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福斯特的《莫瑞斯》台湾译本叫什么译者是谁
莫利(里)斯的情人,
电影刚出时有小说应该是没有再版
电影是找得到的
墨利斯的情人Maurice(1987)
❷ 高分求福斯特小说《最漫长的旅行》电子版
《莫里斯》Maurice(英国1987)
主演:詹姆斯·威尔比、休·格兰特、鲁伯特S各雷夫斯
影片改编自英国著名小说家E·M·福斯特的同名小说。如今已成为性感英伦情人的休·格兰特出演此片时还是二十多岁毫无名气的新星,但他清秀俊美的脸庞和优雅柔弱的举止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触动。他和詹姆斯·威尔比双双获得了威尼斯影帝桂冠。此片也为他铺设了一条通往好莱坞的星光大道。本片导演詹姆斯·伊沃里还把福斯特的另两部作品《看的见风景的房间》和《霍华德庄园》搬上了银幕并获得了奥斯卡奖,被称为是用摄影机诠释福斯特小说精髓的权威和大师。
1913年,福斯特访问了英国诗人兼同性恋运动先锋爱德华·卡宾特的住舍。作家是这样描述《莫利斯》的创作过程的:
“肯定是我第二次或第三次去访问那座神舍时,点燃了我创作的火花。他(指卡宾特)和他的同志恋人乔治·梅里尔一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激发了我的灵感。乔治摸了一下我的后背——就在臀部上面轻轻地碰了我一下。我相信他对很多人也是这样,但当时给我的感觉是如此异常,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就好像牙齿掉落后留下的空处给人的感觉。心理的感受与体格的兴奋一样强烈,而我背部那一小块的感觉似乎未经思维就进入了我的脑子。当时发生的一切一定是受了卡宾特瑜迦般的神秘所配合,我也就在那一刻感觉到了表达的冲动。”
“我回到我母亲养病的哈罗加特后,马上动笔写《莫利斯》。以前从来没有一本书是这样写成的。小说大体上为三个人物,并以其中两个人的团圆告终。这一切都自然地涌出笔端,思路毫无障碍。小说于1914年完成后,我给几位小心挑选的朋友(有男有女)看了一下,他(她)们都很喜欢。”
《莫利斯》以主人公莫利斯的少年时代开始,描写他如何在剑桥大学与同学克莱夫偶遇并相爱。克莱夫后来抛弃了莫利斯,与一位门当户对但毫无生气的女子结婚,走上了仕途。莫利斯被推向了痛苦的深渊,而宗教也并没能给他任何启示。他各处求医,希望能成为“正常”人,但这一切只加深了他的痛苦。克莱夫家庄园的守猎人艾列克爱上了莫利斯,在一个寂静之夜爬入了莫利斯的房间。最后两人放弃了各自的前程,奔向绿林,永不分离。小说的结尾显然是卡宾特与他的情人梅里尔的写照。当时D. H. 劳伦斯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被禁,加上离奥斯卡·王尔德的审判不久,所以《莫利斯》公开出版的可能性几乎没有。相似的人物与故事情节使《莫利斯》被称为同性恋版的《查太莱夫人的情人》。无独有偶,福斯特与D. H. 劳伦斯不仅是文坛知己,私交也很好。
福斯特在《莫利斯》的手稿上写了这样的批语:“能发表,但值得吗?”虽然作者几易其稿,该作品也曾在小范围的朋友圈内传阅,但福斯特生怕别人因此误解他的其他作品,言明《莫利斯》只能在他死后发表。1969年英国取消了对同性恋的刑事处罚,1970年福斯特去世,《莫利斯》于1971年出版。福斯特几十年来陆续创作但从未发表的同性恋短篇小说集《生命来临》(The Life to Come)也随后发行。《莫利斯》与《生命来临》的发表使一些保守的评论家跌破了眼镜,因为福斯特倡导的自由、平等与人道的思想是令人无以鞭驳的,但作者对通过同性恋的正面描写来表现同样的思想时,对世俗的陈见提出了严厉的挑战,使一些人无以适从。除了把《莫利斯》归为失败之作以外,也有一些评论家索性不提这部福斯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莫利斯》是失败之作吗?这部小说的情节比较简单,结构与其它作品相比也显得松散一些。主要人物之一、莫利斯的情人和救星艾列克在小说三分之二的篇幅过后才出现,但全书最大的败笔是克莱夫得了一场感冒,病愈后变成了异性恋,提出与莫利斯斩断情丝。书中没有给克莱夫的突变提供足够可信的解释,虽然我们可以用克莱夫双性恋的假想来解释,但毕竟太显唐突。②从风格上讲,《莫利斯》虽然再现了福斯特典型的流畅语言,但表达很带有日记体的风格,而且明显地用了很多短句,所以没有象其它作品的显得精雕细琢。然而正是这份自然使《莫利斯》成为最真实反映作者心态的作品。更重要的是,《莫利斯》的主题远远地超越了当时社会的承受能力,整部作品是一腔诚实而自尊的呼吁。对福斯特来说,《莫利斯》代表着他思想上的一个飞跃。此时他已不再提倡和解与妥协式的沟通,而是呈现人物与本阶级决裂。这种决裂不仅给莫利斯带来了幸福,而且为作者十年后创作《印度之行》作了思想和精神铺垫。
❸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是谁啊怎么不见他的资料呢
英国小说家福斯特
生卒:1879年1月1日-1970年7月7日
代表作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
❹ 福斯特的小说的风格是什么
福斯特的小说属于英国风俗小说的传统。它的思想内容是人文主义在20世纪的反映。他以此讽刺、批评英国社会,并相信实现了“爱的原则”,社会矛盾就可以和解。作者善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往往幽默而微带讽刺。文字优美精练,常用一些象征手法,耐人寻味。
❺ 福斯特在这些演讲中谈到小说与现实的关系是什么
提出小说既大于现实又小于现实的观点,这差别取决于作者的气质。他又提出“平面人物”和“浑圆人物”的著名观点,这两个术语为后来评论家所经常引用。“平面人物”就是17世纪琼森提出的“气质”,即“类型”,“平面人物”只具备一种“气质”。而“浑圆人物”则给人以立体感,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性格。
❻ 求(莫里斯的情人) 书籍《莫瑞斯/Maurice》作者:(英)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中文版。谢谢
http://pan..com/wap/shareview?&shareid=259961&uk=2869487881&dir=%2F%E8%8E%AB%E9%87%8C%E6%96%AF%E7%9A%84%E6%83%85%E4%BA%BA%2F%E5%8E%9F%E8%91%97%E5%B0%8F%E8%AF%B4%EF%BC%8C%E6%9F%8F%E6%8B%89%E5%9B%BE%E8%AE%BA%E8%91%97&page=1&num=20&fsid=2052471006&third=0
❼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谁能给我些关于他的介绍,要中文的。谢谢。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
E·M·福斯特(Edward Morgan Forster,1879年-1970年),英国小说家、散文家。
1879年1月1日生于伦敦。父亲是建筑师,福音派信徒,强调一个人应有道德责任感。母亲则比较随和、宽容。幼年时父亲去世。少年时,入肯特郡坦布里奇学校。这是一座“公学”,在这里的经历使他以对英国“公学”十分反感,因为这种学校训练出来的学生“体格发育好,头脑也比较发达,但心灵全不发达”。
1897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与新实在论哲学家穆尔和古典学者狄金逊交往,生活在一种自由主义、怀疑论、崇拜南欧和古代文明的文化气氛中。
开始创作后,他成为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布卢姆茨伯里派的一员,强调爱、同情、敏感、美的创造和享受、追求知识的勇气,实际上是流行在上层知识分子中间的人文主义精神。他反对基督教,但不反对宗教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派往埃及亚历山大城,在部队中任文职。1912和1922年先后两次游历印度。1946年剑桥大学国王学院聘他为荣誉研究员。1970年在考文垂逝世。
他著有《霍华兹庄园》(Howards End,1910)、《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1924)、《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莫瑞斯》(Maurice)等小说,而非小说作品有《小说的几个方面》(Aspects of the Novel),并曾经荣获英国最古老的文学奖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现在美国文艺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Letters)设立有E.M.福斯特奖(E.M.Forster Award)。
福斯特的主要成就是五部小说和一部演说集。此外还有一部杂文集(《阿宾哲收获集》,1936)、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两部传记。他的第一部小说是《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1905),书名是蒲柏的一句诗的后半句,前半句是“蠢人们却闯进了”。小说写英国中产阶级的宗教道德观念,故事曲折,人物性格复杂。《最长的旅行》(1907)的主题是现象与实在(实际的存在)的矛盾。书名引自雪莱《灵魂上的灵魂》一诗,意指不自由的结合是“最令人厌倦、 最长的一次旅行”。 故事写的是想象中的爱情与现实生活的矛盾。作者本人和一般评论都认为这部小说并不成功。《看得见风景的房间》(A Room with a View,1908)以意大利为背景,用喜剧手法写虚伪与真实,自由、爱、音乐、意大利下层人民、自然风景等与假道学、虚情假意、传统陋习、英国市民阶层、窒息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福斯特最主要的小说是《霍华兹庄园》(Howards End,1910)和《印度之旅》(A Passage to India,1924)。《霍华兹庄园》写代表英国中产阶级上层的精神和文化的施莱格尔姐妹和同一阶层代表实干、缺乏想象和傲慢的威尔科克斯一家之间,以及英国中产阶级上层和下层之间的复杂关系。《印度之旅》是作者最后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者在这部作品里把“联接起来”的思想扩大到不同的民族。
福斯特的小说属于英国风俗小说的传统。它的思想内容是人文主义在20世纪的反映。他以此为武器,讽刺、批评英国社会,并相信实现了“爱的原则”,社会矛盾就可以和解。作者善于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往往幽默而微带讽刺。文字优美精练,常用一些象征手法,耐人寻味。
《小说的几个方面》(Aspects of the Novel,1927)是1927年作者应剑桥大学之请所作的一系列“克拉克讲座”的演讲集。此书与勒勃克的《小说技艺》(1921)同为比较系统的论述小说艺术的著作。
福斯特曾发表过中篇《机器休止》(The Machine Stops,1909)。他自认这篇作品是特地为了针对一些乐观(在福斯特着来则属天真)的论调而写的。故事叙述未来的社会由於对机器过分依赖后来机器发生故障,一切停顿下来,人类由於再无独立求生的能力,遂一一死在停顿了的机器的怀里。这篇极尽讽刺的作品,在相隔了大半个世纪的今天着来,警世触目之处仍然不减当年。
❽ 高分求福斯特小说《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电子版
360doc 个人图书馆,应有尽有。
❾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人物作品
中文名英文名首版时间体裁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1905小说最漫长的旅程1907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Room with a view1908小说霍华德庄园Howard send1910小说印度之行A passage to india1924小说小说面面观Aspects of the Novel1927文学评论阿宾哲收获集1936随笔集为民主喝彩两声Two cheers for democracy1951随笔集莫瑞斯Maurice1971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