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欧亨利小说选人物评价

欧亨利小说选人物评价

发布时间:2021-04-12 04:20:55

❶ 欧亨利简介、作品、评价

欧·亨利(英语:O. 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有时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含泪的微笑”是欧亨利小说的创作风格,是作品喜剧形式和悲剧内涵的有机结合·"微笑"是其喜剧形式。 他少年时曾一心想当画家,婚后在妻子的鼓励下开始写作。后因在银行供职时的账目问题而入狱,服刑期间认真写作,并以“欧·亨利”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长篇小说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表现美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语言幽默、结局出人意料(即“欧·亨利式结尾”)而闻名于世。

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1、正面

欧·亨利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善于捕捉和把握生活中的典型场面,在一个个生活的片断里,处于两难中的主人公必须面对抉择,这时不仅能集中刻画人物心理,也能充分展示生活中固有的矛盾。再加上欧·亨利具有把情节剪裁得恰到好处的本领,因而能在很短的篇幅内达到一种思想与艺术相结合的完美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印象,而这也正是短篇小说成功的关键。

2、反面

有的外国评论家曾说过:“(欧·亨利的小说)不要真实性,没有道德意识,没有人生哲理。”——不过这种说法被多数评论家所否定。当时有人批评他的“欧·亨利式结尾”读多了就没意思。——不过这种说法也被多数评论家所否定。

有人认为他的小说写的浅薄。有人说:“在欧·亨利的所有小说中 ,找不出一个写得真实的人物。”欧·亨利对自己的小说也不满意,一次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过:“我是个失败的人。我的小说究竟如何呢?老实说,我并不满意。我就害怕人们说我是什么‘名作家’。”

❷ 欧亨利短篇小说的特点

特点:十分贴近社会小人物,幽默诙谐,前后反转很大,具有很强的戏剧性。构思精妙。有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美称。

欧亨利的作品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厌,是他的作品紧贴当时的社会生活,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写“社会小人物”故事的,例如《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青藤》这些作品读完后没有一个不然人凄然一笑的,反思深刻。一来我同情这些人物,但同时有敬佩他们,因为在百般困难的环境中,他们唯一没有丢失的就是他们心中纯洁善良。

假恶丑也是欧亨利小说中更多揭露的东西。如《虎口拔牙》《丛林中的孩子》这些故事无情地指出了社会中的“骗子”,对他们进行了斥责。或许社会的尔虞我诈不能因为这些斥责而停止,但他在小说中的讽刺也注意让我们读者对这些人报以鄙视。

欧亨利的小说不仅内容吸引人,而且他的小说结尾也常常是笑中带刺的,这大概就是欧亨利式的幽默吧。

在《最后一片常青藤叶》中,结尾透漏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从而赞扬崇高的艺术家的品格;《爱的奉献》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在真相大白时,有着苦涩却更觉情深。

《警察与赞美诗》中,流浪汉在想进监狱而不能后决定重新做人,积极生活,法律却在这时将他送进囚笼……这些结局从各角度引导,深化主旨,使得读者在笑中结束阅读,但回味却有有如百味在心中流淌。

在欧亨利的作品中,能体会到了什么叫艺术之树常青,在他的作品中尽管看到了人世间黑暗的一面,但也看到他表现的底层人民精神光明一面。

(2)欧亨利小说选人物评价扩展阅读:

欧·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译奥·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国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1862年9月11日,欧·亨利生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州格林斯伯勒,曾当过银行职员、药剂师等。1896年2月,欧·亨利因受到盗用公款的指控入狱,后逃亡洪都拉斯。

1898年再次入狱,期间开始发表作品。1902年,欧·亨利移居纽约,成为职业作家。1910年6月5日,欧·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国纽约去世。

欧·亨利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网络全书”之誉。

❸ 欧亨利的二十年后的人物评价

人物介绍

吉米·威尔斯

吉米,人高马大,气派非凡,他“把纽约当成世界上唯一的好地方”,确切地说“他有些稳扎稳打”不愿到西部去冒险,显然他是一个理智、冷静善于深思熟虑的人,他是一名带着和平保护神光环的纽约警察,随着故事的发展,当英雄逐渐变回凡人,他展示出世故而富有心计的一面。

鲍勃

鲍勃是一个有血有肉,重情义、讲信用的人。他跟吉米是一对在纽约一起长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鲍勃18岁时,决定动身到西部“闯闯”,他瞧不起那些把城市看成天堂的人,他认为一个人“在纽约不免变成庸庸碌碌”,而到了西部可以开拓奋斗,干一番事业,他从一个不甘平凡的聪明人成为一个不法之徒。

作品简介

一对在纽约一起长大、情同兄弟的朋友鲍勃和吉米·威尔斯,他们在鲍勃即将启程去西部冒险的时候,约定20年后在同样的时间、地点再次见面。20年来,他们谁也不曾忘记过这个约定。鲍勃从西部不远万里来赴约,支撑他的是只要对方还记得这次约定,那无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对于鲍勃来说,吉米永远都是最忠实、最令他信任的朋友。

然而,20年后再见面时,等待他们的不是重逢的喜悦,命运却把他们分别放在了法律天平的两端,鲍勃是警方正在通缉的要犯,而吉米却是接到命令努力追捕“狡猾的鲍勃”的警察。对于吉米来说,究竟是继续保持对挚友的忠诚,还是履行自己作为警察的职责,他最终选择了后者。

(3)欧亨利小说选人物评价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人文背景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在《宅地法》中规定,任何公民只需交15美元的证件费,便可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相当于160英亩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连续耕作五年以上就可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这一措施民主地解决了独立战争期间的土地问题,同时激发了美国人勤劳创业、发财的热情。

这时的人们纯朴、勤劳、勇敢,充满活力和生气,他们彼此重义气、讲交情,尽管他们在对付满腔怒火的印第安人时也干尽了野蛮的掠夺、杀戮等强盗行径,正如在西部文学作品中所看到的那样。

但也许是远离城市,西部资产阶级内部尚未染上唯利是图、尔虞我诈的恶习,或者说为对付险恶的自然环境他们尚未顾及内部的倾轧和吞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美国,处于资本主义飞速发展阶段,出现了资本集中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同时,中小资产阶级的破产及失业大军的不断扩大,使美国社会的阶级矛盾不断尖锐化和表面化。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广大民众对美国的“民主”社会产生了怀疑和失望。他们曾经为消灭蓄奴制的战争流过血,以为消灭了蓄奴制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国家。但事实上,美国不但没有成为“人人享有民主、自由、幸福权利”的天堂,而且成了世界上贫富鸿沟最深的国家之一。

在那里,一方面是一小部分卑鄙龌龊沉溺于奢侈生活的亿万富翁,另一方面是千百万永远在饥饿线上挣扎的劳苦大众。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对美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创作过程

美国南北战争以前的文学,由于受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理想所鼓舞,作家们多用浪漫主义手法进行创作;战后的文学,由于生活理想的破灭,作家们多以现实主义手法来表现生活。欧·亨利就是这些理想破灭了的作家中的一个,其人生之路崎岖、艰苦而又不幸。

欧·亨利当过牧童、药剂师、办事员、制图员、出纳员等。欧·亨利长期生活在下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使他对这些矛盾心感身受。在他优秀的作品中,对资本主义腐朽的制度、狰狞的法律、虚伪的道德、庸俗的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丑恶现象,都做了一定程度的揭露、讽刺和批判。

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当时美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从百万富翁到警察、小偷、骗子无所不有。不过,欧·亨利笔下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生活地位卑微的小市民,作者对他们徒劳无益的自我牺牲,惨淡经营后的深刻绝望的凄凉生活状况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因此,欧·亨利在描写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时候,常常带着含泪的微笑,貌似幽默实则辛酸,通过表现社会生活中小人物凄凄惨惨的生活境地,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初期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真实面目。

作者简介

欧·亨利(O.Henry)原名威廉·锡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

1862年欧·亨利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15岁起就在叔父的药房当学徒,20岁到德克萨斯州一牧场放牛。1884年后,他做过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

另外,他还办过一份名为《滚石》(The Rolling Stone)的幽默周刊。1887年,欧·亨利结婚并生了一个女儿。1899年,他第一次署名“欧·亨利”发表短篇小说。

1901年,在纽约专门从事写作。1907年,欧·亨利再婚。1910年6月5日在纽约病逝,年仅48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二十年后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欧·亨利

❹ 名人对欧亨利或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评论

欧.亨利:
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
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他创作第一部作品的起因是为了给女儿买圣诞礼物,但基于犯人的身份不敢使用真名,乃用一部法国药典的编者的名字作为笔名。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
描写小人物是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最引人瞩目的内容,其中包含了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谙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切身感受过统治阶层制定的法律对穷人是如何无情。因此,他把无限的同情都放在穷人一边。在他的笔下,穷人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仁慈善良的品格,真挚深沉的爱情。但是他们却命运多坎,弱小可怜,孤立无援,食不果腹,身无居所,苟延残喘,往往被社会无情地吞噬。这种不公平的现象与繁华鼎盛的社会景象相映照,显得格外刺目,其中隐含了作者的愤愤不平。
欧·亨利给美国的短篇小说带来新气息,他的作品因而久享盛名,并具有世界影响。美国自1918年起“欧·亨利纪念奖”,以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由此可见其声望之卓著。
在纽约,由于大量佳作出版,他名利双收。他不仅挥霍无度,而且好赌,好酒贪杯。写作的劳累与生活的无节制使他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1907年,欧·亨利再婚。可惜,第二次婚姻对他来说并没有什么幸福可言。1910年6月3日,他病倒了。两天后,即6月5日,与世长辞,死于肝硬化,年仅48岁。
从题材的性质来看,欧·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以描写美国西部生活为主;一类写的是美国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类则以拉丁美洲生活为对象。这些不同的题材,显然与作者一生中几个主要生活时期的不同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三类作品当中,无疑又以描写城市生活的作品数量最多,意义最大。
欧·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点,与他的创作环境有极大关系。即使在他已经成名,受到读者广泛欢迎的时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经常处于拮据状态。他曾经直言不讳地说:我是为面包而写作的”。

❺ 欧·亨利的人物评价

有的外国评论家曾说过:“(欧·亨利的小说)不要真实性,没有道德意识,没有人生哲理。”——不过这种说法被多数评论家所否定。当时有人批评他的“欧·亨利式结尾”读多了就没意思。——不过这种说法也被多数评论家所否定。
有人认为他的小说写的浅薄。有人说:“在欧·亨利的所有小说中 ,找不出一个写得真实的人物。”欧·亨利对自己的小说也不满意,一次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过:“我是个失败的人。我的小说究竟如何呢?老实说,我并不满意。我就害怕人们说我是什么‘名作家’。”

❻ 外国名人对欧亨利的评价

威廉·西德尼·波特是美国流行文学的中心人物。他享有大量的、长久的读者,他的名声几乎等于短篇小说这种文体,虽然他说不上是这种文体的创造人之一,或者说是主要的创新人之一。他的喜剧天赋相当突出,尽管有局限性;他细腻的自然主义笔法几乎总是受到他的前辈弗兰克·诺里斯光环的影响。对于欧·亨利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留住了一个世纪的观众:普通读者在他的故事里看到的是他们自己,不是更真实或者更奇怪,而是像他们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一样。 (美国耶鲁学派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评)

❼ 速,求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名句和人物赏析

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是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曾被评论界誉 为曼哈顿桂版冠散文作家和美国权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出身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波罗镇一个医师家庭。 他的一生富于传奇性,当过药房学徒、牧牛人、会计员、土地局办事员、新闻记者、银行出纳员。当银行出 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妻子被捕入 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他在银行工作时,曾有过写作的经历,担任监狱医务室的药剂师后开始认真 写作。1901年提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 外;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代表作有小说集《白菜 与国王》、《四百万》、《命运之路》等。其中一些名篇如《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 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❽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中《索比的选择》人物分析和主要内容,帮帮忙吧!

乎你额痛定思痛饿死人色认识谁饿着分割线刚发的人多的地方地方好地方

❾ 欧亨利 作品中一个人物点评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的老贝尔曼:外表丑陋,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爱讲大话,是一个生活窘迫,消沉失意,好高骛远,郁郁不得志的失意老画家。 但是,他很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在一个下雨天,当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掉下,时他为了琼珊冒着雨画下了一片常春藤叶,以至于生病致死!表现了他有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画下了人生最精彩的杰作,真善美的丹青。贝尔曼画常春藤叶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没有实写,使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

阅读全文

与欧亨利小说选人物评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说主人公名叫陆余情 浏览:811
苏婷小说全文免费 浏览:398
女主叫姜安宁的重生小说 浏览:672
言情小说有很多啪啪啪很真实的 浏览:802
小说中叫灼华的女主 浏览:896
狱警女攻小说全文 浏览:779
肉脚小说阅读 浏览:743
主角创建网游世界类型的小说 浏览:545
非天夜翔写的小说2013 浏览:491
古风小说女主名字2 浏览:715
系统成女主的孩子小说 浏览:81
神封王座小说全集 浏览:895
看过最经典的网络小说 浏览:825
穿越小说温暧 浏览:781
女干男小说全集 浏览:587
男主穿越重生到红楼梦的小说 浏览:521
有一个重生的小说里面男主叫季什么 浏览:524
小说重生豪门妖女 浏览:100
如小果的完结小说 浏览:901
校园小说男生姓安 浏览: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