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冰心,张爱玲,杨沫,杨绛,毕淑敏。。。。等等
Ⅱ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
《项链》作者:莫泊桑
人物:玛蒂尔德(书中女主人公)
人物特点:
一【爱美】
小说是从“妇女天性爱美”的视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的。这由开端六个自然段为证。开端分三层。第一层为一至二自然段,写了出生在小职员家庭的她又嫁给了小职员,因而不能够讲究打扮,“她觉得很不幸”,为什么呢?“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姿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在妇女”云云表明了小说从妇女的天性视角塑造女主人公的形象。所以第二层(第三至第五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一开头就说:“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所谓“生来”不即是“天生”、“天性”吗?显然,“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在语境中只能读作“美的生活”。小说接着用三、四、五这三个自然段写了她对住、吃、穿的美的生活的狂热的梦想,表达了她对美的强烈的渴求。最后的第六自然段为第三层,写了她从有钱的女朋友家里回来后的痛苦,以反衬上一层意思。开端为读者解读女主人公预设了一把钥匙,那就是《项链》刻画的女主人公具有妇女爱美的天性。
二、【单纯】
玛蒂尔德又是一个单纯的女性。她从一个小职员的女性成为另一个小职员的妻子,其生存环境局限于小职员家庭,因而她见识狭窄,处世缺乏经验,教养浅薄,不谙于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爱美是天性,不需要后天训导:如何爱美,比如如何辨别真假首饰,则需要后天教育。玛蒂尔德显然缺少这一课,小职员的生存环境不太可能给她上这一课。另外,玛蒂尔德从未经受过世间纷繁复杂的风风雨雨,她虽然成了路瓦栽夫人,但她依然像少女一样单纯。要做一件新衣服只能用眼泪去求得丈夫的同意;没有首饰又想得到,她显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苦恼样子。在丈夫出了借的点子后,“她发出了惊喜的叫声。‘真的!我倒没有想到这个!’ ” “没有想到” 四个字不是把她思维之单纯照得一清二楚么?在借到项链后又是跳又是搂又是亲又是跑,活脱脱地写出了一个单纯女子形象,宛若一位天真烂漫的少女。当她买了真项链归还女友时她担心女友把她当做贼,女主人公的单纯几乎达到了“迂”的地步。十年后,她把失项链的真相告诉女友,小说写道:“她带着天真的得意的神情笑了。”天真的笑容岂不镂刻出“单纯”两字么?
三、【勇毅】
失项链、赔项链之后,玛蒂尔德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剧变,在她性格层面上进发出了新的特性——勇毅。为了还清债务,面对着残酷的困境,她不气馁,不悲观,不走歪门邪道,更不出卖自己美丽动人的容貌(美女容貌是商品社会中一笔无价财产)。她完全依靠自己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依靠自己的一双手,“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她“打定主意”,毫不动摇,信心十足地“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她果然成功了。无怪乎连冷静地潜在小说纸背后的作家也冒出来公开赞叹:“她一下子显出了英雄气概。”十年还债,锤炼了女主人公,使她成熟、坚强,使她成为一个勇毅的女性。
爱美、单纯和勇毅,构成了玛蒂尔德形象的三个层面。爱美,是她作为女性的一种天性;单纯,是她出身、教养、经历和个人气质等形成的个性;勇毅,是爱美和单纯向善发展的深层的品质。
Ⅲ 除了西尔维亚•普拉斯这样的作家之外,还有哪些悲剧女性文学人物呢
我能想到两个: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和简·奥斯汀(Jane Austen)(通常不以这种方式考虑)。
奥斯汀在世时并没有获得公众声誉,因为她所有的小说都是匿名发表的。她的六部长篇小说很少绝版,尽管这些小说在她的一生中只给她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和很少的名气。1816年初,奥斯汀感到不适,但却忽视了警告信号。
奥斯汀作品的价值在于她所做的一切尽善尽美。她的小说充斥着大量细微的细节,缺乏景观,沉浸在小镇和乡村市镇的日常生活中,使许多奥斯汀同时代的人迷失了方向。必须承认,《傲慢与偏见》(1813年出版)远比《诺桑觉寺》或《理智与情感》(1811年出版)更为复杂和精细,尽管《傲慢与理智》和《理智》都是在差不多同一时期创作的,却比《诺桑觉》晚了近十年。与奥斯丁的其他小说相比,《爱玛》(1815)中的女主人公似乎对浪漫的吸引力免疫。
Ⅳ 描述古代才女,有名的女性人物的文学作品,正史!
收稿日期:2003 - 10 - 17
作者简介:孙海芳(1963 - ) ,女 ,河南新野人 ,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第20卷第3期
2004 年 6 月
商 丘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NG QIU TEACHERS COLLEGE
Vol . 20 No. 3
June. 2004
沉默与言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地位
孙 海 芳 (商丘师范学院 中文系 ,河南 商丘 476000)
摘 要:女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社会文化历史的边缘 ,她们具有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而
丧失了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女性主义兴起后 ,觉醒的女性向男权社会挑战 ,她们以行动颠覆女性
的社会边缘性。女性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文学描写中女性形象的地位。鲁迅、 茅盾等以全知全能的
叙述方式提出了女性面临的问题 ,但女性是沉默的;庐隐、 冰心、 丁玲等以日记体、 书信体的形式 ,让
女性以 “我” 、 以 “妇女” 的名义和身体去讲述、 去言说 ,从而确立了女性自我言说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 女性地位; 沉默; 言说
中图分类号: I2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3600 (2004) 03 - 0055 - 03
一、 女性对社会边缘性的颠覆
在历史发展演变的长河中 ,女性在社会中总是处于历史
遮蔽之下 ,只是作为男权制度神话中的一个消失者和缺席者 ,
甚至只能作为亚文化群漂移于父权制度的边缘 ,长期以来成
为父权制度的陪衬。因此 ,在历史中 ,女性曾经丧失了自我 ,
丧失了自己的历史、 自己的文化和基本品格。有些极端的女
性主义者甚至认为 ,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男性史 ,整个文
学史也是一部男性文学史 ,整个战争史仅仅是一部男性战争
史。
实际上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 ,母权社会是比父权社
会更早的社会形态。但是 ,当社会发展到父系制度时 ,就开始
将女性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 ,不断对女性进行贬低、 压抑和禁
忌。比如 ,男人往往把败国责任推到女人头上 ,说女人是 “祸
水” 。在中国古代 ,进学堂读书只是男人的特权 ,而 “女子无才
便是德” 。中国封建主义有一整套将女性变形 ,作为自己凝视
和观赏对象的方式。东晋时东昏侯曾让女性在金制的莲花上
走步 ,称 “步步生莲花” ;还有 “环肥燕瘦” 这样关于女性肥瘦的
鉴赏;还有宋代以后女性的束胸缠足等。女性作为人类的物
种之一 ,并没有消失 ,但作为大写的人却消失在历史发展中。
由于男性社会的强大 ,女性成为社会的边缘人和非主体人。
在文化领域 ,男性具有文化符号体系的操纵权、 话语理论的创
作权、 语言意义的解释权 ,而女性要获得这种话语权 ,就必须
丧失自己的女性主体 ,抹去女性独特的生存方式、 体验方式和
言说方式 ,用男性社会已经僵化、 制度化、 理性化的口吻、 词
汇、 意向和符号去说话 ,从而丧失自己灵活多样、 温柔贤淑的
一些女性特征 ,进入准男性的话语机制。在中外文学史上有
许多女性诗人和作家 ,她们出于不同的原因跻身于文化领域 ,
但往往只能在主流文化的边缘缝隙处流露出一些女性独特的
情思和气息。女性在文化领域的失败 ,被拉康解释为一种 “阉
割的焦虑” ,解释成一种丧失了 “笔” 的非写作存在物 ,从而被
置于社会的谱系和文化语境之中。从整体上说 ,女性主义兴
起以前的女性 ,消失在历史的盲点之中 ,她们具有作为女性的
自然性别 ,而这种自然性别往往被社会派定的角色锁定 ,他们
为人女、 为人妻、 为人母 ,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性别和精神性别。
19世纪末女性主义在西方发展起来。女人和男人同工同
酬 ,获得了属于自己的权利 ,获得了一种表面上的政治、 经济、
职业的平等。五四时期中国许多作家 “接受了人的个体本位
价值观念 ,或叫做个性主义思想” 。 [1 ]
戊戌变法时的谭嗣同曾
在 《仁学》 中首倡 “个人自主之权” ,但那还只是先驱者个人的
觉悟 ,只有到了五四时期 ,这种思想才成为一代人的共识 ,形
成时代风尚。通常所谓 “文学革命最大的功绩在于 ‘人’ 的发
现” [2 ]
,这 “人”,就是个体本位意义上的 “人” ,其内涵就是尊
重每个人的权利和意志 ,尊重每个人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
的品格。 《新青年》 讲的 “民主” 、 “自由” 、 “平等” 的基础就是尊
重人的个体权利。所以周作人在 《人的文学》 中说:人道主义
就是 “个人主义的人间本位主义” 。接受这种个人主义思想 ,
对于历来只强调君权、 族权、 父权、 夫权而不强调个人权利的
中国人来说 ,是价值观、 人生观的巨大变化 ,也是人文精神现
代化的重要标志。20 世纪以来又出现了新女性主义 ,即强调
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和性别心理差异 ,使得整个社会由以男
性为中心逐渐转向女性自身的发现和对女性心灵独特性的重
视。这一历史的巨变 ,使女性的体验、 情感、 内在情思、 性别意识 ,从过去的被阉割、 被压抑中翻了身 ,从而确定了女性的主
体性。经过多年的奋斗 ,女性获得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审美意
识、 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言说方式 ,开始摆脱边缘地位 ,向主流
文学突进 ,具有颠覆力的女性写作就产生了 ,这无疑是对父系
文明历史关于女性规则的重新语义化。女性写作是一种存在
性 “发言” 。女性只有自己写自己 ,才能深切地把握自己 ,恢复
自己从历史中被逐出的地位。女性书写自己以此来改变主流
文学(男性文学)中被扭曲的女性形象 ,使女性的现实生存变
得温馨而自然 ,使女性的情感和女性手中的笔获得某种程度
的统一性。女性终于从文学中的被讲述步入自我讲述 ,从沉
默状态的被言说步入张扬个性的自我言说 ,从历史的盲点中
浮出了历史的地平线。
二、 女性形象与中国现代作家
中国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在文学领域有相应的表现 ,女
性的社会地位决定了文学描写中女性形象的地位。作为人类
社会一半的女性 ,自文学产生以来一直是文学描写的对象。
“自从有了语言 ,就有了最早的文学(神话传说) ;而只要有文
学 ,就有女人的故事。 ” [3 ] (P239)
女性及女性形象 ,尽管在社会
上、 在正史上没有地位 ,在文学作品中却一直占有优势。在文
学描写中 ,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女性经历了被歌颂、 被
表现 、 被描写;反抗 “被书写” ;自我书写等阶段。妇女问题及
其在文学创作上得以表现都是与整个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密切
相关的 ,妇女问题历来就不仅仅是女性所独自感受、 承担和探
索的问题。从文学创作实际看 ,不论女作家的写作或男作家
的写作 ,都不同程度上审视了女性的生存和命运。中国现代
文学中许多作家在创作中反映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苦闷、 彷
徨、 哀怨、 抗争 ,但是女性的地位在不同性别作家笔下却有不
同的表现。
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时期 ,在西方已掀起了女权运动 ,思
想的、 政治的、 革命的先驱者们都在为女性争取地位和权利。
一些文学的先驱者也从女性立场出发 ,通过性别权利关系的
描写 ,向男性霸权政治、 经济、 文化的压迫挑战。在中国现代
文学中 ,表现女性的首先是男性作家 ,女性在作品中的中心地
位也首先是男性作家赋予的。许多男性作家真诚地关心妇
女、 同情妇女 ,诸如茅盾、 鲁迅、 老舍、 巴金等。他们通过对女
人遭遇的描写 ,表现了对传统重压下的女性的同情 ,曲折地反
映出女性解放运动的必要性。然而 ,不论是其男性身份影响
着他们对女性的认识与理解 ,抑或是他们所采取的实际表现
手法 ,都事实上依然使妇女成为被描述的对象、 审美的客体、
男性某种观念和情感的载体 ,成为没有所指的 “空洞的能指” ,
没有话语权利的话语傀儡。所以 ,女性事实上依然处于沉默
状态 ,
[4 ] (P237)
处于被人言说的地位。被人言说的地位使文学
作品中的女性成为被同情的对象 ,她们仍处于苦难的深渊 ,处
于他者的地位。男作家以全知全能的叙述方式提出了女性面
临的问题 ,问题怎样解决却留给了读者。在茅盾笔下 ,女性往
往是作者思想的载体;在鲁迅的小说中 ,女性依然沉默不语。
《祝福》 中主人公是祥林嫂 ,叙述人却是 “我” ,这种第一人
称的叙事和主人公没有自我的名称都置祥林嫂于无自我状
态 ,她只能被人讲述、 被人言说。 “我” 从外部描述她 ,而她的
身世、 相貌成为讲述的中心内容 ,她的内心体验却无从知晓。
整部作品中 ,祥林嫂只说了一句有意义的话: “一个人死了之
后 ,究竟有没有灵魂 ?” 这表明她关于灵魂有无的怀疑及对死
后的关注。然而她对于自己的身世、 命运的感受如何 ,她抗婚
的心态以及她对世界的认识 ,都由于 “我” 这一限制性叙述角
度而遮蔽 ,使我们无法知道。因此 , “这部关于祥林嫂的小说 ,
表现的是她的身世及外部经历 ,而不是她的内心生活和情感
体验” [4 ] (P238)
。儿子夭折的痛苦使她难以克制地叨叨不休 ,打
破了沉默 ,此时 ,她 “言说” 了 ,却引来众人的嘲笑 ,讲述本身失
去了它的价值和意义 ,成为非价值的 ,不被接受与认可。她本
该保持沉默 ,以便换来人们的同情 ,然而她的 “叨叨不休” 却连
同 “自我言说” 本身与她的命运一起成为无关紧要的、 受人嘲
笑的东西。在这里 ,祥林嫂作为一名下层妇女和一名女性主
角 ,她的话语权的被剥夺是双重的。一方面来自社会压力 ,一
方面来自男性叙述者 “我” 。 “我” 作为同情妇女命运、 痛恨封
建旧道德戕害女性的叙述主体 ,在代主人公言说的同时 ,却从
客观上剥夺了她的话语权 ,占据了她言说的机会 ,从而使祥林
嫂处于沉默、 被动状态而一任他人讲述。实际上祥林嫂成了
作者怜悯、 同情的下层妇女 ,成了作者批判黑暗社会的思想载
体 ,也成为民族苦难的承载者。在 《伤逝》 中 ,鲁迅塑造了子君
这位女性形象。子君第一个喊出 “我是我自己 ,谁也没有干涉
我的权利” 。然而 ,形象的塑造是由男性主人公涓生在他的
“手记” 中完成的 ,即通过男性主角完成了对女性主人公的表
述 ,这个新女性仅仅停留在对父权的反叛阶段 ,一旦进入又一
个男性家庭 ,她便再一次坠入旧女性的陷阱。实际上作品采
用的叙述角度也让子君在丈夫家中处于被动的沉默地位。作
品用第一人称限制性的叙述角度 ,通过 “我” 的回忆 ,表现了幸
福爱情与悲剧婚姻的始末。而子君的思想、 心态都是由涓生
讲述的 ,她一直处于模糊状态。巴赫金称这种方法为 “背靠背
说出” 、 “缺席剖析人物” ,它使人物处于 “缺席” 状态。 [5 ] (P98)
显
然 《祝福》 与 《伤逝》 中 ,由于女主人公的沉默而被作为 “缺席
者” 被讲述 ,她们身为主人公 ,依然是审美观照中的对象与客
体。茅盾 《蚀》 中的孙舞阳、 张秋柳等女性 ,作为大革命前后的
知识分子 ,她们活动着、 言说着。她们表现了从 “幻灭” 、 “动
摇” 到 “追求” 的心路历程 ,然而 ,作为在那个环境中的知识女
性 ,她们说了什么呢 ? 作者虽然突出了她们的性别 ,但是她们
是以性诱惑者和工作单位中浪漫的点缀而出现的。她们在男
性面前卖弄风情 ,甚至以女性特征作为拯救失落男性的工具。
作者对她们的外部特征 ,第二性征的着意描述 ,使女性成为欲
望的客体与审美观照的对象。由此看来 ,这些作品尽管表现
了妇女 ,然而由于她们统一在由男性叙述人讲述以及男性作
者的思想意识、 视角安排、 建构起来的整体世界中 ,所以 ,祥林
嫂、 子君、 孙舞阳等 ,只是以被审视者与被观照者的面目出现 ,
作为女性她们是被言说的。女性只有在作为妇女讲述、 成为
话语主体时 ,自我言说才有可能。
五四时期我国崛起了一批女作家 ,如庐隐、 冰心、 冯沅君、
萧红、 白薇、 凌叔华、 丁玲等 ,她们的写作具有浓厚的自传色
彩 ,在形式上多采用 “自叙传” 方式 ,日记、 书信体是她们常用
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中 ,往往是作者与主人公与叙述人相似 ,
6 5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 作者与人物之间的时空距离、 情感、 道德、 身份上的差异很小 ,
有时甚至相同。作者与作品中人物性别相同 ,因此 ,人物成为
作家的代言人和化身 ,人物作为叙述主体 ,其自我言说也就是
作家的自我言说。作品中的女性主人公借作者之口讲述自我
的同时 ,既张扬了自我个性 ,也肯定和表现了自我。因此 ,在
这类作品中 ,女性作为主人公与叙述人 ,二者融为一体[6 ]
。在
女性日记体、 书信体形式中 ,女性以 “我” 的名义 ,以妇女的名
义和身份讲述、 言说 ,确立了女性的眼光、 女性的视点 ,也确立
了女性理解、 解释并表达自身及世界的权利 ,从而否定了社会
历史中、 男性视野下关于女性意义的解释、 界定与命名 ,颠覆
了男性中心文学中女性沉默和被言说的审美地位。
庐隐在她早年的代表作 《海滨故人》 中塑造的四五个女
性 ,均可在作者庐隐和她最要好的大学女友身上找到影子 ,尤
其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露沙 ,她即是作者庐隐的化身 ,她的身
世、 性格、 情感都与作者庐隐相互契合 ,因此 ,小说涂上了浓郁
的自叙色彩 ,作者让主人公与叙述人在重合中完成了对封建
礼教、 家规、 世俗所造成的女性的不幸遭遇的隐忧与反抗。庐
隐曾说:“ 《海滨故人》 等是真的由我生活中体验出来的东
西。 ” [7 ] (P90)
其中写坠入情网的露沙对女友写信道: “梓青与沙
之情爱 ,成熟已久 ,若环境顺适 ,早赋予飞矣 ,乃终因世俗之
梗 ,夙愿莫遂 ! 沙与梓青非不能铲除礼教之束缚 ,树神圣情感
之旗帜 ,特人类残苛已极 ,其毒焰足逼人致死 ,是可惧耳 !” 不
无无奈 ,但文明的苍白、 时代的荒诞并不能阻止女性去作一场
哪怕是堂吉诃德式的战斗。冯沅君的 《隔绝》 和 《隔绝之后》 中
的女主人公镌华 ,冲破家庭包办婚姻的束缚 ,与士畛真诚相
爱。面对外来的阻力 ,镌华没有畏缩、 屈服 ,她大胆地向自己
心爱的人表示:不得自由毋宁死。她珍爱自己的爱情 ,愿为此
付出努力和牺牲 ,表现出反抗父权压制的勇敢、 执著和义无返
顾。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以女性 “我” 的名义 ,言说了现代
女性的真实体验 ,自我言说的莎菲对她所认识的世界的讲述 ,
对男女性别范畴进行了重新语义化。莎菲是小说叙述内容的
中心 ,并且是讲述人 ,她以主体身份出现而不是被观照的客体
与对象。在思想观念上 ,莎菲不愿意做传统文化模式肯定的
女性 ,因此 ,她绝不迎合男子的趣味打扮自己 ,不借助于任何
外在于女性自身价值的东西依附世俗人们的标准。在她看
来 ,女性是骄傲的、 独尊的。莎菲一反过去女性被观照的客体
身份而成为审美主体 ,苇弟与凌吉士则成为被观照、 被审视的
对象。莎菲以女性的眼光 ,对苇弟、 凌吉士作了极其客观化的
描述。丁玲虚构了一个乾坤颠倒的世界 ,男女的主客体地位、
性格气质发生了变异。正是在这样的幻想世界里 ,丁玲有意
无意地改变了乾坤定位、 阳刚阴柔的规定、 男主女辅的地位。
由此看来女性书写的勃兴使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打破了被人言
说的沉默 ,从而以主体的身份去言说、 去讲述。
总之 ,一切艺术作品 ,不论属于男性作者或者女性作者 ,
塑造男性形象或女性形象 ,所有的对于世界的发现 ,对于过
去、 现在、 未来的表述 ,都决定于艺术自身的历史地位 ,决定于
寓于其中的价值和政治。而随着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而产生
的女权思潮 ,一旦意识到女性权益受到损害 ,才能受到压抑 ,
没有受教育权、 工作权、 艺术话语权 ,在性关系、 婚姻和生育上
的自主权 ,就很自然地要求女性应该从传统男性中心社会给
她们的角色派定中解放出来 ,反对并拒绝男性中心主义标准
和价值 ,为女性生存与发展 ,为女作家的权利、 价值、 自主的要
求进行辩护 ,从而建构一种新的、 男人与女人同处的群体生
活 ,使对立的双方处于同一个话语体系的权利结构中 ,实现文
化领域中的男女两性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严家炎. 论五四作家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J ] . 现代中
国 ,2001 , (1) :11.
[2 ]郁达夫.关于创作[A] .中国新文学大系 1917 - 1927· 散文
二集导言[C] .上海:上海良友图书公司 ,1936.
[3 ]李小江.夏娃的探索[M]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8.
[4 ]陈晓兰.女性主义批评与文学诠释[M] .兰州:敦煌文艺出
版社 ,1999.
[5 ]巴赫金.陀斯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 . 北京:三联书店 ,
1988.
[6 ]郁达夫.读兰生弟的日记[J ] .现代评论 ,1926 , (90) .
[7 ]庐隐.庐隐自传[M] .上海:上海第一出版社 ,1934.
Si lence and Speech :Female’ s Status i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UN Hai2 fa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 , Shangqiu 476000. China)
Abstract :Females have been on the edge of the s ocial culture history for quite a long time. They are female by nature , but they have lost their
feminity in culture and spirit .After the feminism arose , the awakening women challenge to the male - authorized s ociety. They overturned their
s ocial status that decided the position of the female images in literature descriptions. Writers such as Lu Xun and Mao Dun raised the problems
that women faced in an omniscient and omnipotent narrative way.But women are silent .Lu Y in ,Bing Xin , Ding Ling and other women writers ,
who used the styles at diaries and letters ,encouraged the females to narrate in the first pers on or in the position of women. Thus , the females’
s right of stating their own opinions themselves was established.
K ay Words : literature ;female ;position ;silence ; speech
7 5 第3期 孙海芳:沉默与言说: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女性地位
你好,希望能帮到你!
Ⅳ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哪些女性角色
文学作品中的啊:水浒孙二娘、潘金莲,三国貂婵,红楼林黛玉,宝钗。也有穆贵英,
樊梨花一类的。
下面是历史文学人物。
——————
一、卓文君:西汉著名才女,其浪漫事迹就不再一一赘述了。只提两点:擅琴,曾跟夫君司马相如合作过名曲〈凤求凰〉;能诗,相传中国最早的五言诗〈白头吟〉即出自其手
二、蔡文姬:东汉著名学者蔡邕之女,其传奇经历不再赘述,代表其心灵呐喊的血泪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愤诗〉足以把她送上中国古代第一才女之位。
三、薛涛:唐乐籍诗人,曾与当时著名诗人元缜唱和,实力不俗。且拥有“薛涛笺”的专利权。
四、朱淑真:宋知名才女,诗词皆擅,有〈断肠集〉传世。
五、李清照:著名女词人,有〈漱玉词〉一卷传世。
六、顾太清:清代满族著名女词人,与同时代大才子龚自珍有交,有〈东海渔歌〉词集传世。况周颐曾在〈蕙风词话〉里把她与纳兰性得相提并论,推许“男成成容若,女中太清春”。
七、吕碧城:近代著名女词人。
Ⅵ 有哪些完结的最强大帝重生小说女主很多的
仙界归来,以前的小说,不喜结尾,其他符合你要求。
都市之纵意花丛,天上很牛逼人物转世,但在都市是慢慢发展,不是无敌类型,不过女主是真tm得多,14个还是16个我忘了。
Ⅶ 外国文学名著中有哪些著名女性角色比如
《战争与和平》里的玛丽娅·保尔康斯基,《巴黎圣母院》里的埃斯梅拉达,《呼啸山庄》里的卡瑟琳·欧肖,《大卫·科波菲尔》里的艾妮斯,《红与黑》里的玛特尔。
1、玛丽娅·保尔康斯基
玛丽娅·保尔康斯基,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中的重要人物,作者塑造了玛丽娅充满爱的形象。
在她的内心,被强烈的爱包围着,唯有相信上帝的人,心中才能对爱的本质有真切的体会。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就像自己爱上帝一样来爱别人。
老保尔康斯基公爵的女儿玛丽娅是整篇小说中宗教性性格最为突出的人物。她有两大癖好:一个是侄儿尼古拉,另一个就是宗教信仰。她并不漂亮,甚至还有些丑陋。
每天都会在神像面前祈祷,并且经常接待那些云游四方的教徒,愿意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他们的心得。她热爱自己的家庭,亲人甚至陌生人,甘愿为他们牺牲自己的幸福。
2、埃斯梅拉达
埃斯梅拉达,法国文学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重要人物,埃斯梅拉达是雨果笔下集真、善、美于一体的完美的艺术形象。
她在小时候被吉普寨人从妓女母亲的呵护下偷走,流浪街头以卖艺为生,虽然饱尝人世的艰辛与苦难,但是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纯真、乐于助人的心。
埃斯梅拉达美丽善良,当乞丐国王要绞死格兰瓜尔时,她承诺要与格兰瓜尔结婚救下了他的命;当卡西莫多接受刑法口渴难耐时,只有她站出来以德报怨为他送水。
她又是勇敢执着的,当克洛德威胁她,只要接受他的爱就能够获得自由时,她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当菲比斯不顾她的安危死活时,却依然痴心执着的爱着他。
作者在埃斯梅拉达的身上寄托了理想和希望,但是宗教贵族和黑暗势力是不可能允许美好事物的存在的。
3、卡瑟琳·欧肖
卡瑟琳·欧肖,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作品《呼啸山庄》中的重要人物,卡瑟琳·欧肖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她时而友爱,时而狂暴,时而温柔,时而激动,时而深情款款,时而任性率性。
她叫父亲深感绝望,因为不能理解她,他便说没法爱她。她的哥哥亨德莱觉得他被希斯克利夫剥夺得一无所有,卡瑟琳却在这个黑小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狂野本性的反映。
她与他一起在荒野上玩耍,那里是他们的天然栖息之地,他们迷恋着乡间景色的粗犷美。但是卡瑟琳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她发觉自己无法抗拒画眉田庄的优雅生活的吸引,经过山庄的暴风雨后那座可爱的清新的老宅是那样的安详。
就这样,她被引得背弃了自己心知肚明的真正本性——这种本性与希斯克利夫是一体的——只为那尘世的浮华的缘故。
粗俗的希斯克利夫社会地位比她低,所以她决定嫁给埃德加,正是这个决定促成了小说的悲剧。在第十五章她与希斯克利夫重聚的动人场面中,她承认了这个事实。
4、艾妮斯
艾妮斯,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女主人公,艾妮斯无论从容貌、品德、学识、思想,她几乎都无可挑剔。
她美丽端庄,大方得体,温柔善良,恬静稳重,体贴周到,有敏锐的洞察力,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宽容博爱的心肠,她是大卫的精神依托,美丽天使,任何人都会为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
艾妮斯从小就是父亲的管家和精神慰藉,由于对父亲的爱,她过早的成熟,并承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为了父亲她不得不讨好希普这个卑鄙小人,但是她是决不会屈服于希普的,不会让希普的险恶目的得逞的。
艾妮斯虽然没有过多和斯蒂福接触,但却能从一件件小事中判断出他在大卫身边的危险,她的洞察力是敏锐的,与大卫对斯蒂福感性的崇拜相比,艾妮斯是理智的。
艾妮斯对大卫的爱是深沉的长久的,她一直在默默地爱着大卫,只不过大卫反映迟钝,而且对爱情的追求是盲目的。“强扭的瓜不甜。”“夫妻之间没有比志趣不合更大的分歧了。”
斯特朗太太的这句话在大卫心中掀起了波澜。在朵拉死后,在经历了许多的困难之后,在海外历练数年之后,大卫终于明白了他对艾妮斯的爱,他们结婚了。无论在事业上、生活上,艾妮斯都是大卫理想的伴侣。
5、玛特尔
玛特尔,法国作家司汤达创作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重要角色,玛特尔小姐有着高贵的社会地位,性格上单纯、热烈、反叛。玛特尔对生活的追求更多地表现出执着和义无返顾。
她的压力不是来自已的偷情,而是社会地位的悬殊。尽管于连出身低微,但她喜欢于连的傲慢,平民青年的才干、机敏、野心,以及他身上流露出的不可抑制的丹东精神,捣毁了玛特尔小姐的傲慢心理。
玛特尔小姐久困于上流社会,名和利对她已没有吸引力,于连的出现使她感到欣喜,她希望得到的是畅饮生活畅饮爱情。因此在她身上没有有意的阿诀奉承,违心的溜须拍马,在爱情追求过程中没有恐惧和担心,有的是兴奋、热情、快乐。
玛特尔对生活爱情的追求和渴望是一个人人性的正常要求,无论是父母的反对还是教会的检举揭发信,都不能改变她的执着。
甚至愿意抛弃自己的贵族地位、金钱,与于连私奔。玛特尔以其特有的固执、傲慢坚持自己的追求。
Ⅷ 有哪些文学作品在刻画女性角色上比较出色
《包法利夫人》表面上看是一个女人渐渐堕落的过程,事实上,这部小说包含了太多当时的社会现状,但是福楼拜以一个男性的视角,去刻画一个女性心理,以及她逐渐堕落的过程,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包法利夫人堕落的根源在于他虚荣的欲望,福楼拜将这个虚荣刻画得非常深刻。
Ⅸ 文学作品中有哪些经典的讨喜女性人物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里面的黄蓉当然是,聪明伶俐,伶牙俐齿,翁美玲演的惟妙惟肖,和老顽童在一起的时候建议就是一对儿活宝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