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狄更斯有哪些作品,要全
一、狄更斯主要作品如下:
1、《博兹札记》、《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贝》、《老古玩店》、《巴纳比·拉奇》、《美国纪行》、《双城记》。
2、《圣诞颂歌》、《马丁·瞿述伟》、《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写给孩子看的英国历史》、《荒凉山庄》。
3、《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艾德温·德鲁德之谜》、《匹克威克外传》。
二、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 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是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后来创作才能日渐成熟。
三、狄更斯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作品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1)狄更斯小说人物都是谁扩展阅读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十九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广泛描写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生活,揭露了资产阶级金钱世界的种种罪恶。
狄更斯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
狄更斯是高产作家,他凭借勤奋和天赋创作出一大批经典著作。他又是一位幽默大师,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产中讲述人间真相,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狄更斯
❷ 狄更斯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艾米丽人物性格及主要事件
性格:天真烂漫,单纯可爱
事件:与大卫相识,在一起生活遇到种种尴尬,最终因病去世
❸ 狄更斯,惠更斯分别是什么人物
回答王摩诘,狄更斯是英国小说家,惠更斯是荷兰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比较详细的介绍如下。
狄更斯:
查尔斯·约翰·赫芬姆·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年2月7日~1870年6月9日)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至今依然盛行,并对英国文学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早年
狄更斯1812年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Portsmouth),是海军职员约翰·狄更斯和伊丽莎白·巴洛所生的第二个孩子。狄更斯5岁时全家就迁居占松(Chatham),10岁时又搬到康登镇(Camden Town,今属伦敦)。
小时候狄更斯曾经在一所私立学校接受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但是12岁时,狄更斯的父亲就因债务问题而入狱,狄更斯也因此被送到伦敦一家鞋油场当学徒,每天工作10个小时。或许是由于这段经历,使得狄更斯的作品更关注底层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
不过后来由于父亲继承了一笔遗产而令家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狄更斯也才有机会重新回到学校。15岁时他从威灵顿学院毕业,随后进入一家律师行工作,后来又转入报馆,成为一名报导国会辩论的记者。狄更斯并没有接受很多的正规教育,基本上是靠自学成才。
记者生涯
狄更斯后来成为一名《晨报》的国会记者,专门采访英国下议院的政策辩论,也时常环游英伦采访各种选举活动。他开始在各刊物上发表文章,并最终收集成《博兹札记》(Sketches by Boz)出版,这是他的第一部散文集。但真正使他成名的是1836年出版的《匹克威克外传》(The Pickwick Papers)。
创作生涯
之后狄更斯连续出版了多部广受欢迎的小说,包括了《雾都孤儿》(Oliver Twist)、《尼古拉斯·尼克贝》(Nicholas Nickleby)和《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city Shop)。1841年完成了《巴纳比·拉奇》(Barnaby Rudge)后,狄更斯前往他所向往的美国。虽然他在那里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狄更斯最终依然对那片新大陆感到失望。他在美国的见闻被收入进其在1842年出版的《美国纪行》(American Notes)。
1843年他出版了引起极大反响的小说《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这部小说是他的圣诞故事系列的第一部。随后他又以自己的美国之行为背景,发表了另一部小说《马丁·翟述伟》(Martin Chuzzlewit)。1844至1846年间狄更斯游历了欧陆各国,在旅行期间继续进行写作。1849年他出版了自传题材的小说《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这部小说的内容与狄更斯的个人经历有很大关系。狄更斯以后的小说显得更为尖锐并具批判性,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了《荒凉山庄》(Bleak House)、《艰难时世》(Hard Times)、《小杜丽》(Little Dorrit)、《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和《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等。
1850年,狄更斯创办了自己的周刊《家常话》(Household Words),收录了自己和其他一些作家的小说。1859年另一份刊物《一年四季》(All the Year Round)也开始发行。狄更斯本人的多部作品都是最先以连载的形式在这两份刊物上发表的。
狄更斯不仅是一位多产的写作者,也是一位积极的表演者。他把公众朗读会(public readings)化作两小时独角戏剧表演,而“速书”(prompt books/prompt copies)则是他为此所作的准备记录:在原作上划框,择要而出,省去枝蔓,偶尔添点新笑话——对这位天才的表演者,人物表情记号是不需要的。狄氏朗读 /演剧会始于1853年12月,至其生命终了,十余年间行脚遍及大西洋两岸。“速书”是狄更斯为自己写的舞台说明(stage directions),为狄更斯研究和后来的衍生戏剧/影视创作提供了鲜活的参照。(source: Dickens Museum, London)
1870年6月9日狄更斯与世长辞,临终时他的第一部侦探小说《艾德温·德鲁德之谜》(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也未能完成。他去世后被安葬在西敏寺的诗人角,他的墓碑上如此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惠更斯:
惠更斯(ChristiaanHuygens,1629~1695)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是介于伽利略与牛顿之间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先驱。
惠更斯1629年4月14日出生于海牙,父亲是大臣、外交官和诗人,常与科学家往来。惠更斯自幼聪明好学,思想敏捷,多才多艺,13岁时就自制一架车床,并受到当时成名的笛卡儿的直接指导,父亲曾亲热地叫他为“我的阿基米德”。16岁时进莱顿大学攻读法律和数学,两年后转人布雷达大学,1655年获法学博士学位,随即访问巴黎,在那里开始了他重要的科学生涯。1663年访问英国,并成为刚建不久的皇家学会会员。1666年,应路易十四邀请任刚建立的法国科学院院士。惠更斯体弱多病,全身心献给科学事业,终生未婚。1695年7月8日逝于海牙。
惠更斯处于富裕宽松的家庭和社会条件中,没受过宗教迫害的干扰,能比较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他善于把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透彻地解决某些重要问题,形成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的工作方法与明确的物理思想,他留给人们的科学论文与著作68种,《全集》有22卷,在碰撞、钟摆、离心力和光的波动说、光学仪器等多方面作出了贡献。
他最早取得成果的是数学,他研究过包络线、二次曲线、曲线求长法,他发现悬链线《摆线》与抛物线的区别,他是概率论的创始人。
在1668~1669年英国皇家学会碰撞问题征文悬赏中,他是得奖者之一。他详尽地研究了完全弹性碰撞问题(当时叫“对心碰撞”)。死后综合发表于《论物体的碰撞运动》(1703)中,包括5个假设和13个命题。他纠正了笛卡儿不考虑动量方向性的错误,并首次提出完全弹性碰撞前后的守恒。他还研究了岸上与船上两个人手中小球的碰撞情况并把相对性原理应用于碰撞现象的研究。
惠更斯从实践和理论上研究了钟摆及其理论。1656年他首先将摆引入时钟成为摆钟以取代过去的重力齿轮式钟。在《摆钟》(1658)及《摆式时钟或用于时钟上的摆的运动的几何证明》(1673)中提出著名的单摆周期公式,研究了复摆及其振动中心的求法。通过对渐伸线、渐屈线的研究找到等时线、摆线。研究了三线摆、锥线摆、可倒摆及摆线状夹片等。惠更斯的船用钟结构中有摆锤、摆线状夹板、每隔半秒由驱动锤解锁的棘爪等。
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还引入了反馈装置——“反馈”这一物理思想今天更显得意义重大。设计了船用钟和手表平衡发条,大大缩小了钟表的尺寸。他还用摆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准确值,并建议用秒摆的长度作为自然长度标准。
惠更斯提出了他的离心力定理,他还研究了圆周运动、摆、物体系转动时的离心力以及泥球和地球转动时变扁的问题等等。这些研究对于后来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起了促进作用。他提出过许多既有趣又有启发性的离心力问题。
他设计制造的光学和天文仪器精巧超群,如磨制了透镜,改进了望远镜(用它发现了土星光环等)与显微镜,惠更斯目镜至今仍然采用,还有几十米长的“空中望远镜”(无管、长焦距、可消色差)、展示星空的“行星机器”(即今天文馆雏型)等。
惠更斯在1678年给巴黎科学院的信和1690年发表的《光论》一书中都阐述了他的光波动原理,即惠更斯原理。他认为每个发光体的微粒把脉冲传给邻近一种弥漫媒质(“以太”)微粒,每个受激微粒都变成一个球形子波的中心。他从弹性碰撞理论出发,认为这样一群微粒虽然本身并不前进,但能同时传播向四面八方行进的脉冲,因而光束彼此交叉而不相互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用作图法解释了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光论》中最精采部分是对双折射提出的模型,用球和椭球方式传播来解释寻常光和非常光所产生的奇异现象,书中有几十幅复杂的几何图,足以看出他的数学功底。
❹ 狄更斯的小说有哪些、
我只有这些啦!
应该还有其他的
❺ 狄更斯的生平简介,简单一些
狄更斯1812年2月7日生于朴次茅斯市郊,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少年时因家庭生活窘迫,只能断断续续入校求学。后被迫到工场做童工。
15岁以后,当过律师事务所学徒、录事和法庭记录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
1835年,查尔斯·狄更斯与凯瑟琳·霍加斯订婚。
1837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
1870年6月9日卒于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
(5)狄更斯小说人物都是谁扩展阅读:
代表作品介绍:
1、《匹克威克外传》
《匹克威克外传》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37年。
该小说讲述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社”)的创办人。
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可笑的人和事。
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这部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生活画面,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
2、《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
全书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融进了作者本人的许多生活经历。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大卫从幼年至中年的生活历程,以“我”的出生为源。
将朋友的真诚与阴暗、爱情的幼稚与冲动、婚姻的甜美与琐碎、家人的矛盾与和谐汇聚成一条溪流,在命运的河床上缓缓流淌,最终融入宽容壮美的大海。
其间夹杂各色人物与机缘。语言诙谐风趣,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的理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查尔斯·狄更斯
❻ 狄更斯笔下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
雾都孤儿
本书是狄更斯创作初斯的一部作品,作者当时正处在蓬勃的青年时代,因而作品充满生气和乐观的情绪,对社会、对人生、对人类仍抱有一种无法泯灭的希望。这充分体现在作品中自然流露的对人性的思索上。乍一看去,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并未刻意去探究人性的深意,相反,我们可见许多的无情和冷酷;然而,正是在这种氛围之中,一种对人性的思索却如奔溅的水花,一点点散落并濡湿了人的眼睛。作品中那些仁慈善良的人们的所言所行自不必说,甚至于那些以偷盗为生、寄居巢穴的人们,哪怕就是费根和赛克斯这种罪孽之身,他们心灵麻木、堕落、冷酷,他们人性中那一点对光明的追求却在最严酷的现实中表现出来。费根在死囚室中待死与奥立弗的最后一面时,作者似乎用了象征的笔触,让一个纯真的少年如天使一般导引了那个罪孽深重而又可悲可怜的老朽的罪犯。赛克斯杀了南茜出逃途中夜晚遇到那场冲天烈火(这也正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赛克斯看到:“那简直是一种新的生活”,他在无所不在的恐惧和惶惑的折磨下去忙着扑火,要“逃避记忆,逃避自己”,他“比原先强烈十倍地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可怕的罪行”。作者对这两个人的这些安排可谓耐人思索。由此,我们也可看出,狄更斯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他并不是毫无“浪漫”可言的,他的这种浪漫手笔不但存在于作品深处有待于读者去体味,而且,他的这种手笔还能震撼人心。
对于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是多方位的,对一部作品的理解往往比作品本身还要意义深远。
《大卫·科波菲尔》是其代表作。主人公科波菲尔是个遗腹子,继父对他和母亲横加虐待。母亲不久去世,科波菲尔沦为孤儿,他找到了姨婆,在她的监护下开始新的生活。世事变迁,亲情友爱令人欢欣,风波和伤痛予人磨练,科波菲尔最终成为一名成功作家,并与至亲爱人幸福地结合。作品言语诙谐,爱憎分明,情节曲折,画卷宏大,体现了狄更斯一贯的风格。是狄更斯爱好者们的必读杰作。
本书是狄更斯写作生涯后期十分出色的作品,也是他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故事的主人公匹普是个穷苦的乡下孤儿,被凶悍的匹普曾经掩护过一个逃亡的囚徒.少年时代的他被叫去陪着镇上的一个贵族妇人郝维仙,在那里他暗恋上了赫维仙美貌而高傲的养女埃斯苔拉.郝维仙小姐因为新婚之夜被新郎抛弃,恨透了世间一切男人,她收埃斯苔拉为养女,将她培养成自己报复男人的工具,教她如何冷酷无情,用美貌去折磨男人.匹普爱上埃斯苔拉后受到她的嘲笑和挖苦.
❼ 狄更斯的长篇小说都叫什么
《双城记》,《匹克威克外传》
《艰难时世》《小杜丽》《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❽ 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都有哪些啊!
《双城记》 1859
《艰难时代》 1854
《老古玩店》 1841
《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 1838
《董贝父子》 1848
《大卫·科波菲尔》 1850
《远大前程》 1861
❾ 悬赏50求狄更斯笔下所有人物形象分析,越多越好。
《雾都孤儿》是狄更斯第二部长篇小说,又叫《奥里弗·退斯特》,它是一部伟大的社会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狄更斯在小说中细致描绘了当时英国下层社会的种种黑暗,深刻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虎狠本质。小说主要反映了英国社会最底层的生活。南希是一个不幸的姑娘,自幼沦落贼窟,并已成为第二号贼首的赛克斯的情妇。但是,她良心未泯,在碰到从小在教区济贫院长大的孤儿奥立弗·退斯特后,在他天真纯洁的身上看到往日清白的自己,同情之心油然而生。她奉贼首之命,绑架奥立弗回贼窟,并冒着生命的危险终于将奥立弗救了出来,她是多么勇敢啊。相反我觉得费根、赛克斯是十恶不赦的坏蛋。
读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我认为这本书很有特色,比如班布尔先生于考尔尼太太结婚前后关系的描写,霍尔斯、布尔特尔斯和流动补锅匠深夜捉贼时的心情描写,很夸张,很滑稽,读起来令我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这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小说家决心以英国擅长风俗讽刺画的画家威廉·霍格斯(William Hogarth,1697~1764)的榜样,勇敢地直面人生,真实地表现当时伦敦贫民窟的悲惨生活。被我国及前苏联学者界定为“英国文学上批判现实主义的创始人和最伟大的代表”。
通过一些资料,我了解到1822年,作者的父亲约翰·狄更斯被关进债务监狱,家里倾家荡产,才十岁的小查利不得不进一家制造鞋油的小厂当童工。那地方叫“工厂”,其实只是坐落在河边的一座破旧、肮脏的棚屋,老鼠不分昼夜的出没,空气里充满木头腐烂的臭味。这为未来的伟大作家干的活就是把一罐罐鞋油盖好封口,把蜡纸的边缘修剪整齐,在贴上印好的商标。所以对于被迫出卖劳动力的儿童的苦难,狄更斯有着切身的感受。
狄更斯的小说经得起各种现代批评理论的发掘和阐释,不断产生发人深省的新意,将永久保持广大读者的鉴赏兴趣和专家们的研究兴趣。
❿ 狄更斯小说老古玩店中各主要人物的关系是怎样的
这个很难阿。除非写过他的小说的论文的人。
现在现实主义小说已经非常非常过时了,没有什么研究的价值了。尤其是狄更斯的小说,估计你写的不是什么大论文。二十世纪的以woolf代表的现代主义是更有研究价值,并且更有内容可挖的。当然还有forster, DH Laurence, James Joyce, Golding, ......
不好意思实在没研究过狄更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