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寄小读者内容简介
寄小读者内容简介:
世界上有很多小孩,天天盼着自己长成大人。然而有一个很著名的大人却想做回小孩。她说:"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这个大人就是冰心。冰心很喜欢孩子,为孩子们写了许多散文、诗歌和小说。
《寄小读者》在编排过程中除了收录《寄小读者》等写给孩子们的通讯外,还特别增添了冰心女士的多篇精品散文。这些散文,语言灵动委婉、含蓄隽永,文笔细腻,感情浓厚,处处洋溢着冰心女士对孩子们的喜爱和关怀,以及她对生活、生命的热忱。
(1)寄小读者有声小说扩展阅读:
贯串于《寄小读者》一书的,是对母爱童心和大自然的讴歌和赞美,这篇通讯明显地体现了这一主题,在冰心早期所崇尚的爱的哲学里,母爱、童年爱、自然爱三者是相互沟通融为一体的,从本篇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三者之间相互诱发,交织在一起。
在作者的笔下,大自然也是富于感情的,是被人格化了的,作者用她丰富的想象力,把海比似成母亲,把湖比作朋友,然后,两相比较映衬,歌颂海的神秘而伟大的爱,湖的“温和妩媚”的爱,同时,表述自己对海“归心低首”的爱,对湖“清淡相照”的爱。
② 冰心的《寄小读者》是小说集吗﹖
《寄小读者》,是冰心在1923年-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现在一般将其归为散文集
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
③ 《寄小读者》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寄小读者》1923年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冰心,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世界上有很多小孩,天天盼着自己长大--长成大人。然而有一个很著名的大人却想做回小孩。她说:"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这个大人就是冰心。
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她很喜欢孩子,为孩子们写了许多散文、诗歌和小说。上面那句话,就是她在《寄小读者》中,对孩子们说的。在她的文章中,时常出现花朵、小草、清流、流星这些小巧轻灵的名字,冰心看到这些平凡的自然之物,就像一般人看到的一样,但是她又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④ 《寄小读者》全文
《寄小读者》全文如下。
似曾相识的小朋友们:
我以抱病又将远行之身,此三两月内,自分已和文字绝缘;因为昨天看见《晨报》副刊上已特辟了“儿童世界”一栏,欣喜之下,便借着软弱的手腕,生疏的笔墨,来和可爱的小朋友,作第一次的通讯。
在这开宗明义的第一信里,请你们容我在你们面前介绍我自己。我是你们天真队里的一个落伍者——然而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也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为着要保守这一点天真直到我转入另一世界时为止,我恳切的希望你们帮助我,提携我,我自己也要永远勉励着,做你们的一个最热情最忠实的朋友!
小朋友,我要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我十分的喜欢有这次的远行,因为或者可以从旅行中多得些材料,以后的通讯里,能告诉你们些略为新奇的事情。——我去的地方,是在地球的那一边。我有三个弟弟,最小的十三岁了。
他念过地理,知道地球是圆的。他开玩笑的和我说:“姊姊,你走了,我们想你的时候,可以拿一条很长的竹竿子,从我们的院子里,直穿到对面你们的院子去,穿成一个孔穴。我们从那孔穴里,可以彼此看见。
我看看你别后是否胖了,或是瘦了。”小朋友想这是可能的事情么?——我又有一个小朋友,今年四岁了。他有一天问我说:“姑姑,你去的地方,是比前门还远么?”小朋友看是地球的那一边远呢?还是前门远呢?
我走了——要离开父母兄弟,一切亲爱的人。虽然是时期很短,我也已觉得很难过。
倘若你们在风晨雨夕,在父亲母亲的膝下怀前,姊妹弟兄的行间队里,快乐甜柔的时光之中,能联想到海外万里有一个热情忠实的朋友,独在恼人凄清的天气中,不能享得这般浓福,则你们一瞥时的天真的怜念,从宇宙之灵中,已遥遥的付与我以极大无量的快乐与慰安!
小朋友,但凡我有工夫,一定不使这通讯有长期间的间断。若是间断的时候长了些,也请你们饶恕我。因为我若不是在童心来复的一刹那顷拿起笔来,我决不敢以成人烦杂之心,来写这通讯。这一层是要请你们体恤怜悯的。
这信该收束了,我心中莫可名状,我觉得非常的荣幸!
冰心
一九二三年七月二十五日
《寄小读者》主题:歌颂童真;歌颂母爱;歌颂自然;歌颂祖国。心物相映 ,情景交融。以自然、童真为主题。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评价: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她)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以及对异国的弱小儿女,同病者之爱,使她的笔底有了像温泉水似的爱情。——郁达夫
⑤ 寄小读者每篇主要内容
1、主要内容
世界上有很多小孩,天天盼着自己长大--长成大人。然而有一个很著名的大人却想做回小孩,她说:"有一件事,是我常常用以自傲的:就是我从前曾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这个大人就是冰心。冰心是我国著名的女作家、诗人,她很喜欢孩子,为孩子们写了许多散文、诗歌和小说。上面那句话,就是她在《寄小读者》中,对孩子们说的。在她的文章中,时常出现花朵、小草、清流、流星这些小巧轻灵的名字,冰心看到这些平凡的自然之物,就像一般人看到的一样,但是她又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
2、赏析
《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3、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⑥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谁
《寄小读者》的作者是冰心。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冰心的文章,较少宏篇巨著,多是清新隽永的珍品。她的许多作品看起来情节单纯,却寓意深远,留给人无穷的回味。她撷取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机缘,展示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没有离奇曲折的故事,没有金戈铁马的壮举,却具有一种哲理的追求。她常常用机敏的目光,去观察社会,审视人生;从人际关系撞击中,爆发出火花,捕捉生活中蕴藏的哲理,寄托自己的情思,富有清新的哲理和诗意。
冰心的作品,往往把人物活动的时间安排在清晨、黄昏、月夜;活动的场景设置在海滨、湖畔、公园、山间、船上;借助自然景物的描摹,将人物的美与环境的美,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境地,造成特定的温馨的氛围。
(6)寄小读者有声小说扩展阅读:
冰心的故事:
1、冰心读书的故事。
冰心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其中就有英国著名作家迭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在读《块肉余生述》时,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去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饿交迫的时候,冰心一边流泪,一边扮着手里母亲给她当点心的小面包,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自己是幸福的!
2、父亲教育冰心。
曾经在一个夏天的黄昏,冰心随父亲在海边散步,在沙滩,面对海面夕阳下的满天红霞,冰心要父亲谈谈烟台的海。
这时,父亲告诉小女儿: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比如威海卫、大连、青岛,都是很美的,但都被外国人占领了,“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幼小冰心的心灵。
⑦ 《寄小读者》作者是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福建长乐人,因一生刚好度过了一个世纪,所以被称为“世纪老人”,深受人民的喜爱。
《繁星》(诗集)1923,商务
《春水》(诗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说、散文集)1923、商务
《寄小读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说、散文集)193O,开明
《南归》(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说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闲情》(诗、散文集)1922,北新
《去国》(小说集)1933,北新
《平绥沿线旅行记》(散文集)1935,平绥铁路管理局
《冬儿姑娘》(小说集)1935,北新
《再寄小读者》(散文)1940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说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开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诗集》1943,开明
《关于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说散文选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记》(小说)1956,上海少儿
《还乡杂记》(散文集)1957,上海少儿
《归来以后》(散文集)1958,作家
《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灯》(小说、散文、诗歌合集)1960,作家
《樱花赞》(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说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读者》(散文集)1981,少儿
《记事珠》(创作谈)1982,人文
《冰心论创作》 1982.上海文艺
《冰心作品选》 1982,少儿
《冰心散文选》 1983,人文
《冰心选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齐)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艺(未出齐)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峡文艺
《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
《印度童话集》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1955,人文
《印度民间故事》 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上海少儿
⑧ 《寄小读者》是一本什么的散文集
《寄小读者》是一本书信体散文集。
作品简介:
《寄小读者》,是冰心女士在1923年-1926年三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共二十九篇,其中有二十一篇是她赴美留学期间写成的,主要记述了海外的风光和奇闻异事,同时也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寄小读者》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较早的儿童文学作品,冰心女士也因此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冰心女士又分别发表了通讯集《再寄小读者》和《三寄小读者》。三部通讯集虽然发表的时间不同,但主题都是自然、童真。这样的主题恰好显现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作家,诗人。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1918年入北平协和女子大学(后并入燕京大学)。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1923年燕京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留学。1926年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1949年任教于东京大学。1951年回国,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等职。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译著有《吉檀迦利》《泰戈尔抒情诗选》《先知》等。
⑨ 冰心的寄小读者系列丛书一共有多少篇
《寄小读者》共二十九篇,是冰心于1923年至1926年间写给小读者的通讯,其中有二十一篇是作者赴美留学期间写的,当时曾陆续刊登在北京的《晨报》副刊上。
冰心发表于60年代由20篇通讯组成的《再寄小读者》,与她在四十年代的《再寄小读者》重名,据作者本人说,她已忘记了在重庆曾经写过4篇再寄小读者。
《寄小读者》是冰心奶奶在“六一”前夕写给少年朋友的一封祝贺信。
冰心的《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共20篇)《寄小读者》是一部现代儿童文学经典。从1923年初刊发表到1994年《冰心全集》的问世,《寄小读者》在70余年间,先后出现了十余种不同的版本。
1923年7月下旬的一天,冰心在翻阅《晨报副刊》时看到了新开辟的专栏——“儿童世界”刊登了周作人的《土之盘筵》。编者还特地写了一则《余载》:“冰心女士提议过好几回,本刊上应该加添一个儿童的读物。记者是非常赞成的,但实行却是一件难事。
中国近来的学术界,各方面都感到缺人。儿童的读物,一方面需要采集,一方也需要创作,但现在那一方都没有人。因为没有人,所以这一件事延搁到今日。
”冰心看到“儿童世界”专栏终于创办出来,十分高兴,但遗憾的是专栏上只有翻译的童话,没有国人写的儿童作品。
她认为,既是自己提倡开设的专栏,自己就应该为它写点什么。于是,在当月末的《晨报副刊》“儿童世界”专栏上就有了冰心写的《给儿童世界的小读者》,这也成为了《寄小读者》的开端。
1923年7月至1926年9月,冰心在美国游学期间将与国内小朋友的通信发表在《晨报》上,以“寄儿童世界的小读者”为名,共有通讯二十九通,山中杂记十则。
其中,通讯一至通讯二十四发表于《晨报·儿童世界》,通讯二十五至通讯二十九发表于《晨报副镌》,山中杂记十则于1924年8月8日至10日连载在《晨报副镌》。
1926年5月,北新书局将“寄儿童世界的小读者”系列文章出版,书名为《寄小读者》,其中包括通讯一至通讯二十七,山中杂记十则,此版为初版本。
初版本在初刊本的基础上稍作修改,仅20余处,几乎只是一些字词的增删,阅读起来语句更通顺。由于此书初版时冰心仍留学美国,无序跋类文字,从初刊到初版文字上的增删应为北新书局编辑所为。
初版本的封面以一小女孩坐着翻阅书本的画像作为封面,颇富有童趣。为了扩大影响,北新书局提前一个多月为该书刊出了广告(《申报》1926年3月26日),内容如下:
这是冰心女士的海外通信,写景状物五部曲尽奇妙。凡读过女士的作者者都已知其作品之价值,用不着我们介绍的了。每集实价七角。
1927年8月,北新书局推出了《寄小读者》四版增订本。此版以初版本为底本,北新在初版本的基础上修改了50余处,大多仍是字词间的增删。
在内容上,添加了通讯二十八、通讯二十九两篇内容。冰心为此版专门写了《〈寄小读者〉四版自序》。至此,《寄小读者》的篇目终得以完整。
作为新文学第一代女作家,冰心的作品从20年代开始就遭到多次翻印、盗版。为当时的翻印盗版所迫,北新书局商之冰心,拟编选出版《冰心全集》。
1932年9月,《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出版,《寄小读者·通讯一——二十九》和《山中杂记》皆收入在内,此版本为北新全集本。全集本《寄小读者》在北新四版的基础上,又修改了36处,大多为字词之间的增删或词语表达的转换。
此外,在“通讯二十五”中增加了《赞美所见》一则短文。至此,《寄小读者》的内容得以全部完整。
开明书店因编辑出版丛书《世界少年文学丛刊》,像《寄小读者》这样影响颇大的儿童文学作品自然要收入其中。开明本《寄小读者》于1933年5月推出,称为开明丛刊本。
开明丛刊本以北新全集本为底本,在全集本的基础上修改了约21处,除字词增删和词语表达的转换外,几乎无其它修改。在封面设计上,四周为树林之貌,正下方有两个幼儿背对背坐着玩耍,两个幼儿中间有一只兔子,封面中心则是一幼儿坐着看书的图画,极富意境。
上世纪40年代初,由于北新版《冰心全集》难以重印,冰心作品集的翻印、盗版本又开始出现。为了制止翻印盗版的现象,冰心“故伎重演”,将原来的《冰心全集》改为《冰心著作集》,交付开明书店出版,巴金负责重编著作工作,叶圣陶为著作集写了介绍宣传文字。
《冰心著作集》可以说是《冰心全集》的重版。《寄小读者》被收录进《冰心散文集》,于1943年7月出版,是为开明散文集本。此版本以开明丛刊本为底本重印,字词上没有修改。
1954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寄小读者》被收入其中,为人文散文本。
人文散文本《寄小读者》以开明本《寄小读者》为底本,内容在开明本的基础上改动了约37处,文中除了对一些字词进行增删和在词语表达上的转换之外,还有因受意识形态影响而作出的对美、俄两国国人称呼的模糊化修改。
例如,开明本中的“美国人”在人文散文本中改为“别国人”;“俄国人”改为“老人”“穷苦的旅客”;“有许多自俄赴美的难民,男女老幼约有一百多人。俄国人是天然的音乐家,”改为“有些人会弹琴,”等等,这些改动在五十年代的政治语境中显然是必要的。
(9)寄小读者有声小说扩展阅读: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今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 ,该宅院也是林觉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谢銮恩从林觉民家属购得。祖籍地是长乐横岭乡,现在叫福州市长乐区横岭村。冰心的曾祖父谢以达这一辈进城谋生 。次年5月,全家迁至上海。
1903年,因为父亲谢葆璋受命海军训练营营长,同时负责筹办海军学校,随父迁至烟台,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过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
在烟台,她开始读书,家塾启蒙学习期间,已接触中国古典文学名著,7岁即读过《三国演义》、《水浒》等。与此同时,还读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说部丛书”,包括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块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
1911年(一说为1912年 ),进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开始了预科学习。
1913年随父迁居北京,住在铁狮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谢葆璋前来北京出任民国政府海军部军学司长。
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
1918年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开始向往成为医生,后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运动,并因此参加北京女学界联合会宣传股的工作。此期间著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超人》。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后者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由于作品直接涉及到重大的社会问题,很快发生影响。
之后所写的《斯人独憔悴》《去国》《秋风秋雨愁煞人》等“问题小说”,突出反映了封建家庭对人性的摧残、面对新世界两代人的激烈冲突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苦痛。
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
1923年8月乘船前往美国留学
“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
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燕大期间,冰心在一个牧师家里受洗归主。毕业后,到美国波士顿的威尔斯利学院攻读英国文学,专事文学研究。
出国留学前后,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是中国早期的儿童文学作品。 同年,以优异的成绩取得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的奖学金。
1926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
1929年与吴文藻结婚,婚后随丈夫到欧美游学,先后在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苏联等地进行了广泛的访问。例如,在英国,冰心就与意识流小说创作的先锋作家伍尔就文学和中国的问题进行了长谈。
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冬儿姑娘》等。还翻译了黎巴嫩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1933年末写就《我们太太的客厅》,内容被疑影射林徽因,成为文坛公案。
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 又曾在昆明、重庆等地积极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抗战胜利后,1949年至1951年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讲授中国新文学史, 并曾在当地的报刊上发表一些短文。
1951年从日本回到中国,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抄家,并进了“牛棚”,烈日下接受批斗。1970年初冰心被下放到湖北咸宁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直到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前,冰心与丈夫吴文藻才回到北京,接受有关翻译任务。
这时她与吴文藻、费孝通等合作翻译《世界史纲》《世界史》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