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有声小说白话聊斋

有声小说白话聊斋

发布时间:2021-06-19 03:38:40

1. 聊斋画皮的故事讲的是什么

讲的是秦汉年间,都尉王生率王家军在西域与沙匪激战中救回一绝色女子,并带回江都王府。对方为九霄美狐小唯披人皮所变。

其皮必须用人心养护,故小唯的隐形助手小易,一只沙漠蜥蜴修成的妖,每隔几天便杀人取心供奉小唯,以表对小唯的爱意,江都城因此陷入一片恐怖中。

小唯因王家军首领王生勇猛英俊对其萌生爱意,并不停用妖术诱惑王生,想取代王生妻子佩蓉的地位。王家军前统领庞勇武功高强,与王生、佩蓉情同手足,并暗恋佩蓉。

后佩蓉嫁给王生,庞勇辞官出走成为流浪侠士。佩蓉发现小唯爱恋自己的丈夫,并觉察到她不是常人,暗中求助庞勇求他救助王生。

(1)有声小说白话聊斋扩展阅读

人物介绍:

1、佩蓉。

王生的妻子。她与王家军前统领庞勇青梅竹马,经过无数波折后爱上王生,并嫁给了他。其后,佩蓉无意间发现江都王府收留的女子小唯爱慕自己的丈夫王生,渐渐察觉到她不是常人。佩蓉暗中求助庞勇救助王生。

2、小唯。

九霄美狐。她披人皮变作绝色美女小唯,其皮必须用人心养护。在西域被都尉王生救下带回江都王府。王家军首领王生勇猛英俊,小唯逐渐对他萌生爱意。她不停用妖术诱惑王生,想取代王生妻子佩蓉的地位。

3、王生。

王家军首领。武艺高超,统领着百万人马,经历过生死和战争的铁血男人。在西域与沙匪激战中救下绝色美女小唯。他和妻子佩蓉相敬如宾,生活安逸。王生做事充满着责任感,对佩蓉疼爱有加,引来了小唯的爱慕。

4、庞勇。

侠士。在佩蓉没有嫁给王生之前,庞勇是王家军的首领,王生也不是大将军,他们和佩蓉都情同手足,二人也是好兄弟。因为庞勇暗恋的佩蓉嫁给了王生,他放弃首领的职位,浪迹天涯。在庞勇的调查下,小唯的身份逐渐暴露。

2. 聊斋志异白话文版

祝翁

话说济阳祝村有个祝老头,活到五十多岁后,有一年,得重病死了。人死不能复生,于是,家人只好忍着悲伤给他料理后事。这时,奇怪的事发生了。当祝老头的家人进房料理丧服时,忽然听见死去的老头子在大声呼叫。家人赶忙一齐跑到灵堂,只见老头子已经复活了。大家又吃惊,又高兴,纷纷上前慰问。祝老头对老太婆说:“我刚去那边,发誓不再回来。但走了几里路以后,转念一想,把你这副老骨头扔在儿女们手里,一切都得仰仗他们,也没有多少乐趣,不如你跟我一起走。所以,我又返回来了,想带你一起走。”

大家都以为他是刚刚苏醒过来说胡话,根本不相信。但祝老头又说了一遍同样的话。老太婆对他说:“这样倒也挺好。只是我现在还活生生的,怎么一下子能死呢?”祝老头摆摆手说:“这个并不难。家里的日常事务,快去作些安排。”老太婆笑着不肯走,老头又催促她,她这才走到门外,站了一会儿又进来了,哄他说:“我已经安排妥当了。”老头叫她快去梳妆打扮一下,老太婆不愿去,老头催得更紧了。老太婆不忍心违背他,只好到里屋换衣打扮了一番。她再出来时,媳妇女儿都在一旁偷偷地笑。老头把头移到枕头上,用手拍着叫老太婆躺到他旁边。老太婆说:“儿女们都在跟前,我俩一起躺着睡,这像什么样子?”老头用手捶打着床说:“一起死有什么好笑的?”

儿女们见老头发脾气,都劝老太婆迁就老头,照他的意图去做。老太婆听从儿女们的劝告,和祝老头并排笔直地躺着。见此情景,家人又都笑起来。但过了一会儿,只见老太婆脸上的笑容忽然收敛,两眼也慢慢闭上了,好久都没有声息,好像睡熟了一样。大家靠近一看,发现老太婆的肌肤已经冰冷,呼吸也早已停止。看看老头子,他也成了僵尸。家人对这突如其来的双重打击,又惊异又悲伤。

遵化署狐

遵化署中有很多狐狸,到后来,群狐竟然占据了一幢楼,以楼为家。而且,它们还经常出来害人,人们驱赶,结果这些狐狸变本加厉,害人更甚。连署中官僚也拿它们没办法,只得杀猪宰羊,向狐狸祈祷,而不敢跟狐狸作对。

有一年,诸城一位姓丘的到遵化作官。丘公知道这一情况后很愤怒。老狐对脾性刚烈的丘公也畏惧三分,于是,它化作一个老太婆,对丘公的家人说:“请禀告丘大人,不要彼此结仇。给我二天时间,我将携带家小离开这里。”丘公听说以后,当时没有明确表态。

第二天,丘公阅兵完毕,下令队伍不要解散,让士兵把各营的大炮都搬到衙门,把那幢被狐占据的楼包围起来。一声令下,千炮齐发,顷刻之间,几丈高的楼房即被摧为平地,那些狐的皮肉毛血,像雨点一样从空中掉下来。只见浓尘毒雾之中,有一缕白烟冲向天空,众人定眼一看,发现那是未死的一只狐逃走了。从此以后,衙门中总算平安无事了。

两年后,丘公派遣一个能干的仆从带着银两进京活动,谋求升官。但关系没有打通,贿赂不成,就将银两暂时寄藏在一个班役家里。这期间,忽然有一个老头子向朝廷喊冤,诉说他的妻子儿女遭人杀害,并揭发丘某克扣军粮,向京官行贿,银两现藏在某某家,可以验证。官差奉旨押告发人前去查验,他们在班役家细细查找,却什么银两也没发现。这时,那老头用一只脚点地,官差明白了他的意思,一挖地,果然发现银子,银子上还刻有“某郡解”字样。过了一会儿,官差找老头子,发现他已不见了。官差又根据他上告时通报的地址姓名去查找,结果发现,根本没这个人。由于人赃俱在,丘某被处罚,他这时才明白过来,原来那个告发他的老头子就是两年前从衙门大楼里逃走的那只老狐。
《喷水》
莱阳宋玉叔先生在部里做郎官时,所租凭的住宅很是荒凉。
一夜,两个丫头侍奉老太太睡在厅房里,听到院内扑扑地响,好象裁缝喷衣之声。老太太要丫头起来到窗前瞧瞧,只见一个老太婆身材短小又驼背,满头白发象扫帚,戴一假髻长约二尺。老太婆环绕院子走,惊急地作蜿行。边走边喷,水出无穷。丫头害怕,回来告知。老太太也吃惊,由两个丫头扶着同到窗前仔细观看。忽然老太婆走近窗口,向着窗户喷水,窗上糊的纸都混透破烂了。三人一齐躺在地上,家里的人全然不觉。
次日东方破晓,全家聚集,叫门无应,方才惊骇。破门而入,发现一主两婢,死在一块。一婢胸口尚温,扶起,灌了一些温汤,慢慢苏醒。她把所见之事全讲了。宋先生赶至,又悲又气,痛苦万分。仔细搜寻老太婆没入的地方,挖掘约三尺深,渐见白发,再挖,见一尸与丫头所讲相似,脸上肥肿,如同生人。叫人敲打,骨肉尽烂,皮下都是水。

海大鱼

海滨本来没有山。有一天,海边突然出现了一座大山,绵延好几里地,众人都十分奇怪害怕。没多久,山又突然消失了,海边又一片平坦。
传说海中有一条大鱼,在清明时节气会携带家眷亲属扫墓,所以寒食节的时候常常看到这种情景。

3. 最感人的有声小说 给我推荐几部

自由天空论坛 有声书区 http://www.freeskyf.com有声小说:恐怖小说家周德东亲身经历的恐怖故事 全27集有声恐怖小说:楼下的房客 全25集 恐怖有声小说:背后有人 全46集恐怖有声故事 蔡骏惊悚力作《荒村公寓》全33集有声恐怖小说 《女生寝室》恐怖有声故事 鬼吹灯 全集 第三季恐怖有声故事 《女生寝室3:诡铃》全12集恐怖有声故事 《恶灵地下道》 全4集恐怖有声小说:恐怖773之你是神经病 全46集鬼古女悬疑系列(有声小说) 伤心至死·万劫 全48集恐怖有声故事 《鬼咒》恐怖有声故事 鬼吹灯 全集 第一季恐怖有声故事 鬼吹灯 全集 第二季诡异的冥婚惊魂(有声小说):阴缘伞 全12集 鬼古女悬疑恐怖有声小说:暗穴 恐怖有声故事 《走错房间》 全3集悬疑推理有声小说《死亡拼图》全13集卫斯理系列经典科幻小说《木碳》,有声版本恐怖有声故事 《义庄》 全3集恐怖有声故事 《碟仙》全5集 恐怖有声故事 《午夜凶铃》 恐怖有声故事 《笔仙》全3集 恐怖有声小说:幽冥三部曲-樱花厉魂(全9集) 恐怖有声故事 《死亡时间表》 全26集恐怖有声故事 鬼妓恐怖有声故事《非法智慧》 全22集《午夜拍案惊奇》之《钩魂拐》有声小说MP3 全54集 恐怖有声故事《第N种复仇方法》全17集国内原创经典推理小说《漂流密室》,挑战你的推理能力!全16集 悬疑恐怖有声故事《三减一等于几》全16集 推理悬疑有声小说《十八秒》全10集有声读物 奇门遁甲(有声版) 全44集 恐怖有声故事《死者的眼睛》全44集恐怖有声小说:凶冥十杀阵(全8集) 勾魂事件咒怨谁能破解?《午夜勾魂曲》 全11集 恐怖有声故事《凶心人》全7集恐怖有声故事《明星之死》 全9集 恐怖有声小说:乡野故事-生死论坛推理有声故事《希腊棺材之谜》 恐怖有声故事 《神秘的房客》 全15集 恐怖有声故事 《天机》 第二季 罗刹之国 全14集 恐怖有声故事《恐怖星期三》全23集 恐怖有声故事《婴骨花园》全35集恐怖有声故事 《偷窥之谜》 全27集有声小说 新聊斋短篇故事(全18集)恐怖有声小说:幽冥三部曲-灵堂课室(全12集) 恐怖有声小说:幽冥三部曲-冤鬼路(全6集) 恐怖有声故事 《天机》 第一季 沉睡之城 全12集 恐怖有声故事 《碎脸》卫斯理系列之巫艳(全20集)凡尔纳经典科幻故事《气球上的五星期》 恐怖灵异有声小说 《消噬》 全6集 恐怖有声故事《远离地下室》 恐怖校园有声故事 《校北鬼事》 全40集恐怖有声小说 《卫斯理系列:眼睛》 全8集 恐怖有声故事 《午夜娶新娘》 全12集恐怖有声故事 《第四校区》 第一部 恐怖有声故事《守墓人》全60集悬疑推理有声小说《诅咒》 卫斯理经典恐怖有声小说《沉船》 悬疑推理有声小说 横沟正史《女王蜂》悬疑推理有声小说《地狱传媒》全14集 悬疑有声小说《返祖》 全10集悬疑推理有声小说 松本清张《犯罪的回送》悬疑推理有声小说 简单死亡那多《暗影38万》,神秘事件,悬疑不断! 推理悬疑有声小说 《全部成为F》森博嗣 全11集

4. 蒲家庄的蒲松龄

蒲松龄 出生的年代,正是明王朝腐朽没落、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年代。当明代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继承皇位,明王朝在风雨中飘摇,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即将崩溃的前夜,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农历三月十六日,在今蒲家庄一个农家小院里,随着一声声撕人心肺的哇哇啼哭,一个弱小的婴儿呱呱坠地,就是这个姓董的女人生下了号称我国十七世纪著名文学巨匠,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诗人蒲松龄。他留给后人的传世之作《聊斋志异》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珍品。
蒲松龄在幼小的心灵中就埋下了苦难的种子。战乱、饥荒、天灾人祸,腥风血雨齐向他袭来,饱尝了人间酸甜苦辣。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蒲松龄5岁时,正是李自成进京,大明朝历经276年寿终正寝,走向灭亡。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历经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明王朝。然而由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内部分裂,没有采取相应巩固政权的措施。李自成进京后,享安逸、图享乐,沉溺于一片歌舞升平的国度里,花天酒地,不理朝野,失民心,丧民意,致使清兵东山再起,等到吴三桂清兵入关,重燃战火,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最终失败。年仅六岁的清世祖福临改号为顺治,在那些左右大臣的辅佐下,登上了金銮殿的第一把龙椅,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国。
蒲氏家族堪称为邑内名门望族,书香门第之家,父亲蒲槃为人耿直,乐善好施,行德积善。在四乡八里颇有名望。据《淄川县志》载:“蒲槃,字敏吾。器识超远,淹贯经史,行善于乡,不求仕进。明季大乱,蒲氏村当邑东孔道,与第祝擘画守村条理井井。且曰,人孰不畏死,非重赏孰敢与贼战者,不能战焉能守。乃出钱百贯,会众村南枣树下,悬贯满树。曰杀一贼者予若干。由是壮者争出战。淄邑城守倚以为援。顺治丁亥,屡与谢贼抗,城陷而蒲氏村卒完,时磐已五十余。乱平,出资助修城垣数丈。施村东地,为关帝庙膳田,周贫恤困。教三子皆入泮,其季松龄,尤以文名海内。”
蒲槃忠厚大方,学识渊博。虽弃学经商,做点小生意,家境并不宽裕。他亲自教蒲松龄读书,从《百家姓》、《三字经》开始,到《四书》、《五经》,蒲松龄天生聪慧,经史过目不忘,深受父亲钟爱。清顺治18年,蒲松龄遵从父意,同本县“文战有声”的刘国鼎之次女刘儒人完婚。第二年,蒲松龄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考中了秀才。得到当时的考官山东学政施愚山先生的赞赏,称赞他的文章“观书如月,运笔如风”,展示了蒲松龄的才华。
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年近20岁的蒲松龄踌躇满志,邀一二乡党,同邑内好友李希梅、张笃庆等共结“郢中诗社”研究学问。蒲松龄亲自撰写“郢中诗社”序,经常聚会,相互鼓励,吟诗对歌,共伴朝夕,攻读学业,求取功名。后应李希梅之邀,假馆于李家。蒲松龄与李希梅、张笃庆二人一生友谊甚笃,人称“郢社三友”。25岁时在淄川东关(今开河村)李希梅家长时间寄读,潜心治学。闲遐之余,约好友李希梅、张笃庆来到孝妇河边,般阳河两岸,举网捕鱼,烛照紫蟹。在小溪旁,柳荫下吟诗作赋,共叙友情。蒲松龄与李希梅、张笃庆漫步般水河畔,写下了《河洲夜饮》七律诗一首,表露了他们之间的友好情感。“秉烛请宵汗漫游,般河冲击小山头。人渔芳草黄昏夜,客醉寒潭绿水秋。伯仲文章皆大雅,主宾词赋尽风流。何人海上垂芳饵,一线红霓月作钩”。蒲松龄还亲自作《醒轩日课序》说道:“余曰订一籍,日诵一文焉书之,阅一经焉书之,作一艺。做一帖焉书之。每晨起而为之标日焉。庶使一日无,则愧,则惊,则汗涔涔下也”。可见蒲松龄严己要求,勤奋学习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但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事与愿违,不尽人意,屡试不弟,给他精神以沉重打击。
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蒲松龄便因家务纠纷而分居。蒲松龄分得“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家境的贫困成为蒲松龄精神上的一个负担。后来父亲蒲槃积劳成疾,久病不起与世长辞。功名不第,家境不幸,既要照顾年迈的老母、妻儿老小,还要操扯一家人的生活,更加重了蒲松龄的负担。为了生计,蒲松龄就四乡设馆为人代笔歌哭,尝尽了人世间的炎凉无情,人生之路的艰难。
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应同乡好友孙惠之邀,去给江苏宝应县知县孙惠做幕宾,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南游生涯。孙惠(1632——1686年),字树百,号笠山,现昆仑笠山人,顺治十四年乡举,十八年进士。官至江苏扬州府宝应县知县,后以卓异擢补户科给事中。其作有《笠山诗选》等。期间,蒲松龄亲眼目睹了官场宦海的黑暗,饱尝了一个流落外地游子之苦。写下了《南游诗草》、《挽船行》等优秀诗篇。蒲松龄在《寄家》一诗中写到:“年来憔悴在风尘,貂敝谁怜季子贫?瑟瑟晚风吹落木,萧萧衰柳怨行人。秋残病骨先知冷,梦里归魂不记身。雁足帛书何所寄?布帆无恙旅愁新。”该诗倾诉了蒲松龄的怜民之情。在宝应县蒲松龄体察民情,受理诉讼,为民请命,做了不少好事。帮助孙惠治理运河、水患。禁止收取各种苛捐杂税,抚慰民众,得到了宝应县人民的拥护,众口皆碑。但蒲松龄厌倦官场生活,又牵挂着临近的乡试,加以思家心切,蒲松龄急匆匆打点行李,结束了他一生中第一次南游生涯,回到故里。
蒲松龄南游归来后,不久参加了乡试,不料自己的才华又被付诸东流,无缘功名,使他更加伤感。当时,天灾人祸,官税沉重,民不聊生。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处奔波,给人做私塾,靠亲朋资助度日。与生命顽强抗争,采民间之风,汲人间烟火。在《日中饭》一诗中,对自己的家庭生活作了详尽的描述:“黄沙迷眼骄风吹,六月奇热如笼炊。午饭无米煮麦粥,沸汤灼人汗簌簌。儿童不解燠与寒,蚁聚喧哗满堂屋。大男挥勺鸣鼎铛,狼藉流饮声枨枨。中男尚无力,摧盘觅箸相叫争。小男始学步,翻盆倒盏如饿膺。弱女踟躇望色,老夫感到心茕茕。于令盛夏旱如此,晚禾未种早先死。到处十室五室空,官家追呼犹未止!瓮中儋石已无多,留纳官粮省催科。官粮亦完室亦罄,如此蚩蚩将柰何?”
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四十岁的蒲松龄已人到中年,自己的贫困家境始终没有改变,加之小孩都已长大,为了生活所迫,应同邑毕际有之聘,到离家七十里的王村西铺村设馆教学,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年的塾师生涯。
毕氏家祖乃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毕自严系明代万历壬辰进士,官至户部尚书。晋阶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卒赐祭葬赠少保。毕际友,字载绩,号存吾。曾任山西稷山县知县、江南通洲知洲。康熙二年,因漕粮挂欠被罢官返乡。毕家财力充足,家居豪华,地位显赫。建有“石隐园”、“绰然堂”、“振衣阁”、“万卷楼”等。优越的地理条件为蒲松龄教书、著书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这一时期是蒲松龄著书最丰富、生活最充实的一段光阴。蒲老先生的为人也得到了毕家的厚爱,毕际有的儿子毕韦仲对蒲松龄都很尊重。有时与毕家父子咏诗作赋,谈天说地,人之常情,有时也为毕家起草文稿,里外应酬,宾主相处和睦,结下了浓厚友谊。特别是万卷藏书楼,给蒲松龄带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食粮。充实了他的生活。蒲松龄在毕家一面教书一面著书,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也结识了当时一些文人雅士,达官显贵。如当时被誉为“诗坛盟主”号称“一代诗宗”、官至刑部尚书的王渔洋就是毕际有妻子的从侄。经引见,蒲松龄在毕家与王渔洋相识,并经常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得到了王渔洋的赏识。这一时期,《聊斋志异》已具规模,也是蒲松龄创作成果最颇丰的收获季节。《聊斋志异》的成书,王渔洋给了很大帮助,并为《聊斋志异》题诗一首:“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蒲松龄回诗一首依韵酬答:“志异成书共免之,布袍萧索鬓如丝。十年颇得黄洲意,冷语寒灯夜话时。”
《聊斋志异》在毕家引起了一场大的轰动。得到了一大批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的赞赏。如同邑好友高珩,曾任清顺治秘书院检讨、典试江西主考官。篡修《实录》副总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晋阶通奉大夫,高珩第一个为《聊斋志异》撰写序言,给于高度评价。并为《聊斋志异》的广泛传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尽管在毕家有着优厚的条件,日子久了,思乡之情常缠绕有心头。蒲松龄常年在外,无法照料贫寒的家庭,终年教授他人子弟,自己的亲生儿女却无人教读,深感内心痛苦。“我为糊口耕人田,任尔娇情实堪怜。几时能储十石粟,与儿共读蓬窗前。”表达了先生内心的痛苦和愿望。在毕家蒲松龄念念不忘考取功名,参加过十次应试,都“年年交战,垂翅而归。”使他感到命运的不幸,生活的艰辛。因而“悠悠孤愤,积于胸中。”只有借鬼狐之口,来抒发自己悲愤的心情。揭露社会的黑暗,世道的炎凉,人间的无情。这些在他的《聊斋志异》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蒲松龄已是71岁高龄,年逾古稀,加上一生命运坎坷,难于奔波,即告别毕府撤帐归里,结束了他长达三十年的教书生涯。第二年援列为岁贡生。是年,县里举办乡饮酒礼,蒲松龄和他当年“郢中书社”的文友,李希梅,张笃庆被大家推为乡饮介宾。
蒲松龄撤帐归里后,与妻儿老小,日劳月积,尽享晚年,随着岁月的流失,汲取了一生追求功名的教训,舒展了自己的心胸,“世世年来方阅尽,眼中总觉海天宽。”夫唱妻随,家庭和睦闲遐之余,常顾柳泉,因雅爱柳泉,自号“柳泉居士”,曾谓:“予蓬莱不易也。”在茅屋下,柳泉旁设茶待客聊天,与柳泉为伴,搜集创作素材,与人谈狐说鬼,尝尽人间烟火,渡过了他一段难忘的岁月。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蒲松龄的妻子刘儒人由于一生受尽磨难,积劳成疾。“大病呻吟四十余日后”去世,七十四岁的蒲松龄心灵受到严重创伤,悲感交加,自己的生活无人照料,悲楚的心情写出了“尔来倍觉无生趣,死者方为快活人”的诗句。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当一个新的春天刚来临的美好时光,一代文豪蒲松龄,告别了他一生的蒲家小院,在他的聊斋,“倚窗危坐而卒。”享年76岁。蒲松龄去世后,与他夫人刘儒人合葬在村东墓园。
蒲松龄一生清贫,为写聊斋搜集素材,在柳泉树荫下,茅屋边的石桌旁,招待过路行人听人讲故事,也不过是清茶一杯。死后谁料想二百五十余年后,坟墓还会被自己的子孙将墓掘毁,暴尸荒野。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运动风起云涌,波澜壮阔,他们高举“造反有理”的大旗,大破“四旧”大立“四新”,高喊着“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口号,在猎猎的红旗引导下来到蒲翁墓地,推倒砸烂墓碑、碑亭,掘开了蒲松龄的坟墓。但从墓中仅挖出了几方印章和一卷手稿,还有几件铜镜、锡壶、铜灯台。蒲公很谨慎,他担心自己的文章生前不能传世,还会给后人带来灾难,于是,他把一卷密不示人的手稿放在身边和自己寂寞相伴,他一生都寂寞,伴着孤灯苦雨,死后却难得安宁,狂徒们掘开了坟墓,那卷手稿一见风,立刻就风化了,使后人再也难解那卷手稿中的秘密。据目击者说,此墓掘开后,展开手稿,字迹可辩。可惜之过也。历史就是这么残酷无情。
时过境迁,春风又绿。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孝妇河畔三大名人之一的蒲松龄,50年代后,墓园得到了妥善保护。柳泉凉亭也于1979年重建,新刻了著名书法家伟大诗人沈雁冰手书的“柳泉”二字石碑。自1959年始,柳泉得到了绿化,改变了旧时“鼠窜狐栖”的荒凉景象。自80年代后,蒲家庄人充分发掘《聊斋志异》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内涵,以柳泉为重点,大力开展蒲文化研究和蒲文化旅游开发,陆续新建了“石隐园”、“聊斋宫”、“满井寺”、“狐仙园”、“聊斋俚曲茶座”等著名旅游景点,成为邑内重要的旅游胜地。2002年—2003年,成功地举办了“中国淄博国际聊斋文化旅游节”。蒲家庄人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慰蒲翁在天之灵。
蒲松龄故居座落在村东西大街北巷内,步入平康门,沿青石铺满的乡村小路东行,来到现故居正门,三棵古槐盘根错节耸立路边,好像在诉说着蒲松龄的苍桑,也记载着蒲家庄的变迁。蒲氏故居大门是1956年后仿明清时期典型北方建筑重建的,古朴典雅,扁额“蒲松龄故居”五个大字,有文坛巨匠郭沫若于1962年题写。进入大门往北一眺,一尊蒲松龄的雕像掩映在鲜花翠竹中,往北穿过八角门,北折是一正两厢庭院,其中正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正房两侧植满了石榴、翠竹、迎春花、百日红等花卉。院内太湖石是故居修复后增添的,明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农历三月十六日,蒲松龄就诞生在这所小院的正房里。
蒲松龄在他四十二岁写的题为《降辰哭母》诗中提到:“因言庚辰年,岁事似饥荒。尔年于此日,诞汝在北房。”诗中的北房,即指现在的正房。蒲松龄兄弟四人,在他二十多岁时,兄弟折居,“兄弟皆得夏屋,松龄独异,居惟农场老屋三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在那里夫人“刘氏剃荆榛,觅佣作堵。后来子女渐自成立,为婚嫁所迫,努力起屋宇,一子授一室,而一亩之院,遂无隙地。”
故居正房为砖石结构,这里是蒲松龄出生和去世的地方。聊斋中间迎门正面墙上悬挂蒲松龄画像,这幅画像是蒲松龄暮年家居时,请江南著名画家朱湘鳞画的,是蒲松龄流传在世的唯一一幅画像,画像两边是郭沫若手书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画像上方是著名蒲学专家路大荒先生手书的“聊斋”匾额,下方按当地农家风俗摆放着明清式样的长条几、八仙桌和罗圈椅。这里是蒲松龄会客的地方。聊斋东间是蒲松龄的卧室,南窗下一盘土炕,上铺普通农家粗布被褥,炕头放着老式箱柜,窗台上摆放着从蒲松龄墓出土的锡灯,烟袋等用具。聊斋西间是蒲松龄的书房,南窗下是一张古色古香的书桌,上面摆放着蒲松龄曾使用过的砚台、手炉、笔筒等物。靠西墙下一个博古架,北墙下是清代式样的衣架、帽架和坐榻。
聊斋小院西厢房与南院之间西屋相通,里面陈列着蒲松龄先生的生平事迹。著述情况。概括向游人介绍淄博版图,大型陶瓷壁画《聊斋著述图》、《聊斋志异》手稿影印件、蒲松龄大事年表,著述简表等。蒲松龄生平展,以图文并茂的版面配合展橱实物,详细介绍了蒲松龄生平的几个重要阶段如出生、童年、完婚、初应童子试、结“郢中书社”、青云寺苦读、南游七年困窘、设帐“绰然堂”、蒲松龄与王渔洋、科场失意、暮年家居、乡饮酒礼、为民请命、柳泉采风、魂归聊斋等。同时展出了从蒲松龄墓出土的灯台、捻珠、酒壶、酒杯、耳挖、铜簪、铜镜等。蒲松龄先生生前用过的四枚白寿山石印章,都属国家重要文物。蒲松龄一生中有三十多年在西铺毕家设帐授徒,在教书的同时,坚持读书,著书,《聊斋志异》大部创作于此。
蒲松龄著述展厅大致介绍了蒲松龄著述的版本和传播情况,展出的主要版本有《聊斋志异》手稿影印件等共三十余种近百册。蒲松龄著述外文版本展出了《聊斋志异》约二十种有代表性的,世界各国历年版发行的《聊斋志异》版本,并介绍了《聊斋志异》在国外流传的情况。展厅的附属陈列,包括蒲学研究成果展,展出了近四十种国内外研究蒲学的专著学刊。还展出了港台及国外的蒲学研究成果。聊斋故事彩塑展,精选了《聊斋志异》中十个典型故事,用我国传统的民间泥塑形式,将主要情节立体地、形象地展示出来,以便人们直接地形象地了解《聊斋志异》的思想精髓和艺术魅力。
聊斋后院,院中央有一方池,碧池中立一太湖石,名曰“鸳鸯石”。在宽阔明亮的展厅内汇集了当代知名人士的诗画,皆是稀世珍品。郭沫若、沈雁冰、胡厥文、田汉、王昆仑、臧克家、周而复、柳青、费新娥等亲笔题写的诗文;丰子觊、李若婵、俞建华、宋吟可、唐玄、黄幻吾、徐德隆、许麟庐等著名画家的画。顾颉刚、吴作人、刘海粟、叶圣陶、老舍、赵朴初、梁漱溟等名家的词。吴伯箫、廖竞天、陆定一、刘白羽、候宝林、王希坚、启功、范曾、阳翰笙、张友渔、李予昂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墨宝。
西院豆棚瓜架下,摆放着石桌石凳,供游人歇息。院内小桥,曲径通幽,池内荷花映红,鱼游欢跃。院南房悬一横匾“藏珍阁”。无论你是来自国内还是海外游客,都能在这里买到聊斋纪念品以及当地土特产,工艺品、陶瓷、琉璃品、更能买到国内外出版的各类聊斋图书。假如有雅兴,在北房内备有文房四宝,可在此即兴挥毫。
蒲松龄故居,历经苍桑,风云变幻。原为普通农村院落。1938年日本侵略者放火将正房烧毁。蒲松龄九世孙蒲文魁弃家出走东北。房屋年久失修,仅存四面墙壁。解放后,人民政府从1954年起,多次拨款将其修葺。1956年以来,陆续征用了故居之外的南北西三面数十户民宅,扩其建制。1958年,国家为故居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继而设立管理机构。1963年,蒲松龄故居被山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故居被红卫兵查封,被蒲家庄革命委员会占作办公室。1973年,故居被重新收回。是年,对原有房屋进行了修缮和整理。1977年,省革委重新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包括:故居旧址、附属展室、柳泉、墓园。为加强对故居的管理,1980年,市政府批准建立了蒲松龄纪念馆,以后对故居、柳泉、墓园进行了修葺绿化。
现蒲松龄故居拥有六个小院,七个展室。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展览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有资料研究室、群众工作部、陈列技术部、保卫科、办公室等机构。并成立了蒲松龄研究所,蒲松龄研究会,主办有全国唯一一家蒲学专业学术刊物《蒲松龄研究季刊》,发行国内外,成为蒲文化研究中心。陈列体系完备,展览内容丰富,成为淄博最负盛名的旅游胜地之一,每年接待中外旅客三十多万人次。
蒲松龄纪念馆馆藏十分丰富,达一万三千多件。主要有蒲松龄画像及其手稿、印章、《聊斋志异》的各种旧抄本、刻本、外文译本、港台版本及精平装本,改编的白话聊斋,连环画册、戏曲、影视剧本以及蒲学研究的论文、专著等。
几十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著名学者专家前来观瞻。胡耀邦、乔石、万里、田纪云、杨静仁、钱伟长、郝建秀、袁宝华、朱学范等前来此瞻仰蒲公,留下了历史的遗迹。
自1960年以来,中外著名学者,友好人士也慕名前来探究一代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奥秘,已征集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外著名学者、诗人、画家、书法家等题字题画600余件。蒲松龄故居已成为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和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5. 以古代为背景的灵异鬼怪小说

灵异怪谈网 http://blog.163.com/kity30001/
有真实的见鬼视频,有声灵异小说等

阅读全文

与有声小说白话聊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