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尼采写过的所有书籍的名字
1871年 27岁 执笔《悲剧的诞生》。 1872年 28岁 1月,出版《悲剧的诞生》。2月——3月,在巴塞尔大学演讲,发表《德国教育设施之前瞻》(殁后作为遗著初次出版)。 1873年 29岁 《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一篇出版。发表《希腊人悲剧时代的哲学》中之部分文字(殁后作为遗稿初次出版)。 1873年 30岁 发表《不合时宜的考察》第二篇、第三篇。初读法国作家斯汤达尔的小说《红与黑》,如受电击。 1876年 32岁 7月,《不合时宜的考察》第四篇出版。八月,贝鲁特剧场演出第一次祝祭剧。9月,与心理学家保罗·李(RaulRee)缔交,病况恶化。因病,巴塞尔大学课程请假休讲。冬,与保罗·李及梅森伯格同任于索特林。10月11月在索特林与华格纳作最后的晤谈。撰写了《人性,太人性的》最初的备忘录。 1877年 33岁 9月,回巴塞尔,复于大学授课。 1877年 34岁 与瓦格纳的友谊关系终结。1月3日瓦格纳赠送《帕西法尔》(Rarsifal)一书。5月《人性,太人性的》第一篇出版;给瓦格纳最后一封信,附《人性,太人性的》赠书一册并扉页致辞。 1879年 35岁 重病。辞去巴塞尔大学教席。《人性,太人性的》第二篇上半部出版。 1880年 36岁 发表《漂泊者及其影子》,后来作为《人性,太人性的》第二篇下半部分出版。春天,初抵日内瓦,10月,在日内瓦过乘冬。 1881年 37岁 1月完成《曙光》,6月出版,7月在西尔斯·马莉亚过夏,8月,孕育了“永恒之流”的思想。11月27日,在日内瓦初次聆赏比才的《卡门》。 1881年-1882年 37-38岁 执笔《快乐的知识》并于同年出版。 1882年-1888年 38-44岁 对一切的价值作价值转换的尝试。 1882年 38岁 3月,至西西里旅行。四月开始与罗·落乐美交际。5月,完成《快乐的知识》(Diefroliche Wissenschaft),并出版。11月以后,在拉伯罗过冬。 1883年 39岁 2月,瓦格纳病逝。执笔撰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部,6月,出版。7月,执笔《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二部。12月,在威尼斯过冬。 1884年 40岁 1月,在威尼斯,执笔撰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三部。8月斯泰因访尼采。11月起执笔《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四部(1885年私家出版),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深深感动。 1885年 41岁 执笔《善与恶的超越》。 1886年 42岁 5-6月,在莱比锡与厄尔温·罗德最后一次之晤面。7月,《善与恶的超越》出版。 续写《快乐的知识》第五部。 1886年 43岁 7月,完成《道德的谱系》,11月,私家出版。11月11日,致厄尔温·罗德最后一封信。 1888年 44岁 1月,因丹麦文艺史家布兰斯的介绍始知有齐克果其人。4月,第一次往在托里诺(Torio)。布兰德斯在哥本哈根大学开“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讲座”。5月-8日执笔《瓦格纳事件》,9月出版,《狄奥尼索斯之颂》脱稿。8月-9月撰写《偶像的黄昏》(1889年出版)。9月,撰写完反《反基督》,10月-11日撰写《瞧!这个人》,12月撰写《尼采对华格纳》《心理学家的公文书》,死后收入全集中出版
㈡ 第一次读尼采的书,应该选择哪本
《上帝死了》,这本书选编了尼采所有著作里的十一个命题几乎概括了尼采思想的全部,堪称尼采思想的小网络全书,在你对尼采很陌生的情况下,这本书会是你不错的选择,有助于你深一步了解尼采其他著作里的哲学思想精华。
㈢ 当尼采哭泣 最后尼采念的书是哪一段
《当尼采哭泣》是2011年1月1日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美] 欧文 D·亚隆。[1] 《当尼采哭泣》是一本经典的心理推理小说,《当尼采哭泣》中人物多来自真实的历史,作者欧文·亚隆假托19世纪末的两位大师:尼采和布雷尔,基于史实将两人合理虚构连结成医生与病人,开启一段扣人心弦的“谈话治疗”。
㈣ 请问尼采精神失常以后还出过著作或言论吗还是他疯掉以后就再也没正常过,直到辞世
1楼的有点奇怪。尼采1900年就死了,还1989年。
的确,是1889年,45岁的尼采在大街上吟完最后一首诗,就疯了。
lz的这句话是尼采在《我妹妹与我》这本书里面说的,但此书在尼采生前并未出版。很可能是尼采的妹妹整理出来的,经过她这么一整理,离尼采的原来的思想就相去甚远了。
而且,这本书,是尼采疯了之后写的,也不能说写的,不如说,是尼采的妹妹写的。我们怀疑它有多大的真实性。一般行家是不把这本书列入尼采的全集的。
从此书的内容来说,也失去了尼采没疯之前的思想高度。
所以,在疯与不疯之间的尼采才是那个最高的尼采,因为这时他的精神高度紧张。这就是思想活力的来源。
㈤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原文
意思是欲成就伟大,必先承受孤独。
出自:德国尼采的《敌基督者》
原文: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
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译文:
想要成为震慑世间的人必须先要忍受长久的沉默,谁最终将要点燃闪电,一定是长久漂泊的人。
赏析:
尼采要建立新的哲学,将生命意志置于理性之上的哲学,非理性的哲学。作为对理性提出了挑战,他提出了强力意志说。用强力意志取代上帝的地位,传统形而上学的地位。
强力意志说的核心是肯定生命,肯定人生。强力意志不是世俗的权势,它是一种本能的,自发的,非理性的力量。它决定生命的本质,决定着人生的意义。
尼采比较了强力意志和理性的不同特性,理性的特性是:冷静,精确,逻辑,生硬,节欲;强力意志的特性是:激情,欲望,狂放,活跃,争斗。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
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护。
在尼采看来,人类与自然的生命一样,都有强弱之分,强者总是少数,弱者是多数。历史与文化是少数强者创造的,他们理所当然的统治弱者。尼采推翻了神的等级制度,肯定了人的等级制度 。

创作背景:
尼采对现代理性也持批判态度。他首先拿具有理性的哲学家开刀,他指出:哲学家的第一特性是缺乏历史感,几千年来,凡是经哲学家处理的一切都变成了概念木乃伊。理性所起的作用无非是把流动的历史僵固化,用一些永恒的概念去框定活生生的现实。
结果是扼杀了事物的生灭变化过程,扼杀了生命。这个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偶然性的,动荡不定的,从而无法捉摸的世界。实况是没有的,一切都是流动的,抓不住的,躲闪的。哲学家的第二个特性是“拒绝感官的证据”,颠倒了真正的世界和假象的世界。
感性证据是真实的,可信的,只是对它们加工时才塞进了谎言。哲学家的第三个特性是混淆始末,他们否认生长过程,进化过程。哲学家的第四个特性是运用语言中的“理性”强制人们犯错误。“是”与“存在”混为一谈,弄假成真,弄真成假,蒙骗无知的人们。
他认为,从苏格拉底到现代人都狂热的诉诸理性,是很荒谬的。人类之所以崇尚理性,是指望它给人带来自由和幸福;然而结果恰恰相反,理性处处与人的本能为敌,造成人的更大痛苦。
批判理性带来的谬误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否定理性的存在,理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理性是人类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进程的硕果。历史上一些杰出的哲学家就是用理性的武器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
理性本身没有错,理性是不能否定的。没有理性,人类就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认识真理。没有理性,人类将落入迷茫可怕的境遇。
㈥ 看尼采的书感觉自己有点走火入魔了,怎么办呢
那就不要看,这种哲学书极容易把人带入弯路。
看点正能量的书吧,比如《毛主席语录》;或者轻松幽默的小说,比如欢快乐观的书籍等等,把自己带出这个氛围。
等到放下一段时间后,想看的话再继续看。
㈦ 我需要些哲学或者诗集MP3
好像迅雷上面有这些诗集的MP3
㈧ 尼采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什么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在1883-1885年间完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本写给所有人及不写给任何人的书》(Also Sprach Zarathustra, Ein Buch für Alle und Keinen)象征了尼采中期作品的终结和晚期作品的开端,这本书成为尼采最知名也最重要的一本著作[12]。书中使用的写作格式相当独特,尼采使用了一种哲学小说风格的写作方式,类似于新约圣经以及柏拉图对话录的风格,同时也相当类似于前苏格拉底哲学作品里的语调,经常以自然现象作为修辞和讲述故事的手段。尼采也经常提及西方文学及哲学的各种传统,解释并讨论这些传统的问题。透过查拉图斯特拉(琐罗亚斯德教的创教先知)的角色作为媒介,由他四处进行哲学的演讲,描述他的旅程、以及各种听众对于其哲学的反应。这些听众的反应(就如同其他的教育小说一般)就可以视为是对于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乃至尼采本人的)哲学的评论。这些特色加上书中本身论点的模糊性和矛盾本质,最终使这本书获得了阅读大众的青睐,但也使得这本书相当难以被学界分析(或许这就是尼采原先的意图),《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本书也因此在哲学界一直不受学者的重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分析哲学传统),要直到20世纪的后半期人们才对这本书以及尼采混合小说和哲学的独特写作风格产生广泛兴趣[13]。尼采在这本书中正式提出了永恒轮回的理论,并且第一次使用了“超人”(
㈨ 《尼采著作全集(第12卷)》txt全集下载
尼采著作全集(第12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