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说天龙八部里的人物和佛教的护法八部天龙是怎么对应的
金庸在释名篇里写道,他乃是以佛教中的天龙八部象征小说中的人物,这八部神道精怪"各有奇特个性和神通,虽是人间之外的众生,却也有尘世的欢喜和悲苦."天龙八部的神道精怪,来源于佛教,佛经中也将其列为八部护法.《楞严经》言 "若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若诸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天龙八部、人与非人,皆遥见彼龙女成佛”。“非人”实形貌似人,而实际不是人的众生。天龙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种神道怪物,因为“天众”及“龙众”最为重要,所以称为“天龙八部”。八部者,一天众,二龙众、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呼罗迦。
天:Deva
“天”是指“神”,包括著名的护法二十诸天中的大梵天、帝释天、四大天王等。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并非至高无上。其寿命终了之后,也是要死的。六道为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天为“六道”之首。天神临死之前有五种征状:衣裳垢腻、头上花萎、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第五个征状或说是“玉子离散”),这就是所谓“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
龙:Naga
“龙众”中的“龙”,和我国的传说中的“龙王”或“龙”大致差不多,不过没有脚,有的大蟒蛇也称。事实上,中国人对龙和龙王的观念,主要是从佛经中来的。佛经中有五龙王、七龙王、八龙王等等名称,古印度人对龙很是尊敬,认为水中主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如西来龙”,那是指从西方来的高僧。古印度人以为下雨是龙从天海中取水而洒下人间。中国人也接受这种说法,历本上注明几龙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
夜叉:Yaksa
“夜叉”是佛经中的一种鬼神,有“夜叉八大将”、“十六大夜叉将”等名词。“夜叉”是本义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轻灵、秘密等意思。“维摩经”注:“什曰:‘夜叉有三种:一、在地,二、在空虚,三、天夜叉也。’”现在我们说到“夜叉”都是指恶鬼。但在佛经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将的任务是“维护众生界”。
乾达婆:Gandharva
“乾达婆”又称为“香神”,是一种不吃酒肉、只寻香气作为滋养的神,是服侍帝释天的专管演唱俗乐的乐神之一,身上发出浓冽的香气,“乾达婆”在梵语中又是“变幻莫测”的意思,魔术师也叫“乾达婆”,海市蜃楼叫做“乾达婆城”。香气和音乐都是缥缈隐约,难以捉摸。
阿修罗:Asrua
“阿修罗”这种神道非常特别,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阿修罗王常常率部和帝释战斗,因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美好食物,帝释有美食而无美女,互相妒忌抢夺,每有恶战,总是打得天翻地覆。我们常称惨遭轰炸、尸横遍地的大战场为“修罗场”,就是由此而来。大战的结果,阿修罗往往打败,上天下地,无处可逃于是化身潜入藕的丝孔之中。阿修罗王性子暴躁、执拗而善妒。
迦楼罗:Garuda
“迦楼罗”是指“金翅鸟神”。这是一种大鸟,翅有种种庄严宝色,头上有一个大瘤,是如意珠,此鸟鸣声悲苦,以龙为食。它每天要吃一个龙及五百条小龙。到它命终时,诸吐毒,无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飞七次,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因为它一生以龙(大毒蛇)为食物,体内积蓄毒气极多,临死时毒发自焚。肉身烧去后只余一心,作纯青琉璃色。
紧那罗: Kinnara
“紧那罗”是歌神,是专门演奏法乐的音乐家。在梵语中为“人非人”之意。他形状和人一样,但头上生一只角,所以称为“人非人”,善于歌舞,是帝释的乐神。
摩呼罗:Mahiraga
“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头。又称作地龙,是佛教神祇的天龙八部之一。该神原本是腹行类,但由于其智力较低而无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摆脱腹行类的命运,脱胎换骨成为神祇。
在佛教中,帝释是众天神的领袖。乔峰虽出身异族、杀人如麻,但保境安民,救天下苍生于水火,此正侠之大者;且天人死前有五哀,乔峰正是哀莫大于心死,故八部之“天”非乔峰莫属。而且很明显是帝释天无疑。帝释天为战神,乔峰的功夫即自不待言。后面我们可以看到,这也同时暗示着阿朱阿紫以及慕容复的身份内涵。
“乾达婆”是服侍帝释的乐神,也是帝释天的伴侣。梵语为“变幻莫测”之意,阿朱精通音律,善易容之术,即“变幻莫测”的影射,人所难辨,且为乔峰(帝释天)生死爱侣,当居此位。
帝释天的歌舞之神为“紧那罗”,亦称“人非人”, 阿紫天生乐观,从不悲天悯人,别人要伤害她,她总能想出各种狠毒的法子让人家吃尽苦头。但太过狠毒却往往遭人讨厌。在阿紫的世界里,只要为了活着,做什么阴险狠毒、不择手段的事都是无所谓。阿紫对所有人都很毒辣,显示出邪恶非人的一面,而后来爱上帝释天的乔峰之后,人性的一面也同样很丰富感人。故知阿紫为“紧那罗”。
回过头我们来研究阿修罗,其特征是“战征之王,制造战斗,男的极丑陋,而女的极美丽,与帝释天几乎是死对头,但屡屡输给帝释”。说慕容复是阿修罗再恰当不过了我想。首先,好战:他老子给他取“复”字就是为了寄予复燕大业的重任。他们住在燕子坞,也在暗示燕国这一信息。为了复燕,慕容父子费尽心思挑起中原大战,制造战争,所有的大矛盾几乎皆由此而起。其次,男丑女美:在有些佛经里的描述为阿修罗有美女而无大财大权,这一点很契合慕容复,他身边有王语嫣却没有一心想要的燕国的王位,富贵荣华。再有,阿修罗常与帝释天作对,但每每输给了帝释天,这一点无非也验证了慕容复的身份,慕容复与乔峰几乎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虽然有时外在的表现却是另一种模式,且不说慕容家引起的乔峰一家的悲剧,理应是不共戴天的仇家才对;至于南慕容北乔峰一说,事实告诉我们,慕容复虽然与乔峰数次为敌,却远远非其对手。
下来我们分析龙,佛经中被称为那迦,顺便提一下游戏魔兽里面的那迦就是源于佛经里的龙。龙为水族蛇属,有剧毒。而在中国文化中,龙则为帝王天子的象征。在佛教中,龙是佛的第二护法,也是最崇尚佛的护法之一。龙应该是段誉。理由如下:第一,段誉刚开始就差不多身染剧毒,后因以毒攻毒而变得百毒不侵;第二,段誉出身龙脉,自幼熟读经书,宅心仁厚、爱民如子,正是一代佛君,正验证龙为天子一说;第三,大理国皇室全然是佛教的拥护者,皇帝最后都会出家为僧,龙即佛的护法,正说明了段誉身为龙族的身份。当然,还有其他相互呼应的证据,在这之后的人物分析中会为大家奉上。
既然知道段誉为龙重之代表,我们可以以此来解析与之相关的迦楼罗的概念的化身。迦楼罗即为金翅鸟,以龙为食,因食龙而积毒过多,毒发后飞到金刚轮山顶上命终,尸体焚化时一龙王降雨救其心脏。很有意思的一点是我上次在讲课中提到的时候,一位同学说认为金翅鸟是鸠摩智,因为鸠本指鸟。我不知道金庸先生会不会这样去想,虽然鸠摩智确实是迦楼罗的化身,原因且听我慢慢道来:首先,以龙为食,有的佛经上称与龙敌对,鸠摩智与天龙寺众大师有很重的过节,而且为练六脉神剑一直在刁难段誉,对大理及天龙寺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即与龙敌对;因为偷学佛学功夫而不能自身化解导致走火入魔(食毒过多,毒发),最后在枯井里的段誉(龙王)相救,得保其命。
然后是夜叉。夜叉佛经中的一种鬼神,其大多为善,面目狰狞,但在中国文化中却常常被认作恶鬼恶人的象征。故我们可以总结夜叉的特点是“恶非恶”。由此可知夜叉所指应该是四大恶人。四大恶人虽然为非作歹,但每个人都曾显示出善良的一面,而且相信大家对他们的身世以及善良都有很深的印象吧。叶二娘对玄慈的情深义重,南海鳄神岳老三的憨直诚实,就是贪淫好色的云中鹤,也有善心救王语嫣的时候。写到这里,忽然发现段延庆和叶二娘的恶其实都源于自己生活的悲剧,在这一点上,对恶的仇恨忽的就变成一种对不幸的怜悯了。四大恶人本身并不邪恶,对比一下马夫人就知道。还有一点可以补充的,夜叉有时被认为是龙的护法,岳老三对段誉很忠顺,最后也是为了保护段誉而死,这也说明了他们夜叉的身份。
最后一个是摩候罗迦了。摩候罗迦智力较低,但正因为其无知,反而能得道挽回前因,摆脱腹行类的命运,脱胎换骨成为神祇。另有经书上说摩候罗迦时常乃是佛祖化身。说起智力低下,那数虚竹排行第一了。珍龙棋局各个高智商的人物都败下阵来,虚竹一大傻帽乱下棋子,反倒转败为胜。其本为一小和尚(低级腹行类),却有很好的因缘摇身变为了逍遥派领导(脱胎换骨变为神祇)。另外一点,跟一位同学讨论时忽然发现的,我相信所有的金庸迷里没有几个人发现这一点的:虚竹为逍遥派教主,亦为灵鹫宫宫主,这一点提供了很大的信息,佛祖所居山称为灵鹫山,那灵鹫山的山长(老大,呵呵)就非佛祖莫属了,虚竹为灵鹫宫宫主,不就在暗示他(摩候罗迦)乃是佛祖的化身吗?
㈡ 主人公好像是和尚还啥知道很多佛教的东西然后再一间寺庙跟佛对决的 谁知道呀
寺庙只有真实与虚假的事。佛绝无恐怖故事,他只有大慈大悲悯众生,协助众生破除无明,离苦得乐,远离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的,请看金刚经或阿含经,或心经吧。一看就知自己最恐怖 :-),不是别人,也不在小说里。
㈢ 有谁知道 道教与佛教 里的全部神话人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佛教:◆三世佛:
佛,全称佛陀。乃是成就正等正觉之大圣者,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按空间分的横三世佛和按时间分的竖三世佛。
◇ 【横三世佛】
● 释迦牟尼佛:娑婆世界﹙现实世界﹚的教主,主管中央娑婆世界。农历四月初八佛诞。
● 阿弥陀佛: 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主管西方极乐世界。农历十一月十七日佛诞。
● 药师佛: 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主管东方净琉璃世界。农历九月三十日佛诞。
◇ 【竖三世佛】
● 过去佛——燃灯古佛。
● 现世佛——释迦牟尼佛。
● 未来佛——弥勒佛。◆三身佛
三身,即法身、报身、应身三种佛身,又叫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身” 除指体貌外,亦有“聚积”之义,即由觉悟和聚积功德而成就佛体。
◇ 法身佛——毗卢遮那佛。代表佛教真理(佛法)凝聚所成的佛身;
◇ 报身佛——卢舍那佛。经过修习得到佛果,享有佛国(净土)之身;
◇ 应身佛﹙又称化身佛﹚——指佛为超度众生、随缘应机而呈现的各种化身。
◆五方佛:◇ 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代表法界体性智。
◇ 东方不动佛﹙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
◇ 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
◇ 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
◇ 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华严三圣
即指华藏世界之三位圣者。
◇ 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
◇ 文殊菩萨
◇ 普贤菩萨
◆西方三圣
即指西方极乐世界之三位圣者。
◇ 阿弥陀佛
◇ 观世音菩萨
◇ 大势至菩萨
◆ 东方三圣
又称“药师三尊”、“琉璃三尊”。指东方琉璃世界之三位圣者。
◇ 药师佛
◇ 日光菩萨
◇ 月光菩萨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者。
◆【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智慧、辩才第一,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 又称妙德,妙首,妙吉祥,农历四月初四诞辰。道场在中国的五台山。是释迦同时代的菩萨,在释迦牟尼成佛时候出家。文殊菩萨出生时有十种瑞相,天降甘露、地涌七珍、庭生莲花,仓变金粟,鸡生凤子,马产祥麟、牛生白犊、光明满室,猪诞龙豚,六牙象现。文殊菩萨是菩萨之母,诸佛之师,对释迦牟尼佛的法化工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释迦僧团帮助也是非常大的。是时佛告诸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若有受持百千亿诸佛名号。若复有称文殊师利菩萨名者。福多于彼。何况称于普见佛名(注:文殊师利成佛之时名为普见)。何以故。彼百千亿那由他佛利益众生。不及文殊师利于一劫中所作饶益。{文殊菩萨的不可思议功德----《大宝积经卷文殊师利授记会》}文殊菩萨于久远劫前已经成佛号龙种上法王。并再成佛为欢喜藏摩尼宝积佛。现在于娑婆世界普度众生趣向佛道,回小向大...普令众生发菩提心...
◆【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万佛之子:“诸佛有长子,其号为普贤。”普贤菩萨辅助释迦佛弘扬佛道,且遍身十方,被称为大行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在发愿偈中非常赞叹普贤菩萨:严净普贤行,满足文殊愿。农历二月二十一诞辰。普贤菩萨称大定大行,与文殊菩萨齐名,修行称为:定慧双修,定指的就是普贤的定。有文殊出现于世,普贤必然会应世,文殊出现于世时会现六牙白象,就是为普贤菩萨准备的。普贤菩萨守护法华经,称十大愿王。普贤菩萨能做大佛事,能修无上供养,能称扬诸佛之功德。虔诚礼拜会获得定力成就行践成就密行成就。。。,在中国还被称为掌司事业与爱情的菩萨。普贤号称如意菩萨。文殊号吉祥。众生常说:吉祥如意。指的就是这两位菩萨。文殊不离普贤,普贤不离文殊。
◆【观世音菩萨】
全称尊号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是我国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农历二月十九诞辰。观自在菩萨能摧恶业,能净地狱,饿鬼,畜生道,能度修罗,能度天人道。宝王经中云其利益众生之福德不在如来之下。是化身最多的菩萨,常于十方世界救苦救难。
◆【大势至菩萨】
又称大精进菩萨。光明智慧第一,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保护众生,免受邪魔所害。农历七月十三日诞辰。金刚手菩萨是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也有说是普贤菩萨的化现。称大富贵大势力。于娑婆世界与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一起摄受念佛之人,让他们归于净土。是念佛获通的精进行菩萨。
◆【日光菩萨】
又作日光遍照菩萨、日曜菩萨。是药师佛国中无量菩萨众的上首菩萨。农历十一月十九日诞辰。
◆【月光菩萨】
又作月净菩萨、月光遍照菩萨。月光菩萨与日光菩萨同为无量无数菩萨众之上首,次补佛处,悉能持药师如来之正法宝藏。农历八月十五诞辰。
◆【弥勒菩萨】
弥勒以修慈心观而闻名,被称为大慈菩萨,创瑜伽学派,是未来佛。农历正月初一诞辰。弥勒号无能胜。未能世成佛时号无能胜佛,是慈心者,无能胜也。勇莫能胜。弥勒菩萨称与世尊做过好几回兄弟。是世尊授记于未来世成佛的一生补处位菩萨。是菩萨中的最高觉位。而且弥勒净土的人寿是八万四千岁,那个时候的国土非常安乐,让人比较向往,女子五百岁嫁人,是一个统一的大佛国,众生善根深厚,八部天龙在那个时候就负责给众生做清洁辅助工作。弥勒只需说法三会。第会度九十二亿众生。主要广说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和利益,他对世尊非常赞叹。
◆【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之功德和所度之众生连文殊菩萨和佛也不能究竟,经云:正使十方诸佛同时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与利益说百千万亿劫犹不能尽。地藏菩萨久发大愿坚固,其愿力之深广诸菩萨所不能及,故称大愿地藏,度六道众生,对三恶道众生是特别悲悯。世尊曾经告诉观世音菩萨要在无佛时代广宣此菩萨之利益和功德。发出“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大誓愿,被称为大愿菩萨。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生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农历七月三十日诞辰。
◆【准提菩萨】
又称准提佛母。准提菩萨是一位感应甚强、对崇敬者至为关怀的大菩萨。福德智慧无量,功德广大、感应至深,满足众生世间、出世间的愿望,无微不至的守护众生。准提菩萨的图像,有二臂、四臂至八十四臂等九种,以十八臂三目者居多。农历四月十一诞辰。
◆【虚空藏菩萨】
此菩萨是十方三世佛第一辅臣,堪受除佛以外的一切人的供养,人称大忍大悲虚空藏。主司菩萨的戒律考试,持戒得戒否,此菩萨一试便知。所以菩萨修行时候要多忆念此菩萨。此菩萨之心咒能令众生得成忍。并能开通他心智,增长记忆力和福德智慧等诸多好处,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得无穷利益,故有此名。
◆【金刚手菩萨】
金刚手菩萨修行十法,具足无量的神通与法力。故称大力大能大喜。专门护持正法幢。在佛说一切如来心秘密身舍利宝箧印塔中,金刚手菩萨示法宝箧印的无量功德与利益世尊开示此塔将于后世末法之时护持正法。手持金刚杵能转动三千大千世界。又名“秘密主”。因手持金刚杵而得名,为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 司大能力,亦称"大力尊",代表诸佛神通大能。金刚手为统摄财宝天王(毗沙门)与财神护法等夜叉部之主尊, 亦为象头王、龙王、阿修罗之部尊。与观音、文殊三尊合为“三族姓尊”。
◆【金刚拳菩萨】
金刚界曼陀罗三十七尊中,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四亲近之一。持结合之德,成就一切之印契,标以拳之三摩耶形。
◆【除盖障菩萨】
又名除一切盖障菩萨、降伏一切障碍菩萨、弃诸阴盖菩萨。以消除一切盖障而著称,盖障即形形色色的烦恼,主要是贪欲、嗔恚、睡眠、掉悔、怀疑五盖。
◆【无尽意菩萨】
又称无尽慧菩萨、无量意菩萨、罗度无尽尊者。为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如来所八大菩萨之一。此菩萨因观一切事象之因缘果报皆为无尽,而发心上求无尽之诸佛功德,下度无尽之众生,故称无尽意菩萨。
◆【药王菩萨】
为施与良药,救治众生身、心两种病苦之菩萨。为阿弥陀佛二十五菩萨之一。
◆【药上菩萨】
与药王菩萨本为兄弟,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施医行善,双双修成菩萨。
◆【救脱菩萨】
此菩萨以救人病苦、脱离灾难而得名。
◆【宝檀华菩萨】
东方净琉璃世界八大菩萨之一。 ◆ 十大弟子
释迦牟尼佛的十个著名门徒。传说他们各有一方面的独特专能。
舍利弗智慧第一 | 目犍连神通第一 | 阿难陀多闻第一 | 优波离持戒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 大迦叶头陀第一 | 富楼那说法第一 | 迦旃延论议第一
罗睺罗密行第一 | 须菩提解空第一
◆ 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是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
骑鹿罗汉︱欢喜罗汉︱举钵罗汉︱托塔罗汉︱静坐罗汉
过江罗汉︱骑象罗汉︱笑狮罗汉︱开心罗汉︱探手罗汉
沉思罗汉︱挖耳罗汉︱布袋罗汉︱芭蕉罗汉︱长眉罗汉
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伏虎罗汉
◆ 十九伽蓝
十九伽蓝神原为十八伽蓝,都是古印度神话中的神祗,后增加了关羽,成为十九伽蓝。伽蓝作为佛教护法神,维护寺院僧事活动的正常开展。
美音︱梵音︱天鼓︱巧妙︱叹美︱广妙︱雷音︱师子音︱妙美
梵响︱人音︱佛奴︱叹德︱广目︱妙眼︱彻听︱ 彻 视 ︱遍视
关羽︱
◆ 二十四诸天
天,作为简称,在佛教中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天界,如六道、十界中的天道、天界。二是指天王。三指是天人,如三善道的天、人、阿修罗。佛教以为天人是有情众生最妙、最善,也是最快乐的去处。只有修习十善业道者才能投生天界,成为天人。作为佛教造像的表现题材的诸天主要是在前述有情众生一类的意义上说的。只不过这些“天人”大都具有非凡的本领。佛教把古代印度神话和其他宗教中的一些神也称为天,并将他们吸纳进来,视为佛教的护法神。原为二十诸天,到了明代,又增入四位天神,则成了二十四诸天。
一大梵天、 二帝释天、 三多闻天王、 四持国天王、
五增长天王、 六广目天王、 七金刚密迹天、 八大自在天、
九散脂大将天、 十大辩才天、 十一大功德天、 十二韦驮天神天、
十三坚牢地神天、十四菩提树神天、 十五鬼子母天、 十六摩利支天、
十七日宫天子天、十八月宫天子天、 十九娑竭龙王天、 二十阎摩罗王天、
二十一紧那罗天、二十二紫微大帝天 二十三东岳大帝天、 二十四雷神天。
◆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又称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二十诸天中的四位天神。四大天王塑像通常分列在佛寺的第一重殿的两侧,天王殿因此得名。
◇【东方持国天王】“持国”意为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身为白色,穿甲胄,手持琵琶,是主乐神,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东胜神州。
◇【南方增长天王】“增长”意为能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身为青色,穿甲胄,手握宝剑,以保护佛法不受侵犯,他负责守护南瞻部洲。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北方多闻天王】“多闻”以福、德知名闻于四方,故名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银鼠。用以制服魔众,护持人民财富。又名施财天。他负责守护北俱芦洲。
◆韦驮菩萨
又名韦驮天,本是婆罗门的天神,后来被佛教吸收为护法诸天之一。在中国寺院通常将之安置在天王殿弥勒菩萨之后,面对着释迦牟尼佛像。形像一般是童子面,身披甲胄,手持金刚杵。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四大金刚
五台山秘魔岩神通广大泼法金刚;
峨眉山淸凉洞法力无量胜至金刚;
须弥山摩耳崖毗卢沙门大力金刚;
昆仑山金雫岭不坏尊王永住金刚。
◆五方揭谛
佛教五方守护大力神。
︱金光揭谛︱银头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摩诃揭谛︱
◆十殿阎王
阎王是梵文的音译,也可称阎罗王 ,或称阎罗大王,也称阎魔王 。十殿阎王是中国佛教所说的十个主管地狱的阎王的总称。分别是:
◇【第一殿秦广王】农历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夭寿生死,统管幽冥吉凶。善人寿终,接引往生。功过两半者,送交第十殿发放,仍投入世间,或男转为女。或女转为男,依业缘分别受报。恶多善少者,押赴殿右高台,名曰孽镜台,令之一望,照见在世之心好坏,随即批解第二殿,发狱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农历三月初一日诞辰,司掌活大地狱,又名剥衣亭寒冰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阳间伤人肢体、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另发入到十六小狱受苦,满期转解第二殿,加刑发狱。
◇【第三殿宋帝王】农历二月初八诞辰,司掌黑绳大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忤逆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受倒吊、挖眼、刮骨之刑,刑满转解第四殿。
◇【第四殿五官王】农历二月十八日诞辰,掌合大地狱,又名剥剹血池地狱,另设十六小地狱,凡世人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另再判以小狱受苦,满日送解第五殿察核。
◇【第五殿阎罗王】农历正月初八日诞辰,前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伸雪,降调此殿。司掌叫唤大地狱,并十六诛心小狱。凡解到此殿者,押赴望乡台,令之闻见世上本家,因罪遭殃各事,随即推入此狱,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狱,钩出其心,掷与蛇食,铡其身首,受苦满日,另发别殿。
◇【第六殿卞城王】农历三月初八日诞辰,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另设十六小狱。忤逆不孝者,被两小鬼用锯分尸。凡世人怨天尤地,对北溺便涕泣者,发入此狱。查所犯事件,亦要受到铁锥打、火烧舌之刑罚。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七殿,再查有无别恶。
◇【第七殿泰山王】农历三月二十七日诞辰,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碓磨肉酱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取骸合药、离人至戚者,发入此狱。再发小狱。受苦满日,转解第八殿,收狱查治。又,凡盗窃、诬告、敲诈、谋财害命者,均将遭受下油锅之刑罚;
◇【第八殿都市王】农历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大热大恼大地狱,又名恼闷锅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在世不孝,使父母翁姑愁闷烦恼者,掷入此狱。再交各小狱加刑,受尽痛苦,解交第十殿,改头换面,永为畜类。
◇【第九殿平等王】农历四月初八日诞辰,司掌丰都城铁网阿鼻地狱,另设十六小狱。凡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者,解到本殿,用空心铜桩,链其手足相抱,煽火焚烧,烫烬心肝,随发阿鼻地狱受刑。直到被害者个个投生,方准提出,解交第十殿发生六道(天道、人道、地道、阿修罗道、地狱道、畜生道)。
◇【第十殿转轮王】 农历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四大部州投生。男女寿夭,富贵贫贱,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凡有作孽极恶之鬼,着令更变卵胎湿化,朝生暮死,罪满之后,再复人生,投胎蛮夷之地。凡发往投生者,先令押交孟婆神,酴忘台下,灌饮迷汤,使忘前生之事。 道教:1.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它们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但此时“三清”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分别为神宝君、天宝君、灵宝君三位大神居住。后来,“三清”才逐渐作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通行代称,而“三清境”亦成为其居住地。
2.四御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具体指: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极长生大帝(主掌人间福寿),勾陈上宫天皇大帝(统御万雷),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执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大地山河之秀)。
3.诸星神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有五曜(五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 此外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宿星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斗姆”作女像,传说她生出了北斗七星,能普垂医治之功。此外,北斗、南斗星君也很受世人崇奉,据《度人经》言,北斗主死,南斗主生,故民间多举办“北斗会”、“南斗会”。在诸星神中,影响较大的还有四方二十八宿星君。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龙形,称青龙;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组成鸟形,称朱雀;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组成虎形,称白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称玄武。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方之神”。
4.三官大帝即天、地、水“三官”,有关其来历说法颇多,或说起源于中国古代宗教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或说起源于五行中金(主生)、土(主成)、水(主化)三气,或以为即尧、舜、禹,等等。“三官”在早期道教中就已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汉末天师道为病人祈祷时需举行“三官手书”仪式,即将病人姓名和服罪之意写于纸上分别送呈天、地、水三官。南北朝时期,“三官”又与“三元”相配而成为“上元天官紫微大帝”、“中元地官清虚大帝”、“下元水官洞阴大帝”。据称,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赫罪、水官能解厄,分别诞生于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各地的人们为了祈福、拔罪和禳灾,多分别在这三个日子举办“上元会”、“中元会”和“下元会”。
5.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似乎是天界最高的神灵,有人以为其乃是由殷商时期最高的天神“帝”或“上帝”发展而来。在早期道教的《真灵位业图》中,有“玉皇道君”和“高上玉皇”之名,但其阶位却并不高,仅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位的第十一及第十九位。宋代,真宗皇帝称其远祖赵玄朗得玉皇之命而降授天书于赵宋,故特上玉皇大帝号曰“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后徽宗又再加封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从而大大提高了玉皇在民间的威望,令玉皇信仰流行开来。道教多将玉皇视为“三清”之下的“四御”之一,以为他是地位仅次于“三清”的“总领宇宙主宰之君”,其职能是“承三清之命,察紫微之庭”,“小事专掌,大事申呈”。每年正月初九玉皇圣诞日,道观和民间多举办“玉皇会”。
6.文昌帝君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被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汉代则专指天上文昌宫的第四星——司命星。其成为道教与民间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乃与蜀中的梓潼神张亚子(又作张恶子或张垩子)有关。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避乱入蜀,曾梦见张亚子显灵,并追封他为左丞相;唐末,唐僖宗为避黄巢之乱入蜀,又亲祀梓潼神,追封张亚子为济顺王。经唐朝皇帝的崇拜,梓潼神张亚子遂由地方神成为天下通祀的大神。宋代,梓潼神又多次得皇帝加封,并因预卜科举功名甚验而甚得读书人信向。元延祐三年(1316年),元仁宗敕封张亚子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并钦定为忠国、孝家、益民、正直之神,至此梓潼神与文昌星神遂合二为一,称文昌帝君。元明以后,各地多建有文昌宫、文昌祠等,人们多于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举行“文昌会”。
以上仅是道教所崇神灵中很小的一部分。实际上,道教崇拜的神灵成千上万,他们多在举行斋醮法会时被恭请莅临,如唐宋时的《道门科范大全集》《道门定制》等道教科仪经典中即收录有大量的道教神名。此外,各路神仙的事迹在道教经典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代的《列仙传》、晋代的《神仙传》以及元代的《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等,俱记有历代神仙得道之事。
附注:道教内没有鸿钧、陆压、镇元子等人,这些都是小说编造的人物。
㈣ 一本跟佛有关的小说
半兽灵魂复
作者: 满袖飞制花
简介:
这个世界长年战争不息,最后被瓜分为巨石岛屿,冰洋海域,枯骨森林,烈火矿坑四大岛屿。总的来说这个世界就叫魔兽世界。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魔兽,所以被称为魔兽世界。巨石岛屿上有这丰富的石头
㈤ 与佛理有关的小说
小说没看到过。不过南怀瑾的书楼主可以去看看。
㈥ 主人公获得传承是与佛和色和火的一本小说
您好
类似于封神的玄幻小说不是很多,所以您还找不到很正常,您要的封神类的小说推荐侠义无双大神的《逍遥拉风神修路》根据大神前面的介绍,这部书最后会有一个各路封神的结局,您可以去华夏天空小说找,在哪里可以找到这部小说,很不错,现在刚开始写,才一百多章,追起来比较有意思,另外真神界限、封妖穿,也不错,真诚回答,万望采纳!
㈦ 求一些多涉及到佛教佛法类的小说
推荐两本书,前期多少都有些都市的内容,见谅……
《朱雀记》作者:猫腻
这是一部以当代方式续写《西游》的玄幻故事。
这是一个城市少年成佛的故事。
一个非著名少年妖怪神仙成长史,一个小红鸟成长过程中减肥的故事……
鄂西山区小城外一个捡荒的少年易天行,自从发现自身的异能之后,“破烂王”摇身一变,从此改写人生路,人间仙界任驰骋,妖魔佛陀即路人,诛仙斩妖,千回百折,终成佛尊。
苦命的二郎神、知节识体的邹蕾蕾、一心减肥的儿子小易朱、莫名其妙的玉帝和道家阴谋、爱穿ARMANI的老猴、怕老鼠的唐僧、背着米奇林书包的弥勒、阴险狡诈的西方血族、柔情似水的嫦娥、忠心耿耿的莫杀,还有奉玉帝之命引诱他的秦梓儿,他们在易天行成佛过程中,或推波助澜,或心怀不轨,或阴谋使坏……
原来长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
原来菩萨是这样练成的。
《佛本是道》作者:梦入神机
封神体系古典仙侠的开山之作,为仙侠类玄幻小说开启出一扇全新的门户。一本将中国古代神话历史与现代修真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经典之作。
本书的最大成功之处是重新架构了中国传统神话体系,开创了“洪荒流”,体系严谨宏大。此书将中国古代佛道体系通俗诠释于书中,并且将佛道两家的神话故事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小时候所看过的一些神话人物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身影。《山海经》、洪荒历史、道教神话、佛教神话、蜀山剑侠、民间传说、修真类等等,应有尽有。
㈧ 列举四部有佛教思想的古典小说
(一)佛教为古典小说提供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
佛教利用大量寓言故事来解释和宣传佛教的教义,其中《百喻经》列举故事近百条,劝喻人们信佛。这部佛教文学作品,文笔朴素简练,故事生动有趣。鲁迅先生曾把它作为历史文学资料进行研究。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百喻经》为我国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内容,对我国后世的文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自元明以来,章回小说逐渐登上新文学舞台,与诗歌分庭抗礼。我国古代小说在体裁结构,故事来源,艺术构思和思想倾向等方面,都受到佛教深刻的影响。
佛教为我国古代神魔志怪小说提供故事素材,启发艺术构思。佛教典籍广取譬喻语言,把教义、佛性,融化在文学形式里,取得形象化的教化效果。佛教典籍的直接流传,打破了中国原有小说题材的束缚,为小说创作开辟了新天地。如千宝的《搜神记》,颜之推的《冤魂记》,集中宣扬了佛教神像的威力和信佛茹素的好处。
佛教对我国古典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和《红楼梦》有很大影响。
《西游记》是在民间流传的唐僧取经故事和有关话本杂剧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浪漫主义的故事小说。书中所记菩提祖师于半夜三更传法给孙悟空,就是从佛典所载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半夜三更传衣钵给六祖慧能大师的传说蜕变而来。《西游记》描述唐僧历经八十一难,与妖魔斗法的故事,是受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述的善才童子五十三参和奇幻多变的《降魔变文》描写舍利弗如何降魔斗法这两本经书的启迪。《西游记》通过孙悟空大闹天空,战胜各种妖魔的故事,塑造了 一个不畏艰险、战胜邪恶的顽强精神的形象。但孙悟空能翻十万八千里的筋斗,却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最后归正,成就正果。这是宣扬佛的威力无比,佛法无边的思想。
《封神榜》叙述商末政治纷乱和周武王伐商的故事。全书有很多佛仙斗法故事描写,其中有的人物塑造直接采用佛典,如哪吒的原型就是佛教四大天王中北方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
《三国演义》描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小说开卷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西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这里渗透着佛教的人生虚幻的思想。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出色的作品,也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文学名著。但是,我们看到作者曹雪芹(包括续作者高鹗)在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上,受到佛教(主要是禅宗)的影响较深。
《红楼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到最末一回“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从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到贾宝玉出家为僧,描述儿女缠绵之情和荣华富贵之乐,但结局是穷困潦倒,分崩离析。全书以梦开始,以梦告终,贯穿着佛教的人生如幻,世事无常,因果报应的思想。
佛教禅宗思想对曹雪芹的影响很大。禅宗的反传统精神,在《红楼梦》中有所反映,如书中有“宝玉悟禅机”,“宝玉妄谈禅”等种种描述。
曹雪芹在禅宗哲理方面,造诣是很深的。在《红楼梦》第二十二回里,黛玉为了测验宝玉的佛学水平,出了一道试题:“宝玉我问你,至贵者宝,至坚者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玉竟不能答,引起黛玉和在场的宝钗一起大笑说;“这样愚蠢,还参禅呢!”过了不久,宝玉听到一个有意义的曲文,自以为对禅机有所领悟,当即写了一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看了认为还未尽善。就续了两句“无立足境,方是干净。”黛玉把宝玉还认为有一个主观存在的立足境,也根本否定了。这一彻底否定,正符合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谓“本来无一物”的根本精神。
此外,我国自元代杂剧表演形式的出现,才有合乐歌,舞蹈科白的正戏剧。元杂剧的取材,有许多直接引入佛教的故事。如郑廷生的《布袋和尚》,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都很著名。明代杂剧《观世音修行香山记》,《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等,也是戏曲中深受佛教影响的例证。
㈨ 求与和尚佛祖之类的爱情小说
你好
你要的资源已上传附件,提问者下载无需财富值
有问题可追问
如资源无误,还请及时采纳
另手机无法显示附件,请用电脑登录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