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白活阅微草堂笔记有声小说

白活阅微草堂笔记有声小说

发布时间:2021-05-25 11:46:35

① 求《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还有《聊斋志异》的白话版

话说我当年看《聊斋志异》、《搜神记》《孙子兵法》《山海经》《诗经》《战国策》和《史记》等书的时候把古汉语词典给翻烂了

② 求:《阅微草堂笔记》白话全译本

http://club.beelink.com/dispbbs.asp?boardid=168&id=34700 是下载的。

③ 阅微草堂笔记

费尽心思,只能找这么多了,见谅~

扮鬼译文:
满大娘,是我弟弟的奶妈,她有个女儿叫荔姐,嫁给近村一个村民做妻子。有一天,听说她娘病了,来不及等她男人一同走,急忙出门,匆匆赶回娘家去。

那时天已黑了,天上半个月亮,微弱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半路上,回头看见后面有个人急匆匆追赶上来,她认为这个人一定是个坏蛋,可田野空旷,没有什么人可以呼救。她就钻进古坟地的白杨树下面,把发簪耳环都取下放进口袋,把身上丝带解下绕在头颈里,披散头发,伸出舌头,张大眼睛,向前直视,等那人靠近。那人走近她时,她反倒向他招手,叫他坐下。那人走近荔姐,一看这模样,以为碰上吊死鬼了,吓得半死,跌倒在地爬不起来。乘这个机会,荔姐拼命奔胞,到底避免了那坏蛋的侮辱。

等到荔姐跑进娘家家门,全家都十分惊骇,慢慢地问清了她路上遇到的事,大家又生气又好笑,决定以后到附近去追查那个坏蛋。

第二天,街上纷纷传说,某家一个年青人夜里碰上鬼中了邪,这鬼现在还跟着他,他已经发了疯胡言乱语。求医服药,念经画符都赶不走那个鬼。后来,这个人就这样疯癫了一生。

这或许是他受惊吓之后,野鬼乘机会选上了他,也不一定。或许是由于他心里出现了各种幻象,也不一定。或许是神灵惩办坏人,夺走了他的灵魂,也是说不定的。但这个故事,可以作为行为轻狂的人的教训。

刘东堂言译文
刘东堂说:有一个狂妄的晚辈书生,品性荒谬狂妄,对今人古人都鄙视谩骂,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身价。如有挑出他作的诗、写的文章中一个字的毛病的人,他便对此恨之入骨,有时甚至殴打别人。

正赶上河间府举行岁考,十几名考生同住在一起,有的相识,有的互不认识,夏天的夜晚大家分散坐在庭院中乘凉。狂妄的晚辈书生随心所欲地高谈阔论。大家惧怕他的尖刻的口舌,全都闭嘴不答理他;只有树后面坐着的一个人直言与他争辩,连续不断地揭出狂生谈论中的谬误。狂生理亏连争辩的言词都没有了,发怒问道:“你是谁?”黑暗中只听到回答说:“我是焦王相呀。”(焦王相是河间府一带有名的老儒生。)狂生惊骇地问:“你不是不久前已经死了吗?”只听黑暗中笑着回答说:“我如果不死,怎敢去冒险摸老虎的胡须呢?”狂生恼怒地跳脚叫喊,围绕着院墙四处寻找,但只听见吃吃的耻笑的声音,忽而在树梢上,忽而在房檐上罢了。

河中石兽译文: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
(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
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
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便划着几条小船, 拖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一点踪迹也没有?
有个学究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 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众人信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论断。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去寻找。” , 正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冲的力量, 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 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石兽掉下去的当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杏怪译文:
沧州潘班非常擅长写字作画,自称黄叶道人。有一次借宿在朋友的书斋里,听到墙里面有人低声说“您今天没有人陪伴吧,我陪您如何?”潘班吓坏了,马上搬出了书斋。后来问起来,那个朋友告诉他,书斋里早就有此怪,是个非常柔媚漂亮的女子,但对人没有恶意。

后来朋友私下里跟自己的亲眷说,“潘生莫非要一辈子当秀才么?这个怪物不是鬼也不是狐狸,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如果屋子里住的是粗俗人,或者是大富贵人,她都不会出来,只有遇到命运坎坷的才子才会出来陪人家睡觉。”果然,潘生的命运非常坎坷。事情过去了十多年,忽然有人听到屋子里有人小声哭,第二天院子里的老杏树被风吹断了,此怪从此以后没有再出现。

我的外祖父张雪峰先生曾经开玩笑说,这个怪物真不错啊,比那些土财主们强多了。

④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版免费下载

你好,请查看该附件,pdf格式电脑能直接打开阅读。

⑤ 《阅微草堂笔记》是()小说

纪晓岚先生的书应归于见闻录一类,记述的故事大多属实,为什么我这样子说呢?请看下文:

清代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这的确是一则名言。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强调来说,无不是中国古人已经说过的话。所以纪晓岚一生之中,从不著书,只是编书——整理前人的典籍,将中国文化作系统的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者们学习,其学识丰赡,才思敏捷,唯有一册《阅微草堂笔记》耳。
纪晓岚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天下的道理都说明白了,因此他写的都是他所听到的或者亲历的,没有必要去瞎编什么小说来劝化世人之类的,现在的一些人总是认为他写得故事时编出来的,其实没有必要。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古人所讲的道理都讲完了,他作为不算很古的人,没有必要去编故事来宣说什么道理,自己拾人牙慧,这不是打自己嘴巴吗?
所以说《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见闻录,纪实文体。

⑥ 阅微草堂笔记白话版txt

《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于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庆三年(1798年)年间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纪昀以笔记型式所编写成的。在时间上,主要搜辑当时代前后的各种狐鬼神仙、因果报应、劝善惩恶等之流传的乡野怪谭,或则亲身所听闻的奇情轶事;在空间地域上,范围则遍及全中国远至乌鲁木齐、伊宁,南至滇黔等地。
可惜的是,这部传奇著作,因一些历史原因,发生了重大灾难,原稿遗失殆尽,纪昀凭借自己的记忆,重新来过,虽成《阅微草堂笔记》,但终有大量疏漏。这一灾难在我看来,算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最惨痛的。《阅微草堂笔记》就目录来看,分为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滦阳续录数章。
1
有人喂着头猪,本也平常。诡异的是,这头猪看到邻家老头就发狂,猪眼圆睁鬼叫狼嚎的,恨不得就时就生吞了他。这样,老头儿就不高兴了,他琢磨着,怎么了,你这冤孽,为何单独这样恶我?越想越生气……可,毕竟老人家有了年纪,不象年轻人多半让情绪指挥大脑。思来想去之时,忽然顿悟,这难道是前辈子同人结下的梁子,一直纠缠,所以闹到了今世?老了的人呢,不论是哪个,都是愿意相信因果报应的,他便问邻居买下这头猪,送到庙里让和尚们养了起来,所谓长生猪是也。

想是这猪每日聆听佛音妙语,真个心性大变,若是老头儿去庙里看它,它甚至都会摇尾乞怜的欢腾去迎。

呵!曾听人说,老虎这样的凶兽都可以驯化,与人为便。或许是世间有这样一层道理,若彼此都知道换位体贴,相互爱护,同心同力,那么什么也是可能的。

2

曾经有个读书人,他藏书的地方给个狐妖占了,这事情传到一个自命好官的人的耳朵里后,这官就坐不住了。什么!朗朗乾坤之下,岂能让如此妖邪之语愚昧我民,本官是吃着朝廷俸禄的,戳穿这样的流言,这本就是恪尽职守的基本吗?如是,这人马不停蹄的赶到那书屋,召集了一堆人,指着房梁,摆着官样子,巍巍然道:“乡亲们,这纯属虚构,世间哪里有什么狐妖,本官人就站在这里,怎么狐妖就不拿东西砸我呢……”正当他说到兴头上,一妖魅声音在房梁响起“大人呀,你是个好官,不贪钱爱百姓,所以呢,我是不敢扔你石头的,可是,不是我说您,您爱民不也是因为您爱虚名吗?您不贪钱,不就是为了睡个安稳觉吗?好啦,您适可而止哪,若是自取其辱,我怕您的面子没处搁呢”羞得这官是当场无地自容,铁青着脸急急忙忙跑了,弄得在场的是哄然大笑。

话说这读书人家里还有一女佣,其人貌丑人蠢,唯独她不怕这狐妖。一次她问狐妖说,你怎么也不扔我石头呢,狐妖对曰,你不要自作威风哪,我之所以不扔你,完全是因为你是个真性情的人,不晓得花言巧语,做那些虚夸做戏之勾当。
呵,这读书人也挺能举一反三的。看来赶走这狐妖还得一物制一物,就命令这女佣搬进去,终于把狐妖给吓跑了。

3
从前有个老学究,为人刚直不阿,自认此生干干净净,所以从来也没有畏惧之事。话说,一天这人走夜路,途中碰到一个鬼,原是他以前的朋友。那鬼说,我如今在地府上班了,正要去一个地方出差,原来与兄同路,不如我俩同行。如此,一人一鬼就上路了。
等到了一个破屋里歇脚,那鬼说。兄弟,你知道不,这破屋的主人是个做学问的。这学究就问啊,鬼话,你怎么就知道呢?鬼答,兄弟啊,你凡夫俗子哪里知道,凡是有学问的人,他的学识在夜里睡觉的时候,是会如同宝石一样发光的,而且那光辉的壮丽程度还和学问的深浅成正比。这学究悠然自得的喜问,那你说说,我的呢。鬼笑道,不瞒兄弟,你那点光儿不怎么大呀。气得这学究是当场翻脸,大骂,真是鬼说鬼话,拂袖而去。只剩下那鬼站在那里哈哈大笑。
4

有个名叫李又聃的先生,在相国废园廊下看见两首诗,

一首是:

飒飒西风吹破棂,

萧萧秋草满空庭,

月光穿漏飞檐角,

照见莓苔半壁青。

一首是:

耿耿疏星几点明,

银河时有片云行,

凭栏坐听谯楼鼓,

数到连敲第五声。

这两首诗大约说的是这样一事儿,晚上十分无聊,我一个人坐在这里看星星望月亮,一直到天亮。诗的字迹也十分惨淡。那种墨迹勾勒出来的悲苦意境的深刻,想来凡人是更本没办法做到。
5

有个叫董曲江的人,名元度,平原人,乾隆壬申年中进士,曾进翰林院,后任知县,又改教授,至得到重病归家。少年时梦人赠一扇,上有三绝句曰:

曾公饮马天池日,文采西园感故知,至竟心情终不改,月明花影上旌旗。

尺五城南并马来,垂杨一例赤鳞开,黄金屈戍雕胡锦,不信陈王八斗才。

萧鼓冬冬画烛楼,是谁亲按小凉洲,春风豆蔻知多少,并作秋江一段愁。

语多难解。后亦卒无征验,莫明其故。
6

话说平定王曾随他父亲到榆林去做官,夜里在一个和尚庙的藏经阁里歇息。睡觉的时候,好似听到阁楼上有人小声的交谈,似乎是在谈论诗词。他不禁诧异,怎么,这荒村古寺的,也有如此文人墨客,不觉竖起耳朵,静心倾听,总还是听不真切,只得无奈作罢。不想,原以为此事从此就成了憾事了,那交谈声音却渐渐大了起来,以至清晰可闻。只听一人说道,唐彦谦的诗词,虽说定位不高,一不歌功颂德二不金戈铁马的,可也有绝妙的句子,如“禾麻地废生边气,草木春寒起战声”另一人感叹说,我曾经作了这样的句子“阴碛日光连雪白,风天沙气入云黄”,只是那样辽阔的意境,也难以用此传递呀。另外又一人接道,我也曾胡诌了一句“山沉边气无情碧,河带寒声亘古秋”自以为颇似其味道……平定王听他们交谈了不知多久,直到庙里钟响,那些人才忽然住言。

挨到天亮后,平定王实在忍不住就想着要会会这群奇雅之士,可当他爬到阁楼时,见到的却是大门紧锁,满是灰尘,好像已许久没有人来过这了。

“山沉边气无情碧,河带寒声亘古秋”这句所出之处有考。曾在一位任举将军的遗稿中见过,这个人在金川一役中百战而死,是个顶天立地,忠君爱国的英雄啊。可阴碛这话实不知出自那里。呵,即使这群谈论诗词的人,真是些不死不灭鬼怪,能够结识任举将军的,想他也非一般的鬼怪呀。

7人狐恋

有个叫周虎的人,为狐妖所媚惑,二十多年来就如同夫妻一般。

以前,狐妖曾对他说,我修炼成人形已用去四百多年,因前世与你成缘,缘不尽便一日不可成仙。缘尽之日却也是别你之日。

一天,狐妖阴晴不定的对周虎说,这个月十九,我就要去了。我已帮你物色了一位妻子。说着便拿出许多钱来,替他张罗了许多聘礼。往后的日子倒也因为即将别离,温情自是比平日更稠。

到了十五,狐妖忽然就要离去。周虎怨道,你不是说十九才走的吗?狐妖解释说,缘分乃是天定,一日增减不得,唯一可以随情的,就只有选择什么时候了缘而已。我所以要今天离去,是不忍从此就于君天地永绝,留待后日重聚。

数年后,狐妖果然不曾失言。

陈德音评说,这个狐妖懂得留余,是惜福之人值得学习的。

刘季箴却说,想这狐妖苦修四百余年,却为了一个情字此等婆婆妈妈,万一害这长长的修行化作滔滔江水呢?做大事者当引以为戒。

纪昀评,二人的都有二人的理,角度而已。
8
http://yue..com/ebook/1874bbd5b9f3f90f76c61b71.html

⑦ 真的有阅微草堂笔记吗纪晓岚写的那个

有的,其归于见闻录一类,记述的故事大多属实,为什么我这样子说呢?请看下文:

清代乾隆年间,主编《四库全书》的著名学者纪晓岚曾经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现在如再著述,仍超不过古人的范围,又何必再多著述。”这的确是一则名言。试看今日世界各国学者关于思想学术方面的著作,无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强调来说,无不是中国古人已经说过的话。所以纪晓岚一生之中,从不著书,只是编书——整理前人的典籍,将中国文化作系统的分类,以便于后来的学者们学习,其学识丰赡,才思敏捷,唯有一册《阅微草堂笔记》耳。
纪晓岚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天下的道理都说明白了,因此他写的都是他所听到的或者亲历的,没有必要去瞎编什么小说来劝化世人之类的,现在的一些人总是认为他写得故事时编出来的,其实没有必要。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古人所讲的道理都讲完了,他作为不算很古的人,没有必要去编故事来宣说什么道理,自己拾人牙慧,这不是打自己嘴巴吗?
所以说《阅微草堂笔记》是一本见闻录,纪实文体。

⑧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跋 盛时彦

河间先生纪昀持校勘书籍二十多年,(他的)学问和文章(造诣之高)名满天下。但是为人天性孤高严厉,不太喜欢结交朋友。公务之余(?或者是退休之后),(不过是)焚香扫地,关门写书罢了。年龄快七十岁了,就不再看那些词赋,免得烦心了,只是不断地追记、补写一些旧闻轶事,用来消遣打发时间养老。最初写了《滦阳消夏录》,又写了《如是我闻》,再写了《槐西杂志》,都已经被出版发行在市场上卖了。今年夏秋之际,又写下了四卷书,取用庄子的话作为题目——《姑妄听之》。因为之前的三套书,还没有脱稿,就被那些钞胥(专事誊写的胥吏、书手)私下里抄去了。(这样的版本)字句遗漏和错别字都很多。因此这本书(《姑妄听之》)特意交给盛时彦进行校对。(时彦)我曾经说过先生写的书,虽然是以小说的形式,但是其主要意义是勉励告诫,没有一句不是经典的见解(就是没有一句废话),这是天下众所周知的。至于(文章中)辨析名理,非常的精深微妙,引经据典,都有凭有据,这就显示出了(纪昀先生的)知识广泛。对事件的叙述和对材料的取舍安排,记叙结构的连贯性,描写景物相互映衬,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又突出了事物的真谛,于是又显示了著作功底。这些东西读者也许就不一定都知道了。
第曰(?有人说?)“先生只是用他的业余技能,用笔墨文字娱乐罢了。”既然这样再看先生的书和小说有多大差别呢?著书立说必须引经据典,这样之后才能有正确的主旨思想;必须参考史事的裁断能力,这样文章才能条理明晰;必须博览群书知晓诸子百家,这样才能考虑周全。就像建筑大师建造宫殿,有千根柱子的大楼,和几根房梁的小房子,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所以不懂得著作撰写道理的人,就算(只是)解释评论经史典籍,也会杂乱粗陋;懂得著作撰写道理的人,就算只是写稗官野史或是杂谈议论,也会很有条理章法。(纪昀)先生曾经说过:《聊斋志异》盛行一时,但是这是才子的文笔,不是著书立说的人写的东西。
虞初之后,干宝之前,这个时期的古代小说大多失传了。小说中能找到的完整版,(只有)刘敬叔的《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太平广记》,这些故事是按类汇总,所以可以一起收录。现在这一本书同时兼有链中体裁,这是难以理解的。小说是记录奇闻轶事的,属于纪实叙事的,不比戏曲中的对白情节,可以随心所欲的修饰编撰。伶玄写的《赵飞燕外传》,因为是根据樊通德讲的故事,所以庸俗猥琐的事情都写上了。元稹写的《莺莺传》,是对自身经历的描写,所以有些许的省略。杨升庵编造《秘辛》,尚且知道要实事求是,所以升庵的书中经常出现典故。时下(《聊斋志异》中)那些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很黄很暴力的不和谐因素描写的过分详细)如果是自己的经历,似乎没这个道理(古人比较低调,不喜自曝)如果是代言别人的经历,那么又是从哪里看来的呢?难以理解啊……留仙的才华,我实在是比不上万分之一;只不过这两个疑惑,夏虫不免疑冰。刘舍人曾经说过:‘滔滔前世,既洗予闻;渺渺来修,谅尘彼观。’能够理解他的深意的,还有这样的人吗?”想着先生的话,再读先生的书,就好像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一点偏差也没有。明显与《聊斋志异》分道扬镳,截然不同。于是窃喜以自己这样的水平,竟然也能对纪昀先生的深意略懂一二。

学问:知识丰富
文章:著作功底
经心:留心、劳心、烦心
送老:养老
坊:市场
贾:商人,或者买卖行为
退食:退朝就食于家或公馀休息;归隐;退休。
钞胥:专事誊写的胥吏、书手
名理:特指 魏 晋 及其后清谈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异。
迥出:突出、超群
余技:指无须耗用主要精力的技艺、技能。
史裁:谓史事的裁断能力。
脞:琐碎的东西
虞初:旧释人名,所作《周说》,共计943篇,原书失传。他是汉武帝时一个方士,后人将他当成“小说家”的始祖,虞初同时也成为了“小说”的代名词。
干宝:东晋文人,作《晋纪》20卷,传说干宝因有感于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气绝复苏,乃编集神怪灵异故事为《搜神记》。
关目:戏曲、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对白
伶玄:即伶元,《赵飞燕外传》的作者。
樊姤慝:通德即樊通德,伶元之妾,樊通德为樊嬺弟子不周之子,能道飞燕姊妹故事“能言飞燕子弟故事”,伶元的《赵飞燕外传》即根据她所讲的故事写成的。
留仙: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
夏虫语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语出《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矩重规: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灼然:明显貌

用了晚上仓促完成,可能有些错漏,才疏学浅,望谅解~

⑨ 关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聊斋》观察社会,基于底层的观点,写人写鬼,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然有时思想却不脱乡间秀才气,带着较多偏激色彩。比如抨击科举制度不公。其实科举制度应该被诟病的是选拔的内容与标准,而不是考试的程序。有清一代,对科场舞弊的惩罚尤为严厉,蒲松龄落榜并非考试不公正的结果。事实上,比照聊斋干净利落的叙事,再读读被他敝帚自珍的骈四骊六,就明白了。以落榜者的怨愤来观察科举制度,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一种文本“抒愤懑”的意识太强,往往会影响它反映社会现象的客观。

相反的,纪昀是一个“绝对正确”的人。乾隆虽然循例推崇理学,但暗里是打击理学家的。因为一旦一种思想获得了近于宗教的地位,哪怕它本身是维护皇权的,它的狂热崇拜者却有可能把“亘古不变之理”凌驾于皇权之上,造成与日益膨胀的皇帝个人权力的冲突。纪昀无疑对“最高精神”心领神会,所以在《阅微》里有大量对理学家“不近人情”的嘲弄(鲁迅先生曾论之)。既然他反对理学家的“不近人情”,自然要极力标榜他在天理人心之间的平衡技巧。读者可以发现,《阅微》无处不努力体现自己的持平与公允,也就是说,纪昀的道德评判,并非最严厉,也不会最前卫,而是“最正确”。他表述的观点,是比较接近当时社会舆论的普遍标准的。

《阅微》和《聊斋》不同,走的不是唐宋传奇,而是魏晋志怪的道路。《聊斋》是上天入地、曲尽其态的描摹想象,《阅微》则是近于“原生态”的短小故事。纪昀推崇孔子的“述而不作”,致力于考据,著述甚丰,尤其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200卷,而文学创作,就只剩这本小说(诗文集系后人辑录),偏偏在这本小说里,他极力淡化创作的痕迹。《阅微》多数篇目,都要注明故事的来源。每个讲述者都有名有姓,若非自己亲闻,则必注明流通环节,辗转相因,言之凿凿,推卸“加工”的责任。他有时提供一个故事两个不同版本,甚至会质疑故事的真伪,伪装得像对待史料般认真考据过一番。同时他也狡黠地提醒读者:你相信道理就好,至于故事,就不必太认真了吧。《阅微》的分卷标题之一就是“姑妄听之”。对一本谈狐说鬼、神道设教的小说,其作者极力撇清与创作的关系,是十分可笑的。但是这无疑标明了纪昀是借神鬼小说还原人情世态的意图。

《阅微》的文字特别的好。鲁迅先生曾经赞誉:“纪昀本长文笔,多见秘书,又襟怀夷旷,故凡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者,隽思妙语,时足解颐;间杂考辨,亦有灼见。叙述复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后来无人能夺其席,固非仅借位高望重以传者矣。”聊斋以情节和描写引人入胜,纪昀则擅长不动声色地讲故事,寥寥数语,就包含丰富的信息,并把自己的价值判断,不知不觉传输给读者。他还非常喜欢做道德评价,往往在故事末尾,发一两句精警告白,或是作一幽默比喻。这使得《阅微》的说教既含蓄,又醒目。在说教的时候,他还格外注意“理和理打架时怎么办”的尴尬状况,有时甚至来一场真实或者虚构(借神鬼之口)的辩论,让读者看到多方的立场与判断。这一特色,使得它反映的社会伦理观更加完整。

纪昀和一切道德家兼小说家一样,都有虚伪的一面。兰陵笑笑生写的明明是“宣淫”的大“毒草”,却偏偏总要记起扮演“惩淫”的审判官。纪昀的出身和教养注定了他无论宣淫或者惩淫都不会像笑笑生那样直截了当,但是有时他“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地讲一个个黄色小故事,转眼又要担负起审判官的职责。这角色转换得太快,脸上的笑容都来不及收敛,读者其实不难察觉其间的言不由衷。但是,我们考察文本,不单要看一个人说了什么,还要注意他为什么要这样说。纪昀既是一个“最正确”的人,他那些道德评判,可能不代表他真实的见解,但是他会有这样的见解,恰是社会“需要”这样的见解。所以纪昀道德判断的真诚与否,往往并不影响分析的结果。

从《阅微草堂笔记》的大量“原生态”故事里,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社会从底层到高层的众多趣事,人们对神仙的信仰,对鬼神的态度,对同性恋的观感,婆媳关系,主仆矛盾,京师风尚,边地民俗,窥见素来崇尚“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国人的为官之道,做人技巧,处世哲学……它无愧于一本清代乃至旧时中国的人情世故绝佳的教科书。

⑩ 《阅微草堂笔记》

原文:刘羽冲,佚其名,沧州人。先高祖厚斋公多与唱和①,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②董天士作画,倩厚斋公题。内《秋林读书》一幅云:“兀做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③。”盖规之也。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沟洫⑤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发病死。

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倾耳听之,所诵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则歘⑥隐。次日伺之,复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何文勤公尝教昀⑦曰:“满腹皆书能害事,腹中竟无一卷书亦能害事。国弈不费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⑨。’”
译文: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注释〕①先高祖:称已故的高祖。唱和:以诗互相赠答。 ②倩:请。 ③井田谱:据说西周时曾实行过井田制。后世有些士大夫为了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企图恢复井田制,画出图谱,这是复古的愚蠢行为。 ④干:谋求。 ⑤沟洫:沟渠。洫:田间水道。 ⑥歘:同“欻(xū)”,火光一现的样子。 ⑦昀:作者本人,纪昀。 ⑧“神而”二句:语出《周易》。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这样的修养的才能只能存在于某些人的身上。 ⑨ “能与”二句:语出《孟子》。意思是说,木工能把制作的准则传授给别人,但不一定能使别人技巧高超,那需要自己寻求的。

阅读全文

与白活阅微草堂笔记有声小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