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墉与和珅谁的年龄大
和珅(1750-1799),字致抄斋,原名善保,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乾隆十五年,父亲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统。他祖上是今辽宁清原县人,清初随清帝入关,住在北京西直门内驴肉胡同。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同山东诸城人。纪晓岚乡试座师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进士,由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清。
刘墉年龄大 请采纳
2. 刘墉和和珅是同一个朝代吗
当时也有亦名宰,人称刘罗锅就是刘墉
与和珅同为乾隆之臣
3. 和坤、刘墉、纪晓岚的故事。
因为那些故事都是编的。一个反面人物和珅,再找一个正面人物就是了。
实际上历史回中的刘墉能力并不强答,虽然品德还不错,但他的官位主要还是牛比老爹刘统勋的原因。而且刘墉发迹比和珅早多了,刘墉进军机处的时候和珅还是3等侍卫小跟班呢
4. 刘罗锅智斗和坤
刘罗锅与和绅是清朝康熙年间有名的两位官员,这两人一正一邪,一清一贪,常常在朝廷内外明争暗斗,由此引出许多有趣的故事。
有一天下朝,刘罗锅邀请和珅一同逛街,和绅见天色尚早,便欣然答应,两人换了便服,就一同逛街去了。
路上两人闻见馅饼的香味,寻着味道找见卖馅饼的摊铺。和绅嘴馋,吆喝着让老板拿几个馅饼过来。做馅饼的老头忙端过几个馅饼,放下刚要走,被刘罗锅一把拽住。刘罗锅问道:“掌柜的,你说这官员里是和绅大人好,还是刘罗锅大人好?”
卖馅饼的老头根本不知道眼前这两个是谁,想也不想,袖子一甩,说:“当然是刘大人好了!他老人家为清正廉洁,为民造福,和珅那老小子无恶不作,坏透了!”和珅给气得不行,但他又不能说什么,憋了着火,起身一甩袖子(sleeve),满脸怒色的走了。
刘罗锅一想,坏了。赶紧把卖馅饼的老头叫来,非要换了老头那油渍麻花的衣衫,老头见此人面色不凡,想是肯定有事,就和他换了。刘罗锅拿上铁铲,有模有样的做起馅饼来。没一会和府的家丁就蜂拥而至,把刘罗锅错当作卖饼老汉抓回了和府。和绅一看抓的是刘罗锅,慌了,忙说:“哎呀!怎把您老人家给请来了?快给刘大人松绑!”
刘罗锅脸一沉:“慢!和大人,请问刘某犯了哪条王法?”
“刘大人还请您老高抬贵手,却是和某的过错,我给您松绑赔礼!”
“没那么简单!你私设公堂,绑架朝廷命官,我要去找万岁爷评评理!”
“刘大人息怒!是我的过错(fault),可别上金殿呀!给我一条生路呀。”说罢“扑通”一声跪下。
“你不想去见万岁爷,那咱们就得私了喽?”
“多谢刘大人,您说怎么就怎么。”
“拿五百两银子的损失费了事!”
和珅叫苦不已,但他没有办法,也只能赔了银子,还得连连给刘罗锅道歉。
刘罗锅也不客气,收下银子悄悄回到馅饼锅前,把钱给了做馅饼的老人。
从此以后,刘罗锅智斗和绅的故事就流传开来,百姓们对刘罗锅更加的敬佩。
学习:为官只有体恤百姓,清正廉洁,才能获得百姓爱戴。
5. 和珅与刘墉为什么会结怨
和珅是清朝著名的大贪官,富可敌国,又以善于讨乾隆开心著称,而同朝称臣的刘罗锅以耿直清廉著称,两人不时有龃龉,关系颇不融洽,但两人的真实关系究竟如何,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在清代野史中,盛传刘墉与和珅关系颇不融洽。《清朝野史大观》中说,和珅天性警敏,读书不多,但能强记,做官身份高贵之后,经常请吴省钦等人到他的家中谈古论今。所以和珅对诗词文章也能粗通,自己写的一些东西,私下请彭元瑞、纪晓岚等为之润色,彭、纪二人怕被他诋毁,常代他写作。惟有刘墉能和他抗衡,人们传说刘墉为人耿直清廉,但并不知道他性格中还有诙谐的一面,他曾多次以戏弄的话刺激和珅,使和珅难以忍受。乾隆也知道两个人之间不够融洽,常常以温和的语言从中调和他们。
据民间流传,和珅与刘墉结怨有几种说法和原因。其一传说有“雪泥戏和珅”一事。
故事情节是这样的:有一年新春,刘墉侦知和珅应召入宫,其时正值风雪交加,泥泞满地,便有意出和珅的洋相。他换上一件破旧的皮袍,匆匆赶到通往宫中的路上等候和珅。等和珅来到后,刘墉便差人拦着轿子递上帖子说:“刘大人昨日过府贺年没有遇到和大人,现在路边候着”。
和珅虽然不喜欢刘墉,但刘墉对自己如此尊重,又同是皇上的宠臣,此时此刻不能失礼。他只好冒着风雪下了轿子。
和珅正要和刘墉打招呼,就见刘墉先“扑通”一声跪在雪地上,口中说:“给和大人贺年!”
和珅一见刘墉跪在地上给他贺年,也不得不跪到地上回拜,可是他过年穿在身上的是特别名贵的貂皮袍,外罩锦绣马褂,一下子弄得污浊不堪。等两人站起来后,和珅发现,刘墉虽然身上也沾了不少泥污,但他穿的是一件旧皮袍,早己破旧不堪,根本不值几个钱,看来是有准备,又不好明说,只有心中叫苦不迭。
其二是关于刘墉出对联,和珅献丑的事。
在民间传说中,关于刘墉让和珅出丑的事似乎更让人们开心。其中下面一则故事则是说刘墉借皇帝让和珅请自己出山之机,以灵活地对答乾隆的命题而让和珅出丑的事。故事说:
有一年,刘墉非要告老还乡,乾隆皇帝无奈之下就让他回去了。可是,刘墉走后不久,乾隆又想让他回来,可又怕刘墉摆架子,不买他的账,就想出了个主意。他对满朝文武百官说:“我这有三个问题,限你们三天答上来,如果答不上来,统统撤职”。什么问题呢?他说:“什么上,什么下;什么东,什么西;什么肥,什么瘦?”
文武大臣听了直犯嘀咕,这可怎么答呀?要是有刘墉在这里就好了,他准能答上来。他们想来想去,始终想不出答案,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请刘墉的“徒弟”和珅连夜赶往山东诸城,请教刘墉,救大家一下。
和珅巴不得刘墉不在朝呢,可大伙一个劲地求他,他不去的话,不仅别人的官保不住,他自己的官也保不住,只好硬着头皮赶往山东。到刘墉家的时候,刘墉正在收拾菜园子。和珅顾不得休息,就把自己的来意及乾隆出题的事说了,和珅记忆力虽佳,可这次却把“什么肥,什么瘦”给忘了。
刘墉说:“这还不好答”。指着园子里的菜说,“你看,黄瓜上,茄子下;东瓜东,西瓜西”。
和珅一听,这么简单啊,高高兴兴地又快马往回赶。赶到京城时正赶上第三天早朝,和绅连忙穿上朝服上了金銮殿。乾隆问:“已经三天了,我提的问题谁能答上来?”和珅出班跪奏:“臣能答”。
“说给我听听”。
“黄瓜上,茄子下;东瓜东,西瓜西”。
“那么什么肥,什么瘦呢?”
刘墉书法和珅一拍脑门儿:“糟了,忘了问了”。
乾隆故意发怒道:“什么黄瓜茄子,东瓜西瓜的,胡说八道,拉出去斩了!”
和珅正恨刘墉呢,就大叫:“皇上息怒,这是我老师刘墉说的”。
“好个刘墉,教学生就教这个?把刘墉给我带来!”
和珅这时得意了。刘罗锅子,看你这次如何收场。
几天后,刘墉被宣进金銮殿,乾隆问他:“什么上,什么下;什么东,什么西;什么肥,什么瘦?爱卿你能答上来吗?”
刘墉答道:“臣能答上来。君为上,臣为下;文为东,武为西;肥,肥不过春天的雨;瘦,瘦不过九月的霜”。
乾隆听后直挑大拇指:“答得好”。“不过,你为什么教给你学生黄瓜、茄子?”
“我这叫在哪里说哪里的话。那会儿我是在菜园子里,自然说的是黄瓜、茄子;今天我是在朝堂上,说的当然是国家大事”。
其三是关于和珅中计,受辱又赔银的事。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纪晓岚和刘墉等一班正直大臣,对和珅的贪婪行为极为痛恨,早就想整治一下,一时间苦无机会。
乾隆四十二年(1777),直隶山东两省大旱,田土干裂,河流干涸,禾苗枯萎,颗粒无收。初秋,又遇到一场多年不遇的蝗灾,蝗虫遮天盖地飞来,所经之处,连树木的叶子也啃噬干净。百姓生活无着,到处乞讨为生。纪晓岚隶籍河北河间府献县,刘墉乃山东诸城人,两人为了家乡灾情,极力向朝廷疏请,发银赈济,又呼吁当地富商大员,捐纳钱粮,救济百姓,还厚着脸皮向朝中官员募捐,筹集钱物,寄回家乡,但仍不能使灾情缓和。
有一天,刘墉来到纪府,两位志同道合的大臣见面,纪晓岚忽然眼睛一亮,冒出一个主意来。
纪晓岚附刘墉耳边如此这般一番,刘墉抚掌大笑而去。
刘墉回府分派几个得力家人,动手做好一切准备,又命一个与和府家人相熟的管家,附耳布置了任务,一切就绪,静待恶狼入阱。
这天,和珅早朝后回府,一个心腹家人上前悄悄说:“大人,小人探得一个重要消息,特向相爷禀报”。
“什么消息?”和珅一面喝茶一面漫不经心地问。
“刘墉学士府中藏有二十万两银子,定于后天清晨用马队载出崇文门送往老家山东,救济灾民”。家人悄悄说。
和珅听此消息,初只有些惊奇,继而笑出声来,他自言自语:“刘墉呀刘墉,你三番两次上章弹劾本官贪污受贿,这次可落到我手中,你刘氏父子哪来这么多银两,定是来路不明,弄到赃银,就有好戏看!”于是,点齐一百名家丁,悄悄作了安排,专等明早去拦截刘府马队。
第二天,和珅的人马将刘府的五十匹马全部劫回和府。接着便开箱取银,结果两百只木箱装的全是石头。至此,和珅这才醒悟到中了刘墉的以假充真的诡计。
这天早朝刚开始,和珅就被刘墉参了一本,刘墉跪在地上说:“启奏皇上,和珅派家丁将臣运往山东救济灾民的二十万两白银全部劫走”。
乾隆皇帝一听大惊,忙厉声向站在朝中的和珅问道:“和珅,可有此事?”
和珅一肚子委屈,无法申诉,只好哭丧着脸,跪在地上回奏说:“启奏皇上,确有这事,但马上驮的不是银两,全是石头,是刘墉故意陷害微臣”。
此言一出,乾隆皇帝又是一惊,这位一向自诩聪明的皇帝也被弄糊涂了。他望着跪在御案前的两位重臣,心里纳闷,忙向刘墉说:“刘爱卿,你且回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刘墉回奏道:“木箱中所装,全是白银,计二十万两,怎么会是石头,一定是和珅搞鬼,蓄意想吞没这笔白银”。
乾隆想了想,大声喝道:“大胆和珅,你指使家丁拦截赈银,形同盗匪,理应治罪,姑念你平日还勤于政事,免于处罚,交出所截银两,另外罚款二十万两,以赈济灾民”。和珅这下子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得乖乖的认赔,因此就与刘墉结下了不解之怨。
6. 刘墉和和珅的关系
刘墉和和珅的关系?是政敌的关系,刘墉并不是真的罗锅子,也不像电视演绎的那么传奇,书法很好
7. 历史上的和珅和刘庸
1、和珅
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
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此外,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东印度公司、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大学士。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2、刘墉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7)有声小说刘墉与和坤扩展阅读:
刘墉出身于山东诸城名门望族的刘氏家族,从曾祖父起就在朝为官,其父亲刘统勋更是一代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
刘墉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乾隆十六年以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了会试和殿试,获得进士出身,后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从而走上了仕途之路。
公元1756年,刘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后2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做地方官员,从学政、知府一直到了督抚大员。刘墉为官正直干练,雷厉风行。
在影视剧中刘墉又被戏称为刘罗锅。史书上记载嘉庆皇帝确实称呼刘墉为刘驼子,可见他确实有些驼背。
但是当时的刘墉已经快80岁了,驼背弯腰也算正常现象。年轻时候的刘墉不太可能是个罗锅子。因为当时清代选拔官员有四个要求:身、言、书、判。
其中身是首要条件,要求五官端正,形体挺拔,仪表堂堂,否则难以树立威严的形象。刘墉科甲出身,必须要经过这四项考核,因此,刘墉是罗锅子的可能性很小。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老年,驼背弯腰是有可能的。
在影视剧中,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最具有看点,一忠一奸,一正一邪,两个人朝廷内外都不断地斗法,刘墉俨然是聪明和正义的化身,而和珅往往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蚀把米,你来我往,明枪暗箭,煞是好看。
但是,刘墉一直任地方官吏,直到乾隆四十七年,也就是刘墉六十多岁的时候,才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在南书房行走。这才开始和和珅同朝为官。
史书记载刘墉“委蛇其间,唯以滑稽悦容期间”。这说明刘墉并不愿意正面和和珅一党发生冲突和交锋,而是委婉地处理与各派之间的关系。
刘墉和和珅曾经共过一事:山东巡抚国泰被弹劾,说他以向上纳贡为名义大肆搜刮钱财。乾隆皇帝闻奏非常重视,命令和珅、刘墉和御史钱沣一起前去核查。
刘墉知道和珅与国泰关系密切,两人一定会事先沟通想好应对之策的。于是刘墉便与钱沣密谋了一个办法。
一行到了山东,和珅说只要抽查几个府库就可以了,而且全派的自己的心腹去搜查。等和珅离开之后,钱沣即刻命令所有的仓库贴上封条,不许任何人擅动,第二天一律彻底清查。
检查发现库银大多为“圆丝杂色银”,原来是临时从各家商铺借来充数的。于是钱沣下令各家商铺领回银两,否则全部充公。
很快银子就被领光了。和珅的计谋落空了。国泰被绳之以法。在这件事上,刘墉始终与钱沣站在同一个立场上,刘墉的支持才让钱沣的此次任务圆满完成。
但是,刘墉与和珅道不同不相与谋,但并没有发展到剑拔弩张,撕破脸皮的地步。乾隆去世以后,刘墉也积极地投入到处理和珅的事件中。人们都认为和珅罪大恶极应该凌迟处死。
可是刘墉建议让和珅自尽,因为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受到极刑,实际上是损害了乾隆脸面。嘉庆听了刘墉的意见,给和珅留了全尸。
和珅案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对其的赞赏和肯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和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刘墉
8. 历史上纪晓岚 和珅 刘墉三人的关系
1、刘墉与和珅
刘墉不阿附和珅,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朝鲜官员徐有闻说,“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朱珪、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当刘墉入京任职之后,并没有和权势遮天的和珅做正面抗衡,而乾隆驾崩后,在刘墉等人建议下,嘉庆帝没有对和珅处已极刑,而是赐其自尽,以保其全尸。
2、刘墉与纪晓岚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虽然不怎么好,但与纪晓岚的关系却十分融洽。纪晓岚是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生,与刘墉有师兄、师弟之谊。据《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晓岚和刘墉关系极好,纪晓岚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漂亮,所以纪晓岚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
刘墉和纪晓岚都喜欢收藏砚台,两人也常常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晓岚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字:纪晓岚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此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晓岚送过砚,除了赠砚写诗,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由此可见,刘墉和纪晓岚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3、纪晓岚与和珅
纪晓岚与和珅不但是同僚,俩人还是忘年交。纪晓岚比和珅大26岁左右。纪晓岚身为一位“长者”,在政事上常常提拔和珅。在生活中和珅对纪晓岚的照顾比较多一些。纪晓岚在文采方面可谓是学富五车,但是他不善于理财。和珅在理财方面是数一数二的高手,和珅在赚钱时也会拉一把纪晓岚。
同时纪晓岚也利用广泛的人际关系网,帮助和珅认识了更多的仁人志士。以纪晓岚与和珅的出身来说,和珅出身在一个显赫的满人家庭,纪晓岚与和珅相处友好,也有利于自己的发展。俩人同是乾隆皇帝身边的红人,只有友好的合作关系,才能走得更为久远。
(8)有声小说刘墉与和坤扩展阅读:
1、刘墉与乾隆的关系
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
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流布,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建议自然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职也升迁很快。
刘墉入朝为官后,虽然多次因懒于任事、行事模棱受到乾隆皇帝申饬,但官位还算平稳。
2、纪晓岚与乾隆的关系
乾隆与纪晓岚是简单的君王和臣子之间的关系,如果非要说是朋友的话,那么一定是最为陌生的路人甲乙的关系了。乾隆本人是一个看中色相的人,而根据史料记载,纪晓岚是一个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并且还有很多的病症。历史记载中乾隆曾经罢黜过纪晓岚,纪晓岚被贬去了新疆。
3、和珅与乾隆的关系
乾隆帝对和珅可谓是宠信有加。和珅善于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务担任重要职位。其初为官时,精明强干,为政清廉,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经历与成就丰富,故乾隆帝对其十分喜爱,并将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和珅生前曾经兼任六十余重要官职,可见乾隆对他的信任。
9. 为什么说刘墉巧斗和坤
有一次,和坤设一陷阱,想让刘墉跳,便说:“刘中堂,下官听说您为官刚正不阿,不论是谁都敢参奏,有之乎?”
刘墉道:“没有我不敢参奏的。”
“刘大人敢打赌么?”
“当然敢。请问和大人说的是何等大人物?”
和砷道:“当今皇上你也敢么?”
刘墉大吃一惊,知是和坤设的陷阱,但话已说出,已是覆水难收了,便硬着头皮去告皇上一状。
“万岁,臣有事总想不明白,故恭乞圣谕。”
“说吧。”
“臣知道一个盗墓的人,不知如何处置他。”乾隆皇帝不知是陷阱,说:“依大清律例,盗墓者当处死。”
刘墉道:“我记得万岁爷重修明陵时,借机用小木料取代原来的大木料,为万岁自己修建寝陵之用,有请万岁秉公圣裁!”
乾隆的痛脚被刘墉捉住了,便无可奈何作一裁决:“依律要判充军,古人有割须代刑之先例,朕明年出京巡幸,以代充军。”
刘墉道:“万岁,请按圣意执行。”
刘墉望和砷一眼,表示他已从和砷设的陷阱中跳出。然而,乾隆却反攻过来,说道:“刘墉,臣民犯上,依大清律例,该当何罪!”
刘墉想,乾隆是不会杀他头的,便摘下官帽,说:“臣知死罪,今臣亦学万岁以此代彼之法,挂冠归田,以报万岁知遇之恩。”
乾隆道:“刘墉啊刘墉,你规矩一点的话,我封你个铁帽子大学士……”
刘墉立即下跪道:“谢皇上封臣为铁帽子大学士。”说完急忙把摘下的帽子戴上,乾隆哈哈大笑。
和坤就像一只斗败了的公鸡,傻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