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赵氏孤儿》的原著作者是谁
《赵氏孤儿》的原著作者是元代纪君祥。
《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全剧五折一楔子。剧演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遭到大将军屠岸贾的诬陷,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
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为救护赵武,先后有晋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献出生命。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尽知冤情,禀明国君,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终于为全家报仇。
(1)小说赵氏孤儿人物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该剧主要讲述春秋晋灵公时期,赵盾一家三百多口尽被武将屠岸贾谋害诛杀,仅留存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即赵氏孤儿。为保存赵家唯一血脉,晋国公主即赵氏孤儿的母亲托付草泽医生程婴将孤儿带走,并自缢身死。程婴将赵氏孤儿藏在药箱中,欲带出宫门,可又偏遇到屠岸贾部下韩厥。韩厥深知此乃忠良之后,便放走程婴和赵氏孤儿,后自刎身亡。
屠岸贾搜不到赵氏孤儿,遂下令将全城一月到半岁间的孩子都囚禁起来,并称如果窝藏赵氏孤儿者再不交出孩子,就将这些孩子全部杀死。程婴走投无路之下找到了晋国退隐老臣公孙杵臼,并与公孙杵臼商定,用自己的孩子替代赵氏孤儿。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假意告发公孙杵臼,引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中搜到了假孤儿;屠岸贾杀死假孤儿后,公孙杵臼撞阶自杀。程婴忍辱负重抚养赵氏孤儿,20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得知真相后杀死屠岸贾,报了血海深仇。
创作背景
该剧以春秋时晋国的一段历史为背景而进行加工创作。据《左传》《史记》等史籍记载,“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晋景公在位之时。孤儿先是被藏在宫中,后隐居山林,长大后韩厥为他请封。现在的山西省孟县太行山深处,还有传说中程婴与孤儿隐居过的“藏山寺”。
纪君祥从《左传》《史记》等史籍取材,并据历代流传的程婴保存赵孤的故事,进行加工创造,写成了该剧。 该剧基本上是按照历史事实编写的,但在情节和人物安排上,也作了一些比较大的改动。
作者简介
纪君祥,一作纪天祥,生卒年不详,大都(今北京)人。与杂剧作家郑廷玉等人生活时代相同,为元前期杂剧作家。剧作存目《驴皮记》、《韩湘子三度韩退之》等六种。除《赵氏孤儿大报仇》外,其余五种皆已亡佚。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有“纪君祥之词如雪里梅花”之言,可见其创作以格调雅致取胜。
『贰』 赵氏孤儿的故事
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纯真和无所顾忌的时代,也是想象力勃发的时代 。以战功起家的晋国贵族赵氏家族,权势和声望不断膨胀,甚至让国王晋灵公都艳羡恐惧不已。 心高气傲的将军屠岸贾,一直遭赵氏的轻视和排挤,在国王的默许下,他诬陷赵氏家族谋反,一日之内诛杀了族长赵盾和其长子赵朔在内的赵氏一门 300多人。能够免死的不过赵朔的妻子,也就是国王晋灵公的姐姐,美艳无双的庄姬一人而已。程婴是个快乐而有点自鸣得意的草泽医生,他医术不凡,妻子贤惠,又中年得子 。然而命运弄人,这个小人物在赵氏灭门事件的后半段中却成为主角,每一刻都不得不面对生死 抉择。当屠岸贾派心腹韩厥冲到庄姬府逮捕有孕在身的庄姬时,程婴正在府里。此 前,庄姬得到变故的消息,已经惊吓过度而早产生下一子,危急关头,她冷静地在韩厥进门前将 婴儿放在了程婴的药箱里,利用韩厥的迟疑,她指挥程婴把婴儿带了出去,为赵氏留下唯一的血 脉。接着赶来的屠岸贾发现婴儿不见,狂怒之下挥剑砍在了韩厥脸上,并下令封锁城门全城搜捕 婴儿--赵氏孤儿赵武。在把赵氏孤儿赵武带回家交给妻子照料后,程婴立即前往赵氏的老友大夫公孙杵 臼家求助,公孙杵臼的计划是利用自己的贵族身份将赵武带出城外。然而当程婴回 到家里,发现屠岸贾的手下已经来过,而妻子在恐怖高压之下,为保住自己的孩子,将赵武交了 出去。可是多疑的屠岸贾根本不相信到手的婴儿就是赵武,正相反,在他眼里,程婴刚出生的孩 子程勃才是正牌赵氏孤儿,反而释放了赵武。屠岸贾搜遍全城,找到100个婴儿,宣称如果天黑之前程婴不交出赵武,他就将在这些婴儿 的父母眼前,将他们全部杀掉。按公孙杵臼的安排,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但形势急转直下, 公孙杵臼无法出城,程妻和公孙杵臼为保护赵氏孤儿丧命,程勃被当成赵氏孤儿处死。程婴一天 之内变为孤家寡人,却因为向屠岸贾献出"赵氏孤儿"有功而被他收为门客。相貌俊美的韩厥因被屠岸贾毁容而与程婴结成复仇同盟。程婴在屠岸贾的眼皮底下将赵武带 大,这个孩子聪明过人,而且胆气十足,深得屠岸贾宠爱,甚至被其收为义子,而赵武就在程婴 这个慈父和屠岸贾这个严父的双重父爱下成长。复仇心切的韩厥发现,程婴虽然越来越得屠岸贾 信任,却总是以时机未到为借口而推脱。实际上,程婴自己都没有发觉,相比复仇,他更在乎的 是其实孩子的安危。
『叁』 有穿越者冒充赵氏孤儿当主角的小说吗什么名字啊
春秋小领主
『肆』 哪里有赵氏孤儿小说的全本
http://www.luo8.com/junshi/18779/
『伍』 赵氏孤儿的介绍
《赵氏孤儿》这一悲怆的历史故事,被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哈姆雷特》,从《史记》到元杂剧到话剧再到眼前这本长篇小说,《赵氏孤儿》终于发展成一部巨大的心灵悲剧。惊心动魄的阴谋与爱情,欲望与挣扎,乱伦与杀戮,全都集中在这么一部小说中,当代人生命中不能承担之痛惊人地借着一个远古的故事呈现了,实在是令人触目惊心。作为中国戏曲史上流传最广泛,最有国际影响的一出戏,《赵氏孤儿》在2003年被改编成话剧之后,再次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人们试图通过历史来观照自身的命运。作者金海曙,用一个古老的故事书写了全人类的人性之荒芜,没有比这更为悲哀的了,当阴谋与爱情,权欲与乱伦,复仇与杀戮,全部变得毫无意义,站在人性的荒原上,四面一片虚空。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孤儿,赵氏孤儿的命运,正是都市人流离失所的心灵悲剧。
『陆』 我想知道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氏孤儿”的这段故事最早见之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赵世家》。晋景公年间,奸臣屠岸贾欲除忠烈名门赵氏。他率兵将赵家团团围住,杀掉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全家老小。惟一漏网的是赵朔的妻子,她是晋成公的姐姐,肚子里怀着孩子,躲藏在宫中。赵朔有个门客叫公孙杵臼,还有一个好友叫程婴。赵朔死后,两个人聚到了一起。公孙杵臼质问程婴:“你为什么苟且偷生?”程婴说:“赵朔之妻正在怀孕,若生下来是个男的,就把他抚养成人,报仇血恨,若是个女的,我就彻底失望了,只好以死报答赵氏知遇之恩。”不久,赵妻就分娩了,在宫中生下个男孩。屠岸贾闻之,带人到宫中来搜索,没有找到赵氏母子的藏身之处。母子俩逃脱这次劫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没找到孩子,绝对不会罢休。你看怎么办?”公孙杵臼一腔血气地问:“育孤与死,哪件事容易?”程婴回答:“死容易,育孤当然难。”公孙杵臼:“赵君生前待你最好,你去做最难的事情。让我去做容易的事情——我先去死吧!”恰好程婴家中也有一个正在襁褓中的婴儿,程婴含泪采取了调包之计,将自己的孩子抱上,与公孙杵臼一齐逃到了永济境内的首阳山中。让妻子带着赵氏孤儿朝另一个方向逃去。屠岸贾闻之,率师来追。程婴无奈只好从山中出来说:“程婴不肖,无法保生赵氏孤儿。孩子反正也是死,屠岸将军如能付我千金,我就告诉你孩子的藏身之处。屠岸贾答应了。程婴领路,终于找到隐匿山中的公孙杵臼和婴儿。
杵臼当着众人的面,大骂程婴,他一边骂一边佯装乞求:“杀我可以,孩子是无辜的,请留下他一条活命吧!”众人当然不允。程婴眼睁睁地看着亲生儿子和好友公孙杵臼死在乱刀之下。
程婴身负“忘恩负义,出卖朋友,残害忠良”的“骂名”,偷出赵氏孤儿来到了山高谷深、僻静荒芜的盂山隐居起来。这一隐居就是十五年,就是这片人迹罕至的深山中,穿梭着一老一少的身影;就是这片世外桃源的泉林中,回荡着一老一少的对话;就是这片与世隔绝的沟谷中,积聚了一老一少的复仇力量。赵氏孤儿,终于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汉子。苍天不负有心人,程婴与赵武,在朝中韩厥的帮助下,里应外合,灭掉了权臣屠岸贾。赵氏冤情大白于天下,程婴忠义大白于天下,公孙杵臼忠烈大白于天下。最后的程婴,并未品味胜利的美酒,十数年积聚的丧子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程婴自刎而死,赵武为此服孝三年。
中国历史上如果没有这段传奇的故事,战国时代的名门望族赵氏何能复兴?何能有后来雄霸天下的赵简子赵襄子?何能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何能有后世的“三晋”称谓?后世为纪念忠烈千秋的程婴,公孙杵臼,在藏山立庙以祀。庙曰“文子祠”以赵武之谥号赵文子命名。现存山门、牌楼、戏台、钟鼓楼。碑坊正殿、寝宫、梳洗楼等三十余处遗迹依山而建,雄伟壮观,气势万千。近年来,当地爱我论坛又在“文子祠”附近修建了“春秋战国城”,增设了群雄殿、将相府、忠烈馆、古战场等新的仿古建筑,使人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春秋战国时代风云变幻的三晋历史。
大将军屠岸贾凶暴残忍,专权误国,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在他的怂恿下,晋国国君下令:抄斩赵氏满门。一夜之间,赵盾和他的儿子赵朔、家属、奴婢等共计三百余口,倒在血泊中,做了冤鬼。赵朔的夫人庄姬公主,因是国君的胞妹,幸免于难,被送回内宫居住,此时她已怀有身孕。
几个月以后,庄姬公主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但这一切都逃不过屠岸贾的眼睛,他早已下令,把内宫封锁起来。庄姬公主以看病为名,把赵家的挚友、乡间医生程婴召进内宫,含泪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程婴把赵武放进药箱准备带出宫门。守将韩厥见程婴一腔正义,十分感佩,放走程婴和赵武,自己拔剑自刎。屠岸贾追查不到赵氏孤儿的下落,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
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与退职年迈的大夫公孙杵臼商议,用假相瞒骗屠岸贾: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公孙老人顶替救孤藏孤的罪名,然后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残忍地杀死了公孙老人和“ 赵氏孤儿”。晋国上下目睹了这场血腥屠杀,敢怒而不敢言,人们在背后无不切齿痛骂程婴的卖友求荣。程婴面对这一切,只有强忍悲愤,默默承受。
十几年来,程婴苦心教育,把赵武培养成一个文武双全的青年。为了接近屠岸贾,他让赵武认屠岸贾为义父。终于有一天,他把真相告诉了赵武。在守边归来的大将军魏绛的鼎力相助下,赵武拔剑刺向仇人,并告之自己便是他斩不尽、杀不绝的赵氏孤儿。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124686.htm#5
『柒』 赵氏孤儿有没有小说
姚尧著历史小说编辑本义项目录
故事梗概
两千多年前的晋国,一起弑君事件引发了惊天血案。
晋灵公是一位荒淫无耻的国君,他大兴土木,征收重税,民不聊生。当朝相国赵盾屡次向灵公进谏,灵公非但没有采纳,反而动了杀机。几经劫难,赵盾脱离虎口,和弟弟赵穿密谋杀掉了灵公。
灵公被弑以后,赵盾与赵穿迎接灵公的叔叔黑臀回国继位,也就是后来的晋成公。成公死后,儿子景公继位。景公三年,其时赵盾已死,大司寇屠岸贾借口赵盾曾“弑君”之名,将赵家满门抄斩,只剩下一个孤儿被草泽医生程婴带离驸马府,这个孤儿就是后来的赵氏孤儿。
程婴为接近屠岸贾,让赵氏孤儿认屠岸贾为义父。随着赵氏孤儿逐渐长大成人,与屠岸贾的养女屠岸柔荑发生了恋情,就在他们打算喜结连理的时候,程婴忽然说出了这个惊天秘密……
『捌』 《赵氏孤儿》原据的主要内容及作者
《史记》--司马迁
赵盾死了,他的儿子赵朔承袭了爵位,晋景公三年,赵朔作为晋国的大将率兵救援郑国,并在与河上与楚庄王大战一场,因为这场战争,赵朔娶了晋成公的姐姐赵庄姬做了夫人。
而后边的故事,分为了两个版本,《左传》版和《史记》版。
先来看看《左传》上的记载。
公元前587年,赵朔也死了,他的妻子赵庄姬就和赵盾的异母兄弟赵婴齐(前边说过的赵姬的儿子)勾搭上了。在春秋时这种乱伦的事情并不少见。
但是赵家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比较看不惯这种事的。赵婴齐的两个亲兄弟赵括和赵同看不下去了,认为赵婴齐丢了赵氏家族的脸。便把他放逐到了齐国。赵婴齐临走时说:“有我在,栾书虽然执政,也不敢对赵氏家族怎样,我一走,只怕就麻烦了。再说,人各有能,有不能,我就是有点好色,你们忍一下又如何呢?”
赵同、赵括忍不了,好色也不能把侄子媳妇弄来搞吧?可是这事气坏了一个人,那就是赵庄姬,失去情人的赵庄姬一直恼怒赵同、赵括将赵婴齐放逐,她也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把账都算在了赵氏的头上,可是她没想到自己咋说也是赵家的媳妇。赵庄姬联合了对赵氏有积怨的栾氏、郤氏,共同对付赵氏。几股势力在晋景公面前轮番诬陷赵同和赵括要谋反。晋景公信以为真,杀死了赵同、赵括。晋国的公卿大夫们因为赵盾的专权多对赵家不满,所以大多保持中立。
杀了人,赵庄姬才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杀了赵同和赵括,赵家可就剩下自己的儿子赵武了,而此时栾氏、郤氏力量壮大起来了。这不是自己一顿忙乎给别人做了嫁衣吗?明白过来就好,赵庄姬把赵武带到了晋国的王宫之中,保护了起来,以免受到栾氏、郤氏的杀害。
晋景公杀死赵同兄弟后,就想把赵氏的土地赏给祁奚家族。而此时,终于有为赵氏家族说话的人了。晋国执政大夫韩厥说:“赵氏家族的赵衰、赵盾、赵朔都对国家有大功,却没有了后代,也失去了土地,这样让后来的人会怎么想呢?还怎么愿意为国家尽忠?”这一句话,挽救了赵氏,也最终成就了战国时代。赵氏的土地被留下了,后来又封还给了赵武,赵氏家族才得以复兴。
以上为《左传》中的记述。
而《史记》中的记述,是一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后世各种戏剧承袭了几千年,《薛家将》、《杨家将》、《岳飞传》这些小说,基本上都没有跑出《史记》这个故事所设定的圈子,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赵氏孤儿》。
《史记》中的故事是这样的,赵朔袭职辅佐晋景公,而此时赵朔并没有死。问题就出在了前文那个暴君晋灵公身上,有句俗话叫“有向灯的就有向火的”,再坏的人也有两三个知心的朋友。而暴君晋灵公的朋友就是司寇屠岸贾,屠岸贾身受晋灵公宠爱,在晋国当上了大司寇,在晋灵公死后,屠岸贾一直想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晋灵公报仇,但是在赵盾活着的时候,他不敢,因为赵盾是个非常强势的角色,而且非常受百姓爱戴。
当赵朔袭了爵位后,屠岸贾终于发动了对赵氏的攻击,他首先鼓动武将们说:“赵盾犯有弑君大罪,如今他的子孙还是朝中重臣,这怎能允许?就应该灭了赵氏啊!”在晋国本来各大家族的利益就错综复杂,一听屠岸贾的建议,代表着不同家族背景的诸位将军马上就群情激奋,要诛杀赵氏。
大将韩厥说道:“灵公被杀,赵盾在外,君王都认为赵盾是无罪的。而今天你们要妄杀无罪之人,这就是叛乱啊。你们要杀国家的忠臣却不告知国君,是目无君上啊!”屠岸贾哪里听得进去,执意要诛灭赵氏。韩厥只好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赵朔,让他逃亡,赵朔不肯,说道:“只要将军答应我你不绝我赵氏后代,我死而无憾。”(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承诺绝不参与此事,便称病不出。
赵朔和他的父亲赵盾比多少有点不识时务。赵盾可以不惜背负骂名,出走逃亡,咋说也是保住命更重要,而赵朔和父亲的价值观显然不一样,和自己的命比起来,他更在乎自己的名声,所以他决定做一个坚守的君子。可是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后果有多严重。
屠岸贾不经晋景公允许便带着军队围攻赵朔居住的下宫,杀死了赵朔和他的几个叔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并且尽灭其族。
而这场大灾难中,只有三个人侥幸活了下来,一个是赵朔的夫人,因为她的身份是晋成公的亲姐姐。而这场劫难过后,她躲进了晋景公的宫中。另外两个人一个是赵朔的门客叫公孙杵臼,另一个是赵朔的好朋友程婴。
两个人见面后,公孙杵臼问程婴:“你为什么没死?”
程婴把一个天大的秘密告诉了公孙杵臼:“赵朔的老婆怀孕了,如果能生下来个男孩,我当奉养他,如果是个女孩,我再死不迟。”
而赵朔妻在晋宫中躲了几个月后,终于分娩,生下了一个男婴。
显然此时,晋宫中并不是晋景公的领地了,这里的风吹草动都能传到外边,更别提是个孩子的出生了,屠岸贾很快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向宫中索要这个孩子。
很显然,此时的晋景公已经没有任何权力可言,不经过他将军们都可以杀掉一个重臣的全家,不通过他当然也可以直接向晋宫索要一条人命。
屠岸贾守住宫门,自己亲自进来搜索,赵朔妻毫无办法,只好行了一步险棋,她把男婴夹在胯下,祷告说:“如果天要灭赵氏,你就哭吧,如果天不想灭赵氏,你就别哭。”
一顿彻底的搜查后,屠岸贾只看到了一旁默默伫立的赵朔妻,却没有搜到婴儿,虽然他敢背着晋景公杀掉赵氏,却绝不敢对晋王室无礼。况且谁会想到孩子在那个地方呢?
屠岸贾认为孩子肯定被偷偷转移走了,便向城外搜去,这样赵氏母子才得以幸免。
程婴得知此事赶快找来公孙杵臼商议,这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啊?躲下去显然不是办法。公孙杵臼突然对程婴发问:“抚育这孤儿成人与死,两者哪件难?” (立孤与死孰难?)程婴回答说:“死容易,抚育孤儿难。”公孙杵臼坚定地说:“那请你承担难的那件事,我去承担容易的,让我先死去吧。”说完公孙杵臼就把计策告诉了程婴。程婴一阵感动,但是也没有时间哭泣,当务之急是要假戏真唱。
二人首先找了一个婴儿,然后到宫中去,向赵朔妻索要了赵氏孤儿的衣服,然后穿在了那个婴儿身上。等一切安排妥当后,程婴突然向参与这次杀戮的将军告密:“程婴穷啊,哪养的得起赵氏这个孤儿啊。谁能给我千金,我马上把孩子的藏匿之处告诉他!”这些将军非常高兴,最高兴的当属屠岸贾,屠岸贾马上拿出千两黄金给了程婴,程婴二话没说带着这些叛乱的军人到了公孙杵臼的家门前。
公孙杵臼见到程婴便破口大骂:“程婴你这个小人!当初下宫之难你没死,口口声声说要与我好好抚养赵氏孤儿,今天又把我卖了。你纵然是不能抚养孤儿,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说完公孙杵臼抱起孤儿大哭道:“天哪天哪!这个孩子有什么罪?请你们放过他吧,只杀我公孙杵臼就可以了。”
这出双簧演到这个程度怕是没人会相信此中有诈了,而公孙杵臼最后的那次求情也是一种忏悔,虽然死的不是赵氏孤儿,却也是个无辜的孩子。可是那些将军们没有给公孙杵臼留下这个希望,杀死了公孙杵臼和这个可怜的婴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已死,皆喜,赵氏孤儿就这样被留存了下来,被程婴藏匿在了山中,这个孩子就是日后的赵武。
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突然病了,然后就和前面那个并没有参与叛乱的韩厥聊天,俩人聊着聊着就把话题转到了赵氏的身上,二人回忆了赵氏家族对于晋国的种种好处,从叔带归晋,到赵衰随文公出游,再到赵盾辅国。说着说着,晋景公不无哀伤地问道:“赵氏还有后人吗?”因为韩厥是赵朔信得过的朋友,而且在最危险的时刻也给赵朔报过信,所以赵朔妻非常信得过这个朋友,便把赵武没死的事情告诉了韩厥。
而当晋景公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韩厥知道恢复赵氏地位的时候到了,他把一切实情和盘托出,都告诉了晋景公。晋景公知道后,便与韩厥谋立赵孤儿,但问题是,晋景公不主事啊!当年杀赵氏,他就一句话都没说,现在要立赵氏谈何容易啊。可是韩厥此时坚定地站在了晋景公的后面,没关系,有我呢。
当年参加杀赵氏的诸位将军得知晋景公病了,都来问安,可是刚到宫中,就被韩厥的人拿下,晋景公此时站了出来,威胁这些将领,并把事件的真相公布于众。
这些将军一阵惊愕,原来赵氏孤儿没死。诸将没有办法,一来性命攸关,不接受这个现实,估计韩厥现在就能拧断他们的脖子,二来杀了赵氏帮了屠岸贾对自己毫无好处,说白了他们就是被人家使了的枪。诸将马上反口,说道:“当年的下宫屠杀,我们假借君命,都是屠岸贾使的坏,今天君王说要复立赵氏,那当然唯君命是从!”
而此时程婴、赵武出现在诸将面前,程婴当众宣布这就是赵氏的后代赵武,赵武立即成为这些将军的领袖。赵武率军攻打了屠岸贾,屠岸贾就此被灭了族,不知道他有没有孩子跑出来?事后,赵武依旧被封在了他家族原来的封地上。
赵武成人后,程婴辞去公职,向诸大夫辞行,然后告诉赵武说:“当年你家遭遇大难,我没有死,就是因为要抚育你成人,今天这个愿望达到了,赵家也复位了,我有脸去见赵朔和公孙杵臼了。”赵武哭着对程婴说:“您怎么能忍心离我而去呢?”程婴说道:“公孙杵臼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他自己选择了死,就是认为我能把你养育成人,今天事情办完了,我也该履行我之前的承诺了。”说完,程婴就自杀了。《史记》上称:“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