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魏晋时期小说代表人物

魏晋时期小说代表人物

发布时间:2021-06-27 11:37:32

㈠ 魏晋南北朝文化成果的代表人物 都有哪些

1、魏晋时期洛阳的玄风及其东渡
汉末三国,由儒学到玄学的转化中,马融、郭泰、何晏和王弼四人,起着重要的影响,他们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魏晋之际,司马氏为了夺权,对党于曹氏的反对派,采取了残酷的镇压
手段。这就使得玄学阵营出现分化。依附司马氏的一派(他们之中也有并非
真心依附,只是在恐怖面前不得不低头),一面谈玄一面不离名教。如王衍,
就一面谈玄,一面欣赏桓修的老庄和圣教“将无同”的答案。山涛“性好老
庄”,是所谓竹林七贤之一,他曾上疏晋武帝,劝他对百姓“崇风尚教以敦
之”(《晋书·山涛传》)。所谓“尚教”,自然是儒家名教。党于曹氏的
一派,他们不愿意与司马氏合作,但又怕有杀头的危险。于是他们一方面向
司马氏低头,一方面又旷达放诞,不务世事。阮籍和向秀就是例子。据《晋
书·阮籍传》称:阮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
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卧为常。”嵇康被杀后,向秀应本郡计入洛阳。
司马昭问他:“闻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向秀回答说:“以为巢许狷介
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晋书·向秀传》)
卫玠,
可以说是稍后于阮籍等人的玄学代表人物,他也从洛阳来到江东。东晋初年
掌权的人物,如王敦、王导、庾亮,都是玄学中或受玄学影响的人物。
2、儒学传统地位的继续
五德终始思想在十六国时期又大盛起来。十六国的君主都信奉这一套,
定服色,定德性,信灾异样瑞之说。石勒以赵承金(晋为金德),为水德,
旗帜尚黑,牲牡尚玄。发生日蚀,石勒就避正殿三日,令群臣公卿各上封事
(《晋书·石勒载记》)。前燕慕容携,也以自己为水德,承金之后,旗帜
尚黑,牲牡尚玄(《晋书·慕容􏦦载记》)。后秦姚苌,自谓是以火德承秦
氏木行(《晋书·姚苌载记》)。姚兴以日月薄蚀,灾青屡见,降号称王,
下书令群公卿士将牧守宰各降一等(《晋书·姚兴载记》)。
3、佛经的翻译和佛教思想的传播
在佛经翻译和佛教思想介绍中,作出重要贡献的高僧有释道安、鸠摩罗
什、慧远等人。
4、道教的形成和发展
东汉晚年,在汉中有张修、张鲁宣扬的五斗米道,在青、徐等东方八州
有张角宣扬的太平道。
东晋初年,葛洪著《抱朴子》,为长生求仙说出一番道理,他可以说是
神仙道教的理论家。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和寇谦之分别成为道教在南方和北方的代表人物,
南北朝统治者都曾对道教有所尊崇。
5、无神论的战斗传统
北魏北周的灭佛,和北齐的禁道,都是以暴力强迫进行的活动,谈不到
无神论对有神论的斗争。这是北朝反佛、道活动的特点。南朝跟北朝不同,
从宋到梁,有神无神、神灭不灭的论争不断。这种论争,是中古社会唯物主
义和唯心主义之间论争的一种特殊形式。范缜是南朝反对有神论的旗手,他
的《神灭论》是震撼当代思想领域的唯物主义的杰作。在他以前,有孙盛、
何承天、范晔,与他约略同时的刘峻,都是阐扬无神论的学者,也都是南朝
的人物,而孙盛、何承天、范晔又都是历史学家,刘峻也是博通文史的人。
6、历史撰述的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伪历史撰述,继司马迁班固之后,有新的成就。它
的代表作,有陈寿的《三国志》、裴宏的《后汉书》和范晔的《后汉书》。
成就不如这四部书,页在纪传体史书中还占有一定地位的,有司马彪《续汉
书》的志,沈约的《宋书》、萧子显的《南齐书》和魏收的《魏书》。
7、建安文学
建安时期(196—219),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盛世。这时期出现了享有
盛名的文学家,其中最有名的是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他们的诗文,反映了
时代的动乱和动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痛苦。他们诗文的风格,慷慨苍凉、意
境深沉却又富有生气。《文心雕龙·时序》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
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建安七子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瑒、刘桢。
8、两晋文学
正始以后,直到两晋之际,玄言诗是主流。《诗品·总论》说:“永嘉
贵黄老,祖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诗作既然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他们便转而追求形式。《文心雕龙·情采篇》评西晋
的作品是:“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情是内容,文指形式。这就
是说不注意内容,但追求形式,走向形式主义道路。太康中有所谓三张(张
华、张载、张协)、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尼、潘岳)、一左(左
思),号为文章中兴。其实除左思外,一般成就都不高。
9、东晋南朝的玄言诗和山水诗
东晋初年的诗人,只有郭璞可述。他的诗富于文采,代表作是《游仙诗》。
托名游仙,实是表示对现实不满。
晋末宋初,文学造诣高的有陶渊明、鲍照、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的文
学造诣要比谢灵运、颜延之为高。
10、永明体
南齐时,出现了“永明体”的诗。齐竟陵王子良周围聚集了许多文人,
其中沈约、谢跳等八人尤为竟陵王子良所重,号为竟陵八友。谢脁最长于诗。
谢朓的诗,与谢灵运一样也写山水。但他的诗风清新流丽,与谢灵运精雕细
刻不同。
11、小说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鬼神志怪小说,保存下来或部分保存下来的,还不少。
其中晋人于宝的《搜神记》,成就是最高的。
这类小说,最早的是托名汉刘歆著的《西京杂记》。
专门记载人物轶事的小说故事最早的,大约是东晋裴启的《语林》。此
书收集了汉魏以来一直到东晋穆帝时的门阀世族,名士显宦的言行轶事。所
记故事新颖,文笔清新,当时曾风行一时。东晋末年,又有郭澄之仿裴启《语
林》的风格体例,著《郭子》三卷。
这类书中,最负盛名而至今尚存的是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义庆的《世说
新语》。
12、文学评论
先秦典籍和两汉著作中,多有一些片段文字评论文学作品,但没有文学
批评的专门著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先后出现了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和锺嵘的《诗品》等专门批评文学作品的
著作。
13、绘画
三国时的大画家,有曹不兴,善画大幅人像。他是画中国佛像画的始祖。
曹不兴弟子出名的有卫协和张墨,他们在晋时被称为“画圣”。他们也擅画
人物,所画人物画不仅相貌逼真,而且富有神采。
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大画家东晋顾恺之,就是卫协的大弟子。顾恺之善画
人物,他画的人物,传神致妙、栩栩如生。
宋齐时期,绘画方面出了很多名家,其中最有名的,在宋有陆探微和宗
炳等,在齐有谢赫等,梁有张僧繇等。宗炳画山水画,其他都是画人物的。
14、书法
汉字书法,也是一门艺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辈出。三国时
有锺繇、蔡邕、刘德升、胡昭。西晋时有索靖、卫瓘、卫铄(世称卫夫人)。
东晋时有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南朝有羊欣、孔琳之、萧思话、范晔、薄绍
之、释智永等。这是魏晋南朝系统。

㈡ 魏晋南北朝文学英雄慷慨型人格代表人物

嵇康(224—263)

三国时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

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狝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

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

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

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

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

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
戴 逵(约325~395) 字安道。东晋谯郡 (今濉溪县临涣)人。后居会稽剡县。博学多能,“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少时曾以白瓦屑和鸡蛋汁作郑玄碑,时称绝妙。曾就学于范宣。所画人物、山水、走兽“情韵连绵,风趣巧拔”,“荀勋、卫协之后,实为领袖”( 谢赫《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著录其画作《阿谷处女图》、《孙绰高士像》、《胡人弄猿画》、《董威辇诗图》、《濠梁图》、《孔子弟子图》、《金人铭》、《三马伯乐图 》等。擅长雕刻及铸造佛象。首创干漆夹 雕塑法。曾塑“五世佛”,与顾恺之壁画“维摩诘象”和狮子国(今斯里兰卡)送来的玉佛,并称“三绝”。毕生以艺术创造为乐,不趋荣华 ,远避权贵。太衬王闻其善鼓琴,使人召之,逵曰:“戴安道不为王门怜人。”孝武帝“ 束帛”聘为散骑常侍、国子博士,固辞不就,远去吴地避之。另著有《释疑论》、《竹林七 贤论》2卷(已佚)、《闲游赞》、《水赞》、《琴赞》、《高兴赋》、《流火赋》、《酒赞 》等。 何尚之(382~160) 字彦德。南朝宋庐江县(今霍山)人。少轻薄,及长,以操行见称 。与谢混相知。初为临津令,补刘裕府主簿。从征长安,以功赐爵都乡侯。宋文帝时任尚书 令。孝武帝时官至左光初,开府议同三司,元嘉二十二年(445)造玄武湖,劝阻文帝在湖中建方文、蓬莱、瀛州三山,以免劳民伤财。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 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㈢ 有关魏晋时期所有的小说以及应该看些什么书籍

关于魏晋小说的研究和整理,鲁迅先生有筚路蓝缕之功,其对魏晋南北朝小说辑佚的著作有《古小说钩沉》,其中很多内容仍然为我们现在研究这一时段的小说提供着文本。鲁迅先生不仅对魏晋小说辑佚有着特殊的贡献,其对小说史的研究也开了研究先河,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魏晋小说进行了史的勾勒,为后来者规划了一个蓝本。建国之后,对魏晋时期的小说研究还是比较全面的,如刘叶秋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小说》、李剑国先生的《唐前志怪小说史》、侯忠义先生的《中国文言小说史稿》、王国良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研究》、王枝忠先生的《汉魏六朝小说史》等等。文章方面,张海明《〈世说新语〉的文体特征及与清谈的关系》用一般小说应具有的基本要素进行比照分析,认为《世说新语》在人物、情节、结构上均不类小说,又不能归于历史,“从小说文体的形成过程看,《世说新语》处于中国古典小说的萌芽阶段,只能说具有一些小说因子,而不得与成熟后的小说等量齐观;从史传文学向小说文体的过渡来看,《世说新语》处于历史与小说之间,它兼有两种文体的部分特征,因此很难说究竟属于哪一种。”《世说新语》的文体意义即在于此,它从中呈现的独自个性有:(一)内容的纪实性;(二)篇幅短小;(三)清通简要、空灵玄远的文体风格。文章进一步探讨了《世说新语》文体特征形成的深层原因,即与玄学思潮、清谈风气相伴而来的名士意识,指出名士意识之于《世说新语》文体特征的作用主要有二:一是对人的关注,对个体的关注,从而突出了人的个性;二是著述动机、旨趣的转变,从先前的记事明理以资劝戒,变为叙写刻画人之才情风致以资赏鉴。此外,刘仁树《论〈世说新语〉的艺术成就》论述了《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语言成就。作者认为该书的艺术风格是“玄远冷峻,高简瑰奇”,其形成源于魏晋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它记写的对象密不可分;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多种文学表现手法;它的语言简约含蓄,隽永传神,富于表现力;同时,它又将口语熔铸成具有生命活力的文学语言,从而增加了表现力和概括力。

㈣ 魏晋南北朝有哪些著名的文学家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被誉为“建安之杰”。
应玚(?~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东汉南顿县(今项城)人。建安七子之一。
刘桢(?~217),汉魏间文学家,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阮籍 (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
潘岳 (247~300),西晋文学家,字安仁。祖籍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与《文赋》作者陆机齐名,史称“潘陆”。
左思 (约250~305),字太冲,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时著名文学家。
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领兵与魏国羊祜对抗。父亲死的时候陆机14岁,与其弟分领父兵,为牙门将。20岁时吴亡。被誉为“太康之英”。
谢安(320~385),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陶渊明(365~427),东晋浔阳柴桑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是南北朝时代与陆机齐名的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被誉为“元嘉之雄”。
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除《世说新语》外,还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鲍照 (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与谢灵运、颜延之同时,合称“元嘉三大家”。成就高于二者。
沈约(441~513),字休文,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西)人,先后在宋、齐、梁三朝做官,旧史一般称他是梁朝人。
江淹 (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诗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与谢灵运同族,亦称小谢。公元495年出任宣城太守,故有谢宣城之称。
刘勰(约465~520),南朝梁人。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历时五年,终于书成我国最早的文学评论巨著。
钟嵘(约468~约518),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许昌)人。曾任参军、记室一类的小官。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仿汉代“九品论人,七略裁士”的著作先例,写成诗歌评论专著《诗品》。以五言诗为主,全书将两汉至梁作家122人,分为上、中、下三品进行评论,故名为《诗品》。它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这两部著作相继出现在齐梁时代不是偶然的,因为它们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
郦道元(466或472~527),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周游了北方黄淮流域广大地区,足迹遍布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山东、江苏、安徽等省区。每到一地都留心勘察水道形势,溯本穷源,游览名胜古迹,在实地考察中广泛搜集各种资料,以补文献不足,从而完成了举世无双的地理名著《水经注》。
杨炫之,生卒年不详,北平 (今河北) 人。北朝北魏散文家。著《洛阳伽蓝记》,是与《水经注》、《齐民要术》齐名的北魏三部杰作之一。它以洛阳佛寺四十年的兴废为题,再现了历史时期的一个王朝,一座京城,乃至一种宗教的演变过程。
吴均 (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自成一体,称谓“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
何逊 (?~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受"永明体"的影响,很讲究声律,某些作品比沈约等人更接近成熟的近体诗。
萧统(501~531),南朝梁文学家。字德施。梁武帝萧衍长子。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为后世推崇。
徐陵(507~583),南朝梁陈间诗人,骈文家。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玉台新咏》是徐陵在梁中叶时选编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东周至南梁诗歌共769篇。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

㈤ 魏晋南北朝小说分类 ,各自内容,代表作家,代表作品

主要有1、志怪小说 《搜神记》干宝 2、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刘义庆 3、历史笔记小说《西京杂记》葛洪(撰)

㈥ 魏晋南北朝有哪些著名的文学家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被誉为“建安之杰”。

应玚(?~217),东汉末文学家,字德琏,东汉南顿县(今项城)人。建安七子之一。

刘桢(?~217),汉魏间文学家,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建安七子之一。

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阮籍 (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

嵇康(223~262或224~263),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诗人与音乐家。

㈦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有哪些

以下列举五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

1、《室思》: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诗人徐干创作的一组代言体的诗。这组诗写的是妻子对离家丈夫的思念。全诗分六章,就日常所见、所感、所思,从各个侧面反覆细致地抒发了思妇的盼望、失望和期待之情。

2、《达庄论》:是三国时期玄学家阮籍的后期作品之一,弃绝礼法,反对名教,追求个体自我的逍遥与自由,把“自然”与“名教”对立起来,认为"天地生于自然,万物生于天地",天地万物是自然而然自己生成的。

3、《幽愤诗》:是三国嵇康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因吕安事而被系狱以后的忧愤不平的长诗。这首诗的产生有着更为深刻的时代原因,并且与诗人的独特个性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诗词锋爽利、峻切、语言壮丽。

4、《闲居赋》:是晋代文学家潘岳创作的一篇赋。这篇赋总结作者总结自己三十年的做官经历,表现了闲居的乐趣。全赋以华丽辞藻的铺排和名人典故的罗列见长,句式以四言为主,又杂以五言、六言、三言,既有骈偶句又杂有散句,参差有致,富于变化。

5、《娇女诗》:是晋代文学家左思的诗作。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剪裁几个场景,精心描绘了两个小女儿天真稚气、活泼可爱的种种情态,准确形象地勾画出她们娇憨活泼的性格,字里行间闪烁着慈父忍俊不禁的笑意,笔墨间流露着家庭生活特有的情味。

㈧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三大人格有那些和代表人物

曹植,《白马篇》《洛神赋》《登台赋》《节游赋》《籍田赋》《述行赋》《感节赋》《玄畅赋》《离思赋》《释思赋》《幽思赋》《静思赋》《归思赋》《美女篇》《孟冬篇》《精微篇》《圣皇篇》《灵芝篇》《大魏篇》(太多太多了)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闲情赋》《感士不遇赋》《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扇上画赞》《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范晔,《后汉书》
嵇康,《广陵散》(这个是曲子)《琴赋》《酒赋》《蚕赋》《怀香赋》 《声无哀乐论》《养生论》《答难养生论》《释私论》《管蔡论》《明胆论》《难宅无吉凶摄生论》《答解宅无吉凶摄生论》《难自然好学论》
阮籍,《大先生传》《清思赋》《首阳山赋》《鸠赋》《狝猴赋》
向秀,《思旧赋》、《难养生论》。
刘伶,《酒德颂》
谢灵运,《山居赋》《归途赋》《伤己赋》《逸民赋》《昙隆法师徕》《与庐陵王义真笺》

阅读全文

与魏晋时期小说代表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系统成女主的孩子小说 浏览:81
神封王座小说全集 浏览:895
看过最经典的网络小说 浏览:825
穿越小说温暧 浏览:781
女干男小说全集 浏览:587
男主穿越重生到红楼梦的小说 浏览:521
有一个重生的小说里面男主叫季什么 浏览:524
小说重生豪门妖女 浏览:100
如小果的完结小说 浏览:901
校园小说男生姓安 浏览:44
篮球主角在热火的小说 浏览:89
除了鬼吹灯还有什么好看小说 浏览:692
婆媳争斗小说全本免费下载 浏览:834
考古小说推荐 浏览:666
好看的穿越欧洲小说迅雷下载 浏览:557
好看的完结重生类男生小说 浏览:974
男主经常戴面具的古代小说 浏览:102
禁区小说免费看言情小说 浏览:345
小说阅读主人公柳擎宇 浏览:126
色版水浒小说排行榜 浏览: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