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经典小说里的人物哪个比较好看
红楼梦中的很好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回生两靥之愁,答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
王熙凤:头上戴着金丝八 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 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艮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❷ 从历史人物与小说人物的不同角度比较曹操与刘备,司马懿与诸葛亮:
曹操与刘备
曹操:曹操个人比较霸道,是我的就是我的,曾经和刘氏、甄姬、貂蝉、张氏等有染,而且曹操的处事方面要比刘备强很多,个人感觉曹操的文采、谋略、处事手段都比刘备强,刘备大部分全是依靠的诸葛亮来行事,没了诸葛亮刘备就不行了,一大家武将。
刘备:热心肠,爱帮人,深得民心,到哪都有人帮,而且手下武将各个身手不凡,刘备自身颇有心计,不要看他表面老实,也贪图女色,城府极深;老年时称帝。刘备感觉就只有统帅略强,其他的方面都不太强。
所以,曹操>刘备
司马懿与诸葛亮 这两个人就是上天派来折磨对方的。
司马懿:司马懿小的时候就被评为“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可见如此,司马懿用兵之道甚奇,多次猜到诸葛亮的进军路线,由于太厉害和自作主张,被大臣小语说的皇帝撤了司马懿的职位,反复如此。直至最后五丈原看天象预知诸葛亮将死,然后被诸葛亮的雕像吓得慌忙撤军,以为诸葛亮还活着,会巧弄天术,自叹:仲达自愧不如诸葛孔明。
诸葛亮:一个很屌很高冷的人物,智力超高,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力代表,能呼风唤雨、预知天气、用兵如神,刘备曾称:“得孔明如鱼得水”。由于各种出色表现成为蜀国丞相,帮助刘禅辅佐大业,但是都说诸葛亮有谋反之心,其实就是如此,刘备的一句:“如我儿不可辅佐,丞相可代替之。”诸葛亮虽然厉害,但是也曾多次说道司马懿深知我用兵,可谓宿敌。
司马懿与诸葛亮都是很厉害的。
纯手打 望采纳。
❸ 古典小说人物比较
《说岳全传》,全称《新增精忠演义说本岳王全传》,是一部以岳飞抗金故事为题材、带有某种历史演义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
岳飞,字鹏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他坚决抗战、英勇杀敌,生前身后都赢得了人民深深的爱戴。在他被害不久,民间就开始演唱他的故事,至元明两代,岳飞精忠报国的事迹更是广为传布。如元杂剧中有《地藏王征东窗事记》等,明代有传奇《精忠记》等。明代小说中有熊大木的《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及据熊本删改的邹元标编订的《岳武穆王精忠传》、于华玉的《岳武穆尽忠报国传》等。至清初,则出现了这部八十回的《说岳全传》。该书题为“仁和钱彩编次”、“永福金丰增订”,钱彩、金丰二人可以视作本书的共同作者。钱、金二人生平事迹不详,大概都是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知识分子。他们综合了历代说岳题材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写出《说岳全传》。《说岳全传》问世之后,其影响之大,使过去同题材的作品都相形见绌,从而成为这类题材的小说中带有总结性和定型化的作品。
《说岳全传》是一部思想内容比较复杂的作品,它以忠奸斗争为线索来展开民族矛盾,在民族矛盾中表现忠奸斗争。忠奸斗争,是一个比较古老的主题,但是不同时代的忠奸斗争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说岳全传》中所写的忠奸斗争是在南宋立国未稳、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的。岳飞等爱国将领,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则竭力主张卖国求和。因此,爱国与卖国、抗战与投降,便成为作品中反映的忠奸斗争的具体内容。由于最高统治者皇帝站在投降派一方,这就使作者和作品的主人公面临着不可克服的矛盾:一方面歌颂抗战是说岳故事固有的中心内容,也是符合作者思想的;另一方面,忠君是封建社会最高的道德准则,是“三纲之首”,作者逾越不了这个认识。本来,在皇帝本人就是投降派头子的情况下,忠君与爱国二者是不可得兼的。但在《说岳全传》里,作者要尽力将两者统一起来,结果造成了作品主题思想和岳飞性格的复杂性。作者解释不了现实的悲剧,便在岳飞故事之外,加上了一个给人以安慰的尾巴。因此,《说岳全传》八十回,自然分成相对独立的两大部分:前六十一回,是岳飞的“英雄谱”和“创业史”;后十九回,是岳飞死后的故事——岳飞沉冤得伸并被谥为“精忠武穆王”。
岳飞是作者集中笔墨塑造的民族英雄形象。为了突出这一形象,作品从写他的出生起,就赋予多种色调的传奇色彩:洪水中母子坐于花缸之内飘至异乡;困难中得周侗教授武艺,成为文武全才,并结识众小英雄;尔后又得神枪和“湛卢”宝剑,并择取非同一般的坐下马;在京师考武状元时,又枪挑小梁王,触忤权贵,如此等等,这些都为这位“身先士卒常施爱,计重生灵不为名”的国家栋梁以后建功立业作了很好的铺垫。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基础和文武韬略,所以在南宋王朝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毅然应征抗金,并一再排除奸臣的陷害干扰,为国杀敌,屡建奇功。在朝野抗战派的支持下,终于当上元帅,加之牛皋等又率太行山义军相投,声势更振,杀得金兀术胆战心寒,以至于要以自杀来遮掩惨败的羞辱。而岳飞形象至此也已达到光辉的顶点。
由于岳飞思想上存在忠君与爱国这一难以克服的深刻矛盾,当秦桧里通外合,向高宗进谗,用十二道金牌将其从快要取得最后胜利的前线召回时,他却抱着“既是朝廷圣旨,那管他权臣弄权”的愚忠观念,俯首听命,并不准王横反抗,又将长子岳云和将军张宪召来京师,以防他们激反,最后怀着对奸臣的怨愤和忠孝节义俱全的自我安慰,与岳云、张宪一起被害于风波亭上。他这种忠于最高封建道德规范的悲剧,与其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形成鲜明的反照,既表现了作者对“忠臣为国死含冤”的痛苦和对“奸邪误国”的愤懑,也反映了作者对愚忠的认同。
如果说,岳飞是一个为国战功赫赫而又死于愚忠的悲剧英雄,那么牛皋则是一位不仅痛恨权臣,而且敢于指责昏君的草莽英雄。作者对他那种憨直乐观而又嫉恶如仇、英勇无畏的性格的刻画,相当生动。这是作品中最富光彩的形象之一,《说岳全传》在民间的巨大影响,与这个形象是分不开的。他不像岳飞那样“糊涂”,虽然粗鲁莽撞,却正气耿耿,是非分明,对于昏君奸臣,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反抗情绪。他没有岳飞那么多的封建教条,枪挑小梁王之后,张邦昌要斩岳飞,他就敢于挥锏打断旗杆,号召大家造反;之后,他真的聚众太行,称孤道寡,替天行道,并自号“公道大王”。圣旨来招安,他说:“太凡做了皇帝,尽是无情义的,我牛皋不受皇帝的骗,不受招安。”当钦臣以异族入侵相激时,牛皋又能深明大义,以民族利益为重,毅然下山参加岳飞的抗金队伍。
如果说,作为悲剧形象的岳飞,较多地表现了思想、伦理、道德的价值,催人泪下,那么,牛皋这一形象则较多地闪耀着性格的光辉,在悲剧的氛围里给作品增添了喜剧的色调,他既是一个李逵式的猛汉英雄,又是一个程咬金式的福将,李逵式的天真正直和程咬金式的泼辣风趣融为一炉,呈现一种严肃的滑稽,很富于喜剧的审美情趣。与岳飞悲剧性格相比,牛皋保持了草莽英雄本色的喜剧性格非常鲜明,更真实,更富于人情味和民间色彩。这是张飞、李逵、鲁智深以及后来的程咬金等这一类喜剧英雄形象系列中的又一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说岳全传》充满了传奇色彩。岳飞单枪闯敌营、梁红玉击鼓战金山、牛皋将金兀术骑于胯下大笑而死等情节,都写得有声有色,富于感染力。其他如李若水面对残酷刑法,凛然不屈,还一口咬下老狼主耳朵;宗泽忧国如焚,大叫“过河杀贼”而死;王佐为了混入金营策反,用“苦肉计”砍下自己胳膊等等,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说岳全传》的情节安排,有自己的特色。以岳飞为中心,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此外,作品在纵向主线分明的同时,又注意了横向方面情节的生动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纵横交错,条理清晰,主于突出,枝叶茂密,古典小说常用的悬念、埋伏、照应、烘托、渲染等手法都运用自如,比较成功。
《说岳全传》通篇都是说书人口气,语言通俗流畅、简洁明快、精彩动人,可读性强。
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受传统的因果报应观念影响,《说岳全传》把宋与金的矛盾、忠与奸的矛盾归结为宿怨相报,天数使然,岳飞与金兀术的矛盾被解释为大鹏鸟与赤须龙的冤冤相报,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现实描写中的爱憎感惰。另外,作品虚构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大团圆结局:岳飞死后受封、奸臣被惩处、岳雷直捣黄龙、气死了兀术……这种虚构虽然大快人心,但软弱无力,并不高明。
总的说来,《说岳全传》是一部比较优秀的作品,其主导思想是积极的,但也含有一些糟粕;小说艺术上有值得称道的一面,但也有缺陷。今天的读者只要以正确的态度来阅读这部小说,就能够得到历史的教益和艺术的享受。
❹ 下面所列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从所提供的两组人物中,任选一组进行比较
答:
(1)我选第一组
(2)相同点:
1 二人皆看重义气:<醉打蒋门神>中武松对施恩的好生回对待的感激。答<风雪山神庙>中最后林冲对陆虞侯的处置。
2 二人都看重信义: 武松对自己丫鬟的信任。林冲对陆虞侯的信任带到去白虎堂等情节。
3 二人对封建正统都持一定的认可态度:武松对县令授与其捕头的重视。林冲对高太尉陷害的消极抵抗可看出二人对封建礼数还有一定重视.
不同点:
1 武松为报仇不惜一切,林冲则会考虑全局。
2 上梁山后武松不愿回到朝廷,而林冲一直想着为朝廷效力。
3 武松是行者,林冲是普通人
❺ 契科夫小说中突显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的是哪些
《套中人》别里科夫: 俄国作家契何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顽固乖戾、因循守 旧的艺术典型。
作品开始时光从他的日常生活着手,描绘他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套子”:晴天带雨伞,耳朵塞棉花,把脸也躲藏在竖起的大衣领里。如果仅仅这样,那么只是孤僻可笑罢了,就让他躲在角落里吧;然而不止如此,他还要把思想臧在“套子”里,这个“套子”就是沙皇政府压制人民自由的文告和法令,他老是一个劲地嚷着:“千万别闹出乱子啊!”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让他自言自语吧,用不着理睬他。但是问题远不止此。他还要用“套子”去凑别人的思想。更令人诧异的是大家看见他都害怕。就是这么一个古怪猥琐的人,就把大家压得透不过气来,把整个中学辖制了足足十五年,而且全城都受他的辖制,弄得大家甚至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总而言之,人们对这个神经质的、变态的套中人妥协让步,可以说许多人也被迫不同程度地钻进“套子”中去了。作者在这里向我们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别里科夫并不是达官贵人,他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权势,而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员,他在生活中是无足轻重的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不是作为单个的人,而是作为知识界和社会上的一种典型,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人们害怕他,其实是被那黑暗污浊的政治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当时的俄国,亚历山大三世实行恐怖统治,在俄罗斯大地上警探密布,告密诬陷之风盛行,在社会上确实有许许多多的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作品通过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将批判锋芒直指扼杀一切生机的沙皇专制制度。
❻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题型及解题技巧
唐山市友谊中学 王淑东
1.故事情节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❼ 比较唯美的小说人物名字(男女都要)
男:即墨
空桐
陌辰(也不知道能不能合你的意)
女:若痕萱
夏渐离
绘璃
浅橙(有几个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觉得不错,就分享给你了)
❽ 比较有名的小说中的人物描写
1、我的爷爷是个农民,我很喜欢压在他的身边,数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更喜欢他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我光滑的脑袋上抚摸。平时爷爷沉默寡言,只知道干活。他勤劳、朴实,种了一辈子地。严寒酷暑,风里雨里,他总是天下亮就起来干活,太阳落了才带着满身泥土回来。爷爷辛辛苦苦养大了5个孩子。打我记事起,难得听他说上几句话,就是高兴时,遇到我这个最小的孙子只是笑笑。
2、还是我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家来了个陌生的老头。他瘦高瘦高的个头,额头和脸上的皱纹像刀刻的一样,鼻梁上架着一副又黄又小的破旧眼镜,身上穿着一件罩住脚跟的黑色棉大衣。大衣好像从来没洗过,变得油亮油亮的了。看到他,我就想起了电影上那些小店小铺里的管帐先生。我躲在爸爸的身后偷偷地瞅着他。爸爸和他说着话,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一把将我拉到“管帐先生”的跟前,满脸笑着要我称那位“管帐先生”“师爷”。我壮着胆子轻轻叫了声“师爷”,又赶忙躲到爸爸的身后去。
3、 肖伯伯是我们区二轻局的离休干部。他中等身材,身体很硬朗。和蔼可亲的脸上,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夏天,上穿白衬衣,下穿一条西装短裤,显得朴素大方。肖伯伯虽然年过六旬,但还是那么青春焕发,好像在他那强健的体内,蕴藏着用不完的劲儿。别人都说,退休后无聊,他却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追求盆景艺术的强者,是酷爱生活的典范。
4、这一来,倒吓我一跳,仰头一看,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高高地坐在一枝树杈上,手里还拿着一只口琴,正准备吹哩。她穿着火红色的绒绒衣,套一条豆绿色的短裙子。两只穿着力士鞋的小脚悬空的搭拉着,怪自在的。她那梳着小辫子的脑袋歪倚在右肩头上,水灵灵的大眼睛向我玩皮地眨巴着,鼻子略显有些上翘,显露出一副淘气相。只要你一看见她,就会从心眼里喜欢她。
5、 下课了,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儿,像一阵旋风似的从桌旁急走而过。他胖乎乎的身体,又圆又大的脑袋,短而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对机灵的大眼睛,总让人感到是那样的机灵、俏皮、活泼。如果他发现一件有趣的事,立刻发出一阵欢叫,那欢叫声是那样清脆、响亮。一次,他在课堂上不遵守纪律了,老师让他到前边站着。他挺起胸脯,来到教室中央,向全班同学做了个鬼脸,然后似羞似愧地笑着。窗外明媚的阳光斜照在他的脸上,看,怪有趣的,他多么像一只调皮的小企鹅!
❾ 小说人物形象和情节哪个比较重要
没冲突。
情节也是完善形象的方式。
说书的里面有一个词叫做“开脸”,就是简短交内代出场人物容的大概形象,通常有几十字到几百字,目的是将出场人物给听众留下一个大概的印象,但是长篇大论的细致描述反而会导致过分伪饰。
所以一本叙述良好的小说,都不会在人物一出场就完全交代清楚他的外貌、性格、处事方式等等细节,这些就要靠以后的发展情节推动了。要知道,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是从情结里塑造出来的。打个比方——《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假如一开始就固定了他的人物形象,那么这个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是一个浪荡子、酒鬼,而没有后面因为情节展开,从他身上真正展现出的一代大侠义干云天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