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天龙八部人物性格分析
萧远山:
一个一心为报仇而报仇的悲情角色。生命从其妻子死亡时便已结束。活着的只是一个为了妻子报仇的行尸走肉。他爱他的儿子么?不,他的爱早已随着妻子的遗骨葬送在了雁门关。否则他不会让儿子不容于世,不会杀害瞧三槐夫妇使儿子伤痛不已。这样一个杀人如麻的人在他的仇人慕容博死后却感不到丝毫快乐,这样的他只能从佛法中找到一条解脱之路。剃去凡丝,将那三千烦恼尽数卸下,在一滴水中看大千世界,在一颗尘中领悟般若菩提。
萧峰:
生命中前三十年是较为平坦的,是丐帮之主。但在三十岁时异峰突起,被马夫人揭发其身世,不容于丐帮。武林中又传言是他杀死恩师及养父母,这天大的罪责加身,故时亲友尽数与其在聚贤庄绝交,其为力保阿朱能得以救治,故成全了聚贤庄一役,也因此孑然一身。幸有阿朱与其相知相恋,一路追寻这个陷他于不仁不义境地的大恶人。而其又被马夫人所骗,误以为段正淳是其苦苦追寻的大恶人,又因阿朱发现自己身世,不得不以自己血肉之躯换得萧峰与段正淳平安。却也因此塞上牛羊空许约,给萧峰带来无尽的悔恨,其后生活遵阿朱之遗言,照顾阿紫,最终为保辽宋和平而自尽,以一己之命换来辽宋数年和平。萧峰其人于豪爽处见细微,虽豪气干云却不失心细如发。具有大将风范。胸中有万千丘壑,却又能容下黎民万生。
慕容博
此人心计毒辣,城府极深。虽为鲜卑后裔,却无爱民之心。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如此视生命为虚妄之人又怎能光复大业?故终其一生亦没能一统江山,只是在太虚中梦帝位。其心之恶欲挑起宋辽战火,而他则收渔翁之利。放出虚假消息,害得萧远山一家妻死子散。其心毒辣亦在于授鸠摩智以七十二绝技,使其走火入魔,消除对他武功有威胁之人。这样一个罔顾人命的人亦把其疯狂的一面传给了儿子。恐只有佛法才能渡化这样疯狂之人心中的恶。
慕容复
北乔峰南慕容与世齐名。书中第一开始欲抑先扬,写其玉树临风潇洒姿态从而反衬其心狠辣,一生都沉醉在“复国”这一春秋大梦之中,虽然他也算是天下一代奇才,文武双全,但一生营营役役,干下无数错事,不惜违背道德原则攻击萧峰、复国不成又为把握下一个机会离弃王语嫣,最后竟咬牙丢掉素来看得重于性命的尊严匍匐于段延庆脚下,杀害忠心耿耿的包不同,导致众叛亲离无一丝希望。这种只为能重登龙位即使沦为卑鄙下流之徒也再所不惜之人最终落得疯癫收场,但即使到了此时,他也念念不忘重掌天下,依旧活在自己的梦中。观其一生,不得不大叹三声,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㈡ 小说《天龙八部》所有的人物关系,详细点,多谢
乔峰(萧峰) 段誉 虚竹 三个主角是结义兄弟乔峰 丐帮帮主 契丹人 辽国南院大王 萧远山的儿子 阿紫的姐夫 阿朱的心上人 段誉 大理国镇南王世子 后为大理君主 段延庆与刀白凤的私生子 虚竹 少林寺僧人 逍遥派掌门 灵鹫宫主人 西夏驸马 玄慈与叶二娘的私生子 心上人西夏银川公主李清露 无涯子的关门弟子 李秋水的孙女婿王语嫣 段正淳与李青萝的女儿 李青萝嫁于王家因而姓王 慕容复的表妹 段誉的心上人 李秋水与无涯子的外孙女阿紫 段正淳与阮星竹的小女儿 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 阿朱的妹妹 乔峰的小姨子 迷恋乔峰 游坦之的心上人 阿朱 段正淳与阮星竹的大女儿 慕容复的丫鬟 乔峰的心上人 木婉清 段正淳与秦红棉的女儿 心上人段誉钟灵 段正淳与甘宝宝的女儿 心上人段誉段正淳 大理国镇南王 阿朱 阿紫 王语嫣 木婉清 钟灵的父亲 刀白凤的丈夫 李青萝 秦红棉 康敏 甘宝宝 阮星竹的情人 段正明的弟弟慕容复 大燕国后裔 南慕容 燕子坞的主人 慕容博的儿子 王语嫣的表哥 阿碧的心上人游坦之 聚贤庄少庄主 游骥之子 游驹之侄 迷恋阿紫 后被全冠清捧做丐帮帮主 段延庆 原大理国延庆太子 段誉的亲生父亲 刀白凤的外遇情人 四大恶人之首 外号恶贯满盈刀白凤 摆夷族人(现在的傣族) 段正淳的夫人 段延庆的情妇 段誉的母亲 道号玉虚散人康敏 丐帮副帮主马大元的夫人 段正淳的情妇 全冠清白世镜的情妇 阮星竹 段正淳的情妇 阿朱阿紫的母亲 小镜湖的主人李青萝 曼陀山庄的主人 王夫人 段正淳的情妇 王语嫣的母亲 李秋水和无涯子的女儿 慕容复的舅母秦红棉 外号修罗刀 段正淳的情妇 木婉清的母亲兼师傅 另一外号幽谷客 甘宝宝的师姐 甘宝宝 外号俏药叉 段正淳的情妇 钟灵的母亲 钟万仇的妻子 万劫谷的女主人 秦红棉的师妹鸠摩智 吐蕃国大轮明王 南海鳄神 姓岳 四大恶人排第三 外号凶神恶煞 段誉的徒弟 叶二娘 四大恶人排第二 外号无恶不作 虚竹的母亲 玄慈的情妇云中鹤 四大恶人排第四 外号穷凶极恶 钟万仇 万劫谷谷主 外号见人就杀 甘宝宝的夫君高升泰、巴天石、华赫艮、范骅、褚万里、古笃诚、傅思归、朱丹臣、崔百泉、过彦之 大理国镇南王家臣萧远山 乔峰(萧峰)的父亲慕容博 慕容复的父亲 丁春秋 逍遥派叛徒 星宿派创始人 外号星宿老怪(仙) 无涯子的第二个徒弟 苏星河的师弟 阿紫的师傅苏星河 无涯子的大徒弟 外号聪辩先生 天山童姥 灵鹫宫的主人 无涯子李秋水的师姐 迷恋无涯子 李秋水 无涯子的妻子 西夏皇妃 李青萝的母亲 王语嫣的外婆 李清露的奶奶 无涯子和天山童姥的师妹无涯子 逍遥派掌门 苏星河丁春秋的师傅 李秋水的夫君 天山童姥的师弟 李青萝的父亲 王语嫣的外功 虚竹的师傅段正明 段正淳的兄长 大理国君主 段誉的伯父耶律洪基 辽国皇帝 萧峰的结义大哥完颜阿骨打 女真族酋长包不同 风波恶 邓百川 公冶乾 慕容复四大家将阿碧 康广陵之徒 慕容复的丫鬟 心上人是慕容复 白世镜 丐帮执法长老 康敏的情人 马大元 丐帮副帮主 康敏的夫君 全冠清 丐帮长老 康敏的情人康广陵、范百龄、苟读、吴领军、薛慕华、冯阿三、石清露、李傀儡 函谷八友 苏星河的徒弟 摘星子、天狼子、出尘子 星宿派丁春秋的徒弟乌老大、桑土公、玄黄子、章达夫、瑞木元、黎夫人、安岛主、区岛主、哈大霸 剑神卓不凡、珠崖双怪、钦岛主、霍洞主、司马岛主、于洞主、云岛主 三十六洞七十二岛讨伐灵鹫宫的代表人物余婆、石嫂、符敏仪、程青霜、梅剑、兰剑、竹剑、菊剑 灵鹫宫的侍女左子穆、辛双清、司空玄、不平道长、芙蓉仙子崔绿华 龚光杰、容子矩、干光豪、葛光佩、郁光标、钱光胜、唐光雄 无量剑派中的人物扫地神僧、玄渡、玄难、玄痛、玄苦、玄寂、玄惭、玄愧、玄念、玄净、玄垢、玄鸣、玄石、玄灭、玄生、慧真、慧观、慧净、慧方、慧轮、止清、止湛、止渊、缘根、青松 少林寺僧人 项长老(传功长老)、陈长老(陈孤雁)、吴长老(吴长风)、宋长老、奚长老、徐长老 丐帮长老游骥、游驹 游氏双雄 聚贤庄庄主 游骥是游坦之的父亲 游驹是游坦之的伯父赵钱孙、单正、单伯山、单仲山、单叔山、单季山、单小山、智光大师、朴者、向望海、祁六、鲍千灵、许卓诚、谭公、谭婆、谭青 聚贤庄武林大会声讨乔峰的武林人士枯荣大师、本因、本观、本相、本参、黄眉大师、破疑、破嗔 天龙寺的僧人乔三槐夫妇 乔峰的养父母神仙姊姊 没提到名字 是无涯子的心上人 李秋水的妹妹
㈢ 金庸小说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论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本文尝试描述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的三个基本特征,由此对金庸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男多女、众星捧月的爱情模式展开分析,并探求这一模式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揭示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没有真正获得独立人格这一事实的缘由。最后就新派武侠小说在两性关系问题上的困境进行初步思考。
金庸的十二部长篇、两部中部、一部短篇小说,除短篇《越女剑》和中篇《白马啸西风》外,主人公全部是男性,女性形象的数量、深度、厚度都远远不及男性形象。然而金庸仍然创造出了一系列呼之欲出、各具神韵的女性形象,这就为本文提供了合适的分析对象。
和其它文学种类相比,武侠小说是典型的男性写给男性看的书。在近年来越来越深入扎实的金庸小说研究中,探讨两性关系、爱情、女性的文章不多。最有收获的是三方面:一是探讨侠义进取精神和金庸小说对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重塑;二是反思正统文学史对金庸和武侠小说的偏见,进而就“雅俗之辨”进行思考;三是归纳和评价金庸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手法。
第一方面的研究收获最丰。陈墨在《金庸小说与汉民族的文化批判》巧妙地指出金庸,“往往不自觉地褒扬少数民族,贬抑中原汉人”,从早期“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中跳出来”,批判汉族文化中虚伪、柔弱的方面。严家炎的《论金庸小说的现代精神》指出,和传统武侠小说相比,其现代精神表现在否认“快意恩仇”、滥杀无辜;超越狭隘的民族观念,用平等开放的态度处理民族问题;放弃正邪两分观念,“以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考察各派斗争”;人生观兼顾“社会责任与个性自由”;特别可贵的是“潜藏独立批判意识”,尤推《笑傲江湖》和《鹿鼎记》。冷成金认为金庸小说“以充沛的现代意识为主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梳理和阐扬”,“暗合了我们民族重塑文化本体的百年祈盼”。与此相似,周宁发现众多男主人公的父亲“缺失”,他们的“身世之谜是民族命运的象征”,而“武侠小说创作和阅读使华人在幻想中完成文化认同式”。严伟英详细梳理了《金庸创作的思想历程》,顺时间考察金庸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变化,推测写《侠客行》前金庸经历了骨肉惨剧,而李敖在《我的自白书》中提到金庸曾夭折一子,大恸——笔者佩服严伟英敏锐。
第二类题目有林焕平的《关于文坛重排座次问题》、孔庆东《金庸小说的文化品味》、刘炳泽《金庸的末班车与文学观念的变革》、陈墨的《金庸的产生及其意义》。总的来说,金庸小说的价值和地位正在得到越来越明确的肯定,传统的“学院研究”对金庸和整个通俗文学采取了越来越开放、理智的态度。
第三类题目数量较少,宗源把金庸与英国间谍侦探小说家勒卡雷进行比较,侧重艺术手法,认为二者都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高境界。《浅谈金庸古龙的创作方法和风格》侧重求二者之同,没有指出二人各自的特点。严家炎从金庸小说为什么吸引人切入,总结其情节上的继承、借鉴与创新。冯其庸借《论〈书剑恩仇录〉》,指出金庸小说的风格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现实主义基础上的浪漫主义精神,大写意的手法,重在塑造人物的精神气质。”作为红学专家、著名学者,冯先生著文本身就是对金庸小说的褒扬,证明学术界对金庸小说的接纳与肯定——当然,仍有不同意见,但不改变总的态度。
特别突出的是陈墨的金庸研究系列著作,《金庸赏评》、《金庸小说赏析》、《金庸小说之谜》、《金庸小说人话》、《金庸小说艺术论》和《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共近200万字的书稿”。此外金庸的散文和评论亦散见各处,如《韦小宝这家伙》,深入浅出论述了韦小宝和中国人的性格,《金庸论侠》是他在北大回答学生提问的记录。金庸一手写小说一手写政论,想来他的政论在大陆出版应该不会遥远,这将成为金庸小说研究的重要材料。
和本文一样专门论述女性形象、两性关系的专题文章甚少,主要散见于第一类论述“小说——文化”的文章之中。陈墨在《金庸小说中的爱情观》里指出,金庸笔下爱情的特点是“广泛性多样性”和“深刻性独创性”,写出了“爱与人性、命运、道德、伦理”的关系。古代的郭靖、杨过和张无忌的形象中,实际上注入了现代意识。他举陈家洛、石清不敢爱“女强人”的故事为例,指出金庸揭穿了“男人强大的神话”,“写出了某种真相”。韦小宝娶了七个老婆则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男女关系的文化景观”。
严伟英紧密结合作品指出《神雕侠侣》的爱情描写表明当时金庸的“写作思想处于重要转折阶段”。师徒相恋、女方失身两个关键情节的设计有很强的叛逆倾向。胡一刀夫人的形象标志着1959年其“言情创作步入成熟”。严伟英独具慧眼地指出,在古代男人多妻,实际生活中丐帮帮主完全可能嫖妓,婚姻常常有金钱考虑等等,而金庸一概抹去这些“世俗特征,维护爱情童话的纯洁性,维护童话人物的更高尊严”。孔庆东指出“金庸写情不逊于任何人,广度、深度、力度均为大师级,是言情又超言情”。冯其庸一针见血地批判陈家洛献出香香公主“既无情又无义”,“表面上是陈家洛自己作出了牺牲,实际上是污辱了喀丝丽”,对才智武功兼备的美人霍青桐一掬同情泪。
本文试图在考察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对金庸小说的女性形象做相对集中全面的分析,分析对象以十二部篇的女主人公为主,她们是:《书剑恩仇录》——霍青桐、喀丝丽;《碧血剑》——夏青青;《射雕英雄传》——黄蓉;《神雕侠侣》——小龙女;《雪山飞狐》——-苗若兰;《飞狐外传》——袁紫衣、程灵素;《倚天屠龙记》——赵敏、周芷若;《连城诀》——戚芳、水笙、凌霜华;《天龙八部》——阿朱、王语嫣;《侠客行》——阿绣;《笑傲江湖》——任盈盈、岳灵珊;《鹿鼎记》例外,七个女子都不能算女主人公。
金庸赋与这些人物青春、美貌、聪敏和善良,但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共同特征,真正的特征必须是人物的灵魂精髓和人格核心,是全书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性格基础”,渗透在人物的一切言行中,而且对全书思想寓义的最终形成不可或缺。按此标准,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具有如下特征:她们是“爱情动物”,有“仙化”倾向,以她们清纯的性情反衬男性世界的污浊。
爱情动物:“爱情动物”可以概括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最核心特点。
不但上述十余人,包括书中的大小配角,几乎无一例外。她们在书中最主要乃至唯一的功能是作为男主人公的追求者、追求对象、恋人或妻子。金庸笔下的母亲形象少而单薄。男主人公的母亲里,着墨最多的是张无忌之母殷素素。《倚天屠龙记》里前十回她实际上担任了女一号的任务,但她在书中主要是“张翠山的恋人、妻子”,而非“张无忌的母亲”。
她在张翠山自刎后毫不迟疑地殉情,当时张无忌只有十岁。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胡夫人,她殉情时胡斐尚在襁褓之中。刀白凤并没有为独子段誉选择生存。
这些“母亲”在男女爱情和母子亲情间倾向于前者,更加弱化了她们的“母亲”角色。《侠客行》后记中金庸称这部书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但闵柔是否石破天之母不能完全断定,即使假定是,金庸对其母子之情的描写仍然很单纯,没有写出深厚的层次感来。
女性在小说可能担任的两种最常见角色其中的一种淡化得近于无,使得她们在爱情中的表现更加突出。离开爱情故事的框架,她们的美丽与善良无人能赏;她们的勇敢与多情也将失去“用武之地”;她们的才艺点缀在自己的爱情里,更点缀在书中。尤其是她们的去留行止紧紧追随意中人,并且常常是女性主动相随,这在古代的真实生活中不能发生,却在金庸小说中多次出现:《书剑恩仇录》中总兵千金李沅芷“霍霍青霜万里行”,仗剑追赶余鱼同;《射雕英雄传》里穆念慈一路偷偷追随杨康,只为在窗外偷偷看他一会儿;《天龙八部》里王语嫣这个标准闺秀竟跟着慕容复万里远赴西夏,钟灵离家寻找段誉竟至脸上微有风霜之色;《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多次尾随张无忌,关键时刻就冒出来;《笑傲江湖》里仪琳和父亲不戒和尚下恒山上华山找令狐冲,而圣姑任盈盈以未嫁之身背一个青年男子到少林寺治伤,在中国古代简直匪夷所思。
为什么这种历史上乃至当代都有罕有的情形在武侠小说中并不让人感受到突兀和虚假?
诚如华罗庚所言,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武林(江湖)这一特定的、虚构的世界,固然非古代社会所能比,甚至也比当代社会自由。在这个亦真亦幻的世界里,作者和读者达成默契,对许多社会规范和现实限制忽略不计。然而言行自由度的超现实不等于人物性格和知、情、意的超现实。“霍霍青霜万里行”令人信服,不仅因为李余二人身在江湖,更由于它符合人性的真实。在古代里可以找到许多女子愿意随恋人、丈夫远行而不得的例子。李白的《长相思》:“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杜甫的《新婚别》:“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去,形势反仓皇。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金昌绪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正是有这种深沉热烈的感情做基础,金庸笔下女性形象种种惊世骇俗追求爱情的言行,虽然违背历史的真实,却达到了人性的真实。
金庸笔下的男性形象不乏有情人,他们同样为爱情付出真诚和执着。
郭靖专一、杨过不羁于世俗只求真情实现、丁典的执着、段誉在爱情中的痴迷与无私……丝毫不比女性在爱情中的表现逊色。但男性形象在爱情之外还蕴含着国家政治、民族关系、社会规范与个性自由、理想人格、人生价值等等多层次、多方面的角色功能。女性形象显然远不如男性形象内容丰富。她们的整个身心投入爱情之中,她们的命运系于爱情中,她们的形象在爱情和婚姻中完成。如果可以粗略地把一个人物的结局归入“悲剧”或“喜剧”,那么女性形象不必考虑是否有事业、国家、人生等其它层面,她们只有爱情,两情相悦、得成佳偶便是“喜剧”,相思无望、遇人不淑便是“悲剧”。男性形象显然远不止此。《射雕英雄传》结尾:“两人一路上但见白骨散处长草之间,不由得感慨不己,心想二人鸳盟虽谐,可称无憾,但世人苦难方深,不知何日方得太平。”对国家命运的担心主要来自郭靖,而非黄蓉。《倚天屠龙记》结尾时,张无忌事业的失落、人格的大缺憾、他关心的百姓命运,一系列问题都没有答案,心满意足的只能是赵敏而非张无忌,更不是读者。所以,同是有情人,同在为情苦,女性形象的核心特征是“爱情动物”,男性形象则不是。
与善良纯情的女主人公们不同的是另一类型的女性:怨妇。《神雕侠侣》中的李莫愁,《侠客行》中的梅芳姑,《天龙八部》中的叶二娘、秦红棉、王夫人、康敏,《笑傲江湖》中仪琳之母哑婆婆。爱情的失败使她们变得乖戾、暴躁、自私,甚至狠毒。表面上的强悍独立,恰恰源于一种深刻的依赖心理和狭隘的人生境界。她们认为应该供自己依赖、欣赏自己、照顾自己的男性让自己失望了,所以她们有权不负责任、报复社会。菟丝草依附大树未遂,便变成了毒藤,终其一生也没能长成一棵树。
纵观金庸小说主要女性形象,唯一一个不能归入以上两类的例外,是《笑傲江湖》中的恒山派掌门人定闲师太。这位是得道高尼,胸怀宽广、勘破生死,坚持正义而又不拘泥礼俗,临死前将掌门人之位传给当时“声名狼藉”的令狐冲。这一惊世赅俗的选择意味着定闲师太超越了三重观念:一是门户之见——令狐冲不是恒山派弟子;二是正邪之分——令狐冲早已走上“邪路”;三是男女之别——让这个青年男子领导和管理一群尼姑。更难得的是做出这一选择时她是那么从容、自然,既无疑虑,也不自得。同为“反封建礼教先行者”,和杨过之“狂”、黄药师之“邪”相比,定闲师太无视礼教而不以为意,俯视人生而不以为傲,境界更高。囿于史实,金庸未能给定闲师太更高的声望和地位,但她的精神光辉完全不逊于《天龙八部》里的灰衣僧和《倚天屠龙记》里的张三丰。这一女性形象是罕有的不以爱情为生命的特例,她代表的人生境界和哲理寓意超越了日常生活层面,已经极少性别色彩。
仙化:金庸笔下女性形象的第二特点是“仙化”。
黑格尔认为:“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成为爱情。”和第一个特征“爱情动物”相适应,金庸笔下的女子普遍美丽、健康、善良、纯洁,在刀光剑影、血腥权诈之中读来,更觉清新爽目。实际生活中女性的小器、自私、虚荣、乖戾,金庸很少写到。略有一点放到年轻女子身上,也都在可谅、可解、可怜甚至可爱的范围之内。黄蓉的小器刁蛮使人觉得是出于对郭靖的深爱;温青青吃醋吃得有些过头,但她因为自己是私生女一定很自卑,也可以理解;小龙女愿意帮蒙古人,因为他们赞成自己和杨过的婚事,有些人觉得是“不识大体”,有些人却恰恰爱她“不食人间烟火”;戚芳意志不坚,没能一直忠于对狄云的爱情,但她一生善良、命运不幸,让人叹她怜她不忍责怪她。
在对女性形象普遍进行“净化”之外,金庸营造了一系列情景交融的“美人出场”意境。每逢写到这里,文字如词赋般文雅典丽。
黄蓉第一次以女儿身出场是在梅林边的湖上,四周冰雪莹然。《天龙八部》里钟灵、木婉清、阿碧、阿朱、王语嫣,更是“美”不胜收。阿碧出场,紧接在鸠智摩和段誉的性命相博之后,气氛为之一缓。阿碧浑身上下散发着吴越文化的气息,人品与方言、山水、民俗高度浓缩在阿碧出场的这一段文字里。没有对家乡文化的深彻了解和深切眷恋,阿碧的出场不会这么精彩。《倚天屠龙记》里赵敏出场神秘而幻丽,旅途之中突然把男主人邀到秀丽的园林中喝酒。金庸此处写赵敏重在写神韵,她身上各种气质混杂,每一种气质都预示看这个人物形象的一个侧面。
仙化倾向最集中的表现在两部书的女主人公形象上。她们几乎被塑造成仙女,具有绝俗的美貌和风姿、内心纯洁天真、不知世事,心地和身上的衣服一样洁白无瑕。一是《书剑恩仇录》中的香香公主,一是《神雕侠侣》中的小龙女。
香香公主的美被金庸用浪漫手法大加渲染,“那少女的至美之中,似乎蕴含着一股极大的力量,教人为她粉身碎骨,死而无悔。”香香公主的眼泪能让清军士兵愧疚自杀,让残忍鸷刻的清朝统帅兆惠“心肠竟也软了”。她的美被赋与了净化灵魂的力量,近于仙子。
香香公主的美来自她极端的纯真、善良,小龙女的美则来自她极端的冲虚、宁静。香香公主更多现实生活的气息,她有亲情关系,有政治立场,深刻地卷入了全书主要矛盾,即反清复明的红花会与清政府的矛盾。小龙女这一形象则显然是受《庄子》启发而创造出来的。“藐射姑之山,有神人居焉”。她没有亲人,与古墓外的世界没有任何利害关系和感情联系。她唯一“有所求”的,是与杨过的爱情。正因为没有其它任何东西可为之分心,她的爱情特别强烈执着。
为什么金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会如此“仙化”?首先,武侠小说的主要阅读对象是男性,而且是通俗作品。与高雅文学相对,通俗文学主要是追求普遍性而非精英气质,追求阅读中的认同感受而非独特的个人体验,追求对现存文化的认同而非对现有文化的反思(当然,金庸小说在许多地方已经达到了雅俗共赏进而溶解“雅俗之分”的境界。不过在“仙化”女性形象这一现象上,金庸更多地倾向于通俗)。不论男性读者的文化层次、生活经历、气质性格如何千差万别,对异性美的欣赏和向往却不会相差太多。美丽的女性形象为书中的主人公,更为读者,在紧张的生活和巨大的“事业压力”之外提供了使他们愉悦、放松的审美对象。金庸采取通俗的姿态把女人美化,但不堕入庸俗。写女性和情爱时绝不涉及色情,即使在香香公主裸浴、小龙女被奸污这样“有机可乘”的情节上,作家的分寸拿捏得仍然很准。这与金庸的家世和修养关系很深。海宁查家在清代号称“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进入本世纪,海宁查家仍然俊彦辈出。文学上有诗人、翻译家查良铮(穆旦),小说家、政论家查良镛(金庸),音乐上有歌唱家蒋英(钱学森的夫人、金庸的表姐),政界有查济民先生。金庸的作品是传统文化中诞生的奇迹,他本人亦是几百年传统家学熏陶出的“宁馨儿”。
和金庸恰恰相反,古龙把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现代西方观念中女性观的糟粕“兼容并包”,他笔下的女性风尘气重,他精心渲染的“林仙儿”恰恰毫无仙气。严伟英《辉煌掩不住的阴暗》对古龙小说两性观念的“恶俗”剖析得针针见血,不用我再废话。
金庸“仙化”女性的第二层原因是他在女性形象身上自觉或不自觉地寄托着他对理想人性、对“人应该过什么样一种生活”的憧憬和设想。香香公主是生长于大漠的回族少女,小龙女是古墓里长大的孤儿。她们与现实生活、与汉族文化、与俗世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相隔绝,保存着一片纯洁心田。这正折射出作者对自己所处的文化深刻的批判,对男性处境地的无可奈何——书中的男性很难摆脱两种选择:或失其本心成为“坏蛋”,或坚持真心成为“倒霉的好人”。
为什么金庸小说中没有仙化的男性形象?为什么金庸关于理想生存状况的设想没有寄托在着墨更多的男主人公身上?
男性主人公中人格高尚健全的不乏其人,但他们都很坎坷、艰难,甚至极为不幸。实际上仙化女性恰恰表明小说作者没能更深入地了解和剖析女性。金庸对男性的人格、男性的成长、男性在社会中的处境、男性的内心世界,显然远远比对女性把握得更准,体会得更透,思考得更多。这很自然,每个个体了解人类的心灵最主要的途径就是体察自已的心灵。作家笔下的每一种情感和情境,都是他在心中经历过的。我们永远不会说出自已从未想过的言语。
小说史上一号主人公与小说家几乎总是同性别的,佳作更罕有例外。
因为不了解,所以才有幻想的空白。古今中外男性作家创造“完美的女性”,很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不能像了解男性一样彻底地了解女性。神秘和无知成正比。他们总倾向于塑造女性形象来寄托和代表光明、爱、和平、智慧这些“圆满”的意象,大约是他们对男性、对自已失望之余,于是以为世界上还有另一种可以开发的品种——女人。但丁的贝阿特丽采、歌德的“永恒之女性”、里尔克诗歌中潜藏的智慧沉静的女性听众,莫不如此。
反观女性作家,她们笔下女性的可笑、可鄙、可怜、可恶、可恨大多比男作家入木三分。当然女性作家也一直不断地重造人格美好的女性形象,但夏洛蒂.伯朗特的简.爱、简.奥斯汀的伊丽莎白和爱玛、弗吉尼亚.伍尔芙的拉姆奇太太、乔治.桑的雅典娜、狄金森诗中的抒情主体,仍然是尘世凡人。她们除了明显的人格缺陷外,更和残酷纷繁的现实有着极紧密的联系。她们和男性一样在挣扎、在艰难地寻求、在被压迫、在妥协,绝不是生来完美、纤尘不染。女性比男性更清醒地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仙女。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香香公主魔法般的魅力在男性世界里不论回汉、长幼、正邪都所向批麾,可到骆冰、李沅芷、周绮、关明梅眼中,她的光环消失了,还原成一个极漂亮的少女而已。周绮看不惯她,为霍青桐打抱不平,关明梅本来准备杀她,她们都认为香香公主违背了道德准则。金庸或许没有明确意识到两性眼中的“仙女”何其不同,不过他忠于生活,透露出部分实情——对女性形象的仙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天然的两性吸引和男性对女性的无知。其实,男性的恶德和弱点,女性一样不少。
人性与性别没有联系,性别只不过和时代、地域、年龄、民族一样,使人性呈现出表面的多样性。仙化的女性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男性欲望和幻想的投射,而不是女性本身。
“清女”与“浊男”:金庸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她们组成的至情至真的女性群体与权利熏心的男性世界形成鲜明对照。
男女爱情为人类诸多感情中最强烈、最丰富、最有诗意的一种,它产生在人最敏感、最有活力的青春岁月,一直被作家们作为人类真性、真情、真心的代表和象征。文学中“爱情”的内涵几乎总是远远大于现实中的爱情。以“爱情动物”为人格核心的女性群体自然可能构成“至情至性”的载体。恰如曹雪芹把他的理想寄托在大观园里、女儿国中。
第一个特征“爱情动物”符合历史现实和中国女性的客观状况;第二个特征“仙化”则代表了作者对女性人格的主观评价。在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一看,我惊奇地发现金庸小说中“女清”“男浊”竟如此分明。
金庸揭露人性丑恶的代表作是《笑傲江湖》、《连城诀》。两部书都是寓言。《连城诀》写夺财,《笑傲江湖》写争权。人性的贪婪、自私、阴险、奸诈、凶残、虚伪集体亮相。然而,在这两个群魔乱舞的世界里,竟然找不到一个女性是奸邪之徒。《连城诀》里较重要的男性角色,除了狄云和丁典,全都是贪婪控制的魔鬼。书中女性形象很少:戚芳、凌霜华、水笙。
她们的家庭背景和武功学识各异,但不约而同地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保持着纯朴的心。 在未知人世险恶前,她们的纯洁善良不足为奇,动人的是在遭受邪恶欺骗和暴力迫害之后,知道了人世险恶仍然坚持着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最具有震撼力的情节是戚芳在马上就可以和狄云逃走前一刻,出于夫妻恩情去救丈夫,被泯灭天良的丈夫匕首刺胸而死。
戚芳缺乏赵敏、任盈盈那样的识人慧眼,也缺乏黄蓉、阿朱面临困难和障碍时的坚定意志,然而这个纯朴的乡下姑娘却用生命证明了她是多么无心机。《笑傲江湖》人物更多,规模更大,严伟英在《金庸创作的思想历程》中推测“几年后创作的《笑傲江湖》,基本框架就仿佛从《连城诀》脱化而来”。和《连城诀》一样,《笑傲江湖》也没有“坏女人”。书中有姓名的女性形象主要有:任盈盈、岳灵珊、仪琳、曲非烟、宁中则、定静师太、定闲师太、定逸师太、蓝凤凰、老不死、哑婆婆、王夫人。她们不争名利,不施阴谋,不害人。岳灵珊移情别恋也许让一些读者忿恨,然而金庸在书中安排了足够有力的理由,没有写明而已。
一、余人彦调戏扮成酒家女的岳灵珊,林平之仗义误杀了他,表面上这条人命成为林家灭门的缘由,但岳灵珊焉能不感激林平之?钦佩林平之?
二、令狐冲在林平之入华山门下之前已经结交“采花大盗”田伯光,中间夹进另一个美貌少女仪琳,这不可能不影响岳灵珊对令狐冲的印象。
三、岳灵珊负责直接指导林平之练剑,朝夕相处。恰恰此时令狐冲在山顶面壁一年。请注意:这两件事都是岳不群安排的。从后文岳不群使“冲灵剑法”诱劝令狐冲重归华山看来,他当时完全了解独生女与大弟子的感情进度。岳灵珊是岳不群手上的一颗棋子,用好了,全盘皆活。她若和林平之成亲,岳不群则可以父亲和师父的双重身份享有他早已垂涎的《辟邪剑谱》。后来令狐冲身价飚升,他又可以把已经与林平之订婚的女儿当作最有效的诱饵来钓令狐冲。
完全可以设想令狐冲面壁那一年,心思如此缜密的岳不群不会对岳灵珊和林平之的关系无所作为。所以岳灵珊实在是一枚可怜又可悲的棋子。这枚棋子至死痴情不改,一支福建山歌伴着她走向毁灭。
“男浊女清”的对比除了体现在对财富名利权势的不同态度上,也体现在男女对待爱情、两性关系的不同态度上。
金庸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观都很纯洁、很现代化,男主人公爱情观高出传统才子佳人小说和旧武侠小说之处,陈墨在《金庸的产生及其意义》中归为四点:爱情关系一对一;美女不再是给英雄的奖赏,英雄一样经历爱情的磨难;女性及其爱情故事在书中占据中心地位;将女性、爱情、婚姻视为人生重要内容。
然而金庸的浪漫精神并未阻碍他揭露男性在两性观念上的阴暗面。小说中有三处情节颇耐人寻味。
一是《笑傲江湖》中岳不群与蓝凤凰在船上会面。蓝凤凰爽朗大方、霁月光风,正是“人”该有的样子,反而引得“君子剑“和弟子们心神不宁。我以为这里的假道学可以与鲁迅的《肥皂》对比着读。
二是《连城诀》中汪啸风决意抛弃水笙的心理过程。最初他考虑过接纳被血刀老祖“玷污”的水笙——实际上未成事实。这代表了传统道德对男性“高标准、严要求”的一面,要求他们承担一切,其中也不无自视甚高的成分。然而随即另一种想法占了上风,娶一个失贞女子岂不颜面扫地?前后两种观念完全相反,然而都不是叛经离道、荒谬绝伦,它们都在正统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允许范围之内。
汪啸风对水笙的抛弃含有一个前提:水笙不是人。推理如下:财产和物品没有知情意识,抛弃破损的财产不会使它们愤怒、恐惧或屈辱→抛弃水笙时不必考虑她的反应,水笙不具有知情意识→知情意识是人特有的→水笙不是人。社会道德体系很复杂,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层次适用于不同的范围,达成和平共处。尤其要注意,默许的而不是宣讲的、不成文的而不是成文的、下意识的而不是理智选择的道德规范,实际上在的生活中更有力地支配着我们的行动。一种规范、一种价值观如果常常被学者挂在嘴上,写入文章中,刊在头版头条,恰恰证明它尚未真正溶化成为支配社会的精神力量。几曾见过有人著文号召《我们中国人要讲面子》?
三是陈家洛在霍青桐,喀丝丽两姐妹之间陷入矛盾时的心理活动:“‘——唉,难道我的内心深处,是不喜欢她太能干么?’想到此处,矍然心惊,轻轻说道:‘陈家洛,陈家洛,你的胸襟竟是这般小么?’”另一方面
㈣ 分析金庸《天龙八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小说特点
这没有上万字,回答不了啊
㈤ 金庸小说人物名字的含义,特别是女性人物,越详细越好
以下是就我个人整理的一些,楼主觉得可以把分给我!
说明一点,本人十分喜欢金庸小说,也研究过“金学”。
1.《飞狐外传》苗若兰:《洛神赋》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2.《连城诀》丁典:《曲江》朝回日日典春衣
3.《天龙八部》无崖子:《庄子·逍遥游》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4.《天龙八部》苏星河:《桂枝香·金陵怀古》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5.《天龙八部》李秋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汇流
6.《天龙八部》逍遥子:《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
7.《天龙八部》阿朱、阿紫:《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8.《天龙八部》木婉清:《诗经》水木清华,清扬婉兮
9.《射雕英雄传》穆念慈:《尚书.大禹谟》帝念,念慈在慈
10.《射雕英雄传》黄药师:《大宝积经》譬如大药师,善能疗治一切疾病
11.《笑傲江湖》曲非烟:《迷梦诗四十韵》非烟含瑞气,驯雉洁霜毛
12.《笑傲江湖》余沧海:《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13.《笑傲江湖》岳不群:《离骚》鸷鸟之不群兮
14.《笑傲江湖》任盈盈:《古诗十九首》盈盈一水间
15.《书剑恩仇录》文泰来:《易经》否极泰来
16.《神雕侠侣》小龙女:《冷斋诗话》吴城小龙女
17.《神雕侠侣》杨过:《左传·宣公二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18.《神雕侠侣》霍都:《羽林郎》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倚仗将军势,调戏酒家胡
19.《神雕侠侣》武修文:《尚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
20.《侠客行》石中玉:《诗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1.《侠客行》石破天:《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21.《倚天屠龙记》殷素素:《古诗十九首》纤纤出素手
22.《碧血剑》温青青:《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
23.《碧血剑》袁承志:《礼记·祭义》君子所谓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24.《碧血剑》温青青:《庄子·德充符》唯松柏独也,在冬夏青青
25.《碧血剑》何红药:《扬州慢》念桥边红药
㈥ 求金庸——天龙八部所有女性人物,要 (全部 全部) 的女性人物,要详细!!!
1、刀白凤是段正淳的妻子,又是段誉的母亲。她出身为云南摆夷族酋长的女儿,贵为镇南王妃,却因为痛恨段正淳风流不羁,出家做了带发修行的道姑。
2、李青萝,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李秋水与无崖子的女儿,王语嫣之母,段正淳的情妇之一。新修版中丁春秋为其养父。
3、甘宝宝,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外号俏药叉,万劫谷谷主钟万仇之妻,钟灵之母,是修罗刀秦红棉的师妹。甘宝宝在少年时与段正淳相遇而陷入情网,并与之珠胎暗结。
4、秦红棉,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外号修罗刀,使用一对喂毒的双刀——修罗刀,暗器是毒药袖箭,其师妹是甘宝宝。木婉清的母亲,也是段正淳的情人之一。
5、阮星竹,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阿紫与阿朱的母亲,段正淳的情妇之一,性情顽皮敏黠,善易容之术。
6、王语嫣,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女主角之一,段正淳与情妇李青萝之女,无崖子与李秋水的外孙女。外貌和段誉朝思暮想的石洞仙子相似。自小与母亲生长在曼陀山庄内寸步未离,与表哥慕容复为青梅竹马。
7、木婉清,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要女角色之一。大理镇南王段正淳与情妇“修罗刀”秦红棉之女。
8、钟灵,是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段正淳的私生女,母亲是俏药叉甘宝宝。钟灵并不是《天龙八部》全书中的重要人物。
9、阿朱,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女主人公之一,段正淳与阮星竹之长女,为慕容复二婢之一,居"听香水榭",武功不俗,擅易容术。
10、阿紫,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人物,是段正淳与情妇阮星竹所生之次女,阿朱的妹妹。
11、康敏,出场为丐帮副帮主马大元夫人,是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登场的虚拟人物,丐帮副帮主马大元的妻子,大理镇南王段正淳的情人之一。
12、谭婆,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小名“小娟”,是谭公的妻子,赵钱孙的师妹,住在太行山冲霄洞,曾在聚贤庄与群雄一起围攻萧峰。后被萧远山所杀。
13、叶二娘,,四大恶人之一。叶二娘本来是个好姑娘,温柔美貌,端庄贞淑。后来为了报恩,对玄慈以身相许,生下虚竹,但被萧远山偷走婴儿藏于少林寺,左右脸颊上也被萧远山抓下三道血痕。
14、天山童姥是天山缥缈峰灵鹫宫主人,逍遥派前任掌门逍遥子的大弟子,无崖子和李秋水的师姐。出场时已经九十六岁,外表却如八、九岁女童一般。她终年九十六岁,比掌门师弟无崖子大三岁。
15、李秋水,金庸作品《天龙八部》中的人物,逍遥派掌门(北宋哲宗年间)逍遥子的弟子。天山童姥、无崖子的师妹,西夏银川公主的祖母,王语嫣的外婆,王夫人李青萝的母亲。
16、梦姑,本名李清露,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西夏银川公主。
㈦ 金庸的小说中,哪一个女性人物是最痴情的
读金庸的武侠小说。除了“无”和“侠”之外,最吸引人的是“正”字。金庸可以说“情”是极品,可以说是热闹,也可以说是凶猛。他把文章中人物的爱情写得刻骨铭心。有些人“因情而难过”,“因情而恨”,“痴情”,“高潮”可以说天下有情人。
在众多金庸笔下的人物中,到底谁最痴情?但是每个人读书的重点和喜好不同,所以这个目录里有很多主观的看法,荒谬之处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名李莫愁
爱一个人那么深,恨一个人那么深。姨妈愁其实也有悲伤的女人,坚强的外貌,温柔的心,但偏偏遇到了消极的男人,这份爱情变成了恨,直到死!
㈧ 在小说《天龙八部》中虚竹的人物形象分析
虚竹,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人物。本是少林寺小僧,性格木讷老实,相貌丑陋,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又不善于词令。24岁时随师父发放名帖下山,误打误撞破解苏星河的珍珑棋局,成为逍遥派掌门“无崖子”的关门弟子,得了无崖子七十余年的内力,并成为逍遥派掌门。后来被天山童姥强迫传授武功,童姥施计逼虚竹和公主破荤戒。无意间再得到天山童姥、李秋水的内力,亦被传为灵鹫宫宫主,又和萧峰、段誉结拜兄弟。最后拯救被鸠摩智挑战的少林,降服丁春秋,并明白自己的身世。西夏国王招纳驸马,和公主相认。 角色分析虚竹身世凄凉,他从小生长于少林,天性纯良,宅心仁厚,也正因为此,他幸得高人指点,练就一身非凡的武功。在灵鹫宫,虚竹为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解除了生死符的困苦。他的这一义举,受到他们的拥戴。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人自愿臣服于虚竹的旗下,听从他的差遣。他的所作所为,也打动了一直在场的段誉,他们义结金兰。在少林寺,当看到乔峰、段誉和众兄弟饮酒、再叙结义之情时、虚竹按捺不住、不顾寺中长老的阻拦,跑到乔峰和段誉面前说:“今日我们众兄弟有难同当”。正如乔峰所说“你不畏艰巨、大义而出,足见是一个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 最终,虚竹助乔峰击败了丁春秋,为乔峰铲除了一个劲敌。当听到乔峰被辽帝所擒时,他带领灵鹫宫的所有人员,助乔峰脱离险境。并且和段誉智擒辽帝,这促使辽帝立下“在有生之年,永不侵宋”的誓言,为宋辽的百姓尽了一份勉力。千古民间侠客梦。武侠梦是中国文化史上有名的四梦(神仙梦、明君梦、清官梦、武侠梦)之一。因此,侠义行道在远古就受到民众的青睐。在当今,侠客那种行侠仗义、打抱不平等品质成为观众要求伸张正义的社会冲动的宣泄渠道,体现了侠义传统的一种传承方式。乔峰、段誉、虚竹三人为了信义, 舍生忘死,荣辱与共,他们的侠义行为,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也对一些为了某种利益,背信弃义、抛弃亲情、忘却友情、只顾私情的人是一种强有力的鞭挞。
㈨ 金庸的小说里都有哪些女性人物
金庸的小说,可以用一句诗来讲:“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版我就按照这个顺序权来写了,不过金庸小说里人物众多,我写的只是书中的绝对女主角,也有一些女角色很有特色(比如倚天屠龙记里身为杨过后人黄衫女子)但要一一说来就太大的任务量了。关于这一点,敬请原谅。
《飞狐外传》女——南兰,胡夫人
《雪山飞狐》女——苗若兰,程灵素,袁紫衣
《连城诀》女——水笙,戚芳
《天龙八部》——王语嫣,王夫人,木婉清,秦红棉,钟灵,甘宝宝,刀白凤,叶二娘,阿朱,阿碧,马夫人,阮星竹,啊……差点忘记了还有阿紫,李秋水,天山童姥
《射雕英雄传》——黄蓉,穆念慈,华筝
《白马啸西风》——李文秀
《鹿鼎记》——建宁公主,洪教主夫人苏荃、沐王府的沐剑屏、方怡、陈圆圆的女儿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双儿……
暂时就这些吧。
㈩ 古龙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分析
前期多是任性,可爱的大小姐,后期则以毫放,聪颖或温柔,阴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