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短篇小说刘永福

短篇小说刘永福

发布时间:2021-06-15 15:14:02

⑴ 谁知的晚清四大讽刺小说是什么

刘鹗《老残游记》、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孽海花》。

1、 《老残游记》

作者刘鹗(1857年-1909年),全书20回,描述江湖郎中“老残”的故事,艺术成就最高。胡适认为此书描写工夫最精到。

《官场现形记》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共60回,结构安排与《儒林外史》相仿,演述一人后即转入下一人,如此蝉联而下。作品以晚清官场为表现对象,集中描写封建社会崩溃时期旧官场的种种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

这里既有军机大臣、总督巡抚、提督道台,也有知县典吏、管带佐杂,他们或龌龊卑鄙或昏聩糊涂或腐败堕落,构成一幅清末官僚的百丑图

2、 《官场现形记》

作者李宝嘉(1867年-1907年),全书60回,由各章独立的短篇故事集结而成。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吴趼人(1866-1910)著,计108回。这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它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从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为止所耳闻目睹的近200个小故事,勾画出中法战争后至20世纪初的20多年间晚清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范围比《官场现形记》更为广阔。

除官场外,还涉及商场、洋场、科场,兼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社会风尚以及世态人情都颇为深刻,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可以帮助读者透视晚清社会和封建制度行将灭亡、无可挽救的历史命运。

3、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作者吴沃尧(1866年-1910年),全书108回,反映了中法战争后二十年中国社会现象。

《老残游记》刘鹗(1857-1909)著,刘鹗,字铁云,笔名洪都百炼生,共20回。刘鹗本是一位企业家、学问家,并不是职业作家,但其文学家之名却远胜企业家和学问家。这部小说是他晚年所写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未竟作品。

小说以一个摇串铃的江湖医生老残(铁英)为主人公,叙写其在中国北方游历期间的见闻和活动,对清政府的腐朽黑暗,官吏的残暴昏庸,百姓的贫困交迫等等,都有所暴露,尤其着重地对那些名为“清官”,实为酷吏的虐民行为进行了有力抨击,作者借《老残游记》表达自己对社会、国家危亡现实的强烈忧患意识。

4、 《孽海花》

作者曾朴(1872年-1935年),全书30回,附录5回。即赛金花与状元金雯青的故事。

《孽海花》曾朴(1872-1935)著,35回。《孽海花》是一部既具有谴责小说、又具有历史小说,还具有政治小说特点的长篇小说。小说写金汮(字雯青)中状元后在苏州纳名妓傅彩云为妾;后奉命出使俄、德、奥、荷等国,带傅彩云同往。

归国后,金雯青病死北京,傅彩云离开金家,赴上海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后又到天津为妓,称赛金花。

小说以金雯青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描写了从同治至光绪30多年间的历史文化的推移和政治社会的变迁,暴露了统治者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的科举制度,讽刺了那些达官名士,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心态。

同时也热情地歌颂了冯子材、刘永福等抗战英雄和孙中山等民主革命党人的革命活动,表达了作者反对封建专制,鼓吹民族民主革命的爱国救亡的思想。小说中所写之人物,无不有所影射。

(1)短篇小说刘永福扩展阅读:

起源

鲁迅在1923年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中评论刘鹗的《老残游记》、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曾朴的《孽海花》等四部小说时指出,在光绪庚子(1900年)后,谴责小说特别盛行。

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在戊戌变法失败,庚子义和团运动爆发,“群乃知政府不足与图,顿有掊击之意矣。

其在小说,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而辞气浮躁,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说”。鲁迅在1920年最早将此类小说称为“谴责小说”以别于《儒林外史》一类讽刺小说。

此后,此四本书统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四十年后,夏志清在1961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也指出,“古代读书人受到孔孟教育的影响,个个都觉得应该甘为人民喉舌,揭露朝廷、社会上所见到的黑暗现象。

但他们生活在皇帝专制政体下,大半变得‘明哲保身’、‘温柔敦厚’起来;也有很多人无意官场,或者官场失意,人变得消极,求个‘怡然自得’就够了;到了晚清末年,专制政体即将瓦解,读书人才真敢放胆写出他们心里要说的话来,所谓‘谴责小说’的盛行,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体说来,中国现代文学是揭露黑暗,讽刺社会,维护人的尊严的人道主义文学。”

⑵ 关于刘永福、冯子材的故事

民族英雄。在清末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率兵抗击外国侵略者,显示中国军人的不屈意志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⑶ 刘永福、冯子材的故事读后感,350~400字,要快

冯子材(1818年7月29日—1903年9月18日),字南干,号萃亭,汉族,生于广东钦州沙尾村(今属广西钦州沙尾村),晚清抗法名将,民族英雄。自幼父母双亡,流落江湖,历任广西、贵州提督。咸丰年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中法战争时,已年近70,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
刘永福(1837-1917年),字渊亭,本名义,广西上思人。雇工出身,原为广西天地会领袖,1865年起义失败,受清政府镇压,率300人出镇南关(今友谊关),在中越边境保胜一带,开辟山林,聚众耕牧,号“黑旗军”。刘永福“胆气过人,重信爱士,故所部皆死力之”。刘永福率黑旗军驻越南二十余年,与越南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法战争时,帮助越南政府抗击法国侵略军,“一战而法法驸马安邺授首,再战而李威吕分尸,三战而法全军焚灭”。因成功抗击法国的侵略而名闻中外。该片以“中国梦”为主题,以抗法名将冯子材为主要人物,通过对高科技的运用,在电视荧屏上呈现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众多悲壮场景,将冯子材率领将士取得的镇南关大捷通过动画形式“还原现场”。
同时,该片在历史故事基础上,加入吸引青少年观众的创意细节,使波澜壮阔的英雄叙事中也拥有幽默诙谐。创作者们尤其注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通过动画片这种青少年喜爱的艺术形式,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冯子材是晚清的一代名将。中法战争爆发后,67岁老将冯子材率军出征,于1886年3月23日在中越边境的镇南关前隘一战歼灭入侵国境的法军主力,取得名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⑷ 晚清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铁血将军刘永福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晚清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铁血将军刘永福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钦州市委副书记黄道伟为本书题词
邵华泽为本书题词
邵玉凤为本书作画
邵子懿为本书题词
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长方子翼为本书题词
张惠臣为本书题词
朱敏、刘铮为本书题词
土地者,祖宗之留遗也,镇军者,天子之臣民也,
天子不能守土地以与人,镇军不敢背祖宗以资敌。
刘永福(1837-1917)——抗法抗日的民族英雄,本名刘义,号渊亭,生于现广西钦州。少年时因家贫而做过佣工,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一个好身体和坚韧不拔的性格,这为他的传奇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永福当时所处的社会,正是中国发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他出生后的第三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战争以清朝失败并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告结束。战后割地赔款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侵略者和清政府的压榨下,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爆发了一次次的农民起义,尤其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将无数分散的农民起义汇聚成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高潮。在……
免费的,直接下载就行

⑸ 感人的故事

我第一次见到它,是在风雪的夜里。我不会抱怨这种天气,因为我是个优秀的登山探险者,我必须在这种天气下工作。我的帐篷扎在海拔三千多米处雪峰的腰上,冷极了。它从帐篷外面进来,一对冷傲的眼睛藐视着我。我惊呆了:它是一只多么优秀的猎豹!棱角分明的头颅、光洁柔软的皮毛、强壮发达的肌肉、稍稍卷曲的鞭尾,这些使它浑身上下透出一股逼人的精力和孤独。天啊,在它身上也许集中了猎豹家族所有的优点!可,它是怎么到这儿来的?又是什么原因使它到这儿来的呢?这个原因竟能使它暂时抛开对异类的藐视而同我呆在一个帐篷里!我由衷地对它产生了敬畏,也很想知道关于它的一切。我拨了拨火盆,炭火很旺地燃烧着。我想它不会伤害我,因为它不屑;更使我惊异的是,这只猎豹连怕火这种动物的本能都抛弃了。它一眼也不看我,卧下来凝视着火盆,一动不动,像一尊冰塑。但,这是一只猎豹!我偷偷打量它,它的眼里忽然有了些暖意,好像在笑,不知道它在想什么。我知道我是无法理解它的,也许连它的同类也无法理解它。何况,想在这个地方生存下去是不可能的,可怜的猎豹,它到底要干什么?次日醒来,发现猎豹正用冷森的眼光看着我。见我醒了,它一转身出了帐篷。我追到帐篷口,掀起了帐帘。雪地里,它以猎豹家族最优美的姿势向上跳跃攀爬。通常,猎豹是以这种姿势捕猎的。我见过那情景:几十只猎物飞逃而去,卷起滚滚尘烟。猎豹弓起腰,撑开四腿,闪电般刺入尘烟中,从猎物群中从容选定它胜利的祭品......它从不打伏击:不,它不会干那种卑劣的事。现在 ,那只猎豹就是以这种捕猎的姿势向上奔着。我回身时,发现火盆上放着一只烤熟了的山鸡。一定是它弄的。为这只山鸡,它一定很早就出去,跑了很远的路,而且打到后撕掉猎物的毛,剖开它的腹,为我准备了早点。我不敢想象它是怎么不停地在火盆上翻转山鸡的,作为一只动物,它竟不肯欠人的一丝恩惠,而且居然有这样的胆量和灵性!
我收拾起了行囊,也开始向上爬。我抛开了原先设想的登山路线。我不必担心前方会有什么不测,因为只要顺着猎豹的足迹走就不会有危险。——不知为什么我会这么信赖一只次于人的动物,但我是这样的坚决!我一定要在天黑之前登上山顶,否则我会被冻死。因为向上的坡度越来越大,我根本无法把帐篷背上去,上面也不会有让我扎帐篷的地方,更要命的是,山顶的夜风有足够的力量把我在十几秒内冻僵,登山服根本挡不住那寒气。我一边爬着一边还得检查我的登山服的纽扣、带子、拉链。到了中午,峭壁已经陡得使我看不见山顶了。这时候,我第二次看到了那只猎豹。
它剧烈地喘息着,紧张地盯着我,足有十秒种,然后掉头上了另一条路。我不知道上面发生了什么事让它折回来看我,但我知道必须跟着它,因为它长久地在自然中搏杀,感觉比人要灵敏得多。它一定察觉了什么危险而来阻止我—— 一定的!我必须快些,不然风越来越大,时间久了,雪会掩住猎豹的足迹,这会使我迷路,而且探险计划会搁浅。
我大概上了山的另一边。这个鬼地方,正在风口上,雪几乎糊住了我的登山帽,我需要不断地清理它才行。风雪不断抽打在我身上,冰冷和孤独几乎窒息了我,但我无暇去想了,我必须快!我看着它的背影,目送它再次远去。因为陡的缘故,它已经不能跳跃奔跑,它把爪甲深深地抠进雪中或是岩缝里,身子紧紧贴着峭壁,向上滑进,像一只爬墙的壁虎那样灵捷和谨慎。我浑身忽然异样地充满了一股激情,这激情使我在一瞬间忘记了一切,我知道这是被猎豹所吸引着的!
不久,我突然感到峭壁猛地震动了一下。凭经验,我知道另一边发生了雪崩!一般说,这里常年的厚雪早被风凝住了,又没有意外冲击,根本不可能雪崩的。上帝,要不是那只猎豹,我一定死了,伴着永远的雪峰,而且真与天地同在了,直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
接近黄昏的时候,我终于到达了山顶。我第三次看到了猎豹。它迎着轰响如雷的厉风,蹲在这山顶亘古不化的积雪中。它身上均匀地撒着金色的阳光,像一尊金塑的雕像。这情景是那样凝重,那样庄严,连上帝也会被感动。它就这么一动不动地看着远方。天地都在沉默,惟有风在鸣。
这就是我们脚下的一切:云霞含着千峰万岭,吞吐着万相气息,在斜阳余辉映照之下,它们变幻着橙红色的光华,从远天一直流到我们的头上;流云在疾风骤行中如千军万马,轰鸣驶过我们的头顶。五色的霞光泄出如遥远天边的玫瑰,点染得群山俱羞,唤来薄薄的雾遮住曾经伟岸的身躯。夕阳尽情挥洒天地间的风云,叱咤着万种豪迈与温柔;缤纷绚丽的光环交织着光与火的诗篇,燃烧天宇之外的恢弘;纤柔如指的光线弹奏着血色的交响,咏颂苍穹无限的壮美。一曲未毕,天边的霞光已如点点的涟漪,散如落花,垂至心头,积成弯弯的彩虹,久久也不褪散......
我忘记了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和猎豹一起溶进这部不朽的天作之中。我忘情地把手搭在它的头上。它用尽全身力气,向太阳长啸一声,长啸中迸发出冲天的激情,一直奔射到夕阳之外,拥抱天宇中的一切!我们都被凝固了,很久很久......不是风雪,是此时此地。天快黑了,我们必须下山了,我推了推猎豹,它不动,再推,还不动。这时我才发觉它已经被冻得僵硬了。可怜的猎豹,它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竟是为了看一次这样的美景!我回想着昨晚的情景,终于明白它为什么会钻到我的帐篷里:未达心志,它不愿死,它必须取暖籍以生命的延续!现在它真的如愿了,并报以生命中最后一声长啸。在它不瞑的笑目中,是否留下了永久的心境?它与天地同在了,而且永远,直到地球毁灭的那一天。它的心境永远比我的要壮美,因为它付出了它的生命。我应该记录下这一孤独伟大的精灵。我终于想起我的照相机,并为它拍了张遗照。我知道我没权利再占有猎豹的一切,我下了山。
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但没人相信。没人会相信猎豹会出现在那种地方,更没人相信猎豹会欣赏夕阳。我辞去了登山的差使,因为想起那只猎豹,我便自惭形秽,加上这次登山没能完成我的主顾给我的任务。但,我一生中这最后一次登山已经嵌入了我的生命。我唯一遗憾的是关于那张照片。照片洗不出来了,那地方太冷,即使防冻相机的快门也冻住了胶片根本没曝光。这故事,只有永远说给我一个人听了。

⑹ 【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发扬刘冯精神的感悟,读后感作文

《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读后感【篇一】

今天老师给我们发了一本书,叫《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拿到 书本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很快,我就被书中的民族英 雄冯子材深深震撼和打动了。 冯子材是一个年近七十岁的老人。那时,由于他看不惯清政府的 腐败,官场的黑暗时时想报效祖国又得不到重用,但又愿和贪官们同 流合污, 加上年高多病, 一气之下便告老还乡。 听到镇南关失守的他, 便招兵

买马,一切准备就绪,为了了解作战地形,年近 70 的他走遍 了每个山头,选好了作战场所。 他了解到法国士兵,大多是天主教徒,星期天做礼拜,于是他抓 住了这次机会,深夜偷袭法军,随让有些小成功,但随后法军的支援 部队很快赶来。冯子材便借助有利地形,将法军一举歼灭,镇南关大 捷,大快人心,但他并没有被胜利的喜悦冲昏头脑,但他乘胜追击崩 溃的法军,最终获得了胜利。 正是有了像冯子材这样的爱国志士才有了我们国家的伟大胜利, 挺起了中国的脊梁。生活在 21 世纪的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的 生活来之不易,不应该忘记英雄志士的努力。一切仁人志士是中国的 脊梁,革命先烈是中国的脊梁,无数英雄是中国的脊梁,才有了今天 的幸福美满的生活是他们用生命为我们创造的。将军气涌高于山, 看我驱出玉关。平生蓄养生死士,不斩楼兰今不换。这是黄遵宪赞 美冯子材老先生的。

《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读后感【篇二】

首先要声明,这个故事与基情无关,其实这是一个英雄惺惺相惜的故事。

刘永福(1837-1917)者,清末黑旗军领袖,抗法和保护台湾的英雄;冯子材(1818-1903)者,清末名将,抗法英雄,著名的镇南关大捷的缔造者。但是这个故事的开始是匪与官的故事。

刘永福起初是一位起义者(1857至1865年间),算是太平天国起义地方武装的一支,是匪,后来被官府剿得在国内呆不下去,于是远走他乡,跑到越南打下一片天地(1867年以后),干起了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买卖。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当法国侵略者入侵越南,以及借此入侵中国之际,率军起而抗之(1873-1883年间)。

冯子材起初也是一位起义者,参加过广东天地会起义,但很快投身清廷,从小卒子慢慢成长为带兵打仗的大将,是官,为政府方面抵挡法军入侵的将军。当是时也,冯子材意识到,仅有官军的力量,是无法与装备、训练先进的法国侵略者抗衡的,需要敌后的兄弟们协助,方能战而胜之。于是,冯子材主动联系刘永福,两人终于携起手来。后来,正面有冯子材官军的抵抗,后有刘永福黑旗军的骚扰,终取得抗法的镇南关大捷(1885年初)。

官方史料中没有明确描述刘、冯交往的经过,1995年出版的由冯子材曾孙、刘永福外曾孙冯绣娟撰写的《冯子材的故事》一书,首次出现了刘、冯各为其主一度交战的记载。冯子材故居中的事迹介绍应该是依据该书的。

刘永福晚年想回国定居,关于在何处落籍,开始刘永福想在原配夫人家乡宾阳安家,遭到宾阳人抵制,刘永福当时很失落。冯子材听说后,给刘写信,说:人云一山不藏二虎,君祈莫信夫惟英雄敬英雄!冯欢迎刘永福回钦州落籍。

但刘永福对冯子材还存有疑心,因为自己曾与冯对敌过,官匪不两立,所以刘永福决定回到出生地防城的那良去兴建房屋。冯子材又亲自跑到那良对刘子材说:你在越南两斩法酋,法人对你恨之入骨,那良地处中越边境,法军在山上已经筑好炮台,你竟然在法军眼皮下建大屋岂不如虎口旁边建猪栏?如果法军知道了,随时有招祸之地,绝无安全可言,请你三思,跟我回钦州定居方为上策。并对刘永福说:你我同居钦州,你镇南,我守北,万无一失。刘永福为冯子材情所动,决定在钦州筹建三宣堂。1897年三宣堂落成,1898年秋刘永福二女和冯子材第十一子完婚,刘冯结成亲家。这个故事由冯、刘共同的后人讲述,应该有一定的可信度。

匪与官终成为生死之交,胸襟坦荡,英雄相惜,共同在那个末世创造了我们这个民族不多的辉煌,实为国家和民族之大幸。

田汉1962年在钦州瞻仰冯子材墓后,写了一首诗:泥桥岭畔古城东,且驻征车吊萃翁。松啸如闻嘶战马,花香端合献英雄。扶妖江左成遗憾,抗法关南有大功。近百年来多痛史,论人应不失刘冯。

近代史上这两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在南国共同缔造的辉煌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⑺ 刘永福冯子材小故事告队我们什么

便满布衰草凄凄的忧郁

此时他乡的漂泊

也满载梦中的乡愁

在无奈的相思中

继续飘摇成季节的落叶

阅读全文

与短篇小说刘永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