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穿越重生 >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大唐秦王词括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大唐秦王词括

发布时间:2021-08-07 18:53:25

⑴ 宋代讲史话本和古白话小说的关系

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话本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元明清的历史小说正是由此演变而成的。话本小说对后代的通俗文学和戏剧、曲艺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为口头文学的说唱和演讲故事,是古已有之的。“说话”作为一种技艺,追根溯源,魏晋时曹植的“颂俳优小说数千言”,隋人侯白的“说一个好话”已经把笑话、讲故事、插科打诨以及动作表演结合起来,只不过演出地点局限于贵族邸宅或文人宴会,表演者也非职业艺人。至唐时衍为“经讲”、“俗讲”等民间艺术。
唐宋人的笔记中,通常称故事为“话”或“小话”。大约至唐代,已经有人在市集中以“说话”(即演讲故事)为职业或准职业,一般学者都认为这类演讲艺术是由佛寺中讲述佛经故事乃至世俗故事一步步演变出来的。但唐代在市集中以“说话”为业的艺人没有留下他们所讲述的故事的文字记录,后人只能在唐五代人笔记如段成式《酉阳杂俎》、赵嶙《因话录》、王定保《唐摭言》等零星记载中推想所讲述的内容,到了宋朝,大都市中游艺场所(瓦子)说话艺术十分繁荣,说话人分成各种专门的行当,各有家数,其中“小说”、“讲史”两门,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不过在宋元时代,是说话人向听众口头演唱的、作为演唱用的脚本,故叫“话本”。
因此,“话本”的原意,是包括所有说话艺术的所有底本而言,短篇小说和长篇讲史的脚本都称“话本”,不像现在这样单指短篇小说。最早的白话小说是民间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的底本,即“话本”。这些话本有的是说话艺人自己创作的,有的是被称为“书会才人”的下层文人编写的。
但是,白话小说的雏形,至少在唐代已经出现。唐代的佛寺里盛行俗讲和转变(变文),俗讲是僧侣们为了宣扬佛法,用通俗的语言向善男信女宣讲经典和佛经中的故事;变文是将佛经中的故事用图画一幅幅地画出来,按图用通俗的语言和谒赞加以讲唱。在此基础上,又由佛教故事扩大到讲唱世俗的历史故事。敦煌藏经洞中,诸多文献中出现了以“话”名篇或有“画本”字样的通俗讲述体小说,如《庐山远公话》和《韩擒虎画本》,这是唐代乃至中国小说史上现存的最早一批白话小说。数量虽不过五六篇,但反映的社会生活面却不狭窄,除《秋胡》可能为“六朝写本”,《庐山远公话》为北宋初年抄件外,其余皆成篇抄定于中晚唐。
唐代话本小说的创作,明显受到唐传奇一类文言小说和佛教文学的双重影响,从作品的表达语言看,不少片断半文半白,白话语言并不十分纯净;从作品的表达形式看,有的作品在一段散文记述的后面,还会出现几句谒语,尽管它们带有文言小说和佛教文学的印记,但毕竟可称得上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批话本小说。
唐代话本小说的创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还可以从作品的写作意图看。有人从小说情节形态的演进过程来审视作品的成熟与否,设置有单纯故事、命运故事和性格历史三种基本类型。作家关注的是人物的命运遭际,荣辱升沉,塑造了大量的外在命运型的艺术形象,借以总结某些人生的经验教训,寄寓了作者、读者和听众的理想愿望。杂取人物种种合成一个,这是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方法在唐代话本小说中多有出现,如《韩擒虎话本》,箭胜番邦是贺若弼的故事。
史学重历史真实,文学尚艺术真实。话本小说属艺术范畴,依据史实又不必拘泥于史实,这些特点在现存唐代话本小说中已表现得比较明显。唐代话本小说已不再是单纯记录社会现象和佚事趣闻,这与六朝志怪佚事小说那种或意在“发明神道之不诬”或“篡辑旧文,非由自造”之类有了本质区别。即开始了由写实到写意,由记录到创作。
唐代话本虽还带有明显史传文学表达的痕迹,但受唐传奇一类文言小说和佛教文学表现技巧的影响,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表达不求简单而求生动曲折,引人入胜;表达角度虽仍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为主,但限知视角和人称转换的情况也不时出现。
宋代由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说话”愈来愈兴盛。在南宋,形成“说话四家”,即说话艺人分为四派,各说其专长的题材,所谓“各有门庭”、“各守家数”。清翟灏及近人胡士莹以南宋耐得翁《都城纪胜》一书中四次出现“之事”、“等事”为依据,分为“小说”、“说铁骑儿”、“说经”(包括“说参请”)、“讲史”四家。
“小说”包括“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搏刀”、“杆棒”、“发迹变泰”等门类。“烟粉”即烟花粉黛,大多讲人鬼幽恋的故事;“灵怪”讲神怪妖术的故事;“传奇”叙人生悲欢离合的轶闻奇事;“公案”讲摘奸发恶、审断案情的故事;“搏刀”和“杆棒”重在描述打斗的场面;而“说铁骑儿”专讲宋代的战争题材;“说经”讲有关佛经的故事;“讲史”讲历史上兴废成败、争战权谋的故事。“说话四家”的形成,是“说话”伎艺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南宋形成“说话四家”,后来有所变化。比《都城纪胜》晚出的《武林旧事》、《西湖老人繁胜录》都提到“小说”、“说经”、“讲史”三家。大约“说铁骑儿”的内容涉及时局,与统治阶级发生矛盾而受到限制,没有得到发展。在元代,“说话”仍然流行。
我国的文言小说到唐代的传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代的“说话人”则另辟蹊径,充分运用“说话”的形式,用道地的口语来改造传统题材或者吸取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敷衍成篇,创造了“话本”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成了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宋元时代的说话艺术,是包括讲和唱两种表演方式的。有以弹唱为主、说白为副来演述故事的艺术,如演唱“诸宫调”;有以演讲为主、同时夹有诗词、吹弹吟唱的,如“诗话”、“词话”;也有全部演说故事的,如“讲史”。后一种不夹吟唱,只是平常讲话一样,所以称作“平话”,以别于“诗话”、“词话”。这便是“讲史”称作“平话”的原因。以“诗话”和“词话”为名的通俗小说,著名的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每一章中,都有故事中人物作的诗,近于佛经中的谒赞。它其实是佛寺中的俗讲到小说之间的过渡形式,在当初演述时应该也是连讲带唱的。《金瓶梅词话》则夹有许多诗词和民间的俗曲,即使不一定如某些研究者所认为的当时也是一种对公众演唱的话本,但作者至少是有意写成可唱可讲的形式的。此外,明人诸圣邻还作有《大唐秦王词话》八卷六十四回,叙述唐太宗李世民建国故事,但其实是长篇鼓词,与通常所称的话本不是一回事。
符合现代文学概念中小说体裁的中国白话小说,产生于宋代。《清平山堂话本》保存了我国最早的一批话本,对研究我国白话小说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文言小说到唐代的传奇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宋代的“说话人”则另辟蹊径,充分运用“说话”的形式,用道地的口语来改造传统题材或者吸取现实生活中的题材敷衍成篇,创造了“话本”这一新的文学形式,成了我国最早的白话小说。
其次,这些宋人话本经过长期流传和洪楩等人有意无意的加工修改,难免有“走样”之处,但总的来说,还是基本上保留了质朴的原貌的。它们描写俗情世态,真切如现,文字活泼宛曲,趣味盎然,对我们研究宋代社会和宋代文学都是很可宝贵的资料。即以表达形式来说,某些作品已经初具了我国特有的章回小说的特征。
“小说”与“讲史”给文学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它们影响了戏曲创作,如宋元南戏、元杂剧及明清传奇有许多作品取材于“说话”内容。如宋元话本中《京本通俗小说》中的《错斩崔宁》后来就发展成昆剧《十五贯》;它们也影响了小说创作,如《清平山堂话本》中的《陈巡检梅岭失妻》,其中出现善于变幻的“齐天大圣”的猿猴形象,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联系;晚明时出现了许多“拟话本”,即“说话”体裁的仿作。如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天然痴叟的《石点头》、古狂生的《醉醒石》等。著名的长篇巨制——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与施耐庵的《水浒传》——就是在说话人创作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

参考文献
[1] 石麟.话本小说研究的新收获——评《话本小说史》[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 (05)
[2] 张兵.话本小说的美学特征 [J].人文杂志 , 1990, (6)
[3] 李亚峰.话本小说中入话的发展及其原因 [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院报, 2004,(11).
[4] 王庆华.论清前期话本小说文体之适俗化发展 [J].中文自学指导, 2006,(5).
[5] 王庆华. 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的初步独立——《清平山堂话本》文体形态论考 [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6] 张惠玲. 明末清初拟话本兴盛的社会历史原因探析 [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2).
[7]王立鹏.论话本在中国小说史上地位 [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⑵ 研究中国历史应该参考哪些书籍

中国历史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就像一座埋藏着无尽宝藏的金矿,可以为所有个人、组织、国家和地区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提供极为有益的帮助,为解决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各种难题和问题,提供有益的启迪甚至是金钥匙!我以为,要学习中国历史的精典史书,比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⑶ 水浒传作者简介姓名原名代表作,取得荣誉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

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而罗贯中则做了整理,金圣叹删节为七十回本。

施耐庵(1296年-1372年),名耳,字伯阳,又名子安,又字肇瑞,谱名彦端,斋号耐庵,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水浒传》的作者。关于其籍贯,有兴化说、苏州说、杭州说。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众说纷纭,甚至对有无此人都有争议。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为其门人

罗贯中(约1280年-136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 ,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

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来众说纷纭。对于太原说实有一个致命缺陷,如果罗贯中是山西人,在《三国演义》中为何对山东境内的琐屑历史人物如此熟悉和感兴趣。有研究认为作者对「东平府」和「太原府」熟悉、认知乃至热情的程度是很不一样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对「东原」有某种「故土」情结。
一般认为,《水浒传》也是由罗贯中帮助整理修改的。另外一种说法是,《水浒传》的后半部是他写的。 《水浒传》的后半部,在一百回版本是三十回,包括了招安,征契丹和征方腊,在一百二十回版本还包括征田虎、征王庆。 《水浒传》的后半部有时也称之为《征四寇》,比较吻合罗贯中的「忠君」思想。

著作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有异议
《隋唐两朝志传》
《三遂平妖传》, 有异议。
《残唐五代史演义》, 有异议。
《大唐秦王词话》, 有异议
《说唐》, 有异议
《粉妆楼》, 有异议
《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据《录鬼簿续编》。

⑷ 古典小说《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作者分别是谁

罗贯中
褚人获
(生卒不详,据推测生活在公元1681
年左右),字稼轩,又字
学轩,号石回农,江苏答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有多方面的才能,著作颇丰。
传世的有《坚瓠集》、《读史随笔》、《退佳琐录》、《续蟹集》、《宋贤
群辅录》等。他交游广泛,与尤侗、洪升、顾贞观、毛宗岗等清初著名作家
过从甚密。
隋唐两代的故事,在宋、元期间就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长篇讲
史小说却开始于明代。到了清初,长篇历史演义大量涌现,所涉及的内容上
自远古,下至明朝,几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细密的历史系列。《隋唐演义》
就是这个系列中的一个环节。在《隋唐演义》问世之前,罗贯中曾经编纂了
《隋唐志传》。到了明朝中期,林瀚作了改订,称为《隋唐两朝志传》。褚
人获就是以此书为主,又参考了明刊本《大唐秦王词话》、无名氏的《隋扬
帝艳史》以及唐宋传奇、戏曲、民间传说等材料,如《海山记》、《迷楼记》、
《开河记》、《开元天宝遗事》、《太真外传》等。作者广采博收,精心编
撰,将众多的人物、繁杂的事件,悠长的历史熔于一炉,形成一部有机的艺
术整体。
(明)许仲琳

⑸ 《大唐秦王词话》最新txt全集下载

大唐秦王词话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卷七西湖十景诗
卷七西湖十景诗
树烟花露绕堤沙,楼阁朦胧一半遮。
三竺钟声催落月,六桥柳色带栖鸦。
绿窗睡觉闻啼鸟,绮间残妆唤卖花。
遥望酒旗何处是,炊烟起处有人家。--苏堤春晓。
曾向湖堤夜扣舷,爱看波影弄婵娟。
一尘不动天连水,万籁无声客在船。
赤壁未醒玄鹤梦,骊宫偏恼老龙眠。
朗吟玉塔微澜句,长啸凌风气浩然。--平湖秋月
翠围红绕战纵横,似看吴宫习女兵。
飞鸟翻空云影乱,游鱼吹浪水纹生。
锦囊零落香犹在,铜柱欹斜露半倾。
两掖新凉惊酒醒,画船吹送按歌声。--曲院风荷
醉里曾登白玉梯,东风吹暖又成泥。
玉腰吓 垂天阔,银色楼台夹岸迷。
九井晴添新水活,两峰浓压夙云低。
冲寒为访梅花信,十里银沙印马蹄。--断桥残雪
宜雨宜晴晚更宜,西湖端可比西施。
霞穿楼阁红光绕,云卷笙歌逸韵随。
山紫翠中樵唱远,树苍黄外马归迟。
何人解画潇湘景,并与渔村作二奇。--雷峰夕照
柳昏花瞑暮云生,隐隐初传一两声。
禅榻屡惊僧入定,旅窗偏……
需要别的再问

⑹ 梧桐影的背景简介

「词话」是中国古代通俗文学的一种形式,词即唱词,话就是说话,亦即讲故事。有词有话、有说有唱的作品被称为词话,这种称呼在明代比较常见,最早见於一九六七年在上海嘉定出土的明成化年间词话刻本十一种,另如著名的《金瓶梅词话》及《大唐秦王词话》等。但是在清代,这一称呼却绝无仅见,值得重视。本书有啸花轩刻本,当刊於康熙年间,作者不详,从作品内容看,作者应为由明入清的蘇州人,书当为其晚年之作。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和尚和戏子往往是被讽刺、讥笑的对象,尤其在性爱问题上,他们极易受到抨击。
和尚是出家修行者,理当六根皆净,清心寡欲;可是,正因为他们不得近女色,缺乏正常的性生活,长期的性压抑使他们对性爱的渴求远胜於在俗之人。於是,那些孽根未净、定力不足,或者根本就是披著僧衣的假和尚,便屡屡犯戒,在肉蒲团中参不出来了。另外,佛教(包括道教)标榜甚高,道貌岸然;佛寺戒律深严,轻易不得其入。人们出於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叛、揭露和抨击,出於一种好奇心,也往往对此类题材颇感兴趣。
戏子也是人们注视的一个目标。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一般很少有机会接触。戏剧演员却可以在舞台上眉来眼去,甚而做出种种不堪的动作,尽管出於剧情需要,但民众往往将他们视同娼家;加上演员也确实会进入「角色」,弄假成真,或者利用色相勾引观众,尤其是有钱人家,以换取金钱。於是,被人视作娼妓的优伶也成了淫书中的热门人物。

⑺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小说是什么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小说:《说唐》、《东周列国志》、《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

  1. 《说唐》:

    清代长篇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共68回,简称《说唐》。后与《说唐后传》、《说唐三传》合刻,改名《说唐全传》。著者不详。这一类著作多本正史纪传,益以唐宋杂说,形成一种系统。而《说唐演义全传》虽与《隋唐演义》、《隋史遗文》、《大唐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等小说梗概略同,却独能广泛吸取民间传说而加以敷演,不拘泥于史实,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色彩,书中的多数内容无史可考,李元霸、宇文成都、杨林、伍云召、伍建章等人物也是杜撰的。

  2. 《东周列国志》: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这部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

  3. 《杨家将演义》:

    一部较优秀的通俗小说。书中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原型,在《宋史》都有传。杨家将捍卫边疆,抗击入侵者的英雄业绩在宋代已经流传。杨业死后六十多年,杨文广还活着的时候,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就写道:“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另一文学家苏辙在出辽国,经过古北口杨无敌庙时,写下“驰驱本为中原用,尝享能令异域尊”的诗句。

  4. 《说岳全传》:

    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成书于乾隆九年,作者为清代人氏钱彩、金丰,题“仁和钱彩锦文氏编次”,“永福金丰大有氏增订”,但钱、金二人生平均不详;全书共二十卷八十回;此书于清代乾隆年间被查禁,又金丰序标年为甲子,清代在乾隆以前,“甲子”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或乾隆九年(1744),故此书大约是康熙至乾隆时期的作品;全书在元、明以来有关岳飞的民间说唱和戏曲、小说的基础上,加以重新编定,是“说岳”系列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且有多个同名连环画作品问世。

⑻ 想知道中国历史(古代史、近现代史、当代史)上有没有这样的一个人

我认为隋唐年间的单雄信是这种人
单雄信(?--621) 曹州济阴(曹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617年,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率军投降王世充。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 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次年,李世民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人物简介
单雄信(581-621)姓单名通字雄信,家住山西潞州(长治)天堂县城南八里二贤庄赤发灵官,祖籍曹州单父(单县)人,少勇健。隋末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顶枣阳槊,胯下骑闪电乌龙驹。人称:赤发灵官,一柄金钉枣阳槊,勇冠三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一个让人“服气”的历史人物。617年,任左武侯大将军。618年,率军投降王世充,被称作飞将,“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620年,李世民率军包围东都。单雄信与尉迟敬德交战,被刺坠马。次年,李世民克东都,王世充降唐,单雄信被杀。
编辑本段单雄信形象的历史演变
1、唐宋时期:骁将与逆贼
有关单雄信的生平事迹,《旧唐书》卷53《李密传单雄信附传》有简略记载:“单雄信者,曹州人也。翟让与之友善。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密偃师失利,遂降于王世充,署为大将军。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喝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东都平,斩于洛阳。”《尉迟敬德传》里还记载了单雄信曾在御果园追杀李世民,后为尉迟所败。此外,《李传》还记录了“割股啖肉”一事。段成式《酉阳杂俎》所载单雄信故事则富有传奇色彩:“单雄信幼时,学堂前植一枣树。年至十八,伐为枪。长丈七尺,拱围不合,刃重七十斤,号为寒骨白。”可见当时单雄信是作为英雄人物形象,其事迹为人们传诵,并传奇化。
从上述史料可以看出,单雄信武艺高强,是一名骁将,可能是当时“山东豪杰”中的一员,他与唐开国功臣李勣情深意重,在当时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因此,他作为一名反唐的将领,却得以列入正史传记。他曾放过李世民一命,却终遭斩首。
在宋代,对单雄信的评价出现了明显的分歧。《资治通鉴》完全否定了单雄信,而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并祭祀他。据此可见单雄信在宋朝民间社会的影响极深,其事迹逐渐被传奇化。
2、元代至明前期“卖国奸贼”
在元杂剧中,单雄信被丑化而成为反面角色。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写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他为了追杀李世民以立功,不顾与徐茂功的结义之情,割袍断义。说:“往日咱两个是朋友,今日给为其主也,……你若再赶将来,我一剑挥之两段。”这一故事歪曲史实,将单雄信塑造成为一个利欲熏心、无情无义的小丑。
《大唐秦王词话》是据宋元明前期“说唐”题材说唱文学编写而成的一部话本。书中单雄信的形象紧承元杂剧而来,并完全被丑化。它新增的单雄信两个材料:(一)“怀奸卖国”。单雄信原是李密手下的“五虎将”之一,往河南催粮,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计,结果降郑,做了王世充的驸马。然后,他诈病回金墉,在魏、郑交兵之际,放郑兵入金墉城。他洗荡李密宫院,“把皇后、太子、嫔妃,尽行斩尽不留”(第11回)。随后,将李密众家眷押解回郑,胁迫众将降郑,事后却又阻止王世充给他们加赠官职,让他们以半俸闲住长随营。(二)问斩之际贪生怕死。单雄信被唐兵擒拿,临斩之际,怕死求饶,请求徐茂功为他“善言一解”(第44回),遭到徐茂功的拒绝。单雄信死后托生为盖苏文,二十年后再与唐为敌。《大唐秦王词话》将单雄信塑造成了十恶不赦的“奸贼”:他卖主求荣,直接导致瓦岗事业的瓦解;他艰险残暴,嗜血成性,其残忍令人发指;他追逐名利,不重情义。这些不但不符于史实,更令钟爱于隋唐英雄的读者感到痛心。
3、晚明至清代:绿林豪杰
《隋史遗文》是晚明文人袁于令在说唱文学“旧本”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一部通俗小说。[5]书中单雄信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他由一个反面形象变成了一个被肯定、讴歌的正面形象,这一形象融入了底层民众的一些思想意识。
首先,单雄信的身份发生了变化。《隋史遗文》揭露他的真实身份,是绿林首领。其次,《隋史遗文》充分展示了单雄信的侠义品格。他的扶危救弱,患难相扶,荣辱与共的精神,是市井民众所推崇、敬仰的伦理准则——“义”的体现。第三,《隋史遗文》表现了单雄信的复仇意识。李渊曾误杀单雄信之兄,单雄信从此与李家结下深仇,故而与唐王朝反抗到底,至死不降唐。
清代中期通俗小说《说唐全传》中单雄信的形象成了底层民众的代言人。《隋史遗文》和《说唐全传》完成了对单雄信形象的最后塑造,至此,单雄信作为一个悲剧性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豪侠仗义、扶危济困、忠诚守信、宁死不屈的英雄品格,为世人称道,他叱咤风云的壮烈人生,为后人激赏。京剧《锁五龙》(又名《斩雄信》)、《卖马》等都赞扬了这位民间英雄。现今山西省长治市西郊单雄信府第——二贤庄遗迹犹存,单雄信故事仍留存于民间记忆,为当地人们传颂。
4、《隋唐演义》里面的单雄信:忠义两全
《隋唐演义》作者是清代的褚人获,自然成书于清代。关于单雄信的形象,褚人获的观点和明清主流观点一样:绿林豪杰,骁勇善战,忠义两全。前文说过,《隋唐演义》参照的就是《隋史遗文》里面的记载。而单雄信在这里的形象,完全是正面的,光辉的。他广交豪杰,干的是劫富济贫的买卖。骁勇善战,是隋唐第18条好汉,五虎上将第一名。侠义当头,二贤庄赤发灵官单二爷义气的名头响当当。最后他力保洛阳,宁死不降唐,最终壮烈惨死。可谓隋唐忠义第一。这个版本的单雄信,是被普通大众普遍接受的形象。也是最接近史实的单雄信形象。
编辑本段其人其事
旧唐书记载,公元620年,李世民进攻王世充,在外出侦察时被发现,单雄信挺枪直取李世民,在枪快刺到李世民时,被赶来的尉迟恭刺落马下,李世民才得以幸免。这大概是单雄信最辉煌的战绩。
不过《隋唐嘉话》倒是记载了另一个故事:“密既亡,雄信降王充,绩来归国。雄信壮勇过人。绩后与海陵王元吉围洛阳,元吉恃其膂力,每亲行围。王充召雄信告之,酌以金碗,雄信尽饮,驰马而出,枪不及海陵者尺。绩惶遽,连呼曰: "阿兄阿兄,此是绩主”。雄信揽辔而止,顾笑曰:"胡儿不缘你,且了竟。"李元吉自恃勇力,喜欢亲自外出打猎,差点被单雄信干掉,幸亏徐世绩及时赶到,出言相求,才救了李元吉一命。不过在《旧唐书》里,这段故事被安在李世民身上(“太宗围逼东都,雄信出军拒战,援枪而至,几及太宗,徐世绩呵止之,曰:“此秦王也。”雄信惶惧,遂退,太宗由是获免”)。显然,前者更具有可信度。如果徐世绩大喝一声:“此秦王也。”我要是单雄信,知道对面的是李世民,绝对不可能“惶惧,遂退”,一定是更用力的刺过去。
[单雄信]

单雄信
此后的事情大家都很熟悉,窦建德在虎牢关兵败被俘,“世充惧,率其官属二千余人诣军门请降”,单雄信自然也在其中。李世民不愿饶恕单雄信,“斩于洛阳”。
《隋唐嘉话》里记载了单雄信被斩的全过程。“充既平,雄信将就戮,英公请之不得,泣而退。雄信曰:"我固知汝不了此。"绩曰:"平生誓共为灰土,岂敢念生,但以身已许国,义不两遂。虽死之,顾兄妻子何如"因以刀割其股,以肉啖雄信曰:"示无忘前誓。"雄信食之不疑。”从这段记载看,单雄信并没有慷慨赴死的决心,因此才会对徐世绩说,“我固知汝不了此(我早就知道你办不成)”。这句话的含义可以有多种理解,可以是在埋怨徐世绩不得力或者不卖力,没有求情成功(所以徐世绩要为自己辩解一番,还割肉明志);或者是说单雄信早已经猜到自己必死,但是还心存侥幸,可是徐世绩求情失败,他才说“我早知道你办不成”。总之是看不出什么英雄气概的。
单雄信在战场上分明是个勇将,但是为什么在战场之下却贪生怕死,轻于去就呢?到底哪一个形象才是真实的单雄信?其实这两者并不矛盾。单雄信无非就是另一个小号的吕布,勇武,但性格反复、不善择主,而绝非关张一类人物。
编辑本段单李积怨
单雄信祖父名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统一北方,战功卓著,拜护国将军,守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公元579年雄信之父禹袭父职仍守东昌。隋开皇元年(581年),隋将李渊率部攻周,围东昌,单禹与之血战七昼夜,城破后被俘不屈被李渊所杀。单李积怨当由此始。单氏一家由家将保护出逃,不敢在山东久留,辗转来到潞州。很可能当时因单家官宦之家,出逃时携有金银,所以能在潞州盖庄园、置田地,定居下来。而观现在的二贤庄地形,孤居高岗,不与周围村落接近,也正是隐居避祸之所在。

[《隋唐英雄传》中的单雄信(任山饰)]

《隋唐英雄传》中的单雄信(任山饰)
李渊去太原做官时,朝廷中的宇文述担心他日后有变,便派出宫中精锐的禁卫军在城外楂树岗伪装成强盗去劫杀李渊~李渊靠着自己奇准的箭法,与自己的家丁们才勉力抵挡住!后经秦琼解救才顺利将这帮精锐东宫卫士打退!李渊一人去追~感觉马已疲、人已累~正准备回去的时候!忽然见远处有一骑向己奔来~李渊误以为还是刚才盗贼一伙~便轻拽雕弓~飞射一箭!那人在百米之外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被射中咽喉落马而亡~谁想他射死的是潞州二贤庄上人单雄忠!
二十多岁的单雄信已名噪绿林,成为“九省五路绿林英雄都头领”,为总瓢把子,侠肝义胆,英雄勇武。大义结交、解救窘困卖马的秦琼,后贾家楼四十六友结义,举义反隋,占据瓦岗山。现在当地父老犹能指称一些英雄的姓名,如称王伯当是单雄信的亲密助手,好多事务都由他们俩共同决定,称北面的好汉是王君可、史大耐,南面的好汉是黄河上的鲁明星、鲁明月兄弟,西面的好汉是少华山上的齐国远,李如珪等。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37岁的单雄信同王伯当、徐世绩(jì)等一起加入瓦岗军,成为这支反隋义军的重要将领,单雄信被任命为左武侯大将军。隋朝旧将李渊从太原起兵后,迅速发展壮大。他们既和义军一同反隋,又与李密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河南的王世充等互相攻击。在瓦岗散将,瓦岗旧部纷纷投唐之际,单雄信率部投靠了反抗唐朝的王世充。公元621年,唐郑交兵,王世充向李世民称臣,单雄信单骑突围,血战被擒,誓不投降,被李世民斩于洛阳渚上,时年41岁。
诗曰:隋末英雄起四方,其中单数瓦岗强。咬金大斧秦琼锏,打的瓦岗不姓杨。
编辑本段单秦恩怨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骠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骠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秦叔宝谎称:“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随后二人在推翻随王朝的农民起义中同仇敌忾,为起义军创造了不可磨灭的业绩。唐朝兴起后,秦琼终身保唐,单雄信则抗唐到底。尽管单、秦二人后来分道扬镳,但患难中结下的兄弟情谊始终如故。《说唐》中的“秦琼建祠报雄信”,说的就是秦琼闻得擒了雄信,飞马来救。走到跟前,头已落地。叔宝抱住雄信的头,跪在地上,悲痛欲绝。后将雄信夫妻合葬在洛阳南门外,起造一所祠堂,名为“报恩祠”,以报潞州知遇之恩。
编辑本段单家后人
单雄信死后,部分子孙为避难改姓尚,在山西省长治市二贤庄有单尚不分的说法。单雄信第11代孙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加入黄巢起义,人称黄军四杰。
编辑本段评书中的单雄信
贾家楼46结拜兄弟,最后各为其主,兵戎相见了!很大一部分保秦王李世民,而单雄信因家仇不降、反唐不息,最后被捉,这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战斗,但单雄信并非因此而放弃战斗。被杀的时候,曾经的那么多兄弟就在身旁,能跪下求秦王的不杀这个曾经江湖大哥的寥寥无几,秦琼回来的时候已经被杀了。
而我怀疑,秦琼的正好不在场,并不排除此人故意躲开的可能。他只是比其他所谓的英雄们高明:故意不在场,造成不是他负义的假像。如若他在场,也不见得就会跪下求情。
单雄信绿林气息极浓,非常爱结交朋友。在被王世充拉拢之前,没见他做过什么不够光明磊落的事,干的是劫富济贫的绿林行当,交的是三山五岳的朋友,仗义疏财,对朋友掏心掏肺,绝对称得起是条汉子。
有人评论说,可惜单雄信为了兄长被误杀之仇,明知王世充不是明主,却不肯弃暗投明,过于计较家仇而误了自身,襟怀显得不够开阔,最后自刎可悲可叹!
某有一话:所谓的明主等等都是扯淡,只不过是利益共同体,投明也许是一种对正义的选择,但也未尝不是一种利益选择。
[单雄信]

单雄信
或者,是将正义和利益的完美结合。但汉子也许会选择单纯的亲情。政权可以为了利益误杀你出卖你,但你的生身不会。而且,“主”可以变换,可以选择,但你的生身是不能选择的。这就是为什么单雄信不能“顺应历史潮流”,留给我们的遗产。这个遗产并不可悲,只有悲壮,是闷在心里,说不出的这种壮烈。他的那种为朋友奋不顾身的情意值得我们效仿!
"而我怀疑,秦琼的正好不在场,并不排除此人故意躲开的可能。他只是比其他所谓的英雄们高明:故意不在场,造成不是他负义的假像。如若他在场,也不见得就会跪下求情。"这句话说的太可笑了!单雄信是条汉子谁都知道,单二爷死的悲壮谁都惋惜。但是不要把酸水吐到秦琼身上!《隋唐演义》、《说唐》讲秦琼就是讲的一个字——义,为什么秦琼人人都成秦二哥?因为他忠义堪比关二爷!所以我相信单雄信跟秦琼之交绝对是义结金兰的典范。

即使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有争议,但是我认为他是一个英雄,虽然他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投降于唐朝,但是他对朋友的仗义,他的劫富济贫,一直为我所敬仰。其实每一个人的信仰不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并不能说谁对谁错,这只是立场问题罢了。也许历史就是让人来长评的吧

⑼ 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起源

追溯中国小说的起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神话传说。尽管古代文献对神话传说的记载十分简略,我们仍然可以从中看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这两种重要的小说因素。神话传说原先在口头流传,有的被采入正史,遂逐渐凝固;有的继续在口头流传并不断丰富发展,分化出一些新的神和英雄,增添了新的故事情节。这些继续活在人们口头上的传说一旦记录下来,就成为具有浓厚小说意味的逸史。从神话传说到小说的这根链条中,逸史是关键的一环。甚至不妨说逸史是中国小说直接的源头,逸史中最接近小说或竟可视为早期小说的,莫过于《穆天子传》和《燕丹子》。前者对周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多有细节描写;其中的西王母与《山海经》中的记叙相比,减少了神性增加了人性。后者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与《战国策》和《史记》相比,不仅增加了细节描写而且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明)胡应麟称此书为 “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不为无见。
其次是寓言故事。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韩非子》中保存寓言故事最多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明白地用“说”来标目,也透露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显然,寓言故事可以看作小说的源头之一。
第三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唐代传奇小说多取人物传记的形式,《三国志演义》径直标明是史传的演义,都证明了史传是小说的一个源头。在传统的目录学著作中,有些书或归入子部小说家类或归入史部杂传类,这两类缺少严格的区别,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史传对小说的影响之深。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15家,均已亡佚。今存题为汉人所著的小说,其实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伪托汉人的作品,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和《十洲记》,托名班固的《汉武帝故事》。题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很多,重要的如(三国魏)邯郸淳《笑林》,(西晋)张华《博物志》,(东晋)干宝《搜神记》,(宋)刘义庆《幽明录》、《世说新语》,(北齐)王琰《冥祥记》,(梁)沈约《俗说》,(梁)殷芸《小说》等,包括后人的辑本,共约五十种,足见其兴盛的情况。

阅读全文

与中国古代小说研究大唐秦王词括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