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小说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

小说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

发布时间:2021-02-09 17:46:38

㈠ 小说通过____ 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小说人物性格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 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 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态生两靥,娇柔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人物形象不断丰满的过程一般都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人物出场时的造势和渲染。如《孔乙己》中关于鲁镇酒店的格局,两种人喝酒方式的交代;《我的叔叔于勒》中关于我们家境的描述。②人物的一般性活动和特殊性活动,一般性活动是指作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初期或发展过程中让人物进行的大众化的与一般人相似的活动。此时的人物形象还不丰满,其本质的性格特征还未显现出来,如孔乙己在酒店喝酒的情形,于勒按照通常惯例被送到美洲等,所谓的特殊性活动,就是指人物在故事发展高潮部分时所应有的表现,此处能彻底的反映出人物的所有隐含的性格特征,反映出人物的不同于另外一个的“这一个”的典型性格形象。如孔乙己坐着用手走进酒店仍要喝酒;菲利浦夫妇大骂变成穷光蛋的于勒等,都是在高潮情节中才深刻地表现出的形象。③注意交代人物的最终结局或暗示其命运引人回味反思。

㈢ 问写小说的人一个问题。想问问各位写小说的人,写小说情节设置,剧情发展,人物性格设计还有小说中人物的

首先,写小说你就要考虑好小说背景,主角身世等各方面因素,但不能一次性写完,可以适当隐藏;
第二,写小说你写的是哪一种类型的小说,现代言情,古代武侠,玄幻,动漫同人,耽美等类型小说,你必须先确立好小说类型才好下手,就像写作文也有记叙文,说明文之分;
第三,你可以,试着把自己想写的小说列一个大纲出来,这样比较好写剧情;
第四,小说你写的是虐文类还是喜剧类,可以试着多考虑各种类型;
第五,小说情节不要太过老套,要不然会被读者很容易猜出结局或下一剧情,不用思考太多,相信你的直觉,一般人的第一反应才是最为新颖(本人个人认为),你也可以问一问朋友,问问他们的想法,可以适当采纳但要筛选一下,或者假设你就是主角,如果你遇到那种情况会怎么做,这样很容易有灵感。
第六,人物的性格要把握好,你可以先试着写一段,再自己修改,然后让朋友阅读提意见,而且这时候社会背景就很重要,你不能把主角写的像是过去或者未来的人,要符合背景时代,而且一般除了穿越的人,性格一般都比较符合家庭背景,实在想写个不一样的主角,可以弄个人格风裂,双重人格什么的;
第七,因为社会背景体现了主角的各种思想的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参考历史或修改历史;
第八,不止主角很重要,配角同样重要,好的配角出现过几次就可以贯穿全文,根据社会背景可以适当地加一些较为重要的配角,并且可以多写一些。
总的来说,社会背景把握着主角的家庭背景,家庭背景又把握着主角的性格(若主角是孤儿,可以写的异常冷酷,或者乐观过头类型),而主角的命运肯定部分由社会背景来决定,但最终还是有作者的思想来决定。你也可以在写的过程中问一问读者的意见。(这是本人自己写小说攒下来的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㈣ 怎么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及环境表现人的心理活动

1.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
2.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分成长篇小说(十几万字以上),中篇小说(三四万到十几万),短篇小说(三四万字)和微型小说.
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纪实小说等.
3.小说的特征
①不受时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借助虚构和想象,综合地利用各种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
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
③全面展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二,短篇小说
1.短篇小说的定义
短篇小说是一种人物,情节比较单纯,场景具体,篇幅短小的小说.
短篇小说以反映人生的横截面为其显著的特点,而与长,中篇小说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多选取生活中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或侧面作为描写对象,情节单一,场面集中,着重刻画一两个人物.
2.短篇小说的特点
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短篇小说情节单一,内容单纯,篇幅较短,因此它不能展开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和人物,情节关系.
但短篇小说却能以小见大,在较短的篇幅中展示深刻的思想内含."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的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篮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只倾刻间,而仍可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短篇小说这一特点要求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A.精选典型材料
B.挖掘出小事件中的大道理
C.要含蕴内潜,不须全盘托出.
②情节单纯,人物集中
短篇小说情节单纯,线索清楚,场景简洁,一般抓住一条主线来展开情节,不可植蔓过多."单纯,对短篇小说来说,比长短更重要.短篇小说如果有两三个头绪,可以说是不成功的."
(林斤澜《小说说小》)
也有的短篇小说设计了两条线索,但只能突出一条主线.鲁迅的《药》是一例.
短篇小说人物不宜太多,人物关系也尽量集中.集中力量突出一二人物的性格中的主要特征,不可面面俱到,展示人物性格的全貌.
3.短篇小说的写作要领
①善于感受,精于构思
短篇小说的题材往往比较细琐,是生活中的小事件.这就要求在构思的时候善于抓住核心材料.生活中的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一个美好的画面,深埋于心的一点回忆,情绪,印象触发打动了作者,作者对它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这些东西往往成为触发构思的核心材料.由此出发,再进一步虚构,开掘生发,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从而进入艺术构思.
截取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是短篇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一环.短篇小说容量有限,展示的生活面不宜过大,需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要求精心截取人物最具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茅盾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 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 "(《试谈短篇小说》,见《鼓吹集》)
截取生活片断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横切,指截取人物在较短时间里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横断面,情节,画面都很集中.大多数短篇小说都是以这种形式来构思的,比如《一件小事》,《乡场上》,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一种是直缀,是从较长的时间中,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组接起来,连缀成篇,以展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比如莫泊桑的《项链》,老舍的《月牙儿》,鲁迅的《祝福》……
巧妙设置情节
1.情节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或是人物活动的轨迹.
情节是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基础;它是揭示人物与人物关系的依托;它是结构小说形态的重要依据.
2.对小说情节的基本要求
a.真实――情节必须反映符合生活本质的艺术真实,一是要求情节内含的矛盾真实,二是要求细节的真实.
b.完整――有头有尾,连贯完整,有始有终.
c.生动――丰富多采,曲折紧张,扣人心弦.
3.构思,安排情节的艺术手法
第一,紧扣人物,突出性格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轨迹,不同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因此,在构思情节时,必须充分尊重人物的个性让他自己去选择他特有的故事和情节,不能因情节而扭曲性格.
在众多的故事中,要重点写那些对展示人物性格有利的情节.
第二,一点因由,生发出去
无穷无尽的发展着的事物和现象,各具特点而又互相联系,作家置身其中,感受多端,却往往被其中的某一点吸引,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然后由此一点出发,多方联想,开掘,生发加工,构思出完整的情节.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第三,综合虚构,优选典型
在大量素材中,作者进行反复选择,沙里淘金,把最有价值的情节优选出来,然后进行改造,加工,补充,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
故事情节的典型化原理与人物典型化的原理是一致的.
塑造人物,突出典型
1.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就是通过对人物及其活动的叙述,描写来表现主题,展开情节,从而感染读者,影响读者.因此,塑造人物是短篇小说的命脉."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沙汀《短篇小说我见》《人民文学》1979年12期)(可以从主题的表现,小说三要素间的关系等方面来讲述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2.人物性格刻画的要求
第一,要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社会生活中绝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鲜明独特的个性是指人物生动活脱,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这一个".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外部特征,同时还要展现它的内部世界.
"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恩格斯致斐・拉萨尔的信)
第二,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独具个性的人物性格只有涵概较为广富的社会内容,才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这样的人物才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第三,性格要作多方面的描写
小说中的人物和任何事物一样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他带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并将它们表现于动作.只有多方面描写人物性格,才能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片面描写人物性格,把人物神化或鬼化,绝无生命力.在多方面描写人物性格时,又需着重表现其性格的主要特点,造成性格的统一和完整性.(可以《孔以已》为例)
第四,性格要有发展
人物性格有依一定的社会条件而演变.小说的人物塑造通常要表现性格的成长和演变,使其主要性格特点显得更清晰.
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和取材的特点,不应强调它描写性格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是,它在创造鲜明,丰满的人物性格时,着力表现性格的发展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尤其是截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关键片断来反映人物命运的短篇,常使人物性格有明显的发展.(比如《祝福》中祥林嫂)
3.人物典型化的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典型性的含义.性格的典型性不是先个性化再概括或反之,而是两者同时进行的过程.在对生活素材进行概括的时候,注意集中富有特征的生动细节.
典型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真人作模特儿,即以某个生活原型为基础,吸取其他类似的生活素材使人物血肉丰满,个性突出,成为典型人物.柳青说:"由模特儿变成作品里的人物,这就是创作的主要过程."(柳青《创作经验谈》
一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鲁迅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高尔基说:"假如一个作家能从20个到50个,以至从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姿式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而这才是艺术."(高尔基《谈谈我是怎样学习写作》)
刻画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的是其中的一些:
对比法:也称对照法.通过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地突现出来.比如,《一件小事》中"我"和车夫的对比.还有下面的材料:
故事影片《红色娘子军》描写琼花和红莲结伴去参加娘子军,做的是同一件事,但在怎么做上显示了不同性格.这里,作者在性格的对比中为我们作了精确的个性描写,值得我们学习.
吴琼花是南霸天的女奴,面对着南霸天的皮鞭和水牢,她的回答是"跑!看不住就跑!"红莲也不满非人的生活,但她并不象琼花那样,而是很有心计地选择公公婆婆进城烧香的时机,并且还用腰带布包头,女扮男装,然后出逃.同样是逃跑,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就有不同的逃跑方式.
烘云托月法:多方映衬,烘托以突出主要人物,即所谓"众星捧月","绿叶衬红花"的手法.金圣叹评《西厢记》:"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不在云者,意固在月也."
铺垫法:先作人物,事物,景物描写以衬托出主要人物.这种手法多用于描写尚未出场的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一节,先写琴师不凡的演技和黑妞的美妙歌喉,为白妞的出场和表演做好铺垫.
转折法:描写特定环境中人物性格由一面突然转向另一面,以揭示人物的本性真情.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主人公.
渲染法:用环境气氛的渲染来代替正面描写以突出中心人物.《三国演义》第五回"关公温酒斩华雄"
夸张法:把人物性格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张,放大,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如《三国演义》中张飞喝断当阳桥
反复法:显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多次出现以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如《风波》中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
梦幻法:用梦境,幻觉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如《红楼梦》中多处梦境.
环境描写
小说中环境的含义和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赖以存在,情节赖以展开的社会背景或具体场面.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故事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节的发展走向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须准确地表现他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哈克奈斯》)
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自然景物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文章或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自然也少不了对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第二,渲染,烘托气氛.如鲁迅小说《药》的末尾有这样一段文字:
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第三,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这类例子很多,不再列举.
第四,有的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三国演义》第16回"智取生辰纲"一节,作者用诗词反复描写和渲染天气炎热.这炎热难耐的天气成为一系列情节发展的推动力――天不热,杨志等人就不会买酒喝,不喝酒麻倒,吴用等人如何得手
自然环境描写的两种方式
作者告知和人物去看,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不能使它作为纯客观的景象使之游离于人物或情节之外.
会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社会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社会环境描写的方法
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古华的小说《芙蓉镇》开头有这样一段描写:
芙蓉镇街面不大,十几家铺子,几十户住家仅仅夹着一条青石街.铺子和铺子是那样的挤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满街闻香气,以至谁家娃儿跌交碰脱牙,打了碗,街坊邻里心中都有数……不是逢圩的日子,街两边的住户还会从各自的阁楼上朝街对面的阁楼搭长竹竿,晾晒一应布物,衣衫裤子,裙子被子.
这里对一个古老,偏僻的乡镇风貌,人们的生活风俗进行了描绘,给下一步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典型而真实的社会环境.
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描写,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那夹路的翠竹,满地的苍苔,还有那垂地的湘帘,都笼罩在"悄无人声"的寂静中."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这幅抒情诗似的工笔画,与林黛玉高洁的心灵及悲凄的人生境遇相吻合.这种环境,只有林黛玉可以当之.
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在利用环境描写来映衬人物性格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请看作家对主人公奥勃洛摩夫居室的描写:
四壁上,在画幅的周围,花彩似的挂着一簇簇灰尘蓬蓬的蜘蛛网;镜子呢,照不出东西了,倒可以当作记事牌,在灰尘上面记录着什么事情来帮助记忆.地毯都脏污了;一条毛巾忘在沙发上.差不多没有一天早晨不剩有一只头天晚上用了晚餐尚未拿去的,上面有一枚器皿和一块啃光的骨头的盘子,摆在撒满面包渣子的桌子上.
要不是这只盘子,以及倚在床边的一支刚吸完的烟斗和躺在这床上的主人,人们也许以为这间房子是没有人住的――什么东西都这么灰尘蓬蓬,褪了色,绝没有人住着痕迹.不错,书架上放着两三本摊开的书和一张报纸,写字桌上摆着一具墨水台和几支鹅毛笔;可是摊开的那几页已经发黄,蒙了灰尘――显而易见,它们给丢在那里已经很久了;报纸的日期还是去年的;如果把鹅毛笔向墨水里蘸去,说不定就有一只吓慌了的苍蝇嗡嗡地从里面冲飞出来.
奥勃洛摩夫生活于俄国农奴制即将崩溃的时期,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腐朽寄生的贵族地主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典型.懒散怠惰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征,无所事事和沉睡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上面这段描写的典型意义在于,房间的陈设和面貌与主人的性格完全吻合,互为表里.
丰富艺术细节
一细节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细节描写是对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的描写.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构成环境的最基本单位,是记叙性文体的最小结构单位,一篇叙事性文章或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细节连缀而成的."创作就是把若干细节结成或大或小有完美形式的整体."(高尔基)
需要指出的是,细节描写不是对所有细节的描写.任何事件或场景都有许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有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富有特征的;有的细节是一般的,与事物的本质相距较远.在进行场面描述时,要有所选择,把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写进去,把一般的细节摒弃掉.这就要求,观察时应该着力把握反映事物的特征的细节,尽力写出事物的灵魂和精髓.
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品就没有感染力.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细节是艺术的试金石.
有人把小说的情节和细节进行比较,认为"细节仿佛作家的财宝,情节则好比他们手中的玩具.比较成熟的作家大多不甚在意情节的保密,有的在动笔之前要向别人讲述自己编织的情节,以听取意见,求得改进.但对新颖而典型的细节,无论是苦苦搜寻得来不易,还是偶然巧遇不费功夫,它们总要珍藏起来,秘不示人."(崔道怡:《小说创作十二讲》)由此可看出细节在写作中的特殊价值.
二细节描写的要求
1.真实
细节的真实是指反映现实生活本质,人物性格的艺术真实,并不要求一定要合乎生活的真实.首先,细节要合乎时代的规定性,合乎这一时代里一般人的自然能力和社会属性;其次,要合乎具体生活环境的规定性,合乎在这一环境里矛盾冲突的特殊性;再次,要合乎人物性格的规定性,合乎人物性格与其所处具体生活环境的一致性.简言之,细节的真实,就是要合乎人情事理.
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而虚假的细节则会使读者大伤胃口.巴尔扎克说:"当我们在看书时,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这本书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
2.准确
细节的准确性是指细节要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物或事件的情状,准确性是真实的基础.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进城》中,就有一些真实的,给人深刻印象的细节:陈奂生进城卖油绳,病倒在车站候车室中,被县委书记送进标准不低的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醒来后,房间中豪华的陈设使他惊恐无措,躺在床上怕弄脏了被子,"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怕弄脏了地板,"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沙发"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可是,当他付了五元钱的住宿费后,完全改变了模样:大摇大摆地走进房间,故意三番五次地直起身子向弹簧椅子上猛坐,用枕巾擦脸.这些细节生动地写出了陈奂生这位生活俭朴的农民,对城市高级招待所一夜就花掉一个社员七天才能赚到的五元钱的不满和抗议,以一个农民特有的方式,以带有破坏性的报复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细节,就准确地将陈奂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活灵活现地描画出来.
3.典型
典型细节是指那些能够一以当十,逼真而深刻地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情貌,展示其本质的细节.只有典型的细节才坎称艺术细节,赋形象以丰满的血肉,使形象永保其艺术魅力.细节是否典型,主要看它表现人物性格具有多大功能.典型细节,就是"这一个"人物在内心,外形,语言和行动等方面最突出最有力的具体特征.
《聊斋志异・镜听》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郑氏兄弟都是文士,哥哥早得功名,父母喜欢哥哥并及其夫人.弟弟尚无功名,父母厌恶他及其夫人.一天,正是兄弟俩人闱战归来的盛暑季节,妯娌两人都在厨中做饭.突然有报子报哥哥高中,婆婆就来到厨房对嫂子说:"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弟媳一边干活一边流泪.这时又有人报弟弟也高中,他夫人不等婆婆招呼,便把饼杖扔在一边站起来,说:"侬也凉凉去!"在这个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的炎凉世态.
细节应该富有典型性,但不能要求所有的细节都具有典型性,作品中只用于从属叙述,一般过场,交代性的细节,就可以没有典型性.

㈤ 写玄幻小说该如何让人物性格展开情节,再由情节体现人物性格。

首先要决定主角的性格,再将你自己当成主角,在设定的情境下那种性格的人应该怎样去做,性格决定命运。

㈥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其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最为关键的。人物的描写可以通


肖像复描写是揭示人物制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围城》的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外貌特征,以传神的笔法描绘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肖像。如“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罐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对孙的外貌来了个轻微的讽刺,大概是表明孙柔嘉脸皮薄,没有经过世面吧,还有点小家子气的意思,看来她一出场就处于不利的位置上。再如“陆子潇教授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来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打了一拳,阻止了前进,这鼻孔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对陆子潇的油头粉面、俗不可耐的形象特征的勾勒,极为生动形象。

㈦ 怎样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生问:您在10月11日的《小说阅读要点》里提到: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其中人物最为重要。请问,怎样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呢?

师答: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的描写,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现实生活。人物、情节、环境被称做小说的三要素。在中学语文学习中,一般把小说当做记叙文,但它和一般的记叙文不同。小说可以虚构人物、情节,记叙文则是写真人真事。小说中虚构的人物是反映生活的手段,同学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第一,可以从人物自身的语言来分析。语言描写,指人物对话和独白。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应是他身份、经历、思想感情的反映。例如,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刻画出警官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狡诈多变、趋炎附势的卑劣形象。

第二,可以从人物自身的行动来分析。行动描写,指人物的行为、动作。作品中的人物是靠动作活起来的,人物的行为是受其思想意识支配的,因此,人物的行动反映着人物的思想和内心世界。例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写道:“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这个“摸”的动作非常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穷困潦倒的境地。

第三,可以从人物的外貌来分析。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物的性格或折射出人物的经历、命运。例如鲁迅的《故乡》中对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就反映了闰土性格和命运的变化,从而揭示出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之深。

第四,可以从情节的发展来分析。所谓情节,就是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性格总是在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展现的。例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对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塑造就是通过情节的展现来完成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不同变化,展现了他们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的本质,也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以及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

第五,可以从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精神世界和思想品质的重要方法之一。例如,泰格特的小说《窗》中有这样的描写:“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这段心理描写,把人物极度膨胀的私欲和强烈的占有欲表现了出来。

以上介绍了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几种方法,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要注意综合运用。
另:http://tieba..com/f?kz=532814654

㈧ 小说情节的如何鉴赏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故事情节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托,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紧紧结合,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过程。故事情节越典型,越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就越有利于典型性格的塑造;脱离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节再曲折生动,也毫无意义。
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鉴赏小说的情节,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
一般来说,故事情节从前到后都有着某种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也就是贯穿在整个作品中的情节线索。只要找到了这条贯穿整个作品的线索,情节的来龙去脉也就容易把握了。这是我们鉴赏情节的首要任务。不过,小说的情节线索并不是指我们一般所说的时间线索或空间线索,而是指作品里的基本矛盾冲突所构成的情节发展线索。例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由于作品篇幅长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内容的特点,小说的情节线索又有主线、副线和明线、暗线之分。鉴赏小说情节,如能抓住情节的线索,把握其来龙去脉,将有助于我们在分析作品时统观全局,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图。
二、以事见人、透视人物的性格特点
情节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是作为人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所以,鉴赏故事情节应以事见人,将人物性格与情节联系起来分析。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围的人嘲笑他、与他争辩的情节,正是要表现孔乙己偷窃、迂腐的坏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种写法和分豆给孩子们吃的情节,又是为了表现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断腿后爬着到酒店喝酒,又谎称腿是跌断的,这些情节则表现他受欺凌的悲惨命运和讲面子的弱点。小说就是通过这一系列的情节来完成对孔乙己复杂性格的刻画的。阅读鉴赏时,要逐一分析,挖掘情节的意义。
三、见微知著,涵泳细节的内在意义
小说的情节往往由若干个场面构成,而场面总是由很多个细节组成的。分析场面和细节是鉴赏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同时也只有这样的情节鉴赏才显得具体、充分和中肯。鲁迅的《阿Q正传》中有一个情节令人难忘。犯人在最后受判时画押,通常总是迟疑而颤抖地执着笔,无可奈何地画上一笔就算,鲁迅写阿Q的画押就大大不同,是独一无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而另一面却是“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即使没有看过《阿Q正传》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为人,单就这一细节来看,阿Q的麻木无知就淋漓尽致地表露出来了。如此抓住场面和细节鉴赏,就不是浮光掠影了。有人阅读小说,只顾着热闹,单纯追求故事情节紧张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过一定的情节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有何社会意义,又是如何解决的,等等,这就不得要领了。
四、品味技巧,领会情节的艺术匠心
每篇小说的情节铺设都有讲究,小说情节的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和扣人心弦,应该说是所有优秀小说的显著特点。什么地方埋伏笔,什么地方照应,什么地方是有助于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写,哪些地方是游离于情节之外、荒诞不经的“噱头”等,都要细细加以赏析。例如《红楼梦》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情节,每次各不相同。一进,只让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借此给读者展示了荣国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的豪奢;二进,刘姥姥见了贾母,又是饮宴,又是饱览,让读者见到了荣国府也有各种矛盾,由此埋下了贾府即将败落的伏笔;三进,那位曾向刘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琏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鉴赏这样的情节,我们不仅要注意情节本身的变化,还要注意发掘情节所寓示着的主题意义。同时,又要看到作者在组织情节时所显现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艺术特点。

与小说情节展现人物性格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混在后宫假小说全集txt免费下载 浏览:175
金庸小说霸气人物名字大全 浏览:385
极黄的小说推荐 浏览:224
男主重生放弃当备胎的小说 浏览:398
简思过门小说txt 浏览:95
总裁99日宝贝小说下载 浏览:302
网王bg重生复仇小说 浏览:281
主角有蚁后是什么小说 浏览:67
小说写生活白吃怎么写 浏览:549
古言情有肉肉的小说 浏览:96
人物有陈萧和张瑞公的恐怖小说叫什么名字 浏览:725
好看的军旅耿美小说 浏览:692
小说重生之仙皇归来 浏览:927
日常小说可以怎么写 浏览:841
黑道复仇小说好看的 浏览:662
小说重生之万界修真 浏览:772
重生写青梅竹马的小说排行榜 浏览:460
重生民国反派小说 浏览:811
小说里的男女人物名字大全集 浏览:53
最出名好看的小说 浏览:28
© Arrange www.hxxez.com 2014-2021
温馨提示: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