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短篇小说外国文学

短篇小说外国文学

发布时间:2021-06-28 12:10:39

⑴ 经典外国文学短篇小说

《供应家具的房间》

下西区那个全是红砖建筑物的地区,有一大批人像时间那样动荡不安,难以捉摸。说他们无家可归吧,他们又有几十、几百个家。他们从一个供应家具的房间搬到另一个供应家具的房间,永远是短暂的过客——在住家方面如此,在思想意识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用快拍子唱着《甜蜜的家庭》;他们把门神装在帽盒里随身携带;他们的葡萄藤是攀绕在阔边帽上的装饰;他们的无花果树只是一株橡皮盆景。
[葡萄藤和无花果是安定的家庭生活的象征,典出《旧约·列王纪上》四章廿五节:“所罗门在世的日子,从但到别是巴的犹太人和以色列人,都在自己的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安然居住。”]
这个地区的房屋既然有成千的住客,当然应该有成千的故事传奇。毫无疑问,这些故事大多是乏味的,不过在这许多飘零人的身后,如果找不出一两个幽灵来,那才叫怪呢。
某天晚上断黑的时候,有一个年轻人在这些摇摇欲坠的红砖房屋中间徘徊着,挨家挨户地拉门铃。到了第十二家的门口,他把他那寒酸的手提包放在台阶上,脱下帽子,擦擦帽圈和额头上的灰尘。铃声在冷静空洞的深处响了起来,显得微弱遥远。
他在第十二家的门口拉了铃,来了一个女房东,她的模样使他联想到一条不健康的,吃得太饱的蠕虫;蠕虫吃空了果仁,只留下一层空壳,现在想找一些可以充饥的房客来填满这个空间。
他打听有没有房间出租。
“进来。”女房东说。她的声音来自喉头,而喉头也仿佛长遍了舌苔。“我有一间三楼后房,刚空了一个星期。你想看看吗?”
年轻人跟她上楼。不知从哪儿来的一道微弱的光线冲淡了过道里的阴影。他们悄没声儿地踩在楼梯的毡毯上。那条毡毯已经完全走了样,就连原先制造它的织机也认不出它了。它仿佛变成了植物,在那腐臭阴暗的空气里化为一块块腻滑的地衣或是蔓延的苔藓,附着在楼梯上,踩在脚下活像是粘糊糊的有机体。楼梯拐角的墙上都有空着的壁龛。以前,这里面也许搁过花草。果真这样的话,那些花草准是在污浊腐臭的空气中枯萎死去了。这里面也许搁过圣徒的塑像,但是不难想象,妖魔鬼怪早就在黑暗中把它们拉下来,拖到底下某个供应家具的地窖里,让它们待在邪恶的深渊里了。
“就是这间。”女房东的长满舌苔的喉咙里发出声音说。“很好的房间。难得空出来的。夏天,这里住过几个非常上等的客人——从来没有麻烦,总是先付后住,从不拖欠房租。过道尽头就有自来水龙头。斯普罗尔斯和穆尼租了三个月。她们是演歌舞杂耍的。布雷塔·斯普罗尔斯小姐——你也许听人家说起过她——哦,那不过是艺名罢了——她的结婚证就是配好镜框挂在那儿的梳妆台上的。煤气灯在这儿,你瞧壁柜有多大。这个房间人人喜欢。从来没有空过很久。”
“你这里常有戏剧界的人来租房间吗?”年轻人问道。
“他们来来往往。我的房客中许多人同剧院有关系。是啊,先生,这里是剧院区。当演员的人不会在一个地方待上很久。有许多就在我这里住过。是啊,他们是来来去去的。”
他租下这个房间,预付了一星期的租金。他说他累了,立刻就住了下来,同时数出了钱。女房东说这个房间的一切早已准备就绪,连毛巾和洗脸水都是现成的。她要出去的时候,年轻人把那个带在舌尖,问了千百次的话说了出来。
“你可记得,你的房客中间有没有一个年轻的姑娘——瓦许纳小姐——埃洛伊丝·瓦许纳小姐?她多半会在剧院里唱歌。一个漂亮姑娘,个子不高不矮,细腰身,金红色头发,左眉毛旁边有颗黑痣。”
“不,我记不得那个姓名。演戏的人常常改名换姓,正像换房间一样。他们一会儿来一会儿去。不,我想不起那样一个人了。”
不。问来问去老是“不”。五个月来不断打听,结果总是落空。五个月来,白天在剧院经理、代理人、戏剧学校和歌唱团那儿打听,晚上混在观众里,从阵容坚强的剧院看起,直到那些低级得不能再低的,连他自己都害怕在那里找到心上人的游乐场为止。他对她一往情深,千方百计要找到她。自从她离家出走之后,他知道准是这个滨水的大城市留住她,把她藏在什么地方;可这个城市像是一片无底的大流沙,不断地移动着它的沙粒,今天还在上层的沙粒,明天就沉沦到粘土污泥里去了。
这间屋子带着初次见面的假客气迎接了刚来到的客人,它那种强颜为欢,虚与很蛇的迎接像是妓女的假笑。破旧的家具反射出淡淡的光线,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慰藉;屋里有一张破旧的锦缎面睡榻和两把椅子,两扇窗户之间有一面尺把宽的廉价壁镜,墙上有一两只描金镜框,角落里放着一张铜床。
客人有气无力地往椅子上一坐。这时,屋子像通天塔里的一个房间似的,讷讷地想把以前各式各样住户的情况告诉他。
[通天塔:《旧约·创世纪》十一章:巴比伦人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通天高塔,耶和华怒其狂妄,变乱了他们的口音,使他们彼此言语不通,无法取得协调,只得辍工。]
肮脏的地席上有一块杂色斑驳的毯子,仿佛波涛汹涌的海洋中一个长方形的,鲜花盛开的热带岛屿。花花绿绿的墙纸上贴着无家可归的人从东到西都能看见的画片:“法国新教徒的情侣”,“第一次口角”,“新婚的早餐”,和“泉边的普赛克”。歪歪斜斜、不成体统的布帘,像歌剧里亚马逊妇女的腰带,遮住了壁炉架那道貌岸然的轮廓。壁炉架上有一些冷冷清清的零碎东西——一两只不值钱的花瓶,几张女艺人的相片,一只药瓶,几张不成套的纸牌。房间的住户有如船只失事后被困在孤岛上的旅客,侥幸遇到别的船而被搭救上来带往另一个港口,便把这些漂货给扔下了。
先前的住户们遗留下来的痕迹渐趋明朗,正如一篇密码被逐一破译一样。梳妆台前地毯上那块磨秃的地方说明有许多漂亮女人在上面踩过。墙上的小手印表示小囚徒们曾经摸索着寻求阳光与空气。一块像开花弹影子似的四散迸射的痕迹,证实有过玻璃杯或瓶子连同它所盛的东西给扔在了墙上。壁镜上被人用金刚钻歪歪扭扭地刻出了“玛丽”这个名字。看情形,这个供应家具的房间里的住户们,不论先后,总是怨气冲天——也许是被它的过分冷漠激惹得忍无可忍——便拿它来出气。家具给搞得支离破碎,伤痕累累;弹簧已经脱颖而出的睡榻,活像一只在极度的痉挛中被杀死的可怕的怪物。大理石的壁炉架,由于某种猛烈得多的骚动,被砍落了一大块。地板上的每一块凹痕和每一条裂纹,都是一次特殊的痛苦的后果。强加于这间屋子的一切怨恨和伤害,都是那些在某一时期称它为“家”的人所干的,这种情况说来几乎难以使人相信;但是燃起他们的怒火的也许正是那种始终存在不自觉的,无法满足的恋家的本能,是那种对于冒牌的家庭守护神的愤恨。如果是我们自己的家,即使换了一间茅舍,我们也会加以打扫、装饰和爱护的。
坐在椅子上的年轻住客让这些念头恍恍惚惚地掠过心头。这时,别的房间里飘来了各种声音和气息。他听到一间屋子里传来淫荡无力的吃吃笑声;另外的屋子里传来独自的咒骂,掷骰子声,催眠曲和啜泣抽噎;楼上却有起劲的五弦琴声。不知哪里在乒乒嘭嘭地关门;架空电车间歇地隆隆驶过;后院的篱笆上有一只猫在哀叫。他呼吸着屋子里的气息——与其说是气息,不如说是一股潮味儿——仿佛地窖里的油布和腐烂木头蒸发出来的那种冷冰冰的,发霉的气味。
他正歇着的时候,屋里突然有了一阵浓烈、甜蜜的木犀草香味。它像是随着一股轻风飘来的,是那样确切、浓郁和强烈,以至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来客。年轻人似乎听到有人在招呼他,便脱口嚷道:“什么事,亲爱的?”并且跳了起来,四下张望着。那阵浓郁的香味依附在他身上,把他团团包围起来。他伸手去摸索,因为这时他所有的感觉都混杂紊乱了。气味怎么能断然招呼一个人呢?一定是声音。不过,刚才触摸他的,抚摩他的竟会是声音吗?
“她在这间屋子里待过。”他嚷道,立刻想在屋里找出一个证据。因为他知道,凡是属于她的或者经她触摸过的东西,无论怎样细小,他一看就认识。这股缭绕不散的木犀草香味,她所偏爱并已成为她个人特征的香味,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间屋子收拾得很马虎。梳妆台那薄薄的台布上零乱地放着五六只发夹——一般女人的无声无息,无从区别的朋友,拿语法术语来说,就是阴性,不定式,不说明时间。他们从这些发夹上是找不到线索的,便不加理会。搜寻梳妆台的抽屉时,他发现一方被抛弃的,破烂的小手帕。他拿起手帕,往脸上一按。一股金盏草的香气直刺鼻子;他使劲把手帕摔在地上。在另一个抽屉里,他发现几枚零星的钮扣,一份剧院节目单,一张当铺的卡片,两颗遗漏的棉花糖和一本详梦的书。在最后一个抽屉里,有一个妇女用的黑缎子发结,使他一阵冷一阵热的踌躇了好一会儿。但是黑缎子发结只是妇女的一本正经,没有个性的普普通通的装饰品,并不说明问题。
接着,他像猎狗追踪嗅迹似地在屋子里巡逡徘徊,扫视着墙壁,趴在地上察看角落里地席拱起的地方,搜索着壁炉架,桌子,窗帘,帷幔和屋角那只东倒西歪的柜子。他想找一个明显的迹象,却不理解她就在他身边,在他周围,在他心头,在他上空,偎依着他,追求着他,并且通过微妙的感觉在辛酸地呼唤他,以至他那迟钝的感觉也觉察到了这种呼唤。他又一次高声回答:“哎,亲爱的!”同时回过头来,干瞪着眼,凝视着空间。因为到目前为止,他还不能从木犀草香味中辨明形象、色彩、爱情和伸出来迎接他的胳臂。啊,老天哪!那股香味是从哪里来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气味竟能发出声音呼唤呢?因此,他继续摸索着。
他在裂罅和角落里探查,找到了瓶塞和烟蒂。这些东西他都鄙夷而默不作声地放过了。可是当在地席的皱褶里找到半支抽过的雪茄时,他狠狠地咒骂了一句,把它踩得粉碎。他把这间屋子从头到尾细细搜查了一遍。他发现了许多飘零的住户那凄凉的微细痕迹;可是关于他所寻找的,可能在这儿住过的,灵魂仿佛在这儿徘徊不散的她,却毫无端倪。
这时,他才想起了房东。
他从这间阴森森的屋子跑下楼,来到一扇微露灯光的门口。女房东听到敲门声,便出来了。他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激动。
“请问你,太太,”他恳求地说,“在我没来之前,谁住过这间屋子?”
“哎,先生。我可以再告诉你一遍。我早就说过,先前住在这儿的是斯普罗尔斯和穆尼。布雷塔·斯普罗尔斯小姐是剧院里的姓名,穆尼太太是真名。我的房子的正派是有名的。配了镜框的结婚证就挂在——”
“斯普罗尔斯小姐是什么样的——我是说长相怎么样?”
“唔,先生,黑头发,矮胖身段,一脸滑稽相。她们上星期二走的,已经一个星期了。”
“她们之前的房客是谁呢?”
“唔,一个做运货车生意的单身男人。他欠了我一星期的房租就走了。他之前是克劳德太太和她的两个孩子,他们住了四个月。再之前是多伊尔老先生,他的房钱是由他几个儿子付的。他住了六个月。这样已经推算到一年前了,再前面的我可记不清啦。”
他向她道了谢,垂头丧气地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屋子里死气沉沉的。赋于它生命的要素已经消失了。木犀草的香味已经没有了。代替它的是发霉家具的腐臭的味道,是停滞的气氛。
希望的幻灭耗尽了他的信心。他坐在那儿,呆看着咝咝发响的煤气灯的黄光。过了片刻,他走到床边,把床单撕成一长条一长条的。他用小刀把这些布条结结实实地堵塞进窗框和门框的罅隙。安排停当后,他关掉煤气灯,再把它开足,却不去点火,然后死心塌地往床上一躺。
* * *
这晚轮到麦库尔太太去打啤酒。她去打了酒来,同珀迪太太一起坐在地下室里。那种地下室是房东太太们聚集的地方,也是蠕虫不会死的地方。
[“蠕虫不会死的地方”:参见《新约·马可福音》九章四十八节:“在那里(地狱)虫是不死的,火是不灭的。”]
“今晚我把三楼后房租出去了,”珀迪太太对着一圈薄薄的泡沫说,“房客是个年轻人。他上床已经两个钟头了。”
“真的吗,珀迪太太?”麦库尔太太极其羡慕地说,“你能把那种房间租出去世,真不简单。那你有没有告诉他呢?”她非常神秘地哑着嗓子低声说了一些话。
“房间吗,”珀迪太太用舌苔非常腻厚的音调说,“本来是备好家具出租的。我没有告诉他,麦库尔太太。”
“你做得对,太太;我们是靠房租过活的。你真有生意头脑,太太 。人们如果知道床上有人自杀过,多半就不愿意租那间屋子。”
“就是嘛,我们要靠房租过活呀。”珀迪太太说。
“是啊,太太,一点不错。就是上星期的今天,我还帮你收拾三楼后房来着。这么漂亮的一个姑娘,想不到竟用煤气自杀——她那张小脸真惹人爱,珀迪太太。”
“就是嘛,她称得上漂亮,”珀迪太太表示同意,可又有点儿吹毛求疵地说,“可惜左眉毛旁边长了那么一颗黑痣。你把杯子再满上吧,麦库尔太太。”

⑵ 推荐外国一些著名中短篇小说家及其作品

奠泊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著有300 篇短篇和长篇小说,代表作有《羊脂球》、《俊友》等,课文收有《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流传剧本37 部,长诗两首,十四行诗154 首,代表作品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

契诃夫,19 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著名的剧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哀伤》、《苦恼》、《万卡》等,剧本《万尼亚舅舅》、《伊凡诺夫》、《海鸥》、《樱桃园》等。

高尔基,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前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著有《高尔基全集》69 卷。其中著名的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母亲》是他的代表作。

马克·吐温,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晚年著有《败坏了赫德莱保的人》。

欧·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著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藤叶》等。

伏契克,捷克斯洛伐克民族英雄、新闻记者、作家,著有《亲爱的国家里》、《绞刑架下的报告》。

安徒生,丹麦童话作家。著有《皇帝的新衣》、《夜莺》、《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影子》、《老房子》、《母亲的故事》、《园丁和主人》等。

⑶ 外国文学作品有哪些, 要那些著名的

1.《变形记》[奥地利]卡夫卡2.《童年》《人间》《我的大学》[苏联]高尔基 3.《羊脂球》《项链》[法]莫泊桑 4.《变色龙》 [俄]契柯夫
5.《战争与和平》、《复活》[俄]托尔斯泰
6.《双城记》[英]狄更斯
7.《莎士比亚全集》[英]莎士比亚
8.《对话录》[希]柏拉图
9.《荷马史诗》[希]荷马
10.《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11.《红与黑》[法]司汤达
12.《草叶集》[美]惠特曼
13.《神曲》[意]但丁
14.《堂吉诃德》[西]塞万提斯
15.《浮士德》[德]歌德
16.《社会契约论》[法]卢梭
17.《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18.《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19.《玩偶之家》[挪威]易卜生
20.《安娜.卡列尼娜》[俄]托尔斯泰
21.《呼啸山庄》 艾米莉·勃朗特
22.《荆棘鸟》[美] 考琳 ·麦卡洛
23.《飘》玛格丽特·米切尔
24.《绞刑架下的报告》 伏契克,
25.《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作《黑奴吁天录》和《汤姆大伯的小屋》[美]比彻·斯托夫人
26.《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和《笑面人》 [法]雨果
27.《三剑客》 [法]大仲马
28.《简·爱》 [英]夏洛蒂·勃朗特
29.《茶花女》[法]小仲马
30.《基督山恩仇记》[法] 大仲马
3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32.《老人与海》[美] 海明威
33.《泰戈尔短篇小说选》[印度]泰戈尔
34.《死魂灵》[俄]果戈理
35.《罪与罚》(上下) [俄] 陀思妥耶夫斯基
36.《双城记》 [英] 狄更斯
37.《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38.《在路上》[美]杰克·凯鲁亚克
39.《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40.《了不起的盖茨比》[美]菲茨杰拉德
41.《肖申克的救赎》[美]史蒂芬·金
42.《雾都孤儿》[英]迪更斯
43.《天使,望故乡》[美]托马斯·沃尔夫
44.《第22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
45.《裸体的午餐》[美]威廉·巴勒斯
46.《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47.《追忆似水年华》[法]普鲁斯特 48.《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49.《牛虻》[英]艾捷尔·丽莲·伏尼契50.《傲慢与偏见》[英]简·奥斯汀

⑷ 有什么好看的外国文学小说

《化身博士》
《罗马假日》
《威尼斯商人》
《罗密欧与主力也》
《科学怪人》
《夜访吸血鬼》
《飘》内
《阿甘正传》
《乱世佳人》
乱世佳人》《容简爱》《红与黑》《巴黎圣母院》
《悲惨世界》《战争与和平》《茶花女》《鲁滨逊漂流记》
〈基督山伯爵〉〈名利场〉〈卡门〉〈纯真年代〉
〈小妇人〉〈呼啸山庄〉〈蝴蝶梦〉〈红字〉〈牛虻〉
〈安娜·卡列尼娜〉

莎士比亚的作品也是经常被拍成电影的,版本也数不胜数~~~
〈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亚〉〈王子复仇记〉〈哈姆雷特〉
〈仲夏夜之梦〉〈麦克百〉〈李尔王〉
狄更斯的作品有:〈雾都孤儿〉〈远大前程〉〈艰难时世〉
〈双城记〉〈大卫·科伯菲尔〉〈我们共同的朋友〉

奥斯汀的小说其实除了〈傲慢与偏见〉,还有〈理智与情感〉
〈劝导〉〈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都被改编成电影了,而且还有很多版本

当然英国BBC的Colin Firth的<傲慢与偏见〉这个版本是最经典的拉

⑸ 外国文学作品100部

爱玛(英,奥斯汀)
嘉莉妹妹(美,西奥多·德莱赛)
歌剧院幽灵(法,加斯通·勒鲁)
少年维特之烦恼(德,歌德)
罗亭·贵族之家(俄,屠格涅夫)
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德,阿尔弗雷德·德布林)
细雪(日,谷崎润一郎)
漂亮朋友 (法,莫泊桑)
战地钟声(美,海明威)
啊,拓荒者(美,维拉·凯瑟)
山泉(法,马瑟·巴纽)
还乡(英,托马斯·哈代)
黑郁金香(法,大仲马)
马丁·伊登(美,杰克·伦敦)
法国中尉的女人(英,约翰·福尔斯)
远大前程(英,查尔斯·狄更斯)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瓦尔登湖(美,梭罗)
萌芽(法,左拉)
黑桃皇后(俄,普希金)
冰岛渔夫·菊子夫人(法,皮埃尔·洛蒂)
苔丝(英,托马斯·哈代)
奥德赛(古希腊,荷马)
爱伦·坡短篇小说集(美,爱伦·坡)
道连·格雷的画像(英,奥斯卡·王尔德)
审判·城堡(奥,卡夫卡)*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英,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喜剧集(英,莎士比亚)
罪与罚(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法,巴尔扎克)
红字(美,霍桑)
包法利夫人(法,福楼拜)
热爱生命(美,杰克·伦敦)
贝姨(法,巴尔扎克)
好兵帅克(匈
雪国(日,川端康成)
海狼(美,杰克·伦敦)
父与子(俄,屠格涅夫)
了不起的盖茨比(美,菲茨杰拉德)
卡斯特桥市长(英,托马斯·哈代)
九三年(法,维克多·雨果)
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奥,茨威格)
福尔摩斯探案集(英,柯南道尔)
一生(法,莫泊桑)
当代英雄(俄,莱蒙托夫)
叶甫盖尼·奥涅金(俄,普希金)
我是猫(日,夏目漱石)
理智与情感(英,奥斯汀)
洛丽塔(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
苏菲的选择(美,威廉·斯泰隆)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法,儒勒·凡尔纳)
笑面人(法,维克多·雨果)
傲慢与偏见(英,奥斯汀)
胡桃夹子(霍夫曼)
狼孩毛克利
列那狐的故事
水孩子
彼得·潘
小人国和大人国(英,斯威夫特)
绿野仙踪
爱丽丝梦游奇境
艾凡赫(英,瓦尔特·司各特)
地心游记(法,儒勒·凡尔纳)
气球上的五星期(法,儒勒·凡尔纳)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儒勒·凡尔纳)
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
烽火岛·机器岛(法,儒勒·凡尔纳)
隐形人(英,乔治·威尔斯)
隐身新娘(法,儒勒·凡尔纳)
大战火星人(英,乔治·威尔斯)
时间机器(英,乔治·威尔斯)
奇人怪兽岛(英,乔治·威尔斯)
希腊神话(作者无考)
铁木尔传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
大卫·科波菲尔(英,狄更斯)
雾都孤儿(英,狄更斯)
小公子
浮士德(德,歌德)
英雄凯撒(英,莎士比亚)
埃及艳后(英,莎士比亚)
罗宾汉(英,瓦尔特·司各特)
汤姆·索亚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王子与乞丐(美,马克·吐温)
吹牛大王历险记
青年近卫军
红发安妮
柳林中的风声
鹿苑长春(美,罗琳斯)
野性的呼唤(美,杰克·伦敦)
海伦·凯勒传(美,海伦·凯勒)
野生的爱尔莎
上尉的女儿(俄,普希金)
安妮日记(德,安妮·弗兰克)
伦敦塔(英,瓦尔特·司各特)
白鲸(美,麦尔维尔)
汤姆叔叔的小屋(美,斯托夫人)
圆桌武士(英,瓦尔特·司各特)
豪夫童话(英,豪夫)
格林童话(格林兄弟)
安徒生童话(丹麦,安徒生)
王尔德童话(英,王尔德)
伊索寓言(作者无考)
怪医杜立德
秘密花园
木偶奇遇记
悲惨世界(法,维克多·雨果)
约翰·克里斯多夫(法,罗曼·罗兰)
飘(美,玛格丽特·米切尔)
简·爱(英,夏洛蒂·勃朗特)
八十天环游地球(法,儒勒·凡尔纳)
巴黎圣母院(法,维克多·雨果)
海蒂
沉船(印,泰戈尔)
红与黑(法,司汤达)
小妇人
猎人笔记(俄,屠格涅夫)
十五少年飘流记(法,儒勒·凡尔纳)
神秘岛(法,儒勒·凡尔纳)
苦儿流浪记
一千零一夜(作者无考)

⑹ 跪求外国文学的文学评论。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均可。要求原创无抄袭。

评论《高老头》
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有人曾赞赏他“表现了人类崇高的至性”。其实,这都是把高老头的父爱抽象化,神圣化了。事实上,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他的父爱是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的。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出发,他认为父女之爱天经地义,“父道”是家庭、社会的轴心;但他又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结果,原本高尚的感情变得庸俗、猥琐。 高老头
高老头的父爱的悲剧,既是个性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
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因而具有自我抹杀性,正如高老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

⑺ 常见短片外国文学作品

《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恋爱中的女人》高尔斯华绥《品质》
曼斯菲尔德《园会》
乔伊斯《阿拉比》《死者》法国:
梅里美:《费德里哥》《马铁奥·法尔科内》
莫泊桑:《羊脂球》《小步舞》
都德:《磨坊书简》里的全部(特别是《此房出售》)《柏林之围》
现代的作家,法国人很推崇莫洛亚和埃梅,只读过后者的一篇,没什么感觉。

俄国:俄国短篇我喜欢用一个“素”字形容
普希金《驿站长》
屠格涅夫 《猎人笔记》《木木》
契诃夫 《渴睡》《窝囊》《套中人》《约内奇》
比起现在名气越来越大的蒲宁,我倒是更喜欢左琴科的一些讽刺短篇。

日本:
森鸥外《舞姬》(看过一篇日本推理小说《柏林1888》是以森鸥外和俾斯麦为主人公的,很有趣)
芥川龙之介 《竹林中》《罗生门》《橘子》《地狱变》(芥川的确是个怪才,阴郁和阳光题材都写得来)
星新一《雪夜》

德语文学:
施笃姆(很喜欢的作家,和很多作家关心社会对人性的异化不同,他一直执着的关注着人性的光明,作品总是带着梦幻与童心):《木偶戏子波勒》《茵梦湖》《普赛奇》
卡夫卡:《在流放地》《饥饿艺术家》《判决》
茨威格:《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收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迪伦马特:《隧道》(迪伦马特很牛,戏剧方面有《老妇还乡》《物理学家》,小说方面《隧道》是经典,《法官和他的刽子手》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推理小说之一,他在西方名气很大,在国内少有人知)

美国:
爱伦·坡:(美国人认为与马克·吐温齐名的小说家和诗人,我觉得论短篇他要强过吐温):《厄舍老屋的倒塌》《黑猫》
欧·亨利:《带家具的出租屋》《钟摆》《红毛酋长的赎金》和其他大家熟知的
杰克·伦敦:《一千打》《一块牛排》《墨西哥人》
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远比《老人与海》为好)《白象似的群山》
福克纳 《艾米莉的一支玫瑰花》

⑻ 10部有名的外国文学名著

一,《战争与和平》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故事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的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皮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二,《巴黎圣母院》作者:维克多·雨果

故事的场景设定在1482年的巴黎圣母院,内容环绕一名吉卜赛少女爱斯梅拉达和由副主教克洛德·弗洛罗养大的圣母院驼背敲钟人卡西莫多而展开,面目丑陋、心地善良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为救女郎舍身的故事。

小说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呼啸山庄》作者:艾米莉·勃朗特

小说描写吉卜赛弃儿希斯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收养后,因受辱和恋爱不遂,外出致富,回来后对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全篇充满强烈的反压迫、争幸福的斗争精神,又始终笼罩着离奇、紧张的超现实气氛,惊悚恐怖之中感人至深,带有部分哥特文学的奇幻恐怖色彩。

四,《童年 》作者:马克西姆·高尔基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五,《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带有自传性的扛鼎之作,正如狄更斯自己所言“在我心底深处有一个孩子最为我宠爱,他的名字叫大卫·科波菲尔”。这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部杰作,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六,《红与黑》作者:司汤达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的个人奋斗及两次爱情经历的描写,揭示了复辟王朝时期的波澜的阶级大博斗,反映了政治黑暗、教会腐败,贵族反动和资产阶级利欲熏心的广阔生活画面。

七,《悲惨世界》作者:雨果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

八,《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九,《约翰·克利斯朵夫》作者:罗曼·罗兰

是一部通过主人公一生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奋斗的一生,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再到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十,《飘》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前夕。生活在南方的少女郝思嘉从小深受南方文化传统的熏陶,可在她的血液里却流淌着野性的叛逆因素。

随着战火的蔓廷和生活环境的恶化,郝思嘉的叛逆个性越来越丰满,越鲜明,在一系列的的挫折中她改造了自我,改变了个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成为时代时势造就的新女性的形象。

⑼ 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外国文学作品(短篇)

推荐五篇深深打动过我的短篇小说,这些小说我视作第一流的短篇作品,但在80年代生人里,可能传播范围远不能与其成就相匹,信任我的人可以在闲暇时品酌一下。

《品质》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867—1933 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品质》描写了一个诚恳、高尚、忠于技艺的鞋匠,他和哥哥只承做定货,不出售现成靴子,他从不登广告,用最好的皮革,“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他的技艺赢得了竞争对手由衷地尊敬。然就这样最出色的鞋匠,最后却饿死了。因为浮躁的社会里,人们对靴子世俗要求承载不了完成一件艺术品所需的时间,况且,他做的靴子不会坏,你不需要再去买第二次。
高尔斯华绥出生在英国的豪富家族里,父亲是伦敦声名显赫的大律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作者,在小说里对这位日耳曼鞋匠充满了深笃的感情,短短四五千言,没有什么华丽而感情强烈的词藻,但每一行都透着坚定而深情地敬意。

《沉重的时刻》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875—1955 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沉重的时刻》是为纪念席勒逝世一百周年而作。小说描写了席勒在创作中遇到困难而几乎丧失信心,但在心灵的感召下,又重新振作起来的过程。小说用细致深刻的内心描写,刻划了一个意志坚强、思想高尚的伟大灵魂。
我曾在札记本上从小说中摘抄了以下的文字,当自己为梦想而等待、失落、彷徨甚至想放弃的时候,看看它们,看看席勒那痛苦而深邃的灵魂,就会让我无比笃定。
“他是一个贫乏的人,一个流浪汉,一个厌世者,一个被压迫的、几乎没有人同情有人。但是他年轻,他还非常年轻!每一次不管他的腰弯得多么低,他的精神是高扬的。在长时间的痛苦之后,跟着来的是信心坚定,内心里充满了愉快的时候。这种时候不在来了,很难再来了……他失掉了对将来的信心,这信心就是他痛苦中的明星。事情就是这样子,这是一种绝望的真理:他认为是患难和考验的,痛苦和空洞的年代,实际上却是丰富而有收获的年代……”

《青鱼》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司奈斯(Halldor Kiljan Laxness)1902—1998 195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拉克司奈斯出生于雷克雅未克郊区的农民家庭,由于贫穷,从未上过学,也许这对于天才是幸事,未被标准化教育统一过的人,往往能写出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一如我少年时的偶像,沈从文先生。《青鱼》是很特别的小说,自成一格,小说中抒情与批判、幽默与讽刺浑然一体,刚柔并济。小说表现了一个小渔村中极度贫困、蒙昧和麻木的人们,但看完并不觉得他们如鲁迅小说中蒙昧麻木的人们那般可鄙,相反,他们很可爱,老卡达在刮青鱼时近乎舍命的状态,挖掘出了人性中最原始的,未经修饰和美化的自我追求。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 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跟之前的三人比起来,福克纳在中国传播应该是更为广泛,我在很多人家里都见过他的《喧嚣与愤怒》,作为美国最重要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对现在这些流行文学的影响也远甚于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的作家。一直以来,对福克纳的研究很盛,诞生出了如“约克纳帕塌法世系”这样听着令人眩晕的成果。我还是很喜欢《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喜欢其怪诞、妖异的气氛,喜欢其高超的叙事技巧,让读者一点一点地接近人物内心世界,最后急转直下,读者才得以窥见完整的人物形象。作为“约克纳帕塌法世系”的组成部分,《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很好的体现了福克纳的风格。

《墙》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6—1980 196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以“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理由拒绝 作为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墙》的名气有些过于大了,这违背了我推荐一点“在80年代生人里,传播范围远不能与其成就相匹”的短篇小说,就像我没有选《老人与海》、《变型记》这样优秀,但路人皆知的短篇小说,或是被小资们重新推入畅销书榜的卡尔维诺和茨威格。但存在主义对我影响实在太大了,我很难克服自己绕开《墙》这部小说。
与之前四部不同的是,前面四部都着力塑造了极具特点、个性鲜明的小说人物,但这也正是萨特所反对的,他反对作品把人物典型化、集中化,认为作品塑造人物不应比现实来得更美或更丑,应该赤裸裸地把真实表现出来。《墙》里的反法西斯战士,生存或者死亡完全取决于偶然,他们并不高大,也不是英雄,只是一群“肮脏世界”里的“生存者”。我喜欢《墙》所表达的存在主义观点,存在先于本质,人不是预先规范好的,而是在行动中才形成的,“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

阅读全文

与短篇小说外国文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好看的都市yy小说主角背景强大 浏览:868
写少女时代好的小说 浏览:363
哪个小说在线阅读网好 浏览:822
新手在起点写小说买断一般多少钱 浏览:633
小说男主角名字带寒女主角带贝 浏览:871
催眠交换精选小说全文阅读全文 浏览:302
有没有像红警的三国小说推荐 浏览:224
女主捉鬼系统类小说 浏览:744
小说描写人物方法有哪些特点 浏览:331
外号凶兽的小说名字 浏览:546
小说总字数排行榜完本 浏览:75
口述调教女友系列小说全集 浏览:843
最好看修真小说排行榜完本小说 浏览:620
女医明妃传免费小说 浏览:847
末世主受有系统小说推荐 浏览:97
边村小说全文阅读理解答案 浏览:138
剑道独遵有声小说 浏览:202
小说作者苏仟陌作品 浏览:410
介绍一些好看的小说2017 浏览:765
好看的娱乐圈算命小说排行榜 浏览: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