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东北黑话”成《闯关东》中经典语言有哪些
字体加粗部分为具体黑话,特强调。其他是整句话及其解释。
比如,“白酒就大葱,一盅顶两盅。”这句被奉为经典台词的歇后语就道出东北和山东两地人的两大饮食特点,
文儿他娘总叫传武“活兽”,就是形容人很“野”、很“倔”、很“拧”,带有“反叛”的意思。还有“孬货”,就是形容人不好,没出息。“虱子不能顶起被单来,蚂蚱也不能穿着我的鞋跑。”(朱开山语)
还有一些土匪的“黑话”。张垛爷说:“我是里口来的(这个地盘的)。老大,看您可不像是这梗子(山头)的。”那人“呸”了一口说:“我浪飞(没入绺子)。”张垛爷说:“爷,给个话。”那人说:“我满转(什么都干),插旗(寻找目标)呢,口渴(没钱),只好别梁子(打劫)。”张垛爷说:“兰头不海(钱不多),我还有活窖(很硬的关系)。”那人站起上下打量张垛爷,一拍腰。张垛爷左手四指,右手三指交叉一揖。
那文说:“我看你是星(冒牌)!”张垛爷说:“楼子(太阳)在上,倒阳切裂(东南西北)任你打听。”那文问:“里码(同道人)?”张垛爷说:“空子(外人)哪敢起垛。”那文说:“山不转水转,报个蔓(姓)吧。”张垛爷说:“跟头(张)。”张垛爷掏出一摞银元,放到那顶狗皮帽子里,说:“请林子后面的几位兄弟搬姜子(喝酒),山串(喝醉)。”
拓展资料
民俗学者曹保明先生著有《土匪》一书。该书根据伪满康德2年1月《临江县志》,对土匪黑话进行了编篡整理,比较全面,现转录如下,供大家把玩、参考。
据《临江县志》载:
碰码——见面。
碰——有交情。
顶——无交情。
滑——走。
蹻——行路。
水——官兵。
项——钱财。
板山——饮酒。
山串——饮醉。
押白——休息。
活窖——有认识人可以里外勾结。
顶天——帽子。
拉线、线头子——侦探。
嘈腹肯腹——吃饭。
开克——打仗。
踢筋——打伤了。
狗子——巡警。
皮子——狗。
风子——马。
水柜——看人票。
跳子——兵。
飞子柴火——子弹。
别梁子——劫路。
放亮子——放火。
压水——设卡。
漂洋子——水饺。
翻张子——饼。
珍珠闪——粳米饭。
马牙敢——玉米饭。
肯海草——吸食鸦片。
东北当年的土匪黑话有多少? 搜狐历史
㈡ 曹保明联系方式
请提供曹保明电话号码
㈢ 曹保明的作品
曹保明出版专集、专著作品目录
1.《东北土匪习俗》1987年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专辑
2.《中国民间教子故事》1985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3. 《猜谜歌》1992年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4. 《问答歌》1993年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5.《宝碗》1986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6.《土匪》1988年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
7.《神牛》1990年山东少年儿童出版社
8.《关东十怪》1990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9.《关东冰雪趣话》1990年古林人民出版社
10.《响马驼龙》1992年时代文艺出版社
11.《关东山传说》1990年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2.《傻妹煮虎》1989年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
13.《民间教子良方》1993年南海出版公司
14.《关东粮行》(与杨子忱)1990年长春出版社
15.《民间教子故事一百篇》1994年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
16.《一个志愿军战士纳经历》(与王国治)1993年时代文艺出版社
17.《戏说伪满妓院》1993年时代文艺出版社
18.《吉林民间故事选萃)(与夏映月)1990年时代文艺出版社
19.《长白山下的民俗与旅游》1995年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东北马贼史》1994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21.《东北木帮史》1995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22.《东北妓院史》1994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23.《东北挖参史》1996年台湾棋铃出版社
24.《东北淘金史》1996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25.《东北渔猎史》1998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26.《东北狩猎史》1998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27.《东北烟麻史》1998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28.《东北店铺史》1998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29.《东北吹鼓扎彩史》1998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31.《神秘的关东奇俗》1994年北京学苑出版社
33.《关东店铺》1998年台湾棋龄出版社
35.《东北土匪考察手记》1998年时代文艺出版社
36.《吉林大网络全书》(民俗语言册)主编1998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30.《中国东北行帮》1992年时代文艺出版社
32.《关东木帮》1992年长春政协文史资料专辑
34.《第二次世界大战收养日本遗孤纪实》1998年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37.《关东文化大辞典》执行编委1995年辽宁教育出版社
38.《中国民俗大全吉林卷》副主编1998年新疆人民出版省内外报刊连载中篇关东民间人物传奇25篇;民俗文化采风手记近百篇;论文12篇
㈣ 请问有没有讲山贼、强盗、盗贼的历史以及演变、生活的书
姚雪垠(1910~1999.4.29)的长篇小说《长夜》
长篇小说《长夜》全书十八万多字,是一部自传性质的带有传奇色彩的小说,
贯穿全书的人物——青年学生陶菊生,就是作者姚雪垠本人。
1924年夏,14岁的姚雪垠抱着军事救国的想法,雄心勃勃地来到洛阳,找到了在吴佩孚军队当兵的大哥姚冠杰,大哥极力反对小弟当兵,并告诉他新兵挨打受骂,生死没有保障,在大哥的建议下,他只好去信阳读书。
同年10月,姚雪垠按照大哥的吩咐来到信阳信义中学读书。不久,军阀混战,吴佩孚的军队败退到信阳,车站四周都挖成战壕。昔日宁静的校园被枪声搅得不得安宁,学校被迫提前放假,让学生们各自回家。姚雪垠和几位同学,还有他二哥姚冠洛结伴同行,几经周折从兵荒马乱的信阳逃了出来。不承想,当走到离家还有一百多公里的泌阳境内时,突然遭遇十几个土匪。 “不许动!动一步老子就毙了你们!”一个土匪大声命令道。同时把子弹顶上枪膛,土匪把他们带的东西抢了过去,然后,他们被押送到一个被烧毁的小村庄,当作“肉票”关在一座房子里。
主管“肉票”的土匪头目瓤子九,出现在他们面前,要这几个学生马上给家中写信,让父母快派人拿钱来赎人。
威逼之下,姚雪垠将写好的信给瓤子九念了一遍,就交给了这个土匪头目。瓤子九吩咐那个给姚雪垠推小土车的将信送往邓县,并向姚家讨雇车钱。从此,姚雪垠和他二哥及同学们,就度日如年地被土匪押在“票房”,等待家中来人。但姚雪垠深知自己家中很穷,不会有钱来赎。因此,他同二哥的命运如何?真有点不寒而栗!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姚雪垠的二哥对姚雪垠说:“这股土匪中,有一个叫王三少的杆子头儿,想要你做干儿子。二哥请你答应此事,不然咱们两个很快就会被杀掉一个!”姚雪垠认真想了一会儿,点头同意了。
姚雪垠被土匪绑架以后的生活,真可以说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的干老子王三少头脚刚走,后脚又冒出一个叫薛二少的头目,也想收他当干儿子......为了使二哥少受打骂,免于一死,姚雪垠又答应了做薛二少的干儿子。
薛二少是农民出身,他不让姚雪垠叫他干爹,只叫他二伯。他和他手下对姚雪垠都很好。这些土匪们几乎没有人叫过姚雪垠的名字,而只叫他娃儿,他们也都再不把他当“票子”看待,更不防范他逃跑。
此时的姚雪垠已由“票子”变成“贼娃”,成了这股杆子中的一员。土匪们去破寨,他跟着助威;土匪烧房子,他去点火;土匪向地主索款和催促人们来赎“票子”,他就伏在小桌或磨盘上代为写信。这期间,他看着这支杆子由小到大,迅速发展,他也看到了杆子内部的矛盾,看到了杆子与地主豪绅之间既对立又勾结的复杂关系,还看见了杆子与各派地方小军阀之间的争斗。所有这些,都大大增加和丰富了他对土匪的感性生活知识。
有一次,当这支杆子被军阀追击时,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姚雪垠不仅不害怕,而且表现得十分勇敢,他随几个土匪最后才退出阵地。这支杆子的“二驾”看见他走在后面,随时都有被流弹打死的危险,便大声命令:“娃儿,快拽着我的马尾巴!”“不要紧!”姚雪垠又惊慌又快活地回答,拽着马尾巴过了河。
还有一次,这支杆子被军阀包围在一座大庙中,姚雪垠冒着枪林弹雨,从围墙内探出头来放鞭炮取笑和恐吓军阀,后来,这股土匪被打散了,他的义父薛二少才派人把他送回邓县家中,这时已是1925年的春天。姚雪垠在土匪窝里整整度过了100天土匪生涯,坏事变成了好事,为他日后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可是在《李自成》里。作者却把当年的“土匪”,美化为“圣人”“伟大领袖”。
推荐这部书,是因为它反映了三十年代的“土匪”生活的真实层面,对于作者五十年后写《李自成》时,对当局的媚态和逢迎,我感到可悲。
电子书http://www.777book.com/xian/2003new/xian/yxy/changye/
㈤ 很多年前的一本老书叫土匪,在哪里有下载。曹保明写的
http://www.google.com.tw/books?id=Cs10AAAAIAAJ&hl=zh-CN 这是地址 !就采纳了吧
㈥ 曹保明的经历
崴嵬的长白山和滔滔的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造就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蕴育了灿烂的地域文化。开基创业,保卫疆土,建设边疆,这是民族民间文化的主要内容形态和特点;只有真正走入民间,走进人的心底,才能真正地获得这种文化。于是,多年来曹保明把自己全身心地融入到“民间”去了。30年来,每到年节他就背上行装走向民间,到一些敬老院和大车站,到一些老年人集中的村屯,那儿是他的落脚点和基地。搜集民间文学不是向人民索取,而是要和劳动群众交知心朋友。他每次出行都是单身孤旅、不惊动任何人,无论对当年的土匪还是妓女,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大爷”、“大娘”,一律献上一份孝敬的礼品并与他们一个锅里吃饭、一个炕上睡觉、一块种地、一块上坟、一块赶集、一块放木排,以一颗赤诚之心得到老人们的信任。他们毫无保留地倾诉着关东久远岁月里的故事,演说着逝去的文化和历史。80年代后期他了解到有一位老大娘,当年从事过改造妓女的工作,而那些妓女从前跟随着长白山早期的开发者、淘金汉、木帮、土匪、马贼、打猎人、挖参人,与他们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彻底了解她就不可能全面深入地挖掘这部分文化。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这个大娘的家,经过再三的解释和恳求,他终于获得了大娘的信任,了解到大量素材,也和这位大娘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和蹂躏,促进了东北行邦和民众集团组织的团结和发展,从马贼、木棒……到抗日联军,队伍杂七杂八,良莠不齐,然而却集中体现了一种团结抵抗外来侵略的精神。曹保明了解到曾经十分活跃和著名的行帮组织——马贼(俗称土匪、响马、胡子)他们凭借北方马的优势,推荐艺高胆大、心狠手辣的认为首领,和抗联战士一起组成秘密的武装集团,与外来民族敌人及内地武装力量抗衡。为了追寻和记录这段逝去的历史,他几乎走遍了东北三省所有的县、村、镇、屯,在逝去的岁月中寻找他们的蛛丝马迹,先后采访了几十股土匪的当事人和后代(最多的每股3万人,最少的只有十几人),记录了近千名马贼的名号,绘制了东北马贼的分布和活动走向图,破译了马贼行话、黑话、隐语,搜集了他们的禁忌习俗、行为规范,对他们在日俄战争、“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中的表现和作用,进行了新的调查、审视和思考。1988年,由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东北土匪》,印数10万册。1994年,台湾又将其列入“历史剪影系列丛书”改名《东北马贼史》再次推出。再版后,国内外反响强烈,各种书刊引用者不下三、四十次。1979年,他在九台县志里发现了一长几乎破碎的证明,上面记载了一个叫“三江好”的土匪英勇抗日而牺牲。他沿着“三江好”当年活动的地区开始搜集。在众人莫衷一是的褒贬中,他花费了大量心血,用事实为这位英雄正了名。1981年5月5日,《长春日报》连载《“三江好”罗明星》的传奇。1986年春天的一个夜晚,两位穿军装的人敲开了他家的门,其中那为50岁左右的同志说:“曹老师,我是‘三讲好’的儿子呀!”说着泪流满面,紧紧抱住了他。另一位同志拿出国家民政部追认罗明星为烈士的证书。原来,罗明星的儿子罗美庭是天津某部队医院的政委,他是拿着曹保明写的故事和县志中的记载作为依据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为父亲领导烈士证书的。
1995年春节,他是在83岁的土非“马贼”小白龙家度过的。盘石县志也曾记载了小白龙不伤害中国人,攻打日本守备队等史实。曹保明曾对此与他交往,写下《世上唯一活着的马贼》。1997年9月,他得知小白龙患重病,急忙赶去看望,之后写出了《东北土匪考察手记》专著。
采风并不都像想象的那么潇洒和浪漫,它包含着艰辛和困苦,还常常会遇到风险,。1987年整个春节他都住再辉南县石棚沟金矿的工棚子里。那时,外面飞雪飘飘,屋里炉火通红。他被把头们的故事迷住了,不知不觉地昏睡过去,原来是红透的炭火产生了一氧化碳,多亏工人们抢救及时,他才捡回一条命。为了写《东北木帮史》,他多次深入长白山,到松花江、鸭绿江上去漂流放排,全面记述老山里伐木的木把生涯,他们的隐语、行话、归宿,以及特有的宗教信奉和采伐习俗,这些木帮文化充分展示了东北久远的开发历史和科技发展史。1994年他从木排上掉进鸭绿江中差点丧命。
有人说,事业是曹保明生命的支点,他连任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吉林省民俗学会秘书长、《民间故事》主编、吉林省三套集成办公室主任。1988年、1991年曾两次获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表彰,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吉林省第四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表彰人员;2000年初又被评为吉林省“世纪艺术金奖”获得者,2000年12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文联文艺家协会第三次中青年委员德艺双馨座谈会上,曹保明《我的道路》的大会发言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
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媒介都对他的研究成果做过报道并邀请他前去讲学。国内外评介文章达三、四十种。然而,他却深深地认识到,受到称赞的应该是创造这些民间文化的劳苦大众,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也创造了人类的文明。他要永远植根于民间,植根于黑土地,辛勤耕耘,做一个黑土文化的拓荒牛。
㈦ 曹保明的获奖
他曾多次获得全国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称号和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8年,他获得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杰出人物”和“感动吉林十大人物”荣誉。[1]
2008年6月,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十大年度杰出人物评选活动结果在北京揭晓,来自吉林的东北民间文化专家曹保明成为唯一一个因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获奖的专家。他说:“我将发动更多的民间志愿者,保护和抢救我们的吉林文化!” 此次评选活动是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举办,旨在通过评选挖掘各行各业中为保护中国文化遗产做出杰出贡献人士的感人事迹,弘扬他们为保护文化遗产而无私奉献的精神。经过评委、央视国际网站等媒体的投票,最后产生30名入围人物。在央视国际网站组织的投票中,吉林省共有300多万网民为曹保明投票,这使他非常感动,在所有入选人物中他的票数最终排在第五位。“感谢吉林人民对我的支持!”曹保明说。
怎样才算是年度杰出人物?曹保明提到了3个“指标”:价值、影响力和责任!40年奔走在青藏高原上抢救西藏文物的叶星生、18年守望中国长城的外国人威廉·林赛……与这些获奖的人物不同的是,曹保明是唯一一个因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获奖的专家。几十年来,他深入到民间,搜集了大量民俗文学创作素材,撰写了反映东北历史的淘金、挖参、渔猎、木帮、土匪等起因、习俗、规律的几十部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