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谁能说说金庸武侠小说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有哪些
先摘抄一段评论金庸语言特色的话:
金庸的语言,细看每一句,都很平常。不论词汇的搭配,还是句式的选择,都很少标新立异,出人意外。那些话,你也能说,我也能写。但就是这些话,让无数少年着魔,青年落泪,中年搔首,老年捻须。技痒之下,试着把那些感人的段落摘下来,却反而发现这是一种“残忍”,仿佛是砍断杨过的臂膀,挖下阿紫的眼睛一般。这时方领悟到,金庸的语言像一切超一流的伟著一样,是“浑然不可句摘”的。离开了上下文,离开了整个小说的肌体,这些段落就成了失去生命的标本。标本虽然也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但毕竟远不及活生生的原态。
金庸写武打,有“赤手屠熊搏虎”之气魄,写情爱,有“直教生死相许”之深婉,写风景,有“江山如此多娇”之手笔,写历史,有“一时多少豪杰”之胸怀。正像《神雕侠侣》中的独孤求败,剑术登峰造极之时,便不再依赖任何宝剑,飞花摘叶,皆可伤敌。在武侠小说中,无招之招,是最神妙的武功。在艺术创作中,无技巧的技巧,则是最高的技巧。金庸以他打通儒释道的艺术境界又一次印证了这个充满辩证法的哲理:语到极致是平常。
下面聊聊我自己看金庸先生小说的体会。
金庸先生写小说,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琴棋书画诗,歌酒侠义情,儒道僧佛尼,恩怨情仇苦。正因如此,各种各样的读者都有自己倾心的佳句佳篇,鲜有众口难调之困。金书14部(加《越女剑》为15部)读起来朗朗上口却又味美炙鲜,一言一语极为寻常,却又往往将读者引入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之中。如笑傲中品酒、天龙中包不同李傀儡对唱戏文、苏星河之玲珑棋局,作者知识之广之博,鲜有能及。最为出色是射雕三部曲和独立成篇的《天龙八部》《笑傲江湖》《鹿鼎记》。读笑傲,自生放荡不羁,读射雕,自生忠孝爱国,读连城诀,颇感世事昏暗,人心险恶。不过最出色,愚见为《天龙八部》。评论多言萧峰是顶天立地大英雄,我却对英雄真性情更自钦佩。萧峰阿朱,两心相倾,两情相悦,青石桥上误杀爱人,塞上牛羊空许约,悔英雄泪。阿朱遗言,让萧大哥好生照料阿紫。萧峰于阿紫,不过是不愿拂逆爱人临终托付,于是尽心照看被自己误伤的阿紫。阿紫却又被萧峰英雄之气所倾,雁门关外,英雄自绝,阿紫怀抱姐夫跳崖殉情。朱紫双姝,血脉相融,同倾一君,共枯共荣。书读至此,气噎于胸,掩卷叹息,默默拭泪(看官见笑,本人是好男儿)。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庸先生点缀其间的人物性情似确如其人,确有其事,令人嗟叹!闲举一例,管中窥豹,更真切的体会,还请看官多读原著。
⑵ 小说人物形象意义
回望当代文学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路程,尤其作为叙事性文学创作的小说,不断给社会和读者奉献众多的优秀而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突出的审美价值。其中,一些人物形象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影响着一个时代人们的行为、思想或精神生成及其走向。
事实上,中外文学史发展中几乎都有许多著名或经典的文学人物超越了时空、国界和民族的限制,为不同时代和国度的人们所接受、传承,以其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哺育、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对于中国当代文学而言,在几十年来的人物形象画廊中,虽然不乏名重一时的著名形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人物形象却经常遭遇这样的尴尬:或是由于文学人物是某一时代政治、概念的化身,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太过于现实功利的考虑,或是人物性格的单一、浮泛、缺乏内蕴而显苍白,往往导致文学人物形象著名而不经典、波及一时后很快被读者遗忘,从而也直接影响到整部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艺术质量。因为,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与小说神奇的想象力、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丰富的文化内涵、纯净的文学语言一样,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我们看到,当代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其影响力日益下降,渐渐失去它在社会生活中理应占据的更重要的位置。这种状况不能不说与文学作品中缺乏有震撼人心、具有一定审美价值、高层次的文学人物形象有极大关系。
我想,在这里,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代文学人物形象的构成缺乏一定的精神深度。也可以说,我们的文学人物大多数尚属“平面”,而非“立体”。一方面,文学人物太过于粘着生活,作家对人物的体验难以超越物质的力量,人物也就很难将我们带入一个更具人文思考的空间,人物对于生活而言,常常是“解构性”的不是“建构性”的,简言之,人物可供阅读、阐释的空间极其有限;另一方面,作家对人物的塑造缺乏自觉性和批判性,缺乏形而上的理性引导,通过人物所体现出的精神向度是“现实”的,而非指向未来。对人物的叙述执着于“现场叙事”,难以走向诗性叙事,因此也就难以负载广阔的历史内容。
具体地说,审视近年来的文学创作,我们在人物形象的创造上有许多缺憾值得注意和反思:一是对人物形象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人物是作家源自灵魂深处的感情人格化的产物,人物支撑着整个小说的叙事、故事、主题。诚然,许多在叙述艺术上有重要特色、有突出成就的叙事性文学作品会在小说结构、叙事语言、语体风貌上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但最能超越不同民族、穿越时间隧道并震撼人们心灵且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依然是文学人物形象,正如有的学者所强调的:文学主要是靠人物形象体现其价值和效能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作家的写作,尤其一些有着旺盛创作力的年轻作家,将创作的重心倾斜到小说的技术层面,人物形象不再是评判和衡量一部文学作品艺术优劣的重要标准了。无论是作家还是评论家,大多将作品形式感的强调置于首要的位置,小说似乎更像是“小说”了,却一度忽略了文学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二是多年来,文学的“潮流化”和人物的“类型化”也是导致缺乏独特文学人物形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的例子,有“十七年文学”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主题,“新时期文学”的“伤痕”、“反思”、“寻根”、“新写实”等创作潮流与倾向。由于作家多从现实社会问题的性质、根源出发,确立创作动机,以某种“观念性结构”来表达当代社会和人生的见解,就文学创作的整体而言,“潮流化”必然导致人物塑造的“类型化”,人物也就缺乏作家独到的感性体验和历史的思考深度。同时,读者审美层次的差异,阅读中的“文化从众”心理,读者间的相互影响,使一些人物形象被传煤炒作性推崇,而受“推崇”的人物形象又未必是有精神深度的形象,很多是时尚性的“流行人物”。三是作家的写作,很难超越特定时代具体的文化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时代氛围、价值取向、人文立场,人物总是深深地刻有具体时期的社会政治痕迹并以之主导人物的行为,人物在这里只是情节的产物,他们的地位是“功能性”的,并没有进入人物的精神—心理这一本质层面,也就是说,人物从属于故事或事件。四是始于80年代的“先锋叙事”,虽然对中国小说而言是一场“叙事革命”,但它从某种意义上“消解”了人物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人物在叙述中不再是被作为具有独立意义和特性的形象来表现,人物几乎与文本中的语言、结构、叙述方式相等同,发挥着“符号功能”的作用,意义的缺失,使文学人物丧失了饱满的性格和丰厚的内涵。五是市场化、商品化对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影响、冲击,人们的精神理想褪化为“破碎的激情”,作家在极力摆脱“宏大叙事”的同时,却陷入了“个人化”、“私人化”表达的困境,较少追求富于震撼力的人物心灵世界。说到底,种种外在的内在的因素,制约、限制或妨碍了作家进一步深入人的复杂层面,塑造出更深刻,更具有普泛性、超越性的人物形象。
作家如何才能挖掘人物更深层的内涵,使文学人物具有一定的精神深度?当代文学怎样才能实现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不朽的当代中国人形象?
我认为,首先,当代作家应自信地建立起创造经典和“不朽”的信念。创造经典的信念是文学创作的动力之源,它是作家最终的心理保障。只有这样,作家才能依靠自己的心灵,并用心灵去体验现实,精力弥满,充分发挥各自的才华,调动自己的潜能去努力探索,伟大的作品和文学人物才能出现。其次,作家要重建文学创作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立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深厚历史感和崇高价值观的日渐缺失,取而代之的是个人化写作、个人经验和内心感受,甚至个人隐私也成为主要的文学内容。文学越来越卑微和琐碎,尤其缺乏具有人格化力量、气正道大、有道德感和正义品性的理想主义人物形象。只有真正地表现人的优秀品性,人物才能具备一定程度的审美品质,才会具有永恒的终极价值,文学的书写才具有强大的象征意义,才能提升一个民族的道德水准,而且在美学表现上也才会有强劲的张力。第三,在所谓的“全球化”文化语境中,我们要克服中国文化、文学形象中的自我偏见,为当代中国文学的想象力找到一个新的凝聚点,把有关民族的文化想象、文学想象全力倾注到“中国”“中国人”上,充分显示中国文学形象的独特个性,像鲁迅那样,不断去发现“国民品性”的优劣,进行“民族精神和灵魂的重铸”。一位法国学者曾说,中国文学不能以风土人情取悦读者,也不能以政治上的反对派吸引法国读者,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作家必须写出真正的中国人,因为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比人更具有普遍的意义了。第四,近年来,许多当代作家和理论家已经意识到小说创作中“人物第一”,重新认识“创造典型”,以及进行文学创作上的哲学突破的必要。作家莫言说:“当代小说的突破早已不是形式上的突破,而是哲学上的突破”。贾平凹也痛感自己“哲学意识太差”迫切要求提高。有学者还分析,鲁迅以前的作家为什么没有创造出阿Q这样的典型?除了现代文学运动和鲁迅这样的文学天才尚未出现以外,主要在于,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对“精神胜利法”这种人类的和中国人身上的普遍弱点还没有哲学境界的整合认识,也没有形成文学表现方法上的根本性突破。从一定意义上说,鲁迅和托尔斯泰、加缪、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思想型作家一样,属于哲学小说家,可以说,没有鲁迅深邃的哲学意识,没有哲学上的独特发现与精辟概括,就不会有阿Q,也不会有人们对“精神胜利法”这种消极现象的警觉。既要有生活,又须通哲学;既要个性化,又须普泛性,发现人物性格的多极性与外在世界的独特关系,塑造一个不为外部世界所累、能体现一个意味世界的人,完成“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结合部”,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会具有巨大的精神深度,才会产生世界级的文学人物。
总之,文学人物形象的精神深度,代表着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水平。在今天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转变剧烈的时代,作家尤其需要对生活的高度提炼和深化。文学人物在文学叙事的具体展开过程中,应充分体现文学的、美学的和艺术感性的力量,实现时代所赋予作家的充满使命感的精神诉求。我们期待中国作家创造出更多的能体现历史厚重感、经过深刻的思想透视、有着直面人生勇气、艺术刻画精湛的当代文学人物形象。
《光明日报》2003年7月15日
⑶ 世界上艺术价值最高的长篇小说是什么
绝对《红楼梦》!
草蛇灰线,伏延千里。
每一个字都值千金!处处是伏笔,悬念不停。迷一样的结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鲜活!
每一首诗词都有深意,每一首诗词都别有洞天!外国的岂能相比?设置悬疑的也只能推崇《福尔摩斯侦探集》,然而文学造诣之高还是无法匹敌《红楼梦》!
外国文学的问题:
心里描写特别特别的多,可能一个动作,后面跟着一千字的心里活动描述。我个人看这种书籍是十二分的不耐烦。
另外外国人的名字很长,因为有first name,family name,还有Middle name,加上教名和昵称,一个人的名字就是二十几个字。
同时他们的服饰也描述得很多很详尽,家具摆设也如此。而中国人不太了解中世纪的那些欧洲宫廷的那些东西,兴趣就少了。
因此种种因素,让人看外国文学的时候也相当郁闷。
他们的诗歌也不像中国的诗词那般有对偶,押韵,藏头诗,回文诗……特别像《红楼梦》里的判词,到处都是玄机,让人感觉很奇妙。
⑷ 文学艺术价值是什么
中国文学,顾名思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有千年文化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传承下来的瑰宝,无论在形式、内容、风格上都有着中华民族悠久的烙印和特色,她以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文化、丰富的作品、独特的风格、令人深省的魅力在世界文学长河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
我为什么要谈论中国文学,为什么要把箭头指向那些在文学界混饭吃的伪文学乞丐?
当郭敬明的名字不知不觉列在“富翁”这个行列的时候,当韩寒还在不知疲倦的与各种文学界名人对骂的时候,商业、物质,已经在文学界弥漫,当然,这是社会的趋势所在,艺术和商业几乎是名异实一的,80后的文学创作者们也许并不全都是借文赚银,但这种现象的弥漫对中国文学却起到了更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时间各种网络作家如雨后春笋般各自为家,各种中文小说网站也层出不穷来分这杯羹,商业成分越来越占据主体,文学的艺术价值却反减无增。
现在,你随便打开一个中文小说网站,你可以看到诸如:总裁、秘书、妃子、出轨等等等等一系列的关键词,这就是现在中国文学在网络中的体现,各种网络写手埋头在自己的故事中,研究那些令人向往又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美梦,各种鳌头令人见之便想吐他一脸口水:请别再糟蹋中国文学!
想当年一部《红楼梦》就被划为禁书,视之不耻,那现在呢,红楼梦解禁了,被封为四大名著,这绝不意味着所有违背中国文学传统、违背传统道德的书都可以解禁,是的,现代是个开放的社会,传说中的“羊羔体”都能获得鲁迅文学奖,还有什么不可能的?我想鲁迅老人家也是该死不瞑目吧?
我真的想问问那些傻啦吧唧的网络作者:你除了得到钱你还得到了什么?
还有那些劳劳碌碌反而无所收获的正在像无头苍蝇般努力加入这个行业的痴者:你们想得到什么?
也许很多人说,我不需要得到什么,有钱就足够了。
你有没有想过你那些“总裁”和“妃子”给中国文学抹了多少灰?
你有没有想过你那些“出轨”和“秘书”给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道德传承挖了多大的墙角?
什么是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你们扪心自问,到底懂得多少,又理解多少?
还有那些在别人编织的虚无缥缈的梦里遨游而荒废前途的无知少年,梦是需要自己编织和自己实现的,别人的故事,就像你演绎的一出戏,戏里戏外靠的是自己,而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叛离道德的虚假的美梦。
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必然涉及最为基本的社会价值关、人生观、世界观,大而言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小而言之,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而现今网络文学所折射出来的文学价值标准只是一种谋求金钱的单向价值取向,商业大于一切,这不是文学的最后归宿。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文学开拓者,继承和发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是任重而道远,但是,请不要再糟蹋中国文学!
⑸ 小说的艺术价值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评价
从作家的写作特点,写作手法,所描写的典型人物的性格,他在文坛上的影响地位什么专的都可以写属。例如:鲁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讽刺,尖锐的言辞,塑造的典型人物有阿Q,祥林嫂,闰土等等,地位是我国文坛上的巨匠等等。
⑹ 艺术价值包括哪些方面
1、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是指某种艺术品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在今天的作用,往往由时代特征和留存到现今的数量来决定,例如青铜器反映了中国的商周文化;青瓷反映了宋代的艺术和工艺,历史价值贵重。
2、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是指市场价值,它以价格来表示,由艺术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文化艺术价值是艺术藏品的核心价值
近年来的全民收藏热使得艺术品收藏市场持续升温,收藏从一种个人爱好,生活兴趣,演变成了市场化的投资渠道。如今的收藏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金石书画、文玩瓷器,有许多现代当代收藏品,也登上舞台,活跃于市场。
面对如潮般的收藏市场我们怎么判断收藏品的内在价值呢?近日,北京市工商联收藏品行业商会副会长关毅在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节目中谈到,艺术收藏品所浓缩的文化艺术价值远远高于物质本身。
关毅说许多年代久远的艺术品历经时代变迁而流失,留下的宝贵古代文化遗产非常稀少,非常珍贵,他表达了对“收藏文化”提法的肯定。
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名人访》栏目记者采访时,关毅阐述了他对艺术藏品价值的理解,“艺术价值是无限的,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是生活的浓缩和提炼,艺术演绎着高度浓缩的生活。
很多藏品其实是当时的民风文化的一种写照,是文化的符号,是能够代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工艺和人类智慧的载体。它的价值远远高于物质本身。”关毅说。
⑺ 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指哪几个方面
艺术特色: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对比、抒情、议论、叙述、描写等。
小说:
1、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4、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5、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同时,小说是一种写作方法。
小说的奠基历经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当历史进入唐代小说才正式形成。追溯八百多年的奠基,主要在四个方面:
一是寓言故事。如《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书中都有不少人物性格鲜明的寓言故事,它们已经带有小说的意味。
二是史传。如《左传》、《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描写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或为小说提供了素材,或为小说积累了叙事的经验。
三是文人笔记。这一点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为明显,文人笔记大都记载一些轶事、掌故、素材。
四是民间娱乐消闲。各朝代都有茶馆饭店常驻的说话人、说书人,以话本为基础,每天把故事小小的说一段(小说),以吸引客人每天回来听书,希望保证生意兴隆。
⑻ 小说 特别是文学名著 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看看四大名著和中外名著吧,很多的。
⑼ 金庸的小说有什么艺术价值
你不必看抄大部头的对袭金庸的评价。我大体上给你讲下,主要由以下几点:
1.文字及其大气磅礴,遣词造句考究,天龙八部一书是典型代表。光看其小说的文笔就足以刻在中国优秀文学的丰碑上。
2,。小说中的历史线索和人物多有真实原型。金庸对中国历史的了解程度在国内也是顶尖的。比如古大理国的段失王朝,都是客观存在的。全真教等等。读他小说可以增强历史感,对研究当时的人文风貌也有一定参考作用。
3。他小说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思想境界极高。
4.他小说的文风在武侠小说起到了极大震撼作用,影响以来的众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