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前苏联一篇写孤寡老人的短篇小说。
Ⅱ 前苏联有哪些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什么
1、苏联作家 米?伊林 《时钟的故事》
伊林(1895―1953),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工程师。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前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
伊林诞生于乌克兰。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
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2、维·比安基(1894—1959)是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和生物学家。1924—1925年,比安基主持《新鲁滨孙》杂志,在该杂志开辟描写森林生活的专栏,这就是《森林报》的雏形。1927年,《森林报》结集出版,到1961年时已再版10次,每次都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比安基是俄罗斯大自然文学最知名的代表作家,被称为"大自然文学的奠基人",著有《森林报》《山雀的日历》等。他的作品集有《森林中的真事和传说》(1957年),《中短篇小说集》(1959年),《短篇小说和童话集》(1960年),《森林报》(1961年出到第十版)。
3、班苔莱耶夫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辽恩卡流浪记》《表》等
Ⅲ 苏联维塔利.比安基简介
维塔利·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Витал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Бианки,)前苏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894年2月11日生于彼得堡一个生物学家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生物学家,在家里养着许多飞禽
维塔里·瓦连季诺维奇·比安基[1]
走兽受父亲及这些终日为伴的动物朋友的影响,比安基从小就热爱大自然,他从小受家庭的熏陶,对大自然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种探索其奥秘的强烈愿望。他后来报考并升入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学习自然专业,与家庭的影响是有关的。在科学考察、旅行、狩猎及与护林员、老猎人的交往中,他留心观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生物,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使笔下的生灵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动人。有“发现森林第一人”“森林哑语翻译者”的美誉。
作品:
1928年问世的《森林报》是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标志。1959年6月10日,比安基在列宁格勒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五岁。
他的创作除了《森林报》,还有作品集《森林中的真事和传说》(1957年),《中短篇小说集》(1959年),《短篇小说和童话集》(1960年)。
Ⅳ 20世纪的前苏联有几个获得诺贝尔奖的文学家其中有几个作家是流亡作家,代表作是什么
1933年 苏联作家蒲宁因小说《旧金山来的绅士》获诺贝尔文学奖。
1958年 苏联作家帕斯捷尔克因小说《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其拒绝领奖。
1965年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因小说《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
蒲宁在俄罗斯革命后流亡海外,代表作《旧金山来的绅士》
蒲宁的创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天涯》,得到评论界的注意。早期作品主要描写中文贵族庄园生活,批判贵族阶级精神上的贫困、堕落,又为其没落挽歌,如短篇小说《田间》(1892)、《安东诺夫卡苹果》(1900)、《末日》等。1910年,中篇小说《乡村》问世,标志蒲宁的创作视野有了新的变化,由狭窄的贵族庄园转向广阔的社会,更加关心农民和俄罗斯的命运。这部作品使他成为俄国文坛上的第一流作家。1911至1913年间,蒲宁又创作了一系列农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苏霍多尔》、《欢乐的庭院》、《蟋蟀》、《夜话》、《扎哈尔·沃罗比约夫》、《莠草》等。这些作品真实地描写了农村的落后和黑暗,农民的愚昧无知,但情调低沉,没有微型机,没有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了《弟兄们》(1914)和《来自旧金山的绅士》(1915),表现了他对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憎恶。蒲宁对十月革命过于滥用暴力不能接受,1920年起侨居法国。流亡国外以后,蒲宁的创作仍充满活力。他创作了近200篇中、短篇小说,主要创作有关青年时代的抒情回忆录,除了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而外,还有将近200篇短篇小说,其中较出色的有《米佳的爱情》、《中暑》、《三个卢布》、《幽蝉的小径》、《大乌鸦》和《巴黎》等。还著有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哲理性文学论文《托尔斯泰的解放》(1937)。 他的散文绘声绘影、简练生动。他还是一位出色的修辞学家和翻译家。
1933年蒲宁因为“继承俄国散文文学古典的传统,表现出精巧的艺术方法”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众多的充满矛盾的创作遗产,具有很强的美学与认识价值。1953年6月,蒲宁病逝于巴黎。
Ⅳ 原苏联大作家高尔基名著是什么
1、原苏联大作家高尔基名著是《海燕》《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2、代表作简介: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母亲》长篇小说《母亲》,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作品。于1906年在美国写成的。小说取材于1902年高尔基的家乡诺夫戈罗德附近的索尔莫夫镇的“五一”游行。游行的领导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处众生流放。高尔基在游行前就听说过扎洛莫夫,游行以后,他和继续儿子事业的扎洛莫夫的母亲安娜有了交往。《母亲》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迹为基础写成。《母亲》标志着作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熟,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开辟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余两部为《童年》、《我的大学》。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尔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他为了生活,靠与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出去卖糊口,他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干过洗碗工,还做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但他一有机会就阅读大量的书籍。生活的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他决心“要做一个坚强的人,不要为环境所屈服”。他怀着这样的坚定信念,离开家乡奔赴喀山。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著名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高尔基《人生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为《童年》、《在人间》。作者描写了他青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在生活底层与劳苦大众的直接接触,深入社会,接受革命者思想影响和如饥似渴地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养料使他得以成长,从生活底层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条件。
3、人物简介
玛克西姆·高尔基,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他是前苏联下诺夫哥罗德人,俄罗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的一个木工家庭。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笔名“玛克西姆·高尔基”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专心从事写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4、作品
浪漫主义作品:《少女与死神》、《伊则吉尔的老婆子》、《鹰之歌》、《海燕》等,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憧憬,特别是1901年创造的海燕形象,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的象征,给人们极大鼓舞。
现实主义作品:《奥尔洛夫夫妇》、《柯诺瓦洛夫》、《沦落的人们》、《草原上》、《因为烦闷无聊》、《二十六个和一个》等,描写了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崇高品德,主要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凄惨和市侩的卑鄙龌龊,表现人民群众在政治上的觉醒,表达他们对剥削制度的愤怒和抗议
5、人物思想
高尔基是一位毕生追求真理和世界文化进步的伟大作家。对俄罗斯本民族历史的熟知,对人类文化成果的了解,使他清楚地看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可以说,他是欧洲先进思想文化的崇拜者。他在谈及普希金与果戈理的关系时所说的一段话,颇能说明这一点。他说:俄国比别的国家更多生活在宗教及神学教育的重压之下。这说明了为什么只有当欧洲式的人物普希金———个熟知本国的过去、但并末受其毒害的人,指导着果戈理的意志和想象的时候.果戈理才是健康的、积极的。高尔基对于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弊端,对于欧洲文化、特别是欧洲现代文化的优越性是有深刻洞察的。
在作为人道主义者的高尔基的心目中,“东方”和中国是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被看待的。在文化形态、文化发展史的层面上.“西方”是与现代大工业、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的思想文化相联系的.它具有很多积极的、进步的因素;而“东方”则与落后的亚纫亚生产方式、偏低的科学技术水平、保守的思想文化相联系,带有一系列消极的、停滞的特征。正是在这一层面上,高尔基在他的大量作品和论著中,对东方文化。(包括俄罗斯文化中的“东方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落后面)作出了痛切的批判。在国家和民族的关系、二十世纪人类生活现实的层面上,“西方”又往往是和干涉、入侵、颠覆、霸权、掠夺等行为相联系的。东方”和中国则成为所有这些反人道行径的受害者。从这一层面上看。高尔基的笔端又倾注了对作为被欺凌、被损害者的“东方”和中国的真挚同情。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这位曾两度邀请契诃夫一起来中国;却终于未能成行的俄罗斯作家,都显示出对于中国的深切的人文关怀。
高尔基是一个从社会底层奋斗起来的作家形象,他一生都在为俄罗斯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奋斗,却坚决反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用暴力夺取政权,反对在革命胜利之后苏维埃政权以粗暴方式进行文化革命。发生在高尔基身上的现象和因惑是由高尔基本身的性格和价值观念造成的,是高尔基人道主义理想和那个时代间的现实差距造成的。
十月革命后。特别是新经济政策时期的高尔基本人也像其他的旧俄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政治上转向和在新社会中的定位的痛苦过程。在此期间,高尔基出于俄国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良知。既与新政权合作又与其抗争,试图维护自身和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和实际地位。同时他也不得不随波远流,在主观上力求自己适应急遭的社会变革和政治运动,甚至违心地说出许多“极合时宜的话”,做出一些“极合时宜的事”。
Ⅵ 求有关于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故事与名言。
一。关于军事方面
他上幼儿园时,幼儿园的不远处有一个飞机场。当时,对幼年的西蒙诺夫来说,每天最快乐的事情,就是仰望长空,好奇地看着各种各样的飞机起起落落。从那时起,他就对航空充满向往,梦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设计飞机。8岁时,西蒙诺夫加入了学校的航空兴趣小组,15岁时被任命为少年宫航模室主任。西蒙诺夫本想中学毕业后报考著名的航空学校,但由于弟弟不幸在一次空难中丧生,悲痛不已的家人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西蒙诺夫最后选择了新切尔卡斯克工学院,因为他听说那里要成立航空航天系,但后来一直没能成立。
五年级时,西蒙诺夫决定申请转学到莫斯科航天研究所,但被该所拒绝。经过不懈努力,他转到了喀山航空学院,并在那里开始了飞机设计的第一步。1953年,他联合志趣相投的同学创建了大学生滑翔机设计局,并研制出了当时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金属结构滑翔机。西蒙诺夫名声大噪,也引起了苏共中央的注意。1959年,苏共中央决定在大学生滑翔机设计局的基础上成立国家滑翔机设计局。
1970年,西蒙诺夫被任命为莫斯科库伦机器制造厂副总设计师,接受著名飞机设计师苏霍伊的领导。上任伊始,他就主持了苏—24轰炸机的试飞工作。西蒙诺夫再一次表现突出,为苏霍伊提供了最详尽的分析报告,也为新一代战斗机的上马立下了汗马功劳。1975年9月15日,西蒙诺夫担任总设计师,主持新型战斗机的研制工作。这为他后来成为一代飞行器设计大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关于文学方面
1934年开始写作。1938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曾任《文学报》、《新世界》等报刊主编、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1939年任《红星报》军事记者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他的创作面很广:诗歌、戏剧、小说、随笔、评论都有建树。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译成了中文,如:《我城一少年》、《俄罗斯问题》、《俄罗斯人》、《在布拉格栗树下》、《异邦暗影》、《日日夜夜》、《祖国炊烟》、《战斗的中国》、《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等着我吧......》、《友与敌》等。1949年10月他曾作为副团长率领苏联文化代表团来我国访问,11月初曾来武汉参加庆祝十月革命节和中苏友协武汉分会成立大会。西蒙诺夫曾任苏共中央候补委员和苏联中央监察委员。他被授予“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并获得一枚列宁勋章。
3.名言
有一种人,他为了摆脱内心的激动状态,自己常常需要说话和爱听别人说话。
Ⅶ 俄罗斯的著名作家有那些
1、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5、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1837年2月10日),是俄罗斯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创始人,19世纪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
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青铜骑士”。
Ⅷ 求苏联短篇小说名
《永不掉队》《一千零一夜》《祸起萧墙》《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海底两万里》
Ⅸ 俄国作家有哪些
1、克雷洛夫——使寓言突破道德训诫界限的“反叛者”
克雷洛夫是俄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诗人,与伊索和拉·封丹齐名。他通过将寓言内容与现实紧密联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训诫的界限,成为了讽刺的利器。他通过寓言这一体裁将俄罗斯民间的生动朴实的语言引入俄罗斯文学,为俄罗斯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代表作:《大炮和风帆》、《剃刀》、《鹰与鸡》
2、亚历山大·普希金——“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创立了俄国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创立了典范,被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代表作:《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奥涅金》
有人将上世纪80年代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在那个文化全面复苏、新思潮风起云涌的年月,普希金给予我们的远不是几首歌咏爱情与友谊的诗篇的熏染,关于自由、关于正义、关于理想、关于生活,我们都能从他那真挚饱满、激情四射的歌唱中得到最形象、最动人的答案。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普希金是一段挥之不去的美好的集体记忆,是一笔无法割舍的精神财富。

3、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
尼古莱·瓦西里耶维奇·果戈里-亚诺夫斯基笔名果戈里,是俄国伟大的批判主义作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自然派,即以批判的态度对俄国专制农奴制度现实进行直接反映的一派作家。他善于描绘生活,将现实和幻想结合,具有讽刺性的幽默,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死魂灵》、《钦差大臣》
《死魂灵》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现实主义创作发展的顶峰。别林斯基高度赞扬它是“俄国文坛上划时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于
俄国文学过去以及现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时又是高度艺术的作品。”
4、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世界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米哈伊尔·尤里耶维奇·莱蒙托夫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他不仅是俄国文学史上,而且是世界文学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莱蒙托夫鲜有直接意义上的政治抒情诗;社会政治课题通常融人到他的哲学和精神思考体系中。这在莱蒙托夫19世纪30年代初创作的诗歌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代表作:《大贵族奥尔沙》《诗人之死》《当代英雄》(长篇小说)
翻译家高莽曾在他的《莱蒙托夫的南方之恋》中表示,米哈伊尔·莱蒙托夫是位英才。他那璀璨多彩但又短暂坎坷的一生,他那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孤傲性格与作风,他所从事的各类文艺创作,都曾引起我的好奇与向往。
5、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现实主义艺术大师”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和“现实主义作家”,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他的小说不仅迅速及时地反映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善于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恰当的言语、行动,通过对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语言简洁、朴质、精确、优美,为俄罗斯语言的规范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代表作:《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
解放军出版社昆仑图书编辑部主任张良村曾如此评价他的作品:屠格涅夫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俄国当时的时代变革,他高度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矛盾的世界观也在作品中有所表现。他同情衰亡中的贵族阶级,而他的理智却又使他展示了平民的胜利。
6、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之一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纪群星灿烂的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和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并称为俄罗斯文学“三巨头”,是俄国文学的卓越代表。即如有人所说“托尔斯泰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广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深度”。
代表作:《女房东》、《地下室手记》、《罪与罚》、《赌徒》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并非开创心理叙事的鼻祖,但他绝对是发展心理和意识描写的一代宗师。高尔基说过:“就表现力来说,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亚可以同他媲美。”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臧仲伦曾如此评价他的作品:他所有的中篇和长篇小说,都是一道倾泻他的亲身感受的火热的河流。这是他的灵魂奥秘的连续的独白。这是披肝沥胆的热烈的渴望。
Ⅹ 一个前苏联短篇小说主人公是个穷公务员大衣久了薄了 做了个新大衣穿出去的第一天被人抢了然后伤心死了
果戈里《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