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池莉的《云破处》的女主人公的形象
“云破处”的女主人公,“破俑成蝶”的小丁,以至生活中某某,都是这般,逃不出历史的
年轮。还是很欣赏小丁的结局的,经历了屈辱,经历了成功,经历了人生的风雨与彩虹,终
究选择的是他生命中的本原的归宿:幼儿时的孤儿院。依旧是那个有洁癖的老处女妈妈做院
长,依旧是一群没有爹和娘的孩子们,依旧是湛蓝湛蓝的天空,依旧是重复着的每一个孤儿
的爱的渴盼,不同的是,曾经从这里走出的小丁已经功成名就,已经走出了迷惑,已经经历
了爱的拥有与放弃,已经找到了他自己心中那股涓涓细流的源头。所以,他才能如今潇洒的
重新在这里生活,他才能让这里的孩子们按他们想要得方式去生活。
⑵ 池莉小说《来来往往》中段丽娜和林珠有什么不同,很有个人见解的。
段丽娜是军人子女,天生就有优越性,况且康伟业在那种情况下就是入赘她家的,她当然很傲。
林珠是新时代的大学生,父母虽都是普通工人,但是本身素质较高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是由于年轻或者是漂亮,挥霍着自己的青春,本人觉得很是可惜了。
不过吕丽萍和许晴,这两个演员选的很好呢!很喜欢看!
池莉(1957~ ) ,当代著名女作家,湖北仙桃人,1957 年生于湖北仙桃,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她的作品大部分体现了武汉的特色,她写的人物大部分也和武汉特色有关,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反响强烈。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
⑶ 有没有真正的童话的结局
爱情是五颜六色的~爱情是没有理智的~爱情是没有什么对错的,也是没有任何标准答案的~是非常复杂的~是不需要理由的~是很困难的~是什么滋味!感觉都有的~初恋永远是无法忘记的~缘分一定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且无论男女只要说出一句'我爱你'意味要付出很多很多!一见钟情就会真爱一生吗?真爱到底有没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因为能够拥有童话般的完美幸福长久,而且永远不变的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人们把无数美好的字词附加在她的身上,归结起来对爱情的歌颂与祝愿,无外乎两个字“永恒”。就爱情本身来看,它不仅具有浪漫性、纯洁性和排他性,还具有自由无常、隐蔽猎奇等特点。而这理想的爱情及其尴尬的本性在这个物欲横流、污浊不堪,在这纷繁复杂和清规戒律的现实社会里很难得以实现。谁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份永恒的爱。年轻的生命总是向往着美丽的爱情。爱情对于青春是一种心的驿动,是一种难以抑制的青春情怀。少男少女都爱做梦,做一个童话的梦,做一个爱情的梦。梦中期盼着童话般美丽纯洁的爱情。 美丽、凄婉的爱情故事《梁祝》,在英台翩然跃入坟中,梁祝化蝶,蹁跹飞舞于人间中实现了其爱的永恒: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将人们对爱的美好期盼升华到了一个最高境界。但传说终归是传说,在电影《周渔的火车》里的周渔(巩利饰)有一句对白:“……心里有,才是真的有,心里没有了,才是真的没有了……”你是否知道是什么有或没有呢?要思考一下哦~~~在德国的大教育家大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的宏篇巨著《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说:“……人是吃人的狼!……我们结婚不幸福,不结婚也不幸福。独居不幸福,群处也不幸福……我们象一群聚在一起取暖的刺猬,挤的太近了不舒服,然而分开了又很可怜……一切美事善物都是虚幻,世界终究要归于毁灭,人生是一宗得不偿失的交易……” 最喜欢张爱铃的一句话:为了他的爱嫁给他和为了他的钱嫁给他,本质是一样的,没有谁比谁高尚多少.结婚就是一种改变.而改变首先意味着放弃,一定会为了点什么,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情.张爱玲在她的《红玫瑰白玫瑰》里说:普通人的人生,再好些也是“桃花扇”,撞破了头,血溅到扇子上,就在上面略加点染成为一枝桃花——她的笔原是尖刻凶狠的,想要把人生温暖的面目撕裂开了给人看,但是我依然看到了她理性目光下包涵的是对这个人生最彻底的爱和留恋。在书中主人公的爱情是无可奈何的残缺和遗憾,选择了红玫瑰就要放弃白玫瑰,反之亦然,人生的无奈,爱情的遗憾写的淋漓尽致. 记得池莉说过,找个中意的人谈谈恋爱无非是为了让生活增添些乐趣,而找个老公或老婆则是为了在生活上获得一个帮手,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单身是一种生活方式,结婚只是另外一种生存方式。有的人,爱的时候是真心爱的,但是时间久了,爱情淡了,相爱的人也就散了~有的人,爱的时候就不是真心的,纯粹是为了开心或者某种利益上的需要~~有的人,刚开始是玩玩,时间久了,居然真的日久深情的爱上了他或她~有的人,有过经历,好不容易得到的就不想失去了,会珍惜,但是往往这种爱情很平淡~有的人,是真的很好的,适合家的男人或女人,爱家,也爱你,不过这种很少的~其实我也不知道啊~一段再真的感情,时间久了,都会有点腻的,都会有个低潮期的,不会都像刚开始一样热恋的~不过感情是两个人的事,如果她或他还爱你,那么这段感情还有得救,不然你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但是我们却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我明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人生带给你更多的是无奈和辛酸。为了家你要不惜一切地去奋斗,因为你是爬坡的车轮,没有金钱能活的开心吗?爱情跟金钱到底哪个重要??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尝过才明白! 现实的婚姻其实是很无奈的,台湾的三毛说: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有时候,我们又误以为一种生活的习惯——对一个男人的或女人的,是一种爱情。最欣赏这句话!哈哈~在我们少年时,我们的行囊是空的,因为轻松,所以快乐。但之后的岁月,我们一路捡拾,行囊渐渐装满了,因为沉重,快乐也就消失了。我们以为装进去的都是好东西,可正是这些所谓的好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烦恼,减少了很多快乐~我们是不是很象爱情和生活的蜗牛? 其实这个世界上许多东西正在悄悄地变质。包括我们的爱情我们的婚姻。当人们的心变得躁动不安,当物质生活告别一贫如洗,当金钱以它锐不可挡的气势进入生活,一下子人们的精神世界坍塌了。我们享受着所有现代化的文明,唯独我们的精神变得无比空虚。所以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新名词,重婚外遇二奶换妻俱乐部一夜情;不管是在现实还是网络,到处充满了暧昧的称呼:知已原来也要分蓝颜和红颜!?曾经恋爱的人都明白,最爱的,总是得不到的。得与失,得当然喜;得而复失、患得患失、乍得还失,更悲!曾经恋爱过的都明白,童话式的天长地久只属于童话,属于现实就难得可贵。 试问那些或许也想同甘共苦的夫妻又如何躲得过?我情愿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有同甘共苦的夫妻,只是那也一定是凤毛麟角,物以稀为贵罢了.我只想说宽恕、同情、怜悯并且了解和接受人性的弱点吧!面对金钱和爱情难以同时拥有的现实面前,该来的就来,该走的就让它走。在现实中,面对许多不可能同甘共苦的夫妻,不如只当做了一场朋友,既然缘分散尽,那么就轻松放手,祝愿各自好走!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可是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他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同样的,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你。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如果你也不爱他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如果你还爱他,你应该会希望他过得幸福快乐,希望他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你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了,而如果你不爱他,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变心呢?也许就是爱的悖论。 玛丽莲·梦露有一部电影,叫《7年之痒》,讲的就是结婚7年后,男女双方就没有感觉了,心里开始痒痒的要去寻找一种新鲜和刺激的感觉了,可是道德和理智又不允许发生这样的事情,于是只好在痛苦,矛盾的心情里面继续维持着现在的婚姻。这其实就是人性的本来面目,无论男女都是喜新厌旧的,只是有些人的理智压抑了冲动,而另外一些则让冲动战胜了理智。 德国作家,尚·保罗说过很耐人寻味的话:“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的人将它草草翻过,聪明的人却会将它细细阅读。为什么呢?因为聪明的人知道,只能读一次。”当我们憧憬爱的时候,把朝朝暮暮当作天长地久,把缱绻一时当作被爱了一世,于是承诺了不能够实现的承诺,于是奢望执子之手,幸福终老。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因为这个地球上能够实现承诺的人很少,曾经拥有的不见了也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也许爱情与幸福无关,也许这一生最终的幸福与心底最深处的那个人无关,也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都不知道谁会牵住谁的手,一生细水长流地把风景看透。在一切曾经的美好都消失了,然后我们才会终于明白,天长地久是一件多么可遇不求的事情,幸福又是一种多么玄妙多么脆弱的东西。 记得从书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大概的意思是:在这个世界上,人和人见面的几率大概是两万分之一,人和人相识的几率大概是两千万分之一。那么人与人相知的几率又是多少?能走到我们心里、和我们做朋友的几率是多少?能和我们相濡以沫、同甘共苦做夫妻的几率又是多少呢?有种说法:今生能成为夫妻的人,前生要一起在菩提树下修行五百年,所以今生看似平淡的夫妻,冥冥之中也是有前缘的,要不,为什么无边的人海里他(她)只与你相逢?那千千万万的人从我们身边走过,能走到我们心里来的又有几人? 不管是在虚幻还是在现实,每个人都在寻觅自己所爱,即使已经伤痕累累也无怨无悔.一次次被情所伤,一次次为情所困,所为何来?静下心回忆过往,常常是一声叹息:如果爱痕有迹,迹可寻;如果岁月有音,音可觅;如果憾亦有涯,涯可尽;如果天亦有情,情可续.可是,心如果已在灿烂中死去,爱真的还会在灰烬里重生么?都说是天亦有情天易老,老天尚且如此,何况人乎!你我也许又迷失了,找不到方向. 由于人世间有一情字,就注定了有很多人会为情所伤。因为童话般的爱情注定是一个美丽的童话,而且感情这东西的确是很伤人的,因为它的敏感与细致,爱到极致,就是毫无保留,即使是对自身的防御.有人说,感情向来都是一个双面的刃,即可伤害别人也可以伤害自己,它可以有光华耀眼的美丽,也会有让人锥心刺骨的痛楚.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一个值得爱的人并不是很容易找到的,有时候即使是花一辈子.寻找这个人是很辛苦的,会有烦恼,会有忧愁,会有彷徨,会有失落,但千万不要让自己和对方受伤。 其实我可以举的例子真是太多,但我现在却一个也不想再说了。在鲁迅的《娜拉走后怎样》中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最幸福;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所有的美梦是好的,只要没有破灭~~否则,钱是要紧的!”他老人家一生其实也是在无可奈何之中度过的,所以他老人家好现实哦!r
⑷ 池莉小说《来来往往》的简介
简介如下:
1、故事的男主人公康伟业,其生活历程是从工人到干部再到商人而且是成功商人,但作者赋予了他知识分子的色彩。
2、通过与段莉娜的结合,这场没有多少激情的爱情与婚姻,使康伟业由工人阶层上升到了干部阶层,这个过程看似被动。在特定年代背景下,对权贵阶层的依附,以压抑与不平衡为代价,换来了一段优裕的生活。
3、进入商品年代,特权消失,社会慢慢走向转型期。康伟业与家庭也陷入了失落的境地,这时,他看到了也看清了自己的力量,决然“下海”,并初步成功。而段丽娜,出身于“高干”阶层,曾经历“权贵”阶层的生活又失去而成为一名普通的妇联干部,似乎从观念上还是无法接受已开始变革的社会现实。
4、在事业上小有所成,感情与婚姻陷入泥潭的时候,康伟业生活中先后出现了另外两位女性,于是康与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恨恨爱爱、恩恩怨怨的故事也相继展开。
(4)池莉小说总没结局扩展阅读:
小说精选选段:
1、好多男人的实际人生是从有女人开始的,康伟业就是这种男人。康伟业首先认识的是他们厂的厂医李大夫。有一次康伟业一边走路一边看书,一个不当心摔了一跤。这一跤绊在马路边的水泥墩上,整个人飞了起来又扑将出去,他的膝盖、胳膊肘、下巴都摔破了皮。
2、康伟业跑到厂医务室去涂红药水,认识了厂医李大夫。李大夫听说康伟业走路都看书,就拿过康伟业腋下的一本黄封皮的书看了看,是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她惊奇地说:“你这个小青年很不错啊!你叫什么名字?”
3、这一天,厂里是那种寻常可见的好天气,工人们在食堂打了饭就出来,三三两两地蹲在草地上或者废堆上吃饭。康伟业在排队的时候站在了厂医李大夫的后面,他主动打了一声招呼:“李大夫吃饭。”李大夫回头说:“小康吃饭。”
4、李大夫往康伟业手里塞了几粒酒精棉球,说:“把碗筷消消毒。”旁边的工人见了,嬉皮涎脸地凑近李大夫,哄闹说:“我们也很需要消消毒。”李大夫正色说:“去!”李大夫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搭腔的。李大夫是这个大型肉类联合加工厂两千多职。
5、工里最矜持最清高最有文化的人,皮肤白得像奶油雪糕。据说她的年龄将近五十,这一点是杀了康伟业他也不相信。
⑸ 池莉小说《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里面豆豆和小瓦的爱情怎么就中止了,也没有写,觉得可以有个好的结局的
不是在一起了么?
⑹ 在哪人网站能看池莉的小说《不谈爱情》
http://changxiao.17k.com/list/29681.html
⑺ 池莉小说精选怎么样
我看的小说不多,也不知道什么事现实主义作家。 其实翻到池莉的小说纯属偶然,某个在国大图书管里走走停停的下午,看到她那篇“有了快感你就喊”,觉得这个名字有趣,就拿下来翻了翻。从一开始的沉闷冗长读到后面几分畅快淋漓,最打动我的还是她后记里面的话,大意是很失望那么多人把快感这个词跟下半身联系起来,我就笑了。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看到一个创造艺术的人,尤其是作家,身上还有些纯粹的,甚至天真的地方。 于是就读了这篇小说精选,一篇一篇都看了。 最喜欢的大约是“小姐你早”,可能因为还太小,太看重故事本身,所以小说如武侠一样痛快的结局看了大快我心。然后反思觉得池莉小说里充满了变化的时代和不同时代或者同时代不同观念的人之间的反复碰撞,纠缠,了解和遗憾。可惜从套路里看变化的大多是男性,而女性角色往往每个时代会出现新的一个,来完成一段交织和感悟。还好的是小姐你早里的女主角还是努力的并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蜕变的。 这里插一句不相关的,想起挚友球跟我讨论过大概观点,说一个人不变化了就基本成熟了,虽然层次不好说。又想起东升学长跟我说不要尝试改变一个30+的人的基本观念。后者主要是针对与父母观念不同时候应该选择的态度和策略的。然后就觉得看到池莉小说中角色观念的变化便会格外欣喜一点。 最后我突然觉得现实主义是不是读完了一本小说觉得它很真实?没有过于花哨的描述,没有太多喜从天降或祸事一堆,所有偶然中都多少藏着几分属于时代的必然,即使畅快淋漓也会感受到背后许多的纠结和思考,这便是生活吧。
⑻ 《来来往往》的大结局是什么
没有。两人和好了。
段丽娜哭着对康伟业说:“你知不知道,你从来没有抱过我,很久以前我就想让你抱抱我.....”。康伟业抱了抱她。镜头转了之后,就是康伟业在个电影院前看画报,好像也是和他俩类似的一部电影,康伟业苦笑了一下,就大结局了。
(8)池莉小说总没结局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故事开始于文革时期,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康伟业暗恋上了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比他长三岁的女主角戴晓蕾,戴晓蕾对他的痴情给予了超越友情的回报,使康伟业第一次尝到了异性的温情,
经历了上山下乡回城的康伟业经人介绍认识了军区高干子女,现役军人段莉娜。开始,康不属意段,但经段的软硬兼施和不懈努力,康与她结为夫妻,一步步走进生活的步调之中。
80年代中期,改革的浪潮中康伟业下海经商成功,在工作中他与总公司派来指导工作的林珠接触频繁并产生了强烈的感情碰撞。最后,林珠因段莉娜的自杀未遂而离去,给康伟业留下了美丽而痛苦的回忆,但他并未因此而走回破裂的家庭,机缘使他遇见了女青年时雨蓬。处于身心极度矛盾的康伟业该何去何从。
⑼ 池莉小说生活秀
卓雄州受来双扬凌驾吉庆街的气质与美吸引,暗暗爱慕来双扬,并常去来双扬处捧场,花钞票博她欢心;来双扬心知肚明,而她对卓有的只是感激之情;
聪明的来双扬为了自己的生存还有令她忧心的一家人,侄子、弟弟甚至妹妹,她不对卓有任何抵触,甚至在不得不面对的时刻,在对卓有了一点好感的前提下,她甚至决定献身以谢卓的关爱;
二人宾馆独处时,卓对来双扬倾诉着爱慕,于是也导致了他们的分手,因为来双扬发现卓喜欢的不是她,卓喜欢的是卓心中幻想出来的一个完美的女性,并把这个幻想寄托在了她的身上。这样想着,这些细微的心理改变使得来双扬意识到两人都不是对方互相的那个人。然后接下来有了雪上加霜的尴尬的交欢。关乎尊严与无奈,也使得卓心底明白自己与来双扬不能走在一起。
于是两个聪明人第二天早上互相告别,再不见。
二人故事也是全书主题的一部分:生活这种东西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的。
关于来双扬与九妹,书中有句写来双扬的心里话:“她是在利用九妹,可九妹也利用了她。”这件事也体现了生活的复杂与无奈。
来双扬为了弟弟、侄子和自己的将来,必须得到老房产,于是情愿低头亲自拜访自己一向反对与父亲在一起的范沪芳,然后又需要张所长的同意,然后就需要九妹嫁给张所长的傻儿子来达到互利目的;而九妹一直迷恋久久,来双扬就需要让她死心。于是来双扬特意让九妹看她携毒和一起探访久久。九妹在目睹了久久的现状——英俊不再,眼中只有毒品和姐姐——之后,终于希望破灭。所以在来双扬的做媒下,权衡利弊,答应了婚事。接下来,来双扬一切的一切也如愿以偿。从来双扬自己利益的立场看,她绝对是在利用九妹;
另方面,从九妹的立场看,来双扬也是有贡献的。九妹的实际情况,都在来双扬眼里:乡下妹子,没钱,没背景,文化素养低,在吉庆街来双扬的店生活不过几年,向往都市,向往金钱,向往来双扬,幻想成为来双扬并嫁给久久;然而依这些,风流的久久不会娶九妹,九妹也没机会嫁给都市优秀的男性,而嫁给张所长的傻儿子,既生活不愁,又能满足九妹对都市的追求,这些未必不好。池莉写生活的细节总是客观冷静、细致入微,但是有时不免刻薄,就是总让角色有些淡淡的不幸或悲哀。幸好这次她在给了九妹无奈和没有选择的生活后,总算给了她一点温情的结局,比如拍婚纱照时张家傻儿子流露出对九妹这媳妇的疼爱。所以从博弈论角度看,九妹也算得到了好的归宿。
综上,故事不是单纯讲来双扬是不是在利用九妹,九妹是否恨她这些简单的恩怨情节,它是通过一些普通人的人生故事,很现实地告诉我们生活不为人左右,来双扬也好,九妹也罢,或者我们每一个人,挣扎在生活中,都异常艰辛与不易。依然那个主题:生活这种东西不是你说怎样就怎样的。
小说还是几年前读的,以上胡说八道,纯属个人见解,最后说一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⑽ 为什么池莉一直没获过茅盾文学奖
我很喜欢看池莉的作品,最近读了她的《看麦娘》和《有了快感你就喊》,看完后,觉得很好,到网上去找作品的评论,普遍的评论认为她写的东西在内涵的表达上不是特别优秀,或许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
个人认为她的语言和平和,很舒服,对小人物的刻画让人觉得很有亲和力,女性特有的思维,比一般的作家要突出,另外,叶兆言写的东西,我觉得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