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雕栏玉砌今犹在 只是朱颜改
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
李煜被宋主抓为俘虏,感叹自己曾经的皇宫繁华仍在,然而主人却不再是自己了。
全词如下: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❷ 雕栏玉砌应犹在 全诗
雕栏玉砌应犹在。
出自五代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 同:阑)
译文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注释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
❸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txt全集下载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0-10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1
窗外的阳光热辣辣的,把每一个窗格塞的满满当当,不留一丝缝隙。
抬眼远望,远处的小河边绿意葱茏,仔细看的话可以看见星星点点几个孩子在河边打闹,隐约可闻他们的嬉笑声和流水声交响在一起......孩子们的快乐是简单至极的,人的年龄越大快乐的感觉越发少了起来。襁褓中的婴儿,一个布娃娃可以玩上一天不觉得厌烦。大些的孩子,满屋子的玩具却找不出什么好玩的东西。青春时期的我们,更是有能耐,明明快乐的事情却总能找出悲伤的因素来自寻烦恼。这典型的就是“专看孔雀拉屎”的心态――开屏的孔雀多么美丽,可是却总有那么一些人跑到它身后去“观赏”,无论孔雀开屏时多么的绚烂,它拉出的屎能好看到哪里去?这不是给自己……
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译文,
华丽的宫殿建筑还在,只是里面的人已不是原来的了,是形容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
❺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❻ 谁知道“雕栏玉砌应犹在,唯有朱颜改”是谁写的,能把整篇写给我吗谢谢!
一字一珠的血泪之歌
——李煜的《虞美人》赏析
〔原文〕
春花秋月⑵何时了⑶,往事⑷知多少!小楼⑸昨夜又东风⑹,故国⑺不堪⑻回首⑼月明中。
雕栏玉砌⑽应犹在⑾,只是朱颜改⑿。问君⒀能有多少愁?恰似⒁一江春水⒂向东流。
〔说明〕
李煜(yù)(公元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莲峰居士等,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君主,故又被称作南唐后主或李后主。当他即位之时,赵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岌岌可危,他在对宋王朝委曲求全中过了十五年偷安、享乐的生活。公元975年,南唐被宋朝消灭,李煜成了俘虏,被从南唐都城金陵(今江苏南京)押到宋都汴京,过了两年多的囚徒生活,最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由于从南唐君主降为宋朝囚徒的巨大变化,他的词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叙写原先宫廷豪华生活和男女欢爱之情,后期词几乎都是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和倾泄变为囚徒后的深哀巨痛。
李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取决于他的艺术成就。他的词艺术成就很高。他善于用白描手法抒写自己的感情,善于用贴切的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他的词语言明净,优美,生动,在题材和意境上均突破了“花间词”派镂金刻翠,以写艳情为主的狭窄意境,对词的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代学者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
李煜的词,与他父亲李王景(南唐后主)的词收在一起,称为《南唐二主词》。
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李煜填此词的名句,又名“一江春水”。此外又名“玉壶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阙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春花秋月:春花开秋月圆的省语,比喻人生最美好的时刻。
⑶了:完结。
⑷往事:这里指过去寻欢作乐的宫廷生活。
⑸小楼:自己被俘降宋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所居之楼。
⑹东风:刮起了东风,意为春天来了。
⑺故国:旧国,指已被宋朝灭了的南唐。
⑻堪:禁得起,受得住。
⑼回首:回头想,回忆。
⑽雕栏玉砌:雕花的栏杆和白玉一样的台阶,这里借代帝王的豪华宫殿。
⑾应犹在:该还存在。
⑿朱颜改:红润的脸色改变了(变得苍白、憔悴)。
⒀问君:君,你。这是假设的问话,作者把自己作为第二人称来发问。
⒁恰似:正象。
⒂春水:春天的江水。
〔赏析〕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月明中。”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❼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实际上,并不是朱颜改,而是江山改,作者不敢明说罢了。这里,李煜实际上是表达了自己失去政权的一种叹息和追忆。
❽ 《寻秦后传》最新txt全集下载
寻秦后传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首南唐后主李煜的著名词调《虞美人》伴着清风,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飘荡在空旷的山野间。声音是从一个楼阁的上空传来,在这空旷的山野有如此雅致的楼阁十分稀罕。楼阁上孤身坐着一个英挺的男人,他的嘴唇蠕动着,一边念着一边遥望天空。等到他第三遍念完时,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
“少龙口中所谓的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否意味着还思念曾经的往事和自己的家乡?”一个温文婉约的女人声音从他背后传来。
原来这个念着《虞美人》的男人正是把赵国的赵盘变成统一六国的秦王嬴政的项少龙。他自从在乌家堡主乌应元的帮助下从秘道逃离嬴政的追杀后,便带着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来到了这块美丽的山野,请来能工巧匠修建了一个精致小巧的屋舍和楼阁,开始过着无忧无虑自耕自食幸福的生活。
项少龙转过头来,对着琴清说道:“……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