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唐代以前,有三位古代神医被称为中医三大圣手,他们分别是谁呢
华佗
扁鹊
B. 世界三大小说家分别是谁
已解决问题,请见:http://..com/question/695092.html?fr=qrl3
C. 被称为短篇圣手的作家是
林斤澜。
林斤澜(1923-2009),作家、诗人、评论家。有“短篇圣手”之称,原名林庆澜,曾用名林杰、鲁林杰,浙江温州人。
他15岁起就离家独立生活,1937年在温州中学初中部毕业,因抗日战争爆发,离开学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
曾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参加北京作协的筹建工作。“文革”后任北京作协驻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名誉全委等职。2007年获北京作协“终生成就奖”。
林斤澜一生经历丰富,创作颇丰,曾与汪曾祺并称为“文坛双璧”。2009年4月11日16时46分,被称为“短篇圣手”的著名作家林斤澜因心脏和肺衰竭在同仁医院告别人世,享年86岁。
(3)世界小说三圣手是谁扩展阅读:
随着上世纪80年代《头像》、“矮凳桥风情系列”等当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代表作的问世,林斤澜被文学界誉为“短篇小说圣手”。
他主张小说创作要“无事生非”“空穴来风”(强调小说的虚构性、想象力);“有话则短”“无话则长”(现实中经常存在的就不要说了,因为有新闻等其他文体来说;如果别人常说,我就不说了,要创造);
“以小见大”“小说说小”(强调从小处着眼,强调小说的细节,切入点要小,强调小说艺术的特殊性)。
林斤澜的作品在结构上也非常有匠心。林斤澜在中国短篇小说创作上堪称结构方面的第一高手。
担任《北京文学》主编期间,林斤澜曾在一次创作会上说,短篇小说的结构就像我们吃豆腐丝,只截生活的一段,又把这一段用好刀工切得细细的,再加上各种作料那么一拌,端到桌上就是一道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斤澜
D. 世界三大小说家有谁
莫泊桑,法国复人,生于1850年,卒制于1893年,享年43岁,没有加入跨世纪的作家一族。他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六部长篇小说。人生未至半百,创作量惊人。
契诃夫,俄国人,生于1860年,卒于1904年,享年44岁。他比莫泊桑多活一年,也见到了新世纪。他一生创作大量中、短篇小说,其戏剧创作成就比起小说来毫不逊色。
欧。亨利,美国人,生于1862年,卒于1910年,享年48岁,也没活过半百之年。他一生创作了三百多个短篇和一部长篇。
E. 有本小说最后两个字是圣手是什么小说
最后两个字是圣手的小说有很多啊
比如
天才圣手、都市圣手、神医圣手、妆容圣手、花都圣手、桃花圣手、神兵圣手、
鬼医圣手、花心圣手、高校圣手、调香圣手
F. 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的圣:至圣是谁亚圣是谁七绝圣手是谁
至圣——孔子;亚圣——孟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孔子(公元前551—479年)春秋鲁国曲阜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周灵王二十一年冬十月庚子,他是儒家始祖,最初在鲁国学习,当家臣,后周游列国,到齐国齐大夫昭子家当家臣,他主张仁政,仁德为仁政的根本,治国当用仁德礼仪,不专注重政令刑罚。人伦之道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为他的博学和政治主张所折服,打算任他为大臣,但因众臣反对,他又返回鲁国。四十二岁时,不肯任官,甘居林野讲学。提出“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有弟子三千,通六艺的有七十二人。五十岁时出任中都宰,一年后升为司空,又升为司寇。在齐、鲁“夹谷之会”上任总管会议礼仪的“相”,不久代理宰相,后被排挤,继续在困绝中周游列国。晚年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论语》是弟子们录他的言论集,此书成为中国历代的蒙学典集。他享年七十三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夏四月乙丑,唐追谥文宣王;宋加谥至圣文宣王;元加号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改称至圣先师;清定建文庙,谥号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后改为至圣先师孔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按:车,古文;舆,今字。车又音居,是故,子舆、子车、子居,皆孟子之字也)。华夏族(汉族前称),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王昌龄,宇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擅长七言绝句,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出塞》从写景入手,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同时慨叹守将无能,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当时即名重一时,被称为“诗家夫子王江宁”。因为诗名早著,所以与当时名诗人如李白、孟浩然、高适、岑参、王之涣、王维等交游颇多,交谊很深。其中,他与孟浩然的交游最让人感慨。
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游襄阳,同时寻访著名诗人孟浩然。孟浩然患疽病,当时已经快痊愈了。两人见面后非常高兴,一见如故,孟浩然高兴地以酒助兴,谁知道由于喝酒过多而旧病复发,竟因此而死。与孟浩然这样的第一流的诗人相见,对王昌龄来说,自是一大乐事,可惜与孟浩然一见,竟成永诀,留下了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