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金庸小说影射人物

金庸小说影射人物

发布时间:2021-02-11 15:32:17

㈠ 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有哪些影射讽刺现实的内容

笑傲江湖 就是影射政治黑暗。具体看金庸的笑傲江湖 附记

㈡ 金庸各小说对儒释道是怎么影射的

儒家思想。儒家讲求积极入世,为政治出力,再加上儒家的礼仪教化要求人谦恭有礼,做人应当做到翩翩浊世佳公子的境界,所以在这一方面,我认为是《书剑恩仇记》,故事中的主角陈家洛就是儒家的典型代表,首先他的父亲就是当时大儒,学问非凡,在这种熏陶下他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金庸有意或无意的总是在其中穿插着儒家思想,他待人的行为,处事的原则,甚至是他微笑的样子,金庸都尽可能的带着“有礼”二字,再加上这部作品是金庸的处女作,我国教育中的儒家思想早已深深刻在金老的心里,他当然会尽量运用自己熟悉的思想贯穿在作品当中。陈家洛是红花会的领导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反清复明成功,为此他积极努力,联合霍青桐的族人一起对抗清军,但是由于我本人并不喜欢他所以所说不多。
接着是道家思想。这个完全不用考虑就是《倚天屠龙记》,因为道教的最富盛名的武当派开山鼻祖即在此,张三丰当年于三峰之前忽然顿悟,于是创立了武当派,之后,短短的几十年间,就赶上少林,与之其名,《倚天》一书就在此基础上开展。在张无忌身上可以明显的看出道家思想的痕迹,他凡事没有主见,总是事情来找他,他再硬着头皮去解决。道家讲求凡事不强求,一切是天意,张无忌深谙此道,完全没有积极主动的意思,答应娶殷离是因为她的主动要求,再后来面对谢逊的要求,他又娶周芷若,再者,面对小昭的暗自倾心,赵敏的大胆热情,他都招架不住,希望全娶了。练成乾坤大挪移,成为明教教主,也是如此。他的一生就如太极掌法一般缓慢渐进。不过或许如此,他的结果还算可以,可以说是道家遁世思想救了他吧,使他免于被朱元璋抢夺地位而杀死,是幸也是不幸。
最后是佛家思想。首推《天龙八部》,不为其他,最关键的是此作品中的第一高手是少林的扫地僧。天龙八部之名本就取自佛教经典,此书完全是一本佛教寓言故事,叫人如何做真正的人,标准就是那结拜三兄弟,萧峰,虚竹,段誉,此三人或多或少都受过佛教思想的洗礼,萧峰的授业恩师玄苦大师就是少林玄字辈的智者。虚竹从小在少林寺长大,与佛是密不可分,段誉是生在大理,那里是佛教盛行之国,如此一来,佛家思想理所当然是这本书的主心骨。如萧峰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他最后为了救辽宋子民免于战争,自刎而死。可敬可佩。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

㈢ 金庸小说中的表哥角色大多不是很正面,真的是在影射他的表哥徐志摩吗

金庸小说中的表哥角色确实有点儿影射他的表哥徐志摩,他把自己表哥的形象写了进去。

㈣ 金庸小说人物原型

萧峰《天龙八部》
萧峰(1030-1065)辽朝大臣,契丹乙室部人。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後, 历文班太保,同知枢密院事。重熙十七年(1048年),从耶律仁先伐阻卜 部,破之。十八年,讨敌烈部,为敌烈部节度使。二十年(1055年),同 知南院宣徽使事,迁北面林牙。清宁九年,密奏耶律重元父子有阴谋。及重元叛,同耶律仁先起兵平叛,追耶律重元至北漠,逼重元自杀。以功封 南院大王。咸雍元年,病死。辽道宗諡号文忠,追封辽西郡王。


杨过《神雕侠侣》
杨过(1236-1267年)南宋末将领。字改之,北宋名将杨延昭(杨六郎) 六世孙。宝佑二年(1254年),年十八,从王坚在合州(今四川合川)筑 钓鱼城,以御蒙古,城筑就,升都统制。善骑射,军中号“飞将军”。开 庆元年(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率军围合州,他与王坚并力坚守,使蒙 古攻九月之久而不能下。七月,射杀蒙古大汗蒙哥,大败蒙军,以功调任 向阳城守备使。咸淳三年(1267年),蒙古军围襄樊,战死。

郭靖《射雕英雄传》
郭靖(?-1269年)南宋末士兵。为宋京湖安抚制置使吕文德龙卫兵小卒, 咸淳五年(1269年),蒙古军围襄阳城三年馀,一日,吕文德读丘睿<<感 事诗>>有“郭靖杨过张无忌”语,见其名列杨过之前,於是被召用,他勾 结茅山道士黄药师(桃花岛主?),伪称能施六丁六甲法,用七千七百七十人,可生擒忽必烈而退蒙古兵。吕文德深信不疑,授以官职,赐金巨万。 郭靖募城中市井无赖为六丁六甲之兵。又曰:“择日出兵三百,直袭蒙古 大都(今北京)”。及开城门作战,与黄药师坐城楼作法。蒙古军蜂拥入 城,不守。吕文德大叹:“误国家者,你也;误国家者,我也。”将郭靖和黄药师斩首,尔後,吕亦自刎死。

张无忌《倚天屠龙记》
张无忌(?-1366年)元末北方红巾军领袖。父祖皆为白莲教教主,其父起 义失败牺牲後,他与母殷氏逃奔杭州,後匿东海居砀岛上。至正十五年(1355年),被刘福通迎至毫州(今安徽毫县),建宋政权,改元龙凤,称 帝,号“小明王”。以杨逍、范遥为左右丞相;刘福通、罗文素为平章, 刘六知枢密院事。未几,刘福通杀杨逍,任丞相,进封太保,改行中书省, 辖毛贵、赵均用、朱元璋等部。及遣三路军北伐,龙凤五年(1359年)五月,移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八月,退居安丰(今安徽寿县)。九年二 月,张士诚命吕珍袭安丰,朱元璋率军解围,迎他至滁州(今安徽滁县)。十二年,被朱元璋部将常遇春溺死於瓜步江中。

段誉《天龙八部》
段誉,後理国主,又名段和誉。1108-1147年在位。年号日新、文治、永嘉、 保元、广运。宋大观三年(1109年)遣使至宋京师,贡麝香、牛黄等方物, 宋封为云南节度使大理国王。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避位为僧。諡号宪 宗宣仁皇帝。

段正淳《天龙八部》
段正淳,後理国主,段思廉孙。1095-1108年在位。宋绍圣元年(1094年),高升泰夺其兄段正明皇位,次年升泰卒,遗命以国还段氏。升泰子泰明立他 为王,改国号为後理,年号天授、天明。但大权仍操高氏之手。封泰明为中 国公,其鄯阐领地中国。高氏世代为大理国相,称高国主。崇宁二年(11 03年)曾遣使高太入宋求经书、药书。宋大观二年(1108年)避位为僧,諡号中宗文安皇帝。

王重阳《射雕英雄传》
王重阳(1112-1170年)金朝道士,全真教创始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学道後改名吉,字知明,号重阳子,世称重阳真人。咸阳(今陕西咸阳)人。天眷初曾应武举,中甲科。大定元年(1161年)穴居终南县南时村,号“活 死人墓”。七年赴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传道,筑全真庵,遂创全真教。主张道佛儒三教合一,又制定道士出家制度。其徒马钰、谭处端、刘处玄、 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号全真七子,北七真。著有《重阳全真集》、《重阳教化集》、《立教十五论》等。元世祖赠号“重阳全真开化真君”。元武宗加赠“重阳全真开化辅极真君”。

袁承志《碧血剑》
袁承志(?-1651年)明末家民起义首领,辽东巡抚袁崇焕之子,崇祯三年(1130年)崇焕被冤杀於京师,其为崇焕部将左辅救出。投王嘉胤。四年四 月王死,代领其众。至八年(1635年),有众数万,为“十三家”首领之一 。崇祯十一年,起义军普遍受挫,多受抚降明。他与贺一龙、马守应、刘希 尧、贺锦等转战至英、霍山区,坚持斗争,号“左革五营”。十四年与张献 忠联合。十五年,李自成起义军席卷河南地。又率部附自成。大顺政权建立 ,受封制将军。顺治二年(1645年)与李锦、高一功等入湖南,联合南明永 历帝共同抗清,因受南明朝廷排挤、歧视。随高一功退入广西。八年,由黔 入蜀途中,遭孙可望阻击,牺牲。

陈家洛《书剑恩仇录》
陈家洛,清朝武士。江宁(今浙江海宁)人。少时以武闻名。康熙间,客於 京师显贵之家,以武术技艺闻名当世。雍正中,因浙江总督李卫镇压顾云清 反清案受株连,但未被处死。至乾隆间,八十馀终於家。旧时江湖间流传其侠义之事颇为广泛

㈤ 金庸小说人物分析

首先复我要说的是,他说的不对。制 我解释下为什么:在<鹿鼎记>这个书中,金庸一改往日的侠义精神,与狭隘的民族情结,把一个不会武术的普通人写的那么神奇,而天地会却是一事无成,武功已经不成为武侠小说的主流,这点与老舍的《断魂枪》是异曲同工的妙处。而康熙最后放掉韦小宝,完全是出于朋友情,兄弟义,与当时社会的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康熙并没有把韦小宝当奴才,这都是海大富作为一个“资深太监”奴才思想作祟的结果。 看金庸小说,直到《鹿鼎记》才是笔锋一转,由武侠转为无招的江湖,没落的江湖,这个妙处必须要领会到。整部小说,不仅没有了以往抗金,反清,抗蒙等等的狭隘民族情结,反而把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大清国写的如此国富民强,这是金庸的创新,也是我们必须领悟到的。 所以,我们要看到康熙这个帝王平凡人性的一面,也要看到金庸笔下,一代明主的风采,所以忽略海大富的那句话吧,韦小宝到最后也是康熙的朋友···

㈥ 金庸的《笑傲江湖》映射了什么

从《笑傲江湖》中,我看不出金庸这部小说中存在影射,金庸说:“我写武侠专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属大多数小说一样。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划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划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我认为,他说得非常好。


“影射性的小说”,是那种为影射而影射、以影射为目的的小说。《笑傲江湖》当然不是的,也就当不起“影射性小说”的名义。金庸写《笑傲江湖》,应该不是要发泄私愤或公愤。更多的是对三千年旧制度的质疑与反思。

《笑傲江湖》这部小说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不顾一切地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


在《笑傲江湖》这个世界里,野心家和政治权谋,让隐士没有生存之地。没有一点主角光环,你根本无法在这个波谲云诡、权力纷争的世界上好好活下去。再怎么躲,可怕的、可耻的、残忍的、恐怖的权力斗争,以及参加斗争的那些枭雄野心家,总还是会找上你的。

㈦ 如何像经典名著和金庸小说中的人物一样鲜明

要刻画出生动形象,就离不开描写。包括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肖像回描写,外貌描写,内心答描写,侧面描写等,只有通过这些描写才能让读者更清晰的了解这个人物的性格和本质。至于过目不忘,就必须做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的突出,也就是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是独一无二的。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㈧ 金庸所写的政治寓言的《笑傲江湖》中,影射了哪个时代

《笑傲江湖》的写作从1967年开始。当时的中国,“文化大革命”正在高潮。“文化大革命”从年开始,1966年、1967年、1968年这三年是高潮期。或者根据一部分学者的看法,这三年是“真正的文革”。

中共九大以后,其实已经和前面很不一样,进入了一个比较平稳的时期。文革不仅在中国大陆进行,也波及到香港。

持右派立场的《明报》受到左派的围攻,而金庸本人一直就关心着天下大事,关注着中国的政治风云,所以他把当时对“文革”的思考,自觉不自觉地就融入了自己的小说创作。

其实与此同时,金庸每天写的社评,本来就在一刻不停地评论着中国的现实,特别是他对“文革”中政治局势的判断每每都是出人意表,结果也被证明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此书是在“文革”时期写的,但它并不是一部简单的“影射文学”,而是受“文革”启发,以生动的艺术画面浓缩了一部中国政治斗争史。

(8)金庸小说影射人物扩展阅读: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香港四大才子”之一。

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进入上海《大公报》任国际电讯翻译。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并被调往《大公报》香港分社 。1952年调入《新晚报》编辑副刊,并写出《绝代佳人》、《兰花花》等电影剧本。1959年,金庸等人于香港创办《明报》 。

1985年起,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政治体制小组负责人之一,基本法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4年,受聘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2000年,获得大紫荆勋章。200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文学院荣誉教授 。

2009年9月,被聘为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 ;同年荣获2008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2010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㈨ 金庸所写的政治寓言的《笑傲江湖》中,影射了哪个时代的哪些真实政治人物

如作者在这部书的《后记》中所说:
这部小说并非有意的影射文革,而是通过书中的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
影射性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不顾一切的夺取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这些人,在我设想时主要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大、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也是政治人物。这种形形色色的人物,每一个时代中都有,每一个朝代中都有,大概在别的国家中也有。……因为想写的是一些普遍性格是政治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所以本书没有历史背景,这表示,类似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朝代。
如此,应该看到,这部《笑傲江湖》果真是一部奇书,而且是一部杰作。
首先,这部小说并非形射之作---小说的创作年代,正值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夺权斗争如火如荼之际,而作者则又每天都要为《明报》书写冷静客观而又情绪激烈的社评,按说此时的小说,尤其是写政治寓言小说,其影射的现象在所难免。---从中我们并不能看出来“这是某某人”或“那是某某事件”。这在政治寓言小说中对可以说是极为难得的。
其次,这部小说并未将政治人物及政治事件写得简单化、概念化与公式化。它只是一种广义而又极为深刻的寓言。它的政治人物及其言行举止、所作所为,都只是一些普遍现象及普遍人性的必然而又独特的反映和表现。这对于小说,尤其是政治小说或寓言小说的创作,可以说是极为困难的。历史与传奇,江湖风波与政治斗争这两者之间的差异是极其明显的,甚而可以说是南辕北辙,天差地远的。然而这部小说却在这二者之间---通过描写和刻画永恒的人性及其在特定情境中的必然表现---架起了一座坚实而却隐蔽的桥梁。
最后,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你即便是已经领会到这部小说是一部政治斗争的寓言小说,然而依旧可以将它看成是一部极为精彩、纯粹、热闹、紧张的武侠传奇故事。亦即,你可以看其“热闹”(它有热闹可看),亦可以看其“门道”(它更有门道可看);你可以是纯粹的消谴为目的地看而觉得它“好看”,同时亦可以抱着一种严肃的研究态度去看它而觉得它“耐看”。只怕有不少的读者并未知觉它是---或不承认它是---一部政治斗争的寓言小说也同样会觉得它热闹而又深沉,好看而又大有文章。
金庸创作《笑傲江湖》的年代正是中国大陆发生文化大革命的年代,此时香港受到影响,也发生了“香港式的文化大革命”,金庸在这场运动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萌发了创作冲动。在《笑傲江湖》的具体创作过程中,金庸充分借丰富的人物性格和精彩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政治观点取向和对现实社会的看法,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如今,岳不群作为伪君子的代言人,左冷禅作为怀有野心、企图建立霸业者的代言人,令狐冲、刘正风、曲洋等作为无心权势的隐士的代言人,这种观点已深入人心,有的甚至成为习语广为流传。

如果说最初的10年,查良镛写武侠小说更多是为了赚钱、为了支撑《明报》报业的话,那么到了60年代后期,查良镛写武侠小说,则更多是为了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做一些尝试,试图把武侠小说创作推上另一巅峰,并且通过武侠小说表达自己的一些政治取向和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

“逃亡潮”、“核裤之争”、“文革”、“六七暴动”,这些大事都把查良镛深深地卷进去。尤其是“文革”发生后,查良镛作为一个社评家,他每天都在关注着中共政局的变化。对社会的反思,使得查良镛不可能不把这些反思写进自己的武侠小说之中。也正因为这样,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笑傲江湖》终于诞生。

《笑傲江湖》开始写于1967年,那正是中国大陆“文革”进行得轰轰烈烈的时期。

实上,查良镛也曾承认,在他的构思中,任我行、东方不败、岳不群、左冷禅,甚至是林平之、向问天、方证大师、冲虚道人、定闲师太、莫大先生、余沧海等人,都不是武林高手,而是政治人物。

查良镛在他的武林小说中,第一次把强烈的政治意识渗透进去,第一次把武林高手当成政治人物来写,主要是因为写这部小说时,适逢国脉危难。

但查良镛认为,《笑傲江湖》并非有意的影射文章,而是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若干普遍现象——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查良镛一反过去的写法,摒弃他最擅长的历史背景和虚构故事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在《笑傲江湖》中没有任何历史背景——正如他所说,“不顾一切地夺取权利,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是这样。”

不管怎么说,《笑傲江湖》毕竟与查良镛过去的武侠小说已明显不同,它是一部政治寓言,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阅读全文

与金庸小说影射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穿越玄幻小说都有什么好看的 浏览:517
被国家驱逐的现代都市小说 浏览:249
主角叫江城的玄幻小说 浏览:324
在都市审判罪恶的小说 浏览:554
丝袜妈妈有声小说 浏览:882
都市军旅小说推荐 浏览:520
男总裁惩罚女友小说 浏览:780
完结小说txtt 浏览:869
美女超强系统小说 浏览:961
女主叫苏絮男主叫秦政的言情小说 浏览:505
排球少年同人小说cp牛若 浏览:140
上大学有系统的小说 浏览:642
爆笑无女主的玄幻小说 浏览:831
主角有系统的军旅生活小说推荐 浏览:219
华人小说网丝袜 浏览:515
小厨娘的古代日常有声小说在线听 浏览:529
写关于大自然的小说 浏览:573
玄幻小说中的天地异象 浏览:67
2018年最好看的科幻小说排行 浏览:149
男主很禁欲系的小说全集 浏览: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