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推荐张艾玲.王小波.王朔的经典作品.急..
值得读的王小波的书有《未来世界》 、思维的乐趣》 、时代三部曲》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部小说集、《我的精神家园》 、《沉默的大多数》 、《黑铁时代》、《地久天长》 。
张爱玲的有:《牛》《霸王别姬》、《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心经》、《封锁》、《琉璃瓦》、《年青的时候》、《花凋》、《殷宝滟送花楼会》、《等》、《桂花蒸阿小悲秋》、《留情》、《鸿鸾禧》、《相见欢》、《色戒》、《五四遗事》、《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连环套》、《创世纪》、《多少恨》、《小艾》。还有她的散文,这里就不一一说出来了,把她的主要文集讲出来就是了, 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半生缘》、《赤地之恋》。
王朔的有:
纯情卷
《永失我爱》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动物凶猛》
《浮出海面》
《过把瘾就死》
矫情卷
《懵然无知》
《刘慧芳》
《无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谐谑卷
《编辑部的故事》
《谁比谁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顽主》
《你不是一个俗人》
《一点正经没有》
《千万别把我当人》
挚情卷
《我是狼》
《给我顶住》
《许爷》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卷
《看上去很美》
《无知者无畏》
《美人赠我蒙汗药》
《新狂人日记》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贰』 谁有王朔写的《宫里的日子》短篇小说全文。麻烦发邮箱。[email protected]
直接上天涯搜不就好了
『叁』 王朔的《顽主》是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求解,谢谢。
好像王朔就没有长篇的,不是短篇就是中篇,顽主好像是中篇的,不太好,我记得有短篇的,一个《空中小姐》还有一个是《永失我爱》不错,你可以看看。
『肆』 求~王朔小说《看上去很美》
《王朔作品全集》经典珍藏 DBank电子书资源【TXT】
【王朔作品全集】内容简介:
王朔,1958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四中,后进入呵呵呵呵民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维生。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自84年初处女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王朔语录
王朔定义中国文化的脊梁:什麽人是最好的作者?就是那阅读面广的,文化底子厚的,也就是知道套路最多的,人称老奸巨滑的。干过这样的工作,我也对这样的作者肃然起敬,那很不容易,平地起波澜,没的写硬写,还要引经据典,有声有色,有时我想,这才是作家,中国文化的脊梁。
王朔说批评家:批评家像作家一样是独立的观点表达者,只不过作家是拿自己当素材,而批评家是拿作家当素材,都是观点在先,接着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
王朔说"艺术"与"娱乐":乐观的不一定全算娱乐,但悲观的肯定不是娱乐,也就是说艺术是往人心里搁事儿的,娱乐则是从人心里往外掏事儿的。反过来说,艺术不一定全是悲观的,但娱乐一定要都是乐观的。
王朔论北京文化:北京文化有股张狂气,见谁灭谁,专检那大个的灭。王朔说老舍:老舍,像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一样,只当了半辈子好作家。
王朔说聪明人:明人有一个特点,就是善于把无价值的事做得有声有色,在玻璃鱼缸里游泳,也有乘风破浪的气魄。
王朔说金庸小说:总体印象,情节重复,行文啰嗦,永远是见面就打架,一句话说清楚的偏不说清楚,而且谁也干不掉谁,一到要出人命的候,就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档横儿的,全部人物都有一些胡乱深仇大恨,整个故事就是靠这个推动着。
王朔说"金迷":金庸能卖,全在于大伙儿活的太累,很多人活的还有些窝囊,所以,愿意暂时停停脑子,做一把文字头部按摩,能无端生些豪气,跟着感受一道善恶是非终有抱这一古老的中国便宜话,第二天去受罪还能怀着点的希望。
曾令王朔感动的十个短篇小说:《莺莺传》、《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驿站长》、《献给爱斯美的故事》、《忧国》、《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颈刎之交》、《关于犹大的三种说法》、《采薇》、《他们不是你丈夫》王朔不爱看什麽:不爱看农村题材,不爱看知识分子内心读白,不爱看怎麽做生意怎麽搞活一个企业。总而言之,不爱看一个正派人如何过着惟恐他人不知的正派生活。我的趣味介于有文化的病人和赶时髦的女青年之间。
王朔定义中产阶级:中产阶级不见得要从经济收入上划分,安于现状的,尊重既有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的都可在观念上列入中产阶级。
王朔说好莱坞:好莱坞就是中产阶级价值观集大成者,也是宣传爱国主义的,也是尊重家庭伦理道德的,故事结尾也是大团圆的,正义终于战胜邪恶。他们是最尊重观众的,可以说把检查制度设在观众席上。
王朔说思想:思想是发现,是抗拒,是让多数人不舒服的对人性本质和生活真实的揭露。王朔说人:卑贱者最聪明,高尚者最愚蠢。
王朔说商人:商人,心中是最装着人民的,在这里"一切为了人民"和"一切为了金钱"这两个口号是不打架的,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同时也是利润最丰厚的。
王朔论相信群众:过去我是相信群众的,认为群众的眼睛即便说不上雪亮,也是睁着的,在金庸这件事上我栽了跟头,看来大家说好,也不见得真好。有时大家真能同心协力一齐编个弥天大谎。
王朔忘不了的谜语:墙和墙说什麽----在拐弯那儿碰头。
【王朔作品全集】书籍目录:
纯情卷
《永失我爱》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动物凶猛》
《浮出海面》
《过把瘾就死》
矫情卷
《懵然无知》
《刘慧芳》
《无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谐谑卷
《编辑部的故事》
《谁比谁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顽主》
《你不是一个俗人》
《一点正经没有》
《千万别把我当人》
挚情卷
《我是狼》
《给我顶住》
《许爷》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
《看上去很美》
《无知者无畏》
《美人赠我蒙han药》
《新狂人日记》
《致女儿书》
《回忆梁左》
『伍』 王朔的成名作是哪部最幽默又哪部
王朔的成名作:《空中小姐》最幽默:《顽主》王朔(1958年—),男,1976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四中,后进入中国人民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维生。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2007年出版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
个人简介
王朔王朔,我国著名作家,编剧。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出版有《王朔文集》《王朔自选集》等,他的早期小说诗歌文学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后进入影视业,电视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2007年,王朔以50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6位,引发广泛关注。
1976年中学毕业后,曾先后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在北京医药公司工作。
1978年开始创作。先后发表了《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玩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看上去很美》等中、长篇小说,广受读者欢迎。[2]
出版有四卷本的《王朔文集》(华艺出版社1992年初版)和《王朔自选集》等,曾引起轰动,一时“洛阳纸贵”。他的早期作品都是以自己部队“大杂院”的成长经历为素材,写过一些言情、侦探类的小说。后来的小说则形成特有风格,写一群文化痞子,以游戏、颓废为精神特征,对白通俗化又充满活力,叙述语言则戏谑、反讽为主,对权威话语和知识分子的精英立场都有嘲讽。
他的人物的“我是痞子我怕谁”和他自己“我是码字的”的宣言一样,成为一部分青年人的精神象征。后进入影视业,由他策划的电视连续剧《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都获成功。由他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电视剧也都很受欢迎,有明显的商业炒作。
他的作品虽风靡一时,但评论界却分歧很大,以至在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中国文坛影坛出现了引人注目的“王朔现象”。
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人物经历
折叠生活经历
王朔,男,1958年,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祖籍辽宁岫岩,1976年毕业于北京四十四中学,后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维生。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短篇小说《等待》发表于当年《解放军文艺》文学杂志第11期),自1984年初处女作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王朔 放浪之魅-搜狐新闻出生后不久,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
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王朔的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
2007年出版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虽然有些常识性错误,但语言依然有着王朔式的霸气。
2010年,与冯小刚合作参与电影《非诚勿扰2》剧本的创作,这距离王朔和冯小刚联手编剧的《一声叹息》已经过去了10年,《非2》首映冯小刚称与王朔合作是深水炸弹,王朔典型的京式幽默在续集中的发挥,不仅台词金句频出,更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情节设置。
折叠创作经历
1985年他与沈旭佳恋爱中,两人合写反映他们感情生活的《浮出海面》,发表在《当代》杂志第六期上。
1986年开始,王朔陆续发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橡皮人》、《顽主》等作品,名字开始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熟悉,名声渐渐从北京扩大到北方,进而遍及整个中国大陆。
1987年年初,王朔与沈旭佳结婚,次年女儿在北京三零一医院出生。
1988年,米家山执导的《顽主》、夏钢执导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黄建新执导的《轮回》以及叶大鹰执导的《大喘气》这四部电影均由王朔的作品改编,王朔达到了他事业上的第一个高峰。这一年,被中国影视界称为“王朔电影年”。《顽主》使葛优成名,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的提名。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写了《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许爷》、《过把瘾就死》等中长篇小说。
1990年,由王朔和郑晓龙策划、李晓明编剧、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制作的50集电视连续剧《渴望》,创造了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收视率的最高纪录,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史上历史性的里程碑,它创下的轰动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由《渴望》而生的“《渴望》热”及“好人一生平安”等的社会文化现象,是1990年全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一片无法逾越的集体回忆。该剧亦获得官方肯定,获得第六届“飞天奖”、第九届“金鹰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1991年,由王朔作为主要策划与编剧、赵宝刚导演的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上映,亦造成万民空巷的轰动,这部电视剧后来被全国观众视作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鼻祖。无论从收视率,到社会文化影响力,甚至造星能力,迄今为止尚无同类风格的电视剧可以与之比肩。
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国热销。应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对这套书实行版税付酬制,这是中国大陆文革后第一次实行版税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观上为很多作家争得了正当权益,萧乾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1992年之后,王朔的小说创作开始处于“瘫痪”状态,与此相反,他的名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影视作品中。
1994年,改编自王朔原著的8集电视剧连续剧《过把瘾就死》,也成为当年夏天全国观众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但电视剧的风靡带来的影响似乎比小说本身更大,王志文和江珊也由此而家喻户晓。同年,姜文把王朔小说《动物凶猛》改编成电影剧本,并作为导演拍成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一炮成名。该片的成功使姜文从青年演员蜕变为中国大陆最有天份与国际影响力的导演之一。该片获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沃尔皮杯最佳男演员奖(银狮奖)。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 最佳剧本改编。新加坡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宁静成为西班牙圣赛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得主。美国《时代》周刊年度十大佳片评选“国际十大佳片第一名”。
2000年之后沉寂多年。2007年他大动作频频。其新小说《我的千岁寒》被伦敦书屋以每个字三美金的高价购买, 创下历史上最高价365万,是中国国内版税的新高。此作一改以往幽默风格,以佛经作为材料。
2007年3月王朔接受记者采访,他自己承认他过去因为心理疾病而吸过毒。他在采访中也坦白他自己嫖过娼。他并且觉得那些在性产业中挣扎的性工作者“都是最好的人,都比那些小知识分子要好,内心要干净得多、善良得多。” 另外在凤凰卫视的访谈节目中,他展示了他的美国绿卡。
王朔在中国拥有众多读者,1990年代他的小说被大量翻拍成为电视剧、电影,如电视剧 《过把瘾》改编自小说《过把瘾就死》,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改编自小说《动物凶猛》,电影《看上去很美》改编自同名小说,电影《冤家父子》改编自《我是你爸爸》。还参与和主导了众多有着广泛影响力的著名影视作品的编剧和策划,包括《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海马歌舞厅》、《我爱我家》、《顽主》、《甲方乙方》、《一声叹息》、《我爱你》、《梦想照进现实》、《非诚勿扰2:不省心》等。
关于王朔及其作品的争议,自从其1990年代初其成名后至今就一直没有间断过,甚至被称为“文坛恶评家”,又有部分人称其作品为“痞子文学”,另一方面也有人称王朔是“新京派”的代表人物(相对的传统京派指老舍等人)。
1993年,王蒙在《读书》杂志上发表《躲避崇高》一文,确认了王朔在所谓正统文学批评领域所获得的现象级地位(“他和他的伙伴们的‘玩文学’恰恰是对横眉立目、高踞人上的救世文学的一种反动。”“他撕破了一些伪崇高的假面。而且他的语言鲜活上口,绝对地大白话,绝对地没有洋八股党八股与书生气。”)。
在公开的文字或场合中,王朔对许多名人有言词激烈的批评,包括齐白石、舒乙、金庸、张艺谋、李敖、于丹、小布什、陈水扁、吴征、余秋雨等。
『陆』 请问《梦想照进现实》是改编王朔的哪篇小说啊
《梦想照进现实》是王朔以编剧的身份重新出发,直接创作的电影剧本
原名:王岩
性别:男性
民族:汉族
职业:作家
出生:1958
籍贯:北京
1958年出生,1976年毕业于北京第四十四中,后进入中国人民海军北海舰队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83年辞职靠写作维生。1978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自84年初处女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后,迄今已创作二十二个中篇小说、三个长篇小说,大约一百六十万字,并创作了数十集电视剧。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王朔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出生后不久,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
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和《许爷》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
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
最近又出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虽然有些常识性错误,但语言依然有着王朔式的霸气。
『柒』 王朔创作年表
1978年文革结束后,恢复高考,王朔为了报考文科,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将自己的处女作《等待》投往《解放军文艺》,这篇短篇小说被杂志选中,并发表于11期中。
1984年初处女作中篇小说《空中小姐》发表在《当代》,小说描写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
1985年他与沈旭佳恋爱中,两人合写反映他们感情生活的《浮出海面》,发表在《当代》杂志第六期上。
1986年开始,王朔陆续发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年到1992年,王朔写了《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永失我爱》、《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许爷》、《过把瘾就死》等中长篇小说。
1992年,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甫一上市即造成全国热销。应王朔的要求,出版社对这套书实行版税付酬制,这是中国大陆文革后第一次实行版税付酬。王朔的要求客观上为很多作家争得了正当权益,萧乾曾说:“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1997年1月赴美。1997年7月回国,从事自由写作。
1999年王朔在韩少功主编的《天涯》杂志发表文章评析当时的大众文化与港台文化,对港台文学、电影和流行音乐做出评价,称:“李昂,比她稍逊的白先勇,他们是我读过其作品并认为是小说的为数不多的台湾作家,也许还应该加上陈映真,只是我读他的东西不多,无法论及。”
2007年出版以佛经为材料的小说《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小说被伦敦书屋以每个字三美金的价钱购买, 创下历史上最高价365万,是中国国内版税的新高。
2008年《和我们的女儿谈话》第一部发表于《收获》第1期,并且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如今出版了第一部。
『捌』 王朔作品有些什么
王朔,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至今,王朔也不愿讲他是北京人。相反,“我是东北人”这句话他却说得理直气壮,出生后不久,便随著父母来到北京郊区的一个部队大院落户,大院里有各地的人,唯独没有北京人。王朔的理解是,可能那时北京参加革命的少。自我封闭的大院生活,使作为小毛孩子的王朔不知城里还有居民,以为那里除了商场就是公园。
上中学后,王朔搬进了城,朝阳门的城根下,他和北京的语言发生了直接的交流。在此之前,他对北京文化几乎没什么认识,北京的语言对他来讲是陌生的。由此可见,今天王朔的语言,跟“老北京”是没有渊源关系的,那是和北京的语言交流后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的语言,只能算新北京文化中的一支。
“调侃”,成为王朔语言是最大特色。而调侃本身则是一种不硬也不软的语言形式。这种语言形式与其说王朔是把它当成了工具,还不如说王朔把它当成了武器,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小时候所面临的不是被尊重而是时时被侵犯。街头的流氓,严肃的老师,专横的父母都可以形成侵犯。你无力回击这种侵犯。但你也一定要采取一种自我保护措施。王朔选择了调侃,这样既能化解对方造成的侮辱,又有保护自身尊严的功能。王朔成为人们眼中的披著文化外衣的“痞子流氓”。一种本能的反抗,和小孩调皮捣蛋差不多的把戏,却惹得大人们生气了。
有人问王朔:“你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了名利了。”王朔答。王朔写了社会边缘上的人,以往,游手好闲为社会不允许,每个人的社会位置都非常明确,新时期以来,很多人生活在社会边缘。过去中国的中产阶级,依附在权力阶层,由政府、军队、官吏中的一些人士构成,改革开放前,这些人在政治上有很强的优越感,经济状况又是中等偏上。而改革开放后,这个阶层逐渐瓦解,他们中的很多人有巨大的失落感,经济上的优越被私营者代了,政治上的优越感又很模糊,他们不愿从事体力劳动,又没受过太多的教育,社会位置急剧变化,青年中的佼佼者不再是他们,社会位置的提升和知识成正比了。初期是小商小贩打腰提气,现在是受过教育、有能力的人扬眉吐气,每个作家不可能写尽社会中的各色人等,只能写熟悉的人,就像有些人熟悉农民、知识分子一样,王朔对“边缘人”的了解,使他的笔下都是这一群人。
母亲是一名医生,父亲为解放军政治学院教员,虽非是书香门第,但家境小康,他的家庭,正是北京典型的市民家庭(这种出身对与他以后在作品轻车熟路地描写北京市井生活有极大补益)。王朔幼时所住的是一个军区大院儿,孩子们每天所做的不过是分伙打仗一类的事情,但那个自由的时期给王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后的中篇小说《动物凶猛》(曾改编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写的就是那时的感受。王朔少年时就读于韶山中学,在学校并非一个顽劣的学生,甚至曾经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1976年的"四五"事件,在其中虽然算不上威武不屈的英雄人物,但也曾为此被关押了三个月时间。
1976年夏,王朔高中毕业后到山东参军,在部队中是一个普通的"操舵兵"、卫生员甚至帮厨。1978年在大学恢复招生的时候,王朔兴起了报考文科的欲望,开始练习写作文,期间偶然将习作投往《解放军文艺》,居然中选,这便是他的处女作,短篇小说《等待》。《等待》是一篇时代印迹很浓并且颇为稚拙的小说,文笔还很学生腔。然而在1978年刚刚粉碎四人帮的当时,它无疑是清新可喜的,一投中的也显示了王朔的创作潜力。
此后王朔又写过几篇部队题材的作品,但反响均不大。其间他曾经试图经商,不但没赚到什么钱,倒是体验了许多被骗的心情。这一段致力赚钱的经历,后来被记录在《橡皮人》(曾被改编为电影《大喘气》)和《许爷》等作品中。
经商不成,无所事事之中他又开始进行创作。商人的视角使他知道什么东西适于出售,于是他挑选了在普通人眼中颇具神秘色彩的"空中小姐"为自己的描写对象,果然,在《当代》上一投而中。
其自谓:「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只粗粗认得三五千字,正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理当庸碌一生,做他人脚下之石;也是命不该绝,社会变革,偏安也难,为谋今后立世于一锥之地,故沉潭泛起,舞文弄墨。]
90年代成为以飞扬跋扈的文字横行文坛的痞子作家,一声我是流氓我怕谁,直如当头棒喝,劈手撕下所谓崇高的面纱,接下来几乎全部的媒体都参与到这场轰轰烈烈的论战中去,加上〈渴望〉〈编辑部的故事〉〈爱你没商量〉〈过把瘾〉等等电视剧改编的成功,王朔火遍了大江南北。
随着出书频率降低,王朔开始有些沉寂,〈看上去很美〉〈美人赠我蒙汗药〉似乎显得有些江郎才尽,真正重新引起媒体关注的,是他的一本拍砖杂文集〈无知者无畏〉,里面把金庸琼瑶并列成“四大俗”,从而引起一场大规模的金王论战,与以往不同,网络的参与使这场论战迅速升级和白热化,而无知者无畏,也跟当年“玩的就是心跳”“过把瘾就死”等王朔名言一样,成为年度热门话语。
最近又出新书《我的千岁寒》,收入了六篇文字。语言较以前有了新的突破,尤其是开篇《我的千岁寒》,文字简洁,富有诗意,还被赋予了时态。最后一篇《唯物论史纲》谈的是宇宙和物质,虽然有些常识性错误,但语言依然有着王朔式的霸气。
2007年出新书《致女儿书》,反响平平。
[编辑本段]王朔“开炮”语录
●“文坛钉子户,就在这里扎着了”
●“我现在身体好极了,就是血脂高了一点”
●“别拿这个来要挟我,爱买不爱”
●“我是吃软饭出身,软饭硬吃”
[编辑本段]记事年表
1958年出生于辽宁省岫岩县,曾用名王岩。
1965至1969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
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
1972至1975年就读于北京一百六十四中学。
1975年借读于太原五中。
1976年毕业于北京四十四中学。
1977至1980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任卫生员。
1980至1983年退伍后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工作。
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至今。
[编辑本段]作品年表
原著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我的千岁寒》(2007)《致女儿书》
《看上去很美》 (2000)
《永失我爱》 (1994)
《消失的女人》 (1993)
《痴男狂女两世情》 (1993)
《无人喝彩》 (1993)
《青春无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顽主》 (1988)
《轮回》 (1988)
《浮出海面》 (1985)
《空中小姐》 (1984)
编剧
《梦想照进现实》 (2006)
《一声叹息》 (2000)
《无人喝彩》 (1993)
《青春无悔》 (1992)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1989)
《大喘气》 (1988)
《顽主》 (1988)
《轮回》 (1988)
分类
纯情卷
《永失我爱》
《空中小姐》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动物凶猛》
《浮出海面》
《过把瘾就死》
矫情卷
《懵然无知》
《刘慧芳》
《无人喝彩》
《人莫予毒》
《我是你爸爸》
谐谑卷
《编辑部的故事》
《谁比谁傻多少》
《痴人》
《枉然不供》
《顽主》
《你不是一个俗人》
《一点正经没有》
《千万别把我当人》
挚情卷
《我是狼》
《给我顶住》
《许爷》
《橡皮人》
《玩得就是心跳》
其他卷
《看上去很美》
《无知者无畏》
《美人赠我蒙汗药》
《新狂人日记》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玖』 谁有王朔文集,最好有他的长篇小说,短篇也行。有的速度发[email protected]
文件发送中,请注意查收!
若收件箱没有,请查看垃圾箱~~~
若满意请速采纳~~~
很高兴能帮到亲,祝亲阅读愉快~~~
满意请采纳哦~~~
by:冒冒
『拾』 王朔 写过什么短篇小说
太多了
你如果有阅读他的文章的兴趣的话
推荐你看永失我爱
单立人侦探系列(人莫予毒)
无人喝彩
刘慧芳
至于我是你爸爸 就有点长了
现在知道王朔的人越来愈少 加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