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活着》这篇小说的福贵最后死了没,怎么死的(我不是说小说的情节,说的是余华写小说后完后他怎么死的
小说里没有写到福贵怎么死的,当时他一个人和老牛在一起,死的只剩他一个人了。
估计他最后是老死或者病死的,人到了这步田地,该想开的都想开了!
❷ 怎么看懂电影《活着》的结局
不止一次的写过关于电影《活着》的各种文章,每次写的时候,都是一种“折磨”,生活啊,你究竟有多苦,你究竟还要折磨这些平凡的人们到几时?
富贵就是如此,经历了前半生的浑浑噩噩,半生归来已经不再是少年郎,有些事情,错过以后,想挽回的代价是不可承受的。回来以后的富贵以为生活就此可以变好,而他却不知道厄运才刚刚开始。
然而富贵挺了过去,不是因为懦弱,而是因为这个世界还有他值得留念的东西:馒头。于是在电影最后的结尾处,富贵将所有的希望寄托在馒头身上,生活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馒头以后还要坐飞机呢。
❸ 余化小说<活着>的结局..
只剩老头一人活着还有一头叫他外孙的名字的牛,外孙是吃多了豆子胀死的,女婿是在外打工砸死的,女儿病死的。
❹ 余华的【活着】里,每个主要人物都是怎么死的是小说里
一、人物命来运:
他爹是源摔茅坑里死的,娘跟老婆好像是病死的,儿子是给县长老婆抽血抽多了死的,女儿是难产死的,他女婿是在工地被石板砸死的,孙子生病时候吃豆子太多撑死的。
二、作品简介: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经典文本,余华的第一部长篇力作。小说描述了一位江南少年的成长经历和心灵历程。作品的结构来自于对时间的感受,确切地说是对记忆中的时间的感受,叙述者天马行空地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三个时间维度里自由穿行,将忆记的碎片穿插、结集、拼嵌完整。
余华因这部小说于2004年3月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三、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77年中学毕业后,进入北京鲁迅文学院进修深造。1983年开始创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现就职于杭州文联。
❺ 《活着》(小说)讲了福贵的哪个亲人死了,怎样死的
福贵的父亲——龙二讨要房契时被气死
福贵的母亲——生病
福贵的妻子——软骨病去世
福贵的女儿——哑巴,生产时大出血死亡
福贵的女婿——被水泥板夹死
福贵的外孙——吃豆子撑死
福贵的儿子——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死亡
拓展:
《活着》内容简介:
《活着》讲述一个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❻ 活着的人的结局都是死的,怎样才能看懂《活着》的结局
不得不说你葛大爷还是你葛大爷,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现在的演员来看,除了葛优真的没人可以演出这种大转变的感觉了,当然《活着》这部电影可以取得这么大成绩,跟原著还是有很大关系!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虽然讲述了很多其他的人,但是主要还是讲的富贵,不得不说富贵的一生真的是太悲惨了,但是他没有放弃,从洗心革面开始,就是真正的大转变,不管是当壮丁还是当俘虏,他都可以坚持着,继续去生活!
结尾来看,馒头的出生就是这部电影或者说是这个年代新的开始!也意味着一个新的人生的开始,或许这也意味着富贵摆脱曾经旧的霉运,会迎来新的生活!因为他坚持了,也许结尾是对富贵坚持后的一种奖励!
爱这部电影,爱这样的一种态度,知足常乐,简简单单的幸福就知足啦,我要活着,真正地活着!
❼ 怎样理解余华《活着》里结尾处“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这三句话其实也表达了整个小说的中心,也刻画出了主人公的一生。
一、少年去游荡
看过小说的朋友应该都知道,福贵的身份在一开始是地主,地主在那个年代可以说生活条件是特别优渥的,寻欢作乐自然不在话下,没有任何烦恼,也没有任何牵绊,只要随着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就可以。但在最后福贵因为把家里的财产都输光了,没办法只能迫于现实,重新开始另外一种生活。好在他并没有丧失心智,也没有迷失自己,最后的他走向当兵之路,幸好没有在战争中牺牲,活着回到了家中。
其实这三句话也表达了小说的主旨,活着的意义在于活着本身。
❽ 小说《活着》最后结局怎样了
家珍因复患有软骨病而干不了重活制;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而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也相继去世;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8)活着回来小说结局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从国民党统治后期以来,作者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物质生活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后来,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作者,作者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于是就有了1992年的《活着》。
作者简介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现代作家。1983年开始写作,同年进入浙江省海盐县文化馆。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2005年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