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各代表名作品各有哪些
莫泊桑的代表作品有《羊脂球》、《俊友》、《项链》、《一生》、《温泉》、《归来》、《我的叔叔于勒》等;
契诃夫《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草原》、《凡卡》、戏剧《樱桃园》等;
欧亨利的代表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1、《羊脂球》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中篇小说。《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1870—1871年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代表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的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逃往一个港口的故事,形象地反映出资产阶级在这场战争中所表现出的卑鄙自私和出卖人民的丑恶嘴脸。
在小说中,作者把下等人和上等人作了对比,检验了他们的道德水准。羊脂球是一个有爱国心的妓女,10人当中只有羊脂球配得上称为高尚的人和有爱国心的人。
她心地善良,在马车上,尽管那些贵族资产阶级老爷太太对她表示了轻视和侮辱,可是当他们饥饿难耐的时候,羊脂球慷慨地请他们分享自己的食物。她还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那些所谓上等人都是些灵魂丑恶、损人利己的败类。
2、《我的叔叔于勒》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创作的短篇小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我”一家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的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不同态度揭示并讽刺了在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情形。

3、《套中人》
又名《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短篇小说。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契诃夫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别里科夫。
别里科夫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但是他所作所为,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他辖制着大家,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
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更是受害者。因而可以说别里科夫成为了,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4、《麦琪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欧·亨利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忍痛割爱互赠圣诞礼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下层人民生活的艰难,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纯真爱情。
5、《警察与赞美诗》
《警察与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该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霸王餐,扰乱治安,偷他人的伞,调戏妇女等,然而这些都没有让他如愿进监狱;
最后,当他在教堂里被赞美诗所感动,想要从新开始,改邪归正的时候,警察却将他送进了监狱。该小说展示了当时美国下层人民无以为生的悲惨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居伊·德·莫泊桑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欧·亨利
B. 莫泊桑、欧亨利、契柯夫写作风格的比较
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被誉为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
莫泊桑继承了福楼拜、巴尔扎克、斯汤达等现实主义大师的写实传统,同时又追随左拉等自然主义先驱人物,在写作中他正视现实、尊重历史,特别是不让自己在作品中出现。他的文章中几乎找不到平铺直叙的说教,他的创作最大特点就是善于隐藏自己。同时,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隐藏的同时,传达给读者自己的观点,最终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这种隐藏并不是真正的隐藏,他恰到好处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比那些平铺直叙的陈述和冗长的道理更耐人寻味。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在艺术技巧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小说善于用带泪的微笑和辛酸的欢乐打动读者;他的小说情节曲折,构思巧妙,往往用一种出人意料的结尾,增强人物的命运的悲剧气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欧·亨利笔法”。他的短篇小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美国社会生活,以及借鉴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技巧,都有极大的意义。
契柯夫的写作洁净、幽默和深刻,他善于截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片段,凭借精巧的艺术手法对生活和人物作真实描绘和刻画不动声色地展示重要的社会内容。
C. 说说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和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各有什么特色,谢谢
莫泊桑和欧·亨利都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在论及两人的创作手法时, 往往会看到大同小异的说法, 如由小见大, 结局出人意料等等。其实, 两位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在艺术手法方面有很多差异。
美国作家欧·亨利是一位独具风格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有独特的艺术技巧,不仅从普通生活中选取平凡素材,以小见大,从平常事件中开掘主题,反映出不平常的社会意义。还在于以幽默的喜剧手法表现悲剧性的内容,用作品情节的巧合增强戏剧性。更在于他独特的艺术结构、“欧·亨利式的结尾”。以及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
莫泊桑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享有“短篇小说之王”美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通过其在叙述时如何将生活真实上升为艺术真实,以真实、自然的描写艺术吸引人以及在表现艺术哲理性方面的独特表现手法来展开论述,从而表明莫泊桑的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他在很多方面的创作技巧是值得后世学习并借鉴的。
在短篇小说的艺术构思上,莫泊桑不制造离奇情节刺激读者的好奇心。他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生活片段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真实。他从一把伞的小洞眼看到市民利己主义哲学;用一根绳子绕出一个趋炎附势荒唐混乱的世风;不见了一串项链,引人寻找小资产阶级丢失的淳朴(《雨伞》、《绳子》、《项链》)。
构思和布局的巧妙是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又一大特点。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巧妙、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和布局使莫泊桑的小说生动而富有吸引力。他的短篇小说常常像故事一样娓娓动听,给人亲切自然的感觉。在似乎平淡的叙述中,早已埋伏了精心设计的妙笔。有时,正在缓慢进展的情节会因为一个细节的插入而迅速推向高潮,形成意想之外的场面。人物和主题从中得到深刻的表现。有时先制造重重迷雾,故意将读者引入歧途——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做出种种猜测,而结果却全然相反。几乎每篇都新颖别致又存在一个共同点:入情入理,真确可信十分自然朴实。为了实现精巧和自然相统一的艺术构思,莫泊桑出色的运用了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题材和情节的奇巧上,莫泊桑有似于欧•亨利。然而他独具匠心的构思,曲折的故事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却是合乎情理的,在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这一点又是不同于欧•亨利的。然而,他有些作品在取材于平凡小事的这个特点上,又接近于契诃夫。如《羊脂球》中整个作品只写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旅途,与契诃夫不同的是,他的作品中还有一点“奇遇”,如《羊脂球》中路上的受阻。另外,莫泊桑还开创了短篇小说多层次、多角度的叙事结构。他的小说中的“叙事人”经常变换,并且采用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
一较之欧·亨利,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题材更为丰富。
二莫泊桑的小说语言冷静、客观, 不带有作家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
三莫泊桑短篇小说的情节发展较之欧·亨利的多一些起伏。
D.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
特点:十分贴近社会小人物,幽默诙谐,前后反转很大,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构思精妙。有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美称。
欧亨利的作品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厌,是他的作品紧贴当时的社会生活,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写“社会小人物”故事的,例如《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青藤》这些作品读完后没有一个不然人凄然一笑的,反思深刻。一来我同情这些人物,但同时有敬佩他们,因为在百般困难的环境中,他们唯一没有丢失的就是他们心中纯洁善良。
假恶丑也是欧亨利小说中更多揭露的东西。如《虎口拔牙》《丛林中的孩子》这些故事无情地指出了社会中的“骗子”,对他们进行了斥责。或许社会的尔虞我诈不能因为这些斥责而停止,但他在小说中的讽刺也注意让我们读者对这些人报以鄙视。
欧亨利的小说不仅内容吸引人,而且他的小说结尾也常常是笑中带刺的,这大概就是欧亨利式的幽默吧。
在《最后一片常青藤叶》中,结尾透漏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从而赞扬崇高的艺术家的品格;《爱的奉献》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在真相大白时,有着苦涩却更觉情深。
《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在想进监狱而不能后决定重新做人,积极生活,法律却在这时将他送进囚笼……这些结局从各角度引导,深化主旨,使得读者在笑中结束阅读,但回味却有有如百味在心中流淌。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能体会到了什么叫艺术之树常青,在他的作品中尽管看到了人世间黑暗的一面,但也看到他表现的底层人民精神光明一面。

(4)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的异同扩展阅读: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
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
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网络全书”之誉。
E.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与莫伯桑、契诃夫有何区别
莫泊桑注重性格、情节、主题几个因素,形成和谐整体。
契诃夫注重主题和性格,将情节淡化。人物性格和小说哲理性更强一些。
欧亨利注重情节,将主题和性格淡化。
F. 欧亨利,契诃夫,莫泊桑的区别
1、作品主题不一样
莫泊桑,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
契科夫,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2、手法不一样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
契科夫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3、艺术构思不同
欧亨利构思奇特、语言诙谐、结局出人意料。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碎中截取有意义的片段,以小见大的概况出生活的真实。语言纯粹,细节描写、构思别具匠心。
契柯夫作品短小精悍,简练朴素,结构紧凑,情节生动,笔调幽默,语言明快,富于音乐节奏感,寓意深刻。

(6)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的异同扩展阅读
莫泊桑一生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短篇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3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莫泊桑力求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是与他的现实主义典型化的艺术思想不可分的。
他严格地把“逼真”和“真实”区分了开来,他摒弃照相式的真实,而致力于“把比现实本身更完全、更动人、更确切的图景表现出来”。
G. 莫泊桑欧亨利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各自特点以及风格是什么
1、莫泊桑
特点:()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2)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风格:现实主义小说艺术。
2、欧亨利
特点: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即“欧·亨利式结尾”。
风格: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
3、契科夫
特点: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
风格:现实主义。
契科夫:

(7)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的异同扩展阅读:
三人的短篇小说:
1、莫泊桑
《羊脂球》《俊友》《项链》《一生》《温泉》《归来》《我的叔叔于勒》等。
2、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一作贤人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爱的牺牲》《心与手》《二十年后》等。
《感恩节的先生们》
3、契科夫:
《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现代小品)》《客人(一个场景)》《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务员之死》《不平的镜子》等。
H. 欧亨利和莫泊桑和契诃夫,谁短篇小说造诣最高
莫泊桑写出了不少有世界影响的名著,如《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内勒》,被人们称为“短篇小容说”。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I. 请帮我概括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
莫泊桑:善于描写小人物及其心理,用平实的语言写出深刻的哲理。
契科夫: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其心理,揭示出沙皇俄国社会的虚伪。
欧亨利:通过情节的巧妙安排,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展示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
J. 跪求莫泊桑、欧亨利、契诃夫三人作品的区别
1、作品主题不一样
莫泊桑,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的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
契科夫,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
2、手法不一样
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
契科夫抒情气味浓郁,抒发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把褒扬和贬抑、欢悦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体系之中。
3、艺术构思不同
巧夺天工的结构艺术,欧•亨利总是漫不经心地娓娓讲述着他的故事,突然,就像魔术师变戏法一样给你变出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莫泊桑在艺术构思上介于欧•亨利与契诃夫之间,在题材和情节的奇巧上,莫泊桑有似于欧•亨利。然而他独具匠心的构思,曲折的故事情节、出人意料的结局却是合乎情理的,在生活中可能发生的。这一点又是不同于欧•亨利的。
契诃夫从不注重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曲折性,而是多用灰暗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去描写停止的,令人窒息的社会生活。

(10)莫泊桑契科夫欧亨利短篇小说创作的异同扩展阅读:
欧亨利风格:
意外结局
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即“欧·亨利式结尾”。
像《带家具出租的房间》这样的悲剧在欧·亨利的笔下是很少发生的。然而,意外的结局不能不经常依赖于某种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与现实产生距,所以“意外结局”一面使欧·亨利的小说显示得趣味盎然,同时也使它们缺乏深度。
以现实主义的笔法,触及中下层人群的日常状态,并提炼出贫苦生活中的幽默、机智的一面;善用各种戏剧性巧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结尾,这正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典型风格。
幽默
两难的处理和意外的结局往往产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欧·亨利的小说中,幽默是贯穿始终的,有的专门是为幽默而幽默的。绑架孩子的歹徒被顽童折磨得苦不堪言,宁可倒贴钱把孩子护送回家。
幽默家被近日复一日地制造幽默,竟变成了一个心力交瘁的吸血鬼,最终在殡仪馆的后房中才得以告别尘世的愚蠢,重新恢复了一个正常人的知觉。
欧·亨利讽刺,但不流于讽刺,他的嘲讽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时能令人震惊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谛,如《生活的陀螺》和《钟摆》那样,它们体现了欧·亨利透视生活的能力。欧·亨利的语言本身也充满了夸张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剧性的作用,使大众读者更能接受。
叙述视角
欧·亨利的小说常常采用全知叙述者,即采用无所不知、无处不在的“上帝视角”对故事世界的一切予以揭示,还会不时地站出来对故事中的人物、场景进行评述。
不过,“即便在一些以全知视角为主导的小说中,故事外叙事者有时也会暂时放弃自己的视角,采用人物视角来揭示人物对某个特定空间的心理感受。”人物视角就会作为人物的感知而构成故事内容的一部分,从而有效地塑造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心理活动,进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人物形象
人物类型化在欧·亨利的小说中,有关人物外在特征的细节描写,远远超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解析。也许是受篇幅所限,也许是欧·亨利对于呈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不是很感兴趣,他常把小说中的人物称为“提线木偶”,认为他们无力掌控自己的命运,带有典型的宿命论色彩。
由此,他更乐于描绘和呈现“木偶们”身处的社会背景。由于缺乏人物心理描写,很少触及人物的内心冲突,被刻画的人物有时会显得缺乏个性和深度,不免陷入类型化的窠臼。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男性,而且常常被贴上传统类型的标签:好人与坏人,以及一些变体。
经常出现的人物有:牛仔、牧羊人、骑警、医生、强盗、银行家、小职员、农夫、厨师,以及他们的妻儿。在每一个短篇中,欧·亨利只需从形形色色的人物类型中挑选出几种,把人物关系稍加变换,再辅以有趣或离奇的情节,就能炮制出使读者满意的作品。
有评论家认为,欧·亨利这种创作态度削弱了他的小说力度,导致了他的小说过于简单、类型化;不够细腻,缺乏深度和复杂性。尤其是他的“西部小说”,人物的动作只停留在事物表面,结果使得多数小说只描绘了一些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诸如:爱、恨、恐惧、贪婪和愤怒。
除此之外,人物之间的大多数冲突都以婚姻或死亡结束,不管读者感到满意还是悲伤、愤慨,都只能被动接受,因为小说已经随着“令人吃惊”的结尾戛然而止了——没有任何分析人物动机的内容了,因为短篇小说的篇幅非常有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欧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