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说的环境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环境衬托人物,比如悲伤啊 最好就是环境凄惨 下雨。暴风。
也可反面衬托,比如 男主女主在一起的时候 突然天空很不作美。下雨。暴风。~
2. 怎么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及环境表现人的心理活动
1.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
2.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分成长篇小说(十几万字以上),中篇小说(三四万到十几万),短篇小说(三四万字)和微型小说.
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纪实小说等.
3.小说的特征
①不受时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借助虚构和想象,综合地利用各种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
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
③全面展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二,短篇小说
1.短篇小说的定义
短篇小说是一种人物,情节比较单纯,场景具体,篇幅短小的小说.
短篇小说以反映人生的横截面为其显著的特点,而与长,中篇小说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多选取生活中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或侧面作为描写对象,情节单一,场面集中,着重刻画一两个人物.
2.短篇小说的特点
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短篇小说情节单一,内容单纯,篇幅较短,因此它不能展开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和人物,情节关系.
但短篇小说却能以小见大,在较短的篇幅中展示深刻的思想内含."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的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篮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只倾刻间,而仍可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短篇小说这一特点要求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A.精选典型材料
B.挖掘出小事件中的大道理
C.要含蕴内潜,不须全盘托出.
②情节单纯,人物集中
短篇小说情节单纯,线索清楚,场景简洁,一般抓住一条主线来展开情节,不可植蔓过多."单纯,对短篇小说来说,比长短更重要.短篇小说如果有两三个头绪,可以说是不成功的."
(林斤澜《小说说小》)
也有的短篇小说设计了两条线索,但只能突出一条主线.鲁迅的《药》是一例.
短篇小说人物不宜太多,人物关系也尽量集中.集中力量突出一二人物的性格中的主要特征,不可面面俱到,展示人物性格的全貌.
3.短篇小说的写作要领
①善于感受,精于构思
短篇小说的题材往往比较细琐,是生活中的小事件.这就要求在构思的时候善于抓住核心材料.生活中的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一个美好的画面,深埋于心的一点回忆,情绪,印象触发打动了作者,作者对它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这些东西往往成为触发构思的核心材料.由此出发,再进一步虚构,开掘生发,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从而进入艺术构思.
截取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是短篇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一环.短篇小说容量有限,展示的生活面不宜过大,需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要求精心截取人物最具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茅盾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 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 "(《试谈短篇小说》,见《鼓吹集》)
截取生活片断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横切,指截取人物在较短时间里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横断面,情节,画面都很集中.大多数短篇小说都是以这种形式来构思的,比如《一件小事》,《乡场上》,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一种是直缀,是从较长的时间中,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组接起来,连缀成篇,以展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比如莫泊桑的《项链》,老舍的《月牙儿》,鲁迅的《祝福》……
巧妙设置情节
1.情节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或是人物活动的轨迹.
情节是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基础;它是揭示人物与人物关系的依托;它是结构小说形态的重要依据.
2.对小说情节的基本要求
a.真实――情节必须反映符合生活本质的艺术真实,一是要求情节内含的矛盾真实,二是要求细节的真实.
b.完整――有头有尾,连贯完整,有始有终.
c.生动――丰富多采,曲折紧张,扣人心弦.
3.构思,安排情节的艺术手法
第一,紧扣人物,突出性格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轨迹,不同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因此,在构思情节时,必须充分尊重人物的个性让他自己去选择他特有的故事和情节,不能因情节而扭曲性格.
在众多的故事中,要重点写那些对展示人物性格有利的情节.
第二,一点因由,生发出去
无穷无尽的发展着的事物和现象,各具特点而又互相联系,作家置身其中,感受多端,却往往被其中的某一点吸引,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然后由此一点出发,多方联想,开掘,生发加工,构思出完整的情节.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第三,综合虚构,优选典型
在大量素材中,作者进行反复选择,沙里淘金,把最有价值的情节优选出来,然后进行改造,加工,补充,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
故事情节的典型化原理与人物典型化的原理是一致的.
塑造人物,突出典型
1.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就是通过对人物及其活动的叙述,描写来表现主题,展开情节,从而感染读者,影响读者.因此,塑造人物是短篇小说的命脉."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沙汀《短篇小说我见》《人民文学》1979年12期)(可以从主题的表现,小说三要素间的关系等方面来讲述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2.人物性格刻画的要求
第一,要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社会生活中绝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鲜明独特的个性是指人物生动活脱,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这一个".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外部特征,同时还要展现它的内部世界.
"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恩格斯致斐・拉萨尔的信)
第二,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独具个性的人物性格只有涵概较为广富的社会内容,才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这样的人物才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第三,性格要作多方面的描写
小说中的人物和任何事物一样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他带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并将它们表现于动作.只有多方面描写人物性格,才能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片面描写人物性格,把人物神化或鬼化,绝无生命力.在多方面描写人物性格时,又需着重表现其性格的主要特点,造成性格的统一和完整性.(可以《孔以已》为例)
第四,性格要有发展
人物性格有依一定的社会条件而演变.小说的人物塑造通常要表现性格的成长和演变,使其主要性格特点显得更清晰.
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和取材的特点,不应强调它描写性格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是,它在创造鲜明,丰满的人物性格时,着力表现性格的发展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尤其是截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关键片断来反映人物命运的短篇,常使人物性格有明显的发展.(比如《祝福》中祥林嫂)
3.人物典型化的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典型性的含义.性格的典型性不是先个性化再概括或反之,而是两者同时进行的过程.在对生活素材进行概括的时候,注意集中富有特征的生动细节.
典型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真人作模特儿,即以某个生活原型为基础,吸取其他类似的生活素材使人物血肉丰满,个性突出,成为典型人物.柳青说:"由模特儿变成作品里的人物,这就是创作的主要过程."(柳青《创作经验谈》
一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鲁迅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高尔基说:"假如一个作家能从20个到50个,以至从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姿式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而这才是艺术."(高尔基《谈谈我是怎样学习写作》)
刻画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的是其中的一些:
对比法:也称对照法.通过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地突现出来.比如,《一件小事》中"我"和车夫的对比.还有下面的材料:
故事影片《红色娘子军》描写琼花和红莲结伴去参加娘子军,做的是同一件事,但在怎么做上显示了不同性格.这里,作者在性格的对比中为我们作了精确的个性描写,值得我们学习.
吴琼花是南霸天的女奴,面对着南霸天的皮鞭和水牢,她的回答是"跑!看不住就跑!"红莲也不满非人的生活,但她并不象琼花那样,而是很有心计地选择公公婆婆进城烧香的时机,并且还用腰带布包头,女扮男装,然后出逃.同样是逃跑,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就有不同的逃跑方式.
烘云托月法:多方映衬,烘托以突出主要人物,即所谓"众星捧月","绿叶衬红花"的手法.金圣叹评《西厢记》:"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不在云者,意固在月也."
铺垫法:先作人物,事物,景物描写以衬托出主要人物.这种手法多用于描写尚未出场的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一节,先写琴师不凡的演技和黑妞的美妙歌喉,为白妞的出场和表演做好铺垫.
转折法:描写特定环境中人物性格由一面突然转向另一面,以揭示人物的本性真情.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主人公.
渲染法:用环境气氛的渲染来代替正面描写以突出中心人物.《三国演义》第五回"关公温酒斩华雄"
夸张法:把人物性格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张,放大,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如《三国演义》中张飞喝断当阳桥
反复法:显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多次出现以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如《风波》中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
梦幻法:用梦境,幻觉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如《红楼梦》中多处梦境.
环境描写
小说中环境的含义和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赖以存在,情节赖以展开的社会背景或具体场面.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故事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节的发展走向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须准确地表现他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哈克奈斯》)
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自然景物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文章或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自然也少不了对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第二,渲染,烘托气氛.如鲁迅小说《药》的末尾有这样一段文字:
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第三,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这类例子很多,不再列举.
第四,有的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三国演义》第16回"智取生辰纲"一节,作者用诗词反复描写和渲染天气炎热.这炎热难耐的天气成为一系列情节发展的推动力――天不热,杨志等人就不会买酒喝,不喝酒麻倒,吴用等人如何得手
自然环境描写的两种方式
作者告知和人物去看,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不能使它作为纯客观的景象使之游离于人物或情节之外.
会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社会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社会环境描写的方法
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古华的小说《芙蓉镇》开头有这样一段描写:
芙蓉镇街面不大,十几家铺子,几十户住家仅仅夹着一条青石街.铺子和铺子是那样的挤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满街闻香气,以至谁家娃儿跌交碰脱牙,打了碗,街坊邻里心中都有数……不是逢圩的日子,街两边的住户还会从各自的阁楼上朝街对面的阁楼搭长竹竿,晾晒一应布物,衣衫裤子,裙子被子.
这里对一个古老,偏僻的乡镇风貌,人们的生活风俗进行了描绘,给下一步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典型而真实的社会环境.
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描写,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那夹路的翠竹,满地的苍苔,还有那垂地的湘帘,都笼罩在"悄无人声"的寂静中."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这幅抒情诗似的工笔画,与林黛玉高洁的心灵及悲凄的人生境遇相吻合.这种环境,只有林黛玉可以当之.
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在利用环境描写来映衬人物性格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请看作家对主人公奥勃洛摩夫居室的描写:
四壁上,在画幅的周围,花彩似的挂着一簇簇灰尘蓬蓬的蜘蛛网;镜子呢,照不出东西了,倒可以当作记事牌,在灰尘上面记录着什么事情来帮助记忆.地毯都脏污了;一条毛巾忘在沙发上.差不多没有一天早晨不剩有一只头天晚上用了晚餐尚未拿去的,上面有一枚器皿和一块啃光的骨头的盘子,摆在撒满面包渣子的桌子上.
要不是这只盘子,以及倚在床边的一支刚吸完的烟斗和躺在这床上的主人,人们也许以为这间房子是没有人住的――什么东西都这么灰尘蓬蓬,褪了色,绝没有人住着痕迹.不错,书架上放着两三本摊开的书和一张报纸,写字桌上摆着一具墨水台和几支鹅毛笔;可是摊开的那几页已经发黄,蒙了灰尘――显而易见,它们给丢在那里已经很久了;报纸的日期还是去年的;如果把鹅毛笔向墨水里蘸去,说不定就有一只吓慌了的苍蝇嗡嗡地从里面冲飞出来.
奥勃洛摩夫生活于俄国农奴制即将崩溃的时期,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腐朽寄生的贵族地主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典型.懒散怠惰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征,无所事事和沉睡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上面这段描写的典型意义在于,房间的陈设和面貌与主人的性格完全吻合,互为表里.
丰富艺术细节
一细节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细节描写是对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的描写.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构成环境的最基本单位,是记叙性文体的最小结构单位,一篇叙事性文章或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细节连缀而成的."创作就是把若干细节结成或大或小有完美形式的整体."(高尔基)
需要指出的是,细节描写不是对所有细节的描写.任何事件或场景都有许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有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富有特征的;有的细节是一般的,与事物的本质相距较远.在进行场面描述时,要有所选择,把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写进去,把一般的细节摒弃掉.这就要求,观察时应该着力把握反映事物的特征的细节,尽力写出事物的灵魂和精髓.
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品就没有感染力.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细节是艺术的试金石.
有人把小说的情节和细节进行比较,认为"细节仿佛作家的财宝,情节则好比他们手中的玩具.比较成熟的作家大多不甚在意情节的保密,有的在动笔之前要向别人讲述自己编织的情节,以听取意见,求得改进.但对新颖而典型的细节,无论是苦苦搜寻得来不易,还是偶然巧遇不费功夫,它们总要珍藏起来,秘不示人."(崔道怡:《小说创作十二讲》)由此可看出细节在写作中的特殊价值.
二细节描写的要求
1.真实
细节的真实是指反映现实生活本质,人物性格的艺术真实,并不要求一定要合乎生活的真实.首先,细节要合乎时代的规定性,合乎这一时代里一般人的自然能力和社会属性;其次,要合乎具体生活环境的规定性,合乎在这一环境里矛盾冲突的特殊性;再次,要合乎人物性格的规定性,合乎人物性格与其所处具体生活环境的一致性.简言之,细节的真实,就是要合乎人情事理.
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而虚假的细节则会使读者大伤胃口.巴尔扎克说:"当我们在看书时,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这本书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
2.准确
细节的准确性是指细节要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物或事件的情状,准确性是真实的基础.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进城》中,就有一些真实的,给人深刻印象的细节:陈奂生进城卖油绳,病倒在车站候车室中,被县委书记送进标准不低的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醒来后,房间中豪华的陈设使他惊恐无措,躺在床上怕弄脏了被子,"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怕弄脏了地板,"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沙发"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可是,当他付了五元钱的住宿费后,完全改变了模样:大摇大摆地走进房间,故意三番五次地直起身子向弹簧椅子上猛坐,用枕巾擦脸.这些细节生动地写出了陈奂生这位生活俭朴的农民,对城市高级招待所一夜就花掉一个社员七天才能赚到的五元钱的不满和抗议,以一个农民特有的方式,以带有破坏性的报复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细节,就准确地将陈奂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活灵活现地描画出来.
3.典型
典型细节是指那些能够一以当十,逼真而深刻地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情貌,展示其本质的细节.只有典型的细节才坎称艺术细节,赋形象以丰满的血肉,使形象永保其艺术魅力.细节是否典型,主要看它表现人物性格具有多大功能.典型细节,就是"这一个"人物在内心,外形,语言和行动等方面最突出最有力的具体特征.
《聊斋志异・镜听》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郑氏兄弟都是文士,哥哥早得功名,父母喜欢哥哥并及其夫人.弟弟尚无功名,父母厌恶他及其夫人.一天,正是兄弟俩人闱战归来的盛暑季节,妯娌两人都在厨中做饭.突然有报子报哥哥高中,婆婆就来到厨房对嫂子说:"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弟媳一边干活一边流泪.这时又有人报弟弟也高中,他夫人不等婆婆招呼,便把饼杖扔在一边站起来,说:"侬也凉凉去!"在这个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的炎凉世态.
细节应该富有典型性,但不能要求所有的细节都具有典型性,作品中只用于从属叙述,一般过场,交代性的细节,就可以没有典型性.
3. 什么是性格与环境小说
这里讲了“威塞克斯”这个环境 不过其本意也就在此吧
哈代笔下的悲剧人物赖以活动的空间环境大都是 威塞克斯区域内的户外。它把有限的威塞克斯乡村环境与 无限的宇宙空间相联系,象征性地表现了人物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理想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对现实环境的不满。
提起英国作家哈代,“威塞克斯”几个字眼就会闪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而读者对于它的了解显然来自哈代妙笔生花的语言描述和充满丰富想象力的情节书写。威塞克斯(Wessex)是英国历史上一个王国的名称,当时人们所讲的口头语是西撒克逊方言。九世纪的时候,阿尔弗列德大帝使它成为全英国的标准语言,十一世纪,曾经赫赫有名的威塞克斯王国由于丹麦人的入侵而走向消亡。威塞克斯的中心位于哈代所在的故乡多塞特郡。哈代以多塞特郡为中心,从史书中找出这一地名,并且明确地界定了这一王国的疆域,它北起泰晤士河,南抵英吉利海峡,东以海灵岛至温莎一线为界,西以科尼什海岸为边,并使他的威塞克斯版图与地理学上的英格兰地图重叠,这只不过赋予了这个地区以历史的真实性和神奇色彩。对他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威塞克斯只不过是一个虚构王国,旨在给他的小说的背景以虚构意义和地域上的明确性。哈代在《远离尘嚣》的再版前言里写到,“我首次大胆地从英国早期历史书中借用了‘威塞克斯’这个词,并赋予它臆想的意义,使它俨然就是那个早已成为历史的王国里那一地区当时的名称。我推出的一系列小说大多是被称为‘乡土小说’一类的,它们似乎需要一个地域名称来统一其风貌”,这大概就是他如此命名的初衷吧。
在漫长的生活历程和小说创作生涯中,除了外出旅游访问之外,哈代都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故乡多塞特郡。多塞特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鸟语花香,山川秀丽,气候怡人,环境幽静,民风淳朴。从《远离尘嚣》开始,哈代的十四部长篇小说以及四十余部中短篇小说,主要发生场景都集中在这一范围之内。在威塞克斯系列小说中,他生动地展示了威塞克斯乡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再现了威塞克斯宗法制农村社会在资本主义侵蚀下走向消亡的历史。我们也可以称哈代为英格兰乡村空间被资本主义侵占这一时期的见证人,是目睹传统的乡村文化逐渐走向解体的最后代言人。哈代清楚地知道他自己是已一去不复返的威塞克斯的历史学家,是这种独一无二的环境、乡野生活方式语言的记录者,而它们整体上形成了一种文化话语。
文学对于地理学的意义不在于作家就一个地点如何描述,文学本身的肌理显示社会如何为空间所结构。哈代小说中的威塞克斯无疑展示了一种有机的地域文化身份,使得物理空间与精神空间空前地得到了协调统一,并超越了自身被赋予的特定意义,在真实和想象的磨擦融合中,实现了地理学与文学相结合的文本生产,社会空间的再生产。哈代请求所有好心的和耽于幻想的读者忘掉这个地名,并且决不要相信,在这些详细的描述威塞克斯人的生活和交际的书本之外,没有任何维多利亚时期威塞克斯居民的存在。
哈代的小说同时被命名为“性格与环境小说”,这个分类题名也表明,哈代要在小说中描写人与环境的冲突。哈代以强烈的时空感来表现与人物性格相冲突的活动环境,用时空烘托人物的悲剧命运,从而形成悲剧性的故事时空结构。在情节构思中,哈代笔下的悲剧人物赖以活动的空间环境大都是威塞克斯区域内的户外。它把有限的威塞克斯乡村环境与无限的宇宙空间相联系,象征性地表现了人物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对理想的追求,对幸福的渴望,对现实环境的不满。当然,空间的特征是不断延伸。在哈代的小说中,贯穿情节结构的路的描写,可以说是哈代独家所有。它形成了小说主题的形象内涵,象征了人生道路的坎坷曲折,记录了主人公一生的种种遭遇和对人生的不断探索,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从而使我们可以更为清晰地了解到那个社会的真实人生,重构了威塞克斯居民的意识发展,人的追求与物理空间的碰撞与融合。在户外空间,作者有许多关于路的描写,“大路”,“小路”,“小径”,“平路”,“山脊路”,比比皆是,孤立地看这些路的描写,似乎没有多大意义,可是把它们纳入到综合体系中,就会发现它们在系统内部,组合成了贯穿故事空间始终的漫漫长路,构成了人物运动的轨迹和衔接巧合情节的媒介。这种衔接情节的道路描写,把威塞克斯各个角落和各个季节的风貌都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人物活动的空间环境中,哈代还比较喜欢强调空间的重复性,即再现变化了的同一环境,用以对照人物的悲剧命运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以此创造出一个想象成分与现实因素交相混合的空间世界,观照现实世界本身。例如,《还乡》中人物活动的空间严格地限制在方圆不过几里路的爱敦荒原。游苔莎在土堤与韦狄约会,几个月后,她又在这里与克林见面。游苔莎站过的古冢顶,两年半后又是克林讲道所站的地方。《苔丝》中的空间范围相对较广,苔丝四处飘零,不可能像其它小说中的人物那样丝毫不差地返回到原来活动的场所。哈代描写的不是单纯的地理环境的重复,而是苔丝一生的命运与德伯世家的田产的联系。在《无名的裘德》中,裘德在家乡通往克瑞明斯特的里程碑上刻下了他的鸿鹄大志,临死前他又来到了里程碑前,碑上的字迹尚在,可是已经被青苔盖满了。哈代描写的这些空间环境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细小的场所,本来是不易引起读者注意的。可是哈代重复地描写它们,把这些不被人注意的场所在故事空间结构里凸显出来,使得情节曲折有致,层次分明,而且使得读者产生了联想和共鸣。这种描写也具有一定空间的神秘感:人物的命运如同过眼烟云,受着不可知的神秘力量的支配;他们总是鬼使神差地来到决定他们命运变化的地方,无论怎样反抗也无济于事。面对广袤的宇宙空间,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使人心中浮起一抹淡淡的哀愁。
《远离尘嚣》具有荷兰派田园画的特点。《苔丝》中,苔丝所在的村庄马洛特村坐落在布莱克摩谷,而布莱克摩谷是个群山环抱,清幽僻静的地方,如果从山顶俯视下去,人们就会看见一片绿色的原野像地图一样平铺在脚下,金色的阳光灿烂地照在上面。在这个美丽的山谷中,五朔节舞会正在进行。小说的女主人公苔丝走在人群之中,她有两片灵动红艳的嘴唇,一双天真烂漫的大眼睛,头发上扎着一根红绸带,此时,自然界的淡青嫩绿不正象征着未涉人世的苔丝的清新鲜嫩,晶莹无暇和生机勃勃吗?当苔丝和克莱尔逃向梅尔梅尔切斯特,他们实际上已经越过了威塞克斯的边界,这是哈代小说中最早的对威塞克斯的拓宽和延伸。哈代相信威塞克斯已经不能完全代替多塞特——他年轻时所接受的文化已经被维多利亚时代的科学和社会变化所转变,即铁路向乡村的延伸和学校的建立,或者说就是工业化进程的直接影响。裘德住在已经被维多利亚观念现代化了的小村庄,而它已经超出了威塞克斯的范围。《苔丝》开始,她的马“王子”拉着大车去送煤,被代表现代观念的邮车活活碰死。当苔丝看到火车拉着塔尔塞的牛奶去伦敦时,哈代还在强调苔丝和这种现代机器之间的差距。最后克莱尔乘火车去了威塞克斯之外的桑德堡。裘德最后乘火车去探望淑。苔丝一家的凄苦生活无疑从另外一个层面说服了维多利亚时代资本主义向农村逐渐侵蚀的过程,现代机器的使用(如《苔丝》中的打麦机和《无名的裘德》中的火车)无疑说明了现代科技逐渐危及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社会人群走向流动,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向农村空间渗透。
无论是物理还是精神的家园,都最终成为一种缺场。游苔莎的溺水而亡,克莱尔和艾拉白拉从国外的归返,裘德回到基督寺,都说明了在哈代构建的“家园”空间中,无论主人公进入哪一种冒险空间,归属感使得他们不由自主地回到曾经生活过或者梦想过的空间,这是不是哈代怀旧情绪的进一步诠释?这些主人公从一个空间辗转到另外一个空间,而在心灵上他们始终没有摆脱威塞克斯的影响,但是个体的生存,从现代的观念来看,未免染上了“异化感”。从《远离尘嚣》到《无名的裘德》,小说中的空间逐渐被拓宽,被延伸,威塞克斯在想象中成为意识、精神、人的能动性变化的地理载体和构建媒介。
P.S:看一下他的《远离尘嚣》会有助你理解的 ^_^
4.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环境影响人物
情节来自人物
人物决定情节
5. 人物 环境 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小说主题的表现主要是通过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实现的。
小说的主题寓于小说的人物与题材,通过小说的环境背景人物情节了解小说的主题。
6. 言情小说人物环境经典描写
那年夏天,我最后一次的抱你,你好想看透我的心,我在你眼中看到了你的悲伤,我说,明天我就走了,让我最后一次抱你好吗?你留下了一滴泪,走了
7. 小说里面有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还有其他描写都是什么作用啊
小说里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语言,描写情景,描写都是为小说的故事情节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是为了小说的好看
8.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占小说内容的比例是多少
概述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
情节是小说的骨架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人物,称为典型人物.可以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进行描写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故事情节包括(序幕)可有可不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可有
小说有哪三要素
1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3.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或人物,故事,环境(简写)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故事情节的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小说构成要素】是指构成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并显示其基本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小说理论中,构成小说形象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小说的内容因素,包括小说的素材、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一是小说的形式要素,包括小说的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技巧等,在通常情况下,人们又把最能显示小说独特性的人物、情节、环境称为“小说三要素”。
小说中典型人物的解说
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小说中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虚构性”,是小说的本质。“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小说竭力要挖掘的艺术内容,其感觉经验愈是新鲜、细微、独特、准确、深刻,就愈是小说化。“虚构性”与“捕捉人物生活的感觉经验”,是上述要素中最能体现小说性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