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半生缘小说人物关系图

半生缘小说人物关系图

发布时间:2021-06-15 13:22:43

⑴ 求香菱学诗的史实和人物关系

香菱
小说《红楼梦》中人物香菱,薛蟠之妾,原名甄英莲,甄士隐的女儿。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骗子拐走,十二三岁时,被薛蟠强买为妾,改名香菱。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后为薛蟠正妻夏金桂所妒,备受折磨,改名为秋菱,险遭谋害。薛蟠出狱后,把香菱扶了正,后难产而死,并遗留一子(这可以通过最后一回中甄士隐与贾雨村的对话中得知,是由甄士隐亲口所述)。一说被夏金桂折磨致死。
人物简介
香菱原籍姑苏,原名甄英莲(谐音真应怜)(古本有的称其为甄英菊,谐音的意思为真是应该以他的命运来概括全局啊),为甄士隐独女,眉心中有一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记。三岁那年元宵,在看社火花灯时被家奴霍启(祸起)看护不当而被拐子拐走,养大后先是被卖给公子冯渊(逢冤),后来呆霸王薛蟠打死了冯渊,把香菱强买去做小妾。 香菱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她生得袅娜纤巧,做人行事又温柔安静,薛蟠的正房夏金桂极为嫉妒她,就一直虐待香菱。香菱备受夏金桂的折磨,不仅名字被改为秋菱(求怜),还险遭谋害。曾寄住在大观园中;后来,拜黛玉为师学诗。 早在香菱未被拐时已有一僧一道见甄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罢,舍我罢!”已点出香菱“平生遇际实堪伤”第七回周瑞家的在送宫花时见金钏儿和香菱在晒日阳儿,也向金钏儿说:“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蓉大奶奶即秦可卿,刘心武认为拿香菱和秦可卿相比是暗指两人现在的出身并不是真出身,而且要比现在出身高。 咏月——香菱自叹(一)精华却掩万般难,了悟嫦娥奔广寒。一片冰心无去处,半生缘分有缺残。绿窗旧醉双闻笛,红帐新寒再倚栏。博得香菱应自问,缘何月圆梦难圆!(二)咏月——香菱自叹 (七律) 云天雾海路途难,寒却衿裘胜广寒。一片冰心何去处,半生情愫有缺残。绿窗旧迹初闻笛,红帐新凉再倚栏。我自应怜应自问,人间天上梦难圆?(三)望月——香菱自叹 (七律,再和) 云天雾海路途难,寒却周身胜广寒。一片冰心何去处,半生缘分本来残。绿窗旧梦初痕密,红帐新人又倚栏。我自应怜应自叹,人间天上不团圆!望月——香菱自叹 (七律,再和) 云山雾海路艰难,寒彻周身胜广寒。一片冰心无去处,半生缘分本来残。红尘旧梦难寻觅,绿袖新词可倚栏?我自应怜应自叹,月圆贱妾尚难圆!
小说判词
癞头跣脚的僧人给甄士隐的暗示: 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其中菱花即香菱,“雪”就是“薛”。英莲于元宵节被拐子拐走,癞头和尚此绝即暗示此事。 香菱的判词(金陵十二钗副册之首): 首页画着是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依照原书第五回太虚幻境薄命司所录,香菱乃“金陵十二钗副册”中的第一人,也是书中唯一明确提及的副册人物(即介于“正册”的姑娘、媳妇和“又副册”的丫鬟中间的一级,大约是“屋里人”一类)。张檬 饰 香菱[1] 第一句是说,“香菱”原来就是“英莲”;英莲三岁时被拐子拐走,养到十几岁卖给薛蟠,给这个花花太岁作了侍妾。后来薛蟠娶了个搅家不贤的泼妇夏金桂(“两地生孤木”和画上的桂花都是她的暗示),又贪又嫉,又狠又毒,香菱受尽他们的凌辱虐待,含恨而死。关于香菱的结局,这首判词已经说得很明确,高鄂的续书写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是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程高很多结局都是按照判词本意写的,对香菱却未依照本意,也许是对甄英莲的怜惜吧!
[编辑本段]不幸命运
香菱的命运是可悲的,但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这个人物特别钟爱,赋予她特殊气韵,致使在大观园中游移着一股极清的暗香,然而终究“菱花空对雪澌澌”了。 香菱原名英莲,她出身在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姑苏,母亲封氏性情贤淑,深明礼义,父亲甄土隐严正清白,禀性恬淡,为本地望族。年已半百的夫妻俩,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 英莲“生得粉妆玉琢,乖觉可喜”,全家极其疼爱。应该说英莲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美好的。不幸的是,在她三岁那年的元霄佳节,土隐命家人抱去看灯,至半夜时家人因小解,将英莲放在一家人家门槛上,待他回来,英莲不见踪影。全家人到处寻戏,皆无音讯,英莲早被拐子拐去,另走他乡。当天甄家又遭大火,烧成一片瓦砾场,这一个又一个的不幸遭遇,给英莲的命运笼上了悲剧色彩。甄土隐只得将田庄折变,与妻投岳父家去。 当人们再悉英莲时,她已长到十二、三岁了。她被拐子养在僻静处,认着亲爹。当英莲,已有些姿色时,拐子骗她说,爹因无钱还债,要卖她。(香菱是不是真如她所言不记得小时候的事了,我们已不得而知。)这时正巧本地有个冯渊的小子,父母早亡,又无兄弟,有些薄产,一眼看上这丫头,立意买着作妾,发誓不再续娶,议定三日后过门。英莲的命运这时似乎出现了转机,英莲被折磨了多年,得了这段姻缘,倒是英莲不幸中的有幸。然而又偏偏不幸的命运在捉弄这红颜薄命女。拐子为嫌钱,第二日又将英莲卖予“丰年好大雪”的薛家“呆霸王”薛蟠,意欲卷走两家银子,逃往他乡。薛蟠横行霸,淫佚跋扈,拐子哪能走脱,被两家拿往打个半死。拐子求饶,两家都不肯收银,只要领人。薛家势强人多,将冯渊打了个稀烂,抬回家三日便死了,薛蟠生拖硬拽拉带走了香菱。尤为让人痛心的是,将香菱胡乱判给薛蟠的不是别人,正是其父甄士隐旧时接济过的书生贾雨村。贾雨村发达后曾信誓旦旦地对甄氏夫妇说,务必差人找寻回来。然而面对四大家族“护官符”的压力,他依旧选择了徇私枉法,英莲的命运也再一次被推向无情的深渊。 后来她被人们、薛蟠的妹妹薛宝钗渐斩唤着香菱。曹雪芹安排这薄命女名字的更改,寓意着很深的含义:它是说,莲的质地高洁,贵若衬饰净瓶水的柳枝,或如如来亲炙的座席,一旦脱离莲座,委落红尘,处于污泥,甚而成为野草闲花群落中的一株菱花。 曹雪芹对香菱是十分钟爱的,可以说《红楼梦》中有两类截然不同的女子形象:一类是像黛玉、妙玉、龄官等人的冷僻高傲;另一类是像宝钗、袭人、湘云等人的世故练达。而曹雪芹在塑造香菱时,却抛撇了这两种典型,把她塑造成矫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的女性。香菱虽遭恶运的磨难,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半死,香菱哭得眼睛都肿了,她为自已付出珍贵的痴情。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往,她便有机会结识众姑娘。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香菱学诗的故事。她拜黛玉为师,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梦中得句,写出了“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精彩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棠诗社”的社员。曹雪芹在百草千花、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中特意植入的一朵暗香的水菱。这时香菱命运的转机,给了读者一次小小的安慰。 可是好景不长,她舛苦的命运又到来。薛蟠外出做生意又遇夏金桂,不几天就粘上了,不久娶为正室。金桂的出现,使香菱步上死阴的幽谷。金桂未来之前,她虽不幸,但终究还很自足的狭小女性侍妄世界,快活单纯过日子。金桂到来为争宠,开始找碴,先命香菱陪她睡,香菱不肯,金桂说她嫌脏,怕夜里伏侍;不久又装起病来,说是香菱气的;金桂自扎纸人,挑唆薛蟠,薛蟠不问清浑皂白,抓起门闩打香菱。香菱倍受到精神与肉体双重磨折。金桂还像历史上肆行文字狱的暴君,连薛蟠的妹妹薛宝钗给取的名字,也要找碴儿,她说:“菱角花开,谁见香来?若是菱角香了,正经那些香花放在哪里?可是不通之极!”香菱道:“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但它原不是花香可比,若静日静夜,或清早半夜,细领略了去,哪一股清香比是花都好闻呢,就连菱角、鸡头、苇叶、芦根,得了风露,那一股清香也是令人心神爽快的。”金桂道:“依你说,这兰花桂花倒香的不好了?”香菱说到热闹头上,忘了忌讳,便接口道:“兰花、桂花的香,又非别的香可比。”一句未了,金桂的丫头忙指着香菱的脸,说道:“你可要死!你怎么叫起姑娘的名字来?”香菱猛省,依着金桂从此改名“秋菱”。 香菱最终忍不往百般虐待折磨,把前面路径竞一心断绝,跟随宝钗去了。 (以下为高鹗续书的结局)但是老天会替人鸣不平,金桂弄巧成拙,自己落入自已设计的阴谋中毒毙了,香菱解除禁忌,扶为正室,这是香菱命运的又一次重要转机,这正像她第一次可能嫁给多情专一的冯渊一样,是黑暗生命中的一线曙光,后来又为薛家怀上了一个胎儿,眼看一切恶运即将过去,曙光即在前面,一个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就要到来,然而它来得太迟了,太迟了,因为一生的劫难、坎坷、舛苦、不幸,特别从薛蟠房中移出,不免对月伤悲,挑灯自叹,气怒伤肝,内外拆挫不堪,已酿成干血之症。最后香菱生下的同样是一个“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的宁馨儿,而自已难产,在血汗床房挣扎而离开人世。这一生一死闪差野,让人感到香菱的命运何等苍凉、乖蹇与不幸,给读者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⑵ 聊斋志异系列各集的简介

主演:黄晓明、胡歌、胡可、李冰冰

剧情:根据古典名著《聊斋志异》改编的36集电视系列剧《聊斋志异系列》分为6个单元,将按《画皮》《小翠》《小谢和秋容》《阿宝》《小倩》《阴差阳错》顺序相继播出。

《画皮》诡异

香港演员江华在剧中饰演翰林学士、大画家王安旭,美女曾黎饰演女鬼梅三娘。梅三娘向王安旭复仇,揭示出王安旭可怕的真实面目。

【制作人】:李国立 代表作:《书剑恩仇录》、《仙剑奇侠传》、《天外飞仙》

【导 演】:吴锦源、黄伟明、卫翰韬 代表作:《天地传说之宝莲灯》、《杨门女将》、《书剑恩仇录》

【碟数】:VCD:40碟、DVD:12碟、HDVD:6碟

【主演】:

黄晓明 代表作:《大汉天子》、《神雕侠侣》

林志颖 代表作:《天龙八部》

胡 歌 代表作:《仙剑奇侠传》、《天外飞仙》

李冰冰 代表作:《天下无贼》、《飞鹰女侠》

江 华 代表作:TVB一线男星《九五至尊》

梅小惠 代表作:电影《审死官》、《天降奇缘》

杨丞琳 代表作:《爱情白皮书》、《流星花园》

张达明 代表作: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

葛民辉 代表作:电影《天才与白痴》、《算死草》

李立群 代表作:《半生缘》、《倚天屠龙记》、《神雕侠侣》

胡 可 “欢乐总动员”着名主持人,代表作:《半生缘》、《京华烟云》

TAE 泰国小天王

霍思燕 水晶女孩 拍摄“喜之郎”果冻广告

唐 宁 代表作:《大唐双龙传》、《天涯侠医》

曾 黎 代表作:《男才女貌》、《归途如虹》

潘仪君 代表作:《无盐女》

杨 幂 代表作:《神雕侠侣》饰郭襄、《红粉世家》、06年央视大戏《王昭君》饰演女一号

【看点分析】:

1、刚成功完成电视剧《仙剑奇侠传》的制片方,3000万打造名着《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曾经多次被搬上电视荧屏,此次编剧选取其中《小翠》、《陆判》、《画皮》、《阿宝》、《小倩》、《小谢与秋容》六个故事,对古老而神秘的神话进行了全新时尚的演绎。故事情节已更趋人性化,并有许多经典情节在剧中精彩展现。

《聊斋》涉及大量灵异内容,需要特技支持。现在的电脑三维制作技术日趋成熟;而制片方更有以大量电脑特技完成《仙剑奇侠传》的成功经验,再加上3000万的经费投入,势必再创收视新高。

2、用顶尖的电脑三维制作技术打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神话世界

高科技的电脑技术魔术般地创造出一个个神奇的镜头,独特奇异的场景气氛结合种种华丽的神法效果及各种类型的诡异魔怪,给人强烈的视觉感官刺激。同时绚丽的电脑特技又与细腻动人的感情戏、无厘头的搞笑功夫共冶一炉,打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神话世界。

3、青春偶像版《聊斋》,从主角到配角全部是当前正红的俊男靓女,尤其是剧中的美丽女鬼,堪称新一代鬼魅。

投资方此番不惜血本请来多位大牌明星加盟该剧,以期借明星效应带动本剧人气。其中,台湾美女杨丞琳首度古装亮相;泰国小天王TAE演绎痴情书生。“小郭襄”杨幂上演惊世恋情。大汉天子黄晓明“情迷”无头女鬼胡可;“贼女”李冰冰变为可人“小狐仙”,献身“痴儿”林志颖。“至尊皇帝”江华化作负心情郎。而新生代偶像代表人物胡歌则会在《小倩》中扮演当年张国荣扮演的宁采臣一角。

年轻而具活力的团队,偶像而又实力的演绎,使本剧洋溢着一股青春气息,尤其是剧中的女鬼形象,时而率真任性、时而明媚妖艳、时而飘逸动人,让人明知为鬼却仍生亲近之心。

【故事梗概】

《聊斋志异》由六个最具代表性的故事,包括《小倩》、《陆判》、《画皮》、《小翠》、《阿宝》、《小谢与秋容》,各有不同的特色与风格。

小倩——带你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感受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陆判——换头风波,书生上天下地状告冥官,讨取公道……

画皮——这是一个关于女鬼复仇的故事……

阿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爱情上,只要是至情至诚,定能感动佳人,终成美眷……

小翠——灵狐报恩,嬉闹中化解危机,痴儿巧妇,每天制造欢乐笑声……

小谢与秋容——书生勇闯鬼屋,巧遇两只调皮鬼,经历了多番生死患难,发生了一段浪漫感人的爱情故事……

《小翠》诙谐

李冰冰饰演狐女小翠,其母为报答恩人王源智,将小翠嫁给王源智又痴又傻的儿子王元丰(林志颖饰),演绎出一个有趣、好玩的故事。

《小谢和秋容》无厘头

泰国小天王TAE饰演的书生陶望三住进了一个鬼宅,碰到了霍思燕饰演的秋容、香港美女唐宁饰演的小谢等一帮女鬼,几经惊吓后却和她们成为了朋友。这些女鬼帮陶望三在招亲大会上打败了文武状元,眼看陶望三就可以娶到富家小姐了,可小谢爱上了陶望三……

《阿宝》奇特

禽兽医生孙子楚医好了赵家小姐阿宝的鹦鹉,并与阿宝相爱。然而阿宝却得了一个怪病,每天早上醒来,总是会忘掉头一天所发生的事。原来阿宝中了一个叫苗婆婆的巫婆下的咒语……阿宝由台湾美女杨丞林主演,苗婆婆由郑佩佩扮演。

《小倩》紧张

聂小倩要勾引宁采臣的魂魄,不知不觉间却成了爱情的俘虏,但千年树妖不会让他们轻易逃掉……宁采臣由因《仙剑奇侠传》而一炮走红的胡歌饰演,“小郭襄”杨幂饰演狐妖聂小倩。

《阴差阳错》感人

胡可饰演的小曼与黄晓明饰演的书生兼医生白扬展开了一段生死恋,即使小曼死了变成鬼,白扬也要追入地府去与之相会。

⑶ 求推荐研究张爱玲比较好的学者和著作,或者是关于她爱情观的著作神马的。有英文的文献的最好哇~~

《重读张爱玲》 上海书店出版社
由陈子善教授所编,夏志清、李欧梵、刘绍铭、陈建华等多位名家著述的《重读张爱玲》,这是迄今为止海内外第4部张爱玲研讨会论文集。本书收录有张爱玲研究者最新的研究成果25篇,研究领域侧重张爱玲晚年的创作与研究,包括她晚年创作的小说《同学少年都不贱》,晚年从事的《海上花列传》英译,对长篇小说《十八春》的修订,在电影剧本创作上的风格与得失等等,力图展示近年“张学”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趋势。
《平视张爱玲》
全面总结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特色,梳理其美学和文学理念,还张爱玲一个更真实更具亲和力的形象。书中还收录了作者对张氏作品和人物形象的探讨文章,文采斐然,可堪一读。
《张爱玲私语录》
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将其父母宋淇、宋邝文美与传奇作家张爱玲四十年间的三百多封通信内容加以整理,编成《张爱玲私语录》一书,即日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本书记载了张爱玲与宋淇夫妇真挚坚固、相知相扶的情谊,也为张学贡献了新的研究资料。一般读者只知道张爱玲和炎樱等关系亲密,却多半忽略了宋淇夫妇才是她下半生最信任的好友,《张爱玲私语录》即是体现他们半世纪交往的友情之书。本书内容丰富,包括大量图片、张爱玲遗嘱手稿等珍贵资料,不仅呈现了张爱玲在海外的生活境况,也对其晚期创作心路历程有具体的描述,是目前了解张爱玲海外生活最重要的作品,也是解开诸多张学研究谜团的重要线索。透过这些内容,我们将看到一个更立体、更生活化、更真实的张爱玲。

如果想了解张爱玲的爱情生活 《今生今世》和《小团圆》可以对照看
英文文献 用知网搜就可以了 不过得是会员或者用高校图书馆连接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⑷ 关于张爱玲的简介、生平事迹。最好多点详细点。

1.早年经历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一幢没落贵族府邸。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廷重(张志沂)属于遗少型的少爷,母亲黄逸梵(黄素琼)是新式女性。

1923年,父亲在津浦铁路局谋得一英文秘书职位,父母和姑姑张茂渊由上海搬到天津。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读诗背经的同时,开始写小说。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

1928年,父亲带着张爱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

1930年,在母亲的坚持下进美国教会办的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同时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张爱玲随父亲生活。

1931年,在小学写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节的小说,在同学中传阅。同年秋,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就读。

1932年,首次发布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载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总第12期,并不时有读书评论等文章见于校外的《国光》等报纸杂志。

1933年,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随后陆续发表了《秋雨》《牛》《霸王别姬》《论卡通画之前途》等文章。

1937年,夏,从圣玛利亚女校毕业。

1938年,年底参加英国取伦敦大学远东地区入学考试。

2.步入文坛

1939年,张爱玲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

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随后与好友炎樱返回上海,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晤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小说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此后,张爱玲一发不可收拾,陆续了发表《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散文。

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不久后,便与其结婚。然而,这次婚姻只维持了两年。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同年,张爱玲不仅创作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还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并且《苦竹》上发表《自己的文章》以回应傅雷的批评,张爱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坛大放异彩。

1947年,张爱玲应邀创作了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

1951年,张爱玲以“梁京”的笔名发表的小说《十八春》。

1952年,张爱玲赴香港,供职于美国新闻署的驻港办事机构。

1954年,张爱玲两部带有政治倾向的长篇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先后在《今日世界》连载。

3.旅居美国

1955年,秋,张爱玲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赴美国。

1956年2月,搬到纽英伦州,遇见了美国剧作家赖雅。同年8月,张爱玲与赖雅相识半年后结婚,两人共同生活到1967年赖雅逝世。

1958年,获加州韩廷敦哈特福基金会资助半年,在加州专门从事写作,发表小说《五四遗事》,为香港电懋电影公司编写《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财两得》等剧本。

1960年,张爱玲加入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应香港电懋影业公司的邀请,张爱玲去台湾收集资料后赴香港创作电影剧本《红楼梦》、《南北和》及其续集《南北一家亲》、《小儿女》、《一曲难忘》,回美国后还创作了《南北喜相逢》。

1962年,张爱玲在英文《记者》杂志发表访台记事《重回前方》。

1966年,张爱玲把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晚报》连载。[2]

1967年,张爱玲任纽约雷德克里芙女子学院驻校作家,并开始英译《海上花列传》。

1969年,张爱玲将旧作《十八春》略做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同年,得陈世骧教授之识,任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中国研究中心”,继续《红楼梦未完》之研究,两年后离职。

4.晚年岁月

1972年,张爱玲移居洛杉矶,开始了幽居生活。

1973年,张爱玲在《皇冠》发表《初评红楼梦》,张爱玲的一些散文,小说也由台湾重刊。

1974年,张爱玲在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发表《谈看书》与《谈看书后记》,在皇冠发表《二详红楼梦》,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未出版,后来因为搬家遗失译稿)。

1976年,张爱玲出版自己的第二部散文集《张看》,同时发表《三详红楼梦》。1977-1993年,张爱玲陆续完成了《色戒》、《惘然记》、《对照记》的创作,并出版了《红楼梦》评论文集《红楼梦魇》。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在洛杉矶西木区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发现,享年75岁。生前指定林式同为遗嘱执行人。9月19日,遗体在洛杉矶惠泽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张错、高全之、张绍迁、许媛翔等人携带出海,撒于太平洋。

(4)半生缘小说人物关系图扩展阅读:

张爱玲(1920.9.30—1995.9.8),中国现代作家,原名张煐,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7岁开始写小说,12岁开始在校刊和杂志上发表作品。

1943至1944年,创作和发表了《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小说。

1955年,张爱玲赴美国定居,创作英文小说多部,但仅出版一部。1969年以后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的研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1995年9月去世,终年75岁。有《张爱玲全集》行世。

⑸ 《海底世界》作者 石友 简介

《石友》创办于1995年,是由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与兰州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创办的。2006改由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主办。至目前,《石友》共出七十余期,发表文章2000余篇,800多万字,刊登各种石照5000余张,目前在全国及加拿大都有《石友》的读者。《石友》在这十余年间,为创新赏石理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奇石爱好者的艺术修养,构造和谐社会,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赏石界的广泛赞誉。
中文名称
石友
主办单位
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与兰州民间工艺美术协会
创刊时间
1995年
快速
导航
石友特点办刊过程石友网站信息联系石友
石友简介
《石友》创办于1995年,是由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与兰州民间工艺美术协会创办的。2006改由甘肃省黄河石协会主办。至目前,《石友》共出七十余期,发表文章2000余篇,800多万字,刊登各种石照5000余张,目前在全国及加拿大都有《石友》的读者。《石友》在这十余年间,为创新赏石理论,丰富社会文化生活,提高奇石爱好者的艺术修养,构造和谐社会,发挥了很大作用,受到赏石界的广泛赞誉。 《石友》当初只是作为协会的一项工作,预定每年只出一期,把会员中的赏石论石文章汇集成册,名字叫《黄河奇石文集》,但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广大石友的热烈反响,应广大石友要求,从当初的每年一期黑白版变为每年两期、三期、四期、六期。到2007年,为满足更广大石友的愿望,改为全年十二期全彩,铜版印刷,名称也从最初《黄河奇石文集》改为《黄河石友》、《石友》。
石友特点
在十年的创办过程中,《石友》形成了这样几个特点:
把握政治方向 具有明确的思想性
《石友》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为指导,以弘扬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引导广大奇石爱好者,用高雅文化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宗旨,引导大家创新思维,以心会石,以石养人,使奇石走向市场,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注重理论创新 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对在新形势下我国的观赏石文化如何继往开来,使之持久健康地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发挥了积极的启迪作用和导向作用。先后提出了“心石”学说、《奇石鉴赏的四要素》、《赏石当重奇与美》等赏石理论。赏石界公认:奇石市场在柳州,赏石理论在兰州。
突出雅俗共赏 具有广泛的可读性
文章篇幅有长有短.论理有深有浅,丰富翔实,作者面和读者面都比较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读者阅后都受教益,各得其所。许多石友说:《石友》是自己诚

⑹ 小说半生缘里结局什么意思

人人都羡慕豪门,实际上豪门中人,比普通人承受着更多的压力和无可奈何,而这一切没有退路。为了家族体面,个人的感受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唯独利益和体面才是根本。石翠芝的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⑺ 为什么张爱玲的书我看不懂

我第一次知道居然有人看不懂张爱玲……
我可以理解没法欣赏,但是怎么会看不懂呢,我觉得她写东西很通俗啊emm
看了一下别人的回答感觉关键可能在于 不要带着故事的预设去看她的小说
张爱玲是海派,比较偏通俗文学,但你用看惯了网络文学的眼光去阅读绝对是现实到了另一个次元里
首先我们平时看惯了的故事大多数人物形象经过了较大程度的夸张化 并且相对扁平 比如公主和魔王这种设定 会存在特定的善和恶的定位
但是张爱玲的小说里这种定位非常淡 几乎没有
真实是复杂的 很难判断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很难对应该怎么做下定论 张爱玲属于比较注重去还原这种真实的类型 她把真实摆出来 但不做任何评价 这是她第一个不同于当代娱乐文学的地方
其次 同样反映真实 有的作家着重描绘美好的那一面 有的作家从文化角度出发,态度平和 但张爱玲作为海派代表人物 继承了现代主义式的美学 所以她笔下的真实更阴暗 更颓丧 更极端 更反叛 这是第二个不同于审美习惯的地方
第三 张爱玲相对淡化了情节和冲突。我们现在看惯的故事戏剧感都很强,比如女主一定会遇到困难男主一定会及时英雄救美,大起大落峰回路转就是戏剧的设计。而张爱玲的小说,虽然相比自然主义一类依然存在戏剧性,跟现代娱乐小说比起来就是很明显的淡化情节了,充斥着大段琐事且人物轨迹平淡不按套路走,这是第三个不同于习惯的地方(强调下这里的淡化是相对而言,张爱玲在纯文学里还是算情节性强的)
最后,从感情上而言,跟性格有关,她的人物都比较极端,爱得极端恨得也极端,这个能不能理解可能是性格问题了,非常理性淡泊的人可能觉得比较不可理喻吧

⑻ 求《半生缘》简介。

《半生缘》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十年左右,地点是在上海。著者以第三人称开头介绍:“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已经有十四年了....”然后写道:“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书中的男主角“他”---沈世钧,南京人,与许叔惠同学,得许介绍来工厂任实习工程师。女主角顾曼桢,原籍安徽六安,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随着母亲、姐弟住在上海,也在许任职的工厂做打字员。
故事发生在春节的第四天,许与沈到一家小饭店吃饭,遇到顾曼桢也在小店,此后三个人就常一起到饭店吃饭,外出游玩。顾在照相的地方失落一只红手套,沈不声不响,独自冒着雨,踏着泥路去找回来。第二天中午悄悄的递给了顾。顾因受伤风感冒没有来上班,许、沈正想要去看望她,顾遣弟弟到办公室送抽屉的钥匙,请许帮忙取出昨日打好的公文。两个男人吃饭时,就谈到了顾叫弟弟送钥匙的事情,好像怕人家上她家,对她的家庭有一种神秘感。
顾病愈上班,三人又外出吃饭,许因另有应酬。席间,顾坦白的告诉他:家里有祖母、母亲、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姐姐因负担家庭生活,先当舞女,后做交际花。她家住的房子就是姐姐的“朋友”送的。现在将要嫁给一个吃交易饭的祝鸿才,搬出去住。沈也说出自己家庭的情形,母亲和年轻的寡嫂带着三岁的侄子,开一家皮货店。父亲和一位从良的姨太太,带着娘家母亲及三个小孩住在南京。

沈的父亲病重,将事业交给沈接管,要他辞职回家,沈回南京后想念顾,请许陪顾同到南京来玩。沈的父亲,见到顾很像他在上海认识的一个舞女,他认为她们俩是姐妹。沈到上海看顾,就将父亲的话告诉顾,引起顾的愤怒和误会,她认为姐姐逼于生计,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既然沈家有所顾虑,趁早算了,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祝鸿才婚后发了不义之财,在外花天酒地。曼璐由于自己堕胎二次,不会生育,想要拢络丈夫,知道丈夫有意染指小姨,不惜装病设计,让丈夫强奸得逞,将妹妹幽禁一年,生下一个男孩。为恐沈来找曼桢,立刻将母亲全家迁往苏州,沈找到曼璐,她假说妹妹不愿见他,退还他私订之戒指。

曼桢住院生产,将不幸告诉同产房的产妇蔡金芳,金芳的丈夫帮助她逃出医院,找到教书的工作,不幸又被她母亲找到,劝她和鸿才结婚。曼璐也抱来她的儿子来相求,仍不为所动。有一天路上遇见曼璐的女佣阿宝,说是曼璐病死,鸿才经商失败,就住在这附近。于是她常常留意年龄相近的小孩。一天看见鸿才老家带出来的女儿招弟,也看见自己的儿子。另一天,她看到从鸿才家出来一口小棺材,原来是招弟得了猩红死了。她进屋去看她的儿子也得了猩红热。鸿才不在家,女佣告知鸿才虐待小孩,常常不回家。她为了救小孩,在鸿才家中照顾小孩十多天,最后,决定嫁给她最恨的鸿才。婚后鸿才发了国难财,又花天酒地,不理曼桢母子。有一天曼桢在诊所发现鸿才带了情妇和孩子也在看病,决心离婚,独力工作扶养孩子。

这时沈父死分家,婚后也搬到上海,心中常常想起曼桢。出国十年的许叔惠从美国回来,沈去许家找叔惠,不意遇见曼桢也在。二人一起离开许家,在一家饭店谈谈别后,沈才说出曾去找她,她家搬了,她姐姐告诉他曼桢嫁给母亲的侄子张豫瑾医生。他没有想到她姐姐竟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俩见面,对望半,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她的头已枕在他肩膀上。他抱着她。又半,她方道:“世钧,你幸福吗?”世钧想道:“怎么叫幸福?”他和嫂嫂的表妹石翠芝结婚,没有爱,相爱的人不能结婚。

故事应该在这里结束,张爱玲借沈的口吻在想:“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⑼ 半生缘的故事简介,不要太啰嗦,大概一张ppt刚好。 谢谢哈!!

曼桢的父亲早逝,姐姐曼璐放弃了恋人张豫谨,嫁给了投机分子祝鸿才。曼璐因不能生育企图劝曼桢当其夫的姨太太,遭曼桢拒绝,鸿才强暴了曼桢,曼桢无脸见恋人沈世钧,拒绝沈世钧的求婚。曼璐的恋人张豫瑾对曼桢情愫暗生,这一幕幕纠缠不清的感情,独具风格地展示了一场红尘情爱。

作为一部慢热型文艺剧,由张爱玲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半生缘》有很多地方值得品味。

品味一:苍凉的调子

我认为《半生缘》是迄今为止将名著改编得最成功的电视剧。它不像《金粉世家》,将张恨水的小说改编成一部青春偶像剧,而是保持了原作中的苍凉调子和悲剧命运。由于它的主线是三男三女的命运,《半生缘》的故事观众又太熟悉,要让生活在现代社会里的观众去体味张爱玲的至理名言:“生命是一袭爬满了虱子的华丽的袍子“,还真是不易。

35集的《半生缘》,张豫谨的戏分被放大,世钧和曼桢之间还多了一个银行买办杨振远,多角恋是吸引观众看下去的招数,但人物的命运走向并没有改变。曼璐在负疚中病死,世钧还是娶了石翠芝,淑惠离了婚。对原著的忠实,暗藏在幸福背后的悲凉,使《半生缘》的艺术性远远高于《金粉世家》。

品味二:煽情的情节

《半生缘》讲述的是恋人间的生离死别,如何让不能终老的半生缘分更加动人,就只有在细节上下手。电视剧保留了世钧打着手电筒为曼桢找红手套,世钧在弄堂里送曼桢回家,送戒指,二人最后在饭馆里相拥,表白“两人还要在一起,却再也回不去了”等细节。最煽情的段落是二人常去的树林里,有一棵树,被他们命名为树仙。当世钧遍寻曼桢不着,他将二人的定情戒指嵌在树身上,刻下了“曼桢再见”几个字,催泪强度绝不亚于《蓝色生死恋》。

品味三:成功的选角

一开始我对蒋勤勤、林心如、谭耀文、李立群主演的《半生缘》并没有抱太多期望,毕竟黎明和吴倩莲主演的电影太出色了。整部剧看下来,除了林心如稍嫌弱,其他几位主演的表现还不错。

蒋勤勤的“辣”

说蒋勤勤辣是因为她借顾曼璐,不仅打破了自己的花瓶形象,在演技上更有一番脱胎换骨。《半生缘》一开场的顾曼璐,风骚中透着一点泼辣,当她在舞场上左顾右盼,观众真的很难相信她就是琼瑶一手打造的柔情女子蒋勤勤。整部《半生缘》,蒋勤勤的表演都相当外放,而电影版《半生缘》梅艳芳饰演的曼璐则有点内敛。她演出了一个舞女被后辈抢饭碗的哀怨,一个年华渐逝的女人拼命想抓住一点东西的急切。可是一切都没有朝她意愿中的方向走,她一辈子惟一爱过的男人是张豫谨,张豫谨迫于母亲的压力不能娶她。祝鸿才是她的救命稻草,不能生孩子的她最后什么都抓不住了。当张豫谨移情曼桢,曼璐从18岁时为家庭承担的苦楚释放了,她利用了自己的妹妹,为祝鸿才生了一个儿子。

曼璐的人生短暂,却相当有起伏。蒋勤勤完整地诠释了曼璐从妥协到变态的过程。曼璐的眼神,在祝鸿才面前的柔媚与算计,失去爱人豫谨的悲痛,对妹妹曼桢既负疚又有一丝快感的心态,最后一口气没上来的临终之态,蒋勤勤都没有给曼璐这个角色丢分。她在《半生缘》大气而又泼辣的表演,可能会为她赢来更多的好角色。

林心如的“柔”

林心如演的曼桢在没有被祝鸿才糟蹋之前,一派柔情姿态,从形象到表演都像极了《情深深雨蒙蒙》里的陆如萍。张爱玲笔下,包括吴倩莲出演的顾曼桢,其坚强或者对命运的忧郁都是来自骨子里。林心如版顾曼桢更像三十年代大上海里的新女性,神情勇敢了一点,与人交往中,又柔了一点。

《半生缘》中,林心如最出彩的一场戏是得知自己被姐姐出卖后,与曼璐对峙后那种悲愤和无奈。可能跟电视语言的直白和通俗有关,曼桢被祝鸿才关在小屋里的挣扎,林心如的表现都太张扬。骨子里的苍凉是张爱玲小说的特质,林心如则把它解读成了命运的悲苦。值得表扬的是一向以清纯形象示人的林心如,在《半生缘》里不惜“自毁形象”,既有披头散发的癫狂形象,也有丑陋的歇斯底里镜头。

李立群的“滑”

对李立群出演的祝鸿才,我的第一印象是夸张,从他戴的墨镜到走路的姿态,都有旧上海瘪三的影子。我还是更喜欢葛优演的祝鸿才。在台湾和内地拍过不少喜剧的李立群,可能也想给祝鸿才添上几抹喜色,比如他老是眨巴着眼睛,他搂着舞女时那种自得的神态,都非常搞笑。

先不论李立群版祝鸿才是否忠于原著,在《半生缘》凄惨的人生故事里,祝鸿才确实是惟一能令观众笑一笑的角色。对电视剧来说,这样的角色设置是聪明的。

谭耀文的“木”

这位金马影帝的气质真的非常适合角色,儒雅、书生气十足。我不明白谭耀文演的许世钧,为什么在整部戏里都是神情木木的,可能30年代男人的软弱要通过这样的神情来表达,总之,看剧的过程中,你会为他捏一把汗,无论是先前的爱情、后来的婚姻,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他好像总是慢了一拍。

不过,与曼桢相见的那一场戏,他演得十分动人。最后那场戏,他走在人群中,想追随曼桢而身边的孩子已经在叫唤他,这位金马影帝的表现真是绝了。

预计走势不温不火

热力指数度85

改编名著,并请电影导演来拍,已经成了电视制作的时尚。这样的强强联合,一方面可以使电视剧一开拍便赢得关注,另一方面,电影导演挎刀相拍也保证了电视剧的制作水准。由胡雪杨执导的《半生缘》自然也不例外。它的画面精美,人物的造型也很成功,两大花瓶蒋勤勤、林心如,在胡导的调教下,倒让观众看到了她们花瓶背后的底蕴。

《半生缘》的艺术性是达到了,不过对于习惯了电视快餐化的观众来说,那场30年代的悲欢离合,需要观众多一点耐心。记者足足花了两周的时间才看完这套碟。目前,这部剧在租碟店里的走势不温不火,而且以女性观众居多。
回答者:ninoxu - 试用期 一级 9-18 19:23

《半生缘》故事简介

《半生缘》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十年左右,地点是在上海。著者以第三人称开头介绍:“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已经有十四年了....”然后写道:“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书中的男主角“他”---沈世钧,南京人,与许叔惠同学,得许介绍来工厂任实习工程师。女主角顾曼桢,原籍安徽六安,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随着母亲、姐弟住在上海,也在许任职的工厂做打字员。
故事发生在春节的第四天,许与沈到一家小饭店吃饭,遇到顾曼桢也在小店,此后三个人就常一起到饭店吃饭,外出游玩。顾在照相的地方失落一只红手套,沈不声不响,独自冒着雨,踏着泥路去找回来。第二天中午悄悄的递给了顾。顾因受伤风感冒没有来上班,许、沈正想要去看望她,顾遣弟弟到办公室送抽屉的钥匙,请许帮忙取出昨日打好的公文。两个男人吃饭时,就谈到了顾叫弟弟送钥匙的事情,好像怕人家上她家,对她的家庭有一种神秘感。
顾病愈上班,三人又外出吃饭,许因另有应酬。席间,顾坦白的告诉他:家里有祖母、母亲、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姐姐因负担家庭生活,先当舞女,后做交际花。她家住的房子就是姐姐的“朋友”送的。现在将要嫁给一个吃交易饭的祝鸿才,搬出去住。沈也说出自己家庭的情形,母亲和年轻的寡嫂带着三岁的侄子,开一家皮货店。父亲和一位从良的姨太太,带着娘家母亲及三个小孩住在南京。

沈的父亲病重,将事业交给沈接管,要他辞职回家,沈回南京后想念顾,请许陪顾同到南京来玩。沈的父亲,见到顾很像他在上海认识的一个舞女,他认为她们俩是姐妹。沈到上海看顾,就将父亲的话告诉顾,引起顾的愤怒和误会,她认为姐姐逼于生计,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既然沈家有所顾虑,趁早算了,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祝鸿才婚后发了不义之财,在外花天酒地。曼璐由于自己堕胎二次,不会生育,想要拢络丈夫,知道丈夫有意染指小姨,不惜装病设计,让丈夫强奸得逞,将妹妹幽禁一年,生下一个男孩。为恐沈来找曼桢,立刻将母亲全家迁往苏州,沈找到曼璐,她假说妹妹不愿见他,退还他私订之戒指。

曼桢住院生产,将不幸告诉同产房的产妇蔡金芳,金芳的丈夫帮助她逃出医院,找到教书的工作,不幸又被她母亲找到,劝她和鸿才结婚。曼璐也抱来她的儿子来相求,仍不为所动。有一天路上遇见曼璐的女佣阿宝,说是曼璐病死,鸿才经商失败,就住在这附近。于是她常常留意年龄相近的小孩。一天看见鸿才老家带出来的女儿招弟,也看见自己的儿子。另一天,她看到从鸿才家出来一口小棺材,原来是招弟得了猩红死了。她进屋去看她的儿子也得了猩红热。鸿才不在家,女佣告知鸿才虐待小孩,常常不回家。她为了救小孩,在鸿才家中照顾小孩十多天,最后,决定嫁给她最恨的鸿才。婚后鸿才发了国难财,又花天酒地,不理曼桢母子。有一天曼桢在诊所发现鸿才带了情妇和孩子也在看病,决心离婚,独力工作扶养孩子。

这时沈父死分家,婚后也搬到上海,心中常常想起曼桢。出国十年的许叔惠从美国回来,沈去许家找叔惠,不意遇见曼桢也在。二人一起离开许家,在一家饭店谈谈别后,沈才说出曾去找她,她家搬了,她姐姐告诉他曼桢嫁给母亲的侄子张豫瑾医生。他没有想到她姐姐竟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俩见面,对望半,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她的头已枕在他肩膀上。他抱着她。又半,她方道:“世钧,你幸福吗?”世钧想道:“怎么叫幸福?”他和嫂嫂的表妹石翠芝结婚,没有爱,相爱的人不能结婚。

故事应该在这里结束,张爱玲借沈的口吻在想:“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http://blog.sina.com.cn/u/4848b4bb010002mi
回答者:剃头儿匠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9-18 19:24

《半生缘》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十年左右,地点是在上海。著者以第三人称开头介绍:“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已经有十四年了....”然后写道:“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彷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书中的男主角“他”---沈世钧,南京人,与许叔惠同学,得许介绍来工厂任实习工程师。女主角顾曼桢,原籍安徽六安,十四岁时父亲去世,随着母亲、姐弟住在上海,也在许任职的工厂做打字员。

故事发生在春节的第四天,许与沈到一家小饭店吃饭,遇到顾曼桢也在小店,此后三个人就常一起到饭店吃饭,外出游玩。顾在照相的地方失落一只红手套,沈不声不响,独自冒着雨,踏着泥路去找回来。第二天中午悄悄的递给了顾。顾因受伤风感冒没有来上班,许、沈正想要去看望她,顾遣弟弟到办公室送抽屉的钥匙,请许帮忙取出昨日打好的公文。两个男人吃饭时,就谈到了顾叫弟弟送钥匙的事情,好像怕人家上她家,对她的家庭有一种神秘感。

顾病愈上班,三人又外出吃饭,许因另有应酬。席间,顾坦白的告诉他:家里有祖母、母亲、一个姐姐、两个弟弟。姐姐因负担家庭生活,先当舞女,后做交际花。她家住的房子就是姐姐的“朋友”送的。现在将要嫁给一个吃交易饭的祝鸿才,搬出去住。沈也说出自己家庭的情形,母亲和年轻的寡嫂带着三岁的侄子,开一家皮货店。父亲和一位从良的姨太太,带着娘家母亲及三个小孩住在南京。

沈的父亲病重,将事业交给沈接管,要他辞职回家,沈回南京后想念顾,请许陪顾同到南京来玩。沈的父亲,见到顾很像他在上海认识的一个舞女,他认为她们俩是姐妹。沈到上海看顾,就将父亲的话告诉顾,引起顾的愤怒和误会,她认为姐姐逼于生计,没有什么见不得人,既然沈家有所顾虑,趁早算了,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祝鸿才婚后发了不义之财,在外花天酒地。曼璐由于自己堕胎二次,不会生育,想要拢络丈夫,知道丈夫有意染指小姨,不惜装病设计,让丈夫强奸得逞,将妹妹幽禁一年,生下一个男孩。为恐沈来找曼桢,立刻将母亲全家迁往苏州,沈找到曼璐,她假说妹妹不愿见他,退还他私订之戒指。

曼桢住院生产,将不幸告诉同产房的产妇蔡金芳,金芳的丈夫帮助她逃出医院,找到教书的工作,不幸又被她母亲找到,劝她和鸿才结婚。曼璐也抱来她的儿子来相求,仍不为所动。有一天路上遇见曼璐的女佣阿宝,说是曼璐病死,鸿才经商失败,就住在这附近。于是她常常留意年龄相近的小孩。一天看见鸿才老家带出来的女儿招弟,也看见自己的儿子。另一天,她看到从鸿才家出来一口小棺材,原来是招弟得了猩红死了。她进屋去看她的儿子也得了猩红热。鸿才不在家,女佣告知鸿才虐待小孩,常常不回家。她为了救小孩,在鸿才家中照顾小孩十多天,最后,决定嫁给她最恨的鸿才。婚后鸿才发了国难财,又花天酒地,不理曼桢母子。有一天曼桢在诊所发现鸿才带了情妇和孩子也在看病,决心离婚,独力工作扶养孩子。

这时沈父死分家,婚后也搬到上海,心中常常想起曼桢。出国十年的许叔惠从美国回来,沈去许家找叔惠,不意遇见曼桢也在。二人一起离开许家,在一家饭店谈谈别后,沈才说出曾去找她,她家搬了,她姐姐告诉他曼桢嫁给母亲的侄子张豫瑾医生。他没有想到她姐姐竟做出这样的事来!他俩见面,对望半,曼桢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他知道这是真话,听见了也还是一样震动。她的头已枕在他肩膀上。他抱着她。又半,她方道:“世钧,你幸福吗?”世钧想道:“怎么叫幸福?”他和嫂嫂的表妹石翠芝结婚,没有爱,相爱的人不能结婚。

故事应该在这里结束,张爱玲借沈的口吻在想:“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阅读全文

与半生缘小说人物关系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文化传播异世界类小说 浏览:460
有声小说批量重命名 浏览:632
舒淇为女主的小说 浏览:218
窃玉小说免费 浏览:994
总裁小说女主姓顾男主姓林 浏览:649
步步风里再无你现代小说 浏览:667
小说师尊难为重生魔妻不好追 浏览:574
2016好看的军旅小说 浏览:333
网络小说边写边构思 浏览:877
别招惹女王小说大结局 浏览:897
老舍小说全集txt百度云 浏览:758
姜包写的小说 浏览:881
男主很善良的都市玄幻小说 浏览:282
丑妃一一暮雪穿越小说吧 浏览:336
关于重生都市异能小说推荐 浏览:209
重生之现代纯爱小说 浏览:332
小说重生现代至尊仙妻 浏览:633
exo小说女主全能 浏览:673
女大男小的养成古代穿越小说下载 浏览:323
穿越小说今生还你来生缘 浏览: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