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国短篇小说选读的评价
本书的阅读对象为具有中等水平、有一定自学能力的英语工作者和学习者。因内此,凡是一般词典中可查阅到的单容词和短语就不再作注。注释的范围侧重于土语,方言、俚语、有关背景知识、历史史实,人物、典故,以及难句和含有内在意义的词句。
这些作品都有时代的局限性,希望读者有分析地进行阅读。就语言雨论,个别作品与现代英语有所不同,不一定作模仿之用。
㈡ 求推荐一些国外的短篇小说集,单篇也可以
暗藏杀机
爱国者游戏:
东方快车谋杀案:
声名远播的推理大手笔,将结局的出人意料性发挥到极至的不朽作品,阿加莎的伟大创举。伊丽莎白女王曾经问阿加莎这部作品的结局是什么,阿加莎回答:“不巧我也忘了呢!“阿加莎当然不是真的忘结局,而是侦探小说的阅读本来就应该留有悬念,不看到最后就揭出谜底,对读者来说绝不是件好事.本篇的谜底就一直留到最后,不看到最后没有一个人能够猜出结局。阅读阿加莎的作品得有耐心,她习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来推进故事的进程,而且她似乎对范达因二十条守则中的“不要加入不相干的描写”十分推崇,除了对事件、人物必要的说明之外很少说废话,(虽然人物本身的废话不少)本篇也不例外。故事的开端并不怎么吸引人,中间仍旧是一大堆冗长乏味的例行讯问,正是这些讯问磨掉了不少人的耐心,却不知精彩的还在后头。钱德勒在评价《东快》的结局时说:“只有傻瓜猜得到“.
希区柯克经典悬疑故事集:无论是凶杀或爱情场面他都能让你毛骨悚然,他以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的完美驾驭征服整个世界。
经典爱伦坡悬疑集:爱伦·坡(1809——1849)美国作家、文艺评论家。出身演员家庭。爱伦·坡被誉为“侦探小说的鼻祖”。其小说风格怪异离奇,充满恐怖气氛。
福尔摩斯探案(柯南·道尔作品集):柯南·道尔(1859——1930)英国杰出的侦探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英国侦探小说之父”。
杰德罗游戏 (美.斯蒂芬.金):斯蒂芬·金曾经说过这么句话“对我来说,最佳的效果是读者在阅读我的小说时因心脏病发作而死去。”
黑暗的另一半(恐怖大师斯蒂芬·金又一力作):黑暗的另一半却还是黑暗。因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 险境中刚脱险却又落进了另一陷阱。
深海探秘:在二战的历史上,有许多令人称奇、令人百思不解、令人着迷的事件,它们很少被人提及。本书讲述了两名深海潜水爱好者约翰和里奇挑战深海潜水的极限,历时7年收集了大量的证据来破获二战遗留下来的最后一个历史之谜。他们在新泽西海域深达230英尺的水下,发现一艘二次大战时期德国U-869潜水艇的残骸,他们认为,这艘代号为U-869的德国潜水艇是被自己人的鱼雷击中的。德国人为什么击毁自己的潜水艇,船上载的是何人?何物?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有些潜水人执着要找出答案,甚至甘冒生命危险。...
面具馆:美国西部城市波特兰陷入惊恐之中——杀人案接踵而至,每一位受害者都被剥去了脸皮,尸体上都留下了铁钉、硬币等“记号”,身旁还有一行血字:“面具即将归来!”
忧伤黑樱桃:二十世纪最经典的100部悬疑小说之一。曾经刺激过两亿五千万欧美读者的坚强神经、使他们欲罢不能的“悬疑+惊悚”小说,首次全面登陆,考验中国读者的心智能力!有心脏病史、十四岁以下者请勿阅读。
沉默的羔羊--三部完整版:一部让人惊心动魄的侦破片,一部令人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的心理分析片,好莱坞最令人激动的恐怖片之一
吸血鬼伯爵:德古拉之吻:
这部小说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畅销的小说之一。布莱姆·斯托克的《德古拉之吻》也许是发表过的最著名的恐怖小说。
福尔摩斯探案—恐怖谷
非人:电话不断打来,不断有人被暗杀。警方掌握的唯一线索是杀手故意播放的音乐,然而它却令警方场场扑空,一次次被嘲弄,一次次陷入绝境。杀手就像幽灵一样,似乎只有他的声音可感触,他仿佛是人而非人……
活跳尸: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用死尸拼凑了一个灵魂善良而相貌奇丑的“活跳尸”,由于不容于人类而转向疯狂报复……这个悲伤而恐怖的故事拍成的电影比世界上由任何其他故事拍成的电影都要多,至今仍有人称它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恐怖作品之一”。
人骨拼图:一个全身瘫痪的警探,在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之际,纽约发生了连环绑架案件,已有两位无辜受害者被虐待致死,而凶手在每个犯罪现场都留下了线索……
达-芬奇密码:悬念谜团环环相扣,宗教题材饱受争议
数字城堡:情节紧张,悬念不断,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
㈢ 求介绍外国经典短篇小说,要求要有内涵有深度。。。在线等。。。急!!!
《变色龙》
㈣ 推荐外国一些著名中短篇小说家及其作品
奠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300 篇短篇和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等,课文收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流传剧本37 部,长诗两首,十四行诗154 首,代表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
契诃夫,19 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哀伤》、《苦恼》、《万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伊凡诺夫》、《海鸥》、《樱桃园》等。
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著有《高尔基全集》69 卷。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母亲》是他的代表作。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晚年著有《败坏了赫德莱保的人》。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著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
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新闻记者、作家,著有《亲爱的国家里》、《绞刑架下的报告》。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著有《皇帝的新衣》、《夜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老房子》、《母亲的故事》、《园丁和主人》等。
㈤ 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Аnton chekhov.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1860年1月29日生于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1904年6月,契诃夫因肺炎病情恶化,前往德国的温泉疗养地黑森林的巴登维勒治疗,7月15日逝世。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严格来说,契诃夫不是在“写”小说,或者像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作家在编小说,他是在“吐”小说,“流”小说。他无需编故事,他甚至也不要构思,他的故事在空中四处荡漾。他能从任何角度开篇,又能从任何章节断流,但都是天衣无缝,都是自然胶合。他的人物不请自来,他的情节随手拈来。他仿佛只要拿起笔,就像拧开了自来水龙头,小说便如水源源流出……
契诃夫之所以能随意地“流”小说,在于它独特的叙述方法。这种叙述方法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处理,用眼睛和耳朵去追寻,文字像画笔的音符那样流动。快节奏,简捷,自然,质朴构成了清纯的文风,单刀直入,不拖泥带水,高度浓缩与深入浅出的表现,更增加了作品的韵味。
概述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游记三部。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真实姓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
笔 名:欧·亨利(O.Henry)
生卒年代:1862.9.11-1910.6.5
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欧·亨利、莫泊桑、契诃夫)
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
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总使人“感到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也称作《贤人的礼物》)、《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以及《二十年后》被编入上海初中八年级语文课本。《最后一片常春藤叶》被编入上海九年级语文课本。
名 句:“这时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全名居伊·德·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 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 :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他的短篇小说构思别具匠心,情节变化多端,描写生动细致,刻画人情世态惟妙惟肖,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莫泊桑于1850年8月出生在法国西北[1]部诺曼底省狄埃卜城附近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祖辈都是贵族,但到他父亲这一代时没落了,父亲做了交易所的经纪人。他的母亲出身于书香门第,爱好文学,经常对文学作品发表议论,见解独到。莫泊桑出生不久,他的父母由于经常闹矛盾而分居了,他和母亲住在海边的一个别墅里。幼年时的莫泊桑喜欢在苹果园里游玩,在草原观看打猎,喜欢和农民、渔夫、船夫、猎人在一起聊天、干活,这些经历使莫泊桑从小就熟悉了农村生活。从童年时代起,母亲就培养他写诗,到儿子成为著名作家时,她仍然是莫泊桑的文学顾问、批评者和助手,所以他的母亲是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第一位老师。另一位为莫泊桑走上文学道路打下基础的是他13岁在卢昂中学学习时的文学教师路易·布耶。路易·布耶是一个著名的巴那派诗人,他经常指导莫泊桑进行多种体裁的文学创作。
1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到巴黎入大学学习法律。这一年普法战争爆发,他应征入伍。在军队中,他亲眼目睹了危难中的祖国和在血泊中呻吟的兵士,心里十分难过,他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1871年,战争结束后,莫泊桑退役回到巴黎。
1878年,他在教育部工作之余开始从事写作。那时,他的舅舅的同窗好友,大文学家福楼拜成为莫泊桑文学上的导师,他们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徒关系。福楼拜决心把自己创作的经验传授给莫泊桑。莫泊桑非常尊重严师的教诲,每篇习作都要送给福楼拜审阅。福楼拜一丝不苟地为他修改习作,对莫泊桑的不少作品表示赞赏,但劝他不要急于发表。因此,在70年代里,莫泊桑的著述很多,但发表的却很少,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他以《羊脂球》(1880)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1883)、《俊友》(1885)、《温 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1889)、《我们的心》(1890)。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另外,他敏锐的观察也是令人称道的,自从他拜师福楼拜之后,每逢星期日就带着新习作,从巴黎长途奔波到鲁昂近郊的福楼拜的住处去,聆听福楼拜对他前一周交上的习作的点评。福楼拜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要求他敏锐透彻的观察事物。莫泊桑遵从师教,逐渐善于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后来,当他在谈到作家应该细致、敏锐的观察事物时,说必须详细的观察你想要表达的一切东西,时间要长,而且要全神贯注,才能从其中发现迄今还没有人看到与说过的那些方面。为了描写烧的很旺的火或平地上的一棵树,我们就需要站在这堆火或这棵树的面前,一直到我们觉得它们不再跟别的火焰和别的树木一样为止。”
一次,福楼拜还建议莫泊桑做这样的锻炼骑马出去跑一圈,一两个钟头之后回来,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下来。莫泊桑按照这个办法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有一年之久。此外福楼拜还让他听街上的马车声来训练观察力。 1880年,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发表了,它使莫泊桑一鸣惊人,读者称他是文坛上的一颗新星。从此,他一跃登上了法国文坛。莫泊桑的绝大部分作品是从这时到1890年的10年间创作的。此间,他写成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还写了3部游记、1部诗集及其它杂文。
莫泊桑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除了《羊脂球》(1880),这一短篇文库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还创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883)、《两个朋友》(1883)、《项链》(1884)及《西蒙的爸爸》、《珠宝》、《小步舞》、《珍珠小姐》等在内的一大批脍炙人口、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长篇小说也达到比较高的成就。他共创作了6部长篇:《一生》(1883)、《俊友》(又译《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尔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坚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其中前两部已列入世界长篇小说名著之林。
屠格涅夫认为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托尔斯泰认为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的事物。”左拉:他的作品“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
因为他的短篇驰名中外,他在长篇小说创作上的成就以至于因此被湮没。其实,他不但是个短篇小说的高手,在长篇小说创作上也颇有建树。他继承了巴尔扎克、司汤达、福楼拜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心理描写上又开拓出新路。《漂亮朋友》就是他的一部长篇代表性作品。莫泊桑不满足于短篇小说所取得的成就,在他声誉鹊起后,他经常涉足上流社会,开阔了眼界,便想到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去反映社会现实,长篇小说给他提供了一个得心应手的工具。从第一部长篇《一生》到第二部长篇《漂亮朋友》,他的笔触已经从个人生活投向新闻界和政界,具有丰富得多的内容,堪称一部揭露深刻、讽刺犀利的社会小说。
他勤奋地创作了一生,由于过度劳累得了精神错乱症,后来被送进巴黎的一家疯人院。1893年7月6日莫泊桑逝世,年仅43岁。
他虽然只活了43岁,却留下了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与6部长篇小说,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是带病之躯进行写作的,这已经是可令人惊叹的了;何况,一两个世纪以来,他的小说创作一直保持着不朽的艺术魅力。他在短篇小说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他赢得了“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名,他的长篇小说也拥有亿万读者,并不断被改编成电影,风靡全球。
㈥ 《外国短篇小说选》读后感
我最近看了一本《外国短篇小说选》,里面的小说都各有千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莫泊桑写的《项链》。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处于社会下层的妇女,因为要参加一次盛大的舞会,便向好朋友借了一条项链,出尽风头,结果丢了。当然她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用了10年的辛勤劳动来赔偿。后来才知道这条项链并不值多少钱。
读了这个故事,我由衷的为主人公的惨重遭遇而深感同情。但她也有要批评的地方,在那时的生活里,本不应该追求享受,现在也是一样。钱财本就是身外之物,不管你多么的富有,而迟早有一天,钱财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贻尽。所以主人公那种爱慕虚荣,追求享受,一心想攀登上流社会阶梯的想法,也注定了她的不幸遭遇。
我们应该明白,钱财并不是万能的。它能买到温暖的新衣,都买不到一个温馨的家庭;金钱能买到所有的书本,却买不到一丁点智慧;它能买到显赫的地位,买不到残败后的同情……由此,我想到一则故事;有一个富人不小心掉进了沙里,又不会游泳,眼看就要淹死了,人家就劝他仍掉腰上的铜板,他却舍不得。最后就被活活淹死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如果一个人为钱财而丧命,那么他就太愚蠢了。如果一个人把金钱看得比命还重要,他就真的没救了……所以我们应该引以为戒。
当然,主人公弄丢了好友的项链,便以10年的辛勤操劳还清债务。想想看,如果不是她的贪图一时的面子,哪会变成这样。 看完 这本《外国短篇小说选》,除了是文学欣赏之外,主要是能从中认识社会,并且学会对社会对人际关系的观察、思考和辨析,这是对我有益于终生的。
㈦ 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最有影响力的外国短篇小说
莫泊桑: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我的叔叔于勒
珠宝
㈧ 想选个外国短篇小说来写毕业论文,请推荐一个容易写的,容易找到论文要写内容的一篇外国短篇小说
不急,我来指导你哦~!
㈨ 外国短篇小说读后感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是美国短篇小说大师欧·亨利作品的选集。书中,社会上那些巧取豪夺,坑蒙拐骗,利欲熏心,尔虞我诈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们的丑恶行径,被揭露无遗。通过他们的种种表现,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读者展现了“文明社会”的黑暗与滑稽本质,弱肉强食与天良丧尽的现实,并喻示在金钱万能,唯利是图的生存环境中,人性的异化和畸变。
然而在众多对丑恶人性的描写之中,也不乏许多使人肃然起敬的“小人物”,让人对荒诞,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后,感慨万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这篇文章,它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然而在众多对丑恶人性的描写之中,也不乏许多使人肃然起敬的“小人物”,让人对荒诞,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后,感慨万千。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位感恩节的绅士》这篇文章,它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讲了两位美国绅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称之为绅士,他只能说是一个常年受饥饿折磨的穷人。在他们之间有个奇怪的约定——每年感恩节,穷人便会坐在联邦广场喷水池对面人行道旁边东入口右面的第三条长凳上,等待着老绅士的到来。老绅士来了之后,会带这位饥肠辘辘的穷人饱餐一顿。这就是他们之间神圣的约定。对老绅士而言,一顿饭钱简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却从其中找到了助人的乐趣。而穷人的目的也并不完全是在于那顿丰盛的饭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愿。
这个传统延续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节,穷人照惯例走在去约会地点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发生了。半路上,穷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请进了门,并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大餐。原来住宅的主人——两位老太太,也有一个奇怪的传统——在正午把第一个饥饿的路人请进门,让他大吃大喝,饱餐一顿。饥饿的穷人抵挡不住事物的诱惑,畅开肚子,吃了起来。当他心满意足地走出住宅时,才想起了和老绅士的约定。但他还是如约与老绅士碰了面。老绅士将他带到了一处餐厅,穷人为了不扫老绅士的兴,只能装作饥饿难奈地狼吞虎咽起来。尽管穷人那时只剩下挪动身子和呼吸的确力气了。穷人吃完后,老绅士付了帐,两人便道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