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皮兰德娄短篇小说夜

皮兰德娄短篇小说夜

发布时间:2021-05-20 11:22:55

『壹』 皮兰德娄主要有哪些剧本

路易吉·皮兰德娄(Luigi Pirandello,1867~1936),意大利出色的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也是世界上最有独创性的剧作家之一。1894年出版了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使他步入文坛,但真正给皮兰德娄带来世界声誉的是戏剧。他的主要剧本有《想一想,贾科米诺》、《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和《亨利第四》等。

『贰』 皮兰德娄的早期作品有哪些

皮兰德娄写作的长篇小说有《被抛弃的女人》、《已故的巴斯加尔》、《老人与青年》等,艺术论文有《幽默主义》和《艺术与科学》等。戏剧的作品,前期有《别人的权利》(1899),《手法》(1910)、《西西里柠檬》(1910),《利奥莱》(1916)、《想一想,贾科米诺》(1916)等等。此期剧作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手法仍然是传统的。

『叁』 路伊吉·皮兰德娄的创作特点

皮兰德娄的早期创作属于真实主义范畴,他受好友真实主义理论家卡普安纳的影响十分深刻,最初的小说作品就是在其直接关注下写出的。它们多以西西里为背景,作家用准确、幽默、带有自然主义的笔调,描写这个海岛的风物俗尚,反映世态人情,暴露社会黑暗,批判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鞭挞宗教势力和旧道德观念造成的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尤其是妇女的不幸,对劳动者爽朗质朴的性格充满赞美之情。
在20世纪的头10年里,他主要写小说,小说创作使他蜚声文坛。1910年以后转入戏剧创作,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早期的小说受真实主义文学影响,以故乡西西里岛为背景,暴露社会的阴暗面,对于下层劳动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属于真实主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被抛弃的女人》(1901)是其成名作。第2部长篇小说《已故的帕斯加尔》(1904)则在主题上发生变化。小说通过帕斯加尔企图寻找“自我”而失败的经历,表现现代人的孤独和苦恼。从此之后皮兰德娄着力刻画一个荒诞的不可知的外部世界与一个充满种种焦虑的现代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两者之间的冲突。长篇小说《老人与青年》(1913)、《一个电影摄影师的日记》(1925)、《一个人,既不是任何人又是千万个人》(1915)以及一些短篇小说都表现了这样的主题。 皮兰德娄把他关于哲学与文学的新思考集中阐述在《艺术与科学》(1908)、《幽默主义》(1908)两部论著中。 作品主题

皮兰德娄在作品中描写的人物都是些平凡的普通人。这些人在不同的处境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烦恼。他们每个人都在困境中奋力挣扎,都企图通过各种方式来摆脱困境,甚至不惜采用极端的反抗方式—为了确立自己而毁灭自己。但他们的努力终归是徒劳的。不管是在小说中还是在剧本中,皮兰德娄都给我们展示了他那个时代人的生存困境。这些现代人不再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而只是无奈地在世上生存着。他们一个个都困惑茫然,在精神上无所适从,在生活中找不到出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皮兰德娄的戏剧创作,是在小说的基础上进行的,继承和发展了现代人在一个充满焦虑忧患的荒诞世界中,悲剧化的生存境遇主题。苦难深重的现代人,如何在社会中寻求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一线生机,是作品不断追索的主题。皮兰德娄戏剧中的角色人物,大都是社会中最普通的人群,是社会中的弱者,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往往无立足之地,不得已借助“疯癫”或“假面”来逃遁苦难现实,这些剧作也被称为“怪诞剧”。
皮兰德娄对现代性的思考,首先是从对外界生存大环境的敏锐触觉来切人的,即在戏剧中,表现人与外部世界的冲突,以及在这种冲突中,个体的人必然失败的悲剧命运。参照存在主义的理论观点,“存在先于本质”,每个人都有不证自明的生存价值。然而“存在”本身又分为两种形态:“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人的悲剧性,在于人自身从不停息地自我意识跟外界环境相对静态的、僵硬的物化状态,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因此,人越是追寻自我,越容易陷入困境。皮兰德娄在创作中探索普遍人性时,对个体从不停息地自我选择和自我意识进行了深刻地披露。
皮兰德娄的戏剧,一方面通过个体的人物角色,来探索现代社会中,夹缝中生存的个人的身份归属和价值尊严;另一个方面,从类型化的艺术群体来对艺术与人生的关系,进行哲理思辨。寻求剧作家、戏剧作品、演员、原型人物与事件、读者(观众)、剧场导演等各种群体互相作用的关系网。皮兰德娄戏剧创作的年代,正与摄影技术和电影艺术的起步发展同步进行。在皮兰德娄的小说和戏剧中,都对科技手段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及其对传统人工技艺表达方式产生的威胁,折射在戏剧舞台艺术是否将要消亡的主题下,进行了多样化的思考。
艺术特色
皮兰德娄选择怪诞的形式表现怪诞而荒唐的现实社会,他拓荒触禁,不再以情感动迷惑观众,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假定性手法,他将观众引入真实的艺术世界,也让观众在这面镜子前看看自己究竟处于怎样的境地,以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反思。在戏剧结构上,他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戏剧结构,打破了经典的“三一律”原则。创造出符合其戏剧主题的结构形式。
开端:皮兰德娄剧中的主人公并不是一开始就出场,一场看似无关的谈话或很生活化的场面拉开了戏剧帷幕,戏剧开端部分并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是非常真实平淡的生活场面,有时候也可能是一个骗局、圈套。
传统戏剧的观众掌握着比剧中人多得多的信息,俯视着人物的一切行动,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但皮兰德娄戏剧的观众却始终处于一种困惑状态,他们并不比剧中人明智,皮兰德娄的这种处理手段与传统的“悬念”原则也是相违背的。
中部:剧中的另一个关键角色或是主人公自己的言行向观众表明另一个截然不同于开端中人物所描绘的主角形象或认识。第二部分是一部戏的主要构成,其中剧中主角会有大量的内心独白,与开端相比,是个大突转,给观众如梦初醒、恍然大悟的感觉。
结局:揭开“真相”。在皮兰德娄眼中,整个社会都是不确定、千变万化的,并没有绝对的真相。以他的作品《假如你认为你对》为例,在这部戏中,丈夫认为岳母神经不正常,因为她不肯承认自己的女儿已经死了,他已再婚;但岳母却说,女婿疯了,他现在的妻子其实就是她的女儿,她的女儿根本没有死.很明显,这是一个荒唐而怪诞的身份之谜,戏的高潮部分,妻子出场,按理说妻子应该能够揭开谜底了,但当她出现时,说起话来神秘莫测,模棱两可,始终没有明确回答她到底是谁,最后只说,你们认为我是谁,我就是谁。由此可见,皮兰德娄戏剧的结尾是完全开放的,不同于传统戏剧追求完美的结局,或是一个理性上要求的开放结局,皮兰德娄的开放式结局是一种非理性的,就如上所说的身份之谜,与现实相悖: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出现如此荒唐怪诞的结局,这样的结局所产生的黑色幽默效果往往令人震惊。
将皮兰德娄的戏剧进行解构分析,发现他的戏剧结构犹如“剥洋葱”,但这个“洋葱”没有内核,一层层剥去生活的表面,最后只是虚无,正如皮兰德娄曾说,面具揭开后,一切都只是赤裸裸的空无!皮兰德娄希望观众注意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以及从中获得的感悟,这也是他的剧作与传统戏剧有根本性区别的主要原因。这种戏剧结构给人的感觉是,形式上无始无终,悄无声息地来;意犹未尽地去;这种戏剧结构将各种相互矛盾的元素裹挟在一起,交相混杂,模棱两可,真相模糊,给人一种陌生感,进而产生震惊效果,皮兰德娄戏剧结构所体现出的这些怪诞性也使得他的剧作有些晦涩难懂。
另外,“戏中戏”,的表现手段是皮兰德娄戏剧结构的主要特色。“戏中戏”在他的多数剧作中有独立性,并不依附于其他的情节或关系,与外部的戏并列存在,形成共同发展的两条线索;有时又相互纠缠、碰撞,有时又水乳交融。“戏中戏”,展现的往往是一种幻象,与外部戏形成一种虚幻与现实的对立和冲突。皮兰德娄的“戏中戏”揭示和体现的是矛盾:生活与戏剧的矛盾,真实与虚假的矛盾,社会的自我与真实的自我的矛盾……皮兰德娄一方面不相信世界上存在固定不变的真理或是固定不变的自我,但又一直在不懈地寻找着自我:在戏剧表现方面,他也是将一些相互矛盾的因素组合在一起,包括“戏中戏”,从而产生了所谓的“怪诞性”。
皮兰德娄的剧作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互动式的对生活的表演与讨论,作者、观众、剧中人都在剧本中有一足之地,共同参与剧情发展,相互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样的剧作必然会存在很多的矛盾,皮兰德娄不是一个“独裁性”的剧作家,他将生活的运动与形式之间的固有冲突在戏剧艺术中表现出来,他不追求统一的答案,不像传统剧作家那般,对生活进行过滤,他追求的是一种混合着各种生活元素和人物角色的怪诞性效果,各种思想相互生发,相互依赖,也相互矛盾,形成了古罗马式怪诞图案般的艺术效果。
皮兰德娄的戏剧不是以情节的传奇性吸引人,而是以人物的客观真实性打动人。皮兰德娄说过:“不是戏剧创造人,而是人演出戏”。他笔下的人物形象不同于传统文学的人物形象,往往较少个性特征,概括性多于具体性,共性大于个性,然而人物身上渗透着的时代精神却放射出近乎光怪陆离的奇异色彩,给人留下强烈的印象。皮兰德娄塑造了一些诸如《享利四世》中的主人公那样悲观绝望、孤独苦恼的现代资产阶级人物形象,他们渴望生存而不得生存,寻找出路而无出路,这是资产阶级人物画廊中新的类型,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

『肆』 路伊吉·皮兰德娄的人物影响

路伊吉·皮兰德娄是意大利著名的剧作家和小说家,写有四十四个剧本、三百多篇短篇小说、七部长篇小说和两部文艺论著。1934年由于“无畏而智巧地振兴了戏剧和舞台艺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皮兰德娄是现代派戏剧中最具原创精神的剧作家,他的戏剧史意义与众不同,从而奠定了他在戏剧史上的独特地位。
为纪念皮兰德娄,12369号小星星被命名为皮兰德娄星。

『伍』 皮兰德娄的中期作品有哪些

中期作品是皮兰德娄的戏剧创作的辉煌时期,其代表作是《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亨利四世》(1922)。其他有《赤裸者穿上衣服》(1922)、《各行其是》(1924)等。晚期剧作有《正如你希望的那样》(1930)、《寻找自我》(1932)、《当你成名的时候》(1933)、《被偷换的儿子》(1934),还有一部未完成的剧作《高山巨人》(1936)。

『陆』 皮兰德娄有哪些故事

皮兰德娄出生在美丽的西西里岛,富有的家庭给了他一个幸福的童年。

他早年在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就读,后进入罗马及波恩大学学习。

1892年皮兰德娄回到意大利,在真实主义流理论家卡普安那的引见下,结识了罗马文化界人士,并开始为文艺刊物撰稿。

然而美丽的西西里似乎并没有给他带来美丽的故事。婚姻和家庭的不幸,曾经一度使得皮兰德娄精神濒临崩溃。

不过,这段痛苦的经历也大大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在这期间,他广泛涉猎欧洲的各种文艺思潮,对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心理分析推崇备至,为他日后的戏剧研究奠定了基础。

『柒』 皮兰德娄的一生是怎样的呢

皮兰德娄,1867年6月28日出生于西西里岛阿格里琴托城一个商业资产阶级家庭。他曾在帕勒莫大学和罗马大学学习,后在德国波恩大学研究文学和语言学。1892年,皮兰德娄回到意大利,执教于罗马高等师范学校。1936年12月10日逝世。大学时代曾写过一些抒情诗。由于20世纪初发表的长、短篇小说,才使他成为意大利著名作家之一。

皮兰德娄一生共写了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近300篇(取名《一年的故事》,计15卷)。早期的短篇小说和第一部长篇小说《被抛弃的女人》(1901),受到维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影响,描写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西里的风土人情和贫穷落后,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发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宗教势力的罪恶和腐朽的道德观念。以后,皮兰德娄的创作倾向发生了转折。他认为,人类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类本身是在不断变化,所以艺术无法真实地摹写现实。长篇小说《已故的帕斯卡尔》(1904)、《老人与青年》(1913)、《一个电影摄影师的日记》(1915)是体现这种观点的代表作。

《已故的帕斯卡尔》写乡村图书馆管理员马蒂亚·帕斯卡尔两次抛弃原来的身份,寻求另一个“自我”。第一次他因同妻子争吵,赌气离家出走,被人们误认为失足溺死,他无奈之下改名梅司,开始戴上“假面”生活。但由于失去真实的“自我”,他在生活中处处感到被现实抛弃的痛苦,于是他制造了梅司投河身亡的假象再度出逃,企图恢复真实的“自我”,可他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皮兰德娄借助怪诞、离奇的情节揭示了社会上荒唐、混乱的现象,人只能给“自我”戴上种种“假面”,逃遁于虚幻的现实之中,而最终仍然找不到一席安身之地。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自称是某个剧本中的6个人物,被作者所抛弃,闯进一家剧团的排演场,要求导演把他们的戏排演出来。戏中戏与戏融为一体,虚构的剧中人的遭遇变成在舞台上表现的真实事件。皮兰德娄借此揭示现实生活是由一系列幻影组成,变幻莫测,人的“自我’同样是一系列的幻影,人就生活在这种紊乱之中。

《亨利四世》(1922)是皮兰德娄另一部著名的怪诞剧。仍然是以“自然”与“现实”、“自我”与“假面”的冲突为主题。一个青年绅士在化装游行中被情敌暗算受伤,神经错乱,把自己当作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12年以后,他清醒过来,试图恢复原先的生活,然而已不可能,注定要永远装作疯人生活下去。悲剧的根源是现实给他铸就了这具疯人的“假面”。皮兰德娄的怪诞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规范,幻觉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界限消失,人物被置于最荒唐离奇的环境里,作者通过夸张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来表达充满哲理的思想,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皮兰德娄的戏剧创作反映了20世纪初意大利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条件下,中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失去立足点的思想危机。1926~1934年,他带领自己的剧团到欧美各国演出,引起巨大的反响。193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捌』 皮兰德娄在文学界的贡献是什么

皮兰德娄,1867年6月28日出生于西西里岛阿格里琴托城一个商业资产阶级家庭。他曾在帕勒莫大学和罗马大学学习,后在德国波恩大学研究文学和语言学。1892年,皮兰德娄回到意大利,执教于罗马高等师范学校。1936年12月10日逝世。大学时代曾写过一些抒情诗。由于20世纪初发表的长、短篇小说,才使他成为意大利著名作家之一。

皮兰德娄一生共写了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近300篇(取名《一年的故事》,计15卷)。早期的短篇小说和第一部长篇小说《被抛弃的女人》(1901),受到维尔加为代表的真实主义的影响,描写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西西里的风土人情和贫穷落后,描写了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发资产阶级上流社会、宗教势力的罪恶和腐朽的道德观念。以后,皮兰德娄的创作倾向发生了转折。他认为,人类所处的环境,以及人类本身是在不断变化,所以艺术无法真实地摹写现实。长篇小说《已故的帕斯卡尔》(1904)、《老人与青年》(1913)、《一个电影摄影师的日记》(1915)是体现这种观点的代表作。

《已故的帕斯卡尔》写乡村图书馆管理员马蒂亚·帕斯卡尔两次抛弃原来的身份,寻求另一个“自我”。第一次他因同妻子争吵,赌气离家出走,被人们误认为失足溺死,他无奈之下改名梅司,开始戴上“假面”生活。但由于失去真实的“自我”,他在生活中处处感到被现实抛弃的痛苦,于是他制造了梅司投河身亡的假象再度出逃,企图恢复真实的“自我”,可他再也无法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皮兰德娄借助怪诞、离奇的情节揭示了社会上荒唐、混乱的现象,人只能给“自我”戴上种种“假面”,逃遁于虚幻的现实之中,而最终仍然找不到一席安身之地。

《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1921),自称是某个剧本中的6个人物,被作者所抛弃,闯进一家剧团的排演场,要求导演把他们的戏排演出来。戏中戏与戏融为一体,虚构的剧中人的遭遇变成在舞台上表现的真实事件。皮兰德娄借此揭示现实生活是由一系列幻影组成,变幻莫测,人的“自我’同样是一系列的幻影,人就生活在这种紊乱之中。

《亨利四世》(1922)是皮兰德娄另一部著名的怪诞剧。仍然是以“自然”与“现实”、“自我”与“假面”的冲突为主题。一个青年绅士在化装游行中被情敌暗算受伤,神经错乱,把自己当作神圣罗马皇帝亨利四世。12年以后,他清醒过来,试图恢复原先的生活,然而已不可能,注定要永远装作疯人生活下去。悲剧的根源是现实给他铸就了这具疯人的“假面”。皮兰德娄的怪诞剧突破了传统戏剧的规范,幻觉与现实、过去与现在的界限消失,人物被置于最荒唐离奇的环境里,作者通过夸张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情节来表达充满哲理的思想,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皮兰德娄的戏剧创作反映了20世纪初意大利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内社会矛盾异常尖锐的条件下,中小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失去立足点的思想危机。1926~1934年,他带领自己的剧团到欧美各国演出,引起巨大的反响。193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金。

『玖』 路伊吉·皮兰德娄的人物作品

皮兰德娄的创作极为丰富,有短篇小说300多篇,结集为《一年里的故事》(1937),长篇小说7部,剧本40多部,诗集7卷。皮兰德娄的全部剧作收集在戏剧集《赤裸的面具》(1958)之中。 中文名体裁出版年《被抛弃的女人》长篇小说1901《已故的帕斯加尔》长篇小说1904《老人与青年》长篇小说1913《一个电影摄影师的日记》长篇小说1925《艺术与科学》论著1908《幽默主义》论著1908《诚实的快乐》戏剧《是这样,如果你们以为如此》戏剧《并非一件严肃的事情》戏剧《像从前却胜于从前》戏剧《六个寻找剧家的角色》戏剧《亨利四世》戏剧《给裸体者穿上衣服》戏剧《各行其事》戏剧《我们今晚即兴演出》戏剧《寻找自我》戏剧

阅读全文

与皮兰德娄短篇小说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一本重生小说主角秦朗 浏览:545
都市小说完结免费豪门隐婚 浏览:325
抗日英雄穿越现代当医生的小说 浏览:718
顾西爵小说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60
影帝重生剧本小说 浏览:830
小说男主角上官夜 浏览:49
邪瓶漫画小说网 浏览: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园言情小说 浏览:376
悦看小说网资源分享 浏览:906
男主强女主弱的仙侠小说 浏览:992
替身女帝的逆袭小说排行榜 浏览:115
小说这样写 浏览:29
两个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说 浏览:138
女主是网红重生小说排行榜 浏览:867
拥有冒险岛技能的穿越小说 浏览: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侠小说排行榜 浏览:658
神通板砖有声小说链接 浏览:295
男主角叫阴阳的小说全集 浏览:596
总裁小说灰姑娘 浏览:896
叶辛周铁有声小说 浏览: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