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悍匪调戏慈禧被判凌迟,割了3848刀才断气,刑场令人不忍直视呢
强盗这个行当在哪朝哪代都不新鲜,只能说强盗的多少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清朝末期,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了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各种土匪强盗层出不穷,而康秃子则是这些土匪强盗里的奇葩。
天津出了个康秃子康秃子,大名康小八,天津人氏,自幼父母双亡,原姓吴,但因后来被过继给了北京的一户姓康的人家,所以改姓康。姓康的这户人家家境并不殷实,康秃子到了十四岁就得想办法自谋生路,可是种地他不是那块料,又没有别的手艺。于是只好想办法弄了一头驴,靠用驴车给人拉货跑运输谋生。
康秃子虽然身材矮小,相貌丑陋,可是由于他生在天津、长在北京,从小就不学好,身上具备了很多"青皮"(天津流氓),"顽主"(北京地痞)的特点。概括起来就两点:一是凶狠好斗,心狠手辣;二是好面子,爱名声。康秃子的这个两个特点也为他以后命运埋下了伏笔。

老康的目的达到了,据说老康这人还是挺硬气的,被割了三千多刀,竟然一声不吭。割到一半时,还问围观的人:"你们看看八爷我的脸变色了吗?!"。
⑵ 康小八为什么会成为清朝最后一个被凌迟的罪犯呢
1953年,北京通州民政局来了一个人,要求政府给他爷爷平反,追认为烈士。民政局领导就问,你爷爷是谁?这个人说,我爷爷叫康天心,也叫康八太爷,是清朝大侠,反对封建统治,被慈禧活活凌迟了。民政局领导一听气乐了,你爷爷是吴秃子康小八吧!
康小八当年确实震惊京津,杀皇亲,抢皇杠,李连英的保镖亲自出手捉拿,八大胡同的姑娘免费服务,3784刀的剐刑列是世间少有。

善捕营放出风去,说康小八的母亲病重。当时康小八以为喊一嗓子没啥大事,根本没想到有高手惦记着他,于是大摇大摆地回东黄庄探望母亲。当他发现中了埋伏,想掏枪时,尚云祥的红缨枪击中康小八的手腕,很轻松地捉住了康小八。按尚大师的话说,康小八的身手,连他小徒弟也赶不上。
⑶ 满清的凌迟酷刑废除之后,为何康小八还遭受了凌迟
其实凌迟这种酷刑在满清末期的时候就已经废除了,但在这种酷刑废除之后,还有一个人遭受到了凌迟,他就是清朝末期悍匪康小八。
01.康小八的来历
其实是康小八,原本姓吴,不过因为家境贫寒,所以康小八过就过继发给了一家康姓人家,随后他改名康小八,这户人家家境还算可以,主要做运送生意,而康小八进门之后,也是跟着卖苦力。一次在押送买卖中,因为出色完成任务,所以被当时一个地主相中了他,当然,是对能力的相中~

所以当慈禧上来审问的时候,康小八直接说:“抢劫就要抢官银,奸人就要奸皇妃”。这慈禧自然气得气不打一处来,所以临时将斩立决改成了凌迟处死,而为了能找到凌迟处死的师傅也是大费周折,所以康小八就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受到凌迟的人
⑷ 历史上最后一位凌迟处死的康小八,犯了何罪
历史上康小八是最后一位遭遇凌迟的罪犯,关于其人,并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只是一个悍匪盗贼。老舍先生这样的文学大家所著《康八爷》是出于政治宣传,并不代表史实,我对康小八如同“燕子李三”一样劫富济贫的说法难以苟同。其罪恶就是杀虐和危害社会治安,这样的草寇干不出劫“皇杠”的伟业!
人物介绍
康小八本姓吴,绰号吴秃子,因早年过继给北京东皇庄的康家,所以改姓康。康小八早年以毛驴拉货度日,但为人凶悍狠毒,被一财主看中,雇为自己的苦力兼保镖,并从日本人手里买了把左轮手枪给康小八使用,还配了子弹三百粒,也有传言说康小八的手枪是在义和团运动时,杀死了一个英军士兵抢过来的。无论此枪的来源如何,都造成了一个影响,那就是康小八凭借洋人的这一高科技成果杀人如麻,并被冠以“武功盖世”的名声。

其实这里就已经体现的过于牵强了,康八爷也许有侠义之风,但真不一定有侠义之举。康八爷劫掠的旅客商人也都是平头老百姓,为了烘托人物形象,小小悍匪居然能惊动裕隆皇后和慈禧太后“御审”,这也未免太过滑稽。再加上康八爷的那句豪言壮语“要劫,就劫皇杠,要奸,就奸皇妃”!这就把康小八定下了谋逆的罪名,才有了“凌迟”的重刑重现于世。其实这么描写在逻辑上和理论上没有问题,但这暴露了文艺界对凌迟之刑的处罚标准并不清晰。
“凌迟之法,昭陵以前,虽凶强杀人之盗,亦未尝轻用,熙丰间诏狱繁兴,口语狂悖者,皆遭此刑。”——《通考·刑制考》
其实凌迟的定罪在宋以后就有三大类,第一类就是常见的“谋逆君主之罪”,比如组织大规模暴动、叛国行为、谋取皇位等;第二类就是“伦常之罪”,比如子女杀害父母、弟妹杀害兄长、妻子杀害丈夫、奴婢杀害主人等;第三类是“凶残与不人道之罪”,比如以残暴手段斩断他人四肢、杀害同一家族三人以上、组织帮派以制造恐怖。所以康八爷的凌迟之刑定罪标准应该是参照第三类,由于光绪年间的盗匪猖獗,所以对康八爷实行已经废除的凌迟之刑。目的在于震慑同类犯罪,并非康八爷真的有劫“皇杠”的谋逆之举,其组织盗匪团伙,残忍伤害他人生命,已经达到了凌迟的量刑标准。
清朝时期还有一点比较特殊,就是在对“谋逆君主之罪”上的量刑其实有所减轻,如“文字狱”案件中获罪之人常处以“凌迟”,但真正受凌迟之刑的也就戴名世等寥寥几个,大部分涉及罪犯都在后来改为斩首或赐死。太平天国运动属于清律大规模暴动的范畴,但在其北伐失败以后也只是林凤翔、李开芳等八位被俘将领处凌迟示众之刑。与此同时,“伦常之罪”和“凶残与不人道之罪”则加大了处罚力度,尤其是强盗罪,几乎都会处以凌迟之刑。
“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大明律·刑律》
稍作比较一下,清朝史料记录了一些凌迟受死的罪犯中,三藩之乱里的耿精忠、太平天国里的石达开、捻军头子张洛行等,个个都是轰动一时的实力派。再看看名不见经传的几位,秀才王维勤与村里一家发生冲突,策划杀害该家十二人,处以凌迟;奴隶符珠哩,因谋害主人被处以凌迟。前后对比能看出,清朝对于凌迟的量刑更注重“常伦”和“人道”,而不像明朝时期更重视“谋逆”,对于暴动的主犯处以凌迟,从犯也就更人性化的处死,反而是危害他人生命和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更容易受到凌迟处罚。
综上所述,康小八的罪犯就在于荼毒百姓,危害一方,并不是文学艺术创造出来的劫皇杠、奸皇妃。且定罪之事也不会是慈禧以斩立决改为凌迟,慈禧作为清庭最高权力的实际掌控者,“大赦天下”才会赢得更好的口碑,凌迟这种残暴的刑法已经废除,再搬出来亲自定罪,有辱皇家名声。而在光绪年间的盗匪横行,量刑为重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因此才将此法搬出来再一次使用,康小八也就成为这一残酷刑罚的最后一位“体验者”。
⑸ 康小八的人物简介
起初,他家里有三头毛驴,靠给别人驮货为生。
后因为下手狠辣,被当地一个财主看中,要他做了自己的马弁。财主从日本买了左轮手枪一把,子弹三百粒,交予康小八,让他做自己随扈。
但由于其生性顽劣,有朋友劝说财主:“康小八的家底就那三头驴,他要是惹了麻烦,你可是家大业大。”于是,财主就想要回手枪,可康小八说:“若是遇到麻烦,你跟人说话时候,我一枪上去不就了结了他嘛?你拿枪有什么用?”
那财主每年在京城和老家两头跑,一日,他带康小八回家拿钱,出了德胜门,看两边的庄稼地显得十分荒凉,心里有些害怕,就想回城。康小八问他:“你是不是害怕呀?害怕,这枪就给你拿着。”财主正要接枪,却被康小八一枪打死。
自此,康小八就真的没人管得了,不停地闯祸惹事。

⑹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是谁
康小八。
康小八,男,绰号吴秃子,回族,年龄不详,天津卫人氏,光绪年间纵横京津两地的大盗。因为早年曾过继给北京东皇庄的康家,故改姓康,匪号康八太爷,江湖人称康小八。在北京康营(今朝阳区孙河乡康营)长大,是清代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罪犯。
老北京关于剐刑的种种传闻,大多来自康犯行刑时的“目击者”。其实康小八行刑的时间不是在午时三刻,而是在黎明时分,目击者不算太多。当时剐刑已经久不使用,而且《大清律》上也无凌迟行刑的具体条款,所以执行者草草地了结了这条恶棍。
有个传说,剐刑一般都是先在受刑人额头上下刀,将皮遮住眼睛,以减少其恐惧。而康小八却不让遮,告诉刽子手,“别遮我眼睛,康八太爷要看着你怎么把我弄死。”行刑过程中,他一声没吭,旁边一个监刑官觉得他硬气,让人用钢针捅了他心脏,迅速结果了他。不过康小八在中国法制史上,也算为剐刑(即凌迟处死)画了一个句号。

(6)京城悍匪康小八有声小说扩展阅读
康小八起初也是一个穷苦人。靠着家里的三头毛驴帮人拉货送货,日子过得也算凑合。但他并不满足现状,看着达官贵人吃香喝辣的,康小八心里不平衡,仇富的心理像野火一样蔓延。他变了,变得冷酷无情心黑手辣,他决心要“创光棍”,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了他做恶的人生。
当时邻村一个财主看中他下手很黑,是个人物。于是高薪聘请他做自己的保镖,并专门从日本为他购置了一只左轮手枪和四百发子弹,康小八接过手枪爱不释手。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财主突然提出要收回这支枪。
原来有人对财主说:“康小八家中只有三头毛驴,而你(指财主)家大业大,他是不安定分子,一旦惹下事后一走了之,你怎么办?”财主一想这话有道理,于是提出收回手枪。康小八对财主收枪的做法十分不高兴,但没有表现出来。于是说“我再玩三天就还给你”。
到了第三天,恰好二人去京城收债,等回来路上康小八起了贪念,当二人走到一条荒凉的地方时,康小八对财主说:“我说话算话,这枪还给你吧。”财主伸手去接,康小八扣动扳机,一枪打死了财主。然后把财主的钱财揣在怀里上山当了土匪。
⑺ 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罪犯是谁,因调戏慈禧被凌迟
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是因为在朝堂上调戏了慈禧,才被除以这种残忍的刑法,这个人就是康小八。康小八出生在清朝时期一个贫困的家庭当中,因为家里有八个孩子,他是最小的一个,所以取名叫做康小八,那个时候朝廷昏庸,民不聊生,全家人辛苦劳作一年也只能勉强混个温饱,为此康小八从小就四处为了生计奔波。
被押上朝堂的康小八面无惧色,面对自己犯下的罪行也是非常痛快的承认,不仅如此,他还当庭调戏了慈禧,说了很多侮辱慈禧的话。这让慈禧当众丢了颜面,怒火中烧的慈禧立刻改变了原来将康小八暂时关押的想法,而是下令将他凌迟处死,凌迟是非常残忍的刑罚,意思是将犯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割下来,直到咽气为止,而康小八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凌迟处死的人。
⑻ 悍匪调戏慈禧被判凌迟,割了3848刀才断气,刑场令人不忍直视吗
悍匪调戏慈禧被判凌迟,割了3848刀才断气,刑场令人不忍直视吗?凌迟是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起源于辽代,俗称“千刀万剐”,历史上少有记载。明朝大宦官刘瑾,被皇帝亲判凌迟,割了3357刀才咽气,可谓十分悲惨了;翰林院庶吉士郑曼,遭温体仁陷害,以“杖母不孝”罪被判了凌迟。不过,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凌迟之人,却足足承受了3848刀,他便是北京城第一悍匪康小八。

到了行刑那天,被押赴北京菜市口的康小八脏话连篇,他把慈禧骂得体无完肤,轻薄之言不绝于耳。慈禧听后,气得满脸通红,她当即下令对康小八实行凌迟。就这样,康小八被割了3848刀才咽气,不过他也算硬气,因为他不但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还没发出一点声音,抛开罪孽不谈,他也算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
⑼ 悍匪戏弄慈禧,后来怎么样了呢
凌迟处死是古代封建社会中最残酷的刑罚,最早见于辽代《辽史·刑法志》中,一般都是对犯有重大罪名的犯人才会实施的,比如说谋逆君主之罪,还有子女谋害父母、奴仆谋害主人以及同样犯有凶残与不人道的大罪时才会实施的。清朝末年时,便有一个臭名昭著的悍匪,公然调戏了慈禧一句,成为历史上最后一名被执行凌迟的犯人。

最后康小八被割了3848刀才断气,据说康小八死后,京城原本已经干旱了三个月天空,突然就下起了大雨,大家都说是朝廷为百姓除一大害,所以感动了上天。而康小八被执刑后,清朝便废除了凌迟之刑,康小八就这么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被处以凌迟的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