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起个好听点的言情小说的笔名
赛沃思
赛:胜过的意思
沃思:聪明而善于思考
“思”又有思想、思绪的意思,与言情相关。
赛沃思
可理解为
一个善于思考的聪明的言情小说作者,所写的小说言有尽而意无穷,无与伦比!
2009-01-09
redo
著
② 小说笔名
月朦胧
水犹寒
蝶衬雪
梅隐月
花开季度泪断绝
空山独步寻知音
你好,
翁锦文为你解答,
如对你有所帮助,
请采纳或给予好评,
如有其他疑问,
可以向我求助,
O(∩_∩)O谢谢
③ 写小说用的笔名
咳
建议自己想,别人想出来的感觉不是自己的,写文的时候会有点别扭。专
还有别人取得不一定就完全符属合自己的口味
为了以后写文顺利,建议自己想吧。
只是几个字的组合而已,很简单。
连十多万字的小说都能下定决心写,还怕几个字么?
楼主,加油。祝你以后小说大卖!
④ 帮忙取个笔名,写小说用的。
独白
旁白
染尘
斑驳
半夏之暖
沐柚子
浮夸
白日梦
⑤ 我要写小说了,需要一个好听的笔名(女生),要原创的。
那要看你准备写那个素材了,长篇 中篇 短篇 散文 随笔·······我想你文章都可以写 笔名起不了吗?呵呵 还是自己了解自己 完美的笔名是要根据自己来起的。
⑥ 写小说有必要起笔名吗
1、避免麻烦
有利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笔名是一种化名、代名,作者使用笔名,总有一些不愿披露真名的原因,为避免引起文字麻烦,特用笔名行世。此类笔名通常见于学术争鸣或 表自以为尚不成熟的文章。
2、学术争鸣
是一种思想的交锋,真理的探求,论辩 双方总是各执一端,观点相左,但论辩者的人际关系却并不一定互相对立,有的可能是同学好友,有的是师生关系,上下级关系,有的在同一单位工作。如果使用本名展开论辩,就会碍于情面,或因其他原因,不敢放笔为文;但用笔名,则可直抒己见,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3、尚不成熟的观点
有的作者因为在报刊发表自己尚不成熟的观点,或为了有助于稿件的采用,也使用笔名。邓拓在《燕山夜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谁也不必讳言,有些人看文章的好坏,是以作者有没有名声和名声大小来做判断的,这使作者本人有时也很苦恼。署一个笔名就省去 种麻烦,说好说坏只看文章如何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常常遇见许多作者有些学习和研究的心得, 是还不很成熟,用他的本名写文章发表,似乎反而觉得不够郑重,用一个笔名发表就比较好。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则在作者方面,即不必考虑万一意见有错误而发生什么不良影响,又可以对自己发表的意见大胆负责。二则在 者方面,对于这种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更可以毫无顾忌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于发表某些批评和商讨的文章。”
迫于环境,使用笔名以避嫌在现代文学史上,不少作家因为言论不自由,为了避免文祸,不得不经常使用笔名避嫌,这实际上是一种笔战艺术。
署名多变,活跃版面有的作者经常在同一家刊物或报纸上发表文章,有时甚至同时发表数篇文章,如果 是署同一个名字,今天某甲,明天还是某甲,前面某乙,后面又是某乙,读者就会觉得单调,而用笔名变换一下,版面就活跃多了。此种笔名,有的出于编辑之手,是编辑临时代拟的。
4、不求闻达
故意隐姓埋名这话似乎说得有点奇怪,应稍加说明。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有的作者性格特别,他文章是要写的,但不想就此扬名,因而有意隐姓埋名,示人以不可测;也有的作者因视某些文章为雕虫小技,算不了什么名堂,但能换几块稿费还是好的 于是随便化上一个笔名,这是别一种形式的“不求闻达”。
⑦ 一篇在网站上发表过的短篇小说可不可以修改后用另一笔名发表在其他网站上
这个。
如果当时发表时,没有特别注明“网站独家”是可以的。(“普通发表”就是在N个网站上都有发表,“独家首发”的是连载最快更新在这个网站上)
如果修改了笔名或是书名,最好把原名注上,省得以后名声不保,(被人说抄袭什么的,你真是跳进黄河洗不清)
删除应该是可以的。但我不清楚,你可以询问网站客服。。。(我之前的一篇,我懒得去研究怎么删,于是我把内容给删了,只留下了那个标题)
⑧ 好听的小说笔名
抒情的就
紫罗兰开,岚云,霜于枫上
豪放的你这就不错
婉转的就
拒绝(。。。)
响亮的木内有成熟感,容有道是大智若愚嘛,就好像唐家三少,不是很响亮,但很多人都知道一样。
好听点的就
参看:恋霜阴天(这个名字我看了现在也忘不了)
写鬼的就
参看:空白噩梦(一个网友的名字)
写言情的就要好听,对言情来说好的名字是成功的一半!
就像"沧月"这样有水准的呀我是取不了了
对了,写悲剧旦福测凰爻好诧瞳超困的莫写喜剧名,小心被骂
希望可以帮到你。
⑨ 小说笔名急求,而且加一个附有名字的头像。建议不要用成熟的……
刹那,好听吧,想留着给自己的
⑩ 作者笔名大全
1、舒庆春,笔名老舍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
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2、管谟业,笔名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周树人,笔名鲁迅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4、谢婉莹,笔名冰心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5、沈德鸿,笔名茅盾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16年与郑振铎、叶圣陶、王统照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倡现实主义文学,任《小说月报》编辑、主编,《民国日报》主笔。
1928年东渡日本,1930年回国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与巴金等人在上海合编《呐喊》、《烽火》,后任香港《文艺阵地》主编,新疆学院文学系主任,中苏文化协会新疆分会理事,1940年赴延安在鲁艺讲学,后在重庆、香港等地从事文化活动。
1946年访问苏联,回国后任《小说月刊》主编,1949年后历任文化部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人民文学》、《译文》杂志主编,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副主席。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3月27日,茅盾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