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有声小说许世友之谜

有声小说许世友之谜

发布时间:2021-04-17 05:29:08

㈠ 有关许世友的感人事迹

一、庭院成了“村庄”

许世友晚年给人的一个深刻印象是:说下就下,对以往的权位毫不藕断丝连。激越的壮心归于平静,冲天的豪气融入了田园幽境。他住的南京中山陵八号,院子里的草坪被全部挖掉,改为种植小麦、高梁、玉米、红薯的试验田和菜园子。后又在靠马路的围墙下修了一排猪圈,加上原有的三四亩水面,既喂猪,又养鱼。许世友在他自己营造的“村庄”里,就像个兢兢业业的“村长”,每天一大早起来安排农活。

他的工作人员,种地的种地,种菜的种菜,喂猪的喂猪,养鱼的养鱼,分工明确,要求具体。他自己负责饲养十几只兔子,当了一名“兔司令”。

二、俸禄大都付予“杜康”

许世友因公待客的酒由管理员保管,自己喝的酒由自己保管,两者决不搀和。他每月的薪金大部分用来买了茅台酒,当时茅台酒每瓶不过四元八角,还买得起。他去世后,口袋里只有一千多元现金,没有一个存折。上将司令几十年的俸禄,差不多都付予“杜康”。

三、“颠一颠也是运动”

许世友锻炼身体的方法很多:打猎、撒网打鱼、爬山、散步、坐汽车转悠……可老了,又添了痛风病,犯起病来,趾关节、足背、足跟和踝关节等处疼痛难忍,每天就只能散散步,坐坐车了。他说:“坐车子颠一颠也是运动,也能吃饭。” 一天他和工作人员闲聊,听说国家汽油紧张,军区领导用车都是定量供应,包干使用。从此,他连“颠一颠”也免了。

四、“活着尽忠,死后尽孝”

“我死后不火化”。许司令语出惊人,“中央关于领导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倡议书,我没有签字。我死后和母亲埋在一起。我从小离开家,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道,死后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给了大儿子许光50元钱,要他给我买口棺材,死了往里一装就行了。” 许世友幼年丧父,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参军以后,几十年戎马倥偬,为国尽忠,顾不上对母亲尽孝,他内心常存歉疚之情。

1952年,他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请假探家一次,见了母亲,长跪不起,众人百般劝慰才把他扶起来。1959年,他为看地形又一次路过家门,见74岁的老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禁泪流满面。母亲病危时,他因公务缠身,未及赶回去给老人送终,引为终生憾事。当时他发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来为母亲守坟。缘于这笔“感情债”,许司令才没有在领导干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

许光收到父亲寄来的50元钱,自己又添了点钱,买了几棵松树,做了一口棺材。这棺材最后没用上,许世友下葬的棺木是用尤太忠将军特为精选的楠木做成的。对许世友还乡土葬一事,邓小平的批示是:“下不为例。”

五、更名

许世友原来叫许仕友,许世友是毛泽东主席给改的。毛主席说,仕友是当官人的朋友,要他做天下百姓的朋友,而改成世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许世友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主席问他:我经常听到你的名字,没有见到你这个人。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呀? 许世友回答说:我的幼名叫友德,姓是言午许,家谱上是仕字辈,父母给取名叫许仕友。参加红军后,我有空就学认字,才发觉'仕'字是做官的意思,便把'仕'改为'士',那个时候想,这一字改后,当了红军战士就名符其实了!

毛主席听后对许世友说:你看,把'士'字改用世界的'世'字好不好?这一改,你就成为世界之友了!我们的红军战士不但事事处处要想到中国,还要放眼世界哟! 从那以后,许世友就照毛主席说的把“士”改为“世”了。

六、墓地

许世友同志之墓,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距县城31公里。墓地在一个半山腰处,背靠着两座山相接的鞍部。西南面为许世友父母亲的合葬墓,相距约40米;东面偏北为许世友的出生地,相距约50米;正前远方是五虎山(相邻的五个山头),近处是开阔的田野和一方波光粼粼的水塘。 墓包高200厘米.直径350厘米。整个坟墓前方后圆,简朴庄重,长1150厘米,宽850厘米,占地面积约98平方米。墓地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许世友要为母亲尽孝看坟,选择此处是再好也没有了。

㈡ 聂风智的与许世友

许世友和聂凤智先后担任过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接的是老领导许世友的班,他们两人的个人关系一直在军中传言不少,有人说许世友手下大将如云,就是偏爱一人,那就是聂凤智。许世友这个职位走人,下个接位的必定就是聂凤智,而聂凤智也是铁心忠许,唯许是瞻,没有人撼动得了。两人的个人关系一直是军中之谜团,也为许多人猜测。
早在红军时期,聂凤智与许世友就在一个团战斗过,但并不是直接的上下级关系,相识不相熟。延安时期,他们同在“抗大”学习,直接交往也不多。到了胶东抗战中,他们在硝烟纷飞的战场上结成了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许世友是解放军军最有个性的战将,甚得毛泽东的信任和“宠爱”。但许世友的个性和脾气也是解放军中出名的,而聂凤智在老司令前有“两敢”,一是开玩笑,过火了,许世友也不生气;一是敢提意见,甚至和他“吵架”。
聂凤智耍老司令的玩笑,纪录在案的有一则。那是在1945年接管青岛时聂凤智带人侦察青岛的鬼子没逃跑后的事
与许世友
情。在撤军的路上,聂凤智一个电话打到老司令那里。谁都怕这个爱喝酒又发脾气的许司令,聂凤智却没大没小地开起了玩笑,“耍”老司令。
“我是聂凤智。”
“你在哪里啊?”老司令在那边问。
“我……在青岛。”
“你怎么进去啦?”老司令那边冷冷的。
“首长不是叫我们去打青岛的吗?!”
“这么快就打进去啦?”老司令那边还是冷冷的。
“嗨!根本进不去。青岛四周到处是鬼子,我们差一点儿叫鬼子打着了,部队已撤回来啦。”
“打不了算了。”许司令就放下了电话。
聂凤智是许世友的爱将,他打了败仗,老司令就一顿骂,而打了胜仗,从来不表扬的。聂凤智没大没小的玩笑,老司令一句“打不了算了”,默认了爱将的“决策”,也巧妙地“晾”了他。
1945年秋,党中央为了发展和控制东北,从其他战略区抽调主力部队进军东北。聂凤智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要他随部队横渡渤海北上。不久,许世友突然把他召去,告诉他不要去东北了,继续留在山东战场。
明明中央军委有命令,为什么又变了呢?
聂凤智在回忆录《战场——将军的摇篮》中写道:“事隔很久,我在他们的一次谈笑之间,才真正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军委已经下达命令,让我带部队去东北。胶东军区首长给军委发了一个电报,说聂凤智患了急性肺结核,正处于‘开放期’,需要好好休息,暂时不能去东北,建议另换一位领导干部去。军委复电同意。这个‘调包计’,许、林首长(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心里最清楚不过了。他们那时故意装出一本正经的样子,把我完全蒙在了鼓里。……其实,我那时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公然“欺骗”中央军委,这对许世友来说,还是头一回,也是唯一的一回。
他使用“调包计”,调换的是谁?几个当事人都没有说。但据有人查资料,据说留下的是聂凤智,去东北的是吴克华。
许世友是聂凤智的老司令,聂凤智是许世友得意的爱将。在众多老部下中,敢于当面顶撞许世友的,也只有一个聂凤智。换句话说,许世友只容忍以至于容许聂凤智顶撞。
许世友当9纵司令的时候,聂凤智和刘涌、孙端夫是纵队的3位师长。北河神庙一仗没打好,大家知道许司令克起人来开口“枪毙”,闭口“混蛋”,有些怕。但仗没打好,不去见他也不行。刘、孙两位师长就打电话约聂凤智一起去,他俩知道只有他敢在许司令面前大声说话。聂凤智倒也干脆:“仗没打好你不去行吗?”于是3人只好同去。许司令一见他们,一屁股扭过身子假装没看见,嘴里骂:
“打仗前说得头头是道,一打起来狗屁不如,常败将军!”
3位师长齐声“报告”,他也不理,继续自说自骂。3位师长就这么静静地听着,看老司令骂得差不多了,聂凤智开口了:
“老司令,你骂够了没有?我们在前面打仗,你坐在家里喝酒。你知道我们从昨天到现在连一口饭都没吃。我们来请罪,你不理,一进门就骂,我们好受吗?”
这个老司令却没想到,他愣了愣,回过头来问:
“啊?你们还没吃饭?”
聂凤智又堵了他一句:“打这么个窝囊仗,还有人给饭吃?”
许司令跳了起来:“警卫员,快搞鸡蛋炒饭!”
——战斗总结,就在蛋炒饭的气氛中完成了。
对于聂凤智在许世友前的“进谏”,聂凤智的夫人何鸣有一段这样的说法:
许世友将军
众所周知,凤智和许世友司令员的感情很不一般。这当然有其历史的原因。因为早在红军时代,也即从20年代开始,凤智就已经和许司令并肩战斗了。以后到了山东,从胶东开始,许司令又一直是凤智的直接领导。在对敌斗争中形成的经过血与火考验的感情,可谓是血肉相连的生死之交吧。可局外人很少有人知道,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共同战斗中,把他们两人联系得最紧密的原因,则是凤智敢于在许司令面前“说话”。他俩是战友,更是诤友。据我所知,从胶东到南京,从战争年代到和平环境,许司令周围那么多人,和许司令争论,争辩或争吵得最多的,就是凤智。奇怪么?一点也不。谁都知道,许司令的脾气大,如果犟上了,谁都不容易说服他,或是不愿去说,或是不敢去说。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是唯唯诺诺,不顾原则地顺着他的脾气去,那是一种对工作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许司令本人的不负责任。凤智每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敢于坚持,敢于争辩,甚至敢于去“说”许司令的“不是”。其实,只要你说得对,说得在理,哪怕吵得再凶,许司令最后还是会听的。许司令这人就是这样。你要不说,不坚持该坚持的,反倒证明你这人对人不真心。此外,许司令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记仇,不小心眼,争归争,吵归吵,通了就算了,绝不会把争吵放在心上。要出了什么差错,他还会主动给你承担责任,决不会把责任推到你头上。对凤智,他就是觉得他这人在这些事情上正派,光明磊落。管你吵得脸红耳赤,该怎么说他还是怎么说,该怎么做他也还是怎么做。他认为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他就喜欢对工作,对同志的这种态度。我觉得这是一种了解,一种真正的相互了解。有了这种了解,就能胸无芥蒂,无拘无束,病情也就能持久牢固。
在“文革”中,许世友从造反派手中把聂凤智抢了出来,救了聂凤智一条命。随后,聂凤智又被打成“三反分子”,发配到广西的偏僻山乡“劳动改造”,全家都跟着遭了殃,在军内军外备受歧视和欺辱。他的夫人何鸣被送到合肥“五七”干校变相“劳改”。在这种情况下,许世友亲自出面,请何鸣吃了一顿饭。

㈢ 为什么说对越自卫反击战是许世友将军一生中的败笔

因为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东线由许世友将军指挥,虽攻克了谅山,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比起西线差距较大。

一、对越自卫反击战指的是1979年2~3月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对在中越边境挑衅和入侵的越南军队进行的自卫还击作。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初,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二、通过十年中越边境战争,维护了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对越南方面来说战争的影响是持久的,国力遭到了长期消耗和破坏,最终不得不改弦更张。1979年,中国军队在撤退回国的过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资,并沿途摧毁了越北地区的军事设施、公路、铁路、矿山。

(3)有声小说许世友之谜扩展阅读:

对越自卫反击战(国际称“中越战争”,越南称“反中国扩张主义战争”),指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期间在中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便宣称取得胜利。

随后解放军开始对越南北部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毁灭后撤出越南。越南人民军在中方撤出之后也宣布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20世纪80年代,两国继续军事对抗,在罗家坪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20世纪90年初,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㈣ 许世友的十杀令是哪十杀 要分别写全(查了半天只有几条不算,我要全的!)!

许世友治军非常严格,对于完不成任务就军法处置。为了鼓舞士气,整顿军纪,他还制定了著名的《十杀令》,这十条战场纪律分别如下:

畏缩不前者,杀!

临阵脱逃者,杀!

见死不救者,杀!

贪生怕死者,杀!

投敌叛变者,杀!

延误战机者,杀!

违抗军令者,杀!

泄露军机者,杀!

谎报军情者,杀!

动摇军心者,杀!

这《十杀令》言简意赅,条条醒目,无论犯了哪一天都是死路一条。这是为了让将士们在战场上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杀敌立功,一个《十杀令》大大提升了我军战斗纪律,同时也吓得越南兵个个心惊胆战!

(4)有声小说许世友之谜扩展阅读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

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人物轶事

庭院成了“村庄”

他住的南京中山陵八号,院子里的草坪被全部挖掉,改为种植小麦、高梁、玉米、红薯的试验田和菜园子。后又在靠马路的围墙下修了一排猪圈,加上原有的三四亩水面,既喂猪,又养鱼。

许世友在他自己营造的“村庄”里,就像个兢兢业业的“村长”,每天一大早起来安排农活。他的工作人员,种地的种地,种菜的种菜,喂猪的喂猪,养鱼的养鱼,分工明确,要求具体。

他自己负责饲养十几只兔子,当了一名“兔司令”。

“活着尽忠,死后尽孝”

“我死后不火化”。许司令语出惊人,“中央关于领导工作人员实行火葬的倡议书,我没有签字。我死后和母亲埋在一起。我从小离开家,没有在母亲身边尽孝道,死后要和她老人家做伴。我给了大儿子许光50元钱,要他给我买口棺材,死了往里一装就行了。”

许世友幼年丧父,从小跟母亲相依为命。参军以后,几十年戎马倥偬,为国尽忠,顾不上对母亲尽孝,他内心常存歉疚之情。1952年,他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时,请假探家一次,见了母亲,长跪不起,众人百般劝慰才把他扶起来。1959年,他为看地形又一次路过家门,见 74岁的老母亲还在打柴、喂猪,不禁泪流满面。

母亲病危时,他因公务缠身,未及赶回去给老人送终,引为终生憾事。当时他发下誓愿:自己死后,一定来为母亲守坟。缘于这笔“感情债”,许司令才没有在领导干部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

许光收到父亲寄来的50元钱,他又添了点钱,买了几棵松树,做了一口棺材。这棺材最后没用上,许世友下葬的棺木是用尤太忠将军特为精选的楠木做成的。对许世友还乡土葬一事,邓小平的批示是:“下不为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许世友

㈤ 许世友为什么没有火化

许世友同志号称许疯子,少林寺出身,打仗以勇猛善战著称,许世友没有文化并且迷信,有一个片段,他生病了没有看医生,在门边竖了一根扫把(家乡风俗)。在他的眼里,他就是三国的张飞,水浒的李逵,只听大哥、公明哥哥的,因此也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少有的几个没有造反派感惹的将领(初次闹过,许立即拉队伍准备进山打游击,竖反旗,是继皮定均将军被打到后第一个对抗的人,最后周亲自批注不要揪许世友同志,毛在北京亲自接待安抚)。他是毛最信任的将领(没有之一),比如庐山会议后直接改变行程去南京军区。在天下平定后,共产党人要求火花遗体,所有人都签字了,但是许世友没签,许说革命了一直没空陪老娘,死了要埋回大别山,陪着老娘,最后经过大家一致同意,毛首肯,邓小平曾经开玩笑说:我们这批老骨头,没这个待遇啦。事实证明,签字的人中,除了毛外,只有许世友一个人没有火化,而是用楠木棺材秘密埋回了老家,放置在了他母亲的坟边。

㈥ 许世友一生都不肯原谅的一位开国将军是谁

1952年王必成(右)和粟裕在南京
1927年,许世友、王必成都参加了麻城地区的农民运动和黄麻起义,许世友是农民赤卫队队长,王必成是队员。后来,他们都参加了红四方面军。抗日战争时期,许世友战斗在胶东地区,王必成战斗在苏南、苏中地区,相隔并不远,不久又激流归大海,汇入陈毅、粟裕的麾下,重新走到了一起。许世友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王必成是第六纵队司令员,两人都是华东野战军有名的战将。
1947年5月,王必成将军率华野六纵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此役,华野六纵遇到了死对头——国民党的王牌军张灵甫之整编七十四师。结果,在华野各纵猛攻孟良崮主峰时,王必成将军下令特务团出击,勇登孟良崮峰顶,击毙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上世纪五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影《红日》中我军军长沈振新的原型,就是王必成将军。
1938年,王必成将军由延安赴东南抗日前线,任新四军一支队二团参谋长,继任团长。将军指挥二团打新丰,攻句容,袭东湾,全歼延陵之敌,连战连捷,敌伪闻风丧胆,受到延安总部和新四军军部的通电表扬。江南人民誉称二团为“老虎团”,王将军为“王老虎”。余以为其人必魁梧彪悍,但亲见后发现,将军身材矮小,状貌平平也。盖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王将军亦然。

1966年,朱德80寿辰,王必成和夫人陈瑛
王必成将军指挥作战军令如铁,以下“死”命令而威慑军中。军令出,非“死拼”,即“死守”;非“枪毙”,即“杀头”。1943年4月,蒋介石、顾祝同调集12个团近两万人马,直逼两溧地区,妄图围歼新四军第十六旅,制造第二个“皖南事变”。当时,旅政委江渭清向各团传达突围命令。末了,江渭清请旅长王必成讲话。王必成将军说:“江政委说,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军法处置。我说江政委太客气了,完不成任务,团长、政委提头来见!散会。”将军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当事者史剑秋、陈侠皆曰:“至今声犹在耳”。
1955年,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同年,王必成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任上海警备区司令员,五年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从此,两位老战友更是低头不见抬头见,个人感情深厚,工作合作默契。谁知,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竟使两人的关系急转直下。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许世友看不惯社会上的恶劣风气,向军委请假,到大别山深处休息养病,以后又被周恩来接到北京中南海保护起来。南京军区的工作主要由副司令员张才千、王必成、林维先和副政治委员鲍先志等负责。
造反派多次冲击南京军区领导机关。迫于无奈,王必成等人接见造反派,有时话讲得并不错,但被造反派改头换面,加以歪曲;面对瞬息万变的政治气候,有时也难免说几句错话。在大别山或中南海的许世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南京军区的诸多事情了如指掌,加上一些虚虚实实的传闻,结果对王必成、林维先、鲍先志的一些讲话、表态不满。
许世友回到南京后,立即点了王必成、林维先、鲍先志的名。曾任许世友的秘书、国防大学原政治委员李文卿在《近看许世友》一书中写道:

许司令在后方医院时,他们出面接待军区“三团两队”等军内造反派的代表,被逼迫在机关和部队搞“四大”的意见书上签了字。
春节期间,有一包他们签字的材料从南京送到上海,许司令一看就火了,对我们说:“这是乱军,是自毁长城,告诉军区不准公布。”
主官离位,王、林、鲍在家负责分管的工作,全力应对混乱,处境十分艰难。他们在那个意见书上签字,除了被强迫,也有政策还不明朗的原因。许司令当众批评他们和造反派签的是搞乱军队的协议,分量已很重,还又甚而言之:乱军是为了夺权。一句话上了纲,一点回旋余地也不留。
后来,毛泽东、周恩来把王必成等人保护起来,住在北京总参第一招待所一年多。1969年12月,王必成被分配到昆明军区任第一副司令员。林维先调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鲍先志调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
王必成将军性孤僻,冷面寡语,喜独处独行。然闻枪炮声则判若两人,从不畏惧,奋勇当先。天目山战役,是在抗日战争后期,新四军在浙江省天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的自卫反击战。时任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的王必成将军在某次战斗中,亲临前沿指挥,距敌仅二三百米。初始,子弹中树冠,树叶纷纷坠落身上,将军不动;继而,子弹落草地,于脚旁噼噼啪啪作响,将军仍不动;继而,警卫班孙副班长中弹倒下,将军依然不动;再继而,一弹片击中将军望远镜,斜擦而过,将军一步不挪,仍岿然不动。部队官兵因此受到极大的鼓舞。某战,部队进攻受阻,将军纵身跃马,奋臂高呼“跟我冲啊!”霎时,众官兵欢声雷动,勇往直前,遂克敌。又某战,敌进我守,形势危急。王必成将军直奔前沿阵地,取手榴弹,揭盖垂环,端轻机枪,左右扫射。众官兵见将军到,又欢声雷动,奋勇杀敌,遂退敌。其时王必成将军任六纵司令员。
1962年2月,总参《军训通讯》增刊上刊登介绍十二军三十四师一团二连副连长郭兴福教学方法。王必成将军阅后甚喜,特令郭兴福带分队来南京表演。将军看、问、查、考,遂下决心在军区范围内推广郭兴福教学法。将军时任南京军区主管训练之副司令员。1963年4月12日,毛泽东至南京视察,王必成将军向毛汇报用“野营训练”的形式锻炼部队,效果很好。毛泽东连连称赞:“野营训练好!”故此,野营训练即在全军展开。

王必成将军下部队视察,凡摆酒宴均拒之。宴撤,方上席;宴不撤,决不上席。故将军下部队常上演“罢宴风波”。
1979年南疆还击战前夕,王必成将军调离昆明,任武汉军区司令员。临阵换将,王必成将军忍悲含愤,慨然离滇赴鄂。临行前,将军将一子一女送往前线参战。某日,将军夫人陈瑛告将军:“我们的媳妇也想上前线去。”将军连声曰:“好,好。”陈瑛又悄声曰:“媳妇已怀孕两个月了。怎么办?”将军斩钉截铁曰:“让她去!我不能参战,但我们家有三个半人参战,此愿可遂,此志可明了。”陈瑛凝视将军,不禁热泪夺眶而出。
1989年3月13日,王必成将军因病逝世,享年七十有七。将军生前所盖毛毯,米黄色,补钉重重叠叠,约十余处。将军夫人陈瑛言,此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二纵九团团长徐绪奎于1940年9月牺牲后遗物。王必成将军时任二纵司令员,为纪念战友,留毛毯挡风御寒,日日不离,夜夜相伴,已四十九春秋也。综合领导文萃和北京日报等稿件。

1944年秋,王必成(右起),吴仲超,江渭清在长兴。

㈦ 越战后许世友为什么被撤掉司令

越战后许世友并没有被撤掉司令,还是广州军区司令员兼副总参谋长,后来平调,回南京军区当司令员兼副总参谋长。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曾有说法,认为许世友要高升,去当总参谋长,可惜此君的水准不行,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味死拼硬打,部队伤亡惨重,而战果不佳
不如西线的杨得志表现出色,充分显示了许世友不适应现代战争,结果总参谋长就是杨得志当了。

㈧ 许世友简历和一些他的小故事

一、许世友简历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1955年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副主任。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病逝,享年80岁。
二、许世友的逸闻趣事
1、庭院成了“村庄”
许世友晚年给人的一个深刻印象是:说下就下,对以往的权位毫不藕断丝连。激越的壮心归于平静,冲天的豪气融入了田园幽境。
他住的南京中山陵八号,院子里的草坪被全部挖掉,改为种植小麦、高梁、玉米、红薯的试验田和菜园子。后又在靠马路的围墙下修了一排猪圈,加上原有的三四亩水面,既喂猪,又养鱼。
许世友在他自己营造的“村庄”里,就像个兢兢业业的“村长”,每天一大早起来安排农活。他的工作人员,种地的种地,种菜的种菜,喂猪的喂猪,养鱼的养鱼,分工明确,要求具体。
他自己负责饲养十几只兔子,当了一名“兔司令”。
2、俸禄大都付予“杜康”
许世友因公待客的酒由管理员保管,自己喝的酒由自己保管,两者决不搀和。他每月的薪金大部分用来买了茅台酒,当时茅台酒每瓶不过四元八角,还买得起。他去世后,口袋里只有一千多元现金,没有一个存折。上将司令几十年的俸禄,差不多都付予“杜康”。
3、“颠一颠也是运动”
许世友锻炼身体的方法很多:打猎、撒网打鱼、爬山、散步、坐汽车转悠……可老了,又添了痛风病,犯起病来,趾关节、足背、足跟和踝关节等处疼痛难忍,每天就只能散散步,坐坐车了。他说:“坐车子颠一颠也是运动,也能吃饭。”
一天他和工作人员闲聊,听说国家汽油紧张,军区领导用车都是定量供应,包干使用。从此,他连“颠一颠”也免了。
4、更名
许世友原来叫许仕友,许世友是毛泽东主席给改的。毛主席说,仕友是当官人的朋友,要他做天下百姓的朋友,而改成世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许世友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毛主席问他:我经常听到你的名字,没有见到你这个人。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呀?许世友回答说:我的幼名叫友德,姓是言午许,家谱上是仕字辈,父母给取名叫许仕友。参加红军后,我有空就学认字,才发觉'仕'字是做官的意思,便把'仕'改为'士',那个时候想,这一字改后,当了红军战士就名符其实了!毛主席听后对许世友说:你看,把'士'字改用世界的'世'字好不好?这一改,你就成为世界之友了!我们的红军战士不但事事处处要想到中国,还要放眼世界哟!从那以后,许世友就照毛主席说的把“士”改为“世”了。

㈨ 许世友去世前有哪些奇怪行为

许世友将军一生充满传奇,不管是在昔日的战场上,还是在建国后的和平年代都让人感到惊讶!很多人了解的都是战场上的许世友,对于和平年代的许世友很少有耳闻。许世友将军一生受过7次伤,但是对于这些伤痛而言,将军根本没当回事,他常说的一句话:“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也成为他给人的强悍影响。更何况是和平年代的那些病痛。

许世友能忍受战场上的伤痛,却丝毫不能忍受和平年代的打针吃药住院一套,他常说:“医生怎能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身体?要是都听医生的那还活的了?”因此许世友自建国后的大小病痛几乎都是按照自己的一套方法过,大小疼痛忍过去就没事了。但是在许世友将军临终前的这次病痛却是他实在忍受不了的,把他折磨得不成样。

许世友晚年被查出肝癌,但是对于将军而言似乎不是什么大事,无论其他人怎么劝始终不肯上北京看病。有的人说许世友不肯上北京是因为他知道上了北京他土葬的愿望就不可能实现了,这估计也是重要缘由。但是后来许世友的一系列行为让世人至今不解。

许世友晚年肝癌一直影响他的生活,他的日常行为也让身边的人不解,一天中午,许世友要去卫生间坚决不让护理人员陪同,要独自一人去。可是一进去就是20多分钟不见动静,护理人员感觉有些不对劲,于是推开门进去一看着实吓得不轻,许司令在正在用头使劲装墙壁!发现许世友这一情况后医生极其家属分析,以许司令的性格绝对不会自杀,也许是病痛让他难以忍受想发泄一下,当然也有人说估计是短暂的意识障碍,也就没有太多的注意。

但是过了仅仅几天时间又发生一起震惊所有人的事,许司令趁旁边没人时竟然用毛巾勒住自己的脖子,幸好护士发现及时在解救了许司令,不然就要窒息。面对这种情况,所有人都不解,许司令为何要“自杀”,如果说这些行为都是肝癌的影响,那么接下来的一件事就是有人故意为之。医院及时采取防范措施,收走了所有刀具硬物,所有能让人轻松自杀的工具,甚至对许司令的病房实施严格监管所有器具必须经过登记才能进入,24小时值班,为了避免紧急情况还安排了预备班。

所有一切安排无疑就是让许司令安全的接受治疗,但是许司令终究没能战胜病魔离去。许世友去世后发生一件令人震惊的事,医护人员在整理许世友的病房时突然在枕头底下发现一把手枪,这对于当时的许世友来说无疑就是自杀的好工具,但是病房一律严格监管,到底是谁带进去的呢?这也成为至今没能解开的一个谜底。到底是许世友爱枪自己带去的,但是自住院以来他就没有回过家,到底是谁就难说了!

许世友去世的前一天也发生过一件震惊人的事,当时的许世友处在高危病重中,别说走路,就是翻身也要别人来完成,极度虚弱,大小便都是在床上躺着完成,但是这一天他死活要求自己下床解决,就在护士搬动他时,他一下扯掉静脉插管,据护士回忆当时许世友手臂显得强有力而且精准,根本不像病重的病人。许世友生前身后的这一系列谜团谁也说不清,只有他自己知道枪是怎么来的,到底为何几次意图自杀?

阅读全文

与有声小说许世友之谜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找一部穿越玄幻小说女主有八大神器 浏览:805
中国网络小说在日本火吗 浏览:639
八月梨花小说txt免费下载 浏览:833
主角是铭文师的穿越小说 浏览:881
失踪的上清寺有声小说小东 浏览:389
开心西游记有声小说 浏览:791
不期而遇的温暖上官凝全文免费阅读小说 浏览:404
魔法校园小说学院战争的小说 浏览:105
有声小说雪刺 浏览:936
男频都市最好看的小说排行榜前十名 浏览:436
男主是毒医的都市小说 浏览:771
主角资质好的修真小说 浏览:564
主角重生写科幻小说的小说 浏览:848
十二星宫的小说全集 浏览:517
主角没人性的小说 浏览:125
青春校园微型小说 浏览:625
约翰克里斯托夫小说结局 浏览:247
作者时锦的小说下载 浏览:900
斗罗系列小说txt 浏览:598
女主叫唐蜜的分家穿越小说 浏览: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