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有声完结 > 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莫言

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莫言

发布时间:2025-07-02 10:59:03

❶ 可否请大家把余华、苏童、莫言、王朔推荐的各10篇...

余华: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 新世界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当前最具实力的四位小说家余华、莫言、王朔、苏童联手推出的“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四位作家以一流小说家的洞察力和领悟力,选出了他们苦读和苦练数十年对自己创作影响最大的小说。读者可从中看到作家与作家间的心有灵犀或神合貌离,选家与选家之间的大相径庭或不谋而合,由此对这4位作家的个人文学特色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几位作家在各自书前“序”里,对自己所选的每一篇作品都进行了非常深刻而又感性的分析,本报从中摘录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余华:温暖的旅程 《青鱼》(杜克司奈斯)、《在流放地》(卡夫卡)、《伊豆的歌女》(川端康成)、《南方》(博尔赫斯)、《傻瓜吉姆佩尔》(辛格)、《孔乙己》(鲁迅)、《礼拜二午睡时刻》(马尔克斯)、《河的第三条岸》(罗萨)、《海上扁舟》(史蒂芬·克莱恩)、《鸟》(布鲁诺·舒尔茨) 我经常将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名字放在一起,并不是他们应该在一起,而是出于我个人的习惯。我难以忘记1980年冬天最初读到《伊豆的歌女》时的情景,当时我20岁,我是在浙江宁波靠近甬江的一间昏暗的公寓里与川端康成相遇。五年之后,也是在冬天,也是在水边,在浙江海盐一间临河的屋子里,我读到了卡夫卡。谢天谢地,我没有同时读到他们。当时我年轻无知,如果文学风格上的对抗过于激烈,会使我的阅读不知所措和难以承受。在我看来,川端康成是文学里无限柔软的象征,卡夫卡是文学里极端锋利的象征;川端康成叙述中的凝视缩短了心灵抵达事物的距离,卡夫卡叙述中的切割扩大了这样的距离;川端康成是肉体的迷宫,卡夫卡是内心的地狱。我们的文学接受了这样两份绝然不同的遗嘱,同时也暗示了文学的广阔有时候也存在于某些隐藏的一致性之中。川端康成曾经这样描述一位母亲凝视死去女儿时的感受:“女儿的脸生平第一次化妆,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类似起死回生的例子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同样可以找到。《乡村医生》中的医生检查到患者身上溃烂的伤口时,他看到了一朵玫瑰红色的花朵。 这是我最初体验到的阅读,生在死之后出现,花朵生长在溃烂的伤口上。 据我所知,鲁迅和博尔赫斯是我们文学里思维清晰和思维敏捷的象征,前者犹如山脉隆出地表,后者则像是河流陷入了进去,这两个人都指出了思维的一目了然,同时也展示了思维存在的两个不同方式。一个是文学里令人战栗的白昼,另一个是文学里使人不安的夜晚;前者是战士,后者是梦想家。这里选择的《孔乙己》和《南方》,都是叙述上惜墨如金的典范,都是文学中精瘦如骨的形象。在《孔乙己》里,鲁迅省略了孔乙已最初几次来到酒店的描述,当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才开始写他是如何走来的。这是一个伟大作家的责任,当孔乙己双腿健全时,可以忽视他来到的方式,然而当他腿断了,就不能回避。于是,我们读到了文学叙述中的绝唱。“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先是声音传来,然后才见着人,这样的叙述已经不同凡响,当“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钱后,令人战栗的描述出现了,鲁迅只用了短短一句话,“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是用这手走来的。” (摘自《温暖的旅程》,余华文。) 苏童:枕边的辉煌 《威克菲尔德》(霍桑)、《万卡》(契诃夫)、《羊脂球》(莫泊桑)、《傻瓜金佩尔》(辛格)、《纪念艾米莉的一朵玫瑰》(福克纳)、《阿拉比》(乔伊斯)、《第三者》(博尔赫斯)、(鸿鸾禧)(张爱玲)、《圣诞节忆旧》(卡波特)、《马辔头》(卡佛)。 谈及短篇小说,古今中外都有大师在此领域留下不朽的声音。有时候我觉得童话作家的原始动机是为孩子们上床入睡而写作,而短篇小说就像针对成年人的夜间故事,最好是在灯下读,最好是每天入睡前读一篇,玩味三五分钟,或者被感动,或者会心一笑,或者怅怅然的,如有骨鲠在喉,如果读出来这样的味道,说明这短暂的阅读时间都没有浪费,培养这样的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始于平庸而终止于辉煌,多么好! 当然前提是有那么多好的短篇可以放在枕边。 张爱玲是这个选集里唯一的一位汉语作家,需要澄清的是我并不认为她是在国产短篇小说创作中唯一青史留名者,我选《鸿鸾禧》,是因为这篇作品极具中国文学的腔调,简约的白话,处处精妙挑剔,一个比喻,都像李白吟诗一般煞费苦心。就像此篇中两个待字闺中的小姑子二乔和四美,她们为哥嫂的婚礼精心挑选行头,但张爱玲说,虽然各人都认为在婚礼中是最吃重的角色,但“对于二乔和四美,(新娘子)玉清是银幕上最后映出的雪白的‘完’字,而她们则是精彩的下期佳片预告。”张爱玲小说最厉害的就是这样那样聪明机智的比喻,我一直觉得这样的作品是标准中国造的东西,比诗歌随意,比白话严谨,在靠近小说的过程中成为了小说。…… (摘自《枕边的辉煌》,苏童文。) 莫言:锁孔里的房间 《灯塔看守人》(显克微支)、《南方高速公路》(科尔塔萨尔)、《死者》(乔伊斯)、《普鲁斯军官》(劳伦斯)、《巨翅老人》(马尔克斯)、《公道》(福克纳)、《白净草原》(屠格涅夫)、《乡村医生》(卡夫卡)、《桑孩儿》(水上勉)、《铸剑》(鲁迅) 我想一个好的短篇小说,应该是一个作家成熟后的产物。阅读这样一个短篇小说,可以感受到这个作家的独特性。就像通过一个细小的锁孔可以看到整个的房间,就像提取一个绵羊身体上的细胞,可以克隆出一匹绵羊。我想一个作家的成熟,应该是指一个作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所谓的风格,应该是一个作家具有了自己的独特的、不混淆于他人的叙述腔调。这个独特的腔调,并不仅仅指语言,而是指他习惯选择的故事类型、他处理这个故事的方式、他叙述这个故事时运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营造出的那样一种独特的氛围。这种氛围或者像烟熏火燎的小酒馆,或者像烛光闪烁的咖啡屋,或者像吵吵嚷嚷的四川茶馆,或者像音乐缭绕的五星级饭店,或者像一条高速公路,像一个马车店,像一艘江轮,像一个候车室,像一个桑那浴室……总之是应该与众不同。即便让两个成熟作家讲述同一个故事,营造出的氛围也决不会相同。 第一次从家兄的语文课本上读到鲁迅的《铸剑》时,我还是一个比较纯洁的少年。读完了这篇小说,我感到浑身发冷,心里满是惊悚。那犹如一块冷铁的黑衣人宴之敖者、身穿青衣的眉间尺、下巴上撅着一撮花白胡子的国王,还有那个蒸气缭绕灼热逼人的金鼎、那柄纯青透明的宝剑、那三颗在金鼎的沸水里唱歌跳舞追逐啄咬的人头,都在我的脑海里活灵活现。我在桥梁工地上给铁匠师傅拉风箱当学徒时,看到钢铁在炉火中由红变白、由白变青,就联想到那柄纯青透明的宝剑。后来我到公社屠宰组里当小伙计,看到汤锅里翻滚着的猪头,就联想到了那三颗追逐啄咬的人头。一旦进入了这种联想,我就感到现实生活离我很远,我在我想象出的黑衣人的歌唱声中忘乎所以,我经常不由自主地大声歌唱:阿呼呜呼兮呜呼呜呼——前面是鲁迅的原文;后边是我的创造——呜哩哇啦嘻哩吗呼。长大之后,重读过多少次《铸剑》已经记不清了,但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渐渐地我将黑衣人与鲁迅混为一体,而我从小就将自己幻想成身穿青衣的眉间尺,我知道我成不了眉间尺,因为我是个怕死的懦夫,不可能像眉间尺那样因为黑衣人的一言之诺就将自己的脑袋砍下来。…… (摘自《锁孔里的房间》,莫言文。) 王朔:他们曾使我空虚 《莺莺传》(元稹)、《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冯梦龙)、《驿站长》(普希金)、《献给爱丝美的故事》(塞林格)、《忧国》(三岛由纪夫)、《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毛姆)、《刎颈之交》(欧·亨利)、《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博尔赫斯)、《采薇》(鲁迅)、《他们不是你丈夫》(雷蒙德·卡佛) 基本上,当我空虚的时候,想要加倍空虚,我就读小说。在没有流行音乐安慰我们的时代,小说差不多是引导我脱离现实,耽于幻想的唯一东西,总能满足我精神上自我抚摩的愿望,不跟人在一起也不惊慌。我的情感发育是通过小说完成的,那使我接触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个瞬间超越了平凡的生活。总的来说,我读小说不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寻找教义,获得人生哲理指南什么的,正相反,是为了使自己更悲观。美好的东西在小说中往往被轻易毁灭,看得多了,便也怀疑现实。日常生活很平淡,心碎的体验一般来自阅读,习惯了,也觉得是难得的享受,又安全,进而觉得快乐是一种肤浅的情绪,尤其见不得那些宏大辉煌标榜胜利成功的叙事,觉得大都是胡扯,自欺欺人,哪个人不是拼命挣扎,谁要你来激励?我不想变成畜生,很大程度上要靠优美小说保护我的人性,使我在衣食无忧一帆风顺中也有机会心情暗淡,绝望,眼泪汪汪,一想起自己就觉得比别人善良,敏感,多情以及深沉。很多时候,我还以为从小说中能发现人生的真相。 这就是我的阅读趣味,从小说中汲取堕落的勇气和抗拒生活的力量。话说的有点大,似乎又拿小说当先生当武器了,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密友,需要了,找人家聊聊,不需要了,也很久想不起来打个电话。 这里选的十个短篇小说都是曾令我有所感的。识者可以看出我的偏好,也无非是殇情和调侃两类,《莺莺传》《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驿站长》《献给爱丝美的故事》《忧国》可算殇情,《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刎颈之交》《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采薇》《他们不是你丈夫》大都是调侃,卡佛略微正经一点,博尔赫斯玩的比较深。 (摘自《他们曾使我空虚》,王朔文。)

❷ 莫言的代表作是什么

1、《透明的红萝卜》

讲述的是一个顶着大脑袋的黑孩 ,从小受继母虐待, 因为沉默寡言,经常对着事物发呆 ,并对大自然有着超强的触觉 、听觉等奇异功能的故事。

2、《 红高粱家族》

《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主要通过"我的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的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讲述发生在山东的生命赞歌。

《红高粱》主线是"爷爷"余占敖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的主要地点是高密东北乡,从民间的角度给读者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展现的是一种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

在对时代背景进行塑造时,莫言通过狂欢式的语言形式给读者展现了抗日战争初期的时代情绪,既有压抑、荒凉、凄楚、沉闷,又有欢乐、抗争、激愤,在这种复杂的情绪下奏响时代的旋律,在冲突与纠结之间表达一种忧郁的悲剧感,

有动荡不安的社会给人民造成的祸患,有因为列强入侵带给人民的毁灭性伤害。莫言竭尽全力的对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都进行了精心的雕刻,无论战争场面的大小,甚至人与野狗在吞噬尸体时的较量也用了极多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血淋淋的画面。

在这些血肉交汇之中,莫言描绘了一片红如鲜血的红高粱,整个世界都是血红的。

3、 《蛙》

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4、《丰乳肥臀》

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1997年《丰乳肥臀》夺得中国“大家文学奖”。

5、《天堂蒜薹之歌》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体现中国作家良知、反映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以农民发起的"蒜薹事件"展开的一系列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府和农民之间纠缠的故事。这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力作,一部为民请命的杰作。

小说以“蒜薹事件”为经,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故事。

并剖析了农村文化的落后、思想的贫乏、生存的窘迫,以及导致“方四叔车轮下惨死”、“金菊上吊自杀”种种悲剧发生的原因。

❸ 莫言获奖作品是什么

截止2019年2月20日,莫言获奖的作品如下:

1、作品名称:《蛙》

获奖奖项: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时间:2012

作品简介: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

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全书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鲜明,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意味和张力。

2、作品名称:《蛙》

获奖奖项: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获奖时间:2011

作品简介:

《蛙》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

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全书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鲜明,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意味和张力。

3、作品名称:《生死疲劳》

获奖奖项:第二届红楼梦奖

获奖时间:2008

作品简介: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4、作品名称:《生死疲劳》

获奖奖项:第一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获奖时间:2008

作品简介: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中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这50年的历史发展过程。

围绕着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5、作品名称:《月光斩》

获奖奖项:第一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

获奖时间:2005

作品简介:

《月光斩》是莫言的一部短篇小说,书中讲述了一个县委副书记被恶作剧的“谋杀”的故事,书中同时穿插了有关“月光斩”来源和制造的两个传说故事。

6、作品名称:《月光斩》

获奖奖项: 第五届茅台杯·人民文学奖

获奖时间:2004

作品简介:

《月光斩》是莫言的一部短篇小说,书中讲述了一个县委副书记被恶作剧的“谋杀”的故事,书中同时穿插了有关“月光斩”来源和制造的两个传说故事。

7、作品名称:《檀香刑》

获奖奖项: 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

获奖时间:2003

作品简介:

《檀香刑》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发表于2008年,曾引起文学界热议。

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兵荒马乱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8、作品名称:《酒国》

获奖奖项: 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获奖时间:2001

作品简介:

《酒国》是莫言发表于1993年的长篇讽刺小说。该小说借助“酒”这种饮品,描绘了中国的官场生态,抨击了官场的腐败,被美国汉学家葛浩文誉为创作手法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中国小说。

9、作品名称:《牛》

获奖奖项: 第八届《小说月报》百花奖

获奖时间:2000

作品简介:

《牛》是莫言的一部中篇小说,黑色喜剧。1998年发表于《东海》杂志。

小说讲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调皮捣蛋的少年罗汉辍学在家,与生产队饲养员杜大爷一起放牛。因生活贫困养不起更多的牛,生产队长麻叔请来了公社兽医站的老董同志为双脊、大小鲁西三头小公牛施行阉割手术。

术后,罗汉、杜大爷与三头牛朝夕相处,历经煎熬,大小鲁西终于康复了。但桀骜不训的双脊却因术中大出血,术后感染,在经历了数天的折磨后而不幸死去的故事。

10、作品名称:《丰乳肥臀》

获奖奖项: 大家·红河文学奖

获奖时间:1997

作品简介:

《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

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11、作品名称:《白狗秋千架》

获奖奖项: 台湾联合报文学奖

获奖时间:1988

作品简介:

《白狗秋千架》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于1985年4月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小说以倒叙手法, 叙写一个离乡十年的读书人井河回乡与昔日恋人暖重逢的故事。

12、作品名称:《红高粱》

获奖奖项: 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

获奖时间:1987

作品简介:

《红高粱》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红高粱》以抗日战争及20世纪30、40年代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生活为背景,故事中塑造的一系列的抗日英雄却都是正义和邪恶的化身。

《红高粱》从民间的角度给读者再现了抗日战争的年代,展现的是一种为生存而奋起反抗的暴力欲。

《红高粱》是一部表现高密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顽强生命力和充满血性与民族精神的经典之作。

(3)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莫言扩展阅读

一、作者简介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文化发展区大栏平安村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 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二、创作特色

1、寻根文学

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00年3月,莫言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表演讲《福克纳大叔,你好吗?》说:“他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尤其让我明白了,一个作家,不但可以虚构人物,虚构故事,而且可以虚构地理。”

正是受到福克纳的启示,莫言将“高密东北乡”写到了稿纸上,莫言表示:“我也下决心要写我的故乡那块像邮票那样大的地方。”

于是从1985年《白狗秋千架》开始,莫言高举起了‘高密东北乡’的大旗,如同一个草莽英雄现世,创建了自己的文学王国。正如托马斯·哈代笔下的英格兰南部的“威塞克斯”地方,或加西亚·马尔克斯所描写的南美乡镇马孔多。

通过对自己故乡的生活方式和一般生活状况的描写,传达了某种带普遍性的人性内容和人类生存状况,将一般的乡情描写转化为对人的“生存”的领悟和发现。

这样就使得莫言的作品超越了一般“乡土文学”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而达到了人的普遍性存在的高度。

2、西方现代主义

在莫言的小说中,可以很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时空颠倒等。

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等等。

在西方作家中,莫言最推崇两位,即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

莫言小说结构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断的场景切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而他引用神话传说以及动物角度叙事则明显带有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意识流是莫言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法,这在莫言早期的作品里就已经明显体现出来。

比如他发表于1985年的《枯河》,小说运用了意识流的蒙太奇手法将过去与现实交融在一起,并且以儿童“小虎”的感觉描写代替叙事,令故事诗意化和梦境化。

还有《爆炸》里的意象比喻,《球状闪电》里的慢镜头描写,《欢乐》里的自由联想等等,都是莫言意识流艺术的体现,莫言在运用意识流手法的过程中,兑现了自己对于仿梦小说的追求,形成了他独特的幻觉现实主义。

莫言对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是广泛的,不只局限于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天堂蒜薹之歌》中对于农民被收各种花样的赋税的夸张描写就具有黑色幽默的风格;《幽默与趣味》写人进城市后变成猴子,则有着卡夫卡《变形记》的荒诞。

但莫言并非单纯的借鉴,他对西方现代主义极具探索精神,《十三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而他发表于1993年的《酒国》更是一部史无前例的创新实验性小说,具有后现代主义特征。

3、中国传统说书艺术

莫言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的同时,很快意识到要逃离那些像福克纳、马尔克斯等西方现代派大师那样的“灼热的高炉”,逃离的结果便是回到他的文学故乡“高密东北乡”。

他努力从齐鲁文化、蒲松龄《聊斋志异》、《封神演义》、元杂剧,从民间故事、民间艺术(包括高密扑灰年画、高密泥塑、高密剪纸和茂腔等)等传统和民间文化资源中汲取营养。

尤其是《聊斋志异》,对莫言影响极大,莫言曾评价《聊斋志异》是一部“化腐朽为神奇”的著作。

2012年莫言在瑞典发表诺贝尔文学奖演讲《讲故事的人》时说:“二百多年前,我的故乡曾出了一个讲故事的伟大天才——蒲松龄,我们村里的许多人,包括我,都是他的传人。”《生死疲劳》是最能体现《聊斋志异》对莫言影响的一部小说。

莫言从自己家乡东夷文化遗存中大量出现的鸟仙、狐仙、鬼神等等各种各样民间艺术、传说和古代偏于神鬼演义方面的文学文本如《封神演义》中的土行孙和《聊斋志异》中的席方平等形象中获得灵感。

又从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获得鲜活的养料,在局部或部分模拟历史与现实的同时,使自己的创作插上了自由想象的翅膀,进而在心理上、逻辑上达到了高度的真实性和高超的艺术创造性的近乎完美的结合。

从而在继承川端康成、卡夫卡、福克纳、马尔克斯等现代派大师的基础上,又扎根于本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大地,实现了文学从“现代主义在中国”到“现代主义中国化”的飞跃。

4、暴力美学

莫言作品具有强悍的暴力主义,发表于1986年的《红高粱》是一个初级文本,仿佛是一种原始的语典,收录了通奸(野合)、纵酒、砍头、剥皮等等基本暴力语汇。

它们是一种证词,以验证“民族的原始生命力”的存在。

之后莫言成为了坚定的酷语书写者,如《酒国》里的红烧婴儿,《筑路》中的剥狗皮,《食草家族》里的剥猫皮,《灵药》中的对死人开膛取胆,《白棉花》里的清花机搅碎人等等,莫言以独特的感官描写展示暴力带给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

《檀香刑》是最能代表莫言暴力美学的巅峰之作,他在小说第九章《杰作》中用了一万四千多字描写了对钱雄飞的凌迟过程,莫言以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和惊人的想象力向读者呈现了一个鲜活生动、惊心动魄的酷刑场面。

每一次利刃的割戮和受刑者的呼痛,都汇聚成了一种话语的奇诡快感,流动在小说的语句之间,仿佛一种来自地狱的悲惨光辉。

这不是卡夫卡式的阴郁的刑罚,而是一种混合着极度的虐待与受虐的肉体狂欢,犹如帝国没落前的最后的盛宴。这样极致的暴力描写,令读者的评价也两极分化,不喜欢的人立刻扔书呕吐,喜欢的人则欲罢不能。

正如莫言作品的英文译者、美国汉学家葛浩文所说:“《檀香刑》非常残忍,非常可怕,但你还是想看下去,看到最后,你会问自己为什么要看呢?”

5、语言狂欢

纵观莫言的创作,他是以狂欢化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小丑,傻瓜等被官方文化贬低的边缘人物作为小说的主人公,由从民间撷取的粗鄙语言与独白式的“ 高雅”语言相混杂,努力发掘出藏污纳垢的乡土民间中的狂欢精神, 使自己的小说创作具有了狂欢化风格的先锋色彩。

莫言与生俱来的叛逆精神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使他不断进行文本形式的探索和语言的创新。例如语言的反常修饰,这种语言的反常修饰集中体现在逻辑矛盾的修饰上。

如《红高粱》里“ 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在小说《红蝗》里,当莫言描绘一对近亲恋爱的祖先遭受家族的火刑,在熊熊大火中亲吻拥抱死去时。

他这样来评价: “ 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悲剧,这件家族史上骇人听闻的丑闻,感人的壮举,惨无人道的兽性,伟大的里程碑,肮脏的耻辱,伟大的进步,愚蠢的倒退”。

类似的语言在其作品中比比皆是。这是一种褒贬并置的语言,这种语言正是莫言狂欢化思维和艺术感受的集中体现。

莫言的语言狂欢还体现在语类的大杂烩,大杂烩的语言也体现出狂欢化的平等性,颠覆性和大众性。

此外,莫言在小说中还杂烩了俚语,俗语,咒语,顺口溜,民间歌谣,官方语等等。

这些话语的碎片相互嵌入,混杂,使得卑俗与崇高的等级界面消除了 , 被淹没在多重声音的混响话语洪流中,这种混响的声音形成了一种典型的狂欢化风格,它既是感官的狂欢,也是话语的狂欢。

莫言小说的狂欢色彩还体现在对狂欢节日和狂欢场面的描绘。

例如《四十一炮》里的“肉食节”、《丰乳肥臀》里的雪集、《檀香刑》里的叫花子游街和檀香刑行刑过程中的“万猫合唱”等等,以狂欢的方式叙述了社会现象,在狂欢性原则下建立起来虚构话语世界,与制度化的生存世界之间形成鲜明对照。

❹ 莫言的代表作是啥

盘点莫言十部经典作品
《蛙》: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年12月
【内容简介】
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丰乳肥臀》:讴歌生命意义和伟大母性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年: 2003-09
【内容简介】
小说中通过母亲,含辛茹苦、艰难的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并且视上官金童为生命一般重要,其用意在于说明:人永远是宇宙中最宝贵的,生命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是第一本位的,“种”的繁衍生殖(即上官金童的重要与受宠)自然就具有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生命的承传、沿袭是人类赖以永恒存在的源泉。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因为有了生命的存在才显示了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小说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揭示了:人不仅是历史的主体,也是美的主体、生命的承传、延续是当最受到礼赞的。没有生命的宇宙和世界,无论美与丑、纯洁与肮脏、卑鄙与高尚,都不再具有意义。所以我们才悟得了《易传》中“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真正含义。小说或作者的深刻性也就在于将这个似简单又普泛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母亲率领儿女们的顽强的求生保种的生命过程中。
那么生命的创造者--母亲无疑要受到尊敬与赞美。母亲是无私,是爱,是奉献,是生命的载体。对母亲由衷的尊敬与感恩,也表明 了人们对生命的终极崇拜和热爱。由此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的母性意识或说女性意识在小说中起着主导作用。创造社会历史的可能是男性为主,创造生命历史的,或说人类历史的却是母亲生命源初的女性。这里似乎既体现了作家的心灵深沉着的恋母情结,而上官金童,作为作家思想意识的化身,他对母乳的依恋--恋乳证,在这里也找到了情感的回答,它源出于作家本人的一种情结。
小说主体仍然是展示生命的过程,讴歌生命的本体意义及母亲的伟大性。对于历史的再现与表现,以及城市生活的描写是为揭示人性之变曲,并提出问题,但不是小说的主旨。作者用笔仍然着力于刻划与表现讴歌的主题仍然是:生命、母亲、历史只是作为副线贯穿其中,着力突出的是历史的主体--人。 纵观整篇小说,我们说这是一部具有相当力度与厚度的作品,它蕴含了作家对生命、母亲、历史的深沉思索,对于社会历史与时代问题的独特、新颖的思考与探索。具有很强的思想性与独创性。
大概由于小说篇幅太长,小说后部分在艺术手法上,显得有些尚欠锤练,不够圆熟,加之匆促收尾,读来未免使人觉得不如前部分和谐、完好,而有些迷乱,用语生硬,对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手法运用不够圆熟。诚然,这样一部巨著,存在一些个别不足且是艺术手法上的,并不影响它整体的价值。
《欢乐》:莫言中篇小说集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0-8
【内容简介】
《欢乐》主要内容简介:“莫言中篇小说系列” (三册)收入作者迄今为止的全部中篇小说二十五部。相比于作者的《丰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劳》等长篇巨制,这二十多部中篇小说不仅艺术风格鲜明,而且各具特色,其中有许多部,无论内容或篇幅都堪称是十分精彩的“小长篇”。
《白狗秋千架》:莫言短篇小说集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09-1
【内容简介】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一,集结了莫言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九年创作发表的三十篇作品,其中《春夜雨霏霏》、《丑兵》、《黑沙滩》等七篇作品是首次结集出版,弥足珍贵。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多彩的朵朵奇葩,既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这些作品的结集,可以让读者充分欣赏到莫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看到文学大家从事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天堂蒜苔之歌》:反映弱势群体生存状态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 2005-8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小说,我不为对号入座者的健康负责。小说中的事件,只不过是悬挂小说人物的钉子。事过多年,蒜台事件已经陈旧不堪,但小说中的人物也许还有几丝活气。
在新的世纪里,但愿再也没有这样的事件刺激着我写出这样的小说。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以其独特的创作技巧,在中国文坛享有盛誉,至今他已发表的长篇小说近十部,中短篇小说上百篇。他的小说以其斑斓的色彩,新奇的感觉,丰厚而独特的意象,推出一个类似于马尔克斯的马孔多小镇的高密县东北乡的艺术世界,以至有的评论家评论说,莫言就是中国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对乡村生活的记忆是莫言许多文学作品的素材和背景。
《生死疲劳》: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06-1-1
【内容简介】
莫言怀抱华美颓败的土地,决意对半个世纪的土地做出重述。莫言郑重地将土地放在记忆的丰碑前,看着它在历史中渐渐荒废并确认它在荒废中重新获得庄严、熔铸、锋利。
《生死疲劳》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东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满了吊诡和狂热,唏嘘和罹难。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终于执著坚定地叙述时,我们看到了一条生气沛然的人与土地、生与死,苦难与慈悲的大河,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在莫言对伟大古典小说呼应的那一刻,聆听到了“章回体”那最亲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着生死疲劳的磨砺以及冤缠孽结,将中国人百感交集、庞杂喧哗的苦难经验化为纯美准确的诗篇,祈祷祖国庄严、宁静、祈望人类丰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❺ 莫言的所有作品表

哈喽,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语,每天都会有不同的精彩资讯分享给你。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莫言在中国文学是什么地位,有哪些代表作?

莫言因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在世界知名,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的。下面我们来具体说一下。

❻ 莫言的代表作品是什么

1、《春夜雨霏霏》

《春夜雨霏霏》,是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国作家莫言的处女作。这是一篇书信体短篇小说,原题叫《雨夜情思》。

写一个结婚不久的少妇在一个春雨霏霏的夜晚想念自己远在海岛上当兵的丈夫。1981年5月,这篇小说以《春夜雨霏霏》为题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成为莫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2、《透明的红萝卜》

《透明的红萝卜》里的主角,小黑孩是个孤儿,从小缺乏父亲的教导且总是受到继母的虐待,这从小黑孩的外貌就可以看出来:孩子赤着脚,光着脊梁。

穿一条又肥又长的白底带绿条条的大裤头子,裤头上染着一块块的污渍,有的像青草的汁液,有的像干结的鼻血。裤头的下沿齐着膝盖。孩子的小腿上布满了闪亮的小疤点。

他的头很大,脖子细长,挑着这样一个大脑袋显得随时都有压折的危险。文章中写小黑孩被继母从睡梦中打醒去挑水的段落写的比较细致。

小黑孩的遭遇使得他的性格变得沉默、倔强而孤独,感情世界也变得空虚,从不愿意主动跟别人打交道。而处在乡村社群中心的青年们,他们对于黑孩从没有屑于理解。

小黑孩和小石匠被派到滞洪闸工地干活挣工分 ,受到了小石匠以及美丽善良的菊子姑娘的保护。但因为继母虐待的阴影以及他对菊子姑娘一种隐隐的情慷。

他甚至咬了菊子姑娘 ,在小石匠和小铁匠打架时,意外地帮欺负他的小铁匠去打小石匠。小铁匠动不动就让黑孩去偷地瓜和红萝卜。

因为黑孩视觉上的幻觉 ,他把红萝卜看成了有着金色外壳包着银色液体的透明的红萝卜,从此对红萝卜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

最后当小铁匠把他的萝卜扔进了水里再也找不到时,黑孩钻进了萝卜地, 把所有正在成长的红萝卜都拔了出来。

3、《蛙》

《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于21世纪初期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在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

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万心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进程的同时。

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全书由4封长信和一部9幕话剧组成,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结构新颖,节奏鲜明,笔触细腻,文字朴实,富有意味和张力。

4、《檀香刑》

《檀香刑》是部神品妙构的小说,以1900年德国人在山东修建胶济铁路、袁世凯镇压山东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仓皇出逃为历史背景。

用摇曳多姿的笔触,大悲大喜的激情,髙瞻深睿的思想,活龙活现地讲诉了发生在“高密东北乡”的一场可歌可泣的运动,一桩骇人听闻的酷刑,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情。

全文是以女主人公眉娘与她的亲爹、干爹、公爹之间的恩怨情仇,生死较量展开。小说主要人物形象有:杀人不眨眼老赵甲,疯疯癫癫傻瓜赵小甲。

冠冕堂皇为民请命的父母官钱丁钱大老爷,风情万种浪荡孝女孙眉娘,铁杆英雄真汉子孙丙。他们五个主要的人物形象相互交织穿插于全文。

使全文内容饱满而生动,让整个高密东北乡的民间人物形象全盘跃然纸上,向读者展示了20世纪初中国被列强侵占的那段真实惨烈血腥恐怖的真实场景。

5、《食草家族》

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生活在贫瘠而富饶的土地上的世世代代人们与大自然的关系。历史与现实,人文与自然,视觉、味觉、触觉与魔幻荒诞的想象。

浓墨重彩的细节与天马行空的抒写,在这部奇特的作品中达到浑然一体的融合。小说由五个中篇长度的故事和一个短篇故事组成,每个故事在形式上各自独立,但是内在精神上却互为一体。

❼ 莫言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莫言,生于1956年,山东高密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集《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天堂蒜苔之歌》,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萝卜》、《爆炸》等。中篇小说《红高粱》是莫言的代表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1986年第3期,获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于1988年在西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金熊奖。

阅读全文

与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莫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史张爱玲的小说 浏览:86
选妃记小说主角荷花 浏览:218
在都市中开宝箱的小说 浏览:704
经典好看的现代女强小说推荐 浏览:223
一个女主角五个老公总裁小说 浏览:413
影响我的10部短篇小说莫言 浏览:481
金庸武侠小说中骑骆驼 浏览:396
女主孩子叫贺年卡小说 浏览:598
霸道总裁喝酒胃疼小说 浏览:341
有个玄幻小说洞天境 浏览:64
总裁爹地请让载小说 浏览:195
欢乐颂2和小说在线阅读 浏览:216
内兄小说网代父娶母 浏览:123
神道丹有声小说 浏览:329
雅朵小说网 浏览:965
男主特有钱女主未婚先孕的小说 浏览:676
19小说网免费阅读全文 浏览:530
有女主是云熙的小说 浏览:665
主角装大佬收徒的玄幻小说 浏览:165
学战都市小说第五卷插图 浏览: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