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国初期有什么优秀的中短篇小说
阿城:《棋王》、《遍地风流》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红高梁内》
史铁生:《我容的遥远的清平湾》
刘恒:《伏羲伏羲》
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
汪曾祺:《受戒》
余华:《现实一种》
贾平凹:《天狗》
王安忆:《小鲍庄》《叔叔的故事》、《我爱彼尔》
铁凝:《哦,香雪》、《对面》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何立伟:《白色鸟》
方方:《风景》
马原:《错误》
格非:《迷舟》
苏童:《妻妾成群》
王朔:《动物凶猛》
池莉:《烦恼人生》
残雪:《山上的小屋》
张承志:《黑骏马》
刘震云:《一地鸡毛》
迟子建:《逝川》
叶兆言:《艳歌》
韩少功:《爸爸爸》
陈染:《私人生活》
张贤亮:《绿化树》
毕淑敏:《女人之约》
北村:《玛卓的爱情》
朱文:《我爱美元》
2. 张承志的哪些作品分别获得什么奖项
第一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获得了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得《十月》第一次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其中《黑骏马》、《北方的河》分获1981—1982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 获得朱自清散文奖(2010)
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但是不论获奖与否,张承志是我心里最好的作家之一。
3. 张承志作品精选的作者简介
张承志,男,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1968年毕业于清华附中,赴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当牧民。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历史学硕士。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政治部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等处任职。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黑骏马》、《北方的河》、《一册山河》、《谁是胜者》、《文明的门》、《心灵史》等。作品多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及少数民族文学奖。
4. 张承志都有什么著名的书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了张承志的四部小说和部分散文作品,其中有著名的《黑骏马》和《北方的河》。《黑骏马》以辽阔壮美的大草原为背景,以一首古老的民歌《黑骏马》为主线,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历程,描写了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人情。《北方的河》是他继《黑骏马》之后的又一部成功之作。作品曾获1984年《中篇小说选刊》优秀中篇创作奖,小说几乎没有故事,是以主人公“我”的意识流向构成情节的,语言优美、流利,通篇就是一首抒情诗,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雄浑、壮阔、绚丽的“北方的河”。
[编辑本段]编辑推荐
对于正义的态度,对于世界的看法,人会因品质和血性的不同,导致笔下的分歧。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不能这么简单地烂光丢净。管别人呢,我要用我的篇章反复地为烈士传统招魂,为美的精神制造哪怕是微弱的回声。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张承志,男,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1968年毕业于清华附中,赴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插队当牧民。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历史学硕士。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政治部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等处任职。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4年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主要作品有《黑骏马》、《北方的河》、《一册山河》、《谁是胜者》、《文明的门》、《心灵史》等。作品多次获全国中、短篇小说奖及少数民族文学奖。
[编辑本段]目录
小说
黄泥小屋
北方的河
西省暗杀考
黑骏马
散文
荒芜英雄路
夏台之恋
真正的人是x
北方女人的印象
清洁的精神
粗饮茶
音乐履历
无援的思想
撕名片的方法
火焰山小考
墨浓时惊无语
二十八年的额吉
波斯的礼物
面纱随笔
一册山河
鲁迅路口
附录
作者简介
张承志著作目录
[编辑本段]书摘
书摘
无论是随上定远营那边沙漠里下来的骆驼,顺着黄河再穿过那片银灰的
碱滩,最后瞄准了固原的青砖老城;或是踏上冻硬在洮河弯子上的白蒙蒙的
冰桥,然后朝着岷山或是更远的碾伯大通;若是你偏离了平坦的官道,沿着
旱裂的秃秃黄土峁子转绕起来,若是你走上了那一带受苦的庄稼穆斯林惯走
的山缝小道,就再也望不上个青山绿水了。那些山道上的行人好像不喜欢宽
宽硬硬的大路,他们总是绕着山边、顺着水边、贴着城边,躲开州府的喧嚣
和人群的热闹,在那些烤得焦干的荒山缝里寻路走。慢慢地,只要一提起这
“三边”,有些老年人就会抬起头来,扬起眼眉,现出一种半像猜疑半像知
底的神色来。哦,往那搭——那些老人指点着一片黄黄的连山。那是回回们
走的道么,走那搭就对啦。说罢,他们就垂下了眼皮。
于是,骆驼蹄子走肿了,耸着的驼峰干瘪了,搭在肩头上的绒线马褡子
磨烂了,脸皮和眼角变得糙硬了。鼻孔里头塞堵着黄土尘灰,手上臂上不知
怎么划着横竖的血口子,甩掉穿烂了的鞋,两只脚从脚脖脖到小趾头都结上
了硬硬的鳞甲。
那条石渣渣、黄胶泥的小路呢,还远远地朝着荒山深处慢慢伸着。
若是在山风呼啸的冬三月,顺着这种“三边”道,人渐渐就给遮天漫地
的砂子风打晕了。脸上冻起了脓泡,颧骨上结了两块紫红的硬痂,人变得软
了,没有谁再自吹是好汉硬种了。土崖崖边上见着个坑坎,一骨碌蹲进去,
再也不敢把头伸进上面嗷嗷吼的风里。可是蹲着蹲着又害了怕:黄砂土一阵
阵地给风裹着砸下来,半截身子已经给砂埋啦。那时人心就慌了。自打从定
远营、从包头旅栈、从兰州城关出来,人心第一次慌了。
那时人会急急地蹦起来,下死力拉扯骆驼。骆驼呜呜哭着,赖在崖坎坎
里不起身。后来鼻绳拉豁了骆驼鼻子,黄蒙蒙灰漫漫的世界里看见了殷红的
血。人挣出他壮汉的力气,爬上崖坎,想找个什么。找什么呢?村庄还是客
店?他自己也不知道。四下里只有狂暴的飓风在掠劫着飞奔,只有一阵模糊
一阵清晰的那绵绵茫茫的黄山头。那黄山头起伏不断,一伏一荡,在这旅人
的四面包围着、驾着狂风剧烈摇晃,像是一派黄浊的、突然间活了的怒海。
到了这种时候,人心就失去了掩护。原来被冻僵的肌骨护住的那颗咚咚
跳的心,此刻猛地灌进了寒冷。人害怕了。他迷了路,失了道。驼鼻子豁了
,他只剩下两条冻伤的细腿,他
……
。
5. 张承志的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刻在心上的名字》
《锁儿罕·失刺》
《辉煌的波马》
《北望长城外》
《胡涂乱抹》
《美丽瞬间》
《凝固火焰》
《九座宫殿》
《雪路》
《晚潮》
《绿夜》
《顶峰》
《大坂》
《春天》
《戈壁》
《老桥》
《静时》
《青草》
中篇小说
《北方的河》
《黑骏马》
《黄泥小屋》
《阿勒克足球》
《西省暗杀考》
长篇小说
《心灵史》
《金牧场》
散文随笔
《绿风土》 (1989年)
《荒芜英雄路》 (1994年)
《清洁的精神》 (1996年)
《牧人笔记》 (1996年)
《鞍与笔》 (1998年)
《以笔为旗》 (1999年)
《一册山河》 (2001年)
《谁是胜者》 (2002年)
《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 (2005年)
《聋子的耳朵》 (2007年)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 (2009年)
《你的微笑》 (2010年)
《涂画的旅程》 (2011年)
《相约来世:心的新疆》(2013)
6. 张承志全部小说
短篇小说
《辉煌的波马》
《北望长城外》
《胡涂乱抹》
《美丽瞬间》
《凝固火焰回》
《九答座宫殿》
《雪路》
《晚潮》
《绿夜》
《顶峰》
《大坂》
《春天》
中篇小说
《北方的河》
《黑骏马》
长篇小说
《心灵史》
《西省暗杀考》
散文随笔
《绿风土》 (1989年)
《荒芜英雄路》 (1994年)
《清洁的精神》 (1996年)
《牧人笔记》 (1996年)
《鞍与笔》 (1998年)
《以笔为旗》 (1999年)
《一册山河》 (2001年)
《谁是胜者》 (2002年)
《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 (2005年)
《聋子的耳朵》 (2007年)
《敬重与惜别——致日本》 (2009年)
《你的微笑》 (2010年)
7. 有什么好看的短篇小说推荐下
亲可以在网络上搜搜——“七苦答众网友亲”,直接点进去就可以了,《黯伤连城》的作者七苦奉上了两个悲情短篇,一个是写郭襄的,看完之后平生第一次觉得《神雕侠侣》中最悲惨的人就是郭襄和何足道了,以前竟然不觉得,真的好惨,何足道死得好悲伤好悲伤。。。。。。第二个风格有点像张爱玲,现代的,字字玑珠,看到付痕最后的那句“ 他说,梁阳,四十八岁,我老了,再耗不起生命,再要不起等待。唯愿你此生静好,岁月无殇!”我哭了。。。。。。虐心虐肺的,悲!!!
8. 张承志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张承志,生于1948年,回族,山东济南人,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阿勒克足球》,中篇小说《黑骏马》、《北方的河》等。中篇小说《北方的河》是张承志的代表作品,发表于《十月》1984年第1期,曾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9. 张承志作品的经典文段
张承志作品
1.自由职业作家
男,回族,笔名:张录山,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市。曾供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海军创作室、日本爱知大学等处。现为自由职业作家。1978年开始笔耕。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已出版著作30余种。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理想主义气质”著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心灵史》、《金牧场》。中篇小说《北方的河》、《黑骏马》、《西省暗杀考》,短篇小说《雪路》、《晚潮》、《辉煌的波马》、《北望长城外》、《胡涂乱抹》、《大坂》、《顶峰》、《美丽瞬间》等,散文有《清洁的精神》等。其中1991年出版的《心灵史》,描写西北哲合忍耶人苦难的信仰历程,有评论认为是当代文坛少见的“寻找精神价值,向世俗挑战的旗帜”。近作有2005 年出版的游记《鲜花的废墟:安达卢斯纪行》,散文集《聋子的耳朵》,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
1967年清华附中毕业到内蒙古乌珠穆沁旗插队当牧师,在那里度过了四年。197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历史语言系,1981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主要进行北方民族史研究工作。在蒙古历史和北方民族史的研究工作中有一定成果,在小说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
初作是蒙文诗《做人民之子》和短篇小说《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并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荣誉奖。中篇小说《阿勒克足球》获第一届《十月》文学奖和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黑骏马》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春天》获1983年北京文学奖。《北方的河》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出版长篇小说《金牧场》。
张承志:鲁迅之后最伟大的理想主义作家
我身上的某种气质让我难以融入这个时代、这座城市难以融入势利的文人学士们中间去一九八九年我进入北京大学这座最高学府的时候有人说我是一个天生的解构主义者理解张承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尴尬的难题多少年来我一直抗拒着他始终回避着他在张承志极力要成为一个强者的时候我一直在追求成为一个弱者也有人读出了我的文字中间迥异于张承志的不屈不挠的反讽二〇〇五年当我突然面对可怕的处境面对知识、道德和智慧的破产身体和精神彻底崩溃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我一直在回避和拒绝的实际上是与我自己相关的某些元素在许多年以后我终于开始正视张承志开辟的文学道路张承志和鲁迅是二十世纪两位交相辉映的文学大师和真的勇士不仅在对待文学的态度上而且在社会时代的处境上他们两人都极为相似更重要的是他们最终同样因为直面惨淡的人生而放弃了虚构性的文学创作
张承志是新时期文学中性格最鲜明、立场最坚定、风格最极端的作家他既不断地寻求突破又始终坚定不移他在《语言憧憬》中说我是一位从未向潮流投降的作家我是一名至多两年就超越一次自己的作家我是一名无法克制自己渴求创造的血性的作家张承志在《生命如流》中曾经自述别人创造的是一些作品我创造的是一个作家张承志构成了新时期文学中一个巨大的存在他以一个人平衡了整个时代我们谁都不会想到张承志是一位北京作家老舍曾经说北平除了风没有硬东西北京接受一切张承志却与他生长的这座城市以及当代文坛构成了巨大的反差他对这座一代又一代被征服和耍贫嘴的城市没有丝毫的亲近和好感
从一九七八年发表的《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一开始张承志便以一种强烈的理想精神鲜明地区别于当时伤痕文学的时尚王蒙称他是最后一个理想主义者王安忆在《孤旅的形式》中指出张承志的写作是表达心灵草原上的黑骏马蒙古额吉北方河流金牧场疲惫的摇滚歌手哲合忍耶都是他心灵的替代物朱伟指出张承志的梦境离不开两个极富象征性的意象一个是骏马一个是大坂这两个意象都连接着英雄骏马和大坂结合在一起是一条英雄的道路中国古代有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而张承志的创作始终包含着一个寻找的模式
《黑骏马》体现了张承志典型的寻找的主题和叙事模式小说叙述了主人公白音宝力格骑着黑骏马寻找昔日恋人索米娅的故事白音宝力格和索米娅由奶奶抚养成人他们青梅竹马产生了自然、纯真、美丽的爱情白音宝力格外出学习时索米娅遭到了黄毛希拉的奸污白音宝力格无法忍受索米娅和奶奶对于这件事情逆来顺受的态度愤而出走当九年以后白音宝力格重返草原的时候奶奶已经去世索米娅也远嫁他乡白音宝力格骑着当年他和索米娅养大的黑骏马四处寻找索米娅古歌《黑骏马》所吟唱的是一个哥哥骑着一匹美丽绝伦的黑骏马跋涉着迢迢的路程穿越了茫茫的草原去寻找他的妹妹的故事周而复始、低回不尽的蒙古古歌《钢嘎·哈拉》控制着叙述和抒情的节奏赋予小说独特的乐感小说中美好的理想与残忍的现实之间构成了尖锐的冲突现代的爱情悲剧与古老的歌谣遥相呼应古歌用不是来结束寻找铸成了无穷的感伤意境充满了复杂的人生感悟
一九八七年长篇小说《金牧场》出版张承志在《注释的前言思想重复的含义》中对这部长篇小说的内容和形式做了如下说明《金牧场》一书的结构是用七十年代初的口吻描写一次知识青年和牧民的大迁徙同时描写知识青年的种种在这个部分里插入对红卫兵时代长征的回忆和思考全书的这一半用表示蒙古草原的M为标号另一半是用八十年代的在国外求学的青年的口吻描写一个解读古文献的研究过程以及异国感受;同时插入对西方国家六十年代学生运动、前卫艺术的思考和对中国边疆的心情书的这一半用表示日本的J为标号书的两半两条线始终并行对照
这样两线和其中的回忆独白概括了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种种最重大的事件及其思考内容涉及知识青年的插队、红卫兵运动的内省、青年走进社会底层的长征与历史上由工农红军实现的长征、信仰和边疆山河给人的教育、世界的不义和正义、国家和革命、艺术与变形、理想主义与青春精神……企图包含的太多了
小说主人公是一位身在异国的历史学者在物质高度发达的日本东京与环境格格不入他正在译释一部记载着一个少数民族的英雄们以生命和牺牲为代价去寻找理想的天国的古代文献《黄金牧地》他曾经作为红卫兵凭着一腔热血、理想、信仰和激情重走长征路后来又写血书上山下乡《金牧场》采用了结构主义方式以巨大广阔的时空以多声部的形式构成了张承志作品反复表现的寻找主题小说把不同时代、民族寻找理想天国的历程结合为雄浑辉煌的交响表达了他对于自由、正义、理想、青春和反叛的执著追求和深情礼赞正如作者所言这部作品涉及了红卫兵运动等许多重大事件和问题是张承志一部带有总结性质的作品是他对于青春、浪漫的最后倾诉同时也是他进入哲合忍耶世界的关口
在《心灵史》代前言《走进大西北之前》中张承志将自己一九八四年冬进入大西北视为一种神意他强调同西海固的遭遇所导致的脱胎换骨的改变这一时期他先后创作了《残月》、《黄泥小屋》、《西省暗杀考》、《心灵史》等一批反映回族历史、生活的作品他震惊于黄土高原恶劣艰难的生存环境以及这个民族为精神信仰所付出的惨重牺牲
一九九一年出版的《心灵史》是一部令人震惊的奇书和空前的巨著这部书是叙事和抒情、启示录和诗篇、史诗和抒情诗的统一和融合它本质上是诗但采取的是一种历史的形式它既是个人的又是民族的它既是叙事又是抒情既是历史又是文学同时也是哲学和宗教张承志自己宣称这部书是我文学的最高峰张承志无视写作的一切传统畛域他的写作打破了同时也沟通了不同的领域他以此重新面对什么是文学这一问题重新思考形式和书的含义重新建立写作与读者的关系他在这样一种写作和思考中把一切问题推到根本上
张承志是一个回族作家同时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儿子他在《美则生失美则死》的访谈中说中国的回民是被中国文化养育的贫穷的儿子他们所代表是一种信仰的中国人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为母亲贡献了新鲜血液只要这种信仰精神坚持于回民迟早会以某种形式使中国文明丰富他在《岁末总结》中宣告我虽然屡屡以反叛中国式的文化为荣但在列强及它们的帮凶要不义地消灭中国时我独自为中国应战不仅如此用胡风的一个词来说他的写作是与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处境的搏斗他对于回族和哲合忍耶历史的关注是他一以贯之的反抗强权和关怀弱者的原则的体现在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同时他没有忽略内部各种压迫关系哲合忍耶对于张承志来说是一种启示一种依靠一种资源一种力量他在《撕名片的方法》中写道今天我重视自己的特殊性背靠着‘哲合忍耶’——我开始急速地自尊这是我要求中国文化接受的一个外来语措词尽管它诞生于中国母体之中……我输入的是一种烈性的血是一种义是一种信是一种叛逆的和坚守的素质他对哲合忍耶和回族历史的书写超出了狭隘的族群意义而上升为一种普遍的自由、人道和正义的追寻张承志在《风雨读书声》的访谈中曾经这样谈论《心灵史》它描写的和它经受的一切都是最中国式的至于我无非是接受了百姓的委托为他们执笔写了他们的一部历史这无非显示了我的气质和道路——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定要找到与底层民众结合的方式张承志将整个写作过程看做是对于自由的理想对于真正的人道的寻找我以我的形式一直企图寻找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心灵史·圣徙出世了》)我将告诉你们哲合忍耶的故事其实正是你们追求理想、追求人道主义和心灵自由的一种启示他把哲合忍耶看做是这种人道主义的载体哲合忍耶是中国劳苦底层是一个牺牲者集团是坚守心灵的人民是一种穷人宗教是从人民中间提炼出来的基本原理这里含有人、做人、人的境遇、人的心灵世界和包围人的社会、人性和人道这里有一片会使你感动的、人的光辉(《心灵史·走进大西北》)在中国只有在这里才有关于心灵和人道的学理(《心灵史·十八鸟儿出云南》)他指出人人性人道人心这一切在中国应当通过另外的途径去发现我不信任现代中国的知识界太重要太本质的认识至少要在相应的天地中形成真知灼见永远不会是下贱肤浅的老鸦叫它需要一片风土、一种历史、一群真正能为我启蒙的老师还需要克麦提为我降临才能够被我发掘出来(《心灵史·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张承志的人道主义是与被压迫、被杀戮的底层人民的结合这是对被压迫者的心灵历史的认同是对于压迫者、统治者和官方历史的大举破坏和大胆挑战我渐渐懂了我是为一种异端的美而吸引他把宗教的尔麦里感觉成了朝着历代统治的示威哲合忍耶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最彻底的异端是不可屈服的自由和辉煌的美(《心灵史·仪礼》)(《心灵史·光明》)哲合忍耶教派在与专制国家在与国家这种巨型怪物这种恐怖机器的对抗中爆发出来了最强大的力量和最强烈的美感一切宗教的和人道的火花都被他们击打出来了(《心灵史·追随者》)张承志通过对于历史的重新书写通过接近底层通过对于被压迫者的心灵的历史的追踪寻找着真正的人道他在赠送给杨怀中《老桥》一书时题写了如下宣言让历史就这样把重负压上肩吧我们要推翻一种伪历史让我们就这样把自己赶向艰辛吧这艰辛中会有辉煌的意义从根本上来说张承志的《心灵史》和韩少功的《马桥词典》应当放在寻根文学的脉络上来加以理解张承志和韩少功沿着寻根文学的轨迹与现化代的主流价值分道扬镳一步一步地走向边缘和深入底层张承志表现了对于统治阶级强烈的不信任统治阶级和御用文人无法真正理解历史他们缺乏对于人的心灵力量的想象力因此也不能获得秘密而历史从来只是秘史;对于那些缺乏人道和低能的文人墨客世界不会让他们窥见真相(《心灵史·黑视野》)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张承志主要选择了散文这种释放方式他说如今我对小说这形式已经几近放弃……我更喜欢追求思想及其朴素的表达;喜欢摒弃迂回和编造喜欢把发现和认识、论文和学术都直接写入随心所欲的散文之中朱苏进在《分享张承志》一文中描述张承志的创作风格时说他的许多篇章既是猛药又是美文在新奇意境和铿锵乐感中簇涌着采自大地的野草般思想他的作品个性极度张扬锋是锋刃是刃经常戳得人心灵不宁痛字当头快在其中张承志的散文反映了九十年代中国文坛的急剧瓦解和分裂这个时代急剧的堕落提纯了张承志同时在某种意义上也付出极端、单调和疲惫的代价张承志意识到鲁迅以笔为旗的的痛苦他在《美则生失美则死》中吐露当同时代的文学家写出一部部文学性的鸿篇巨制时他不得不以一篇篇杂文为投枪匕首进入战斗其实我是为鲁迅先生遗憾的然则那也是他的必然他在《以笔为旗》中对无情无义的文学界及其所谓纯文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张承志产生了一种自觉从而与中国文坛彻底决裂按照他在《离别西海固》中的叙述早在一九八四年他便与中国文学的主流分道扬镳彻底决裂了在一九八四年冬日的西海固深处我远远地离开了中国文化人的团伙他们在跳舞我们在上坟
一九九三年他发表著名的《清洁的精神》抗议今天泛滥的不义、庸俗和无耻通过古代许由等人追求正义和清洁的故事追寻洁与耻尚没有沦灭的时代他不断地从历史中去寻找抵抗的力量这种资源包括哲合忍耶教派、《史记·刺客列传》、鲁迅、屈原等等他要寻找自己的类自己的参照自己的血统鲁迅成为他思想和反抗的重要资源成为他反复书写和礼赞的对象他在《静夜功课》中说墨书者我冥冥中信任的只有鲁迅他在《清洁的精神》中这样勾画了鲁迅的形象所谓鲁迅就是被腐朽的势力尤其是被他即使死也‘一个都不想饶恕’的智识阶级、即中国知识分子的前一辈们逼得一步步完成自我并濒临无助的绝境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他在《再致先生书》中指出鲁迅象征着一种不签订和约的、与权力的不休止争斗他对鲁迅的阅读和理解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鲁迅研究他用最文学的方式接近鲁迅这是用文学的巫术招魂
理解张承志有几个重要的词美、正义、自由、人民特别是在今天被污名化了的恐怖主义恐怖主义这个被当代西方意识形态极尽污辱之能事的词通过张承志的书写和磨洗重新恢复和焕发了原始正义的光辉和惊心动魄的美他在《清洁的精神》中称赞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是中国古代散文之最美得魅人他称赞《史记·刺客列传》提炼了中国的烈士精神他誓言我要用我的篇章反复地为烈士传统招魂为美的精神制造哪怕是微弱的回声他将荆轲刺秦的故事称为古代中国勇敢行为和清洁精神的集大成是弱者的正义和烈性的象征一种失败者的最终抵抗形式因此没有什么恐怖主义只有无助的人绝望的战斗恐怖主义是一种失败的政治是一种极其纯粹的伦理的美学的反抗张承志和张艺谋是艺术上的两个王者当张艺谋对权力和体制全面认同与臣服越来越作为中国形象大红大紫地走向全球化的商业舞台的中心的时候那个从新时期一同出发的张承志旗帜鲜明地走向了边缘和底层走向了没有历史的历史走向了人民的文学张承志在《心灵史·穷人宗教》中宣称我偏执地坚持中国的一切都应该记着穷人记着穷苦的人民
张承志的偏激和极端从根本上来自于红卫兵的无政府主义思想无政府主义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和乌托邦冲动是对于令人窒息的现代性的激昂抗议表现为极端的反体制精神他在《三份没有印在书的序言》中声称他在《红卫兵时代》一书中为六十年代为他自己所创造的红卫兵这个词为红卫兵运动的青春和叛逆性质为红卫兵的反体制形象进行了坚决的赞颂他指出官对于人道来说是最下贱的存在(《心灵史·人民的暴力主义》)哲合忍耶可以放弃暴力但绝不放弃自己对于官府的异端感永不近官永不信官这种心绪后来成了哲合忍耶的一种气质(《心灵史·进兰州》)张承志在《心灵史》中宣称人民造反人民反叛的暴力是统治者的天罚的形式(《心灵史·入海口》)张承志一直歌颂和赞扬具有强烈的道德乌托邦倾向的密谋和暗杀以及另一个极端——道德感化他赞颂牺牲之美(《心灵史·入海口》)牺牲是最美的事情(《心灵史·董志塬》)
张承志在《南国探访》中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古怪的时代豪富和赤贫餍足和饥馑脑满肠肥和瘦骨嶙峋摩天楼和贫民窟——总之一切对立和差别、正义和背义都将在这个隆隆来临的时代并立共存他在《中原迷茫》中指出我们需要面对着屈辱的历史残暴的权势苦难的人民卑污的智识阶级轰轰烈烈的脱轨的漫长的二十世纪在一九七九年匆匆结束了张承志一直心仪于六十年代这个反体制的极端年代这个激情的年年、脱轨的年代这构成了理解张承志的核心造反反特权反体制反对一切的压迫和不义张承志在《风雨读书声》的访谈中谈论《心灵史》的精神谱系的时候说我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了我对六十年代的忏悔与坚持对体制和异化的大声抗议六十年代的红卫兵以及西方的造反运动都是与青春和叛逆联系在一起的在他们的不会是红色也许是天蓝色的旗子上我希望有一开始就有人心、人道对人的尊重;一开始就有底层、穷人、正义一开始就有叛乱、选择、青春、反体制的底色张承志以一个人填写了巨大的空白张承志的写作使人民、革命、底层这些词语得到了昭雪和拯救同时也使自由、人道和美以及民间等概念的内涵得到了真正的确认他以具有广阔深厚的历史空间的大西北为根据地以中国最广大的底层人民为依据背对着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城市繁华张承志背对着中国知识界背对着盛世写作面对着全球化和日益野蛮化的世界写作当有人责难张承志是反智主义的时候我们应该辨正作为一位英勇的学者和作家张承志只不过是拒绝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间流行的常识他不过是在组织另一种秘密的知识发掘地下的历史;同时他在指示另一种人性构建另一种社会理想他在呼唤美的人性、人心、人道和真的和平正如《心灵史》中船厂太爷马达天石破天惊的话语你已经有了知识了——你千万不要把你的知识的光芒熄灭而使你自己坠回黑暗
在外国作家中张承志反复提起梅里美和三岛由纪夫他始终是一个极端的带有唯美主义倾向的浪漫主义作家当资本主义以贸易将地球变成世界将整个世界简化为交换价值纳入到自私自利的交换的时候浪漫主义最早树立起了反抗现代文明的叛帜它以文学的武器以审美的割据对交换价值和商业文明进行绝望的反抗这种绝望的反抗产生了纯艺术以至唯美主义当资本主义对交换价值进行神化的时候它对审美进行神化当资本主义对商品进行神化的时候它对艺术进行神化当资本主义进行全球征服的时候浪漫主义起义和独立在自己的艺术王国上空高高地飘扬起美的旗帜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是反工业化、反世俗化、反现代性的第一声鸣镝而张承志则是中国浪漫主义一个悲壮的奇迹。
10. 急求张承志小说<<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的鉴赏分析
我觉得有一种失意的感觉
有点像作者自己
可以再张承志的贴吧里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