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短篇科幻小故事
未来的科技来世界(小学生)自
“嘀嘀嘀。”我的机器人在叫我起床了,这是2155年,因为我吃了健康长寿不老丸,所以,我还只有21岁,因为我是一个机器人研究学家,我就要造出仿真人类机器人了,我利用我的No.5号机器人来协助我,No.5提供自来我控制点高,让No.4号造。只用了30分钟,人型机器人就造好了。刚准备利用网上知识给人型机器人输入知识,No.5提醒我,要演讲了,我就让我20个机器人当中16个alive的中间选出No.6来输入(No.5要和我一起去协助我,No.1~
No.4都不像后面的那样),选完后,我就走了。
我和No.5一起去了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我到了哈佛大学,就拿出红外入场卡,机器人一检查,就知道我是来演讲的,所以让我进去了。我正准备演讲,为了以防万一,一看心理表,写着正确率1000‰,果然讲得很流利。
一回家,机器保姆告诉我:主人,今天上午10点39分6秒的时候,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我拆开一看,原来是要交卡费了,我用15元最值钱的中国网上地球币充入卡24000000的网上银河币,在回家划去80元的水电费,再输入明天要做的东西,就吃饭、睡觉了……
我时间有限,你自己再扩写一下吧
❷ 求适合小学生看的外国科幻短篇故事。
凡尔纳的一些很简单的作品啊,地心游记什么的
❸ 短篇小说小学500字(科幻小说)
2020年火星之旅
2020年,我经过了严格训练,终于当上了—名航天员,准备飞往火星进行科学考察。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工作,“火星考察队”的队员们做好了准备,等待着命令。他们是:我——小张(001)、小李(005)、小王(007)还有三名科学家。
2020年地球时间l0月1日早上8点钟,飞船终于起飞了,经过了三个月的的航行,我们在火星上安全着陆。呀!火星上和月球上—样引力小,要跳着走的。三个科学家推出火星车——“探路者2号”,拿山登山用具。
—会儿功夫,我们就到了火星的南极,果然见到了几座特别高的环形山和几条干涸了的河道。我把石头扔下山口,第一个跳了下去。我打开宇航服上的照明灯,周围亮了许多。
过了—会儿。005、007和三位科学家也下来了。虽然有石头拖着,可是往下的速度还是比较慢。我们这里敲敲,那里拍拍敲下几块岩石放在标本袋里,还不时地用耳朵工作着。
突然,005拉住缚住自己的登山绳,停住了。我和007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忙问:“伙计,怎么了?”他大叫一声:“看,分析仪显示这里有微生物的存在!我们仔细一听,果然!“哔哔的响声从生命探测仪里喜欢来。我们激动万分,急忙敲下几块岩石,放在显微镜下观看,果然,显示有微小的生命在蠕动。我们赶紧敲下了几块岩石标本回母舱里研究,令人震惊的是,这里的微生物都进化到了二叠纪形态。 我们可以向全世界宣布:是中国人第一个发现了火星上有生命!
该回地球了,我们却不想离开这个可爱的星球。虽然它是这样的崎岖不平,这样的荒凉,而我们在这里呆的时间也不长,但是我们却爱上了它。后来,在互相的催促下,我们终于都踏上了飞船,返回了地球。
❹ 关于科幻的小短文,50字左右
从前,有一位戴眼镜的猫,大家都很吃惊,怎么会有一位戴眼镜的猫。有的说那只猫应该是变形猫。有的说,怎么会有变形猫呢,啊,应该是影行猫。
❺ 适合青少年看的科幻小说
我看过《幻城》,很好看啊,我很喜欢。初二的时候第一次看就喜欢了,特别喜欢樱空释~~专还有蝶澈!!
郭敬明的属《梦里花落知多少》也很好看。我初三看的时候,看得又笑又哭,边笑边哭……呵呵~~高中再重看,还是那么好看啊~~我特别喜欢闻婧和陆逸~
风维 的《一个爹爹三个娃》也很好看,很幽默,很温暖~~
奥斯特洛夫斯基 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是名著,但也很好看很好看。我六年级第一次看,然后初中高中都有反复看……真的很好看……不会说很枯燥无味的~~情节也吸引……(我承认我还是比较喜欢他描写爱情的那段……)
《此间的少年》我很喜欢。作者把金庸的武侠小说里的人物穿插时空 …… 写了郭靖,杨康,黄蓉,令狐冲……等人的大学生活……
田原 的《难道,青春是用来浪费的》也很不错。作者的文笔很好,写了主角初三到高中的生活。
❻ 适合少儿的短篇科幻小说
哈利波特系列 ...您是说科幻小说还是网站?小说吗,还是从基础培养起比较好,比如凡尔纳、威尔斯、郑文光、童恩正。郑渊洁的童话拿来培养想象力也不错,但...
❼ 适合五六年级学生看的科幻小说有哪些
乔治·本福德(GregoryBenford)认为:科幻小说是一种可以控制的去思考和梦想未来的方式。布拉德伯里(Ray Bradbury)认为:科幻小说是真正关于未来的社会学研究。特里·卡尔(TerryCarr)认为:科幻小说是关于未来的文学,讲述了我们希望看到--或者我们后代看到的--明天的奇迹的故事,这段时间也许是下个世纪,也许是无限的时间延伸。
是的,他们讲的都不错。但他们只是提到了科幻文学里的一种——预言类科幻小说。绝大部分科幻作品,根本和预言没有关系。
以科学技术某些真实的前沿课题为素材创作的科幻小说,属于预言类科幻小说。这类小说的主要事件完全取材于科学技术的前沿课题。在所有科幻作品里,它们恰恰是数量最少的一类。
把握这个概念的重点,是“真实的前沿课题”。凡尔纳经常被外行称为伟大的预言家。但如果按照预言类科幻的严格定义去考查,只有《海底两万里》和《征服者罗比尔》才算得上预言类科幻小说。不知有多少篇文章都在说,是凡尔纳在这篇小说里发明了潜艇,其实潜艇当时早就存在了,凡尔纳只是考查了当时的潜艇技术,以及海洋学研究现状,以这些知识为素材,写成了自己的小说。
在《征服者罗比尔》中,凡尔纳具体考查了当时的一个前沿课题——比重大于空气的人造物体能不能飞行。作品一开始便记录了当时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认为人造飞行器的前途是飞艇,一种认为将是比重大于空气的飞行器。只有后者才能克服气流的阻力。
威尔斯早期的作品都与预言无关,而是他自己的创意。到了后期,他开始写现实中存在的科研课题。在《获得自由的日子》里,威尔斯描述了一次核战争。当时,核物理学家发现了“半衰期”现象。于是在这部作品里,核弹被想象成一种可以不停爆炸下去的武器。与后来真实的核弹有本质区别。
《夜班邮船》也是一部预言类科幻。吉普林写下这部作品时,飞艇早就在天空邀翔。他是综合了实际存在的科技知识,把飞艇的前景描述出来。
一些自然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也偶尔创作个别作品,为自己的研究扩大影响。如齐奥尔科夫斯基便将他的分级火箭原理写成科幻小说。后来在科幻小说领域中也出现了如《太阳风帆》、《天堂的喷泉》等描写某个具体技术发展前景的作品。另外还有如心理学家,开行为科学一派先河的斯金纳创作的行为科学幻想小说《沃尔登第二》等个别例子,是为了阐述自己的学术观点。
冷战时期,西方学者们写了一些精确描述“核冬天”之类灾难的预言作品。这些作品一次次提醒着人们的理智,在普通民众心目中牢固建立了核战争等于人类集体毁灭的概念,为人类最终告别核战威胁建立了某种舆论上的“防火墙”。如今,关于人口危机和环境危机的科幻作品也在不时为人们敲响新的警钟。这些都体现着预言派作品社会价值。
在中国,预言类科幻极少有人触及。被视为新中国第一篇达到“小说”水平的科幻小说《古峡迷雾》,便是一篇预言类科幻。作者童恩正是考古学专业工作者。《古峡迷雾》取材于考古学上的真实课题:古巴人失踪之谜。作者在小说里,假定巴人残部最终消失在崇山峻岭中。可以对比童恩正的《石笋行》,也是一篇考古题材的小说。其中的考古发现:一枚被称为石笋的奇异石碑,是外星人的火箭,最终升空上天。“消亡在大山里的古部落”,“和外星人留在古代的火箭”,显然作者相信前者,并不相信后者。后者只是个写故事时的假设。
《珊瑚岛上的死光》让童恩正名声暴起,远播于科幻圈之外。这也是一篇预言类科幻。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制造出来世界上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受此启发,两年后童恩正便创作了这篇佳作。至于它发表于十几年后,不是作者的责任。《珊瑚岛上的死光》写的是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这在当时就是一个前沿课题。
刘兴诗的《美洲来的哥伦布》,也是一篇预言类科幻小说。远古时代,印弟安人曾经凭独木舟来到欧洲,这是作者的一个推论。这篇小说写的就是这个推论。也可以比较一下同一位作者的《北方的云》。将渤海湾的水蒸发,再送到内蒙古,作者自己也不会把它当真,只是在小说里运用了各种知识,把它写得以假乱真而已。
王晋康创作《生死平衡》时,其素材是一本叫《平衡医学》的书。涉及了对西方现代医学某些问题的讨论。不管其观点正确与否,确实属于真实的前沿课题。缺陷将导致的危机。刘慈欣的《地火》则是一篇对煤炭工业前景的预言作品。郑军在短篇《人口危机》里,描述了未来社会人口负增长问题。而其长篇《惊涛时代》,则取材于海洋学的一些尖端课题。甚至,一些真实的中外海洋学家都穿插在这部作品里。
预言类科幻小说存在的前提,是科学本身的不断前进。很多不接触科学工作的人,只是从学校里接受学科教育。把自然科学教师误认为科学家。将科学视为僵化保守的体系。实际上,科学工作的主体便是发现和发明。科学家的价值不在于传承旧知识,而在于发现新知识。在这个基本动力推动下,整个科学,以及它的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地扩大知识领域。这就需要一线科学家必须有前瞻能力。下一卷里,笔者会从未来学和科学预测两方面,谈到科学的进步。
而预言类科幻小说,正是把科学家们进行的前瞻性研究,变成文学形象进行表述。在这里,一定要澄清一个误解,科幻小说并没有作出过什么预言。它只是表现了科学家的预言。
科幻小说家常常拥有“预言家”的美誉,而其原因,与算命先生差不多:“科学幻想小说作家的预测往往是错误的,但他们偶尔正确的预测引起了公众的注意。”(《科幻之路》三卷457页)。实际上,即使是这些正确的预测,科幻作家也不是原创者。
迄今为止,笔者没有搜集到任何一部科幻作品,其中的科学预言完全由作者本人完成。所有这些作品中的科学预言,事先都是由科学家提出的,科幻作家只是拿来把它们当成素材。其实,科幻作家也从未标榜过自己作出了某某发明。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什么发明创造,第一件事不是写成小说,而是到专利局申请专利。而专利局有一套复杂的程序,为鉴别他确实是这种发明的首创者。
如果有人相反驳我这个观点,希望他能提供证据,证明在某篇科幻小说里确实存在着有科技意义上的新发现。哪怕一篇也行。在第一卷里,笔者对科幻中的科学题材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现在笔者还要在此强调一句:那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预言,是科幻作家独立作出的!
笔者1999年在《中国科幻之路》中正式提出“预言式科幻小说”。当时,虽然认为“真正的预言”数量极少,微不足道,但毕竟还拥有几个实例。现在笔者倾向于认为,科幻小说根本不存在有独立科学价值的预言。所有的预言类科幻,都是借鉴了科学界已有的成果。对照《科幻纵览》以前的各个版本,读者可以看到我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变化。
把科幻小说当成预言,导致这个错误的原因,一是只看到预言类科幻小说这一种,二是对科技史的无知。毕竟,与论文专著相比,小说的影响力要大得多。有多少人读过《海底两万里》?又有多少人知道十九世纪潜艇技术的发展情况呢?
将预言类科幻当成科研成果,或者把写科幻当成科学研究,这给科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北师大科技史专家田松先生长期跟踪研究“民科”现象: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既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教育,不掌握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又与科学共同体没有正常的联系。但却认定自己作出了某某重大发明创造。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虚无飘渺的“科研”上去。他的研究可参考《永动机与哥德巴赫猜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一书。不幸的是,以此书内容为参照,科幻界里的“民科”为数不少。他们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不知道文学创作和科学研究之间不是一回事。这些“民科”关于科幻的言论,恰恰授人以柄,在社会舆论中造成一个科幻的负面印象。
抒情类科幻
抒情类科幻多具有散文特点。它不以题材见长,而是文笔优美,感情婉转愁怅为特点。雷·布雷德伯里是抒情类科幻的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如《浓雾号角》、《火星纪事》等等,都有怀旧倾向。而抒情风格则是这种倾向的文字外表。
詹姆斯·冈恩的《冰中少女》,也是一篇典型的抒情科幻。新的冰川期来临,人类移民赤道附近,北方大部分地区无法居住。主人公里德留守在家乡,目睹着冰川一天天逼近。冰川中一具少女的尸体,成为他生活中的精神寄托。全篇并没有什么离奇的情节。主要篇幅都用来描写里德的恋乡之情。
泰利·比森的《地球老歌》,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描写了一个外星殖民者对地球的怀念。情节淡化到极点。姜云生甚至直接将它称为科幻散文,而不是科幻小说。
中国科幻作品里,抒情作品极少。可以举出的例子,是何海江、饶骏合作的《飞越海峡的鸽子》。
荒诞类科幻
荒诞手法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特点。这类作品以反逻辑的叙述方式,映照出现实社会本身的荒诞色彩。在科幻作品里,运用荒诞手法的很少。大部分科幻作品都有明晰的“自设逻辑”。并且要用逻辑性的语言来讲清它们。
詹姆斯·冈恩是运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他的《来自外星球的礼物》、《绿色拇指》、《玩具熊》等,时空错综复杂,变幻莫测。把这些小说与他传统叙述风格的科幻作品,比如《长生不死》、《人类之声》等放到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间的区别。
中国科幻作家中,韩松是使用荒诞手法的代表人物。他的几乎所有短篇都难以理清逻辑脉络,更多是刻画出一种杂乱、怪诞、莫名其妙的气氛。《逃出忧山》是荒诞科幻的代表作。其它如《末班地铁》、《赤色幻觉》、《超越现实》等等,也有浓厚的荒诞色彩。同时,韩松还创作了比较写实的科幻作品,如长篇《2066之西行漫记》,短篇《青春的跌宕》,把这两类作品放到一起比较便可以看出,作者对荒诞风格的追求是一种创作上的自觉。
幽默类科幻
赋予科幻小说以轻松、幽默的风格殊为不易。但也有一些不错的例子。冯尼格特便用短短的篇幅,轻松活泼地写下了《巴恩豪斯效应的报告》。对战争狂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星新一以微型科幻见长。在方寸之地打出漂亮的拳招,幽默笔法必不可少。郑渊洁的《黄金梦》也是少见的幽默科幻。其风格近乎无厘头。王晋康作品风格偏重于厚实,大气。所以轻松滑稽的《美容陷阱》、《完美的地球标准》便尤其显得突出。郑军的《虫飞蚁走也惊魂》,也是幽默科幻的代表。
虽然许多科幻作品都有些轻松的谈话,幽默的情节。但以幽默风格为特色的科幻作家尚未出现。这也算是科幻文学发展的一个小方向吧。
恐怖类科幻
恐怖小说被视为一个文学门类。甚至和科幻、奇幻并列为三大幻想文学门类(《想象的艺术——20世纪科学幻想、恐怖和幻想艺术》,美国弗兰克·罗宾逊等编著)。笔者对此颇为不解。因为这是把题材和风格搞混了。任何题材,现实与超现实,过去和现代的,都可以被处理成恐怖风格,也可以不被处理成恐怖风格。恐怖与科幻是“横”与“纵”的关系。
一部小说恐怖与否,需看它的主要事件是否是悬念。悬念不同于悬疑。悬疑是未解之谜,而悬念则是让读者能够提起心,吊起胆的情节。它不一定就是未知的。比如典型的恐怖风格科幻片《异种》,开始部分就交待了背景:科学家接受到外星电波中传来的遗传信息,用它培育出一个外星人。这个人逃出基地,到处寻求男性,以便通过交配产下后代。而男人与之交配后便被她杀死。这部电影里没有悬疑,只有悬念:外星异种如何去害人。处在危险中的人能不能逃脱她的杀害。
如前所述,从哥特式小说发展来的科幻小说,早期作品里多具有恐怖色彩。《弗兰肯斯坦》、《化身博士》都是典型的恐怖科幻小说。二十世纪后,它们被改编成许多版本的恐怖科幻片。凡尔纳和威尔斯不以恐怖风格见长。但前者也创作了恐怖科幻《喀尔巴迁的古堡》,后者的《隐身人》、《摩托车诺博士岛》也有明显的恐怖色彩。在第五卷里,笔者将介绍“大片”时代到来前的美国科幻电影。由于特技手法不过关,早期美国科幻片多选择恐怖题材,通过制造悬念来吸引观众。上一章介绍的“新哥特科幻”,几乎全部是恐怖风格的科幻。
说到恐怖科幻,还要提一个特殊的例子。被称为“恐怖小说家”的斯蒂芬·金,其作品既有奇幻题材,也有科幻题材。他的《修剪草地的男人》描写了人的意识如何被改造为虚拟的电脑程序,后来被改编成同名科幻片。他的《死亡区域》也是典型的科幻小说。不过,以笔者所见,这部封面上印有“恐怖小说”字样在中国发行的作品,风格上根本不恐怖,而是一部正剧风格的科幻小说。
❽ 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经典短篇科幻小说
很多,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屋顶上的小飞侠、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等。我儿子就爱看。
❾ 求一短篇科幻小说 500字左右
寻 找 新 地 球
21世纪后期,由于人类越来越不重视保护环境,过度开采矿藏,肆意污染河流,使得地球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三五天便会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台风、龙卷风更是经常光顾,许多人为此丧身。在这十万火急的时刻,地球宇宙生命探测部部长尼森先生命令我去寻找一颗可供人类居住的星球,我毅然接受了任务。第二天,我乘坐着最新研制的“光速一号”宇宙飞船飞向了那充满神秘梦幻的茫茫宇宙……
我驾驶着飞船在银河系里转了一圈,从显示仪上发现一颗黄绿色、可供人类居住的星球,这一发现使我兴奋不已,于是我加足马力朝这个星球飞去。一个小时后,我成功地降落在了这个星球上。一下飞船,我便由衷地感叹道:“这里可真美呀!”蓝蓝的天、绿油油的草地、清凉的河水和茂密的森林,还有那让人心旷神怡的新鲜空气,比我们现在的地球好上百倍。我张开嘴巴,贪婪地呼吸着久违了的新鲜空气,完全没有注意到我的身后竟站着一群荷枪实弹的外星人……
一个头领模样的外星人开口说:“喂,地球人,你来我们卡洛星球干什么?”我被吓坏了,说起话来有些结结巴巴,毕竟我是一个闯入者:“你……你怎么会……会说地球语?”那个穿着银甲、长着大眼睛的外星首领说:“我们是靠最新研制的翻译果冻说的地球语!”“噢,原来是这样!”我惊奇地说。“你别费话了,快说,你来这里干什么?”一个手持激光分解枪的士兵吼道。“我们的地球快要灭亡,地球人无处可去,想移居贵星球,不知……”我的话还没有说完,那位外星首领便生气地对我说:“你们自己亲手破坏了地球,还想破坏我们纯洁美丽的卡洛星,妄想!”原来卡洛星的生命早已发现并密切关注着地球人类,但他们并不愿意和我们交往,而是把地球作为一个反面教材教育他们的居住民,所有的士兵听说我是地球人,都露出了鄙夷的目光,我被这样的情景羞得无地自容,只好默默地悔恨着离开了卡洛星。
虽然我失去了卡洛星,但我并不灰心,想到奄奄一息的地球,我决心再次寻找另一颗没有外星人而又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让我们移居。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在玛丝特黑洞正前方300光年处发现一颗蓝绿色的星球。15分钟后,我降落在了这颗星球上。据我的初步观察,这里不仅大气成分与地球类似,最重要的是他还没有被外星人占领。这里的环境比卡洛星更加优越。我按捺不住此时喜悦的心情,用“时空传送电文发报机”给尼森部长发了一条电文,电文内容如下:
尼森部长,我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很适合人类居住,一小时后我将带着这里水、土壤、空气样本返回地球!——伊力达。 过了五分钟,尼森部长的回电传来了:
恭喜你!伊力达,是你给了人类再一次生存的机会。祝你一路顺风!——尼森部长。 读完了尼森部长的电文,我心情依然沉重,我虽然找到了另一个“地球”,但我担心,在茫茫宇宙中,当我们再次破坏了它之后,我们是否还能那么走运!?我收拾好了行装,匆匆向地球返回。在飞回地球的途中,我想我应该把自己在卡洛星的遭遇向人类诉说,我得让我的人类朋友也从卡洛星的记忆中学会点什么……
❿ 哪里有小学生自己写的短短的科幻小说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我的学校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一百年以后会怎么样呢?让我带着你们穿过时光隧道去看看吧!
我通过隧道来到了这里,来到了我的未来的学校------旭东学校。我站在校门外面,校门就打开了。走进校园,望见以前校园尘土飞扬的操场变成同学们的娱乐场所。两排绿树成阴,像两支强壮的队伍在听从命令。在学校的东南角有一棵古老的榕树,是从以前的学校时留传下来的,榕树旁边还有许多的小草和同学们的欢笑陪伴着它,另它不会觉得孤独。同学们有的在那里跳绳,有的在那里玩游戏,有的在那里聊天,同学们累了的时候还可以在草地上休息、睡觉。让同学们的下课十分钟是多姿多彩的。
我走进教室,看到教室里的设备全部都是现代高科技用品。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台电脑,而且在教室里是没有黑板的,只有一个很大的显示器。老师们给同学们上课的时候,都不必去到班上,只要在办公室里控制电脑就行了。你们一定很好奇的问:“难道教室里同学们都不会说话,不会做小动作的吗?”我骄傲的说:“当然不会啦,因为我看到每位老师的身边都会有一个小机器人。每当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在办公室给同学们讲课,那个小机器人就会在班上巡视。而且每当老师写错字或写漏字的时候,指示器就会帮老师们打“X”改出来。当老师累了,小机器人就会帮老师们批改作业或上课。如果到了体育课,小机器人就会把同学们带到顶楼,顶楼上有乒乓球、篮球、排球、羽毛球…..我的学校是不是很棒啊?”
“叮叮叮叮叮叮…..”原来时光隧道快要消失了,我连忙跳出来,时光隧道把我送回了原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