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师情画意小说顾逸夏露露免费阅读

师情画意小说顾逸夏露露免费阅读

发布时间:2021-04-08 09:14:28

『壹』 《诗情画意的春景》新概念阅读与作文答案

万事开头难,作文也是如此。起好头,能为顺利地展开文章打下基础。古人写文章把好的开头比作“凤头”,是很有道理的。一个能让人“一见钟情”,引发别人无穷遐思的开头,往往能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特别是在应试作文中,“凤头”更能牵引阅卷者的目光,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
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
所谓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罗嗦重复。如:
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有的家幸福美满,有的家快乐温馨,有的家团结和睦,有的家冷清寂寞。同样,我也有一个家,但我的家却不同于别的家,我的家讲究民主、热爱科学。 《我有这样一个家》
本来只需用一句话就能写清楚的内容,偏偏要在前面加上这么多啰啰嗦嗦的叙述,使开头显得拖泥带水。不妨修改如下:
若要问我有怎样一个家,我可以用一句话回答你,我有一个讲究民主、热爱科学的家。
把废话尽数删去,显得直截了当、干净利落。
所谓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如: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一只被剪断翅膀的小小鸟,我扑腾在凄迷的风雨中,却不想因此迷失方向。
一个声音在心底呼唤:我要飞,要高飞……——题记
我是一个中学生,整天奔波于“题海”之中。 《我要高飞》
作者以“题记”的形式,写出发自内心的呼唤。“要高飞”,要当学习的主人,从不堪重负的作业堆里寻回丢失的个性。这样的开头令人眼前一亮。
所谓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
首先,我们可以运用形象的描写,如:
1.透过窗口,我看到槐树花又开了。开得依然那样洁白,晶莹,清香。《槐树花》
2.终于,在茫茫一片昏黄妁路灯光里,出现了51路公共汽车那臃肿的身躯。在夜幕里等了一个多小时的人们开始活跃起来。《挤车》
其次,我们可以借助恰当的修辞及引用诗文。如:
1.母爱像长河一样源远流长,像洌泉一样清新甘甜。我也是一个沐浴着母爱阳光的幸运儿。《无尽的爱》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每当我想起这句诗,眼前就不禁会浮现起那圃圃的脸,那笔下流动的圃,耳边又想起那钱氏英语。 《良师》
总之,只要内容鲜活、形式新颖、语言亮丽,这样的开头便会给人以美感。
常见的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有以下几种:
一、开门见山,直接入题
开头不绕圈子,直接点题,用托尔斯泰的话说,就是“一开始就走向目的”。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直接交代人物或通过对人物肖像、对话、行动等方面的描写,直接人题;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一开头就可以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背景。如:
1.日子淡了又淡,天空高了又高。夏日来了…… 《夏日》
寥寥数十字,将夏日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直奔主题,引人入胜。
2.窗外,雨打芭蕉;帘内,一灯如豆。掬一杯清茶,捧一本好书,独守一次静谧的夜。 《雨夜话茶》
开头仅用两句话,简明扼要而又韵致无穷。
3.她叫王婧婧,我读初二时的班长,尽管我俩分别一年多了,但班长的轶事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有这样一位好班长》
4.父亲抡起锄头,画了个满圆,“嘭”,一个土块碎了。
“爸,我回来帮你吧!”憋在心里的话终于吐了出来。漂亮的弧只画了一半,锄头遵循着牛顿第二运动定律,飞向前了。 《父亲的爱》
5.唐老师病了。
快放晚学时,同学们都难过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室里如同死水一般寂静.《真情》
二、写景状物,渲染气氛
开头从写景状物人手,渲染气氛,以此烘托人物,展开故事。如:
6.花开的季节,到处芬芳飘香,而我却无心观赏,因为此时我失去了同窗好友——强。 《同窗好友》
7.朝阳出来了,湖水为它梳妆;新月上来了,群星为它做伴;春花开了,绿叶为它映衬;鸟儿鸣唱,蟋蟀为它拉琴……天地万物都在向我们讲述着关爱的故事。《关爱永远》
8.夏日的夜晚,很深。偶尔传来水中的蛙声和树上的蝉声,微风吹过,送来丝丝凉意。我沉思着,久久不能入睡。刚读高一,很偶然,我的处女作登报了。那时我高兴极了,甚至忘乎一切。我竟飘飘然地虚度光阴起来。直到今晚,才发现自己似乎缺少了什么。 《爱,在无形中》
三、抒情议论,确定基调
用几句简要的议论、饱含深情的笔墨来作文章的开头,或感染读者,或点明主旨,领起下文。如:
9.翻开沉重的历史书页,耳畔似乎又响起了八十多年前北京青年学生声震云霄的呐喊,眼前似乎又映现出焚烧赵家楼的熊熊火焰。 《“五四”旗帜永远》
作者用深情的笔调把我们引进“五四”的浪潮中,让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思默想。
10.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西天的浮云就会牵动我心灵的翅膀,引着我纷乱的思绪飞翔到那浩渺遥远的地方,去寻找爸爸……

『贰』 急求!!!名著《简爱》阅读选择题

【探究思考】

1.英国文学家( ),因成功地创作了小说( )而当之无愧地跨入了世界著名文学家之列。

2.这部小说以( )叙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3.主人公( )是孤女,成年后到( )贵族庄园当( )。

4.她身份低微,相貌平平,却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东家( )的尊敬和爱恋。

5.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构成。首先( ),是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精神女儿。其次追求( )。

6.“( )”和“( )”是贯穿小说的比喻。

7. ( )和( )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一、《简·爱》填空练习

1、简·爱在做( )期间,意外地获得了( )的遗产。

2、罗切斯特太太是怎样死的?( )

3、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 )

4、《简·爱》一书中( )和( )曾要与简爱结婚。

5、简·爱最终把两万英镑的遗产与( )分了。

6、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 )。

7、简·爱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担任她的母亲、家庭教师、伴侣”的是( )。

8、简·爱最好的朋友死于( )。

9、简·爱在( )做了家庭教师。

10、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庄园后被( )所救。

11、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 )的爱。

12、简·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 ),工作是做( )的?

13、简 爱在雷沃德学校生活时,有两个人曾帮助过她,这两个人一个是她的( ),一个是她的( )。

14、下面哪些人是《简 爱》中的人物?

A圣 约翰 B英格拉姆小姐 C希刺克利夫 D 阿黛勒

15、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

( )( )( )( )

16、有一天,简爱在舅舅家被表兄打了之后,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 )里,她的舅舅( )先生就死在这间房子,

17、简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 )的职位。

18、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 )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圣约翰发现简是( ),简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

19、里德太太把简送到了哪里?

20、在孤儿院里发生了什么事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使简爱受到很大打击的是( )。

21、简毕业后留校做什么?( )

22、简孤儿院,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 )个性。

23、《简.爱》的作者( )与她的两个姐妹( )和( )并称( )三姐妹。

24、《简.爱》成功塑造了( )( )( )的妇女形象。

25、小说以罗切斯特第一次婚姻以及和( )的交往,讽刺了以( )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

26、( )阻止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姻。

27、主人公简.爱成年后在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最后又到了( )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

28、对( )的渴念和对( )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

29、《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结局是( )

A、分手B、永未见面C、终成眷属D、互相憎恨

30、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聚会中,罗切斯特先生扮演了什么人来试探简·爱?(吉普赛人)

31.简·爱是以 身份应聘到 的,她的学生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 ,并不是 先生的女儿。

32.除了罗切斯特先生外,还有一个人也差点走进简·爱的心,这个人是 但他实际爱的只有 。

33.圣约翰受洗礼时取的名字叫( ),他的母亲是简的( )。

34.简·爱离开后,在桑菲尔德府发生的火灾中,这把火是她的妻子( )放的。罗切斯特受到了怎样的伤害?( )她的疯妻又如何了?( )

35、在桑菲尔德庄园内简负责教的对象是( )。

36、简?爱的舅舅临死前把她托付给了她的舅妈( )。

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简爱》情节

2、简介《简·爱》主题

3、简·爱为什么没有和罗切斯特结婚?

4、罗切斯特先生为什么瞎了?

5、圣约翰为什么要娶简·爱?

6、简·爱所教的孩子是谁?被谁所收养?

7、年幼的简·爱有一次被舅妈关入红房子是为什么?

8、简·爱的舅妈一家为什么不喜欢简·爱?

9、罗切斯特为什么说自己要和英格兰小姐结婚,并且要简离开?

10、如何看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

11、简·爱因婚事受阻而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你能说说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婚姻吗?

12、为什么说罗彻斯特一个精神上的强大者?

13、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后,圣约翰曾向她求婚,要求她与自己一起去印度传教,简为什么拒绝了他?

14、简为什么到了桑费尔德庄园?

15、婚礼前夜,简做了一个什么梦?

16、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是因为什么,简的态度是怎样的?

17、“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在文中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18、《简.爱》中简.爱为何离开桑菲尔德庄园?

19、罗切斯特开始给简?爱的印象是:

20、简爱在舅妈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但她不甘受欺侮,哪件事最能表现她的反抗精神?

21、简·爱被舅妈送到哪里去了?她在那里最恨的人是谁?为什么?

22、简·爱在孤儿院唯一的快乐和温暖来自哪?给她打击最大的是什么?

23、简爱为什么要离开她 所爱的罗彻斯特先生?

24、简·爱为什么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25、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她身上有强烈的魅力和美感,你认为是什么?

26、最终简爱在什么情况下,与罗彻斯特结合在一起?

27、罗彻斯特先生为什么不离开他的疯妻子?

28、罗彻斯特先生在认识简爱前,为什么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29、简?爱离开新义塾去寻找其他工作的原因是:

30、从《简?爱》这本书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三、问答题:

1.简·爱经历了哪些挫折与磨难?她又是如何对待的?

2.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试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英语的:
1) "I resisted all the way: a new thing for me." (Chapter 2).

Jane says this as Bessie is taking her to be locked in the red-room after she had fought back when John Reed struck her. For the first time Jane is asserting her rights, and this action leads to her eventually being sent to Lowood School.

2) "That night, on going to bed, I forgot to prepare in imagination the Barmecide supper, of hot roast potatoes, or white bread and new milk, with which I was wont to amuse my inward cravings. I feasted instead on the spectacle of ideal drawings, which I saw in the dark - all the work of my own hands." (Chapter 8).

Jane writes of this after she has become comfortable and has excelled at Lowood. She is no longer dwelling on the lack of food or other material things, but is more concerned with her expanding mind and what she can do.

3) "While I paced softly on, the last sound I expected to hear in so still a region, a laugh, struck my ears. It was a curious laugh - distinct, formal, mirthless. I stopped" (Chapter 11).

Jane hears this laugh on her first full day at Thornfield Hall. It is her first indication that something is going on there that she does not know about.

4) "Women are supposed to be very calm generally: but women feel just as men feel; they need exercise for their faculties, and a field for their efforts as much as their brothers do; they suffer from too rigid a restraint, too absolute a stagnation, precisely as men would suffer; and it is narrow-minded in their more privileged fellow-creatures to say that they ought to confine themselves to making puddings and knitting stockings, to playing on the piano and embroidering bags" (Chapter 12).

Jane thinks this as she looks out of the third story at the view from Thornfield, wishing she could see and interact with more of the world.
5) "The ease of his manner freed me from painful restraint; the friendly frankness, as correct as cordial, with which he treated me, drew me to him" (Chapter 15). Jane says this after Rochester has become friendlier with her after he has told her the story of Adele's mother. She is soon in love with him and goes on to say, "And was Mr. Rochester now ugly in my eyes? No, reader: gratitude and many associates, all pleasurable and genial, made his face the object I best liked to see; his presence in a room was more cheering than the brightest fire" (Chapter 15).
6) "I knew," he continued, "you would do me good in some way, at some time: I saw it in your eyes when I first beheld you; their expression and smile did not.strike delight to my inmost heart so for nothing" (Chapter 15)

After the fire Rochester tries to get Jane to stay with him longer and he says this to her. This is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Jane feels he fancies her.

7) "I had not intended to love him; the reader knows I had wrought hard to extirpate from my soul the germs of love there detected; and now, at the first renewed view of him, they spontaneously revived, great and strong! He made me love him without looking at me" (Chapter 17).

Jane says this when she sees Rochester again after his absence. She had tried to talk herself out of loving him, but it was impossible. This is also an example of one of the times that Jane addresses the reader.

8) "In the deep shade, at the farther end of the room, a figure ran backwards and forwards. What it was, whether beast or human being, one could not, at first sight tell: it groveled, seemingly on all fours: it snatched and growled like some strange wild animal: but it was covered with clothing and a quantity of dark, grizzled hair wild as a mane, hid its head and face" (Chapter 26).

This is what Rochester, Mason, and Jane see when they return from the stopped wedding and go up to the third story. This is the first time Jane really sees Rochester's wife.

9) "Gentle reader, may you never feel what I then felt? May your eyes never shed such stormy, scalding, heart-wrung tears as poured from mine. May you never appeal to Heaven in prayers so hopeless and so agonized as in that hour left my lips; for never may you, like me, dread to be the instrument of evil to what you wholly love" (Chapter 27).

Jane says this as she is quietly leaving Thornfield in the early morning. She knows that she is bringing grief upon herself and Rochester, but she knows she must leave.

10) "Reader, I married him."

This quote,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last chapter, shows another example of Jane addressing the reader, and ties up the end of the story. Jane is matter-of-fact in telling how things turned out.
还行吧!O(∩_∩)O~

『叁』 名著简爱的练习及答案

简爱 名著知识点巩固练习
一,填空
1、简·爱在做()期间,意外地获得了()的遗产。(小学教员;她的叔叔)
2、罗切斯特太太是怎样死的?(跳楼)
3、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绘画)
4、《简·爱》一书中()和()曾要与简爱结婚。(罗切斯特;圣约翰)
5、简·爱最终把两万英镑的遗产与()分了。(她的表哥和两个表姐)
6、简·爱在学校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是()。(海伦)
7、简·爱在学校最喜欢的老师是()(潭波儿小姐)
8、简·爱最好的朋友死于()。(肺病)
9、简·爱在()做了家庭教师。(桑菲尔德庄园)
10、简·爱逃出桑菲尔德庄园后被()所救。(圣约翰)
11、在桑菲尔德庄园,简·爱勇敢地宣布了对()的爱。(罗切斯特)
12、简·爱是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方式是(),工作是做()的?(登广告;做家庭教师)
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3、简·爱为什么没有和罗切斯特结婚?(因为罗切斯特还有一个活着的妻子。)
14、罗切斯特先生为什么瞎了?
(他的妻子放火烧了庄园,他为了救人,一只眼睛发炎,另一只眼睛被砸伤。)
15、圣约翰为什么要娶简·爱?(他想去印度传教,他认为简·爱是一个合适的传教士之妻。)
17、简·爱所教的孩子是谁?被谁所收养?(阿黛勒;罗切斯特)
18年幼的简·爱有一次被舅妈关入红房子是为什么?(和表哥打架。)
19、简·爱的舅妈一家为什么不喜欢简·爱?(舅妈看不起降低身份结婚的简的母亲;舅妈不满舅舅收留简·爱;舅妈一家不喜欢简·爱的性格。)
20、罗切斯特为什么说自己要和英格兰小姐结婚,并且要简离开?(想试探简的心意。)
21、《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出身贫寒的孤儿,她从小寄养在舅母家,遭到虐待,后来被送进慈善机关举办的寄宿学校——雷沃德学校。毕业后,应聘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相互产生爱情,历经曲折,最终和他结了婚。
22、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与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又以其独立人格和勇敢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23、简爱因婚事受阻而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远走他乡,你能说说是什么阻碍了他们的婚姻吗?
答:因为在婚礼上被人指控罗切斯特早有妻室,就是一直被囚禁在庄园一间阁楼里的疯女人。
24、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25、《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是英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26、《简.爱》是一本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小说。作者以诗意与哲理的的笔触,描写了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的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简.爱的成长经历及情感历程。
27、简一无显赫的家世,二无傲人的财富,三无出众的容貌,在物欲横流的功利社会,世俗有足够的鄙视她的理由。但简自尊、自强,她坚定且近乎固执地认为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她有权追求她想要的生活及幸福。
28、罗彻斯特虽富有而显赫,却是一个精神上的苦闷者、情感上的渴求者。同时,外表奇特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他有是一个精神上的强大者
29简与罗彻斯特在经历了痛苦的磨折之后最终拥有了灵魂结合的永恒幸福。尽管此时的罗彻斯特已双目失明、一条腿折断,且失去了大部分财产,但沧桑过后,他与简的灵魂之爱更显真实可贵。而此时的简因继承了叔父的遗产而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取得了与罗彻斯特的象征意义的平等。她与罗彻斯特的结合可以说是用世俗的方式完成了对超越世俗的回归。
30、简爱在雷沃德学校生活时,有两个人曾帮助过她,这两个人一个是她的老师谭波儿小姐,一个是她的朋友海伦。
31、下面哪些人是《简爱》中的人物?(ABD ) A圣约翰B英格拉姆小姐C希刺克利夫D 阿黛勒
32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的生活,这四个主要地方是:舅妈家里、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33、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气氛灵异,悬念迭起。
34、“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也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我不是根据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血肉之躯同你说话,而是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个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这段话是简爱的名言,它体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个性或精神追求?(打出两点即可)
答:自尊、自爱、追求平等自由与人格独立、敢爱敢恨,坦率真诚、勇于追求幸福等
35简爱离开罗切斯特后,圣约翰曾向她求婚,要求她与自己一起去印度传教,简拒绝了她。因为她笃信,婚姻是爱情的产物,是自由而神圣的结合,不应被沉重的宗教使命所异化,不应成为宣扬宗教的工具。
36、有一天,简爱在舅舅家被表兄打了之后,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房子,
37、在孤儿院简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潭波儿小姐很关心她。
38、简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39、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圣约翰发现简是他的表妹,简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
40、《简。爱》的写作使用了第一人称,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
41、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是《简。爱》中女主人公的两个基本动机。
42、里德太太把简送到了哪里?(送进达罗沃德孤儿院。)
43、在孤儿院里发生了什么事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也因此死去,使简爱受到很大的打击?
一场传染性的伤寒
44、简毕业后留校做什么?
当了两年教师,
45、简为什么离开孤儿院,从这里可以看出她的什么个性
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她追求自由,幸福,勇于反抗
46、简为什么到了桑费尔德庄园
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
47。婚礼前夜,简做了一个什么梦
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撕成碎片
48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是因为什么,简的态度是怎样的?
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简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
49、小说中由彼此对立自然因素构成的比喻形象,呼应着主人公内心的这种矛盾和斗争。都是什么样的自然因素,请举例。
冰与火、丽日与风雨
50“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这是简在文中的一段精彩的表白,你能从中读出什么
参考答案:简在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但也透漏出她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意。
51《简.爱》这部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亲切感人,带有明显的自转体色彩
52 主人公简.爱成年后在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
53《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的人生追求由两个基本“旋律”组成:一是如17世纪英国作家班杨笔下的“基督徒”一样,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更高境界。一是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说的精神女儿,有着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54简.爱的人生由哪两个基本“旋律”构成?
A首先,她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是浪漫主义文学传说的精神女儿。
B她同时又像是17世纪英国作家班杨笔下的“基督徒”一样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更高境界。
55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是什么?A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B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56《简.爱》中贯穿的两个比喻是什么?A旅行B求索
57《简.爱》中简.爱为何离开桑菲尔德庄园?因为她发现罗切斯特结过婚,而且不爱他的妻子
58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结局是终成眷属
59简爱最初在舅妈家受尽折磨,之后到了洛伍德学校
60最后又到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当家庭教师
61罗切斯特因为什么而失明?他的妻子烧了他的宅府,在这场火灾中罗切斯特双目失明
62你能说出几句《简爱》中的精彩对白吗?
简:“你认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
罗:“因为我们是平等的!”我爱你像我的生命一样,尽管你穷、低微、矮小、不美。
63什么样的女性才是最美的?请结合《简.爱》这篇小说,谈谈你的认识?
64、《简.爱》作者是()国著名女作家。(英国)
65、《简.爱》的作者()与她的两个姐妹()和()并称()三姐妹。
(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勃朗特)
66、《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三个地方,其中()最重要。
(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
67、《简.爱》成功塑造了()()()的妇女形象。(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
68、简.爱与()的主人()先生产生了爱情。(桑菲尔德庄园,罗切斯特)
69、小说以罗切斯特第一次婚姻以及和()的交往,讽刺了以()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
(英格拉姆小姐,金钱)
70、()阻止了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姻。(梅森)
71、小说对劳沃德学校的描写让你有怎样的感触。(略)
72、写出《简.爱》中你记忆深刻的一个情节。(略)
73、简.爱在劳沃德学校结交的朋友叫什么名字?(海伦.彭斯)
74、对()的渴念和对()的追求是女主人公简.爱的两个基本动机。
(人间自由幸福,更高精神境界)
75、《简.爱》中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的结局是(C)A、分手B、永未见面C、终成眷属D、互相憎恨
76、作为一个普通的家庭教师的简.爱有什么特长?(画画)
77、在桑菲尔德庄园的聚会中,罗切斯特先生扮演了什么人来试探简.爱?(吉普赛人)
78.简爱在舅妈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但她不甘受欺侮,哪件事最能表现她的反抗精神?
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受惊吓大病一场。
79.简爱被舅妈送到哪里去了?她在那里最恨的人是谁?为什么?
达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院长他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
80.简爱在孤儿院唯一的快乐和温暖来自哪?给她打击最大的是什么?
好友海伦教师潭泊尔小姐好友海伦的死
81.简爱辞掉孤儿院的教师工作,应聘来桑费尔德庄园,做家庭教师,庄园的男主人是罗彻斯特先生。
82.简爱发现她的主人罗彻斯特先生是个性格忧郁、喜怒无常的人,对她的态度时好时坏。
83.简爱为什么要离开她所爱的罗彻斯特先生?
简爱得知罗彻斯特有妻子,道德和自尊的力量使简做出了痛苦的决定。
84.简爱为什么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
简爱发现自己仍深爱着罗彻斯特先生,她仿佛听到罗彻斯特深情的呼唤。
8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象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这是简爱与罗彻斯特对话中精彩的一部分,从中你能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合乎和追求?
勇敢的追求爱情、幸福,及平等的地位和女性的尊严。
86.简爱虽然相貌平平,但她身上有强烈的魅力和美感,你认为是什么?
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丰富、明确、坚定的个性,追求平等和尊严等。
87.最终简爱在什么情况下,与罗彻斯特结合在一起?
罗彻斯特的疯妻子烧毁了庄园,自己也摔死了,罗彻斯特为救她,弄瞎了自己的眼睛。
88.罗彻斯特先生为什么不离开他的疯妻子?
同情、可怜她,怕她在疯人院受苦。
89.罗彻斯特先生在认识简爱前,为什么放荡不羁,寻欢作乐?
为逃避不幸婚姻带给他的痛苦和寻不到真正爱情的苦闷。
90.简·爱是以身份应聘到的,她的学生是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并不是先生的女儿。(家庭教师)。(桑菲尔德庄园)。(阿黛尔)。(罗切斯特)
91.除了罗切斯特先生外,还有一个人也差点走进简·爱的心,这个人是,但他实际爱的只有。(圣约翰·里弗斯)(上帝)
92.圣约翰受洗礼时取的名字叫什么?与简是怎样的关系?(圣约翰·爱·里弗斯)(他的母亲是简的姑姑)
93.简·爱离开后,桑菲尔德府发生了什么事?(在秋收后被一把火烧毁了,这把火是她的妻子伯莎·梅森放的)
94.在桑菲尔德府发生的火灾中,罗切斯特受到了怎样的伤害?她的疯妻又如何了?
(双眼瞎了)(跳楼摔死了。)
95.简·爱的人生追求的两个基本动机是什么?(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96、在桑菲尔德庄园内简负责教的对象是。(阿黛勒)
97、简•爱的舅舅临死前把她托付给了她的舅妈。(里德太太)
98、在简•爱受教过程中“担任她的母亲、家庭教师、伴侣”的是。(谭波儿小姐)
99、简•爱离开新义塾去寻找其他工作的原因是:。
(谭波儿老师出嫁旅行了,简•爱失去了精神支柱)
100、罗切斯特开始给简•爱的印象是:。(有点怪、冷漠、变化无常、自负)
101、从《简•爱》这本书中我们学到了什么?(一个小人物,依靠自己正直品质和聪明才智,还有坚忍不拔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最终冲破重重险阻,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简爱>问答题

1. 简爱在____________当家庭教师

(桑非尔德庄园)

2. 简爱小时侯最好的朋友是____________,最后她的朋友死于______________,那时学校正在流行_______________,在朋友的墓碑上除了名字外,还有两个字_____

(海伦,肺炎,斑疹伤寒,复活)

3. 简爱在_______________住了8年,有做了2年教师.

(洛伍德)

4. 童年的简爱曾与约翰少爷,打架,被关进了__________,那里_________________停灵的地方.

(红房子,里德先生)

5在桑非尔德庄园的一西聚会上,罗切斯特是以什么装扮出现的?

________________--(吉普塞妇人)

6.简爱在离开桑非尔德庄园时,认识了谁?他们和简是什么关系?

.(圣约翰和他的妹妹,表兄妹)

7.简爱有什么特长?________________(画画)

8.简爱第一次和罗切斯特结婚为什么停止?(被梅森先生和爱先生打断,让大家知道了罗切斯特有一个疯妻的事实)

9.分析简爱的人物形象?

(富有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热情刚烈,虽然相貌平平,但品德高尚,自尊心强.是浪漫主义精神的传统女儿)

10.<简爱>中女主人公最经典的内心独白是(我贫穷,低微,但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坟墓,,站在上帝的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11.<简爱>的的最终结局是什么?

(罗切斯特双目失明,失去了一只手臂,但简爱仍回到他的身边.终成眷属)

12.当简爱听说罗切斯特要娶英格拉姆小姐,为了控制自己的情绪,她做了什么(为自己和英格拉姆小姐画像,做比较)

13.在学校时.简爱有一位很尊敬的人.她是______________(谭波儿小姐)

14.简爱童年的身份地位?(父母双亡,寄居在舅舅家,身无分文,是弱女子,是双重的低贱者)

15.例举一处<简爱>中精彩段落加以赏析,

(如.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时,罗切斯特拐弯抹角试探,.而简爱极力维护女人的尊严,两人的心理和性格刻画的鲜明,呼之欲出.景物描写也让人赏心悦目,平添一丝魅力)

『肆』 对比分析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新派武侠书小说

以作品内容而论,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注重历史环境表现,依附历史,从此生发开去,演述出一连串虚构的故事。但从摄用历史材料来看,两人又有明显差别;梁羽生是虚构人物和事件,置入历史背景中,以此来强化历史氛围;金庸则直接取来历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侠小说,其历史人物、事件,金庸写来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乱真。两者都对历史进行了再认识、再评价,从作品含有的历史厚度而论,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层,其写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龙的小说则根本抛开历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凭感性笔触,直探现实人生。古龙的小说不是注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回顾,而是着重在对现实人生的感受。现代人的情感、观念,使古龙武侠小说意境开阔、深沉。

就小说人物的主流倾向而言,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浓烈,正邪严格区分,人物的社会内涵丰富,但人物性格单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侠小说人物性格复杂,具有一种反传统精神,小说人物亦正亦邪,危步于道德的悬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坠,具有“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的复杂、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复杂、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复杂、矛盾之上,这样,人性的发掘就有了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意义。古龙小说最注重的是人性的体验,他常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人物微妙而复杂的情感,常用生与死、幸福与痛苦这样尖锐对立的矛盾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高贵独立的人格,以此来揭示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在古龙小说中,多写变态人格,追求外化怪异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诞、神秘、孤僻、行事固执,自尊心强,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种子。这种情况可能与古龙的身世、心境、经历有关。

谈到小说情节,古龙武侠小说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说有明显不同。三位大家都善于编织故事,他们的小说情节都十分曲折,构置巧妙,悬念层出不穷,伏线引出千里,环环相扣,此呼彼应。梁羽生武侠小说情节前工后拙,开篇十分吸引人,以后的情节则渐趋平淡,显得有点才气不足。金 武侠小说恰恰相反,往往开局平平,随着情节的展示,人物纷纷涌现,情节盘根错节,主干巍峨,枚叶繁茂,宠大缜密的构思,诡异莫测的布局,奇迹联翩,回环波动,摄魂夺魄,回肠荡气。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炉火,小说情节犹如炉火上的一壶水,火越烧越旺,水越来越滚。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又不相同。他的小说从头至尾都跳动着最强的音符,情节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着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计中套计,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变幻莫测。小说情节的发展根本无法预料,惊险频出,令人喘不过气来,而全书的缜密无隙又让人口服心折。古龙武侠小说的情节营构的确堪称一绝。 至于小说武功描写,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风格。梁羽生武侠小说中的“武功”,虚幻中写实性很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细腻而又逼真,紧张激烈,夸节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备道德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征着善良、仁慈,既利于攻敌防卫,又有益于修心养性,而邪派武功则非常霸道,歹毒残忍,意味着邪恶,如修罗阴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渐进,发展缓慢,但根基扎实,邪派武功进展神速,却容易走火入魔,贻害终身。几此种种,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单调。比起梁羽生来,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将武功描写与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和传统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书画,九宫八卦,医道,用毒,皆可化为绝世神功,并将中国传统的儒、释、道精神作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还着力描写人物练功的艰难历程和坚韧性格,并有声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祸得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必然寓于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诙谐有趣,在激烈的打斗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龙的“武功”风格与众不同,他是以“怪招”取胜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边城刀声》中写叶飞的“飞刀”绝技,“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刀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象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应该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的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这里所写的“飞刀”,已不是一种纯粹的武功,而是一种高尚人格,伟大的精神,即叶飞老师李寻欢那种“仁慈、博爱”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古龙的“武功”又强调“攻心为上”,举凡人物的性情、情绪、脾气、衣饰、环境,乃至肌肉的颤动、松紧等,都会对武功的发挥产生影响,而高手决战是不容有丝毫错误的,“他们的心情,他们的神态,他们站着的姿势,都是绝对完美的。” 在这种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间,生死立判。古龙的“武功”还表现出一种境界——禅的境界。它以彻心见性为宗旨,对敌手的体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确地体察敌手武功的弱点。这种忘我境界是一种经过长期训练后所达到的随心所欲的自如状态,在这种忘我状态中,战斗者已成为“无意识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为观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对面的敌人;在这种状态中,身剑合一,战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武功的威力,一击之下,毁灭敌手。正因为古龙“武功”有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风格别具特色:无招无式,简短有力,重在精神,一击见效。

古龙小说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家风格。梁羽生小说的语言文采飞扬,字里行间透出浓郁的书卷气,故事中又常常用诗词歌赋、民歌俗语点缀其间,以创造优美的意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技法以传统继承为主,多用章回小说的形式铺张故事,叙事中有着明显的说书人的口气,表现出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腾,文笔俊爽、潇洒、诙谐逗趣而又富于变化,他的小说既有诗情画意,柔绮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说直探人生、命运的真谛。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地吸收西方小说的创作技巧,中西结合,使小说结构既精巧、繁复,又谨严、完整。古龙小说的语言句式短,句法多变,简洁、俐落、洒脱。文章随意挥洒、虎虎有生气,叙事力避平铺直叙,行文多跳跃抖动,情节惊险蹊跷而又不违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说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风度的话,那么金庸就是博采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朴、慷慨多气,又诙谐幽默、妙语解颐,挥洒肆纵,多样统一地开创了一代武林新风,是“武坛”的绝顶人物!至于古龙,则是大胆恣肆,不守成规,逞才离藻,笑傲“江湖”,力求新颖变化而又意蕴深邃的武林怪杰。

『伍』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

好复杂

『陆』 杨万里简介身世

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在八岁时丧母,父亲是杨芾。

杨万里的父亲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在其父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珪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王庭珪、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杨万里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当时,主战派领袖张浚谪居永州,闭门谢客。杨万里三次前往拜谒而不得见,后以书信力请,并通过其子张栻介绍,才得接见。张浚对他说:“元符贵人,腰金纤紫者何隙,惟邹志完(邹浩)、陈莹中(陈瓘)姓名与日月争光!”同时勉之以“正心诚意”之学。杨万里服膺其教终身,于是名其读书之室曰“诚斋”,以明己志。胡铨此时正因罪谪居衡州,杨万里又请他为此写了《诚斋记》。他“一日而并得二师”,张浚、胡铨两位爱国名臣成为杨万里终生效法的榜样。

(6)师情画意小说顾逸夏露露免费阅读扩展阅读:

人物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个人作品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包括十种诗集及各体文章),今存。并有《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论。所作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

杨万里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二十卷,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

亲属成员

儿子:杨长孺,原名寿仁,字伯子,号东山,官至福建安抚使兼知福州。

『柒』 有诗情画意的小说

华胥引 浮生物语 哑舍 人生若只如初见 穿越前世之旅 穿越前世之旅续 岁月是朵两生花 三生三世枕上书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仙侠奇缘之花千骨 重紫 十年一品温如言 蔓蔓青萝 大漠谣 捉鬼一家亲之我的老公不是人 捉鬼一家亲之雌雄怪盗。。。。

『捌』 写老师的作文题目,一定要诗情画意。快快!!!、、、、、、、、、、、

你的要求不是很明确哦
去 最好文章网 看看吧 很多这样的作文 小学的 中学的都有
记住这个网站 以后就不用到处找了

『玖』 白色鸟 阅读答案

一、整体感知

小说写了文革动荡年代的一个夏天,两个少年浑然不知社会风暴将至,游嬉玩耍。他们在河边,扯霸王草,打水漂,讲知识,赛游泳,捉蛇窥鸟。那“盈满清脆如葡萄的笑音”;那射石子溅起的“小小一朵洁白水花”;那“输了是狗变的”的话语;那“很羞涩很动人”的“缺了门牙的笑”……无不描绘出少年的无忧无虑。“白皙的少年”和“黝黑的少年”几乎游离于那个时代之外,对现实的残酷一点也不知晓,他们的世界就是那个河滩,是“晴朗”而“寂寞”的,充满了“野花的芳香”;像河滩上的卵石一样洁净;像白色鸟一样“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当煞风景的开斗争会的锣声惊飞了白色的水鸟,一切戛然而止,一切尽在不言之中。

本文与传统意义的小说不同,不重故事情节,不设置悬念,其情节的推进也不依赖于因果的链环,而是诉诸感官屏幕的自然流动。小说抓住两个主要情节“扯霸王草”和“ 划水”,描写得如生活般的平实,没有跌宕起伏,淡化得“如一湾清溪,蜿蜒逶逦于芳草碧野之间,从容自在,随愿婉转”,“以意象、情趣为骨肉,以电影蒙太奇手法作为衔接、组合、伸展画面的折叶。一白一黑两少年的对话、活动与自然景物的描写互为表里,忽而是景,忽而是人,美景以对人的呼唤而推至中心,人以自然的景观而洋溢着活泼饱满、天真纯洁的人性、人情。”营造出一种诗意般的氛围和意境,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清淡意蕴。

如“在那黑点移动过的地方,迤逦了两行深深浅浅歪歪趔趔的足印,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盈满了从堤上飘逸过来的野花的芳香”;“间或一页白帆,日历一样翻过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寥里,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津津地舔着天空舔着岸”;芦苇“汪汪的绿着,无涯的绿着,恰如了少年的梦想”;水 鸟“雪白雪白的”,“在绿生生的水草边”,梳理着羽毛,“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四野好静。唯河水与岸呢呢喃喃”;“赤条条的少年”,“伏在草里头觑”鸟,“天蓝蓝地贴着光脊的背”。这些优美的画面,营构了全文的诗情画意,表达了少年天真烂漫的纯真和如梦如幻的感觉。

尤其是小说乡村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干净、朴实。天空“苍凉”“空旷”“晴朗”;河堤上的野花,“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河水“粼粼闪闪”,“小鱼小虾蹦蹦跳跳”,“卵石好洁净”;蝉声“抑扬”,野蜂“嗡嗡营营”;“绿色的岸”,“远远淡青的山”;岸边水草“葳蕤”,芦苇“汪汪的绿着”;水鸟“雪白雪白的”,甲虫在软泥上爬。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乡间田野图!在这样的大自然中,一切那么纯洁、透彻,与少年率真的心相互辉映,让人感到一种净化的美,质朴的真。

在美的情调氛 围之后弥漫着观念的、哲理的意蕴。小说题目《白色鸟》,看似指结尾部分两少年为白色鸟所迷恋的画面,深长思之,却大有言外之意。小说描写了天真稚嫩活泼可爱的两个少年,吸引他们的白色鸟也是两只,此时纯洁无瑕的童心与洁白美丽的白色鸟似乎融合在一起,在更深的意义上一致类似。小说漫不经心地插了一笔,那白肤色的城市少年的外婆是忽然“打起包袱到乡下来了”的,这次出来玩是经了外婆破例的特许,当两个少年为白色鸟的美所震慑时,是召开批判会的锣声打破了这美好的境界。我们似乎可以推断,批判会所要批判的正是那慈祥的外婆,于是我们发现了作者对那动乱年代的暗讽。“白色鸟”的美丽似乎就是童稚世界、理想世界的象征,而惊扰了白色鸟的批判会的锣声,似乎就是分裂的成人世界与严酷现实的象征!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白色鸟”是美好的,那是少年无瑕的梦,那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一切美之所在,然而这一切都被毁灭了——这田园牧歌般的一切,也因此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悲剧效应。

二、问题探究

1.语言特色

何立伟的《白色鸟》轻灵、飘逸、深情、隽永,充满了浪漫的色彩。小说一反中国传统小说重 情节重人物的写法,重在渲染传达一种感觉、氛围,是诗化的散文化的小说。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设置和语言运用似乎都是一种本于自然、漫不经心的随意笔触。

何立伟在文坛久有美文家的声誉,其文字极有魔力。他硬是活生生把规范的汉语,一个字一个字嵌到极口语的长沙话里,严丝密缝,原汁原味。长沙土话在他的书写中活起来,成为规范传神的书面语言。

尤其是何立伟给书面长沙话加入了几分古韵,仿佛接上了古长沙的地气,仙灵和儒雅多了。他写人状物,用字极省,所谓惜墨如金,只有求助古句式。例如:“人各有自己的聪明与骄傲,奈何不得的。”“酒盅似的,盈满了阳光”等,他惯于用这类“文言文”,但这文言文又极口语化,浑然天成,通俗,灵性,充满了美感。

何立伟还极善用短句,长短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歌的节奏和韵味。如“还格格格格盈满清脆如葡萄的笑音。却是两个少年!一个白皙,一个黝黑,疯疯癫癫走拢来。”“是泱泱的一片水草咧。水草好葳蕤。后面呢则是芦苇林。汪汪的绿着,无涯的绿着,恰如了少年的梦想。”“雪白雪白的两只水鸟,在绿生生的水草边,轻轻梳理那晃眼耀目的羽毛。 美丽。安详。而且自由自在。”“天好空阔。夏日的太阳陡然一片辉煌。”这样的句子在小说中可谓俯仰皆拾。

另外小说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运用,更平添许多诗意。如“少年边走边弯腰,汗粒晶晶莹莹种在了河滩上。”“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臂弯宁静又温暖。”“自然又平添了若干的景仰。看到那缺了的门牙像小小一眼鼠洞,便觉得又亲切,又好笑。”

而小说富有神韵的用词,亦诗化并深化了作者的语言。“啪啦啪啦,这锣声这喊声,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两个“悠悠然”既写出了水鸟悠然飞走时的样子,又写出了作者的不舍和不忍之情,不舍的是两只水鸟的飞逝,不忍的是这宁静、自由、美丽的生活从此被打破了。而结尾的“陡然”则将美好意境被打破,美好的生活已不复存在的痛苦,演绎得含蓄而深邃。

2.小说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白色鸟》含蓄、委婉、曲折,运用了象征的手法,通篇似乎“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作者描绘了如此天真烂漫的生活,那片河滩象征童年,那股野花芳香象征童年,那片“汪汪的”、“无涯的”的绿芦苇林象征童年,那轮“陡然一片辉煌”夏日的太阳象征童年。这些象征中,最核心的一处便是以“白色鸟”来象征两个少年,象征了两个少年的美好的、自由自 在的童年。

然而美好的一切却掩藏着残酷的社会现实,让人触目惊心。外婆“打起包袱到乡下来”,想躲避风暴的袭击,可是宁静的乡村也逃不过荒谬政治的狂热。外婆平时让少年中午睡午觉,可是现在却赶他们出来玩,是不想让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不想让这场浩劫波及到孩子的生活。生活是那么美好,可是政治斗争却是那样无情。让人不觉掩卷深思。

鲁迅曾在《狂人日记》的结尾 处高声呐喊“救救孩子”!孩子永远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希望与未来。少年的世界是纯洁的、美好的,所以这一视角非常独特,也使我们想起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冰心的《小橘灯》。小说没有直接写那场浩劫,作家以一颗未泯的水晶童心,通过一黑一白两少年澄澈的双眼去打量那个污浊的疯狂的年代,这种反差尤其耐人寻味,振聋发聩。

思考与讨论

一、这篇小说主要写的是一黑一白两个少年的玩耍与对话,而小说的题目却叫“白色鸟”,这个题目和小说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本题抓住题目“白色鸟”,由此切入,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从而领会作者在两个少年身上寄托的思想感情。

题目“白色鸟”实际上是一种象征手法的体现。白色象征着纯洁和美好,也象征了宁静、和平与自由,小说中白色鸟这一形象已不仅是自然界中美好的物象,更是作者心目中美好社会与人生的象征,描写白色鸟戏水的美丽画面,暗示着作者对安详、自由、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作者借白色鸟在传达着自己的理想。

二、课文中那两只“美丽和平自由”的鸟儿竟具有那么强大的美丽,竟能震慑住贪玩的少年,然而那强大的魅力终究还是不敌“开斗争会”的锣声。小说结尾写两只白色鸟被惊飞远逝,有什么象征意义?

本题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抓住关键性语句或段落,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白色鸟”象征了两个少年的美好的、自由自在的童年,但是现实是残酷无情的,那锣声、呐喊声便是现实与成人世界的象征,他们“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也打破了两个纯洁少年的童年梦幻,他们的童年似乎随那白色鸟一道“悠悠然远逝了”,等待他们的是现实,是成年人的社会,他们在一年年地长大,一年年地远离童年。

三、作家何立伟曾坦言:“我喜欢古典诗词,尤爱许多的唐人绝句。我以为短篇小说很值得借鉴它那瞬间的刺激而博取广阔的意境且余响不绝的表现方式。”下面的语句深得古典诗词炼字、炼句的神韵,请你再从课文中找出一些这样重感觉和绘形象的语句,仔细品味。

1.少年边走边弯腰,汗粒晶晶莹莹种在了河滩上。

2.河堤上或红或黄野花开遍了,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

3.一页白帆,日历一样翻过去了,在陡然剩下的寂寥里, 细浪于是轻轻腾起,湿津津地舔着天空舔着岸。

4.童年浪漫如月船,泊在了外婆的臂弯里。

5.啪啦啪啦,这锣声这喊声,惊飞了那两只水鸟。从那绿汪汪里,雪白地滑起来,悠悠然悠悠然远逝了。

本题主要让学生体会何立伟“唐人绝句”般的诗化语言风格,从遣词造句的角度揣摩语言的魅力,尤其是动词的运用。

如例句中的“种”“舔”“泊”等,使本来平淡的景象充满了如诗如画的神韵。再如“河堤上或红或黄野花开遍了,一盏一盏如歌的灿烂!”野花灿烂如歌,以声绘形,在美的画面之上漾起音乐的旋律。作者又如神笔马良,一改平常语序,以“灿烂”收句,在“或红或黄”的音调节奏之间,仿佛可以见到色泽不同、地势有别的各色野花或高或低、参差错落于河堤之上的诱人画面,使得画面获得了丰富的空间感、纵深感,且有高低起伏 的旋律美。

品味这些语句时,一定让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同时可以尝试着仿写。

教学建议

《白色鸟》是一篇颇具汉语言传统意蕴美与东方美精髓的小说,对文章语言的表层意义和文章基本大意进行感性认识在教学中尤为重要。

而这篇富有哲理、极有深度,根据学生特 点、程度合理安排这个“度”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此文放置七年级上学期,目的不在于深刻地理解文革背景下,孩子的 世界和大人们(外婆她们的)世界之间的反差,构织出的那个时代、那个社会的悲哀、以及整个人类的悲哀;也不是让学生掌握何立伟 当时开创性的小说情节淡化的写作风格。从本册书的选文角度不难看出,这本教材注重孩子在成长中的各种精神命题,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和自己赖以生存的世界(包括精神世界)。作为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孩子,他心底还保留着多 少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的美好情怀、幻想与生活乐趣。那么在教学中应把着眼点放在感知“白皙的少年”和“黝黑的少年”几乎游离于那个时代之外幸福玩乐的独特感悟;让学生在这样如一首意 境优美、含蓄、灵动的诗的文章中体会语言的美;而小说含蓄委婉、曲折的象征手法,也是学习的重点。

一、这篇小 说充满诗情画意,语言自然流畅,因此宜以朗读为手段,在充分的朗读中,让学生感知作者独特、优美的语言风格,使其受到感染、熏陶。

二、引导学生注意小说营造的意境、氛围,尤其是小说写了哪些事和场景来表现一黑一白两个少年欢快的生活,美好、自由自在的童心。可以弱化对人物、情节的分析。

三、“白色鸟”的象征意义理解可以多样性,不要强求统一。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探究。

四、可以让学生细心体会,对哪些内容或句子比较喜欢,有比较深的感受、体验或认识,同学之间可以自由交流,还可以进行仿写训练。

五、对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学生可能比较模糊,小说深刻的主题学生也许更难领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予以点拨。结合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把握文中一些暗示的情节和语句。

对于程度较低的学生,应主要以积淀感染为主,可以前两项内容为授课重点;对于中等程度的班级可以完成前四个方面的内容;而对于班级个别优秀的学生,老师应通过作业或课堂提问,引导其思索;如果班级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可将上述第五点作为研讨内容。另外,比较阅读不乏为一种比较好的解读方式,如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比较,去体会孩童的独特的生活体验。

相关资料

一、关于作者

何立伟,1954年5月出生,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大学文化,文创一级,1971年参加工作。现任长沙市文联主席,湖南省作协专业作家。先后创作出版了小说、诗歌、散文、漫画、电视作品等多种体裁的文学(文艺)作品,计有300多万字。出版了《小城无故事》《天下小事》《何立伟散文选》《何立伟漫画集》等20余部 个人专著,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等文字传播海外,先后20多次获国家及省市级各类文学奖,被数十家中央、省级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二、《白色鸟》赏析

(一)关于小说风格

1.《白色鸟》写了什么?一白一黑两 个顽童在夏日的一个生活片段,挖野菜、划水、捉蛇、看水鸟,如 此而已。一切都是平平淡淡的,没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也不汲汲于人物性格的鲜明刻画。人物还是有的,却无名无姓,他们皮肤的颜色就是其各自的代号。这是小说?是的 ,是一种非情节化的小说。何立伟有他的独特追求与审美发现。小说家汪曾祺先生将何立伟与已故现代作家废名目为同路,认为他们的小说作法有类于唐人绝句。“所谓‘唐人绝句’ ,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文艺研究》 1984 年第4期)

所谓“诗化小说”,毕竟还是小说。称其“诗化”是指从整体构思、立意谋篇到具体的语言使用安排上借鉴、采用了一些诗的技巧手法,产生了诗意的审美效应。《白色鸟》的别具一格、新颖巧妙处就在于,它反映了一种诗歌向散文、小说渗透、交融的可贵探索。它摒弃了传统小说追求故事性、戏剧性、个性化等情节模式,而向重感觉、重情调氛围的情绪—心理模式迈进。其笔墨意趣不在于告诉人们作者所感知体认的生活现实、客观图景是什么,而旨在显示作者感官是怎样映现他所捕捉的现实图景的,它展露了一种新颖的审美发现与感情体验。

阅读全文

与师情画意小说顾逸夏露露免费阅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神封王座小说全集 浏览:895
看过最经典的网络小说 浏览:825
穿越小说温暧 浏览:781
女干男小说全集 浏览:587
男主穿越重生到红楼梦的小说 浏览:521
有一个重生的小说里面男主叫季什么 浏览:524
小说重生豪门妖女 浏览:100
如小果的完结小说 浏览:901
校园小说男生姓安 浏览:44
篮球主角在热火的小说 浏览:89
除了鬼吹灯还有什么好看小说 浏览:692
婆媳争斗小说全本免费下载 浏览:834
考古小说推荐 浏览:666
好看的穿越欧洲小说迅雷下载 浏览:557
好看的完结重生类男生小说 浏览:974
男主经常戴面具的古代小说 浏览:102
禁区小说免费看言情小说 浏览:345
小说阅读主人公柳擎宇 浏览:126
色版水浒小说排行榜 浏览:474
阴阳师笔记有声小说全集 浏览:658