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有声小说姜鹏

有声小说姜鹏

发布时间:2021-05-23 16:07:28

A. 谁知道百家讲坛中复旦的姜鹏

个人简介姜鹏,祖籍浙江宁海,中共党员,历史学博士,著名史学家朱维铮先生最年轻的爱徒,现任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中国宋史学会会员,台湾何创时艺术基金会客座研究员。上海公益活动“中智杯”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活动2010年度最受欢迎的老师。2012年以最年轻的演讲人身份[1]在CCTV-10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6月首播的“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系列中担任主讲,视角独特,获得好评。曾参与编校朱维铮教授主编的书籍《利玛窦中文著译集》等。 生平经历姜鹏,男,汉族,祖籍浙江宁海,出生于1978年11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党员。
2000年开始在复旦大学历史系深造,走上了揭开探索历史的道路。跟随中国著名史学家朱维铮教授专修中国思想文化史。 2000年9月——2003年1月,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学习,攻读专门史专业中国思想文化史方向硕士学位,师从朱维铮教授。 2003年3月,经导师同意,系、校等相关部门批准,提前攻读专门史专业中国学术史方向博士学位,依旧师从朱维铮教授。 2006年7月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并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任教。 初生牛犊不怕虎2000年9月姜鹏开始随朱维铮先生治学,成为当时朱维铮先生门下年龄最小的弟子。据说每次姜鹏见到朱维铮先生都很惴惴不安,敬仰已久的大师,忽然就在眼前。而就在那时朱维铮先生在时隔十数年后,首度重新开设“中国经学史”的课程,朱先生这门课有个习惯,每次都预先布置下堂课的主题,并要两名学生在他开讲前做读书报告。姜鹏这个新兵便光荣的在第三堂课就要做读书报告。而不巧的是那时候姜鹏当时正中了“秋毒”患上带状疱疹。于是便忍着疼痛写了一篇《孔子与儒的角色转变》。虽说朱维铮先生在前一堂课中已然说过,甲骨文中没有“儒”字,但姜鹏考察了可靠资料,发现甲骨文中已经识别出“儒”字。于是这个小牛犊便在课堂上向学术界泰斗朱维铮教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并提供了可考察的资料。据说姜鹏当时心里极其忐忑不安,师兄们都倒吸冷气,因为先生留给大家最重要的印象就是威严。不知对一个刚入门的毛头小子提反对意见,朱维铮教授会是怎么样的态度。可谁知,姜鹏讲完自己的意见后,朱维铮先生非常高兴,认为姜鹏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并且改变了他的看法。事后先生还用这些材料写了篇《难说的说儒公案》,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上。 同时姜鹏因为这件事给朱维铮教授以及师兄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姜鹏年纪轻轻的便有机会同师兄们参与朱维铮教授主持编校的书籍《利玛窦中文著译集》 登百家讲坛以自己的所知所学回馈社会,做一些公益性的文化宣传工作,是一名学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2012年偶然的机会,百家讲坛的编导看到姜鹏的一些关于上海青年读书活动的公益性讲座后,便邀请姜鹏参加百家讲坛这样一个能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上来,于是便有了百家讲坛之行。 汉武帝的三张面孔所谓的‘三张面孔’,就是指在《史记》、《汉书》和《资治通鉴》这三部史学名著中,各有一张汉武帝的面孔,对汉武帝形象的描绘、把握,大异其趣。本书尝试着解读各部史书中汉武帝的形象,比较这三种形象有什么不同,分析他们为何不同。 客观地说,大众对历史的了解仍限于野史杂记和网络全书上的内容,如果说还有一些更理性的了解,那应该就是时常看却从未研读完的《史记》和《资治通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武帝的三张面孔》打碎了大众的一些曾经固持的历史见解。心理上的反弹,让人手捧此书几度翻读。[2]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央视百家讲坛节目《汉武帝的三张面孔》的播出,一位年轻的学者逐渐走入了观众的视野,他就是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姜鹏。在节目中,主讲人姜鹏以其独特的讲述方式,冷静客观的分析赢得了很多网友的好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质疑,其中一项就和上面提到的“石”字的读音有关。姜鹏在节目中将“二千石”的“石”读作“shí”,有不少网友认为应该读“dàn”,并称“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将这么简单的字都读错,太不应该”,甚至有网友直斥其“误人子弟”。那么,“石”字在这里的正确读音到底是什么呢?一个连中学生都会读的字,大学老师真的不懂吗? 同时我们也发现王立群先生以前在百家讲坛讲《史记》的时候也石也读“shí”,也曾遭受质疑。看来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随后部分网友指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版),其中“石”字没有“dàn”的读音;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其中“石”字“dàn”的读音后括号中有一段说明:“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据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历史小说家史杰鹏先生表示,“石”和“担”的情况属于同义换读,把“石”读作“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因为“一石”和“一担”的分量相同,因此产生换读。宋代以后,把“石”读为“担”日趋普遍,但也只限于民间,“石”的“dàn”这个音,在《康熙字典》中也不见载,可见这个字的俗读当时并没有得到官方承认。史杰鹏为此专门在《文汇报》文汇学人版发表了文章《“二千石”之“石”究竟怎么读》来阐述这个问题。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先生认为,汉代的“二千石”肯定不能读“dàn”音,当时还没有这个读音。 由此可见姜鹏在节目中读作“shí”并不错。对于网友的质疑,姜鹏显得颇为坦然,他表示:网络上的质疑是一个健康现象,问题就是应该被用来讨论,这样才能使大家进一步理解某些有疑义的问题。对于“石”字的读音,他中学时也是读“dàn”的,上了大学才知道应该读“shí”。关键是讨论的过程中不能先入为主,固执己见,一看到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就立刻认为是错的。豁达的心怀赢得很多人都赞许,这也许就是姜鹏如此年轻就能在史学界有这么好的造就吧。

B. 复旦大学的姜鹏在百家讲坛讲了几次

2000年9月姜鹏开始随朱维铮先生治学,成为当时朱维铮先生门下年龄最小的弟子。而就在那时朱维铮先生在时隔十数年后,首度重新开设“中国经学史”的课程,朱先生这门课有个习惯,每次都预先布置下堂课的主题,并要两名学生在他开讲前做读书报告。姜鹏这个新兵便光荣的在第三堂课就要做读书报告。而不巧的是那时候姜鹏当时正中了“秋毒”患上带状疱疹。于是便忍着疼痛写了一篇《孔子与儒的角色转变》。虽说朱维铮先生在前一堂课中已然说过,甲骨文中没有“儒”字,但姜鹏考察了可靠资料,发现甲骨文中已经识别出“儒”字。于是这个小牛犊便在课堂上向学术界泰斗朱维铮教授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了并提供了可考察的资料。姜鹏讲完自己的意见后,朱维铮先生非常高兴,认为姜鹏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并且改变了他的看法。事后先生还用这些材料写了篇《难说的说儒公案》,发表在《文汇读书周报》上。
同时姜鹏因为这件事给朱维铮教授以及师兄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姜鹏年纪轻轻的便有机会同师兄们参与朱维铮教授主持编校的书籍《利玛窦中文著译集》
2012年偶然的机会,百家讲坛的编导看到姜鹏的一些关于上海青年读书活动的公益性讲座后,便邀请姜鹏参加百家讲坛这样一个能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上来,于是便有了百家讲坛之行。[1]
同时我们也发现王立群先生以前在百家讲坛讲《史记》的时候也石也读“shí”,也曾遭受质疑。看来这个问题并不简单。随后部分网友指出《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4版),其中“石”字没有“dàn”的读音;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第5版),其中“石”字“dàn”的读音后括号中有一段说明:“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姜鹏
据了解北京师范大学古籍与传统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历史小说家史杰鹏先生表示,“石”和“担”的情况属于同义换读,把“石”读作“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因为“一石”和“一担”的分量相同,因此产生换读。宋代以后,把“石”读为“担”日趋普遍,但也只限于民间,“石”的“dàn”这个音,在《康熙字典》中也不见载,可见这个字的俗读当时并没有得到官方承认。史杰鹏为此专门在《文汇报》文汇学人版发表了文章《“二千石”之“石”究竟怎么读》来阐述这个问题。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先生认为,汉代的“二千石”肯定不能读“dàn”音,当时还没有这个读音。[2]
朱维铮病危那几天,姜鹏反思,“自己这几年就像个贪玩的孩子,耽于艺文,忘乎大道。总以为有先生在,不用自己操心。”在最后的日子里,朱维铮用整整两个晚上和姜鹏长谈。姜鹏曾对人说。他承认先生批评他在“百家讲坛”上做《汉武帝的三张面孔》节目,告诫还是要把根基牢牢扎在学术上。这些年来,大家从这个节目中了解历史,也把历史变成了消费文化的一部分。学者明星化,泛滥成灾的历史剧,使历史成了娱乐场。这和史学家守护的原则势同水火,朱维铮难容对历史的轻佻,直言:“于丹不知《论语》为何物”。“那些粉丝中了毒,像喝了毒奶粉一样。”[3]
在“百家讲坛”主讲并创作《两宋风云》的袁腾飞被爆不少片段有抄袭小说《柔福帝姬》的嫌疑。针对袁腾飞回应“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宋史专家姜鹏表示,作为教师、讲史人,应该有起码的道德自律和学术真诚,他的回应完全看不出这一点。姜鹏说,“学术界有个标准,在相同主题情况下,如果连续13个字符与其他作品相同,则视为抄袭。”而袁腾飞抄袭作者原创作品的情节,更是对作者创意的抄袭。

C. 北京有东方斯卡拉,哈尔滨有姜鹏斯卡拉。斯卡拉是什么意思

斯卡拉原是意大利著名歌剧院的名称,现在在我国南方一些大城市相继开设了斯卡拉文化场所。斯卡拉也逐渐演变成集娱乐、餐饮、休闲于一身的大众文化娱乐场所。

像北京东方斯卡拉办得有声有色,其演出光碟早已成为音像市场的新宠,其风行全国的奥秘在于节目的整体风格独树一帜、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诙谐幽默,及节目强烈的互动性。

哈尔滨鹏飞无限斯卡拉演艺秀场的主要演员都是从全国各地高薪聘请来的,个个身怀绝技,像一个男歌手,在短短十几分钟内,模仿了刘欢、孙楠、杨坤等多位歌手。

与一般综艺节目不同,斯卡拉的主持人是舞台的核心,不仅要能说,还要能唱、能演、能煽情,样样精通。 斯卡拉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性强,观众可以获得上台同唱同演的机会,同时演出中还安排了鲜花卖、幸运抽奖、友情祝贺等项目。

(3)有声小说姜鹏扩展阅读:

我们现在常说的斯卡拉一词是衍生自斯卡拉歌剧院:

斯卡拉歌剧院,位于意大利米兰。大剧院于1778年8月3日正式启用,当时名为Nuovo Regio Ducal Teatro alla Scala,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剧院遭到轰炸,整个演出大厅片瓦无存。战后,意大利政府拨出巨资,以当时最高的标准重建。

D. 姜鹏斯卡拉的演员都是谁

主要有DJ小雅,大勇《远走高飞》,刘思伟,庄妮,兰鸽和阿文,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1、DJ小雅、专辑MV《皇家小妹》;

2、大勇《远走高飞》;

3、刘思伟《找个好人嫁了吧》;

4、庄妮《放声大哭》《新四季歌》;

5、兰鸽《夜场》《为我撑伞的人》;

6、阿文《地球人都知道我爱上了你》。

拓展资料:

东方斯卡拉是北京市乃至全国著名的文化娱乐品牌。主导经营量贩KTV 、西部酒城、餐饮、影视制作和传播。凭借对视听音乐及餐饮的深厚技术和良好管理水准,KTV 呈现同业星级特色。西部酒城荟萃全国各地演艺名家新秀,以歌颂祖国、歌颂改革开放、弘扬民族文化、高扬爱国主义、创建老百姓喜爱的娱乐休闲方式为主旋律,通过生动形象、健康活泼而又具有艺术魅力的文艺表演,吸引了包括社会各界名流及普通家庭在内的庞大消费群。

参考资料:东方斯卡拉网络:网页链接

E. 北京有东方斯卡拉,哈尔滨有姜鹏斯卡拉,谁知道斯卡拉是什么意思~

斯卡拉原是意大利著名歌剧院的名称,现在在我国南方一些大城市相继开设了斯卡拉文化场所。斯卡拉也逐渐演变成集娱乐、餐饮、休闲于一身的大众文化娱乐场所。

像北京东方斯卡拉办得有声有色,其演出光碟早已成为音像市场的新宠,其风行全国的奥秘在于节目的整体风格独树一帜、主持人的主持风格诙谐幽默,及节目强烈的互动性。

哈尔滨鹏飞无限斯卡拉演艺秀场的主要演员都是从全国各地高薪聘请来的,个个身怀绝技,像一个人称“百变歌王”的男歌手,在短短十几分钟内,模仿了刘欢、孙楠、张信哲、杨坤等多位实力歌手,无论是音色,还是唱法,都直逼原唱效果。
与一般综艺节目不同,斯卡拉的主持人是舞台的核心,不仅要能说,还要能唱、能演、能煽情,他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斯卡拉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动性强,观众可以获得上台同唱同演的机会,同时演出中还安排了鲜花拍卖、幸运抽奖、友情祝贺等项目。

阅读全文

与有声小说姜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