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余华推荐的10部短篇小说

余华推荐的10部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2021-06-26 02:14:36

⑴ 余华有哪些好作品

余华著名的长篇莫过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上下、
除了这些呢。还有一些中短篇小说集也很好看。我一口气呢 全都买下来了,正在慢慢啃。
《现实一种》(力荐) 《河边错误》(侦探型的、力荐) 《一九八六年》 《颤栗》 《一个地主的死》(力荐) 《偶然事件》 《十八岁出门旅行》
还有《我胆小如鼠》 《鲜血梅花》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有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还没看)

⑵ 可否请大家把余华、苏童、莫言、王朔推荐的各10篇...

余华: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新世界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当前最具实力的四位小说家余华、莫言、王朔、苏童联手推出的“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四位作家以一流小说家的洞察力和领悟力,选出了他们苦读和苦练数十年对自己创作影响最大的小说。读者可从中看到作家与作家间的心有灵犀或神合貌离,选家与选家之间的大相径庭或不谋而合,由此对这4位作家的个人文学特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几位作家在各自书前“序”里,对自己所选的每一篇作品都进行了非常深刻而又感性的分析,本报从中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余华:温暖的旅程 《青鱼》(杜克司奈斯)、《在流放地》(卡夫卡)、《伊豆的歌女》(川端康成)、《南方》(博尔赫斯)、《傻瓜吉姆佩尔》(辛格)、《孔乙己》(鲁迅)、《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河的第三条岸》(罗萨)、《海上扁舟》(史蒂芬·克莱恩)、《鸟》(布鲁诺·舒尔茨) 我经常将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名字放在一起,并不是他们应该在一起,而是出于我个人的习惯。我难以忘记1980年冬天最初读到《伊豆的歌女》时的情景,当时我20岁,我是在浙江宁波靠近甬江的一间昏暗的公寓里与川端康成相遇。五年之后,也是在冬天,也是在水边,在浙江海盐一间临河的屋子里,我读到了卡夫卡。谢天谢地,我没有同时读到他们。当时我年轻无知,如果文学风格上的对抗过于激烈,会使我的阅读不知所措和难以承受。在我看来,川端康成是文学里无限柔软的象征,卡夫卡是文学里极端锋利的象征;川端康成叙述中的凝视缩短了心灵抵达事物的距离,卡夫卡叙述中的切割扩大了这样的距离;川端康成是肉体的迷宫,卡夫卡是内心的地狱。我们的文学接受了这样两份绝然不同的遗嘱,同时也暗示了文学的广阔有时候也存在于某些隐藏的一致性之中。川端康成曾经这样描述一位母亲凝视死去女儿时的感受:“女儿的脸生平第一次化妆,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类似起死回生的例子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同样可以找到。《乡村医生》中的医生检查到患者身上溃烂的伤口时,他看到了一朵玫瑰红色的花朵。 这是我最初体验到的阅读,生在死之后出现,花朵生长在溃烂的伤口上。 据我所知,鲁迅和博尔赫斯是我们文学里思维清晰和思维敏捷的象征,前者犹如山脉隆出地表,后者则像是河流陷入了进去,这两个人都指出了思维的一目了然,同时也展示了思维存在的两个不同方式。一个是文学里令人战栗的白昼,另一个是文学里使人不安的夜晚;前者是战士,后者是梦想家。这里选择的《孔乙己》和《南方》,都是叙述上惜墨如金的典范,都是文学中精瘦如骨的形象。在《孔乙己》里,鲁迅省略了孔乙已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才开始写他是如何走来的。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当孔乙己双腿健全时,可以忽视他来到的方式,然而当他腿断了,就不能回避。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先是声音传来,然后才见着人,这样的叙述已经不同凡响,当“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后,令人战栗的描述出现了,鲁迅只用了短短一句话,“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这手走来的。” (摘自《温暖的旅程》,余华文。) 苏童:枕边的辉煌 《威克菲尔德》(霍桑)、《万卡》(契诃夫)、《羊脂球》(莫泊桑)、《傻瓜金佩尔》(辛格)、《纪念艾米莉的一朵玫瑰》(福克纳)、《阿拉比》(乔伊斯)、《第三者》(博尔赫斯)、(鸿鸾禧)(张爱玲)、《圣诞节忆旧》(卡波特)、《马辔头》(卡佛)。 谈及短篇小说,古今中外都有大师在此领域留下不朽的声音。有时候我觉得童话作家的原始动机是为孩子们上床入睡而写作,而短篇小说就像针对成年人的夜间故事,最好是在灯下读,最好是每天入睡前读一篇,玩味三五分钟,或者被感动,或者会心一笑,或者怅怅然的,如有骨鲠在喉,如果读出来这样的味道,说明这短暂的阅读时间都没有浪费,培养这样的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始于平庸而终止于辉煌,多么好! 当然前提是有那么多好的短篇可以放在枕边。 张爱玲是这个选集里唯一的一位汉语作家,需要澄清的是我并不认为她是在国产短篇小说创作中唯一青史留名者,我选《鸿鸾禧》,是因为这篇作品极具中国文学的腔调,简约的白话,处处精妙挑剔,一个比喻,都像李白吟诗一般煞费苦心。就像此篇中两个待字闺中的小姑子二乔和四美,她们为哥嫂的婚礼精心挑选行头,但张爱玲说,虽然各人都认为在婚礼中是最吃重的角色,但“对于二乔和四美,(新娘子)玉清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的‘完’字,而她们则是精彩的下期佳片预告。”张爱玲小说最厉害的就是这样那样聪明机智的比喻,我一直觉得这样的作品是标准中国造的东西,比诗歌随意,比白话严谨,在靠近小说的过程中成为了小说。…… (摘自《枕边的辉煌》,苏童文。) 莫言:锁孔里的房间 《灯塔看守人》(显克微支)、《南方高速公路》(科尔塔萨尔)、《死者》(乔伊斯)、《普鲁斯军官》(劳伦斯)、《巨翅老人》(马尔克斯)、《公道》(福克纳)、《白净草原》(屠格涅夫)、《乡村医生》(卡夫卡)、《桑孩儿》(水上勉)、《铸剑》(鲁迅) 我想一个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是一个作家成熟后的产物。阅读这样一个短篇小说,可以感受到这个作家的独特性。就像通过一个细小的锁孔可以看到整个的房间,就像提取一个绵羊身体上的细胞,可以克隆出一匹绵羊。我想一个作家的成熟,应该是指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所谓的风格,应该是一个作家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不混淆于他人的叙述腔调。这个独特的腔调,并不仅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类型、他处理这个故事的方式、他叙述这个故事时运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营造出的那样一种独特的氛围。这种氛围或者像烟熏火燎的小酒馆,或者像烛光闪烁的咖啡屋,或者像吵吵嚷嚷的四川茶馆,或者像音乐缭绕的五星级饭店,或者像一条高速公路,像一个马车店,像一艘江轮,像一个候车室,像一个桑那浴室……总之是应该与众不同。即便让两个成熟作家讲述同一个故事,营造出的氛围也决不会相同。 第一次从家兄的语文课本上读到鲁迅的《铸剑》时,我还是一个比较纯洁的少年。读完了这篇小说,我感到浑身发冷,心里满是惊悚。那犹如一块冷铁的黑衣人宴之敖者、身穿青衣的眉间尺、下巴上撅着一撮花白胡子的国王,还有那个蒸气缭绕灼热逼人的金鼎、那柄纯青透明的宝剑、那三颗在金鼎的沸水里唱歌跳舞追逐啄咬的人头,都在我的脑海里活灵活现。我在桥梁工地上给铁匠师傅拉风箱当学徒时,看到钢铁在炉火中由红变白、由白变青,就联想到那柄纯青透明的宝剑。后来我到公社屠宰组里当小伙计,看到汤锅里翻滚着的猪头,就联想到了那三颗追逐啄咬的人头。一旦进入了这种联想,我就感到现实生活离我很远,我在我想象出的黑衣人的歌唱声中忘乎所以,我经常不由自主地大声歌唱: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前面是鲁迅的原文;后边是我的创造——呜哩哇啦嘻哩吗呼。长大之后,重读过多少次《铸剑》已经记不清了,但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渐渐地我将黑衣人与鲁迅混为一体,而我从小就将自己幻想成身穿青衣的眉间尺,我知道我成不了眉间尺,因为我是个怕死的懦夫,不可能像眉间尺那样因为黑衣人的一言之诺就将自己的脑袋砍下来。…… (摘自《锁孔里的房间》,莫言文。) 王朔:他们曾使我空虚 《莺莺传》(元稹)、《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冯梦龙)、《驿站长》(普希金)、《献给爱丝美的故事》(塞林格)、《忧国》(三岛由纪夫)、《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毛姆)、《刎颈之交》(欧·亨利)、《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博尔赫斯)、《采薇》(鲁迅)、《他们不是你丈夫》(雷蒙德·卡佛) 基本上,当我空虚的时候,想要加倍空虚,我就读小说。在没有流行音乐安慰我们的时代,小说差不多是引导我脱离现实,耽于幻想的唯一东西,总能满足我精神上自我抚摩的愿望,不跟人在一起也不惊慌。我的情感发育是通过小说完成的,那使我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个瞬间超越了平凡的生活。总的来说,我读小说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寻找教义,获得人生哲理指南什么的,正相反,是为了使自己更悲观。美好的东西在小说中往往被轻易毁灭,看得多了,便也怀疑现实。日常生活很平淡,心碎的体验一般来自阅读,习惯了,也觉得是难得的享受,又安全,进而觉得快乐是一种肤浅的情绪,尤其见不得那些宏大辉煌标榜胜利成功的叙事,觉得大都是胡扯,自欺欺人,哪个人不是拼命挣扎,谁要你来激励?我不想变成畜生,很大程度上要靠优美小说保护我的人性,使我在衣食无忧一帆风顺中也有机会心情暗淡,绝望,眼泪汪汪,一想起自己就觉得比别人善良,敏感,多情以及深沉。很多时候,我还以为从小说中能发现人生的真相。 这就是我的阅读趣味,从小说中汲取堕落的勇气和抗拒生活的力量。话说的有点大,似乎又拿小说当先生当武器了,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密友,需要了,找人家聊聊,不需要了,也很久想不起来打个电话。 这里选的十个短篇小说都是曾令我有所感的。识者可以看出我的偏好,也无非是殇情和调侃两类,《莺莺传》《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驿站长》《献给爱丝美的故事》《忧国》可算殇情,《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刎颈之交》《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采薇》《他们不是你丈夫》大都是调侃,卡佛略微正经一点,博尔赫斯玩的比较深。 (摘自《他们曾使我空虚》,王朔文。)

⑶ 余华小说有哪些

余华,当代作家,浙江海盐县人,祖籍山东高唐县。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短篇小说
余华作品
十 八岁出门远行《北京文学》(1987-1)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北京文学》(1987-5) 死亡叙述《上海文学》(1988-11) 爱情故事《作家》(1989-7) 往事与刑罚《北京文学》(1989-2) 鲜血梅花《人民文学》(1989-3) 两个人的历史《河北文学》(1989-10) 祖先《江南》(1993-1) 命中注定《人民文学》(1993-7)
中篇小说
四月三日事件《收获》 一九八六年《收获》 《灵魂饭》
河边的错误《钟山》 现实一种《北京文学》 世事如烟《收获》 难逃劫数《收获》 古典爱情《北京文学》 此文献给少女杨柳《钟山》 偶然事件《长城》 夏季台风《钟山》 一个地主的死《钟山》 战栗《花城》
长篇小说
《呼喊与细雨》(《在细雨中呼喊》)《收获》 《活着》《收获》 《许三观卖血记》 《兄弟》 散文 虚伪的作品《上海文论》 川端康成与卡夫卡《外国文学评论》 我,小说,现实《今日先锋》
编辑本段课本(读本)收录情况
1.《许三观过生日》 2.《十八岁出门远行》

⑷ 十大余华经典作品 余华小说有哪些 余华作

《活着》
内容简介: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许三观卖血记》
内容简介:有一天我坐到了桌前,我发现自己开始写作一个卖血的故事,九个月之后,我确切地知道自己写下了什么,我写下了《许三观卖血记》
《兄弟》
内容简介:这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复、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一个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经历这样两个天壤之别的时代,一个中国人只需四十年就经历了。四百年间的动荡万变浓缩在了四十年之中,这是弥足珍贵的经历。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复,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在细雨中呼喊》
内容简介: 我想,这应该是一本关于记忆的书。它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已知时间的感受,也就是记忆中的时间。试图表达人们在面对过去时,比面对未来更有信心。因为未来充满了冒险,充满了不可战胜的神秘,只有当这些结束以后,惊奇和恐惧也就转化成了幽默和甜蜜。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爱回忆的理由……我的写作就像是不断拿起电话,然后不断地拨出一个个没有顺序的日期,去倾听电话另一端往事的发言。
——以上摘自网络

《鲜血梅花》

《战栗》

《现实一种》

《我胆小如鼠》

《世事如烟》

《黄昏里的男孩》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

⑸ 余华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体现了对生存深刻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是余华作品的新的出发点。表现人生苦难,被称为“生存小说”。期间夹杂了对人性悲苦的描述和人性光辉的弘扬,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活着的意义与价值。

余华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说带有很强的实验性,以极其冷峻的笔调揭示人性丑陋阴暗,罪恶、暴力、死亡是他执着描写的对象,处处透着怪异奇特的气息,又有非凡的想象力。客观的叙述语言和跌宕恐怖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对生存的异化状况有着特殊的敏感,给人以震撼。

在这里面,苦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死亡作为一条隐线贯穿小说始终,生命存在被置于苦难困境之中,余华将苦难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们所能读到的除了苦难还是苦难。《许三观卖血记》也不例外,展现了实实在在的超脱凡事的苦难。作为苦难的承受者,与福贵有所区别的是,福贵面临的是一个又一个亲人的死亡,而许三观却拿自己的生命做资本来承受苦难的袭击。

自从许三观第一次因好奇而了解到卖血这个挣钱的法子后,在每一个艰难时刻,他都靠此度过:为促成自己的婚姻而卖血;为支付儿子打伤别人的医药费而卖血;为饥荒之年的生活而卖血;为讨好儿子的生产队长而卖血。

更悲壮与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刺痛感的细节是:为筹集大儿子一乐的医疗费,再去上海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连续卖血--在寒冷的冬天里,许三观将冰冷刺骨的发绿的河水灌到肚子里,颤颤巍巍地踏上布满雪的前往医院的道路。一次次的卖血使得许三观的身体原来越虚弱,并几乎丢了自己的小命。

许三观的苦难更接近于现实生活,因为生活的苦难更多的是来自于生活的压力,正因为一次次压力将我们逼入绝境,我们才拥有了绝地反击的机会。许三观就是这样一个不断面对困境并隐忍着活下来的小人物。

无论是《活着》还是《许三观卖血记》都让我们实实在在的正视苦难,这让我们想到了托尔斯泰在《苦难的历程》中写的那一段话:“在清水中泡三次,在血水中浴三次,在碱水中煮三次”,这与余华小说中的对生存状态的苦难关照遥相呼应,余华在这两部小说中一面让我们看到太多的苦难与制造苦难的罪恶,一面又让我们深刻体会到苦难来临时,逃避并不可取,我们能做的就是正视它、克服它,踏过苦难,海阔天空。

《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在讲述生命苦难的同时也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善良与宽容,人性的纯净与美好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旋律温和的民歌中,人性的光辉穿透罪恶与绝望的乌云,照亮了人类的天空,被打压的人又重新矗立在阳光下。

《活着》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展现了一幕幕触动心弦的温情与关爱,在福贵输掉全部家产后,为养家糊口,在田地里笨拙劳动,母亲不顾年老体弱在旁陪伴和安慰;母亲在他不如意的时候总是从旁安慰道,“人只要活着高兴,穷也不怕。”

在之后的四十年里,福贵就是用这句话坚定了活着的信念。家珍像女菩萨一样用温情照拂着福贵和他的孩子。她虽然不善于表现自己却处处存在。哪怕是它生病躺在床上,福贵也能感受到来自她的情感力量,再大的痛苦,再大的困难他也能挺过去。

当家珍硬撑着干活累倒时,她笑笑看着富贵,这笑是苦笑,是因为不能再为家庭付出而愧疚的笑,而福贵对家珍得累倒并无半点责怪之意,反而心存愧疚之意,觉得对不起妻子……当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死亡后,他只有一头名为福贵的老牛为伴。他每天下地时都叫着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的名字。让老牛以为干活的不是只有他一个,这其实是富贵的自我安慰,也是孤单中的自我解救。福贵在最后的时光,常常回味以前的亲人和往事,回忆自己的痛苦和过去,仿佛亲人还在身边,自己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只有这样福贵才得以度过一个相当平和的晚年。

他每天下地时都叫着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的名字。让老牛以为干活的不是只有他一个,这其实是富贵的自我安慰,也是孤单中的自我解救。福贵在最后的时光,常常回味以前的亲人和往事,回忆自己的痛苦和过去,仿佛亲人还在身边,自己不是孤单的一个人,只有这样福贵才得以度过一个相当平和的晚年。

在《许三观卖血记》中,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也无形地流露出了温情的笔调,作品的后半部分写许三观连续卖血之后,冷得浑身哆嗦不止,只好把一头小猪放到被窝里取暖,许三观借猪的热量取暖,是远方来卖猪的老头主动提出来的:“如果你不嫌弃,我就把这两头小猪放到你被窝里来,给你暖暖被窝。”

好心的人们以自己热情善良的行为与朴实亲切的话语,给了许三观以同情和帮助。另外,许三观在作品中反复强调“做人要有良心”的道理,劝说一乐去为何小勇喊魂等种种的许多,这些细节都彰显了人性的温暖。善良、宽容和爱的注入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之光。

人生路上不止有惊喜和快乐,还会有苦难和悲伤,通过这两部作品。我们了解到了苦难给我们带来的痛苦与折磨,更让我们知道不管选择什么道路,鲜花与荆棘同在,我们就算跪着也要把它走完。对于人生,如果我们不能战胜,就去顺应;无法超越,就去热爱。在逆境中挑战自我,实现永生,在暴风雨中实现生的价值!

⑹ 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余华编 你有吗 网上找不到

1、这是一部短篇小说作品集,由著名作家余华精选对其影响深远的10部短篇小说,并在专每篇小说后附有对属小说作者的简介 很多旧书网上有的

2、其实楼主可以分别去下载这10篇小说 都是中外作家的 有的初中都学过 比如鲁迅的《孔乙己》 那个《伊豆的舞女》也是高中语文选读课本上的 还有那《河的第三条岸》 我第一次看到 是做广东省2008年的语文高考题 要是楼主下不到 不妨这样去寻找

3、这10篇小说是1、序/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2、青鱼 3、在流放地 4、伊豆的歌女 5、南方
6、傻瓜吉姆佩尔 7、孔乙己 8、礼拜二午睡时刻 9、河的第三条岸 10、海上扁舟 11、鸟

⑺ 余华小说那几部好看

我都买的书看得,能下载到

⑻ 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余华编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4%bd%99%e5%8d%8e&restype=-1&sortby=8&suffix=1&page=7&id=10000000&f=0&r=0&ty=0&b=0&pattern=0&al=&m=0&st=-1&g=0

⑼ 余华 <<温暖的旅程——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系列 >>

我经常将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名字放在一起,并不是他们应该在一起,而是出于我个人的习惯。我难以忘记1980年冬天最初读到《伊豆的歌女》时的情景,当时我20岁,我是在浙江宁波靠近甬江的一间昏的公寓里与川端康成相遇。五年之后,也是在冬天,也是在水边,在浙江海盐一间临河的屋子里,我读到了卡夫卡。谢天谢地,我没有同时读到他们。当时我年轻无知,如果文学风格上的对抗过于激烈,会使我的阅读不知所措和难以承受。在我看来,川端康成是文学里无限柔软的象征,卡夫卡是文学里极端锋利的象征;川端康成叙述中的凝视缩短了心灵抵达事物的距离,卡夫卡叙述中的切割扩大了这样的距离;川端康成是肉体的迷宫,卡夫卡是内心的地狱;川端康成如同盛开的罂粟花使人昏昏欲睡,卡夫卡就像是流进血管的海洛因令人亢奋和痴呆。我们的文学接受了这样两份绝然不同的遗嘱,同时也暗示了文学的广阔有时候也存在于某些隐藏的一致性之中。

我曾经迷恋于川端康成的描述,那些用纤维连接起来的细部,我说的就是他描述细部的方式,他叙述的目光无微不至,几乎抵达了事物的每一条纹路,同时又像是没有抵达,我曾经认为这若即若离的描述是属于感受的方式。川端康成喜欢用目光和内心的波动去抚摸事物,他很少用手去抚摸,因此当他不断地展示细部的时候,他也在不断地隐藏着什么,被隐藏的总是更加令人着迷。它会使阅读走向不可接近的状态,因为后面有着一个神奇的空间,而且是一个没有疆界的空间,可以无限扩大,也可以随时缩小。为什么我们在阅读之后会掩卷沉思

阅读全文

与余华推荐的10部短篇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重生小说新闻 浏览:393
校园到社会的小说有肉bg 浏览:330
玩转男子校园小说 浏览:902
主角得到战争系统小说 浏览:790
好书推荐小说女主强大 浏览:766
策动有声小说的背景音乐 浏览:506
情色有声小说免费在线收听 浏览:12
都市玄幻穿越修真小说 浏览:913
乱插乱插乱插小说免费阅读 浏览:384
都市锋神小说 浏览:211
好看的都市yy小说主角背景强大 浏览:868
写少女时代好的小说 浏览:363
哪个小说在线阅读网好 浏览:822
新手在起点写小说买断一般多少钱 浏览:633
小说男主角名字带寒女主角带贝 浏览:871
催眠交换精选小说全文阅读全文 浏览:302
有没有像红警的三国小说推荐 浏览:224
女主捉鬼系统类小说 浏览:744
小说描写人物方法有哪些特点 浏览:331
外号凶兽的小说名字 浏览: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