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件小事》(鲁迅)赏析是什么
赏析《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被生活中偶然经历的事情所触动,并被偶然遇见的车夫所感动,然后以此为原型而创作出的一篇小说。
文章的情节并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看起来甚至有点平淡无奇:拉车的车夫在路上为了搀扶一位被他无意中带倒、并且自称“摔坏了”但在雇主眼中却是在“装腔作势”的老女人而不听雇主的催促,然后又放弃了生意去帮助这位与自己不相识的老女人,最后主人公“我”深受感动,托警察将车费交与那名车夫。但是就在平淡的情节中透露着作者对车夫这类人的赞扬。
《一件小事》语言并不华丽,语言风格也不似鲁迅先生平时那般冷峻嘲讽,反而是属于那种朴素无华的风格,叙述是也是以淡淡的语气,甚至有点儿轻描淡写的感觉,但是这并不影响作者感情的抒发。如:“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看似平凡的几笔,却是直接抒发出了“我”同时也是鲁迅先生自己对于车夫的敬佩。
这篇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多,但是都十分成功,如:“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风全住了,路上还很静。”,都是关于对“风”的刻画,说明当时天很冷,路上几乎没有人,就算是撞了人不管不顾逃走也没有关系,但是车夫并没有逃避责任,反而放弃生意,搀扶老女人,担当起责任。这些使得车夫的形象刹那间就伟大起来。环境的描写塑造了一位灵魂形象高大的车夫,同时也抒发作者对于车夫的赞美。
《一件小事》从主题上来说,是以作为雇主的“我”与车夫形成对比,并且以“我”的前后思想为变化对比对从而突出对于勤劳、善良、敢于负责任、正直无私的车夫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车夫这类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Ⅱ 一件小事,鲁迅,主要内容是什么急!
《一件小事》主要内容是
在一件小事中,鲁迅先生把一位平凡的人不能再平凡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车夫写的那样的光辉
伟大,事情是这样的: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正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
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于是,挥挥手让车
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
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
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Ⅲ 简述《呐喊》中《一件小事》的故事情节
《呐喊》中《一件小事》的故事情节:
一天,鲁迅先生有急事鼓了一辆车去S门,但路上,人力车的车把碰到了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当时,鲁迅先生不以为然,认为她并没有受伤。
于是,挥挥手让车夫快些走,但车夫却完全不理会鲁迅先生,而是“傻傻的”跑过去把老妇人扶起来,并关切的问她的伤势,再把她送到警署去做检查。
当时,鲁迅先生看着车夫的背影,心里觉得他不再低微,而是变得伟大起来,而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又是那样的渺小,心里的愧疚感便油然而生。

(3)短篇小说鲁迅一件小事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一件小事》首次发表于1919年12月,是鲁迅先生被生活中偶然经历的事情所触动,并被偶然遇见的车夫所感动,然后以此为原型而创作出的一篇小说。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使得知识分子在劳动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而提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一件小事》从主题上来说,是以作为雇主的“我”与车夫形成对比,并且以“我”的前后思想为变化对比对从而突出对于勤劳、善良、敢于负责任、正直无私的车夫的高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车夫这类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歌颂下层劳动人民崇高品质的同时,还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自我反省,表现出真诚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新思想。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Ⅳ 鲁迅写的短篇小说有几篇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万字,其中著作600万字,辑校和书信4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 散文诗集:《野草》 论文集:门外文谈 杂文集:《坟》《热风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8部。 鲁迅文集选 《而已集》文选 《鲁迅传略》; 《伪自由书》文选 《野草》 《朝花夕拾》《呐喊》;文集《且介亭杂文》《二心集》;杂文集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白光》 《端午节》 《风波》《故乡》《孔乙己》。1918年5月发表首次用笔名“鲁迅”的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来又发表了《明天》《社戏》《头发的故事》《兔和猫》《一件小事》《鸭的喜剧》《药》《彷徨》文集《祝福》《兄弟》《在酒楼上》《伤逝》《离婚》《孤独者》《高老夫子》《示众》《长明灯》《肥皂》《幸福的家庭》《坟》文集《题记》《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娜拉走后怎样》 《未有天才之前》《论雷峰塔的倒掉》《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说胡须》《论照相之类》《看镜有感》《灯下漫笔》《春末闲谈》《论“他妈的!”》《杂忆》《从胡须说到牙齿》《寡妇主义》《坚壁清野主义》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写在‘坟’后面》《藤野先生》《父亲的病》《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反驳文《中国人真的失掉自信力了吗》《墓碣文》《“友邦惊诧”论》,鲁迅的自撰文《鲁迅自传》。 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小说《祝福》《阿Q正传》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浙江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种文字。
Ⅳ 《一件小事》—鲁迅 感悟
《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被生活中偶然经历的事情所触动,并被偶然遇见的车夫所感动,然后以此为原型而创作出的一篇小说。
文章的情节并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看起来甚至有点平淡无奇:拉车的车夫在路上为了搀扶一位被他无意中带倒、并且自称“摔坏了”但在雇主眼中却是在“装腔作势”的老女人而不听雇主的催促。
然后又放弃了生意去帮助这位与自己不相识的老女人,最后主人公“我”深受感动,托警察将车费交与那名车夫。但是就在平淡的情节中透露着作者对车夫这类人的赞扬。
《一件小事》语言并不华丽,语言风格也不似鲁迅先生平时那般冷峻嘲讽,反而是属于那种朴素无华的风格,叙述是也是以淡淡的语气,甚至有点儿轻描淡写的感觉,但是这并不影响作者感情的抒发。
如:“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看似平凡的几笔,却是直接抒发出了“我”同时也是鲁迅先生自己对于车夫的敬佩。

(5)短篇小说鲁迅一件小事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一件小事》当作于1919年下半年,首次发表于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晨报》“周年纪念增刊”上,文末的“1920年7月”可能是收入集子时作者的误记。
这是鲁迅先生被生活中偶然经历的事情所触动,并被偶然遇见的车夫所感动,然后以此为原型而创作出的一篇小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使得知识分子在劳动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而提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这个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工人阶级的新认识。这个时代背景为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现实依据。
Ⅵ 鲁迅《一件小事》原文是什么
《一件小事》
作者:鲁迅
原文节选:这是民国六年的冬天,大北风刮得正猛,我因为生计关系,不得不一早在路上走。一路几乎遇不见人,好容易才雇定了一辆人力车,教他拉到S门去。
不一会,北风小了,路上浮尘早已刮净,剩下一条洁白的大道来,车夫也跑得更快。刚近S门,忽而车把上带着一个人,慢慢地倒了。
跌倒的是一个女人,花白头发,衣服都很破烂。伊从马路上突然向车前横截过来;车夫已经让开道,但伊的破棉背心没有上扣,微风吹着,向外展开,所以终于兜着车把。幸而车夫早有点停步,否则伊定要栽一个大斤斗,跌到头破血出了。
伊伏在地上;车夫便也立住脚。我料定这老女人并没有伤,又没有别人看见,便很怪他多事,要自己惹出是非,也误了我的路。我便对他说,“没有什么的。走你的罢!”

(6)短篇小说鲁迅一件小事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一件小事》当作于1919年下半年,首次发表于1919年12月1日出版的《晨报》“周年纪念增刊”上,文末的“1920年7月”可能是收入集子时作者的误记。
这是鲁迅先生被生活中偶然经历的事情所触动,并被偶然遇见的车夫所感动,然后以此为原型而创作出的一篇小说。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运动使得知识分子在劳动人民身上找到了革新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因而提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
这个口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工人阶级的新认识。这个时代背景为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辉形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现实依据。
Ⅶ 鲁迅的一件小事全文详细赏析!跪求了!
发表于1919年底的这篇小说,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一个“下等人”的高尚人格的力量。寒风中,车夫搀扶着老女人向巡警分驻所走去,“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这篇小说或许有虚构的成分,但它所揭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如此真实且具有代表性,显示了鲁迅作品对当时社会的切入之深。而实际上,鲁迅和车夫之间,曾发生过不少寻常而感人的故事。
据鲁迅日记记载:1913年2月8日,“上午赴部,车夫误蹍地上所置橡皮水管,有似巡警者及常服者三数人突来乱击之,季世人性都如野狗,可叹!”鲁迅痛感世道不公,人性扭曲,弱肉强食,无理可讲,其激愤之情溢于言表。
1915年5月2日,“车夫衣敝,与一元。”
1916年5月17日,“下午自部归,券夹落车中,车夫以还,与之一元。”
1923年3月25日,“黎明往孔庙执事。归途坠车,落二齿。”此事在日记里述焉不详,但在《从胡须说到牙齿》一文中却有补忆:“天气很冷,所以我穿着厚外套,带了手套的手是插在衣袋里的。那车夫,我相信他是因为瞌睡,胡涂……自己跌倒了,并将我从车上摔出。我手在袋里,来不及抵按,结果便自然只好和地母接吻,以门牙为牺牲了。”鲁迅言语间幽而默之,并无任何责怪之意。而且这种事情无独有偶,1912年8月7日,“午归寓途中车仆堕地,左手右膝微伤。”鲁迅对此也仅是轻描淡写而已。后来鲁迅之所以对“坠车落齿”旧事重提,其实是为有关他缺齿的传闻澄清事实,以回击谣言和中伤。
上世纪20年代末,新兴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开始在国内发展,很多人力车夫陷于无以谋生的困境。于是北京数千车夫组织暴动,上街捣毁电车,遭到当局的残酷镇压,许多车夫惨遭杀戮。鲁迅在1929年11月8日给章廷谦的信中愤慨地说:“近日之车夫大闹,其实便是失业者大闹,其流为土匪,只差时日矣。”
夏日的上海天气炎热,柏油马路上如火烤一般,人力车夫们嗓子焦渴,有时连话都说不出来。鲁迅和内山完造商定,在内山书店的门前设一茶桶,免费供给人力车夫等随时饮用。此事在鲁迅日记中亦有记载:1935年5月9日,“以茶叶一囊交内山君,为施茶之用。”
周晔(鲁迅的侄女)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写了鲁迅晚年的另一件事:一个寒冷的黄昏,北风呼啸,周建人(周晔的父亲、鲁迅的三弟)一家三口去鲁迅家串门。在离鲁迅家不远处,他们看到一个黄包车夫坐在地上呻吟。原来他光着脚拉车,不小心踩在了玻璃上,玻璃片插进了脚底,鲜血淋漓,伤痛难忍,无法回家。周建人问明情况,赶快跑到鲁迅家里,不一会儿,就同鲁迅一起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来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鲁迅还送给那个素不相识的车夫一些钱,嘱咐他在家多休养几天,并且把余下的药和绷带给了他。
鲁迅与车夫的这些事,对鲁迅伟大的一生来说,只是平凡小事,但也足以反映出鲁迅对下层民众朴素而深沉的爱。
《一件小事》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内容警策深邃。全文仅一千字左右,作品描写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五四运动时期能有如此认识是很不寻常的,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车夫的负责任和我的自私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增加了我的渺小感,凸显出车夫的伟大。这种对比的妙处在于以间接而含蓄的笔墨突出劳动者的朴实无私。在表现形式上,本篇好似一篇速写画,又近于当代的“小小说”,短小精悍,清新可人而意味深长;情节真实可信,成为现代小说中传颂最广的名篇之一。
Ⅷ 故乡鲁迅中一件小事的主要内容
《故乡》的主要内容
小说中鲁迅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作品通过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对比,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另一方面,集中体现了鲁迅先生对“人性”探索的意义。作品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精神上受到极大束缚,古训筑成的高墙,使人与人隔膜起来。突出反映了鲁迅对“国民性”的拯救。
一件小事
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于1919年所著的短篇小说,讲述的是在那样一个虚伪的时代,车夫撞到人但是并没有其他人看见,而且冒着被人讹诈的情况下还去帮助老人,“逆时代而动”的一件“小事”深深打动了作者的这么一个故事。后被归于散文集《呐喊》中。
Ⅸ 一件小事 鲁迅(提纲)越快越好
这件事发生在夏天的一个下午。太阳像一个大火球高挂在空中,一丝风都没有。花草都无精打采地低着头,昏昏欲睡。连柏油路都晒软了,印上了一条深深的车轮印,我走在放学的路上,戴着帽子,但仍然满脸淌汗,此刻多么盼望吃个雪糕解解渴呀!
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群人正在买雪糕,我觉得口渴难忍,也挤进人群,买了一根。咬了一口雪糕,哇!
真舒服,从头凉到脚。我随手把雪糕纸一扔,雪糕纸飘飘荡荡,正好落在果皮箱外面。我有心跑过去捡,转念一想:算了,不就是一张雪糕纸嘛,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是,便继续朝前走。
过了一会儿,我来到一个岔路口,看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举着一个雪糕向妈妈跑去。一边跑,一边喊:“妈妈,给你!”他跑到妈妈跟前,一只手把雪糕送到妈妈嘴里,一只手把雪糕纸扔到了地上,他的妈妈俯身拾起雪糕纸说:“土地公公和你一样爱干净,你把它的衣服弄脏了,它会生气的。这环境卫生要靠我们大家来保持,那边有果皮箱,妈妈和你一起把雪糕纸扔到箱里去。”说着,他们一起走到果皮箱前,把雪糕纸扔了进去。
望着这情景,我的脸刷的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那母子俩的举止、言行,就像一块石头,打破了我心灵的平静。我嘴里的雪糕,不知怎的,一点凉意都没有。不但如此,反而觉得异常的燥热,脸无处藏,身无处躲,心里就像打翻的五味瓶,苦辣酸甜咸,说不清是哪种滋味。我望着那母子俩远去的背影,觉得自己缺少点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抬不起头来……
以后的日子,天气仍然持续高温,阵阵热浪包围着这座城市。我还与往常一样,在口渴的时候,买一个雪糕抵御酷暑。只是再没让雪糕纸随风飘扬,而是把它小心地放进了垃圾箱。我坦然地品尝着雪糕带给我的甜美和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