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斯蒂芬 茨威格的所有作品名
茨威格,S.(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感情的紊乱》(1927)等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
其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看不见的珍藏》 ,《月光小巷》,《里昂的婚礼》,《无形的压力》 ,《偿还旧债》,《女仆勒波雷拉》, 《偶识此道》,《旧书贩门德尔》, 《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是他吗?》, 《变形的陶醉》,《象棋的故事》 ,《情感的迷惘》,《奇妙之夜》, 《雷泼莱拉》,《一颗心的沦亡》, 《巧识新艺》,《旧书商门德尔》,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桎梏》 等。
Ⅱ 求茨威格的小说 德语版
已经发过去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德对照的,不知道你满不满意~
Ⅲ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忘却的梦》主要内容是什么
《忘却的梦》,并于20世纪初发表。小说的篇幅不长,讲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由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两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女的追求的是荣华和富贵,男的向往的是理想和爱情,志趣不同,当然走不到一起。
Ⅳ 斯蒂芬茨威格哪三部长篇小说代表了他的艺术高峰
。。。就一个长篇
Ⅳ 有谁知道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象棋的故事》
《伟大的悲剧》
《最初的经历》
《马来狂人》
《恐惧》
《混乱的感觉》
《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滑铁卢之战》
《危险的怜悯》等;
回忆录《昨日的世界》
;传记《异端的权利》
《麦哲伦航海记》
《断头王后》
《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三位大师》
《同精灵的斗争》
《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
《三作家》等。
Ⅵ 茨威格的作品
《家庭女教师》
两个孩子现在单独呆在自己的房间里。灯已经关了。她们之间笼罩着一
片黑暗,只有两张床隐隐约约地发白。两个孩子的呼吸都很轻微,人家简直
会以为她们都睡着了。
“喂!”一个声音说道。这是那个十二岁的女孩。她轻轻地、有些提心
吊胆地向黑暗里发问。“什么事?”从另外一张床上传来姐姐的回答。她比
妹妹只大一岁。
“你还醒着哪。好极了。我..我有件事想告诉你..”
那边没有回答。只听见床上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姐姐撑坐起来,
带着期待的神情向这边望过来,可以看见她的眼睛在闪闪发光。
“你知道吗..我早就想跟你说..不过你先告诉我,这几天你不觉得
我们的小姐有点儿怪吗?”
另一个女孩迟疑了一会儿,沉思起来。“有点儿,”接着她说道,“可
是我也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她不像原来那样严厉了。最近我有两天没做作
业,她也没说什么。再就是她有点儿那样——我也说不好。反正我觉得她现
在根本不管我们了,她老是坐在一边,也不跟我们一块儿玩了,从前她老跟
我们一起玩的。”
“我看她很伤心,只是不愿意让人家知道。她现在钢琴也不弹了。”
又是一阵沉默。
接着姐姐提醒妹妹:“你不是有事要说吗?”
“是啊,可是这事你准也不许告诉,的确不许告诉任何人。妈吗也好,
你的小朋友也好,都不许告诉。”
“我不告诉,我不告诉!”姐姐已经不耐烦了,“到底是什么事呀?”
“是这样..刚才,我们上床睡觉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我还没跟小姐
道晚安呢。我的鞋都已经脱了,可是我又跑到她房里去,你知道吗,我轻手
轻脚地跑过去,想吓她个冷不防。我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起先我还以为她
不在房里呢。灯亮着,可是我没看见她。突然——我吓了一大跳——我听见
有人在哭,我一下子看见她衣服穿得好好地躺在床上,脑袋埋在枕头里。她
在抽抽搭搭地哭,我吓得浑身直哆嗦。可是她没有瞧见我。于是我又轻手轻
脚地重新把门关上。我身上抖得厉害,只好在问口一动不动地呆了一会儿。
这时,我在房门外还清清楚楚地听见她在哭呢。后来我就赶紧跑回来了。”
她们两个又不吭声了。然后一个女孩轻轻地说了声:“可怜的小姐!”
这句话在屋子里颤抖,就像一个阴郁的音符迷失在空中,接着又复归于沉寂。
“我真想知道,她干吗哭,”妹妹又开口说道,“这几天她又没跟什么
人吵过嘴。妈妈现在也不再没完没了地挑她的刺了。我们肯定也都没惹她生
气,那她干吗哭成这样?”
“我倒有点儿明白她干吗哭。”姐姐说道。
“于吗哭?告诉我,她于吗哭?”
姐姐犹豫了一会儿,末了说道:“我想,她在恋爱了。”
① 本篇于一九一一年在小说集《最初的经历》(莱比锡海岛出版社出版)中首次发表。
“恋爱?”妹妹惊讶地一愣,“恋爱?爱上谁了呢?”
“你难道一点也没看出来?”
“该不是爱上了奥托吧?”
“不是奥托是谁?奥托难道没有爱上她?他上大学,在咱们家已经住了
三年,可从来也没有陪我们出去玩过,他干吗这几个月突然一下子每天都陪
我们出去呀?小姐到我们家来以前,他对我好吗?对你好吗?可是现在他成
天围着我们转来转去。不管是人民花园、城市公园或者普拉特尔①,我们跟小
姐到哪儿去,都会碰巧遇见他,总是碰巧。你难道不觉得奇怪吗?”
妹妹大吃一惊,结结巴巴地说道:
“是的..是的,我当然觉得有点儿奇怪。可我一直以为,这是..”
她的声音变了。她不再往下说了。
“我起先也以为是那样,我们这些女孩子都挺傻。可是我总算及时发现,
他不过是拿我们做幌子罢了。”
现在两个人都沉默不语了。谈话似乎已经结束。
姐妹俩已经陷入沉思或者已经进入梦乡。
这时妹妹又一次无可奈何地在黑暗中说道:“可她干吗又要哭呢?奥托
不是挺喜欢她吗?我一直以为,恋爱一定是挺美妙的。”
“我不知道,”姐姐带着沉思神往的神情说道,“我原来也一直认为,
恋爱准是非常美妙的。”
在困倦欲睡的女孩的唇边又一次轻轻地、惋惜地吐出一声:“可怜的小
姐。”
然后屋里一片寂静。
第二天早上她俩不再谈起这件事情,可是,姐妹俩都感觉到,两个人的
脑子里转的是同样的念头。她们两个互相绕着走,彼此躲来躲去,可是等到
她俩从侧面打量女教师的时候,两个人的目光又不由自主地相遇在一起。吃
饭的时候,她们仔细观察奥托,仿佛这个在她们家里往了几年的堂兄是个陌
生人。她们不跟他说话,可是在低垂的眼皮底下,她们一个劲儿地斜着眼睛
瞅他,看他是不是在跟小姐打暗号。姐妹俩都坐立不安。吃完饭以后,她们
不去玩,却心慌意乱地东忙西忙,瞎忙一气,急于想要探听这个秘密。到了
晚上,两个女孩中的一个只不过淡淡地随口问了一句,仿佛她对这事漠不关
心似的:“你又看出什么了吗?”“没有,”另一个说了一句,就掉过脸去。
两姐妹似乎都有点怕谈起这件事情似的。就这样又过了几天,两个孩子默默
地观察着,绕着圈子探索着,她们忐忑不安而又不知不觉地感觉到正在接近
一个闪烁不定的秘密。
几天以后,妹妹终于发觉,女教师在吃饭的时候,晴暗地向奥托使了个
眼色。奥托点点头算是回答。妹妹激动得身子一颤。她在桌子底下伸过手去,
轻轻地碰一碰姐姐的手。等姐姐转过脸来,她就用她发光的眼睛瞅了姐姐一
眼。姐姐马上就会意了,立刻也坐立不安起来。
大家吃完饭刚站起来,女教师就对两个孩子说:“你们回屋去自己玩一
会儿吧。我有点头疼,想休息半个钟头。”
两个孩子垂下眼睛。她们小心翼翼地互相用手碰了碰,好像彼此都想提
(① 人民花园,城市公园,普拉特尔,都是维也纳的游览地。普拉特尔是维也纳的一座著名的公园,位于多
瑙河和多瑙河运河之间。)
醒一下对方似的。女教师刚走,妹妹就一步蹦到姐姐跟前:“瞧着吧,现在
奥托要到她房里去了!”
“那还用说!所以她才把我们支开啊!”
“咱们得到她门口去偷听!”
“可是要是有人来了怎么办?”
“谁会来呀?”
“妈妈呗。”
妹妹吓了一跳,“是啊,那..”
“我有主意了,你猜怎么着?我在门口偷听,你留在走廊里,要是有人
来了,你就给我个暗号。这样我们就保险了。”
妹妹噘着嘴,一脸的不高兴。“可是你到时候什么也不告诉我。”
“全都告诉你!”
“真的全都告诉我?..可什么也不许落下啊!”
“当然,人格担保。听见有人来,你就咳嗽一声。”
她俩等在走廊里,浑身哆嗦,心情激动。她们的心脏怦怦直跳。下面会
发生什么事情呢?两个孩子紧紧地挨在一起。
传来脚步声。姐妹俩赶忙跑开,躲进暗处。果然不错,来的是奥托。他
握住门把,门随后又关上。姐姐像支箭似地射了过去,贴在门上,屏息静气,
侧耳细听。妹妹不胜向往地望着这边。好奇心折磨着她,使她离开指定的岗
位,悄悄地溜了过来。可是,姐姐生气地把她推开。她只好又去等在外面,
两分钟、三分钟,在她看来简直像永恒一样的漫长。她焦急难耐,像热锅上
的蚂蚁转来转去。姐姐什么都听见了,而她一点也没听着。她又急又气,几
乎要哭出来了。这时那边第三个房间里有扇门砰地关上了,她咳嗽一声。姐
妹俩连忙跑开,溜进她们自己的房间。进屋以后还上气不接下气地站了一会
儿,心跳得厉害。
接着妹妹便急切地催她姐姐:“好啦,快..告诉我吧!”
姐姐脸上露出沉思的神情。末了她非常困惑地、像是自言自语地说道:
“我真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什么事?”
“这事真奇怪。”
“什么事..什么事呀!”妹妹气喘吁吁地把这句话吐了出来,于是姐
姐拚命回想。妹妹凑过来,紧挨着她,生怕漏掉了一个字。
“这事真奇怪..跟我原来想的,完全不一样。我猜奥托进了房间以后,
准是想跟她拥抱或者接吻,因为她跟他说道:‘别这样,我有正经事要跟你
谈。’我看是一点儿也看不见,因为钥匙孔里插着钥匙,可是听却听得很清
楚。‘出了什么事啦?’奥托接着问道。可我从来没有听见他这样说过话。
你也知道,他平时说话总喜欢大叫大嚷,粗声粗气。可这句话,他却说得战
战兢兢,我马上就感觉到,他不晓得怎么搞的,心里有点害怕。小姐想必也
看得出来,他在撒谎,因为她只是非常低声地说了一句:‘你早就知道了。’
——‘不知道,我一点也不知道。’‘是吗?’她就说了——说得那样悲伤,
悲伤极了——‘那你干吗一下子不理我了?一个礼拜以来,你没跟我说过一
句话,你总是躲着我,也不再跟孩子们一起出去了,你也不再到公园里来了。
难道我一下子就成了陌生人了?啊,你早已知道,为什么你忽然远远地避开
我。’他不作声,后来说道:‘我快考试了,我得好生复习功课,没功夫于
别的。现在也只能这样。’这下她就哭开了,然后一面哭一面对他说,可是
说得非常温柔非常动人:‘奥托,你干吗要撒谎呢?你还是说实话吧,你对
我撒谎,你这样做应该吗?我对你没有提过任何要求,可是我们两人之间得
把话讲讲清楚。你分明知道,我要跟你说什么,我从你的眼睛就看出来了。’
——‘说什么呀?’他犹犹豫豫地说道,可是声音非常的微弱。这时她就说
了..”
小女孩说到这里,突然身子哆嗦起来,激动得说不下去了。妹妹更紧地
偎依着她。“什么..说了什么呀?”
“这时她就说:‘我不是有了你的一个孩子吗?’”
妹妹像闪电似的吓了一跳:“孩子!一个孩子!这不可能啊!”
“可她就是这么说的。”
“你准听错了。”
“没错,没错!她把这话又重复了一遍;他也像你一样,跳了起来,叫
道:‘一个孩子!’小姐好久没吭声,末了说道:‘现在该怎么办呢?’后
来..”
“后来怎么啦?”
“后来你就咳嗽了,我就只好跑开。”
妹妹感到非常惶惑,眼睛直愣愣地望着前面:“一个孩子!这怎么可能
呢?她又在哪儿有这么个孩子呢?”
“我不知道。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
“也许在家里吧..在她上咱们家来以前。妈妈为了咱们俩当然不允许
她把孩子带来。所以她才这样伤心。”
“去你的吧!那时候她还根本不认识奥托呢!”她俩又一筹莫展地沉默
了,一面苦思苦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可使姐妹俩非常的烦恼。妹妹又
开始说道:“一个孩子!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她怎么会有个孩子呢?她又没
结婚。只有结过婚的女人才有孩子,这我是知道的。”
“也许她结过婚了。”
“你别发傻好不好!总不是跟奥托结的婚吧!”
“为什么..?”
姐妹俩面面相觑,一筹莫展。
“可怜的小姐,”两姐妹当中的一个非常悲伤地说道。这句话一再出现,
末了化为一声同情的叹息。同时,好奇心也一再 燃起。
“究竟是个女孩还是个男孩?”
“谁又能知道呢?”
“你看怎么样..要是我去问问她..非常、非常小心地问她。”
“你发疯了!”
“怎么啦..她不是跟咱们挺好的吗?”
“你在胡想些什么呀!这种事情人家是不跟我们说的。什么都瞒着我们。
每次我们一进屋,他们就闭口不说了,净跟我们瞎七搭八胡扯一气,好像我
……
***********************
茨威格,S.(1881~1942)奥地利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企业主家庭。1899年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皙学和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16岁就在刊物上发表了处女作。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感情的紊乱》(1927)等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他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
Ⅶ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该书充分显示了茨威格在描写心理表现意识流方面的艺术才能。小说描绘了一个年逾花甲的女人的一段往事。作品写她出于一种高尚情感,去挽救一个素昧平生的赌徒,却由于瞬间的激情的驱使而失身于这个她连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淋漓尽至地表现了不自觉的冲动与理智之间的搏斗,刻画了中产阶级妇女的思想感情。
同时,书中人物心理的精彩描写引人入胜,对人性的剖析入木三分,对人性评判客观真实。一个女人一生有许多时刻会使她屈服于某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之下,不但违反本来的心意,又不自知其所以然,这种情形实际上明明存在,硬不承认这种事实,不过是惧怕自己的本能和我们天性的邪魔成分,想要掩盖内心的恐惧罢了。而且许多人觉着很自慰,要这样才感到自己比”易受诱惑的人”,更坚强,更道德,更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