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矛盾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1.《子夜》:中国现代长篇小说,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2.《夜读偶记》:采取漫谈方式,着重论述了现实主义的特质、产生和发展,以及世界观对文艺创作的重要作用。
3.《白杨礼赞》: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的白杨树,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
4.《林家铺子》:讲述的是当时江南杭嘉湖地区一个小店铺的主人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在黑暗势力的盘剥下终于破产的故事。
5.《腐蚀》:描写了作为国民党女特务赵惠明的复杂生活和心理状态,集中抨击了国民党法西斯特务统治制度的罪恶。
『贰』 茅盾小说的代表作是
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虹》、《霜叶红似二月花》、《清明前后》等
『叁』 矛盾的中篇小说代表作
1、中篇小说的代表作是《路》和《三人行》。
2、人物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运动的先驱者、中国文艺的奠基人。
3、贡献
茅盾前期的文艺评论根植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后期又逐渐演变成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观,但是无论观念的变化如何,他都紧紧结合着中国的文艺运动实际和作家的创作实际,来从事理论批评工作。同时茅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应与中国的革命取同一步调,长期坚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探索,积累了关于选材构思、谋篇布局、提炼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言等一系列的成熟经验。茅盾一贯主张广大创作者学习世界文学中对自身有益的东西,在革命文学领域内重视艺术规律,以促进现代文学内容与形式的不断进步,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0
『肆』 矛盾小说代表作品是
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腐蚀》
、《虹》、《锻炼》、《霜叶红似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多角关系》
『伍』 矛盾小说代表作是
长篇小说《子夜》、《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专)《腐蚀》《虹属》《锻炼》
《霜叶红似二月花》《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多角关系》。
短篇小说《报施》《创造》《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铺子》《色盲》《诗与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烟云》《有志
者》《自杀》。
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哨子》《人造丝》《全运会印象》《车中一瞥》《鞭炮声
中》《谈月亮》《雾中偶记》《大地山河》《黄昏》《雾》《天窗》等。
『陆』 矛盾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是什么
《春蚕》, 《林家铺子》
『柒』 矛盾的作品有哪些
中长篇小说:
《子夜》 《蚀》三部曲 (《幻灭》、《动摇》、《追求》) 《腐蚀》 《虹》 《锻炼》
《霜叶红似二月花》 《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 《多角关系》
短篇小说:
《报施》 《创造》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铺子》 《色盲》 《诗与散文》 《石碣》
《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 《烟云》 《有志者》 《自杀》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散文:
《白杨礼赞》 《卖豆腐的哨子》 《人造丝》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捌』 矛盾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是什么,短篇是什么
茅盾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子夜》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