,谏假道的宫之奇,哭师的蹇叔等。 《战国策 齐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说是一篇很生动的小说。 从《左传》到《史记》、《汉书》,这些历史散文都证明了“史有诗心、文心”的观点。 同是,它们的叙事方式、结构形态、语言技巧也常常的影响了中国小说文体的发育、发展。 此外,中国小说中也有一些被称为“野史”的作品长期窜入史书的领域,如《吴越春秋》, 是一部采用虚构手法的小说,而不是史书。 从《左传》开始的史学,的确是“小说之祖”。

D. 中国古代有哪些著名作家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传》《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5、屈原

屈原(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参考资料来源1:网络-孔子

参考资料来源2:网络-墨子

参考资料来源3:网络-孙武

参考资料来源4:网络-孟子

参考资料来源5:网络-屈原

E. 现代文学史上的6位“文学之父”是谁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这个都要介绍太……整个一部现代文学史啊,一万字怎么说得清楚。

试试——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郭沫若(1892――1978)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897年春入家塾“绥山山馆”,8岁时塾师教读唐诗和司空图《诗品》,后来他关于诗的见解大体还受着《诗品》的影响。9岁左右开始学作对句及五言、七言试帖诗,喜欢李白、柳宗元,而不喜欢杜甫,更有点痛恨韩退之。刚满13周岁,即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寄读。把《史记》读了一遍,“很喜欢太史公的笔调”。1907年秋升入嘉定府中学,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是“所嗜好”的一种读物,对其“后来文学倾向上有决定的影响”。此间,“喜欢读的书是《庄子》、《楚辞》、《文选》、《史记》、严几道译的《天演论》、《群学肆言》”,并“特别喜欢《庄子》”。1910年2月,投考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三年级插班学习。民国元年(1912), 经考成都高等学校理科、报考天津陆军军医学校,最终在长兄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14年1月中旬抵达东京,经过半年的努力,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医科,成为中国的官费留学生。到1915年7月,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第三部医科,与在第二部工科的成仿吾相识。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的德语课,由于教员以文学士居多,把他决心抛弃的文艺倾向又挑拨煽动了起来,而且使旧文艺和新文艺深深地结合了。因为德语课而喜欢歌德,进一步熟悉斯宾诺莎,由当时日本的“太戈尔”热而喜欢太戈尔,便和哲学上的泛神论(Pantheism)思想接近。泛神论思想不仅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和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还表现在他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论述中。1918年8月,免试升入在福冈的九州帝国医科大学。1919年9月发表新诗。在福冈4年半的学医生活,基本上被其诗歌创作、文学活动所取代,完完全全“凫进文艺的新潮”,走上“弃医从文”之路。与田汉、宗白华通信讨论诗歌创作、人生道路,与郁达夫、成仿吾方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往返于日本、上海之间,出版白话诗歌集《女神》,翻译出版《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太戈尔、海涅、惠特曼、雪莱等人的诗文,发表诗剧、历史剧作。坚持到1923年3月,在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毕业,获医学士学位。当时有人高薪聘其为医生,但却被拒绝。4月,携眷回国,到达上海。1926年3月郭沫若自上海赴广州,应聘为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即文科学院长)。6月,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上校军衔)。7月出征,8月,晋升为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1927年3月,蒋介石秘密委任其为“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则决定脱离蒋介石,写成《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发表。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郭沫若遭蒋介石政府通缉,再次东渡日本。此一去,海外十年,郭沫若一连写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卜辞通纂》、《古代铭刻汇考》、《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殷契粹编》等重要学术论著,奠定了他在甲骨文、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崇高学术地位。学术界以“四堂”----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郭鼎堂(沫若)、董彦堂(作宾)并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南京政府取消对郭沫若的通缉,郭沫若即“别妇抛雏”秘密回国。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0月下旬,撤离武汉,辗转长沙、桂林,于年底到达重庆。1940年9月,三厅被撤销。10月,重新组建文化工作委员会,继续担任主任之职,并请回三厅原班人马。此间,郭沫若一方面写下大量政论性的文章,另方面又在学术研究上写出《屈原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甲申三百年祭》、《历史人物》,在文艺创作上推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1949年--1959年,连选连任世界保卫和平理事会副主席(主席为约里奥·居里)。在50-70年代的20余年间,发表了学术论著《奴隶制时代》、《管子集校》、《替曹操翻案》、《李白与杜甫》和一些文物考古论文,以及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讨论《再生缘》及其作者的一系列论文等,并主编了《甲骨文合集》、《中国史稿》等。

……

F. 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过著名的父子作家

魏晋时期,曹操,曹丕,曹植
三人在文学方面均有建树,称为 三曹

G. 武侠小说之父是谁呀

这个就不知道,武侠有新派和传统,新派的开山鼻祖是梁雨生,成就最高的是金庸,传统派的就不知道了,那就要追溯的中国古代历史当中去了,但是在传统武侠中最高成就的是《水浒传》

H. 谁可以介绍一本中国古代小说给我!

搜神记
作者简介
东晋干宝(?~336)编撰。干宝,字令升,新蔡(今属河南)人。东晋初史学家。曾以著作郎领国史,著《晋纪》,已佚。
名称由来
《晋书·干宝传》说他有感于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灵异人物变化,名为《搜神记》。”
这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大部分故事带有迷信成分,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内容
《搜神记》原本已散失。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所记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一部分属于民间传说。其中《干将莫邪》、《李寄》、《韩凭夫妇》、《吴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统治阶级的残酷,歌颂反抗者的斗争,常为后人称引。
故事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后有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10卷和宋代章炳文的《搜神秘览》上下卷,都是《搜神记》的仿制品。《搜神记》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传奇故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神话戏《天仙配》及后世的许多小说、戏曲,都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
材料来源
干宝,晋新蔡人,初为著作郎,以平杜弢功,封关内侯,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在《自序》中称,“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就是想通过搜集前人著述及传说故事,证明鬼神确实存在。故《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大多篇幅短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其实这些神话故事不是人们的想象,“有的比恶梦还要真实”。
另附:搜神记新序
搜神记,人家都知道他是中国小说界里一部名著。不过,人家误认他是文人编造的“神怪小说,”其实,他是一部古代的民间传说,是一部古代的神话。
我们要研究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及神话,除了楚辞,淮南子等几部书而外,就要说到他了。他中间所收的传说,有许多至今还流传在平民口上。例如“蚕神的故事,”(卷十四)如“盘瓠的故事,”(卷十四)“如颛顼氏二子的故事,”(卷十六)如“细腰的故事:”(卷十八)或至今整个的流传于民间,或经过许多变化,而演成今日流行的传说。我们只要留心考察,就可以看得出。总之:他是古代民间传说的总汇,而有一部分是后来民间传说的根源。
搜神记的作者,是晋朝时候的干宝。不过,现在流传的二十卷本搜神记,并非干宝的原书,有后人增改的地方。这是民间传说常有的事。他的原文,也有许多,不是自己写出来的,是抄录他人的作品。这也是民间传说的通例。如四库目录提要说:“第六卷,第七卷,全抄续汉书五行志。”对于他很不满意。其实,当他民间传说看,抄不抄就不成问题。他全书中间,有几个故事,大同小异的,他也兼收并载。这尤可以看得出是民间故事的本色。如“丹阳道士谢非的故事,”(卷十九)和“魏郡张奋的故事,”(卷十八)和“安阳书生的故事,”(卷十八)三个是从一个演绎出来的。“古巢老姥的故事,”(卷二十)和“由拳老妪的故事,”(卷十三)两个也就是一样。“晋时吴兴人父子的故事,”(卷十八)和“北平田琰妻的故事,”(卷十八)两个妖怪:一冒充人父,一个冒充人夫,也是一样的结构。这几个故事,很可以做我们研究的数据,不但供我们的赏鉴。
当然,全部搜神记中,并不全是有价值的民间传说,而大部份却是好的。不幸为旧文学家当作谈神说怪的小说而屏弃,又不幸为新文学家当作文人编造的神怪小说而不屑一读。这真是冤枉了。
在搜神记以后,再有一部后搜神记,十卷,旧题为陶渊明撰。这当然是后人假托的。就说不假,也没有前搜神记好,所以我们没有注意的必要。
搜神记的作者,是干宝,可以说是真的。不过,今二十卷本搜神记,已非干宝的原文,这话也不错。但是我们现在当他是古代民间传说看,只知赏鉴作品,不必问作者;那么,作者的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I. 中国文学之父是谁

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这个都要介绍太……整个一部现代文学史啊,一万字怎么说得清楚。

试试——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郭沫若(1892――1978) 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生于四川乐山沙湾,1897年春入家塾“绥山山馆”,8岁时塾师教读唐诗和司空图《诗品》,后来他关于诗的见解大体还受着《诗品》的影响。9岁左右开始学作对句及五言、七言试帖诗,喜欢李白、柳宗元,而不喜欢杜甫,更有点痛恨韩退之。刚满13周岁,即入乐山县高等小学寄读。把《史记》读了一遍,“很喜欢太史公的笔调”。1907年秋升入嘉定府中学,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是“所嗜好”的一种读物,对其“后来文学倾向上有决定的影响”。此间,“喜欢读的书是《庄子》、《楚辞》、《文选》、《史记》、严几道译的《天演论》、《群学肆言》”,并“特别喜欢《庄子》”。1910年2月,投考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三年级插班学习。民国元年(1912), 经考成都高等学校理科、报考天津陆军军医学校,最终在长兄的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14年1月中旬抵达东京,经过半年的努力,考入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备班医科,成为中国的官费留学生。到1915年7月,升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第三部医科,与在第二部工科的成仿吾相识。冈山第六高等学校的德语课,由于教员以文学士居多,把他决心抛弃的文艺倾向又挑拨煽动了起来,而且使旧文艺和新文艺深深地结合了。因为德语课而喜欢歌德,进一步熟悉斯宾诺莎,由当时日本的“太戈尔”热而喜欢太戈尔,便和哲学上的泛神论(Pantheism)思想接近。泛神论思想不仅影响他的诗歌创作和对中国古代神话的认识,还表现在他对先秦诸子思想的论述中。1918年8月,免试升入在福冈的九州帝国医科大学。1919年9月发表新诗。在福冈4年半的学医生活,基本上被其诗歌创作、文学活动所取代,完完全全“凫进文艺的新潮”,走上“弃医从文”之路。与田汉、宗白华通信讨论诗歌创作、人生道路,与郁达夫、成仿吾方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往返于日本、上海之间,出版白话诗歌集《女神》,翻译出版《少年维特之烦恼》以及太戈尔、海涅、惠特曼、雪莱等人的诗文,发表诗剧、历史剧作。坚持到1923年3月,在九州帝国大学医科毕业,获医学士学位。当时有人高薪聘其为医生,但却被拒绝。4月,携眷回国,到达上海。1926年3月郭沫若自上海赴广州,应聘为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即文科学院长)。6月,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任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长(上校军衔)。7月出征,8月,晋升为政治部副主任(中将军衔)。1927年3月,蒋介石秘密委任其为“总司令行营政治部主任”,郭沫若则决定脱离蒋介石,写成《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发表。4月12日,蒋介石发动政变。郭沫若遭蒋介石政府通缉,再次东渡日本。此一去,海外十年,郭沫若一连写下《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金文丛考》、《卜辞通纂》、《古代铭刻汇考》、《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殷契粹编》等重要学术论著,奠定了他在甲骨文、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崇高学术地位。学术界以“四堂”----罗雪堂(振玉)、王观堂(国维)、郭鼎堂(沫若)、董彦堂(作宾)并称。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民党南京政府取消对郭沫若的通缉,郭沫若即“别妇抛雏”秘密回国。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0月下旬,撤离武汉,辗转长沙、桂林,于年底到达重庆。1940年9月,三厅被撤销。10月,重新组建文化工作委员会,继续担任主任之职,并请回三厅原班人马。此间,郭沫若一方面写下大量政论性的文章,另方面又在学术研究上写出《屈原研究》、《青铜时代》、《十批判书》、《甲申三百年祭》、《历史人物》,在文艺创作上推出《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历史剧。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1949年--1959年,连选连任世界保卫和平理事会副主席(主席为约里奥·居里)。在50-70年代的20余年间,发表了学术论著《奴隶制时代》、《管子集校》、《替曹操翻案》、《李白与杜甫》和一些文物考古论文,以及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讨论《再生缘》及其作者的一系列论文等,并主编了《甲骨文合集》、《中国史稿》等。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小说之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