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隋唐演义的主要人物表
(以出现的先后为序)
杨坚 北周武将,杨忠长子,袭父职隋公,后篡周立隋,称隋文帝。
杨广 杨坚次子,封晋王,后杀兄弑父,称隋炀帝。
宇文述 隋寿州刺史,后为兵部尚书。
李靖 字药师,三原人氏,极善兵法,被秦王李世民拜为行军大元帅。后封卫国公。
李渊 隋封唐公,太原留守,后起兵反隋,称唐帝,即唐高祖。
秦琼 字叔宝,山东历城人,北齐大将秦彝之后,初为隋齐州捕快、齐州折冲都尉,投唐后封右武卫大将军,封护国公。
王伯当 隋时名公,后随李密起兵反隋。
单雄信 名通,潞州二贤庄主,后为王世充女婿。
柴绍 字嗣昌,汾州好汉,后为李渊女婿。
李密 字玄逮,世袭蒲山郡公,后与翟让起兵反隋,又杀翟自代,称魏王。
魏徵 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初为道士,长于韬略,被李密拜为元帅府文学参军纪室。拔店后为太子洗马;太宗时为谏议大夫,封郑国公。
来护儿 隋山东行台总管,左翊卫大将军。
罗成 北周重臣罗艺之子,善骑射。
齐国远 少华山强人,后投唐。
李如辉 少华山强人,后投唐。
尤俊达 名通,兖州东阿县武南村豪杰,投唐后封左统军。
程咬金 字知节,山东好汉,随尤俊达聚义,后投唐。
窦建德 贝州好汉,后起兵反隋,称夏王。
窦线娘 窦建德女儿,封夏勇安公主。后为唐太后收为侄女,后嫁罗成。
朱贵儿 隋炀帝妃子。
徐世勣 字懋功,瓦岗聚义,极善谋略,投唐后封左武卫大将军,封英公,赐名李勣。
罗士信 秦琼义弟,善武功,投唐后封马军总管,后阵亡。
杨义臣 隋太仆,行军都总管,后隐迹濮州。
虞世基 隋翰林学士,内侍郎。
王当仁 王伯当族弟,绿林好汉。
翟让 瓦岗寨主,后为李密所杀。
尉迟恭 字敬德,刘武周部大将,投唐后,封左府统将军。
徐义扶 魏主狱官,后被李渊拜为上大夫。
王世充 反隋称郑王,后为李渊所灭。
秦怀玉 秦琼之子,后封为殿前侍卫右千牛。
李世民 李渊之次子,隋封秦王。后被李渊立为太子,承帝位为唐太宗。
武媚娘 太宗时入宫为才人,高宗时封昭仪,立为后,后改唐为周,称则天皇帝。
武三思 媚娘侄。先与武后通,后与韦后通。
李治 李世民之子,封晋王,立为太子后,继帝位为唐高宗。
薛怀义 俗名冯小宝,后为白马寺主,与武后通,封鄂国公。
太平公主 武后女。助临淄王平除韦党。
韦后 中宗皇后。后鸩中宗,临朝听政。
李隆基 中宗时纣临淄王,因平除韦党,被睿宗进封平王,后继帝位为唐玄宗。
姚崇 唐相。
宋璟 唐相。
杨贵妃 本名玉环,入宫为寿王妃,玄宗纳为贵妃。
江采苹 玄宗妃子,因喜梅,被赐称梅妃。
高力士 后宫内侍。后为太尉。
杨国忠 本名钊,玄宗赐名国忠,杨妃堂兄。由监察御史升侍御史,后为右相,权倾内外。
安禄山 营州都督、平卢兵马使,与杨妃通,升为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后谋反,国号燕,称雄武皇帝。
秦国模、秦国桢 秦琼玄孙,同第状元,同授翰林承旨。
李林甫 唐宗室,礼部尚书、右相,权势极盛。
郭子仪 初为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后任朔方节度使,升兵部尚书,封汾阳王。
哥舒翰 陇西节度使。后兵败迫降、被杀。
严庄 安禄山大将,后谋杀安禄山。
南霁云 魏州好汉,后为张巡大将。
许远 睢阳太守。
张巡 雍邱防御使、河南节度副使。
雷万春 涿州人,后为张巡大将。
颜真卿 字清臣,临沂人,平原郡守,加河北采访使。
李光弼 河东节度使,后为户部尚书,北留郡留守并同平章事,又加封太尉中书令。
史思明 安禄山大将,后继安而再乱。
李辅国 唐宦官。肃宗时任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专权用事后为兵部尚书。
注:隋唐演义评书中的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杨林、魏文通、尚师徒、新文礼等人物出自清代小说《说唐传》,褚人获《隋唐演义》原著并无此类虚构人物。
Ⅱ 隋唐的人物
隋唐英雄十八杰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为头一条好汉;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以后瓦岗山头号猛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第五杰: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第六杰: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曾经大战过宇文成都;
第七杰:少保罗成,又叫罗神枪,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
第八杰: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第九杰:靠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老当益壮;
第十杰: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第十一杰:呼罗国王,胯下青鬃马,掌中单锤,乃突厥第一战将;
第十二杰: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第十三杰: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跨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虎头锫棱金装锏,擅使一把虎头造金枪;
第十四杰:皂袍大将尉迟恭,武艺和秦琼不分上下,胯下一匹乌骓马,掌中单鞭,擅使丈八蛇矛枪;
第十五杰:赤发灵官单雄信,单二员外,江湖总瓢把子,胯下枣红马,掌中一把金钉枣阳槊,是未来瓦岗五虎上将的头一员;
第十六杰:银枪将苏定芳,胯下银龙马,掌中亮银枪。连罗成都死在了他的手上;
第十七杰:勇三郎王伯当,胯下黄斑马,掌中花枪,一上战场就玩命;
第十八杰:大刀王君可,胯下一匹赤兔马,掌中青龙郾月刀,真好比关公在世。这是十八条好汉
四猛:
1.罗士信
2.来护儿
3.新文礼
4.王伯超
十绝(见《瓦岗英雄》):
秦琼交友、程咬金头三斧、徐茂公足智多谋、罗成花枪和狠毒、姜松神枪、王伯党忠于李密、单雄信忠君不变节、谢映登神射、尚师徒四宝、侯君集轻身功夫,
Ⅲ 《隋唐》中有哪些英雄人物,介绍一下
隋唐时期,江湖纷争,英雄辈出。《隋唐英雄》是历代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的古装传奇、情感、战争大剧,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隋唐时代变迁、社会更迭的历史画卷。全剧从隋朝建立开始,一直到隋的衰亡,李世民登上帝位,开创贞观之治为终。通过隋唐宫廷戏,李渊、李世民为首的贵族英雄和瓦岗寨、李密、王世充等为代表的草莽英雄的战争戏、爱情戏三线交叉展开叙述。其中的爱情戏是一大亮点,《隋唐英雄》充分展现了独孤皇后、萧皇后、张丽华、宣华夫人陈慧儿、如意公主、黑夫人、白夫人、长孙皇后、红拂女等众多女性的魅力与风采,作为男女爱情的主要人物容纳其中,使全剧更加生动传奇。《隋唐英雄》也重现了隋文帝、隋炀帝、李世民等各路君王豪杰荡气回肠的一生。张卫健饰演的程咬金更为本剧添加了许多的喜剧成分,观众十分赞赏。
众英雄一起歃血为盟,共襄盛举。而以秦琼、罗成、程咬金、单雄信、尉迟恭隋唐五虎为另一主线,穿插进少林寺十八武僧等,追随李世民扫平朱灿、孟海公、王世充等十八路反王的宏大战争场面将是本剧的另一大看点。本剧将合理运用大事件与小细节相结合的手法多方面、多角度地重现英雄争霸,斗智斗勇的经典场面。
角色介绍
赵文瑄 饰演 隋炀帝(杨广),隋朝第二代皇帝,在位期间开运河,加强南北沟通;创科举,从此人们通过考试进入官场;营建东都洛阳,加强东西交流,并奠定隋唐两京制。把隋朝推往极盛,被尊称为“圣人可汗”,是一个极具眼光的战略家,不输历史上任何一位“千古一帝”。但过于滥用民力而最终把隋朝推向灭亡,自己也被宇文化及杀死。功绩对于他,与其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如说是“罪在当代,利在千秋”。
蒲巴甲 饰演 秦琼
蒲巴甲 饰演 秦琼(?—638年),字叔宝,汉族,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张睿 饰演 罗成
张睿 饰演 罗成是隋唐故事中的人物。他在隋唐十八杰中列第七,十六杰列第八,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都是第七条好汉。在清初褚人获的讲史小说《隋唐演义》中,也虚构了罗成罗公子,是燕山罗艺的儿子,秦琼的表弟,精通枪法,在《兴唐全传》胯下闪电白龙驹、手中五钩神飞枪。他家的罗春,在《说唐》是老家人,在曲艺评书《兴唐》、《隋唐》、《瓦岗英雄》罗春与罗松都是罗成的兄弟。
张卫健 饰演 程咬金
张卫健 饰演 程知节(589—665),字义贞,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汉族,济州东阿斑鸠店人。 唐朝开国名将,封卢国公张卫健饰演,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历代小说演义等多有描写(小说中惯称“程咬金”),主要描写程咬金为了生活,被迫劫道,后与十八条好汉聚义瓦岗寨,反抗暴隋的故事。演义中,程咬金个性鲜明,以“三板斧”的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
赵帅 饰演 尉迟恭
赵帅 饰演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陈冲饰演文献皇后独孤伽罗
陈冲饰演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3年—602年),隋朝云中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 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皇后。独孤氏好读书,通达古今,是杨坚称帝的积极支持者,西元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封为皇后。独孤氏性妒忌,不设三妃,其时多为文帝筹策,干预朝政,看法与文帝不谋而合,宫中称为“二圣”。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泰陵。
刘晓庆 饰演 萧皇后
刘晓庆 饰演 萧皇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梁朝昭明太子萧统曾孙女,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张皇后。萧皇后出生于二月的后梁国都江陵,因江南风俗认为二月出生的子女实为不吉,便由萧岿的堂弟萧岌收养,萧岌过世后,辗转由舅父张轲收养。由于张轲家境贫寒,因此本贵为公主的萧氏亦随之操劳农务。被选入宫,为隋炀帝的皇后。逝世于贞观21年。
蓝燕饰演陈慧儿
蓝燕饰演陈慧儿(陈惠儿),原是南陈朝宁远公主,陈后主之妹。蓝燕饰演女主角陈惠儿陈宣帝陈顼第十四女,母施姬。同母兄临贺王陈叔敖,沅陵王陈叔兴。后隋文帝封其为宣华夫人。是典型的江南美女,活泼善良,医术超群,集美貌智慧于一身。
孙耀琦饰演 如意公主
孙耀琦饰演 如意公主, 如意不但贵为皇家公主,而且样貌美丽可爱 她身边总是不乏追求者。其中更是有两位重量级英雄帅哥同时对她一往情深。说起戏中的感情戏的部分,孙耀琦表示:尽管如意身边有两个死心塌地的追求者,但是她只倾心于其中之一。可没想到另外一位虽然明知无望,并且还遭遇过大喜之日被新娘如意逃婚的尴尬,却始终痴心不改,最后更是不惜以死相报。自己荧屏上的这第一段三角恋很有点儿惊天地泣鬼神的意思。
余少群 饰演 唐太宗李世民
余少群 饰演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祖籍赵郡隆庆(今邢台市隆尧县)。唐朝建立初期,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他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张晓晨饰演 宇文成都
张晓晨饰演 宇文成都是宇文世家的晚辈,但却是一位侠肝义胆的真男儿,他深爱着隋炀帝杨广的女儿如意公主,可惜天意弄人,如意却独爱李世民,在宇文成都与如意洞房花烛的当晚逃离宇文成都府。最终宇文成都被李世民的四弟李元霸结束生命,走完他悲壮却侠义的一生。
乔振宇饰演李建成
乔振宇饰演李建成,是李渊的大儿子。一心想获得王位,虽然身边女人无数,但是能真正打动他的心的,却是一个侠女。本想借着女人的权势顺利登基,谁知最终也疏忽在女人身上。
陈晓雪饰演秦玉儿
陈晓雪饰演秦玉儿,出身于青楼女子。她美丽的容颜令许多男人如痴如醉,但她显示出对这种现状的不屑一顾。直到李建成的出现,改变了她早已绝望的人生。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出身于烟花缭绕的女子也同样有着忠贞不屈的毅力。
寇世勋--饰演 隋文帝
寇世勋--饰演 隋文帝:杨坚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不仅成功地统一了百年严重分裂的中国,其创立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更一直沿用至清朝,是历史上有名的圣主明君。而在本剧中,隋文帝节俭、自律、主张废弃酷刑,却性格暴戾;独孤皇后在世时,他不近女色,严格遵守一夫一妻制,但皇后死后,他又耽溺于二华夫人美色,十足的矛盾综合体。扮演者寇世勋。隋文帝的扮演者是台湾老戏骨寇世勋。从艺30多年,无论单纯质朴的少年还是老谋深算的黑帮大佬,他都拿捏的丝丝入扣。此番饰演身体里同时住着天使和恶魔的矛盾综合体,相信会令观众再次见到老戏骨炉火纯青的演技。
李永林饰演李元霸
李永林饰演李元霸,李元霸是清代小说《说唐演义全传》和众多评书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李玄霸(599年-614年),字大德,唐高祖李渊第三子,母窦皇后。隋唐第一条好汉,被炀帝封为赵王,位居隋唐“八大锤”之首。为避讳康熙(玄烨)名,在小说中改玄为元,力大无穷,所向无敌。在杀了宇文成都后,拿双锤子扔天,锤还击头而死。小说第四十二回“元霸雷轰归神位咬金斧劈老君堂”
单薇饰演红佛女
单薇饰红拂女,红拂女是李靖的徒弟,太子心仪的女人,曾经太子说他非红拂女不娶,可惜后来两人还是错过了。红拂女的历史原型是红拂女(?-640),姓张,名出尘,风尘三侠之一。
李繁饰演尤俊达
李繁饰演尤俊达。尤通,字俊达,山东兖州府人氏,明以卖珠宝为业,实则是山东绿林的总首领。他找到程咬金,共同商议劫取了杨林48万两皇纲官银。后来事发被杨林捉拿,得众豪杰劫狱相救,一同反出山东,入瓦岗寨共举义旗反隋。后随众瓦岗英雄一起归唐,李世民攻打刘武周,尤俊达为副先锋。诸反王平定后,尤俊达为鱼鳞关总兵,封国公。 关于牛进达,新、旧《唐书》虽然没有给他列传,但从史书仍然可以找到一此关于他的记载,这些记载足以证明他当时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领。
Ⅳ 隋唐小说人物的介绍
隋唐时期,天下纷争,英雄辈出,后世诸多演义小说、评书等以此为背景,如《隋唐演义》、《说唐》、《兴唐传》等。本词条综合各部作品,整理列出其中的主要人物。隋唐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与历史人物未必吻合。有完全虚构者,例如天宝大将宇文成都、靠山王杨林等;有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者,如程咬金、秦叔宝等。
Ⅳ 隋朝的名人
隋朝的名人有:杨坚、杨广、杨勇、翟让、李密、杨素、杨玄感、独孤皇后(独孤迦罗)、贺若弼、韩擒虎、牛弘、史万岁、宇文恺、杨玄感、宇文述、何妥、何稠、裴矩、陈棱、宇文化及、杨林、王世充、宇文智及、宇文成都等等。
1.杨广
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即隋炀帝(604年—618年在位),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
杨广生于北周时期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后率军南下消灭南陈,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在位期间修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然而频繁的发动战争,如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加之滥用民力,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天下大乱,导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业十四年(618年),骁果军在江都发动兵变,杨广被叛军缢杀,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唐朝谥炀皇帝[8],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
5.王世充
王世充(?-621年),字行满,本来姓支,是西域的胡人。寄居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隋朝末年起兵群雄之一。
王世充自小喜好经史和兵法,开皇年间,因军功升至兵部员外郎,大业年间,至江都宫监,为隋炀帝信任,后参与平定杨玄感之乱以及河南山东一带民变有功,声望更高,并奠定其在河南地区的势力。他曾带军到雁门勤王。
公元617年,被李密战败,入据洛阳。炀帝被杀后,他与元文都、卢楚等拥越王杨侗为帝。不久,王世充大破李密,招降瓦岗众将。
公元619年废杨侗,自立称帝,国号郑,年号开明。公元621年,李世民击败王世充,郑亡。同年七月,王世充被仇人独孤修德所杀。
参考资料网络-王世充
网络-宇文化及
网络-杨玄感
网络-李密
网络-杨广
Ⅵ 隋时期有哪些名人
赵州桥的设计者:李春
展子虔:(约550-604)隋代杰出画家。渤海(今河北河间县)人。历北齐、北周,入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曾在洛阳、长安、扬州等地的寺院画过许多壁画。善画故事、人马、山水、楼台;人物的描法细致,后再用色晕开人物的面部,神彩意度极为深致。展子虔所非《游春图》是我国目前发现的存世的山水卷轴画中最古的一幅。《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他的山水画比起六朝前山水画那种“水不溶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画法要成熟得多。据记载,他的《仙山楼阁图》以青绿勾勒为主,笔调甚为细密,后人称他为“唐画之祖”。
单田芳《隋唐演义》排名:
十三杰:
1、李元霸 西府赵王李元霸,李元霸胯下千里一盏灯,手中一对擂鼓瓮金锤谁也惹不起,为头一条好汉;
2、宇文成都 天宝大将宇文成都,胯下赛龙五斑驹,掌中凤翅镏金镗,勇贯三军,是大隋朝的顶梁柱;
3、裴元庆 银锤太保裴元庆裴三公子,胯下一字没角癞麒麟,掌中一对八棱梅花亮银锤,是以后瓦岗山头号猛将;
4、雄阔海 紫面天王雄阔海,一根熟铜棍,压盖武林;
5、伍天锡 双镗无敌伍天锡,胯下青龙马,掌中一对短把凤翅镏金镗,英勇无比;
6、伍云召 南阳太守伍云召,跨下踏乌白雪马,掌中凤翅镏金镗,曾经大战过宇文成都;
7、罗成 少保罗成,又叫罗神枪,胯下一匹西方小白龙,掌中五钩神飞亮银枪!从没打过败仗,人称“常胜将军”;
8、杨林 靠山王杨林,胯下金睛兽,掌中一对囚龙双棒,老当益壮;
9、魏文通 花刀大将魏文通,跨下花斑马,一把花刀是隋营数一数二的大将;
10、秦用 银面韦托秦用,秦琼的干儿子,胯下赤炭火龙驹,掌中八棱紫金降魔杵,年轻人中的佼佼者!;
11、尚师徒 四宝大将尚师徒,胯下宝马呼雷豹,掌中乌龙提泸枪,山马关大帅;
12、梁师泰?
13、秦琼/尉迟恭 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秦琼秦叔宝,跨下一匹黄骠马,掌中一对虎头锫棱金装锏,擅使一把虎头造金枪;
皂袍大将尉迟恭,武艺和秦琼不分上下,胯下一匹乌骓马,掌中单鞭,擅使丈八蛇矛枪;
四猛:
1.罗士信 第一猛是河间府罗士信,出身放牛娃,他手使镔铁枪;
2.来护儿 第四猛是镇台唐壁手下的中军官来护儿,手使镔铁枪,人称铁枪将,胯下骑卧槽大黑马。
3.新文礼
4.王伯超
四绝:
1.罗成
2.尚师徒
3.侯君集
4.程咬金
Ⅶ 介绍隋炀帝人物传记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隋朝第二代皇帝(604年杨广-618年在位),汉族。少敏慧,好学善诗文,仪容俊美。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六年,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闰八月之后,进位雍州牧、内史令(就是宰相)。八年冬,任行军元帅统兵伐陈。灭陈后,封太尉。开皇二十年(600年),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文帝病逝于仁寿宫大宝殿,太子广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业,拉开了其波澜壮阔而又毁誉难定的一生。杨广即皇帝位,假造文帝遗诏缢杀前太子杨勇。其弟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炀帝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此后不久,炀帝听从云定兴建议毒死杨勇诸子,翦除了对帝位的威胁。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煽动军士兵变谋反,炀帝死于江都之变。
“修建洛阳”“迁都洛阳”、“修通运河”、“西巡张掖”、“开创科举”、“开发西域”等可以概括隋炀帝杨广一生所为。
陈国虽不是什么大国,也绝对不弱。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夷’。当时人们认为“长江天堑,古以为限隔为南北……”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广泛的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并平定了江南高智慧的叛乱。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家大室全部叛变“大者有众数万,小者数千,共相影响。”杨广学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亲近江南学子,重用其中的学者来整理典籍。他亲自实地在江南花了十年来拢络人心,缓和了南方的怨恨和怀疑,在军事占领后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碍南人成为忠于隋室臣民的许多政治和文化隔阂。自此南北朝之后和北方隔离多年的江南才始归顺中央,更使得之后唐朝在南方的统治得以顺利进行。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 的。《隋书》赞曰:”杨广,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着声绩。”20岁的杨广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大业,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也结束了中国三、四百年的战乱时代。从此中国进入了和平、强盛的时代。
隋炀帝初继位,便决定迁都洛阳。《隋书·帝纪第三·炀帝上》载隋朝都城“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十一月已末,幸洛阳。癸丑,诏日:......然洛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祖日:‘吾行天下之多矣,唯见洛阳。’自古皇王,何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不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洛之制所以未暇也。我有隋之始,便于创慈怀、洛,日复一日,越暨于今。......今可于伊、洛营建东京,便即没有分职,以为民极也。”《隋书·帝纪第三·炀帝上》载:“(大业元年)三月丁未,诏尙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徙豫州郭下居人以实之。”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又是阜涧营显仁宫,采海内奇禽异兽草木之类,以实园苑。徙天下富商大贾万家于东京。辛亥,发河南诸君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庚申,遣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往江南采木,造龙船、凤帽、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次年,东京修建完工。“二年春正月辛酉,东京城,赐监督者各有差。.......三月庚午,车驾发江都。......夏四月庚戌,上自伊阙,陈法驾,备千船万骑,入于东京。”
炀帝营建的洛阳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瀍河、洛水纵贯其间,分外郭城、宫城、皇堀、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宫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独特的布局和整齐的划一里见方的里坊布局建制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隋炀帝修建洛阳城,具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曾是全国经济文化中心。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隋文帝曾于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业元年,隋炀帝即位第一年就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大业四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以供辽东之需。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隋炀帝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大运河以余杭、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起来。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需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如此浩大的工程谁修建都不讨好,谁建都会伤国体。有谁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还有谁敢做如此大的手笔?大概只有气魄同样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隋朝大运河比长城对中国的历史作用还要大。隋朝大运河的建造,功在隋朝,利在千秋。文史专家顾一平先生说,大运河凝聚着决策人隋炀帝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敢办前人不敢办的大事的自信和决心。唐朝文学家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人拿杨广和大禹来比,足以说明唐人对炀帝修运河的功绩是万分明了的。事过几百年到了宋朝时候发大水的时候这条千里隋堤还救了成千上万家人的性命。王安石在《白日不照物》诗中云:“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隋炀帝开创的南北大运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业这是不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是后代造史者想诋毁所掩盖不住的。因为它的存在就是铁证,不像其它原始史料被销毁。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盛大的万国博览会。这是举世创举。
隋炀帝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唐太宗也感慨的说:“大业之初,隋主入突厥界,兵马之强,自古已来不过一两代耳。”
在这以前,隋朝基本上是在张掖和西域商人进行贸易的,隋朝由黄门侍郎裴矩负责具体事务。隋炀帝主要是用金钱来引诱西域的商人来朝贸易,还命令西域商人所经过的地方郡县要殷勤招待,这根本不是平等的贸易,而是借贸易之名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 但隋炀帝为了开发经营西域,还是派兵做了一些统一工作。如打败了西突厥的处罗可汗,扫除一大障碍。击败吐谷浑,将其领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员治理,保证了和西域的畅通。
大业六年(610年)的正月,隋炀帝在洛阳用大演百戏来招待西域商人,前后达一个月之久。洛阳的店铺都用帷帐装饰,让西域的商人们免费吃饭,免费住宿。隋炀帝用巨额国财赚取虚有的名声,用钱引诱西域各国商人和使者来朝贺,面子赚足了。其实,这就是中国古代典型的朝贡贸易,小国来朝拜,我得到高高在上的荣誉,然后给你丰厚的金银珠宝赏赐。
大业元年(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扬言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交易,率军入其境,契丹人未加防备。韦云起率军进至距契丹大营50里处,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军,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隋书·流求传》载:公元607年、610年,隋炀帝曾两次派人到当时称为“流求”的台湾岛。第二次率兵万余人,从广东潮州起航,经一个多月的航行,到达流求时,流求人以为是大型商旅,“往往诣军中贸易”。这是中国军队第二次来到台湾。
隋炀帝在大业3年(607年)先后派出羽骑尉朱宽、海师何蛮等人两次前往当时被称为“流求”的台湾,因语言不通,第一次带回一名台湾人,第二次带回一些布甲。大业6年(610年),隋炀帝又派出武贲郎将陈棱及朝请大夫张镇州率兵万余人,从广东义安(潮州)起航,前往台湾,当地人以为这是中原的商船,这说明当时大陆商人经常前往经商,也说明台湾人已经熟悉经商贸易。只是陈棱与当地酋长谈判不顺利,刀枪相向,并带了数千名当地居民返回大陆。在台湾中部地区的彰化市,有一条街名叫“陈棱街”,它就是为了纪念这位隋朝将领的。
大业七年(611年),大运河建成后,隋炀帝随后于大业八年(612年),募集一百万人的作战军队攻打高句丽。人数众多甚至比得上当时高句丽人口,高句丽全国亦撼动,全隋朝人都认为易如反掌,结果在辽东城和平壤城伤亡惨重,惨胜而归。次年再度发兵围攻辽东城,但国内杨玄感叛变,隋炀帝不得不中返平乱。大业十年(614年),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高句丽王高元不敌,称臣请和,隋炀帝便班师回朝。三次征伐,劳民伤财,只换回高句丽王口头称臣,大隋朝伤筋动骨。
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大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等地。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北边有五原郡(内蒙后套一带)。此外隋文帝时期已经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说:“在炀帝全盛时期,西突厥人对他似乎是一个次要问题,一个以少量代价即能为中原帝国所用的累赘。”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有些现代人看唐朝疆域的看法,隋朝的疆域竟比唐朝大。
即使隋朝在灭亡前,周遍各国也是尊服大隋王朝的。《隋书》记载道:“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
《剑桥中国隋唐史》:“隋炀帝毕竟是一位美好事物的鉴赏家、一位有成就的诗人和独具风格的散文家,他可能有点像政治美学家,这种人的特点可用以下的语言来表达:的确,自欺欺人也许是一个规律,因为带有强烈的艺术成分的政治个性具有一种炫耀性的想象力,它能使其个人的历史具有戏剧性,并使一切现实服从野心勃勃的计划。”
折叠开创科举重视教育
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在诏书中写道:“君民建国,教学为先,移风杨广易俗,必自兹始。”唐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炀帝即位,复兴教诱。”杨广恢复了被杨坚废除了的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 “教习生徒,具为课试之法,以尽砥砺之道。” 奉命视察各州的专使除了其他任务外,还要发现有模范行为、文才出众和学有专长的人,经过考察,再把他们送往京师。“炀帝即位,复开庠序,国子郡县之学,盛于开皇之初。征辟儒生,远近毕至,使相与讲论得失于东都之下,纳言定其差次,一以闻奏焉。于时旧儒多已凋亡,二刘拔萃出类,学通南北,博极今古,后生钻仰,莫之能测。”《隋书》《北史》记载,远近儒生纷纷前来,并被组织起来互相辩论学术问题。一名高级官员给他们排列名次,上报隋帝。因此许多寒士得以重振门庭;典籍研究盛极一时,南北的传统兼容并包。古代的典籍都被注疏。
杨在江南任扬州总管时就网罗学者来整理典籍,到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间,共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杨广还组织人编写了《长洲玉镜》四百卷,和 《区宇图志》一千二百卷,这对于保存我国古代的典籍做出了贡献。
隋炀帝使隋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总括全国各地方的总结性地方志。隋炀帝诏命天下诸郡绘制各地风俗物产地图,编撰《诸郡物产土俗记》131卷、《区宇图志》129卷、《诸州图经集》100卷。隋炀帝下令编撰的上述地方志书,规模宏大,既是承前启后的总结性著作,也是编撰全国性方志图经的开端,影响深远。“今于大隋圣世,图书屡出。”
炀帝时的著名地理学家裴世矩,在奉敕去张掖,管理西域商人交市时,搜集了有关西域的山川、风俗等资料,撰成《西域图记》三卷。书中有地图,有记述,还有穿着民族服装的各族人的彩绘图,是地理学名著。“依其本国服饰仪形,王及庶人,各显容止,即丹青模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仍别造地图,穷其要害。”
杨广不仅兴办学校,还访求遗散的图书,并加以保护。《封氏闻见记》记载:“炀帝限写五十副本,分为三品,于东都观文殿东西廊屋,列以贮之。” 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大兴城和洛阳建有大藏书殿,而最终的成果则是规模宏大的秘书省,在洛阳藏有珍本,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为了让两京的宫、省、官府使用,杨广下令建造藏有节录本的观文殿。隋朝藏书最多时有37万卷,77,000多类的图书。可大部份图书毁于战火,唐玄宗时藏书最多时8万卷,唐学者自着28,467卷,唐以前图书只还剩28,469卷,可惜这些图书大部分也难逃战火……如果杨广整理编辑收藏的这些书都留存到现在,那他无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
杨广崇敬儒教与孔子,于大业五年下诏曰:“先师尼父,圣德在躬,诞发天纵之姿,宪章文武之道;命世膺期,蕴兹素王。而颓山之叹,忽逾于千祀;盛德之美,不在于百代。永惟懿范,宜有优崇。可立孔子后为绍圣侯,有司求其苗裔,录以申上。”
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大业二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大影响极其深远的大事。杨广创建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开设进士科,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大业三年,炀帝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节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臀力骠壮十科举人。” 大业五年炀帝又诏:“诸郡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臀力骠壮,超群等伦,在官勤奋,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四科举人。”隋炀帝杨广更注重个人品质的选拔人才的政策,为初唐培养了大批的强毅正直的人才 。科举制度的创建,重才学品质而不重门第,削弱了门阀大族世袭的特权。“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有德行功能,灼然显著者,擢之。” “魏、周官不得为荫。”这种“任人唯贤”的改革,为选拔下层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极好的机会。这无疑是异常高明的创举,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但这也触动了门阀大族的利益,为日后门阀大族的反叛埋下了祸根,有时候过于超前开明的举措也不是什么好事……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因此,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大业三年隋炀帝颁《大业律》。改州为郡;改度量衡依古式;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炀帝即位,以高祖禁网深刻,又敕修律令,除十恶之条。凡五百条,为十八篇。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诏施行之,谓之《大业律》。”《大业律》,没有再修订,《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胡戟教授说:“秦始皇做过的事,他(隋炀帝)多半也做了,但是他没有焚书坑儒;我们还可以说,隋炀帝做过的事,唐太宗多半也做了,但是唐太宗贞观时代远不及他大业前期富庶,然而,秦始皇、唐太宗都有“千古一帝”的美誉,隋炀帝却落了个万世唾骂的恶名。”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炀帝:“儒家修史者对炀帝道义上的评价的确是苛刻的,因为他们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在民间传说、戏剧和故事中,他的形象被作者和观众的随心所欲的狂想大大地歪曲了--人民生活在一个无节制地使用权力、有豪华宫殿和享有无限声色之乐的世界中,只能产生这种感情上的共鸣。在中国的帝王中,他绝不是最坏的,从他当时的背景看,他并不比其他皇帝更加暴虐。他很有才能,很适合巩固他父亲开创的伟业,而他在开始执政时也确有此雄心。”
尽管ArthurWright说:“(杨广)既被视为典型的亡国昏君,在一大团歪曲的历史记载和传奇性道听途说之下,今人即想窥测此人的真实性格,至多也只能瞥见其一二。”但是他所建立的功业是不朽的,大运河、科举制度无不影响深远,造福于中华。
折叠建立天朝体系
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尊隋天子圣人可汗
大业四年,倭国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贡
大业五年,吐谷浑等西域诸邦向隋帝国称臣进贡
从此影响中原王朝一千五百余年的天朝体系就此开始,直至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
折叠国破人亡
隋炀帝在国家初建,根基不稳的情况,大兴土木,修建京杭运河和东都洛阳等系类破费人力的工程,尤其是在修建大运河时期动用过多人力,使国家农业体系造成很大破坏,民心尽失;加上其想形成中央集权,而进行针对关陇集权的政治改革(包括科举和封爵勋官制度)和三征高丽(有四征高丽的说法),对隋朝的统治阶级进行打击,导致统治危机,这是隋朝后来灭亡的导火索之一。
他晚年,既没有像陈后主那样做个长城公,也没有把带在身边的毒药派上用场。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炀帝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宇文化及逼缢隋炀帝。这个伟大的帝王,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后陈棱集众缟素,为炀帝发丧,备仪卫,改葬于吴公台下,衰杖送丧,恸感行路。唐朝平定江南后,于贞观五年(631年),以帝礼改葬于雷塘(今扬州市北15公里雷塘南平冈上,南距吴公台10里)。
隋炀帝在位14年,在短短的14年中,他创造了别人难以创造的丰功伟绩。但是,隋炀帝却由于其不重视民心,导致隋朝灭亡。民心才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李世民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史籍记载
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么,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周以高祖勋,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寻授武卫大将军,进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大将军如故。高祖令项城公歆、安道公李彻辅导之。上好学,善属文,沈深严重,朝野属望。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和遍视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之玩。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六年,转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其年,征拜雍州牧、内史令。
八年冬,大举伐陈,以上为行军元帅。及陈平,执陈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汤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以其邪佞,有害于民,斩之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进位太尉,赐路车、乘马、衮冕之服,玄珪、白璧各一双。复拜并州总管。俄而江南高智慧等相聚作乱,徙上为扬州总管,镇江都,每岁一朝。高祖之祠太山也,领武候大将军。明年,归藩,后数载,突厥寇边,复为行军元帅,出灵武。无虏而旋。及太子勇废,立上为皇太子。是月,当受册。高祖曰:“吾以大兴公成帝业。”令上出舍大兴。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即皇帝位于仁寿宫。八月,奉梓宫还京师。并州总管、汉王谅举兵反,诏尚书左仆射杨素讨平之。九月乙巳,以备身将军崔彭为左领军大将军。十一月乙未,幸洛阳。丙申,发丁男十数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度河,至浚仪,襄城,达于上洛,以置关防。癸丑,诏曰:
然雒邑自古之都,王畿之内,天地之所合,阴阳之所和;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故汉祖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见雒阳。”自古皇王,何尝不留意,所不都者,盖有由焉。或以九州未一,或以困其府库,作雒之制,所以未暇也。我有隋之始,便欲创兹怀、雒,日复一日,越暨于今。念兹在兹,兴言感哽。朕肃膺宝历,纂临万邦,遵而不失,心奉先志。今者,汉王谅悖逆,毒被山东;遂令州县,或沦非所。由关河悬远,兵不赴急。加以并州移户,复在河南;周迁殷民,意在于此。况复南服遐远,东夏殷大,因机顺动,今也其时。群司百辟,佥谐厥议。但成周?#91;塉,弗堪胥宇。今可于伊雒营建东京,便即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也。夫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人;上栋下宇,足以避风露。高台广厦,岂曰适形?故《传》云:俭,德之恭;侈,恶之大。宣尼有云:与其不逊也,宁俭。岂谓瑶台琼室,方为宫殿者乎?土阶采椽,而非帝王者乎?是知非天下以奉一人,乃一人以主天下也。民惟国本,本固邦宁。百姓足,孰与不足。今所营构,务从节俭。无令雕墙峻宇,复起于当今;俗使卑宫菲食,将贻于后世。有司明为条格,称朕意焉。
Ⅷ 隋唐小说人物的开隋九老
《兴唐传》所录“开隋九老”: 忠孝王伍建章 大元帅高颎 靠山王杨林 上柱国贺若弼 大都督鱼俱罗 昌平王邱瑞 上柱国韩擒虎 双枪将定彦平 越王杨素
Ⅸ 在隋唐小说当中,哪些历史人物是被黑化了的
隋唐之交,出现了许多以隋唐之交为背景的言情小说。既然是言情,自然不可能像正史那样基本遵循史实,出于写作目的,作者自然会编一些人物,选择性地改写一些真实的历史人物。然而,重写自然会美化或抹黑立场或偏好。
可以说,苏作为一个奸臣是完全名誉扫地的。在真实的历史中,罗艺向李唐后投降并迅速反叛,但它的形象不够正面。罗成,原型罗士信,在与刘黑闼,的战争中守城战败被俘,与苏定方关系不大历史上,苏定方, 苏烈,是初唐一代名将。他先是叛逃到窦建德,战败后又叛逃到刘黑闼。刘黑闼被李世民打败后,他选择放弃官职退休。李世民成为皇帝后,他被特别邀请做官,然后他重新获得了他的位置。在这一时期,苏定方,作为最著名的明星,率领军队摧毁了三国,是唐朝扩张的英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