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请问小说中环境如何影响人物性格,用外国文学人物举例,请详细论述!谢谢了!
环境描写
小说中环境的含义和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赖以存在,情节赖以展开的社会背景或具体场面.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故事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节的发展走向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须准确地表现他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哈克奈斯》)
1.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景物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文章或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自然也少不了对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第二,渲染,烘托气氛.如契诃夫小说《万卡》有这样一段文字:
繁星布满了整个天空,快活地睒着眼。天河那么清楚地显出来,就好象有人在 过节以前用雪把它擦洗过似的.....
第三,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这类例子很多,不再列举.
第四,有的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三国演义》第16回"智取生辰纲"一节,作者用诗词反复描写和渲染天气炎热.这炎热难耐的天气成为一系列情节发展的推动力――天不热,杨志等人就不会买酒喝,不喝酒麻倒,吴用等人如何得手
2.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在利用环境描写来映衬人物性格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请看作家对主人公奥勃洛摩夫居室的描写:
四壁上,在画幅的周围,花彩似的挂着一簇簇灰尘蓬蓬的蜘蛛网;镜子呢,照不出东西了,倒可以当作记事牌,在灰尘上面记录着什么事情来帮助记忆.地毯都脏污了;一条毛巾忘在沙发上.差不多没有一天早晨不剩有一只头天晚上用了晚餐尚未拿去的,上面有一枚器皿和一块啃光的骨头的盘子,摆在撒满面包渣子的桌子上.
要不是这只盘子,以及倚在床边的一支刚吸完的烟斗和躺在这床上的主人,人们也许以为这间房子是没有人住的――什么东西都这么灰尘蓬蓬,褪了色,绝没有人住着痕迹.不错,书架上放着两三本摊开的书和一张报纸,写字桌上摆着一具墨水台和几支鹅毛笔;可是摊开的那几页已经发黄,蒙了灰尘――显而易见,它们给丢在那里已经很久了;报纸的日期还是去年的;如果把鹅毛笔向墨水里蘸去,说不定就有一只吓慌了的苍蝇嗡嗡地从里面冲飞出来.
奥勃洛摩夫生活于俄国农奴制即将崩溃的时期,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腐朽寄生的贵族地主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典型.懒散怠惰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征,无所事事和沉睡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上面这段描写的典型意义在于,房间的陈设和面貌与主人的性格完全吻合,互为表里.
②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题型及解题技巧
唐山市友谊中学 王淑东
1.故事情节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③ 怎么描写小说中的人物及环境表现人的心理活动
1.小说的定义
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主题思想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情节.
2.小说的分类
按篇幅的长短和容量的大小,分成长篇小说(十几万字以上),中篇小说(三四万到十几万),短篇小说(三四万字)和微型小说.
按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历史小说,科幻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和纪实小说等.
3.小说的特征
①不受时空和真人真事的限制,借助虚构和想象,综合地利用各种艺术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性格.
②有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
③全面展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
二,短篇小说
1.短篇小说的定义
短篇小说是一种人物,情节比较单纯,场景具体,篇幅短小的小说.
短篇小说以反映人生的横截面为其显著的特点,而与长,中篇小说明显地区别开来.它多选取生活中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或侧面作为描写对象,情节单一,场面集中,着重刻画一两个人物.
2.短篇小说的特点
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短篇小说情节单一,内容单纯,篇幅较短,因此它不能展开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和人物,情节关系.
但短篇小说却能以小见大,在较短的篇幅中展示深刻的思想内含."在巍峨灿烂的巨大的纪念碑底的文学之旁,短篇小说也依然有着存在的充足的权利.不但巨细高低,相依为命,也譬如身入大伽篮中,但见全体非常宏丽,眩人眼睛,令观者心神飞越,而细看一雕栏,一画础,虽然细小,所得却更为分明,再以此推及全体,感受遂愈加切实,因此那些终于为人所注重了.""只倾刻间,而仍可借一斑而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鲁迅《三闲集・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
短篇小说这一特点要求作者要做到以下几点:
A.精选典型材料
B.挖掘出小事件中的大道理
C.要含蕴内潜,不须全盘托出.
②情节单纯,人物集中
短篇小说情节单纯,线索清楚,场景简洁,一般抓住一条主线来展开情节,不可植蔓过多."单纯,对短篇小说来说,比长短更重要.短篇小说如果有两三个头绪,可以说是不成功的."
(林斤澜《小说说小》)
也有的短篇小说设计了两条线索,但只能突出一条主线.鲁迅的《药》是一例.
短篇小说人物不宜太多,人物关系也尽量集中.集中力量突出一二人物的性格中的主要特征,不可面面俱到,展示人物性格的全貌.
3.短篇小说的写作要领
①善于感受,精于构思
短篇小说的题材往往比较细琐,是生活中的小事件.这就要求在构思的时候善于抓住核心材料.生活中的一个精彩的故事,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一个美好的画面,深埋于心的一点回忆,情绪,印象触发打动了作者,作者对它产生了深刻的感受和领悟,这些东西往往成为触发构思的核心材料.由此出发,再进一步虚构,开掘生发,由小到大,由点到面,从而进入艺术构思.
截取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是短篇小说构思中的重要一环.短篇小说容量有限,展示的生活面不宜过大,需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要求精心截取人物最具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茅盾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说明一个问题或者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 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 "(《试谈短篇小说》,见《鼓吹集》)
截取生活片断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横切,指截取人物在较短时间里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横断面,情节,画面都很集中.大多数短篇小说都是以这种形式来构思的,比如《一件小事》,《乡场上》,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
一种是直缀,是从较长的时间中,截取人物的几个重要生活片断组接起来,连缀成篇,以展现人物的遭遇和命运.比如莫泊桑的《项链》,老舍的《月牙儿》,鲁迅的《祝福》……
巧妙设置情节
1.情节的含义和意义
所谓情节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或是人物活动的轨迹.
情节是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基础;它是揭示人物与人物关系的依托;它是结构小说形态的重要依据.
2.对小说情节的基本要求
a.真实――情节必须反映符合生活本质的艺术真实,一是要求情节内含的矛盾真实,二是要求细节的真实.
b.完整――有头有尾,连贯完整,有始有终.
c.生动――丰富多采,曲折紧张,扣人心弦.
3.构思,安排情节的艺术手法
第一,紧扣人物,突出性格
情节是人物活动的历史轨迹,不同人物具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因此,在构思情节时,必须充分尊重人物的个性让他自己去选择他特有的故事和情节,不能因情节而扭曲性格.
在众多的故事中,要重点写那些对展示人物性格有利的情节.
第二,一点因由,生发出去
无穷无尽的发展着的事物和现象,各具特点而又互相联系,作家置身其中,感受多端,却往往被其中的某一点吸引,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然后由此一点出发,多方联想,开掘,生发加工,构思出完整的情节.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
第三,综合虚构,优选典型
在大量素材中,作者进行反复选择,沙里淘金,把最有价值的情节优选出来,然后进行改造,加工,补充,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
故事情节的典型化原理与人物典型化的原理是一致的.
塑造人物,突出典型
1.人物在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就是通过对人物及其活动的叙述,描写来表现主题,展开情节,从而感染读者,影响读者.因此,塑造人物是短篇小说的命脉."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沙汀《短篇小说我见》《人民文学》1979年12期)(可以从主题的表现,小说三要素间的关系等方面来讲述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2.人物性格刻画的要求
第一,要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
社会生活中绝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鲜明独特的个性是指人物生动活脱,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是不同于其他任何人的"这一个".不仅要写出人物的外部特征,同时还要展现它的内部世界.
"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恩格斯致斐・拉萨尔的信)
第二,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独具个性的人物性格只有涵概较为广富的社会内容,才具有普遍性,典型性,这样的人物才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第三,性格要作多方面的描写
小说中的人物和任何事物一样是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他带着各种各样的愿望并将它们表现于动作.只有多方面描写人物性格,才能塑造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片面描写人物性格,把人物神化或鬼化,绝无生命力.在多方面描写人物性格时,又需着重表现其性格的主要特点,造成性格的统一和完整性.(可以《孔以已》为例)
第四,性格要有发展
人物性格有依一定的社会条件而演变.小说的人物塑造通常要表现性格的成长和演变,使其主要性格特点显得更清晰.
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的限制和取材的特点,不应强调它描写性格发展的历史过程.但是,它在创造鲜明,丰满的人物性格时,着力表现性格的发展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尤其是截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关键片断来反映人物命运的短篇,常使人物性格有明显的发展.(比如《祝福》中祥林嫂)
3.人物典型化的方法
首先要弄清楚典型性的含义.性格的典型性不是先个性化再概括或反之,而是两者同时进行的过程.在对生活素材进行概括的时候,注意集中富有特征的生动细节.
典型化有两种方法:
一是以真人作模特儿,即以某个生活原型为基础,吸取其他类似的生活素材使人物血肉丰满,个性突出,成为典型人物.柳青说:"由模特儿变成作品里的人物,这就是创作的主要过程."(柳青《创作经验谈》
一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鲁迅说:"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
高尔基说:"假如一个作家能从20个到50个,以至从几百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中每个人身上,把他们最有代表性的阶级特点,习惯,嗜好,姿式信仰和谈吐等等抽取出来,再把它们综合在一个小店铺老板,官吏,工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作家就能用这种手法创造出'典型'来,而这才是艺术."(高尔基《谈谈我是怎样学习写作》)
刻画人物形象的具体方法有很多,下面介绍的是其中的一些:
对比法:也称对照法.通过人物与人物的对比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地突现出来.比如,《一件小事》中"我"和车夫的对比.还有下面的材料:
故事影片《红色娘子军》描写琼花和红莲结伴去参加娘子军,做的是同一件事,但在怎么做上显示了不同性格.这里,作者在性格的对比中为我们作了精确的个性描写,值得我们学习.
吴琼花是南霸天的女奴,面对着南霸天的皮鞭和水牢,她的回答是"跑!看不住就跑!"红莲也不满非人的生活,但她并不象琼花那样,而是很有心计地选择公公婆婆进城烧香的时机,并且还用腰带布包头,女扮男装,然后出逃.同样是逃跑,不同性格特点的人,就有不同的逃跑方式.
烘云托月法:多方映衬,烘托以突出主要人物,即所谓"众星捧月","绿叶衬红花"的手法.金圣叹评《西厢记》:"欲画月也,月不可画,因而画云.画云者,意不在云也.意不在云者,意固在月也."
铺垫法:先作人物,事物,景物描写以衬托出主要人物.这种手法多用于描写尚未出场的主要人物或重要人物.《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一节,先写琴师不凡的演技和黑妞的美妙歌喉,为白妞的出场和表演做好铺垫.
转折法:描写特定环境中人物性格由一面突然转向另一面,以揭示人物的本性真情.如契诃夫《变色龙》中的主人公.
渲染法:用环境气氛的渲染来代替正面描写以突出中心人物.《三国演义》第五回"关公温酒斩华雄"
夸张法:把人物性格的某些特征加以夸张,放大,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如《三国演义》中张飞喝断当阳桥
反复法:显现人物性格的细节多次出现以突出人物形象的某一特征.如《风波》中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
梦幻法:用梦境,幻觉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如《红楼梦》中多处梦境.
环境描写
小说中环境的含义和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是指作品中所描写的人物赖以存在,情节赖以展开的社会背景或具体场面.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两个方面.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故事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因此,人物的性格或情节的发展走向必然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性格,必须准确地表现他所赖以存在的环境.恩格斯说:"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致玛・哈克奈斯》)
自然环境的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就是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自然景物也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文章或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自然也少不了对景物的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第一,为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
第二,渲染,烘托气氛.如鲁迅小说《药》的末尾有这样一段文字:
微风早已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第三,抒发或寄托作者和人物的感情.这类例子很多,不再列举.
第四,有的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如《三国演义》第16回"智取生辰纲"一节,作者用诗词反复描写和渲染天气炎热.这炎热难耐的天气成为一系列情节发展的推动力――天不热,杨志等人就不会买酒喝,不喝酒麻倒,吴用等人如何得手
自然环境描写的两种方式
作者告知和人物去看,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必须服务于人物性格的刻画,不能使它作为纯客观的景象使之游离于人物或情节之外.
会环境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社会环境的描写,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社会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社会环境比自然环境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提供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而且对人物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重要的影响,使人物的性格和作品的主题富有时代感.
社会环境描写的方法
社会环境的描写,一般以两种方式展开:一是通过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情景的展示,为人物活动提供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古华的小说《芙蓉镇》开头有这样一段描写:
芙蓉镇街面不大,十几家铺子,几十户住家仅仅夹着一条青石街.铺子和铺子是那样的挤密,以至一家煮狗肉,满街闻香气,以至谁家娃儿跌交碰脱牙,打了碗,街坊邻里心中都有数……不是逢圩的日子,街两边的住户还会从各自的阁楼上朝街对面的阁楼搭长竹竿,晾晒一应布物,衣衫裤子,裙子被子.
这里对一个古老,偏僻的乡镇风貌,人们的生活风俗进行了描绘,给下一步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典型而真实的社会环境.
二是通过对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的陈设,格局,色调的描绘,来烘托人物的秉性,气质和志趣爱好.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的描写,就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那夹路的翠竹,满地的苍苔,还有那垂地的湘帘,都笼罩在"悄无人声"的寂静中."一缕幽香从碧纱窗中暗暗透出"……这幅抒情诗似的工笔画,与林黛玉高洁的心灵及悲凄的人生境遇相吻合.这种环境,只有林黛玉可以当之.
俄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冈察洛夫的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在利用环境描写来映衬人物性格方面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请看作家对主人公奥勃洛摩夫居室的描写:
四壁上,在画幅的周围,花彩似的挂着一簇簇灰尘蓬蓬的蜘蛛网;镜子呢,照不出东西了,倒可以当作记事牌,在灰尘上面记录着什么事情来帮助记忆.地毯都脏污了;一条毛巾忘在沙发上.差不多没有一天早晨不剩有一只头天晚上用了晚餐尚未拿去的,上面有一枚器皿和一块啃光的骨头的盘子,摆在撒满面包渣子的桌子上.
要不是这只盘子,以及倚在床边的一支刚吸完的烟斗和躺在这床上的主人,人们也许以为这间房子是没有人住的――什么东西都这么灰尘蓬蓬,褪了色,绝没有人住着痕迹.不错,书架上放着两三本摊开的书和一张报纸,写字桌上摆着一具墨水台和几支鹅毛笔;可是摊开的那几页已经发黄,蒙了灰尘――显而易见,它们给丢在那里已经很久了;报纸的日期还是去年的;如果把鹅毛笔向墨水里蘸去,说不定就有一只吓慌了的苍蝇嗡嗡地从里面冲飞出来.
奥勃洛摩夫生活于俄国农奴制即将崩溃的时期,是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腐朽寄生的贵族地主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典型.懒散怠惰是他性格的基本特征,无所事事和沉睡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上面这段描写的典型意义在于,房间的陈设和面貌与主人的性格完全吻合,互为表里.
丰富艺术细节
一细节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细节描写是对富有表现力的细小事物的描写.细节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构成环境的最基本单位,是记叙性文体的最小结构单位,一篇叙事性文章或一部叙事性文学作品就是由大大小小的一系列细节连缀而成的."创作就是把若干细节结成或大或小有完美形式的整体."(高尔基)
需要指出的是,细节描写不是对所有细节的描写.任何事件或场景都有许多的细节,这些细节有的反映了事物的本质,是富有特征的;有的细节是一般的,与事物的本质相距较远.在进行场面描述时,要有所选择,把具有特征性的细节写进去,把一般的细节摒弃掉.这就要求,观察时应该着力把握反映事物的特征的细节,尽力写出事物的灵魂和精髓.
真实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没有精湛的细节描写,就不可能有生动的艺术形象,作品就没有感染力.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细节是艺术的试金石.
有人把小说的情节和细节进行比较,认为"细节仿佛作家的财宝,情节则好比他们手中的玩具.比较成熟的作家大多不甚在意情节的保密,有的在动笔之前要向别人讲述自己编织的情节,以听取意见,求得改进.但对新颖而典型的细节,无论是苦苦搜寻得来不易,还是偶然巧遇不费功夫,它们总要珍藏起来,秘不示人."(崔道怡:《小说创作十二讲》)由此可看出细节在写作中的特殊价值.
二细节描写的要求
1.真实
细节的真实是指反映现实生活本质,人物性格的艺术真实,并不要求一定要合乎生活的真实.首先,细节要合乎时代的规定性,合乎这一时代里一般人的自然能力和社会属性;其次,要合乎具体生活环境的规定性,合乎在这一环境里矛盾冲突的特殊性;再次,要合乎人物性格的规定性,合乎人物性格与其所处具体生活环境的一致性.简言之,细节的真实,就是要合乎人情事理.
真实的细节描写,使读者如临其境,如历其事,如见其人,而虚假的细节则会使读者大伤胃口.巴尔扎克说:"当我们在看书时,每碰到一个不正确的细节,真实感就向我们叫着:'这是不能相信的!'如果这种感觉叫得次数太多,并且向大家叫,这本书现在和将来都不会有任何价值了."
2.准确
细节的准确性是指细节要恰如其分地展现出人物或事件的情状,准确性是真实的基础.高晓声的小说《陈奂生进城》中,就有一些真实的,给人深刻印象的细节:陈奂生进城卖油绳,病倒在车站候车室中,被县委书记送进标准不低的招待所住了一夜.第二天醒来后,房间中豪华的陈设使他惊恐无措,躺在床上怕弄脏了被子,"不由自主地立刻在被窝里缩成一团";怕弄脏了地板,"把鞋子拎在手里,光着脚跑出去";沙发"不敢坐,怕压瘪了弹不饱".可是,当他付了五元钱的住宿费后,完全改变了模样:大摇大摆地走进房间,故意三番五次地直起身子向弹簧椅子上猛坐,用枕巾擦脸.这些细节生动地写出了陈奂生这位生活俭朴的农民,对城市高级招待所一夜就花掉一个社员七天才能赚到的五元钱的不满和抗议,以一个农民特有的方式,以带有破坏性的报复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细节,就准确地将陈奂生在特定情境中的表现活灵活现地描画出来.
3.典型
典型细节是指那些能够一以当十,逼真而深刻地反映出人物或事物的情貌,展示其本质的细节.只有典型的细节才坎称艺术细节,赋形象以丰满的血肉,使形象永保其艺术魅力.细节是否典型,主要看它表现人物性格具有多大功能.典型细节,就是"这一个"人物在内心,外形,语言和行动等方面最突出最有力的具体特征.
《聊斋志异・镜听》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郑氏兄弟都是文士,哥哥早得功名,父母喜欢哥哥并及其夫人.弟弟尚无功名,父母厌恶他及其夫人.一天,正是兄弟俩人闱战归来的盛暑季节,妯娌两人都在厨中做饭.突然有报子报哥哥高中,婆婆就来到厨房对嫂子说:"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弟媳一边干活一边流泪.这时又有人报弟弟也高中,他夫人不等婆婆招呼,便把饼杖扔在一边站起来,说:"侬也凉凉去!"在这个看似平常的生活细节中,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揭示了封建社会中"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的炎凉世态.
细节应该富有典型性,但不能要求所有的细节都具有典型性,作品中只用于从属叙述,一般过场,交代性的细节,就可以没有典型性.
④ 什么是典型环境里的典型人物
典型人物,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塑造的具有(有代表性的人物)典型性的人物形象。指那些具有鲜明特点的个性,同时又能反映出特定社会生活的普遍性,揭示出社会关系发展的某些规律性和本质方面的人物形象。
典型人物性格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表现为非常复杂的状况,究竟哪种性格成分会成为人物的共性,一方面受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所制约,另一方面又受到作家创作意图的影响,只有直接体现着时代的特色和要求,又引起作者特别注意,
并被用以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的态度和看法的性格成分,才能成为典型性格中反映某些社会本质的东西。因此,典型人物的共性一般都带有阶级性,而且带有某一时代、民族、地域、阶层的人物所共有的属性。
(4)小说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扩展阅读
在文学作品中,即使是同一历史时期、同一社会环境、同一题材类型,其所描写的典型环境也各不相同,就是在同一部作品当中,每一个典型人物也都处在各自不同的、具体独特的典型环境之中。
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典型性,只有在典型环境中才能得以最深刻、最充分的揭示,而环境的典型性也只有通过人物典型性格的发展变化才能最完美地表现出来。这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又是通过典型情节的展开而表现出来的。
⑤ 如何评析小说中的历史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和赏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描写入手。
(1)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
①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肖像描写它的作用不只是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更好的以“形”传“神”。
例如《故乡》中对闰土的描写:“十一二岁,紫色圆脸,项带银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这写出的是一个活泼、勇敢、英俊的少年。而中年闰土却变成:
“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只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这是一个饱经忧患、历经沧桑,已变得麻木迟钝而又非常自卑的人了。小说通过对闰土的肖像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性格的巨大变化,从而揭示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给人民造成了苦难。
②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小说《守财奴》中有几处个性化语言描写,如“咱们中间可有些小小的事情办一办。对不对,克罗旭?”“是呀,是呀,小乖乖。我不能让事情搁在那儿牵肠挂肚。你总不至于要我受罪吧。”“„„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台弥撒给谁都可了!„„”“克罗旭,你这些话保险没有错吗?可以对一个孩子说吗?”句句话语,把一个贪欲十足的守财奴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③通过动作行为刻画人物形象。
例如:小说《守财奴》中“抢梳妆匣”一处动作描写:“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纵”一“扑”写得生动极了,使人如见其形,如窥其灵魂,把一个金钱狂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
(2)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他人的言行,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贾宝玉的形象刻画,就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
林黛玉从王夫人口得知贾宝玉是一个孽胎祸根,是一个混世魔王;从母亲口中得知贾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结果一见,却是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这些侧面描写的目的是欲扬先抑,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林黛玉对贾宝玉的认同感。
2、从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入手。
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阅读小说,
既要紧紧抓住人物某个动作或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小说情节的曲折跌宕。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应该说正是这高度浓缩的故事情节凸显了人物形象。
例如小小说《同意》:秘书送进一份文件。王厂长像往常一样拿起笔轻松熟练地在上面写下“同意”二字。突然,他睁大了眼睛,笔从他无力的手中滑到了办公桌上。第二天,他离开了他熟悉的办公室。这篇小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却把一个只知“同意”的糊涂厂长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从而讽刺了社会上一部分官员不分具体事件,只知道动用手中的权力,结果输得一塌糊涂的形象。由此可见,小小说的故事情节常常是以小见大,以微见著,所以阅读时,必须透过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3、从分析小说的环境入手。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小说的环境描写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外,还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例如孙梨《荷花淀》开篇水生嫂“月下编席”那段环境描写,景色被渲染得很有诗意:“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描写很有诗意,它使人物犹如仙子,与明月、清风、银白的水、透明的雾以及清清的荷香,共同构成了妙不可言的诗的境界;同时,这景色又与具有着人情美的人物交相呼应,彼此映衬,有力地烘托出了人物的心灵美。
在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中,人物形象是最主要的要素。阅读小说时,只有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⑥ 经典小说中的经典人物性格特征
凤囚凰 容止 表面温存如玉的翩翩少年 实质腹黑的万年总攻
花千骨 花千骨 “白子画(男主)你不知在你转身错落的一瞬间,我早已万劫不复”“我不相信幸福,但我只相信你”爱男主成痴,干净的女子
⑦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其中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最为关键的。人物的描写可以通
肖像复描写是揭示人物制性格特征,展示人物精神世界的重要手段之一。《围城》的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外貌特征,以传神的笔法描绘出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肖像。如“孙小姐长圆脸,旧象牙色的罐颊上微有雀*斑,两眼分得太开,使她常带着惊异的表情;打扮甚为素净,怕生得一句话都不敢讲,脸上滚滚不断的红晕。”对孙的外貌来了个轻微的讽刺,大概是表明孙柔嘉脸皮薄,没有经过世面吧,还有点小家子气的意思,看来她一出场就处于不利的位置上。再如“陆子潇教授鼻子短而阔,仿佛原来笔直下来的趋势,给人迎鼻打了一拳,阻止了前进,这鼻孔后退不迭,向两旁横溢。”对陆子潇的油头粉面、俗不可耐的形象特征的勾勒,极为生动形象。 ⑧ 小说的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中的哪一个
人物 与小说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完结小说过度沉溺在线阅读
浏览:234
仙君重生都市纨绔的小说
浏览:547
现代小说和古代小说哪个好写
浏览:922
玄幻校园魔法小说完结小说
浏览:987
武松与藩金莲小说作者孤独书童
浏览:16
大叔个个不好惹小说全文阅读
浏览:479
手机写小说阅读器
浏览:444
主角叫风忍的小说
浏览:891
雪狼小说马兰花TxT
浏览:936
离婚男主是甜宠小说排行榜
浏览:711
薄荷小说网
浏览:907
重生到开心鬼世界的小说
浏览:829
玄幻小说的校服
浏览:222
求经典重生小说完本小说
浏览:801
写历史武侠小说
浏览:929
天工天工TXT小说下载
浏览:918
单纯女主综漫小说
浏览:582
赤赫血物语小说结局
浏览:573
小说王者归来主人公陈阳
浏览:912
总裁的契约妻有声小说
浏览: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