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雨果一生写的短篇小说将近多少篇
您好!雨果写的短篇小说是《“诺曼底”号遇难记》。
大概有300篇短篇小说。
㈡ 雨果的作品有哪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语文版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九课、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沪教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㈢ 小学曾学过雨果哪些作品
小学有:
《“诺曼底”号遇难记》的选篇被摘录(课文题目为《船长》)。(小学六年级课本)
初中有: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被摘录。(初中二年级课本)
高中有: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一滴眼泪换一滴水》,选自《巴黎圣母院》(跳过去了,当时没上这篇课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炮兽》,选自《九三年》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1885),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小学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中称《船长》。《“诺曼底”号遇难记》还被选入教材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课。
㈣ 法国作家雨果出生于什么时候,他写的小说有短篇有她是什么时候出生的。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版19世纪前权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 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雨果的创作历程超过60年,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等,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㈤ 雨果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雨果的创作生涯可分为四个时期:
1、雨果的早期创作先受消极浪漫主义的影响,后来逐渐摆脱。雨果在1827年完成了思想上的质变——转向了民主主义,并举起了积极浪漫主义的大旗。
2、《〈克伦威尔〉序言》是雨果的创作进入第二时期的标志,他在这篇序言中正式与消极浪漫主义决裂。1830年七月革命前后,雨果的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增长着。另一方面,这种思想还具有不彻底性。三十年代后期,雨果的思想和创作开始发生危机,直到1848年二月革命,危机才结束。
3、雨果的第三个创作时期,现实主义更加明显,也是作者的批判性达到最高峰的时期。
4、雨果的最后一个时期,创作仍然是以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导思想,一方面,它们在革命事业中起了一定作用,另一方面,消极性更为明显了。
㈥ 雨果有哪些主要作品
《克伦威尔》、《悲惨世界》、《九三年》、《巴黎圣母院》、《笑面人》等。
1、《克伦威尔》
1827年,雨果发表剧本《克伦威尔》及其序言。剧本虽未能演出,但那篇序言却被认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宣言,成为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文献。它对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2、《悲惨世界》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3、《九三年》
《九三年》是法国小说家雨果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74年2月。
雨果在小说中塑造了旺代叛军首领朗德纳克侯爵及其侄孙、镇压叛乱的共和军司令郭文,以及郭文的家庭教师、公安委员会特派员西穆尔登这三个中心人物,围绕他们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情节,描绘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在1793年进行殊死搏斗的历史场面。
4、《巴黎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1831年1月14日首次出版。《巴黎圣母院》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巴黎圣母院副主教克罗德道貌岸然、蛇竭心肠,先爱后恨,迫害吉ト赛女郎埃斯梅拉达。
5、《笑面人》
《笑面人》是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写作于1866-1868年,1869年发表。该作讲述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英国。一伙童贩将一个10岁男孩遗弃海岸,逃离时遇难,当忏悔他们的罪行,将男孩的身世、证件封在一个葫芦里,抛到海上。
㈦ 雨果的短篇小说有什么
《“诺曼底”号遇难记》
㈧ 雨果的短篇小说 诺曼底号遇难记
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 雾愈来愈浓了,在茫茫的大海上。轮船缓缓行驶着。这时大约是凌晨四点钟。 周围一片漆黑,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它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像一座山峰。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那是“玛丽”号,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船上载着五百吨小麦,行驶速度非常快,负重又特别大。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眼看就要撞船,已经没有任何办法避开它了。一瞬间,大雾中似乎耸起许许多多船只的幻影,人们还没来得及一一看清,就要死在临头,葬身鱼腹了。 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剖开一个大窟窿。 由于这一猛撞,“玛丽”号自己也受了伤,终于停了下来。 “诺曼底”号上有一名船长、二十八名船员,一名女服务员有,三十一名乘客,其中十二名是妇女。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咝咝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难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都似乎在听从他的派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没过多长时间,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我们的课文,希望能帮到你!
㈨ 《船长》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的短篇小说“(),()”是故事故事起因
《船长》是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专玛丽”号大轮属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
㈩ 雨果写过哪些短篇小说
船长
貌似我只看过悲惨世界 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