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找一篇讽刺短篇小说
《自知之明》 纪伯伦
贝鲁特。
一个细雨蒙蒙的夜晚,赛里姆坐在写字台前,台上放着许多古书和纸。
赛里姆正在读一篇哲学通信,那是苏格拉底示意门生柏拉图要有“自知之明”的一篇文章。
赛里姆边细读文中那些珍贵字句,边回忆哲学家及导师们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他发现,西方思想家无不坚守苏格拉底的思想,东方学者也都遵循苏格拉底的教诲。读着想着……赛里姆的思想完全沉浸在了“自知之明”题目中,禁不住突然站起来,伸展双臂,高声喊道:
“是的,是的!自知之明乃各门学问之母!我嘛,应该知道自己。我完全了解自己。了解我的个性,细微入里,我理当揭开我心灵的幕帘,除去心灵深处的饰物,同时阐明:我的精神存在的意义在于物质存在,物质存在的秘密在于精神存在。”
赛里姆侃侃而谈,激情洋溢,异乎寻常,双目间燃烧着渴求自知的火炬。之后,他走进隔壁房间,塑像似的站在上顶天花板、下到地面的巨大玻璃镜前,留神观看自己的身影,仔细端详自己的面容,看过自己的头形,又照自己的整个形体-…
就这样,赛里姆站了半个钟头,仿佛永恒观念已将宏伟思想降予他,使他凭借其力量,足以明察自己的灵魂深处,令其内心各个角落充满光明。接着,他从容不迫地张开口,自言自语说:
“我身材矮小;拿破仑、雨果也都是小个子。
“我的前额狭窄;苏格拉底、斯宾诺莎也都是窄额头。
“我的前顶光秃;莎士比亚也有个光秃前顶。
“我的鼻子大,且有个弯儿;赛凡鲁拉、伏尔泰和乔治·华盛顿,都生着鹰钩鼻。
“我有眼病;使徒保罗和尼采亦均有眼疾。
“我的嘴大,下唇前凸;西塞罗和路易十四也都是大嘴凸唇。
“我的脖子粗;翰尼巴勒、迈尔盖斯·安东尼奥也是粗脖子。
“我的耳朵长且外凸;拜伦、塞万提斯也都生着一对扇风耳。
“我颧骨凸出,面颊下凹;拉菲特、林肯也是这样。
“我的两个肩膀不一般平,而是一高一低;奥比塔、艾迪布·伊斯哈格亦如此。“我手掌粗大,手指短小;佩利科、但丁也是这样。
“总而言之,我体态瘦弱,就像大多数思想家那样,因劳心而累垮了躯体。奇怪的是,我像巴尔扎克一样,写作或阅读时,身边总放着咖啡壶。此外,我像托尔斯泰和马克西姆·高尔基,喜与平民交往。
“我一两天才洗一次手脸;贝多芬、沃尔特和泰曼,都有这种习惯。奇妙的是,我像薄伽丘和伦勃朗,喜欢探听女人的消息,希望知道她们在丈夫不在家时的所作所为。
“我馋酒,堪与诺亚、艾卜·努瓦斯、德彪西和马尔罗相比;我贪食美味,可与彼得大帝和白什尔·舍哈比国王并论。”
赛里姆先生沉默片刻,然后用指尖摸着脑门,又说道:
“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实际情况!古今伟人的特质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一个具有这样优点的青年人,必定能在这个世界上干出一番伟大事业。
“自知之明乃格言之首。今夜,我已经了解自己。自今夜始,我将开始一项伟大的工作;那是这个世界启示我的,并给我的灵魂注入了各种不同因素。我曾陪伴过人类的若干伟人,自诺亚至苏格拉底、薄伽丘及艾哈迈德·法里斯·舍德亚格。我不知道我将开始的那项伟大工作是什么。但是,像我这样一个集物质与精神于一身的人,确乎是日夜所创造的奇迹。我已经了解自己。是的!凭安拉起誓,我已充分知道自己。愿我的灵魂长在,个性永存,宇宙久在,直至我的大业告成。”
赛里姆先生在房间里踱来踱去,人的外观挂在他那丑陋的面孔上,他边走边动,用猫叫声混杂着骨头碰撞的音调,重复着艾布·阿拉的诗句:
纵然仅留下我一个人,
也要创出空前的奇迹。
一个时辰过后,我们这位朋友身裹褴褛衣衫,躺在他那张破床上睡着了,鼾声如雷,响彻天空;那响声与其说像人打呼噜,不如说更像石磨轰鸣。
『贰』 有哪些讽刺意味十足却又回味无穷的短小故事
qq密码丢了,申诉密码,申诉时有个问题是:“你的梦想是?已经过去几十年了,怎么记得清楚当初写的是什么啊,于是我随便填了一个(钱),答案错误,于是我又填(女人),答案错误,于是我又填(车子房子)工作全部答案错误。后来我输入(快乐),答案正确。
『叁』 具有讽刺意味的故事
某市近来屡发狗咬人,并致人死亡事件,一时间,全市人民谈狗色变,见狗就喊打,再也无人吃狗肉,狗老板捶胸跺足。在各大医院的门口,人们再次排起长龙,等候打狂犬疫苗,政府有强制文件,人人都得打预防疫苗。纪检部门也是这次打狗部门的领导成员单位之一,在整个活动中进行监督。某日,纪检部门一行人微服私访某村,村民没有接到要打疫苗的通知,询问了多家都是如此。纪检干部于是悄悄来到乡政府暗访,结果令一行人吃惊,乡干部说,听说了要打疫苗的上级精神,但一直没有收到疫苗,至今一直在苦苦等待,也不好老去催上面的领导。
顺藤摸瓜,纪检干部逐级往上调查,终于发现很多主要领导都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了狂犬预防疫苗,本来全市一人一支,可是很多领导却打了三支,有个领导打得最多,居然一人打了6支。纪检干部问这些领导为何挪用有限的疫苗,那些领导回答说:“除了更加防范狂犬病以外,另外一个功效就是防止腐败。”纪检干部一时未明其意,大路上一位老农解释说:领导干部打狂犬疫苗是防止哈巴狗咬人,的确有防腐之功效。
『肆』 世说新语让人回味,请列举这里面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一篇小说。。
言语第二之九十九、否剥成象 (原文)王中郎甚爱张天锡,问之曰:“卿观过江诸人,经纬江左轨辙,有何伟异?后来之彦,复何如中原?”张曰:“研求幽邃,自王、何以还;因时修制,荀、乐之风。”王曰:“卿知见有余,何故为苻坚所制?”答曰:“阳消阴息,故天步屯蹇,否剥成象,岂足多讥?” (译)王中郎(王坦之)很喜欢张天锡,问他说:“你观察过江的这些人,治理江左的业绩,有什么出色的?后来的人才,和中原时相比,又怎么样呢?”张回答:“研究玄理,达到王弼、何晏的高度;因地制宜修订制度,也有荀勖、乐广的风范。”王坦之说:“你很有见识,怎么还会被苻坚控制呢?”张天锡回答说:“阳消阴长,所以时运不济,国家分裂造成这种局面,难道还值得讥讽吗?”
『伍』 经典小说略带讽刺意味的.
契诃夫的小说
外国经典名著很多都带有讽刺意味,比如《格列佛游记》,貌似是个记事儿的,可还是穿插着很多讽刺的写法。这些小说都有时代背景的。马克吐温的也很经典
『陆』 求短篇讽刺小说
个人比较喜欢那个《差不多先生传》~
『柒』 用一个个故事,写一篇含有讽刺意味的小小说或是揭露一种社会现状、
车上的和车下的人
车上的和车下的人,往往想的不一样。
开车的人,想的是开车的事;骑车的人,想的是骑车人的事。开车的人盘算的远,比如明天是星期天,有车开就可以远游,到郊区的湖边,到山中的树林,去亲近自然就很惬意。骑车的人,想的就近,骑车人要靠体力去跑路,两个轮子比不过四个轮子(堵车除外),四个轮子一转,想去哪去哪。所以,骑车人的周末,差不多都在家门口转转,想远足,就只好打的或借助公交车。
开车的人大都讨厌和歧视骑车的。一般来说,人一坐到车里,感觉就会不一样,不仅是有优越感,还因为人往车里一坐,就发现车外的人有很多坏毛病。像骑车的人不遵守交通规则闯红灯,不走慢行道而占快行道,要不就冷不丁窜到车前吓开车人一跳等等,提起骑车人的种种不良行为,开车的人有一肚子牢骚。而骑车的人对开车人也同样抱怨和反感,常见他们骂开车的,你开个车有什么了不起,有俩臭钱神气什么,看吧,明天油价还得涨,你凭什么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抖威风,喇叭按的震天响,我就不躲,不信你敢轧我……这就是车上车下,开车人和骑车人的关系。双方斗气,互不尊重,我们交通出现混乱,这怕也是原因之一。
开车的欺负骑车的之外,尚有开大车的常凌辱开小车的。譬如人高马大的公共汽车就很霸道。他们拉着一车赶着上班上学的乘客,便总显得有恃无恐,因为车上人多,乘客又希望车开得快,司机也想跑出效益来,于是就把车开得风驰电掣,而且他们振振有词:你还别找茬,不信拦车试试,车上百十号人饶不了你!警察都睁只眼闭只眼,你开小车和坐小车的敢犯众怒?如此一来,公交车在马路上就像海中的大鲨鱼,强行并线,生挤硬别,让小车只有受气的份。
其实,骑车人在马路上也不是绝对的弱者,正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他们常常也威风得很。近年来马路修得越来越宽,封闭的路段也越来越多,骑车人为了自己方便,常出现与行人争道的情况。他们在马路上不是逆行就是横穿,再不然干脆就骑上便道,让行人战战兢兢。更有甚者,摩的和电动助力车也加入其中,呼啸而来,呼啸而去,好不得意,让路上行人更加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藐视和不遵守交通法规,往往是互相传染的。在没有安全感的马路上,作为弱势群体的行人,本来应该学会更好的保护自己,可是不然,大约身边的怪现象太多,“近墨者黑”,行人便也有一套歪论:凭什么别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偏让行人规规距距?这么一来可好,行人也耍起蛮横,能不走人行横道就不走人行横道,能不走过街天桥就不走过街天桥,为抄近道,他们跨越护栏,无视红灯……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可他们抱着侥幸心理和赌气,甚至心下以为,谁撞了我我就跟谁没完。他们忘了人和车碰,谁会吃亏!
一路说下来,再说下去实在没意思,只会让人觉得我们很悲哀。因为大家都这样思考问题,自觉维护交通秩序就成了空话。如果法规条例都从别人做起,自己放任自流,毫无约束,开车人只想着自己的方便,骑车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而行人只管自己随心所欲,那么马路上的战争将不可避免,而且很可能会血流成河。因此,大力治理整顿交通,还要靠大家自觉遵守,不然法规再严厉,效果也不会好到哪去。注 转载
『捌』 求一篇现代版有点讽刺意味的小说
第三种爱情
曾经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翻译官
强烈推荐这三本书
不是青春校园那类的幼稚小说
很现实
都是言情小说
也都很讽刺
特别是第2本里面描述
警察的那段
太经典了
吃了甲方吃乙方
简直比黑社会还黑社会
这话太经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